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3030|回复: 0

下海新思路:创办一家社会企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8 2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淘网下海新思路:创办一家社会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3日 12:22  南方周末微博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社会企业队伍中来,这一现象也引起了VC(风险投资)界的关注。 (资料图片/图)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中小路 实习生 刘宽 发自上海

  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主意很酷,但路途艰辛,也须面对争议。

  2011年12月18日下午,善淘网的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意大利名牌Furla红色手提包的照片和购买链接。

  包是由在上海工作的丁劼为捐出的,在此之前,她已将三四十件近乎全新的闲置衣物,一起捐给了这家名为“善淘网”的在线慈善商店。

  在微博上看到包包后,北京一个网名为“清婉悠扬”的姑娘回复说自己被“深深吸引”并“果断下单”,用298元买下了这个原价一千多元的包,作为“送自己的圣诞礼物”。

  这298块的销售收入,一半即149元会通过丁劼为选择的民间公益项目“蒲公英乡村图书馆”,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提供14本书加3支彩笔;另一半则由善淘网旗下的慈善商店发展基金来统筹,目前主要还是用来补贴善淘网的运营成本,以后产生盈余也将用作公益。

  除此之外,这只包从丁劼为到“清婉悠扬”的“旅程”,还为善淘网运营中心的残障工作伙伴,提供了1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收入。

  接受大家全新或接近全新的闲置衣物捐赠,经过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全职和兼职员工消毒、重新包装以及拍照上传后,以较低的折扣在善淘网上出售,收入用来为一些公益项目“输血”,善淘网的这种模式赢得了“购物狂”们的青睐。

  上线一年来,善淘网为超过五百个丁劼为这样的捐赠人和二十多家企业,向五千多个“清婉悠扬”这样的买家,售出了上万件闲置物品。网站首页实时更新的数字显示,总的销售收入已近27万元。

  善淘网显然与通常我们理解的企业不同,它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收入要输送到各种不同的公益项目上去的。

  这样的企业,叫做社会企业,简单地说就是“以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组织形式,既追求盈利以实现某种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又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在欧美国家,社会企业的概念从上世纪70年代出现至今,已有较高的社会认知。但在中国,这还是一个正在走出公益圈子的时髦名词。

  创业,但不求发财致富

  善淘网的创始人周贤,在30岁之前是一个培训行业的“商人”,业余时间热衷于公益,之后《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的威力》一书改变了她的人生观:自己的商业经验不仅仅可以用来赚钱。

  在这之后,周贤特意选择到社会企业最为发达的英国,攻读公共服务政策的硕士学位。善淘网的创办,得益于伦敦街头琳琅满目的慈善商店给他的启发。不同的是,周贤创办的是一个在线的慈善购物平台。

  蔡史印几乎是和周贤同期投身于社会企业。在这之前,她的履历表上都是一些名校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经历。在超过十年的职业生涯后,蔡史印越来越困惑于自己的辛勤工作不过是“让富人更富”,而2009年一段西藏盲校的义工经历,让她决定改变人生方向。

  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偶然在亚特兰大买票参观了一个“黑暗体验馆”,全黑的环境下,她在盲人引导员的带领下,逐一感受公园、咖啡馆、酒吧等城市场所。

  深受震撼的蔡史印回去上网检索了解到,这是一家创办于1988年、总部设在德国的社会企业,名为“黑暗中对话(DiD,Dialogue in the Dark)”,意在通过健全人在全黑环境下的体验,消除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偏见,并为盲人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2010年,蔡史印加入了DiD,并把它引入中国内地,已在上海开设了第一个工作坊。

  开办一年来,工作坊已经举办了六十多场活动,参与者除了外企和公益机构,甚至还有党校这样的政府单位。

  相比起步不过一年光景的善淘网和DiD,已有五年历史的Shokay(藏语:牦牛绒)已小有名气。这是一家由来自台湾和香港的哈佛同学乔琬珊和苏芷君创办的社会企业。

  两人此前曾到云南尝试过牦牛奶酪的开发,注意到牦牛身上有一种柔软而光滑的绒,适合作为高档织物的原料,但过去藏区的当地企业只是按照传统方式,只能制作比较廉价的地毯等物品。她离开校园即创办Shokay公司及品牌,向青海的藏区牧民高价采集牦牛绒,加工成高端面料和服饰后在国内外销售。数千藏民因此增收,每年还有数十位崇明岛的贫困妇女也因此获得编织工作机会。

  周贤、蔡史印、乔琬珊和苏芷君的故事,只是中国这几年在环保、扶贫、妇女儿童和农业等领域不断涌现的社会企业当中,几个有趣的个案。这其中,有她们这样的白手起家者,也有一些是公益组织在解决资金等问题时延伸而成。

  主意很酷,但要能赚钱

  毫无疑问,社会企业和普通企业一样,首先必须找到一个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否则就谈不上持续地借助商业之手解决社会问题。问题是解决社会问题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难度。

  以善淘网为例,周贤说,一般网站都是同一件产品批量采购后创建一个销售页面即可,但善淘网收到的捐赠品大多是孤品,几乎每个产品就是一个页面,除了比普通商品多一道消毒和包装程序,工作伙伴们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多人力才能完成逐一拍照和上传的工作。

  还有一家由聋人设计师来主刀的平面设计公司,虽然抓住了聋人对色彩的敏锐感觉,但聋人的听力缺失也影响了工作沟通。一位顾客告诉记者,合作过程让她抓狂,自己的每个想法都必须详细写在邮件里。

  南方周末记者曾走访过一家主打手工制品生产的社会企业,他们开发了一些环保概念创意产品,并因此屡获公益奖金。但这些产品几乎没有直接在市面上销售,而是被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基于支持公益的目的所采购,其实用性遭到了不少使用者的批评,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道德消费品”而不是真正的商品。

  英国大使馆文教处曾委托第三方完成了一个对中国社会企业的调研报告,里面列举了社会企业们的各种缺陷,比如一家组织年轻人户外探索的环保类社会企业,必须面对中国缺乏户外活动立法的尴尬。

  在这份报告里可以看到,不少社会企业并没有实现商业平衡,而只是一个捐款和公益奖金的使用平台。上文介绍的几家社会企业当中,善淘网和DiD刚起步,已经运作了五年的Shokay2010年刚刚开始盈利。

  在中国公认为最“成功”的社会企业是深圳的残友集团,这个公司在十几年前由残障人士郑卫宁创办,依靠残障人士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起家,现业务已覆盖动漫、电商等多个领域。

  在基金会中心网CEO程刚看来,残友所介入的领域,恰是残障人士所能胜任,而且往往比健全人更愿意付出,并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潮流下存在广阔市场需求的领域,这是残友集团模式成功所在。

  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项目经理毛帅说,中国还很缺乏“好的”社会企业,很多组织充其量只是初步建立了收入渠道,离成熟的商业模式尚有很大距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领域目前更多是公益的延伸,缺乏商业运作的经验和技巧。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