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369|回复: 1

工作难 有尊严的工作更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14:04:18 |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1:56:26 | |阅读模式
为残疾人平等就业赋权工作难 有尊严的工作更难摘要:3月11日是“国际尊严尊敬日”。在这一天,全世界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广州也不例外。当天,来自汉达康福协会、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和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的志愿者们站在了街头为一群有特殊需要的人打出了“我们都一样”的牌子。
()
    2011年6月11日,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技能竞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全国的788名残疾人选手在30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残疾人选手在手工制作类刺绣项目的竞赛中创作。柳一凡 摄/C FP供图

    黄莹莹非常自信,在她身上,几乎感受不到恐惧与自卑。

    黄莹莹和同学们在一起。

    隆纳济世在进行就业的分享会,关于刺绣。

    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的黄莹莹在课堂上上课。受访者供图
    从国际主流的助残理念来看,社区康复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认可。马丽华称,社区康复的理念比隆纳济世的生计项目模式更宽泛和系统。它包括健康(残障人士身体和心理康复等)、教育(随班就读的方式,而不是单独为残疾人设立专门学校)、生计(针对经济领域,如平等的就业机会等)、社会参与以及赋权五个部分。“我们更侧重于其中的生计项目,而赋权其实已经贯穿始终。”
    3月11日是“国际尊严尊敬日”。在这一天,全世界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广州也不例外。当天,来自汉达康福协会、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和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的志愿者们站在了街头为一群有特殊需要的人打出了“我们都一样”的牌子。向社会公众展示麻风康复者、智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在社会环境下无异常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状态,他们希望向社会证明一个再朴素不过的常识:残疾人也有选择的权利,“我们都一样”。
    “我们都一样”,但我们又遭受着不同的对待。当我们走进这些特殊人群,却发现了他们遭受种种不公平对待,尤其在工作领域。
    残疾人的工作需要赋权
    小时候的意外让阿涛(化名)成为一个有着轻微智障的年轻人。他热心、善良却不懂计算,别人学一遍的东西,他总要学很多遍。2010年,37岁的阿涛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了一家餐厅的洗碗工,这是他的首份正式工作。在“3·11国际尊严日”前夕,慧灵个案管理员的谭桂英带了不少媒体去采访他。在谭桂英眼中,阿涛是从慧灵走出去的最优秀的学员。“他肯吃苦,干活卖力,与大家相处融洽。事实证明,他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遗憾的是,轻微智障的阿涛,拥有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却没有自信。
    谭桂英认为,阿涛没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家庭”。
    1997年,阿涛进入慧灵,那时的他已有22岁,在多年的家庭教育里,父亲与他的交流很多时候会以这样的句子开头:“你不行……”、“你不能……”、“你不会……”。这让阿涛从小就很自卑,他不敢直视陌生人的眼睛,会嫌弃自己没有文化,也不愿意回忆童年,甚至只要听到有人说“傻”字便会生气地冲上去想动手打人。阿涛的敏感刚开始让同事们有点不习惯。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大家也就慢慢包容了他。
    每天他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谭桂英特别希望,有空能带他去公园或者郊外走走,散散心、聊聊天,也许也会豁达一点。但是家人的担心和反对,计划始终未能成行。“如果我们能帮他建立起足够的自信,阿涛的能力远不止于此。”谭桂英轻叹了口气。
    阿涛的不自信、敏感以及对社会的恐惧,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个家庭对社会的恐惧,他们不相信残障人士群体会在现实中获得平等对待但现实的确很残酷。
    残保金制度“悬在空中”
    8500万!这是中国残疾人口的数字,这个庞大的群体都从事怎样的工作?谁在维护他们的尊严?
    近年来,我国的残疾人就业环境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如果看过统计数字,我们会发现,残疾人的就业形势远比健全人严峻得多。2010年,全国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8 .6%,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加上未进行失业登记的残疾人,实际失业率更高。
    过去残疾人主要是被安置在了国家扶持的福利企业。2007年后,全国统一实施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财税字[2007]92号文。文件规定各用人单位需按在职职工人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凡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就要缴纳保障金,简称“残保金”制度。
    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模式也由过去的集中就业转为按比例分散就业。这是一项国际通用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残保金像一个“空中楼阁”。
    张先生是广州欧派公司的一名人事主管。前年公司招进了三名残疾人从事后勤清洁工作。据张先生透露,尽管公司实行同工同酬制,但为了便于管理,公司不得不在内部对三人增设了一名督导,“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还有企业主也透露,招收残疾人自己最担心的是“无障碍”的投入。“听说光改造一个电梯就需要十来万的成本。还要分出精力配合税局、残联的经常性检查,麻烦得很!”
    于是,对不少企业而言,交“残保金”显然比招收一名残疾人要省事得多。而且,即使要招残疾人也更倾向于招聘那些残障程度不高者,例如听力、言语、轻微肢体残障者,盲人和轮椅使用者依然被许多企业排除在就业大军之外。
    马丽华是国际助残机构隆纳济世的中国项目经理,谈到残疾人的就业政策,马丽华认为最大的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公共政策的执行损耗。“按比例就业政策以及残保金制度设计得都很好。但是,行政架构的层级制度让政策执行到了基层就大打折扣。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首要的任务不是怎样去建立一套更好的保障体系,而是如何有效地执行现有政策。”而对于用人单位聘用残障人士积极性不高,马丽华认为,主要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过于急功近利。“只要岗位设置合理,残疾人士贡献的工作价值绝不会低于健康员工。而且,从长远来看,他们会珍惜工作机会而更加努力,忠诚度也会更高。”)
    个性化资助为残疾人赋权
    残保金制度执行不力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残疾人失去了更多选择工作的机会。
    大多数情况下,残疾人就业只能根据普通人对残疾人的刻板认识去选择培训和发展技能,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比如,视力障碍者通常被训练成按摩师,而听力障碍者则发展唱歌、跳舞等技能。
    隆纳济世想改变的就是这样一种困境。
    2009年之前的23个年头里,陕西白水县尧禾镇田家洼姑娘董伍梅一直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因先天患小儿麻痹双下肢瘫痪,襁褓中,她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幸好被好心人捡到,送给了一对老年夫妇抚养。爷爷去世后,留下她与年近八旬的奶奶相依为命。家贫如洗破烂不堪,生活的来源主要靠政府和邻里救助。
    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董伍梅却把自己锁在家中的小院里。她不愿出门也害怕出去。即使有人来看她,也是闭门不见,无法像健全人一样生活让这个女孩子自卑而痛苦。
    生命的天窗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打开。2009年7月,隆纳济世助残(下称隆纳济世)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下称“中残联”)合作,在河北卢龙县、甘肃清水县、陕西白水县和蒲城县开展为期三年的民生资源中心项目,为农村地区的贫困残疾人探索新的扶贫策略。当年10月13日,董伍梅被奶奶用车推到尧禾镇政府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时候。“被迫”参加了白水助残民生资源中心组织的软技能培训。
    在众多的培训者中,这个沉默、自闭的女生引起了项目经理刘阳顺的注意,试图与她多一点交流,都被无声地拒绝。不过,数次的上门谈心后,董伍梅的内心开始向工作人员敞开:奶奶年事已高,自己身患残疾又没有本事,对未来十分迷惘。
    在资源中心的资助和培训下,她尝试过配钥匙、刺绣几种创业方式,都没能成功。中心又帮她争取到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残疾人三轮摩托车,可以随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结识了一名小伙子共同组建了家庭。
    刘阳顺说,自从项目关注到这个孩子,她发生了很大变化,想法多了,也更加成熟。董伍梅一直没有放弃创业的梦想。2011年春节过后,资源中心帮她找机器,联系散件和用户在家里办起了打火机组装作坊。现在,她已经能够自己联系客户,订销产品。她想成立一个打火机厂,再召集一些残疾人加入,来改变更多残疾人贫困的生活,并一直在为筹集5000元的启动资金起早贪黑地工作。
    今年3月,工作人员入户回访时,6月底就要收获龙宝宝的董伍梅还在坚强地创业。她让爱人彦峰去本村残疾人合作社(注:资源中心支持的残障人士自助型组织)的蘑菇生产基地打工学习种蘑菇,计划4月初天暖后,不用加温节省费用,就地利用旧窑洞,购回蘑菇菌棒半成产品,来做后续出菇生产。她计划先购回2000个菌棒,产菇后以每斤3 .5元的价格交回军利处,预计年底可创收5000元。)
    马丽华说,按照隆纳济世的理念,每个残疾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可以在适合自己的职业上获得成功,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隆纳济世和中残联合作开展的残疾人经济赋权的工作,就给残疾人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使得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向,经营自己的生意。这个项目从2006年1月在武汉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直接受益人超过10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已经成功拥有了自己的生意。项目创造了很多新的残疾人企业家,他们也成为了其他残疾人奋斗的榜样。
    2009年,这一模式又被复制到包括董伍梅家乡在内的四个农村地区县级市,以开创一个新的农村地区残疾人生计项目模式,适应中国大多数的残疾人都生活在农村的现实。今年6月份,三年的项目又将期满。到今年2月底,它一共已经培训贫困残疾人5825人,为713名残疾学员发放了创业扶持资金。经过项目县民生资源中心的培训与支持,有356名残疾人就业,1371名残疾人开展创业活动,创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手工艺、修理、零售商店等其他服务类领域。
    效果超出了项目组的预期,马丽华觉得很欣慰,她说:“将近1800名残疾人得到了就业机会,但是只有700多人拿了扶持资金。这说明,更多的残疾人士从生计项目中获得的是信心与能力的提升。”
    从国际主流的助残理念来看,社区康复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认可。马丽华称,社区康复的理念比隆纳济世的生计项目模式更宽泛和系统。它包括健康(残障人士身体和心理康复等)、教育(随班就读的方式,而不是单独为残疾人设立专门学校)、生计(针对经济领域,如平等的就业机会等)、社会参与以及赋权五个部分。“我们更侧重于其中的生计项目,而赋权其实已经贯穿始终。”
    内心将改变人生的境遇



    除了制度层面的制约,自卑、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也成了挡在残疾人就业道路之上的荆棘。有时候,就业与心理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正向关系。就业是建立自信的基本保障,而内心的积极能量也能改变人生的境遇。
    与阿涛相比,黄莹莹的经历则是一个鲜明反差。
    九个月大的时候,因为拉肚子去医院打针,被医生用不正确的手法注射,打中了神经,黄莹莹变成了残疾人。直到三岁多才勉强能走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左腿也越来越萎缩,还比右腿短了好几厘米,走路得踮着脚尖才能尽量保持身体平衡。尽管行动不便,但26岁的她看起来却开朗大方,十分健谈。
    “小时候,亲戚朋友从来不会把我看作特殊的一员。我放学了照样得帮忙干家务,有空就跟着小伙伴去爬树。”虽然偶尔也会遭到同学嘲笑,不过黄莹莹并不在意,因为热爱学习,成绩出色的她常让人刮目相看。高中毕业后,黄莹莹从清远老家只身一人去深圳打工。攒够了学费后,她考人了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三年后,她留校当上了一名老师。
    像许多残疾人一样,黄莹莹也曾遭遇过歧视。有一次,她跑去深圳帮人做口译,对方一见她的样子,当场就发脾气,“你怎么在电话里不说清楚你是残疾人!”黄莹莹特别不服气:“残疾人怎么了?这与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我不觉得我比别人差。”强大的气场一下把人震住了。事后,黄莹莹陪着外商到处跑,用出色的能力证明了自己。回到广州后,对方居然又给她打来了求助电话。
    “靠家里能当公主,靠自己能当女王。”黄莹莹用自信赢得了尊敬。站在她面前,你甚至会有点恍惚:这真的是个残疾女孩吗?
    残友间的网络心理互助
    “就业可以让残疾人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自身劳动养活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给家人增添负担,并且获得了一个融入社会的机会。”苏丽平非常清楚这一点。
    199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苏丽平失去了健康的双腿。在家人和朋友长期呵护下,她走出了痛不欲生的颓废期,内心发生巨大转变。正是自己能重新融入社会,她感受到了残疾人和所有人一样,需要情感,需要有人关爱和保护,“行动不便、语言交流困难等原因,残疾人在就业中承受了巨大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也渴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
    2008年,是苏丽平进入深圳市残疾人网的第8个年头。她提出引入系统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以提升残疾人的技能和知识,从而令他们利用所学更好地工作、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她与队友组建了心之海残友心理援助服务中心(下称心之海),由社工、残疾人、志愿者、专业心理督导等组成。“打造一支有爱心,有志向,有专业精神的伤健共融队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心之海主要对残疾人开展心理援助,从学心理向做心理援助。“首先对残疾人开展心理的专业培训,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再组织参加相关统考,领取证书。继而用所学心理知识为残疾人士服务。
    “这是一个把心理援助与增加就业机会巧妙融合在一起模式,一个学心理,用心理,做心理的模式,让残疾人士自助的同时助人,得到就业的机会,用知识和能力来武装自己,建立自信。”苏丽平说。
    残友对残友提供心理援助的模式还有其特有优势。残疾人士通过热线、网络服务等方法,对残友进行心理援助,可以提高他们自身对心理问题的重视,更懂得拥抱健康心态,助人助己。另外,对盲人而言,虽看不见对方的肢体语言,但听觉和内心会比常人敏感,更用心聆听对方谈话,这一特质与心理咨询师的岗位要求也很匹配。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残友在心之海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3年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小刚,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希望找到与财务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成绩优秀的他,满怀信心投简历,并很快得到大企业的面试机会。没想到面试后,遭到所有企业的婉拒。小刚变得焦虑、自卑。最终,心之海服务中心的老师通过倾听、对话一步步对小刚进行心理援助,帮助他找回自信,面对现实。小刚慢慢克服胆怯和自我怀疑,再次勇敢迈出找工作的一步,最后被一家发展前景很不错的外企接收,现在已是财务主管。
    在残疾人就业心理援助方面,苏丽平想分享的经验是:首先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最想要什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分析自己能胜任哪些工作,目标不要定太高,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在面试中甚至可以直接提出自身的生理缺陷,不要掩饰,给对方一个心理准备,并告诉对方自己会通过什么方法完成工作,即使失败了,从挑战自我的层面上看也是一种成功。这也是心之海对所有在就业中遇到困难的残疾人的建议。
    采写:南都记者朱丰俊 周执 实习生袁梦婷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