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2-17 23:07:44
|
|阅读模式
志愿是一种生活方式
火山
志愿者广交会上遇到惠泽人的翟雁女士,那是一个志愿者交流沙龙。她也是主讲人,当我询问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如何介入志愿的时候。
她提到,其实很多人愿意去帮助人的时候,他已经是在做志愿了,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保持在专业上工作,同时在社会物色专业的出路,志愿方式挺好。只是需要时间磨炼出,你自己认为比较好的经验方式。
开始从事志愿是来自不自觉和自觉的指引,不自觉来自以前的引导和诱导,以前慰问五保户和孤寡、残疾人士,除了高中阶段学业紧张之外,其它学段都有去参与这样的活动;自觉是自己发现走进了纯理论的死胡同,很难得到应用的出路。当然,只是理解生活现象和理论的升华对接,那倒是一种思维乐趣。如果不是一些实验时刻支持着一些认知,我相信我肯定会抛弃这些所谓的理论的。
信书但不尽信书,体验和感受或者是真实的。但是,形势和趋势的导向,越来越明显指向了一些怪异。当我发觉不对路的时候,其实自己已经深陷其中,几乎不能自拔。有好奇,有大约的计划,但是一直没有非常强烈的心力和愿望。所以,今天的成绩大约就是那样。
当初达尔文也被人诱导去当一个牧师,但是天性突破的使然,他愿意将好奇带到世界各地的游历和整理中。今天深层次的挖掘已经都存在,很多原创性的东西都有了,于是另外层次的运用和嫁接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这个好像涉及到管理方面的,但是不要忘了,所有的管理都是从自己开始,有时仅仅是自律。
科学基础的积累,生物认知的梯度,社会生活的体验,这些都让自己综合到了一个点上。网络互联的工作室以网站版块的形式存在,这些都是过渡。最终会去哪里,我或者不知道,我喜欢谋划,但又不太喜欢被困。正是那样,有时会有点飘的感觉,不过这样的感觉真好。起码社会发生的剧烈变动似乎和自己几乎无关,除了健康方面的,少部分是人际方面的。
曾经我以为得到别人的认同是重要的,今天才知道意识层次不同,怎么拉也不会走到一块。于是,自我成长和自我改变由此起,社会化网络联系从此起,志愿匍地而行就此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