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186|回复: 0

大连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3 11: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连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2011-12-22 18:14:39|  分类: 政策规章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url=]订阅[/url]



来源: 民政专题  时间: 2011-12-21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2007年以来,大连市民政局认真落实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把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以组织领导、工作试点、探索实践、职称考试、教育培训为突破口,以建设人本化、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人才队伍为落脚点,积极探索发展规律,总结实践经验,全面深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明确发展原则,科学谋划试点工作


  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试点先行”的原则,力求社会工作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科学决策。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人才建设宏观指导


  成立大连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组织人事处,具体负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各区市县和试点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领导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了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方案》,确定了“边学习、边培训、边调研、边总结、边建设队伍、边推进工作”的思路。提出了2~3年内开展工作试点、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储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重点目标。2009年,在市政府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市编制部门正式赋予民政部门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职能。大连市委在《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了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8万人,到2020年达到3.7万人的工作目标,强调民政部门牵头负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任务。


  (二)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人才储备现状


  为准确掌握我市民政系统社工人才的现状,大连市民政局深入城乡社区、民政事业单位和慈善总会等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专项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形式,基本掌握了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管理等社会服务领域专兼职人员的基本情况。据调查,大连市民政系统现有从事社会工作的各类机构l550个、专兼职人员6448个岗位,4272人。其中,各级民政局(处)机关14个,工作人员326人;民政系统所属事业单位81家,工作人员1663人;乡镇街道160个,工作人员489人;社区(村)1524个,工作人员1794人。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已注册社会工作志愿者35万人,建立志愿者工作站656个,先后开展了186个服务项目,组织社会公益活动96601次、97万人次参加,累计奉献时间近469万小时,为40余万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帮助。通过调查分析,初步摸清了我市民政系统社会服务人员及其志愿者队伍的数量、服务方式、服务项目和分布的领域。


  (三)积极探索实践,精心组织试点工作


  按照民政部工作部署,大连市成功申报了西岗区、沙河口区、市社会福利院、市救助管理站等4个试点地区和单位。2011年2月大连市救助管理站被民政部确定为社会工作试点示范单位。三年来,各单位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调研,在城市社区重点探索了社区专职工作者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的工作机制;在农村专题研究乡镇设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服务运行体系的可行性;在民政事业单位实施聘任制度、考核评估和专业培训等工作机制;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尝试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志愿者的组合服务模式。经过努力,我市民政系统已完成9个试点调研课题,文字量6万余字,发表社会工作文章30余篇。全面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西岗区成立了“社会工作促进会”、“一路阳光”、“亲情放飞”等社会工作站,市救助站、福利院成立了“金色年华”、“温馨驿站”等14个社会工作室,制定了《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工作救助管理基本程序》和《社会工作督导评估手册》等规章制度并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涉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30个规章制度、45个质量记录、5个程序文件、4个工作规程、1部质量手册进行规范。瓦房店农村社区启动了“一场九室”建设,“社会工作室”明确了开展社会工作的职责、方法和工作流程。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大连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结构日趋合理,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升,初步构建起符合大连发展要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大连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新路子。


  二、突出“三个关键”,扎实推进试点工作项目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供理论支撑


  我市民政系统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积极推进“一校两地”建设,按照省民政厅《12345百人培训计划》和大连市《一村一名社工人才》振兴之光计划要求,重点抓好四类培训。一是社会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试点地区(单位)社会工作分管领导、行政管理和项目负责人230余人次参加了民政部培训中心、香港、新加坡和挪威等地的考察学习,增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宏观管理的能力。二是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组织全市社会工作者培训班6期、继续教育培训班1期、承办了全省县区民政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1期,邀请北京大学教授主讲了社会工作方法在民政实践中的应用等主题讲座,12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开展社会工作流动课堂活动,7500人次参加了学习培训,增强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理论理解和实践操作的应用。三是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培训。组织85人次参加了香港、广州、上海和秦皇岛社会工作师督导培训,增强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传帮带等综合督导的能力。四是职称考试培训。举办社会工作考前培训6期1050人次参加,并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培训补贴,助理社会工作师培训个人仅需承担50元,中级社会工作师100元。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356人次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304人取得职称。其中,社会工作师86人,助理社会工作师218人。


  (二)拓展服务项目,提供实务支撑


  我市试点地区和单位针对人们在生活方式、就业选择、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和服务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不断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新模式,提出新对策。市救助管理站与市妇联开展了“遭遇家庭暴力妇女活动项目”、与英国救助儿童会启动了社区“儿童之家项目”和“流浪未成年人个案工作”等项目,成立了权益维护等6个社会工作实务小组,建立了“心苑”等9个社会工作功能室。三年来,大连市救助站共帮助6937人回到家乡,安置身源不清人员159人,帮助15210名流浪乞讨人员摆脱危难和困境,通过介入社会工作方法成功实施个案531例,特别是流浪乞讨儿童(玲玲)教育转化案例在《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上发表。市福利院开展了“百岁老人祝寿会”、“微笑宝宝”、和“爱心爸爸”等二十余个社会工作项目;组织了“老年祥和、精神康复、儿童乐园”等讲坛活动;策划了“六一”孤残儿童和“七一”我在党旗下等小组活动。目前,市福利院社会工作者协助康复师完成残障康复34人、调节和改善矛盾纠纷、性格孤僻102人次。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试点工作成果,我们重点抓了三个转变:一是服务性质从义务服务向职业服务转变;二是服务水平从简单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三是服务种类从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


  (三)加强宣传发动,提供环境支撑


  通过《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工作》、《大连日报》、《大连民政》、市民政局网站、社区网站、大连新闻30分和大连新闻锋线等栏目、网络、刊物,宣传介绍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发布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等相关信息,大力营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氛围。几年来,市救助管理站印制了1000册《探索的足迹》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向来我市参观的全省民政试点单位、区市县民政局长及社会各界宣传和介绍了社会工作成果;印制上万份社会工作救助便民卡,在全市80个社区及社会群众中发放,畅通了推进社会工作的信息渠道。市民政局利用局网站和96100服务热线及时刊载和解答相关社会工作问题,促进了上情下达和信息交流。为灵活学习途径,我市将《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作为宣传和学习社会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和重要载体,为广大干部职工借鉴和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提升服务能力搭建了平台。


  三、注重“三个发挥”,构建试点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建设一支能够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单存依靠目前有限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实际从业人员难以奏效。我们通过整合资源,探索了“2+1”组合模式,即一名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一名试点单位社工人员、一名志愿者。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试点单位初步形成一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志愿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一)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为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局参公单位、事业单位共拿出12个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畅通了人才引进渠道,取得良好效果。继续加强与在连高校合作,建立市救助站、福利院试点单位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探索试点单位选定服务项目,高校负责选派老师和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实习并督导,尝试持续性、接力式的社会工作服务组合模式,解决了基层专业人才短缺、理论知识薄弱、师资队伍匮乏和处理个案方法单一的矛盾。


  (二)发挥从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主导作用


  试点机构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本土化的主体,也是今后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一方面,着眼民政公共服务水平升级发展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我们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作为民政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主体岗位进行开发设置比例达到40%,促进和调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实施社工服务项目,根据不同领域、对象,类别、规模,科学配置社工人员,为社工提供更加稳定的服务阵地和更加广阔的服务空间。


  (三)发挥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作用


  社会志愿者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在实践中,我们让志愿者跟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志愿者参与、协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积极性,采取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指导、培训志愿者,促使志愿者学会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群众提供文化、健康、技术等方面的多种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网络,从而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不竭的人才资源,也注入了持久动力。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1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总的纲领。《意见》的发布实施对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张旗鼓、持续深入地抓好《意见》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2012年我局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宣传《意见》精神。《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总的纲领,学习宣传好《意见》是做好《意见》贯彻落实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工作部署,要率先在局机关组织学习,吃透《意见》的五种精神,即人本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法制精神和前瞻精神。要通过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班、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确保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意见》制定出台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意见》出台的宏观背景和目标任务,切实掌握《意见》的政策要求。要拓宽《意见》宣传渠道,在依托民政系统门户网站和刊物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媒体的宣传优势,不断加大《意见》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宣传力度,为《意见》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深入理解《意见》精神,明确工作任务。一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到2015年全市培养1.8万人,到2020年培养3.7万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目标。二是做好岗位开发,以城市社区、事业单位、民办机构等为重点,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提升社会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三是科学把握社会工作服务“四性”、“五化”的目标定位,积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方法,全面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四是健全体制、机制,建立组织部门抓总、民政部门具体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完善社会工作宣传普及制度,建立以财政经费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深刻把握《意见》实旨,提升服务能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社会工作事业的重要支撑,是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加强社会机构管理、督导与服务,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业人才建设要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立足基层、中国特色的原则,全面实施“六项培养工程”建设,即社会工作管理人才工程、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工程、实务督导培养引进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新农村人才工程和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抓好“五种能力”建设,即科学决策能力、服务项目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管理运营能力和识人用人能力,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