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报业集团评论员 曾文经
志愿者不计物质报酬,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志愿者以高尚道德和无偿服务,满足公益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并以感召世人的方式改善社会风气,在现代社会发挥了政府、企业等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
打造“志愿者之城”,深圳有良好的基础。志愿者以义务服务为鲜明特色,因而他们的名称又叫“义工”。早在1990年,深圳就创立了内地首个义工联合会。21年来,深圳义工群体不断壮大,注册义工数量由最初的46名壮大为目前的27万多人。陈观玉、丛飞、高正荣、高敏、郑卫宁、孙影……这些优秀义工,成为引领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精神坐标。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广度、深度,深圳领先全国。已开展了八年的“深圳关爱行动”,广泛动员和组织政府部门、媒体、企业、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志愿参与公益事业,共举办了上万项爱心活动,募集善款25亿多元,打造了支援山区教育的“募师支教”、帮扶地贫儿童的“燃料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品牌,帮助了大量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重燃生活的希望,在营建公益慈善文化方面开创了全国的先河。7月4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宣布,“中国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落户深圳。这是继高交会、文博会之后落户深圳的又一个国家级展会。它既是“深圳关爱行动”坚持八年水到渠成的结果,又为深圳打造“志愿者之城”、进行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运的到来,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志愿服务热情,为深圳打造“志愿者之城”提供了更坚实的社会基础。我市20%的市民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投身奉献大运,全市志愿者已达127万人,深圳高校的八成以上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者。在大运的助推下,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蔚然成风,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品格,彰显着城市文明的海拔高度。
打造“志愿者之城”,不仅要扩大志愿者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应当在社会优质高效管理的这个更高层面上,充分发挥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作用。
交通管理是大城市的一个难题,开车难、路面拥堵,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空气污染,是大城市的通病。现在国内外任何一个大城市要举办一些重大活动,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交通保障,通常做法是由政府部门制定措施限制市民用车,如单双号限行、某个时段和路段的限行等。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干扰。深圳举办大运会同样也面临着交通保障问题,那么,我们是否也一定要沿用这种限行措施?
如今深圳换了一个思路,由志愿者组织和政府部门向社会发出倡议,动员市民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渠道,向交警部门申报自己自愿在大运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将私家车全部停用或部分停用。
在深圳这个普遍热爱环保、热心公益的城市,把绿色出行的选择权交给市民,让市民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这种尝试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响应。绿色出行自愿申报活动头两天,就有26000多辆机动车申请在大运期间停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这个展示公益心的活动中。
与政府出台和执行硬性规定相比,志愿绿色出行的方式有很多好处。一是保护了市民参与环保、服务大运的热情,更加尊重市民“人人当好东道主”的大运主人翁精神。二是适应了市民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选择,私家车必须要用就去用,不必用就可暂时停用,一切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从而真正做到不扰民。三是这种做法经过长期坚持,可以使市民培养良好的出行习惯,每当城市有重大活动,这种习惯就成为自动调节机动车出行数量、减少路面交通压力的良性机制,成为我们城市在非常时期实现高效管理的一种长效机制。发挥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作用,通过市民自觉参与、志愿贡献的形式推进城市的高效运作、优质服务,有助于实现城市管理民主化、精细化,这种探索很有意义。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14日出席与国内数十家媒体见面会时,明确提出了打造“志愿者之城”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正当其时。打造“志愿者之城”,深圳有优良的群众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大运激发的社会热情,又有了国家级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这个新的平台。作为肩负改革试验使命的特区,我们有责任、而且有能力通过打造“志愿者之城”,为我国的社会建设闯出一条新路子。
|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