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0-31 18:44:38
|
|阅读模式
启智转型之路:拓宽资金来源,走专业化道路 由广州最大的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广青启智服务总队“转型”而来的广州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功竞标广州市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举拿下200万元的“政府订单”。解析“启智”的转型之路,恰好为探索“草根”青年社会组织如何成功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让义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前身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成立于1995年,经过十几年来的风雨历程,如今的启智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今的注册志愿者近四万人,设有36个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创了“启智模式”的志愿服务,成为引领志愿时尚的先锋。启智服务总队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多年来受到管理部门、志愿服务专家、媒体的好评,曾获得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团体等集体荣誉。
作为启智服务总队队长的李森,自2000年参与志愿服务以来,也收获无数的荣誉,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广东省道德模范”、“广东五一劳动奖章”、“广州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他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向善的心,带领服务队以传播志愿文化、推动市民参与志愿服务为己任,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长期定点开展志愿服务,努力向更多人传递志愿者精神———创办网站、出版网络刊物、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李森总是提倡“让义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像广州人喝早茶一样”。
转型的考量
风雨十余年,即使李森带领的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现今的“领头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仍不可避免地遭遇发展的障碍。李森坦言,过往启智服务总队是挂靠在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属下,属于二级机构,没有登记法人,没有公章,没有对公帐号,在对外开展一些公益项目,包括接受项目资金方面较为困难。再者,由于是半民间半官方组织,缺乏专职的社工,所有工作都由义工承担,很多事情执行并不是那么到位,而且很多活动都没有官方参与,服务对象也要自己去联系。这一些都阻碍了启智服务总队的发展。
去年,广东省颁布《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组织建设的文件,这无疑为启智服务总队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一场及时雨。李森就忙着为自己所在的启智社工服务总队“正名”,向广州市民政部门申请注册启智社工服务中心。今年3月这个中心正式获批,启智社工服务总队终于“华丽变身”,升级转型成功。
融资的困境
尽管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完成了“华丽变身”,从志愿组织转型为民办非企机构,旧的难题迎刃而解,新的挑战和难题却接踵而来。李森说:“启智注册之后,有了正式、合法的身份,同时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了,包括财务的管理。因为我们注册的是社工中心,所以也要求我们向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方向发展了。我们注册之后,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和专业性问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争取到相关项目,才能解决资金问题,解决了资金问题,才能走专业化的道路。”
团省委书记曾颖如到该中心调研时,当她了解到中心面临发展资金瓶颈时,提醒李森,可以尝试通过竞标的方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以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加速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步伐。与此同时,广东省、广州市也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
在团省委的支持下,李森在广州市考察了一圈,看中了天河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经过两轮投标,启智中心最终从三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到天河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笔200万的“大订单”。这一路走来看似很顺利,但李森感慨,其实竞标的过程颇费周折。首先他们以前未参与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招投标工作,所以对这一领域的工作经验完全是空白的,后来他们通过跟其他机构请教学习,不断提高招投标工作的经验。同时,为了加大中标的筹码,李森一咬牙将每年的服务工时报至38000个小时,这样惊人的实力也让李森在竞标过程中加分不少。
可持续发展
尽管启智成功购买政府服务解决了资金短缺的困境,但李森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而不是单靠政府购买服务,这样才能实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从香港的相关经验来看,很多民间组织的资金来源,大约50%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其他一半的资金来自民间捐赠和自筹等途径,我们希望我们机构获取资金的来源更广泛,这样才能更具有灵活性,更好地开展公益项目。在获得充足的资金情况下,走更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储备更多的社工人才,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更好地服务社会。”李森说道。
面对启智的成功,李森也对其他民间组织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自己的建议:“多了解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鼓励自己机构的骨干人员参与社工考试,储备社工人才。一方面争取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另一方面继续做好有机会、有能力获取资金的项目,尝试多种途径申请资金。同时,做好自身公信力的信誉,建立有更开放的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