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7270|回复: 94

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幸福人生从此开始--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学习弟子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16: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
睇到我!!!
死死下
发表于 2010-10-7 17: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古人的教诲完备周详,虽然我们身处时代不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可以从每一则教诲中读出其规范的义理,守住原则并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教育中,就能落实儿童的养正基础教育,真正造福于我们的孩子们。
发表于 2010-10-7 18: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重塑人生!弟子规
发表于 2010-10-7 18: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是我校校本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每天午读,朗朗上口
发表于 2010-10-7 18: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睇着疲倦,看着郁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蛋挞皇后


    呵呵,给点耐心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0: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凹凸曼


      呵呵,给点耐心啊。真正去了解、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会很喜悦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09C514


    呵呵,希望有机会和花老师多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您好 于 2010-11-13 06:18 编辑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有個警察他接受表揚模範警察,當他被表揚的時候記者就問他,你今天接受表揚你很高興,你要不要談談你這一生的心願是什麼?這個警察他就說,我的心願是希望所有的警察統統都失業。我們聽了可感動了!他不是考慮自己有沒有工作,他是希望世間人都不要犯罪,那才有真正安和樂利的生活。  
      他一定是在從事警察工作的過程當中,不知道看到多少的父母以淚洗面,多少的家人提心吊膽,多少的受害者肝腸寸斷,他看到了他不忍心。
    這個警察的心境跟我們孔夫子的心境是相應,夫子講:「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夫子那時候在當判官,判刑的時候,他說我也是依照法律來判,但是我的內心裡面最希望的是天底下都沒有這些爭訟,這才是我的心願。而要讓天下沒有爭訟,天下沒有犯罪,也只有靠教育才能夠做得到。也真的,你看周朝是個文化非常鼎盛的時代,文王、武王做榜樣,周公制禮作樂,整個社會風氣非常的安定。武王下來是成王,在成王那個時代,有四十年的時間監獄裡面一個犯人都沒有,四十年,刑具都生鏽不能用了,這樣的社會是達得到的,靠教育。
  所以,我們在廬江湯池教學這一年多的時光裡面,離婚率、犯罪率非常明顯的下降,確實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在最近這一兩個月,整個海南省七個監區開始全面推展,現在有一萬多個犯人同時可以接受《弟子規》的教育。而這些監獄裡面的領導,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接受《弟子規》,中國文化。他們四十歲上下的年齡,不只不了解文化,還誤解文化,因為那時候都有批林批孔,他們讀小學、讀初中那個時候,可能都是上街罵孔老夫子的。從一個誤解文化,到現在認同、推廣文化,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有這樣的轉變?都是因為《弟子規》在監獄裡面開始落實以後,他們看到那些如狼如虎,脾氣特別暴躁,你都不知道他隨時會幹出什麼事情的這些服刑人員,接受孝道的教育之後,當場這樣的一個男人嚎啕大哭的影像印在他們的腦海裡。
      他們感受到孝道對一個人心性啟發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所以,是看到這些人的轉變,一次一次觸動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對傳統文化生起更高的信心。
  我前不久去了海南,也真的感受中國文化當中恕道是重要的一個心態。恕道是如其心,其實一個人犯罪了服刑,他關的是有形的牢獄,但是他所有的親朋友好、愛護他的人,關的是無形的牢獄。我們假如感受得到,就會很用心的去教化這些在人生當中走錯路的人,能夠讓他們的家人得到安慰、寬慰,得到解脫。不然他們假如不能轉惡為善,他所有的這些長輩、親人一輩子都不安心,無形的牢獄不知道要關多久。而且讓這些迷途的人能返回正途,是我們國家與社會最大的福祉,為什麼?他們能夠轉變,轉好了,犯罪率才會下降,社會才有安寧可言。所以把這些服刑人員教化好,是我們所有社會大眾應該極力一起來做的事情。好,我們這節課先到這裡,謝謝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3 11: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您好 于 2010-11-13 06:19 编辑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有個父親他是個單位的最高主管,他有沒有能力?他很有能力。但是他不一定能把一個孩子教好,教育孩子是要有智慧的,不是能力就辦得到。他的兒子跟他的女兒,兒子成績比較好,女兒比較不會念書,他就全心全意栽培這個兒子念書,女兒就看能念到哪就念到哪就好了,不管了。所以兒子念到留學博士畢業,女兒只有專科畢業,諸位朋友,請問兒子素質好,還是女兒素質好?我們接著看。這個兒子只看到他學歷愈來愈高,卻不知道他的心性是在提升,還是在墮落?學如逆水行舟,他今天拿到了這個學歷,請問他提升了嗎?現在企業界都在那裡批評,高學歷的人都很傲慢,都不謙虛。
      諸位朋友,他拿到博士,他是素質提高了,還是下降了?他下降,心性下降了。現在真的為人長輩都看不到心性,為什麼?就好像那個偷金子的人,只看到金子,其他都看不到。父母為了面子,只看到博士,其他孩子的心性都看不到。甚至於看到了還視而不見,沒關係,那個以後都會好的!只要學歷高就好了。
  後來孩子拿了博士回來,這個父親本來還想帶著孩子,到處親朋好友逛一逛,「這我兒子」,讓大家看一看知名大學博士畢業。還來不及帶出去晃一晃、看一看,他的兒子就對著父親講,「爸爸,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所以你還有那麼多房產,這麼多房子,你還是早點過戶給我。」諸位朋友,他講的話有沒有錯?每句都沒有錯,「爸爸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這句有沒有錯?沒錯,每句都沒錯,可是可以把人氣死,這才厲害!什麼是素質?是能感同身受別人的需要,這叫素質。
      他這樣的話會刺傷他父親有多深,他感覺得到嗎?他談何素質?他不只感覺不到父親的痛苦,父親沒有做動作把財產給他,他隔沒多久又從郵局寫了個存證信函,上面寫著跟他父親斷絕父子關係。當下他的父親受不了這一連串的打擊,精神狀況有點快失常了。
  這個時候他的女兒出現了,這個本來讓他覺得是素質差的出現了,帶著女婿一起來。這個女兒比較善良,身邊還有些長輩學中國文化,她還懂得去請教,我爸爸現在這樣了,怎麼辦?長輩告訴她,用你至誠的孝心,一定要把父親從精神錯亂的邊緣趕快拉回來。
      後來女兒帶著先生去精神病院就照顧父親,慢慢的正常了,接回來,給父親講「父親,你放心好了,你的後半輩子,我跟女婿會盡心盡力照顧,你的錢我一分錢都不要,而且我們夫妻倆每個月給你五千塊錢奉養你,你安心養老。」後來父親就正常了。
  剛剛我們跟大家交流到,不能只看到金子,其他都看不到。現在不能只看到外在的學歷,外在的虛榮,而看不到孩子心性有沒有在啟發?今天講素質教育,我們就一窩蜂的跟人家湊熱鬧,又跳舞、又學書法,到底孩子在學的當中,學習的心有沒有靜下來?這門藝術有沒有真正紮了根?還是在那裡趕熱鬧,趕到最後對這些學習非常的厭惡。
      有個女孩參加鋼琴比賽得了冠軍,記者就跑過來問,「你今天得了第一名,你現在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什麼?」那個女孩說,「我最希望做的事,就是把我家那台鋼琴給砸了。」你看她為誰而學?她為了父母的面子而學,她高興嗎?她很痛苦。請問這門藝術真的能給這個孩子得到益處嗎?
  我們曾經遇過一個小孩,七歲,學了幾個月的《弟子規》,後來老師組織起來,請這些孩子談談學習體會。這個七歲的孩子站上台去,他母親坐在台下很興奮,孩子要上去分享。這個孩子第一句話講,「我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你看我們都想孝順是應該的,孩子本來就會,人不學不知道,不啟發、不教導、不以身作則,孩子還是學不到。他是因為上了《弟子規》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接著孩子講,「我還沒有學《弟子規》以前,每天在想著如何謀害父母。他的媽媽在台下聽了瞠目結舌,嚇了一大跳,這居然是我兒子的想法。你看她的孩子已經到了跟父母這麼樣敵對的狀況,父母了然不知。為什麼她的孩子會這麼樣怨恨父母?因為她的孩子參加了一大堆的藝術,一大堆的才藝學習,被父母逼得心裡有怨。希望父母陪陪他,跟他聊聊天,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孩子好像在趕場一樣,慢慢的小怨積得就變成大怨。
  我們在教書的時候還有孩子說,「老師,我們喜歡來上學,不喜歡禮拜六、禮拜天,因為禮拜六、禮拜天比學校還累,這個補習班上完,又要上下一個補習班。到底孩子現在的心在想什麼,假如他怨恨父母的心一直下去,他的人生有可能幸福嗎?幸好遇到《弟子規》,那個孩子的心念轉變了,懂得開始去想著父母的恩德,父母的付出,才把他的心性轉變過來。
      剛剛我們講到的這一句,「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器識都是心性的啟發。 我們待會再好好的來看看這一句,其實這句也就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17: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您好 于 2010-11-13 06:19 编辑

------蔡礼旭讲弟子规《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http://www.dizigui.cn/diziguixuexixielie01.asp  


      所以这种不好的风气就一个一个影响下去,造成整个社会都不替人着想。但是假如我们就在这每个动作当中替人着想,慢慢的社会良善风气也会提起来。所以仁爱之道就从坐椅子替别人着想,仁爱之道就从停车为后面的人着想,当他在停的时候,会觉得大家都停得很好,都替人着想,这个氛围自然带动起来。  
  有位大学研究生,他在念书的过程常常到一些大楼去上课,当他要进门的时候,他会自然的想到后面有没有人。你看,这也在启后,继往开来。后面的可能是他的学弟学妹,他到底要带给他的学弟学妹什么?那也是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校风。  这种风气、氛围都时时刻刻在消还是在长?在进还是在退?所以我们力行仁道不要高高挂起,就在一举手一投足当中。比方我们现在在听课,很专注的听课,旁边的人就不好意思打瞌睡;旁边的人不打瞌睡,蔡老师讲课也比较有精神。 假如大家都打瞌睡,我也会撑不住。那次刚好我们到山东去演讲,我坐在旁边,我们一位王老师开车,我有点累,打瞌睡了十分钟。后来醒过来,他跟我说刚刚那十分钟,他快撑不下去。你看,那种意念都互相在影响。当我醒过来的时候,他突然精神就一振。 所以当下我们就可以让对方学习状态都很好,大家互相良性的影响,这也是为人着想。
  这位研究生他就很顺手,只要一入门,就打开的时候先看看后面有没有人?假如后面有人,他会对他微微一笑,等对方进去之后,他再把它合起来。他已经做得非常的习惯了,他也记不得他帮谁开过门。刚好有一天下雨,他自己没有拿伞,在那里觉得有点仓卒的情况之下,雨已经下下来了,突然有人向他跑过来,然后帮他撑伞,他有点诧异,好像不认识你。接着这位同学就讲:你不记得我,但是我记得你,在某一段时间,你曾经帮我开过门,所以我一定记得你,还有记得你的微笑。你看,他已经把这替人着想的心传给了他的这些同学们。所以人只要行善,「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你看,下雨的时候会有人来帮忙;「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当我们不会替人着想,旁边的人慢慢就离开了,留不住人。  
      所以仁爱之心确实能让人逢凶化吉。不只对人仁爱可以逢凶化吉,对一切的生灵懂得仁爱,也可以逢凶化吉。
  有一个印度尼西亚的当地人,他本来是捕鱼的,因为捕鱼每次捕上来就是几百、几千条生命,他有那种不忍伤害那么多生命,所以他就改行,本来是捕鱼,改成打猎。因为打猎,他打一只猪可以过活一个礼拜,够他吃的,够他去经营。所以他觉得这样伤害的生命比较少,他就转成捕捉一些大的动物。刚好有一天,他看到一只野猪陷到泥沼里面去,他本来是要打牠的,看到猪在那里哀号,很可怜,他当下起了怜悯心,就用办法把那只猪给拉起来。结果就在他把那只猪救起来以后,突然听到底下轰隆作响,刚好发生印度尼西亚的海啸。假如他把牠射死了,赶快下山准备去卖了或做什么,他很可能就死在海啸当中。他们那个地方的人几乎全死了,他刚好就在山上救这只野猪。所以看到一个仁慈之心起来了,就转祸为福。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在明朝有一位读书人叫罗伦,他刚好进京赶考,期间到一户人家住了一天,接着又去赶路。赶了五天的路,突然他的仆人,因为他在那里说道:我们的盘缠好像快不够了,快没钱了。他的仆人当下就对着他说:您别担心,我在那户人家里面捡到一个金手镯,我们的盘缠不用担心了。罗伦一看到金手镯非常的紧张,他说假如这个金手镯是仆人丢的,他现在很可能被主人在责罚,都有可能活活被打死,我们一定要赶快把这个金手镯送还回去。 他的仆人说到:送回去,主人你可能就没办法考试了。罗伦马上说:纵使不能考试,我也绝对不能不送回去。你看都是为人着想的心。接着,回去之后又赶路过来,幸好有赶上。那次的考试,罗伦中了状元。其实人生的福祸都在一念之间,假如罗伦贪财,不送回去,诸位老师,他考不考得上?你看,我们都知道考不上,更何况是上天?那更清楚明白。
  大家有没有看过「医道」?有,你看医道那个主人翁许浚,他进京要考医官,可是在路上遇到病人,所有的要考试的这些医生大部分都不愿意去,我要去考试了,还医病人。其实说实在的,医生的天职是什么?是救人,救死扶伤。他们觉得我要考医官,那已经不是利益病人的心,而是自己的名利心。但是许浚主动的去帮忙,本来是要去看一个病人,结果整村好多的病人都在痛苦之中,他就一直帮他们看,看到最后几乎来不及的时候,刚好有一个人把他带到家里去,因为他的母亲眼睛瞎掉了,病很严重,就叫他要帮她治疗;治完之后,就去偷了一匹马给许浚。结果偷了一匹马之后,就被官府抓去了,许浚在那里很着急;后来所有的病人都到衙门去告诉县太爷这个真相。县太爷太感动了,你竟然帮我医治了这么多的人民,就又派一匹马送他去。结果跑到路中间,他因为过度疲劳摔下马去,没考上。
  诸位老师,没考上,大家会不会很难过?没考上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就很难讲,这就考验我们对真理的信心了。 诸位老师,说到没考上,我就突然想起三年多以前,我去考小学教师,每次考都进入复试、进入决赛,但是最后都是备取,考不上。考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诸位老师,假如我那时候考上,我现在就没有站在这里了;假如那时候我考上,我现在可能已经在抱我的孩子了,就不可能走到这条路来。  
      所以人生的祸福要看得深远,真正明白道理,人生很轻松,不会患得患失,只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作善,天报之以福,这是真理!纵使一般人觉得他好可惜,不对,那是有更好的机会在等着他。
  所以许浚虽然没有考上,但是因为他曾经为了名利,他的师父非常生气,把他赶出师门,不教他了;但是又因为听到他为了帮助病人而赶不上考试,他的师父非常感动,又重新让他回来学习。真正深入学习,真正得到慈悲的心,这叫心医,医生的最高境界。所以假如没有真正得到老师这个心医的心法,他纵使考上了医官,很可能又被功名利禄给遮掩,又随波逐流。因为回去之后,他的师父把所学尽教给他,甚至于到最后连自己的身体都捐给自己的学生,让他把他剖开来,更深入的了解人的内脏状态。因为他的老师得的是癌症。后来因为老师把身体捐出来,许浚对于胃癌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有一个皇亲国戚得了胃癌,他把他治好,也让往后医学界对于胃癌有更多的了解。所以确实只要但行好事,人生会有愈来愈多好的际遇、好的贵人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
  后来,许浚之后就考上医官。而且当他要考试的时候,最后进入复试,因为他的老师跟这个主考官曾经有过过节,所以当他要去复试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说:你绝对不要承认你是柳义泰的学生。叫他不可以承认他是师出柳大夫的门下。后来许浚去考试的时候,确实这个主考官问他:你认识柳义泰吗?许浚马上说:那就是我的老师。连自己的老师都不认了,要这个功名做什么?结果反而更赢得主考官对他的赏识。所以诸位老师,我们明白这个人生的道理,不要患得患失,只管但行好事,好好种瓜得瓜。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您好 于 2010-11-13 06:20 编辑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我那個時候為了要編上好班,為了兩分可以哭那麼久。我記得我國中三年級要畢業的時候,我有個同學跟我三年同學,因為要畢業了,我們就拿給同學寫些勉勵的話。我這個同學在他寫的勉勵的話旁邊,畫了一個小男生在那裡掉眼淚,你看他把我國一那個情境都印得很深。我想他們那個時候一定覺得這個人有點不正常,考這麼高分還在那裡掉眼淚。結果我的眼淚,幸好我有個好爸爸,我已經哭得不行了,打電話給我爸爸:「爸,我才考九十八分。」我爸爸說「九十八分不錯了,大驚小怪的,沒什麼,下次再加油就好了。我父親沒有得失心,一下我的眼淚就止住了。
  包含我考大學的時候考得不好,我也是很傷心在房間裡面哭,大家不要誤會,我就哭那幾次而已。我爸爸知道了就上來,真的非常的平靜,我爸爸拍拍我,「沒關係,明年再來就好了!沒事,沒事」,我爸爸就下去了。我爸爸若無其事,真的我當下眼淚一滴都流不下來了。你看爸爸那種豁達的人生觀,不去患得患失的人生觀,就把我們這種不正確的人生態度一點一滴引導到正確的位置上來。父母真的是孩子的守護神,當孩子的思想、價值觀偏頗了,都能夠幫忙孩子導正。  
  我曾經遇到一位朋友,他現在還在大學當老師,他說他從小到大學畢業絕對都是名列前茅。後來他考上了很好的研究所,一下子高手雲集,有一次考試他才考中下的成績。一下子從名列前茅掉到中下成績,他說他在那段時間,走在走廊上心裡很難受,都有想往下跳的衝動。這是他現身說法。你看十幾年的名列前茅,帶給他的心理素質居然是輸不起,居然是一次考不好,就有向下跳的衝動。所以,他那段時間很難受,幸好祖上有德,他那時候很想不開,就開始接觸儒道釋三教的傳統文化,才把他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慢慢導到健康的方向來。  
     當我們當老師的要考卷發下去的時候,請問有沒有感受到孩子那種患得患失的心都到什麼程度了?
  有個老師他很有愛心,每天他的學生都給他寫日記,他的學生有多少個?七十四個人。他是我們中心的一位老師,也很有意思,因為他已經做了六年的老師,後來辭掉工作一起跟我們加入這個行列。他就在那裡想,我都已經一年沒有帶班,現在也深入這些中國文化的經典,看有沒有機會再帶帶班。他才起這個念頭,隔天湯池鎮的一個小學就來找我們中心,說可不可以派個老師來幫我們帶班,我們剛好缺一個老師。你看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就真的派了七十四個學生讓他去教。  
     他也教得很歡喜,每天除了改作業之外,還有七十四本日記,他陪孩子成長。孩子每天聽他的引導,心性有哪些啟發,他每天在學校、在家裡面發生哪些事,他都會在日記當中跟老師非常坦誠的溝通,這是真正可以把孩子健全的人格引導好。  
    諸位朋友,我們現在的孩子有沒有這樣的觀照?這樣的思想?這個對他一生都很有幫助的。後來這個孩子把書撿起來,想可能我自己沒有放好,人家才會把它撞掉,他懂得先自我反省。甚至有個孩子他的墨汁不見了,這個孩子看到自己墨汁不見,第一個念頭不是怪哪個同學給他拿走了。  
    這個同學第一個反應是說,一定是我自己做人做得不好,才讓哪個同學看我不順眼,把我的東西拿走。你看他遇到一些境界,第一個態度是首先反省自己。而且孝道都有引導孩子,我在教學的生涯當中,對孝道的落實非常的強調。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0: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您好 于 2010-11-13 06:20 编辑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當我們這位老師他去帶班,我也看了他的小朋友的日記,同樣的情境,這個小朋友當他走出校門,看到媽媽沒有來接他。孩子並沒有責怪媽媽,而是想著媽媽一定很忙、很辛苦,沒關係,我自己走回去就好了。這個孩子走到自己的家裡,他的母親看他自己走回來,對著孩子笑笑說,媽媽今天很抱歉,比較忙,忙到現在還在忙,所以沒有去接你。這個孩子說,媽,沒有關係。自己走了路,滴了兩三滴汗,可是看著母親是滿頭大汗在那裡忙碌,這個孩子就趕快走到自己的家裡面去,倒了一杯水拿出來給他媽媽說,「媽,你辛苦了,你趕快喝杯水,這個工作我幫你做。
     你看孩子有教跟沒有教差異非常的大。看著這些孩子,他寫到他在家裡如何孝順父母,這些他們的心路歷程,老師看了非常欣慰,覺得這些付出都沒有白費。包含還有個孩子寫到,她的母親出去忙,她本來還在那裡想要繼續睡覺。希望想給媽媽一個驚喜,就從被窩裡面鑽出來,說媽媽一大早就出去忙了,待會還要回來煮早餐。你看四年級的孩子自己就下廚房做了早餐,她在日記裡面就說,媽媽回來的時候就非常驚訝說,是誰煮的飯?你看當她寫這句話的時候,她自己高不高興?她很高興。然後老師就回她,老師就在她的日記上說,一定是她們家最可愛的小仙女做的。你看那種師生的情誼,無話不談,我們一點點的付出,學生都可以感覺到我們對他的那分愛護。這個老師他帶那個班是全校最差的,後來短短兩三個月,他們班變得很有禮貌,成績從敬陪末座全面拉上來。  
      所以學校都很認同,教德行的孩子,學習一定也會好。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推展的過程太多了,我們當老師的要有信心,只要孩子的孝心、德行起來,不只他的成績會好,他的成績好是會好一輩子,而且他的成績好,是不用父母、不用老師在逼他,他會轉成主動的學習。這位老師他就抓住每個機會,提升孩子的心性,包含在每天的日記裡面。
  還有他也跟孩子講,什麼叫聰明?現在的孩子其實在理解聰明,都有點耍小聰明。他就告訴孩子,聰明就像孔老夫子講到的君子有九思,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君子九思是「視思明,聽思聰」,九思還有「色思溫,貌思恭」。你看夫子的教誨當中,色,和顏悅色,我們的臉部表情要讓人家感覺很親和、很舒服;不要讓人家一看到我們,就覺得好像欠你很多錢。我們是孔夫子的弟子,出門前不要忘了照照鏡子,要照到不會嚇到人才可以出來,這是色思溫。 貌思恭,我們的整個舉止都讓人感覺很恭敬。「言思忠」,言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凡出言,信為先」,說出來的話一定盡心竭力去做到,言思忠。「事思敬」,答應別人的任何事情,或者是遇到的事情,都非常恭敬的認真把它做好。  
  「疑思問」,有疑惑,懂得去問一些有智慧、有經驗的人。疑思問很關鍵,我們往往在問的時候,都問一些可能跟我們想法差不多的人,反而那個會給我們很多很中肯建議的人,我們不敢去問他。因為忠言逆耳,我們的心臟比較不好,都承受不了實話的打擊。 所以應該要問誰?《朱子治家格言》講,「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一定要問人生閱歷很豐富的人。可是我們冷靜看看,當一個年輕人遇到事,不聽老人的話,盡聽一些狐群狗黨的話,難怪都吃大虧。都聽一些同樣年齡,都沒什麼人生歷鍊的人的話,那個往往都是意氣話居多。  
      所以,一個公司裡面一定要有很多老成持重,這個公司就不會倒了。疑思問。「忿思難」,一個人要發怒、發脾氣了,要想著一發不可收拾,你發完脾氣就拉不回來了,很可能幾年的交情就化為烏有。還要「見得思義」,我們要獲得一個東西以前,要想著合不合乎道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是君子從九個方面時時自我觀照,自我提醒,符合做人的原則,這句話很好,大家可以背起來。而視思明,我們看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可以看出它的原因出在哪裡,可以看出這個事情往後會怎麼發展,一清二楚,可以看到別人的需要在哪裡,這都是視思明。  
      聽思聰,在聽話,可以聽出這個話是忠言還是讒言,這個話是真的還是假的,是是還是非,是邪還是正,都可以看跟聽能判斷得出來,這樣才叫聰明。而不是投機取巧耍小聰明,那個不是聰明。所以就告訴孩子,你時時都能看到、聽到別人的需要,這才是聰明的孩子。  
  剛好講完的時候,老師正要找板擦擦黑板,一看沒有看到板擦,老師就說板擦去哪裡了?接著引導孩子,你們聽老師這句話,有沒有聽到老師的需要?那孩子也反應了,「對,老師需要板擦擦黑板」,然後沒反應。你看孩子只會回答問題,寫答案而已,回答老師就是需要板擦擦黑板。然後接著老師說,那你們現在可以做什麼?底下的學生又回答標準答案,「可以幫老師找板擦」。所以現在引導孩子要有耐性,接著老師很真誠的看著孩子笑一笑,又重複那句,那你們現在可以做什麼嗎?孩子回答到第三次,有一個學生才走出來去找。後來找到了,就幫老師擦了,擦完之後這個孩子下去了,老師就說,「來,給這個同學掌聲鼓勵」,全班就鼓掌。鼓完掌之後,老師又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要鼓掌?孩子還是答不出來,都變機器了,你叫他怎麼做他怎麼做,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鼓掌。接著又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鼓掌,因為這個孩子老師教了以後他馬上就去做,學習很重要要身體力行,他的態度值得大家學習,所以要鼓掌。
  真的對於孩子,能從他的心性去啟發的話,那隨時隨處都是教育的機會,而不是說站上講台才是教育的機會。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您好 于 2010-11-13 06:21 编辑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先生最歡喜的,就是見到太太能孝順自己的父母,他看到太太這個態度他心裡煩,當然在態度上就不可能很恭敬,這個我們都要能體恤他們。後來她真的就誤解了先生的意思,還覺得說要賺大錢才行,結果去了,收入也不錯,也做得很好。
       但是有一天晚上她的父親打電話給她,半夜打給她,電話拿起來,電話的那一頭還聽到她自己小孩的哭鬧聲,都己經半夜了。她的爸爸告訴她,你的孩子從九點多看電視,我不給他看那些台,他吵到現在還在吵,都沒停下來。她的父親告訴她,我不管你現在賺多少錢,你賺十萬、一百萬我也不管,你現在這個時間不好好教育你的孩子,你就毀了你的孩子。父親就把電話給掛掉,也沒說什麼。
  這個女兒自己聽了也頗有觸動,她自己也是媽媽,隔天就辭掉工作,回來照顧自己的兒子。你看她真正承擔起來,她就接上了我們古聖先賢這些經典,現在她是當地推展的負責人。
      她同時可以兼顧家庭,同時還可以造福社會,緣分確實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諸位家長們,我們人生要有個抉擇,有個天平擺在我們面前,一邊是孩子健全的人格,一邊是我們可以多賺個三百萬、五百萬,諸位朋友,秤一秤哪邊比較重?當孩子人格偏頗了,甚至於在犯罪的邊緣,這時候我們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那時候你再有一億、兩億也回不來了,孩子的成長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我們有的老師到社區去服務,看到一些孩子三歲、五歲悶悶不樂,一了解,那個表情叫做想媽媽。媽媽都出去賺錢,孩子最需要天倫之樂的時候他沒有,他沒有的時候他已經失去了人生最寶貴的原點,叫父子有親。
      這是他人格的原點,他有了父子有親這分愛、這分孝,他才能延伸到對一切人的愛心。「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他才能夠去效忠於領導,效忠於社會國家。「事兄悌」,兄弟姊妹他懂得友愛,「順可移於長」,他在家裡跟兄弟姊妹和睦相處,到學校跟同學、出社會跟同事,自然就相處得好。都是家裡面的整個人倫關係,影響他一輩子的人格。我自己跟姊姊的感情非常好,我甚至於是念自己姊姊的名字都不舒服,覺得不尊重,「稱尊長,勿呼名」。連對姊姊那種恭敬的心,自然出來面對大我們的這些學長,或者一些同仁,我們自然的對人家都很恭敬。
  人生要抉擇,花六年左右的時間,把孩子的人格、德行的根紮好,以後要賺錢再出來賺錢,這取捨是人生的大關鍵,「至要莫如教子」。現在的人,實在有時候我們看了也是很替社會大眾擔心,大家現在就好像一窩蜂都為了賺錢。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0: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您好 于 2010-11-13 06:21 编辑

      諸位朋友,我們人生的目的在哪裡?我們人生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來的嗎?你們有沒有曾經遇過有個人說,我人生的目的就是賺錢,那他可能就快要進精神病院了。賺錢的真正目的,一定是希望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那真的要很有錢才會幸福美滿嗎?諸位朋友有沒有聽過有哪個家庭,是因為分遺產分得很多,然後他的家族從此興旺起來?我跟大家保證,一個都沒有聽過。明明就不可能走通的路,大家一窩蜂的都在往這裡走,你看瘋不瘋狂?需不需要冷靜?
  在西藏有群藏羚羊集體跳懸崖自殺,科學家很好奇,怎麼可能有這個現象?後來深入了解,發現因為藏羚羊牠們都在這片大草原上吃草,突然分成兩派。這一群藏羚羊吃了前面的草,牠就往前走,後面這一群跟上來之後,了解到前面吃過了,牠就很不高興,我不要吃人家吃過的。所以這群藏羚羊就往前面跑,跑到前面那群的前面,落後的這群又不肯吃前面那群吃過的,牠又跑到牠前面去。  
      就這樣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都在那裡爭著要在前面,爭到已經忘了前面是懸崖,就在那裡意氣用事,擠擠擠就跳到下面去了。這種景像跟現在的社會一不一樣?大家都人比人怎麼樣?氣死人。就為了在那裡賺錢,只為了跟人家比錢多不多,夫妻和不和樂看不到,孩子有沒有教育好看不到,父母現在需要什麼看不到,就為了跟人家比虛榮。這些現象值得我們冷靜。
  諸位朋友,我父親那一代,少說也生個五、六個,有沒有錢?沒錢!結果兄弟姐妹回憶什麼?當初拿著一枝冰棒,五個兄弟姊妹一起一人咬一口,回味無窮。那是什麼?那是真正的天倫。  
      現在什麼都有了,都視為理所當然,哪來的天倫之樂?家庭裡都變成談條件的地方,予取予求。把家庭的幸福誤導到物質的享受跟物質的追求上面去,那是個錯誤的方向。「勤儉為持家之本」,勤勞、勤儉,縱使只有先生賺錢,都可以把這個家經營得很好。而且孩子整個成長過程,看到的都是父母的辛勞,他一定想著要好好努力,趕快有好的發展,讓父母有好日子過。所以我父親那一輩的讀書、做事,從來不用父母要求,因為他們的孝心被啟發,感恩心被啟發了。經營家庭首要的是孝悌、勤儉這些德行,而不是金錢,所以「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大家去翻翻這些《德育故事》,留名青史的,大部分都來自於窮困的家庭,反而那些境界,都變成歷鍊他人生的寶貴經驗。所以有個企業家很感嘆,他說你留錢給孩子,不是剝奪了他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時段嗎?他跳過那一段胼手胝足,那一段自力更生的那種鍛鍊的機會,他以後怎麼樣能夠有承擔挫折的能力?他沒有那段打基礎的過程, 他又怎麼去體恤到一些基層人員的辛勞?他都沒有這些體悟,他以後還能做主管做好嗎?林則徐先生的話真的很值得我們深思,「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智」。本來還很有素質、很有志向,家裡什麼都有了,他什麼都不用幹,他的志向就消磨掉。「子孫不如我,留財做什麼」,子孫的程度都比我們還差了,你還給他錢幹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他已經素質不是很好,你還把一大堆財產給他,他驕奢淫逸都來。《朱子治家格言》說的,「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這都是很中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