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453|回复: 0

他们是羊城的草根英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1 14:57:12 | |阅读模式
他们是羊城的草根英雄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10-11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任朝亮




  广州优秀志愿者巡礼之三
  本报记者任朝亮 通讯员穗文明
  广州是一座爱心之城,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2010年亚运会,广州招募了60万志愿者,他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的充分肯定,为羊城赢得“志愿者之都”的称号。是谁在照顾年老的街坊?是谁在陪福利院里的儿童游戏?又是谁在炎炎烈日下指挥交通方便行人?今天《文明导报》继续推出“广州优秀志愿者巡礼”专栏,讲述志愿者们的点滴故事。
  何长珠:
  启智队里的“天使婆婆”
  在启智服务总队中,“何姨”被志愿者们熟知,何长珠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
  “我加入启智服务总队是受孙子的影响。”年过七旬的何姨说,孙子建聪是启智服务总队的队员,把志愿者服务的快乐与家人分享。何姨觉得挺好玩,便要求孙子参加活动时带上她。2009年2月,何姨加入了启智服务总队,只要有时间,何姨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启智服务总队为了激励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队员,服务时数每增加50小时会赠予一颗星。加入启智那年的中秋节前,何姨的服务时数已经达350多个小时,正式成为启智服务总队中最高级的七星志愿者。
  后来,何姨的服务时数不断增加,如何奖励她成为困扰队长李森的问题。几个月之后,队里出了规定,服务时数达到1000小时以上,可以获得天使级志愿者称号。很快,何姨也把“天使”的称号纳进自己的口袋,成为“天使婆婆”。
  2009年,全国双上肢障碍者书画及才能展示活动在东山宾馆举行,何姨参加了志愿服务。当时一名代表用脚演奏了优美的钢琴曲,给何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一次是在大夫山举行的盲人赛跑。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跑的吗?一条绳子大概这么长,”何姨用手比划了一下长度,“我和另外一个志愿者牵着一头,盲人(参赛者)抓着绳子的中间跑步,你说这是不是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呢?”
  现在,何姨已经是广州荔湾区冲口老人院和广东省立图书馆公益论坛固定服务点负责人,她和年轻人一样上网,并经常在网上邀请志愿者参加活动。
  年轻的志愿者都很愿意跟着何姨参加志愿服务,愿意和何姨聊天,倾诉自己的心事。她曾经为了开导一个志愿者而和对方聊到深夜。“现在年青一代,更多的是需要关怀,所以要改变和他们相处的方式。”
  罗瑞平:
  心脏病患儿的守护者
  初次见面,身着一袭紫色连衣裙、齐耳短发的罗瑞平便给人留下温婉知性的印象;她始终带着微笑,让人感到亲切。雍容端庄的装扮,更容易让人猜测她是一位职场达人,很难将她同已经有四年服务经验的志愿者身份联系在一起。
  罗瑞平参加志愿活动的缘由很简单,“我信佛,所以觉得要多做些好事。”这是促使罗瑞平走上志愿行列的最初动因。
  探访盲校、陪伴孤寡老人游览羊城新八景、参加新春圆梦行动……蓝海豚的服务活动大多数她都参加过。留给罗瑞平最深刻印象的,应该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项目。
  2008年4月,蓝海豚组织志愿者看护在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罗瑞平就是看护这四批共10名先天性心脏病孤儿的志愿者之一。每一批患儿手术前后需要护理20多天,每天的看护时间接近10小时,每名患儿都需要按要求进食、限水,巨大的工作量和志愿者日常工作的冲突成了最严峻的问题。不断有志愿者离开,而罗瑞平却坚持了下来。
  今年年初,蓝海豚成立了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项目,罗瑞平成为项目负责人,也是救治组组长。“我们希望能在父母遗弃患儿之前救治他们,其实父母也是很舍不得(丢弃患儿)的。”罗瑞平的言语中充满了爱和怜悯。“今年蓝海豚救助了三名患儿,有两名成功了,但一名不是很成功,”罗瑞平说,“我们在第一个小孩做手术前去看他时,他几乎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对儿童的爱,言语中显露无遗,当讲起被成功救治的患儿,她的欣喜溢于脸上;当讲起那一名手术不算成功的患儿,她深感遗憾,甚至有些愧疚。“那您先生支持您吗?”“支持,很支持。公司有时候很忙,人手不够,但我丢下就去做志愿者,我先生都没有怨言。”“我一开始是觉得公司忙,人手都不够,怎么还跑去做志愿者。后来因为要运物资需要用到车,我也去过。”罗瑞平的丈夫、自己经营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刘先生也笑着说,“特别是我在盲校看到那些看不见的孩子,都还在练体操、弹钢琴,觉得太震惊了。”
  现在,罗瑞平的丈夫刘先生也是蓝海豚的队员;远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女儿听到蓝海豚正在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募集资金时,特意让妈妈把她的利市钱捐了出去。
  李莹姬:
  助残队里的残疾姑娘
  李莹姬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症,自小进行大小手术9次,因治疗效果不佳,落下后遗症,医嘱尽量用拐杖或轮椅代步。但这并不能阻挡她当志愿者的热情。对她来讲,志愿服务意味着太多太多,她甚至认为,助残志愿者之路是她一生的信仰与追求。
  与其他大部分协助残疾朋友外出、进行心理疏导、帮忙搞卫生、义教的助残志愿者不一样的是,在助残队中,她一直是一个“幕后英雄”,主要负责后勤协助工作,例如博客建设管理、相片处理、微博宣传、刊物制作、美工设计、公关宣传部部门制度的撰写等。只有在一些大型活动(助残日,年终总结等)中才会亲历现场,感受志愿大家庭的温暖。
  在成为志愿者之前,她也犹豫过、徘徊过。因为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志愿者一般都是上门探访孤寡、治安维稳、环境清洁、艺术表演、搬运物资……这些都是需要经常外跑的服务形式,参与其中,行动不方便的自己会不会越帮越忙?会不会分散队员的精力?但是曾受到过许多素未谋面者关爱的她怎能安心享受别人的服务而不去服务他人呢?她说:“这些可爱的人灌注给我的每一丝每一缕的爱心,都足以汇聚成用几辈子都未必有能力报答的恩情。而能够默默地付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传承爱心,一直是我的心愿。而自己也具备文书、计算机、互联网应用之类的才能,即使支持志愿者后台工作,也不失为另一种志愿服务。”有了这样的心,她毫不犹豫加入了助残志愿者的队伍,直至现在她还在为残疾人服务,并就职于越秀区残疾人联合会。
  “残疾人做志愿者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只要有时间和精力,用心、细心、恒心就能做到、做好。”她说:“我深深懂得残疾人士生之艰难,公益性组织的爱心行动能够让一颗颗原本万念俱灰的心,燃亮生命之光。作为一名特殊的志愿者、一名平凡的志愿者,我所贡献的是微薄的。但无论如何,助残志愿者这条路是一生的信仰和追求。”
  马雪萍:
  下岗工人的志愿路
  在心心之家服务队伍活动的现场,总能看到一位身着运动服的志愿者穿梭在现场——她就是马雪萍,孤寡老人口中的“家长”,志愿者心中的“萍姐”。
  萍姐是启智服务总队心心之家分队的负责人。“萍姐很忙,很多事情她都亲力亲为,实在太辛苦了。”一名有三年服务经验的志愿者说,“但萍姐真的做得很好,每一次活动都是经过细心准备的。”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萍姐当初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却是因为“下岗了”。阅读报纸让她知道了有“义工”这种义务活动,所以当她在北京路看到志愿者招募时,便报了名。13年来,这位曾险些因超龄而被拒绝在志愿者行列之外的志愿者,除了参加看望老人的常规活动,还参与过九运场馆开幕和闭幕的值班工作、为残疾人义卖筹款、到山区看望学生、参与市少管所帮教活动……志愿足迹遍布许许多多需要志愿者的地方。
  当记者问萍姐现在志愿时积累了多少个时,她只是笑着说,之前有一本旧的记时数的证件丢了,“现在基本上很少去记这些东西了。很多老志愿者也不在意这些。”
  13年来,萍姐专注于志愿者的服务事业而获得服务对象的赞扬。记者问萍姐:“做了这么多年的志愿者累不累?”“累,当然很累。如果做的志愿活动不是自己喜欢的,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能做得开心。”
  胡伟星:
  爱讲笑话的志愿者
  明月关助服务中心有讲师47人,其中残疾人讲师11人,胡伟星就是其中一员。因为患了小儿麻痹症,胡伟星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残疾,但是,“我一点也不介意,相反,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我可以和残疾人更好地沟通、相处”。
  胡伟星曾接触过一个个案,有位残疾人认为自己生活悲惨,应该领两份低保,因此经常找村领导麻烦,态度异常恶劣。胡伟星并不直接劝说,而是带上另一个残疾人现身说法:“我的情况比你严重很多,都不需要低保。社会对我们已经很好,要学会感恩。”后来,这名残疾人转变了态度,还经常参与义工联助残部组织的活动。
  “我一直强调,世间并无正常人与残疾人的区别,有的只是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区别。”秉持这个信念,他始终以一颗平等、真诚的心与残疾人相处,帮助他们心灵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正常的残疾人”。
  由于义工流动性较大,加上服务对象是残疾人,招收新义工并对其进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胡伟星认为并没有什么技巧,“就是用自身经历和精神面貌征服他们”。胡伟星身边的义工表示,他拥有一个最重要的秘诀——幽默。有人向胡伟星投诉说有一位残疾人随地大小便。他打电话给这名残疾人,笑嘻嘻地说:“听说你随地小便,不会吧,我不信啊!”那名残疾人很不好意思地承认了。胡伟星这才循序渐进地教育他,直到那名残疾人笑着承诺:“我知错啦!下次不会了。”
  “我以前脾气很差,不爱说话,但是后来(参加志愿服务后),我不断学习,尝试去沟通,也让自己变得幽默,时不时就开玩笑。”胡伟星说着又给记者讲起了笑话,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李晓辉:
  做志愿者上了瘾
  晓叔,真名李晓辉,启智公益游负责人。2002年晓叔来粤投奔伯伯。伯伯帮他在华师科技大楼弄了个铺位,他就在那里做点小生意。“那时状态颓靡,常沉迷于电脑游戏。”
  所有的改变源于2008年2月的那场雪灾。看着新闻里愈演愈烈的雪灾,他萌生了去火车站做志愿者的冲动,这时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启智服务总队正在招志愿者。36岁的他报了名,从此踏上志愿道路。“加入启智后,我性格积极了,圈子也大了很多。而且时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2008年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开始,晓叔每天大概有四个小时在为启智服务。2009年五月,他建立了公益游兴趣小组。把旅游和公益结合起来,让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兴致高涨。广西、湖南、贵州、粤北都烙下了他们助学的足迹。
  公益游小组主要负责的是山区助学活动。他们的明星项目是“爱心书包”。收集到善款后,他们就买书包、文具、水壶、饭盒等等,自己掏旅费,把这些东西送到孩子手上。
  2010年春,广西大旱,晓叔的公益游小组为了筹集物资,连续一个星期在工作之余爱心义卖,汇集了五万多元的善款,二十几名志愿者经过了二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把东西交到了村民手上。
  5月湖南水灾,他们又去了湖南省岳阳市的临湘县。同样是晓叔组织。他们给小朋友们送去了五千多元的物资。由于舟车劳顿,中途还有队友发烧,但依然坚持了下来。
  晓叔十几平米的广告店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几乎成了物资中转站,经常堆满了赈灾的物品。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他对志愿者活动一直充满激情,他说:“我好像做上瘾了一样,做这种事情,你不能抱着目的去做,否则做不长久。我看到他们拿到我们给的东西,心里就觉得特别开心。”
  晓叔的妻子和晓叔一起经营广告店。但当她聊起晓叔,很快泪如雨下。她说,晓叔开始做志愿者之后,经常在外面跑,影响到了他们店铺的生意,使得本来就收入微薄的家庭,更加困窘。一开始她并不理解晓叔整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志愿事业上。但看到晓叔做得这么开心,也只能支持。“女儿从小随他爸去参加志愿活动,无论走多远,都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从来不向父母乱要东西。这算是老公做志愿者的一点收获吧。”
  马超:
  血液病患者的挚友
  马超对血液病患者近乎执著的关注,源于2004年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让他了解到中国有400万白血病患者等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库容少得可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每年3万名白血病患者离开人世。年仅15岁的马超深受震撼,决定专注于宣传普及造血干细胞的科学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血液病患者的关注中。
  高一时,马超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文学网站——骏马天空网,并向同学们征集稿件发布在自己的网站里。家里贫穷的魏维艳,父亲年老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在一次农活中摔断了双腿,她便想辍学以减轻家庭负担。魏维艳在作品中写道:“妈妈,我要回家,给你们减少点负担。”这篇发表在马超个人网站上的文章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网友们的留言和捐款终于让魏维艳重塑学习的信心。魏维艳衷心的“谢谢”也让马超意识到网络可以作为一种渠道宣传公益。
  在七年的公益活动中,马超借助网络和媒体的力量,使很多患者得到了社会的救助。虽然也有失败案例,但他依然一如既往地走在关注血液病患者的路上。
  在许多人的眼中,马超就是一个“傻小子”,甚至被认为“脑子有问题”。他18岁的生日礼物是去献血;他执著地“宣传白血病的科普知识,宣传造血干细胞”;他常在周末走访白血病人,为他们带去精神的鼓励和慰藉;他还在2010年9月4日,成立了筹备半年之久的专为血液病人服务的慈善网站“一滴水公益网”……而做的这些事情,没有丝毫经济的回报。
  马超认为做志愿者就是想“去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而不为回报。七年的坚持,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但对于马超来说,“其实志愿活动没有所谓的坚持,只是一直想着帮助别人。”
  在采访过程中,马超不大愿意谈起自己的志愿者“官方身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志愿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身份”。
  吴凝华:
  义务讲座风雨无阻
  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M层科普宣教室,每逢周五下午,总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在这里讲课,一讲就是四个小时。很多病人是慕名而来的,他们说:“吴姨讲的内容都很实用,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恢复都很有帮助。”他们还说:“听吴姨的课要提前去,不然没位置。”有医生说:“只要是吴姨讲课,M层总能传来一阵阵在肿瘤医院难得听到的笑声。”
  吴姨是肿瘤医院一位退休的放疗技术员,叫吴凝华,从2006年开始就义务为肿瘤患者开健康指导讲座,每周一次,每次四个小时,风雨无阻。
  “有人说我是傻婆,退休了还做份没报酬的工作。但是我在跟病人沟通、答疑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比起他们,我们真的幸福很多。”
  每次讲课,课后总有很多病人向她咨询。为了不耽误工作人员下班,她总是跟病人说:“等我脱了工作服我们到课室外面继续聊好么?”所以每逢周五下午回到家,吴姨都累得只能靠在沙发上休息,虽然这样,她依然很乐意。
  “讲课、旅游、跳舞这三样是我平生最爱,等过几年,如果只能让我选择享受其中一样,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为病人讲课的。”
  为了给病人更多更实用的康复生活知识,吴姨除了不断充实知识外,还不断地尝试,比如有些放疗病人放疗后牙齿出现很大不适,她就自己不断尝试不同的牙膏,后来发现有个牌子的牙膏非常适合放疗后的病人使用,就推荐给他们。
  有时候,吴姨会接到不少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她会耐心地去解释、说服他们。吴姨说:“我一直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所以患者信任我。我愿意做医患沟通的桥梁,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化解不必要的矛盾,让患者更好地治疗。”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