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558|回复: 1

《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2 21:36:54 | |阅读模式

《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出版

2006-08-29  

《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序:心灵的选择
  徐本禹,一个注定会感动更多中国人的人。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毕业生,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却推迟两年入学到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支教……
  莫锋,一个不忍触碰的名字。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放弃了深圳月薪7000元的工作,毅然到内蒙古巴林右旗支医,一年后扎根在当地。远在广东的母亲患癌症期间他没有好好尽孝是莫锋心里永远的遗憾……
  周毅,一个了不起的村官。2003年从浙江工程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毕业,放弃东部优越的工作条件,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四川省沐川县海云乡同心村当起了村官…………
  以记录志愿者生动故事的报告文学《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一书,目前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28万字,以中国百万志愿者服务于城乡公益事业、献身于遥远山乡的浩浩群体为壮阔背景,选取那些特别感动苍天、激励人心、震撼灵魂的足迹,以这些特别动人的青春抉择、心灵搏斗、追求和奋斗为主线,写出了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尤其是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那么多中国青年感人至深的人生选择和建树,他们与城市的恋人分手,在穷乡僻壤中找到新的爱情,他们的足迹散落在祖国的边疆、山山水水。在这浩瀚的故事中,作者娓娓道来一个个让人感动、震撼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志愿者,他们有"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有支教扶贫的中直机关青年干部,有高校扶贫接力计划的研究生支教团,有身为镇长的戒毒志愿者,有活跃在大学校园里从事骨髓捐赠、法律援助等项目的志愿者,有赴海外服务的志愿者。等等。
  作者历时半年到宁夏、贵州、四川、内蒙古等地的乡村,深入实地寻访了一批人物,那样的山区小道、草原边疆,那样的青春抉择、心灵搏斗,那样的困惑与追求,感动与震撼……由于我国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差距,我们深信志愿者们在贫困地区所作的努力,是构建和谐社会极宝贵的民族财富。
  全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同志说,这是一部开启人们心灵的好书。中国的志愿者已开始行动,这必将成为一种新兴文明。
  《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一书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
  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萌起可追溯到前辈作家们并不陌生的邢燕子、侯隽那一代自愿上山下乡的第一代知青,这项事业曾经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深刻关心。如今亿万农民离土离乡到城市来打工,人心思富,但是,每年都有近万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到边疆,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志愿服务。
  志愿者工作的大规模发展始于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志愿服务事业的全国性非盈利社会组织,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开展与海内外志愿者组织和团体的交流。10多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基层人民的深切欢迎和关怀。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最初的组织动员阶段,到1996年实施扶贫接力计划,建立了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又从2001年实施志愿者注册制度,对志愿服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到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提升到一个高水准发展的新阶段,志愿服务的队伍、组织、项目、机制等各项建设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迫切需要的土壤,有了相当扎实的规模浩大的发展。
  同时,中国的志愿服务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同向并轨,也与国际社会发展接轨的事业。在欧洲,志愿服务事业已有近百年历史,志愿精神亦为全世界所崇敬。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志愿者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21:37:19 |

《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

《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序


2006-08-29 16:26:42   来源:  点击467次

中国志愿者纪实:心灵的选择
  选择这个题材,就注定了要进行一次次艰辛的跋涉。这样的作品是用脚写出来的,但我看到,徐庆群更像是用心灵去跋涉。
  一个美国人到中国上海,会惊叹,觉得它比欧美的许多城市都漂亮。但去到贫困地区,则觉得如见非洲。今天亿万中国农民离土离乡到城市来打工,而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则到艰苦贫困的乡村去,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去了之后,心灵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在那里究竟能做出什么?然后呢?是留下来,还是再去哪里?二十多岁的年华,为什么要把走向社会的第一时间投放到贫困地区去,这对自己的未来究竟会带来好处,还是贻误?二十多岁的青春,也正是恋爱和考虑建立家庭的黄金岁月,到穷乡僻壤去,如何安排这些"个人事情"?
  这个题材,不仅有中国百万志愿者人数之众与分布地域之广的辽阔,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是一个更大的世界。她将怎样来驾驭这个题材,她想去叩问什么?
  每一部纪实作品的真实性,都与作者真实的内心相对应。徐庆群写出了她心灵触摸到的真实,而我以为,这里还有一个文字后面的真实值得留意――她想去采访志愿者,更深刻的原因是在追问自己,追问自己的心灵。
  她生长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碾子山区一个名叫树林村的小山村,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父亲是一名乡中学教师,母亲在家务农。她说她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写过一篇并非为了发表的小说《农村孩子》,以他的学生为主人公,讲述农村孩子上学的艰难。她终于"拼搏"到大学毕业,从那个偏僻的山村走出来,投奔到京都,是个到京都来找前途的女青年。
  她当上了记者。这些年来自己心里都在想些什么,追求些什么,还想要些什么?在这繁华的都市,感觉到自己是个北京人了吗?租了一个可以栖身的小屋,可是,为什么感觉灵魂没有地方住呢?还有,情感住哪里呢?为什么会感觉灵魂流离失所?我的心灵和情感难道没有跟我在一起吗?我是谁?节日里同事发个短信:祝你开心!我开心吗?从贫穷的东北老家"拼搏"出来,奋斗了很久,她还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可是,你得到了知识、学历,也得到了职业,你仍然会感到,更重要的是心灵,是心要有一个居住的地方。什么叫真实?如果正视自己,这是可以回避的吗?
  2005年3月14日下午,共青团中央表彰荣获2004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的36位志愿者。作为记者,她参加了这个大会,与志愿者们有了短暂的接触。就在那短暂接触后,她回到自己的小屋,关起门来哭了。
  她哭他们的勇敢行为,哭自己的卑微。童年的生活、乡亲们和她的同龄朋友们的生活,仿佛突然汹涌地全部复活……她知道一个大学生到山村支教、送医扶贫,对山村意味着什么!那真的是一轮太阳,挂在全村的上空,照在老百姓心中,那就是光明,就是温暖!也在这个会上,她知道了,在欧洲,志愿服务事业已有近百年历史,志愿精神为全世界所崇敬。21世纪,无论中国和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自己"拼搏"多年,到底想要什么?她仿佛听到父老乡亲的呼唤:珠珠,你可不要背叛!珠珠是她的小名,她从小就被奉若明珠,得过很多的关爱!就在这天,她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想去采写志愿者。
  我听出她在电话那头还带着泣音,便问:"你哭了?"
  她说她在想:"我是不是还有一点优点?"
  我说岂止是一点优点,你会因此而哭,这要祝贺你!
  她问为什么说祝贺?我说因为你还会感动。假如连感动都不会了,那是什么情形?感动,其实是一种能让人体验到幸福的心灵震颤。但是,志愿者多在遥远山乡,坐了火车坐汽车,下了汽车找马车,你要去跋涉多少穷乡僻壤?
  她说艰苦她不怕。"只要志愿者到达的地方,我也一定能到达。"她说她没写过长篇报告文学,问我感觉她行不行。
  也在这天,她给我讲述了她从东北农村"拼搏"到京城来找前途的故事,她说她已经很累。回想起来,她曾经也带着热血情怀当过一名志愿者,1999年到2000年利用业余时间,在团中央做雏鹰热线心理咨询员,面对全国两亿七千万少年儿童,通过电话为他们解疑释惑。那期间她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对那份业余事业至今怀着无比的尊重。
  我于是感到了这是她心灵的选择。我说这里不存在"行不行"。你是要去找回自己的情感,重建自己走向未来的心灵之乡。不论你采访到什么,写出什么,不论是见识的增添,还是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建设自己的历程。报告文学最需要的是真实,比真实更重要的是真诚。你如此真实地直面自己的灵魂,这将是一次捧着灵魂的虔诚寻访,让文字从你的心里流出来,就行了。
  就这样,虽然她还没有写过一本书,她得到了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程领导机构的扶持,也得到了团中央的支持。她选择这个采写志愿者的题材,也出于"志愿",所以在她出发之前,她的心就跟她将去采访的志愿者非常近。每次上路,心中都有个内在的动力,就像去看望她的一位亲人。从那时起,我也一直怀着尊敬的心情注视着她的劳动。
  现在这部书终于将出版了。以中国百万志愿者服务于城乡公益事业、献身于遥远山乡的浩浩群体为壮阔背景的这部书,不可谓不厚重。徐庆群描述了她深入实地寻访的一批人物,那样的山区小道、草原边疆,那样的青春抉择、心灵搏斗,那样的困惑与追求,感动与震撼……由于我国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差距,她深信志愿者们在贫困地区所作的努力,是构建和谐社会极宝贵的民族财富。
  最后我还是想说,在这部描写了天南海北许多志愿者故事的作品中,其实一直跃动着一位青年女子访问自己的青春和心灵的故事。她知道,她所得到的知识和文凭,不会因为储存在头脑和放在书架而成为财产,投身去做一件艰苦而有价值的事,则可能使自己渺小的生命出现意义。她的行动和她的作品打开了我对志愿者的认识。志愿,其实就是奉献。这是无法用合算不合算,聪明还是傻去衡量的。志愿精神无疑是人类的高尚精神,而高尚的价值在于能给人生以欣慰。庆群的选择同所有志愿者的选择,便交融着非凡的一致性:都是心灵的选择。
  2006年4月5日 北京
  (本文作者为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中国新教育风暴》、《贫穷之富与执政》等。)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