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532|回复: 5

一个月,一封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1 09: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月,一封信在蓝信封行动中,超1000对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建立了长期的“一对一”通信关系摘要:这是一封往返于蓝信封大使(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之间的信件,在湖南汉寿和广东河源,已经有超过1000对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建立了长期“一对一”的通信关系。在信中,大学生们用心去倾听、去开导、去鼓励、去回应,让留守儿童慢慢打开心扉,找到一个渴望已久的倾诉对象,一个远方的“大朋友”。

    与蓝信封大使通信的孩子们。受访者供图


    “好了,不说那些不开心的事了,总让你分担我的愁,对不起啊,敏姐姐。新学期里,我决定要多存钱、少吃零食,抓紧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不能让亲人失望了,鼓励我吧!”在读初中的留守儿童小菁在给蓝信封大使阿敏的信中如此写道。捧着小菁的信,阿敏脸上绽放出笑容,她知道小菁越来越懂事了。
    这是一封往返于蓝信封大使(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之间的信件,在湖南汉寿和广东河源,已经有超过1000对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建立了长期“一对一”的通信关系。在信中,大学生们用心去倾听、去开导、去鼓励、去回应,让留守儿童慢慢打开心扉,找到一个渴望已久的倾诉对象,一个远方的“大朋友”。而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的是由广州中山大学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蓝信封”。,两颗越来越贴近的心,蓝信封搭建起一座座“心灵之桥”。
    走近他(她)们
    2008年,12岁留守儿童章杨宇在父母离家打工的10天后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他在遗书中留下了这样令人心酸的一句话,“你们(指其父母)每次离开我都(让我)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本应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年纪,却选择了离去;本应是含苞待放、喜迎阳光的花朵,却选择了凋谢。这则报道,映入了大学生周文华的眼帘,更深深地刻在他心上。从那一刻开始,这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脑海中就一直盘旋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到底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2008年3月,周文华、林耿斌、吕丽涛、王振军四人组队参加第一届G oogle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看到谷歌的比赛,我便开始构思。”此次参赛,周文华将所有心思放在如何帮助5800万留守儿童的问题之上。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很多方向,在周文华和行动团队队友的眼中,与留守儿童建立深层次交流,并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窗成为可能,“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心灵上的交流和疏导。”
    “写信,聆听并回复的方式最能打动人心,长远来说,蓝信封大使不是物质资助者或心理辅导员,而是建构持久关系,伴他们走过一生。”周文华和队友们想做的便是,通过写信的方式,与留守儿童建立“真诚、平等、分享”的沟通方式。
    他们还打出了闪亮的“大学生蓝信封行动”创意:在心灵层面强调平等分享,避免简单说教;在互动关系上,强调参与式发展。估计是“详细的人类学调研报告”、“培训专业志愿者”、“长期性活动”、“可推广性强”这样的字眼吸引了比赛“考官”,“大学生蓝信封行动”项目最终在决赛中胜出,成为中山大学唯一一个进入全国前30名、获得主办方资金支持的项目。
    比赛刚结束不久,项目实施团队“百公里精神团队”立即开始招募“蓝信封大使”,报名、面试、志愿者结对……各种程序井然有序推进。完成招募后,2008年寒假,“蓝信封”第一次起航。“大使”们奔赴项目地湖南汉寿县,走访项目地四所中学,对221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
    虽说蓝信封大使来自四面八方,专业背景不同,但都接受过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培训,在调研过程当中,完全在践行着人类学调研方法的套路,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方式,如一对一个别访谈、团体培训的群体访谈、老师访谈、监护人访谈、学生访谈。
    小巧,13岁,父母离异,父亲进城打工后就一直没有和家里联系。每次当小巧问起父亲,爷爷都只能告诉她:“爸爸在很远的地方打工,每天都很忙,不能回来看她。”由于小巧父亲常年失去联系,爷爷奶奶年老且无收入,小巧只能缀学在家。当“大使”们见到小巧时,本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却给人带来一种透不过气的自卑和忧郁。由于长期缺少父母之爱,小巧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在压抑和难过中度日。
    慢慢地,在大使的安抚下,小巧敞开心门。小巧说,她“恨”妈妈,因为妈妈抛弃了她;她非常想念爸爸,很想见见爸爸;她想读书,像其他孩子一样。大使们感到心酸,在访谈调查过程,那样的一份孤独和充满朝气的年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

    一封封信

    蓝信封大使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信得过的“大朋友”。

    小珠在给大使的第一封信中就写道:“和你(蓝信封大使)写信是因为我特别想和你交朋友,也想向你说说我的心里话。因为,我有些同学,我把心里话说给她们听了,可她们却和别人说,所以我不希望我这次交到的朋友是这样哦!在信中,我有很多话可以讲,但在生活中,我却不知道怎样和别人沟通,所以我有了内向这个毛病。”
    小菁在信中提到她和爷爷之间的矛盾。由于小菁没能帮爷爷干好活,爷爷在众人面前不留情面地骂了她,小菁觉得很委屈。而这种委屈就只能通过写信来告诉“大使”,她在信中写道:“爷爷,请您也尊重尊重我,虽然您是长辈,我尊重了你,你也应该给我一点尊严,不要不给我一点自尊的余地。”而这些话,小菁是无法在生活中对其他人提及。
    小茹则写道:“我在学校生活得很开心,每天都跟我的一些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我的朋友(同学)都对我很友好,我很喜欢跟他们在一起。”
    看到孩子们坦诚的字句,蓝信封大使JO Y在第一封信中对小笔友说:“能认识你,和你成为笔友,是这两个月让我最兴奋的事情之一。”
    校外专业指导老师罗峥认为,“蓝信封最大的作用不在于为孩子做了什么事,解决了什么难题,而是陪伴跟支持。孩子说的事情有一个人在认真去听,然后回应他,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大的肯定。”
    第一次开展行动,一下子就招收到60名蓝信封大使,周文华成为首名项目队长。蓝信封大使分成了两个梯队,然后还从从1到60进行编号。当接到留守儿童信件之后,会按照编号从1号开始顺位往后派发,并一一对应,也就是某一个留守儿童的来信会固定由某一位大使进行回复,即“一帮一”关系。
    除此之外,项目实施团队“百公里精神团队”还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包括留守儿童的资料和蓝信封大使的资料以及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包括曾经提交申请表但因为人数问题而未能入选的申请者。另外,除了前期培训,还会引入中期培训和评估考核制度,规范大使团队运作。
    面临挑战
    在大学生蓝信封行动经历4年成长过程中,项目实施刚开始运行初期并非顺风顺水,首先面对的困难是建立一个持久有效的通信机制。



刚开始,经常会出现寄信丢失情况、传达室工作失误等问题,蓝信封团队采取了快递和专人处理的方式,把大使的信件集中收集起来快递到学校,并委托学校专门老师来收发信件。

    而对于蓝信封团队自身而言,挑选有责任心的大使和让他们正确写信,这是该组织能否长期起作用的关键所在。由于留守儿童心里敏感,如果大使突然中断通信的话,就会使孩子胡思乱想,把责任归于自己。因此,蓝信封对大使的选拔极其严格,而且还规定每位大使至少和孩子通信一年以上,如果大使无法继续写信,则必须和孩子做好沟通工作,项目组成员也要找到其他大使和孩子继续通信。
    和孩子写信绝对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蓝信封团队定期邀请心理咨询老师来为大使们“指导”写信内容、方式和语气等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不要和孩子提太多的要求,更不要去讲什么大道理,孩子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有个人去陪伴他。
    大使阿敏向南都记者分享了她自己的经验,“和孩子写信时,我不会为她作决定,而是用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来为她分析。我一般会把小孩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而不胡思乱想,并引导她去和身边的同学交流和沟通,让她有自己的朋友。”
    资金问题无疑是横在蓝信封团队面前的另一道坎。蓝信封大概一年能筹到一点经费,去项目地考察时一般是蓝信封出一半经费,队员个人承担一部分。2011年,尽管蓝信封团队凭借出色表现拿到了中华儿慈会2万元资金支持,但由于项目地逐渐增多,队员们依然要自己承担些许费用来做公益。
    传承
    这样一个为留守儿童做实事的大学生自发组织能否延续下去呢?蓝信封理事会成员胡姣认为,蓝信封已经建立了一个长期有效的通信机制,能否持续下去的关键在于人。在蓝信封团队里,蓝信封大使虽说要负责写信,但组织的运行,包括宣传、考察、选拔大使等工作则需要蓝信封的项目组成员来负责。因此,要让“爱的火把”传递下去须保证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新队员愿意在大学学习四年期间继续留在蓝信封,这样才能一届带一届地延续下去。
    胡姣说,她并不担心蓝信封的传承问题,因为这个组织的凝聚力很强,大家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他们会组织百公里户外活动,通过户外活动中的团结互助来增进队友之间的感情;他们也通过一系列内部制度来提高开会的效率,使这个组织更加专业。上大二的志朋已经着手负责项目组的工作了,他觉得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家的感觉,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他很愿意继续为这个组织做贡献。
    如今,蓝信封招收大使范围已由中山大学扩展到广东各高校,通信项目点已经涵盖18所中学,其中包括河源14所中学、湖南汉寿4所中学。而参与通信的孩子也已经超过1000人。
    接下来,蓝信封还会和出版社合作,把蓝信封的书信集结出版成书,让孩子们的心声得到传播,让孩子们的处境得到更多的关注。
    采写:南都记者何满 实习生 谢旭楠 李惠珊
    制图:谢旭楠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发表于 2012-3-21 10: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参加这个活动,如何参加啊?有什么条件吗?
发表于 2012-3-21 10: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青职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关注留守儿童

来自 你的损友老ken 的新浪微博
发表于 2012-3-21 13: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组织

来自 Beyond韩杨 的新浪微博
发表于 2012-3-21 15: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发表于 2012-4-2 14: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参加这个活动,如何参加啊?有什么条件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