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195|回复: 0

假如街友欺骗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南方都市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8 13: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如街友欺骗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启智关怀露宿者分队持续8年帮助边缘群体
日期:[2014年2月28日]  版次:[GA12]  版名:[公益·慈善]  稿源:[南方都市报]
    2月22日晚,沿江中路,启智关怀露宿者分队志愿者与一名露宿者一起唱歌。 南都记者 林宏贤 摄
    露宿者,一个对普通市民来说熟悉又陌生的边缘人群,他们衣衫单薄,白天背着拾荒的麻袋行走街头,入夜露宿在角落,一张凉席一条旧毯就是他们的流动“居所”。
    他们以20-60岁的中青年男性为主,有着不乞讨不去救助站两不原则,坚持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这座城市里繁衍生息。
    有人说露宿者很可怜,也有人嫌他们影响市容。而在志愿者眼中,他们和自己一样,应享有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启智关怀露宿者分队,是最早关注广州露宿者群体的志愿团体,已持续8年关怀这一边缘人群,并亲切唤他们为“街友”。在他们的档案中,记载着众多街友的信息:年龄、籍贯、爱好、流浪经历……
    这个关怀露宿者的团队很年轻,主力由学生和白领组成,从3人小团队扩展到20 0多人大团队。20 0 9—2013年,关怀露宿者分队总提供志愿时约1 .86万个小时,服务露宿者约5640人次,总服务对象约200人,长期帮扶对象有79个,服务对象年纪最长的80多岁,年龄最小仅三岁。
    8年来,志愿者一直在摸索更好服务模式,从早期单一的送物资,到开展街头娱乐活动,再到个案帮扶;除了让这些边缘人群得到慰藉,也试图挖掘他们的潜能,希望帮助他们回归社会;让他们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同样能活得有尊严。
    现场
    探访结束 露宿者唱《分飞燕》
    2月22日晚上7点半,华灯初上的广州街头飘着毛毛雨,来自启智关怀露宿者小分队的20多名志愿者,跟往常一样来到江湾桥底,为露宿者送饭。
    队长晓佳已轻车熟路,先为大家简略介绍了一下桥底露宿者们的基本情况,并提醒新志愿者注意事项,“送饭前先打声招呼问对方需不需要、交谈时不能主动问露宿者家事、未经同意不能拍照”……
    接着,由一名老队员带三名新人分组行动,每个小组找一名露宿者聊天。
    距离300米远处的露宿者区,65岁的陈伯“收工”回来了,卸下他的“谋生工具”———装着拾荒物的蛇皮袋。陈伯已经流浪了四年,与他一同露宿在沿江中路一带的有十来人,靠捡瓶子纸皮卖废品为生。平常8点才收工的他们早早回到“居所”,因为这天,志愿者会过来陪他们聊天。
    志愿者刚走进露宿者生活区,陈伯便挥手熟络打招呼,“嘿,晓佳,我眼镜唔见了。”与一般露宿者孤僻独来独往不同,这名顺德老伯开朗健谈,是志愿者举办街头活动的常客,他口中提到的眼镜正是去年参加活动中的奖品。
    昏暗灯光下,志愿者递过饭菜,三人一组围坐在露宿者面前,陪他们聊天。在他们晒威水史的时候给予鼓励,在他们讲述身世遭遇时报以同情,离开时记录对方有什么需求。遇到不愿意被“打扰”的露宿者,志愿者会悄悄起身离开。
    一班衣着整洁的年轻人席地而坐,围着露宿者有说有笑的情景,引来围观群众。有散步的白领夸他们真有爱心,也有围观大妈破口大骂“你们帮他们干什么,不是助长更多人到这来吗?就是你们这些人,搞得这里乌烟瘴气!”
    面对责骂,志愿者耐心解释关怀项目。这样的状况,他们并不意外,“大家只看到表面,并不理解我们做服务的意义。”志愿者永哥说。
    晚上十点,露宿者探访活动在陈伯的粤曲《分飞燕》中画下句点,志愿者与露宿者挥手道别。
    隔阂
    露宿者害怕被抓走 不敢搭话
    从陌生到熟悉,从抵触到信任,关怀露宿者这条路,志愿者走了8年。
    要真正走进这个喜欢独来独往的群体,着实不容易,队长晓佳回忆,大多数露宿者并不缺乏解决温饱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十分空虚。让露宿者接纳志愿者的帮扶,关键在于尊重和坚持。
    “一开始探访露宿者,他们看到我们就起身想跑。”晓佳是名小巧爱笑的潮汕女孩,2009年开始加入关怀露宿者团队,当时还是名“菜鸟”。晓佳回忆,2009年团队核心成员只有3人,逢节假日,他们会在网络召集一批志愿者,沿途派送物资。露宿者起初不敢要志愿者的东西,以为是救助站的人要遣送他们回老家。志愿者也不强求与对方交谈,放下物资嘘寒问暖几句便离开。
    几年下来,服务效果并不明显,露宿者对志愿者态度不冷不热。有一些志愿者退出了探访行动。
    破冰
    学会当个倾听者
    2012年,为了改变团队人员不固定、关怀形式单一现状,启智成立专门服务露宿者团队,起名为关怀露宿者分队,希望长期关注露宿者群体。晓佳接棒成为分队队长。她认为,只靠送物资远远不够,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必须先建立友谊。
    每周六晚,关怀露宿者分队会定点开展夜间探访行动,他们带上物资和登记表与露宿者聊天,不少于两小时,“只要这样长时间地倾听,才能让他们对志愿者留下印象。”晓佳说。
    通过深入聊天,卸下防备的露宿者开始说出愿望,想看看报纸、想剪头发、想要一个救生圈……
    于是,志愿者请来发型师定期为他们义剪,每次探访捎来新报纸,甚至老人喜欢吃的辣椒酱,并亲切唤他们为街友。
    沮丧
    也曾被街友欺骗
    然而,关怀露宿者的行动也不是一帆风顺,在服务4年中,感性的晓佳和志愿者也曾遇到被露宿者欺骗。
    有一次,一名新志愿者在探访街友时,一位老伯诉苦说自己头痛,志愿者提出为他买药,老伯说:“你不知道要买什么药,给钱我自己买吧。”当时学生志愿者给了老伯几十块,此后每次志愿者探访他,老伯都以自己头痛为借口,让志愿者给药钱。此后,晓佳和志愿者达成共识,只提供物资帮助,不要直接给钱。
    退休志愿者冬青姨也遇过一对母子,说想要找份工作,冬青姨找熟人搭线,为男孩找到一份餐厅洗盘子的工作,当时老板娘见他衣衫褴褛,给了他1000元去买新衣服,却没有再见到他来报道。事后冬青姨在街头碰到该对母子,问起怎么没去工作,对方说不想去了。
    尽管遭遇过不被理解,某些露宿者欺骗,但晓佳和志愿者并没停止服务,“我们相信这都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因为个例而放弃对这个群体的帮助。”
    今年关怀露宿者分队成立个案跟踪小组,将对现有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需求。关于未来,晓佳还有很多的想法,比如为他们建冲凉房,希望感召心理方面团队加入,从改变他们形象提升自信。利用网络论坛、微博等手段介绍流浪者的基本情况,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流浪者的生活现状。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声音
    有屋住谁愿意露宿街头?他们(志愿者)对我们很好,不嫌我们脏,这就足够了。
    ——— 露宿者
    我们无意塑造哗众取宠的犀利哥,却希望他们都能成为这犀利城市生活中的一分子。
    ——— 志愿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