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773|回复: 1

大笪地商业城营业最后一天 陷入疯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2 00: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是广州大笪地商业城营业的最后一日,整个商城及周边的宝华路进入了疯狂大甩卖模式:商家将货物直接堆放在路边,有些货物干脆挂在了树枝上,老板们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拿着喇叭大声叫卖。
    大笪地商城二楼的部分商户已经提前关门歇业,一家内衣店的老板正在整理她剩下的衣服。
    同城媒体报道:

    昨日“最后大清货”延续至深夜,街坊商铺皆表不舍
    大笪地,位于荔湾区长寿路、宝华路交界处的地铁站出口地块,指宝华大笪地商业城和华林商业广场,以“乜都有,益街坊”闻名,老广州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4年来,这里是老广们扫便宜靓货的必去宝地,更是老广州市井文化一幅活生生的画卷。
    不过,由于地铁公司收回地块,大笪地的使命结束于昨日。在晚上9时半商场拉闸后,依依不舍的档主们与市民仍在露天广场上继续清货扫货至夜深,在热气腾腾的交易中挥发最后的离愁。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董芳
    07:30
    “今日最后一日,不晨运也要过来看看”
    昨日早上7时30分左右,就已经有商铺开门营业。地铁长寿路站B出口出来,一段本来有10米宽的路面两边摆满地摊之后,剩下不到3米的空当供人行走。
    第一波前来扫货的市民是住在附近又早起的老人,“今日最后一日,不晨运也要过来看看。”习惯每天去荔湾湖公园锻炼的黄阿姨拉着老伴和手推车就过来了,“孙子刚出生不久,在这里多买点备着以后用也好。”
    结账离开前,黄阿姨还不忘问老板拿了联系方式。“以后还继续要找你买衣服。”她一边记下老板芳姨的手机一边念叨。
    “以后铺租贵了,就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价了。”芳姨回了一句。虽然商场方面一早就给商户准备了另外一处新建的商场作为转场之用,不过芳姨透露不少商户都另有打算,有些担心新场租贵的商户已经在其他地方找好了店铺。
    11:00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买东西不单止追求价格”
    提着大包小包、还不断钻到人堆里挑货的街坊很多,梁婆婆算是比较“异类”的一个。
    住在龙津路的她吃完早餐后就拉着女儿一路步行过来,“听说东西很便宜,特意过来看看,怕一个人拿不完,还带上帮手来了。”说着这句话时,梁婆婆有点失望,她已经和女儿里里外外逛了两圈,“十块钱三条毛巾,在龙津路附近的杂货店都有啦,也不是便宜很多啊。”
    心有不甘的梁婆婆本来还看中了二十块钱一张的被套,但和女儿商量了一下,她还是没有出手,“颜色太鲜艳了,怕是染料有问题。”梁婆婆的女儿阿怡劝了她一句:“而且又没有厂家的标签,虽然便宜但是真的不知道质量如何。”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买东西不单止追求价格。”阿怡嘟囔了一句。
    15:00
    “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妈妈在这里帮我买的”
    师奶们大包小包地购买日用品,似乎要把关于大笪地的无数回忆统统打包带走。后生仔女们则拿着相机、DV,记录着大笪地的各个角落。
    小谢和小钟是广州市第一中学摄影社的社员,上周五下午记者在附近走访时已经见过二人一面。昨日下午,两人又约定到大笪地拍照。
    “我记得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妈妈在这里帮我买的。”小钟站在宝华路津津有味地回忆,“以前一听到妈妈说‘去大笪地咯’,就知道有新衣服穿了。”
    小谢比小钟对大笪地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以前就住在宝华路的另外一头,可以说出入都会经过大笪地。因为买了新房子,最近一年他们家才从宝华路搬到白云区去,“搬家以后,家人开玩笑说以后出入都见不着大笪地了,没想到是真的就见不着了。”
    17:00
    “太夸张了,人和货都堆到马路上了”
    从14时开始,大笪地的人流开始密集起来,不断重复“最后几个小时”的口号的扩音器也让现场的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交通协管员陈师傅和另外两个同事被派到现场维持交通秩序。“太夸张了,人和货都堆到马路上了。”由于没有权力去管理临街摆卖的商户,陈师傅也只能吹着哨子,催促行人不要走到马路上。
    “连‘走鬼’都过来凑热闹了,想不塞车都难。”大笪地附近的宝华路和长寿西路开始出现车流,没有办法之下,协管员自己当起了人肉交通灯指挥车辆和行人的行进。
    19:00
    “‘步行街’依旧人头涌涌”
    到了19时左右,不少临街的商户把商铺里剩余的货物全部堆到马路边进行最后的甩卖,本来的行人道也开始容不下来往人流,马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本来有2条车道的宝华路直接被占了一条车道。
    附近的辅警也紧张起来,增加了巡逻的班次,“人多了扒手也多。”一名辅警解释。
    不过从19时30分开始,已经有商户开始拆除商铺的铁架准备清场。另外一边,宝华路上的“步行街”依旧人头涌涌。
    22:30
    “从来没有见过大笪地开到这么晚”
    到了21时,随着人流减少大笪地内商户开始撤场,只留下一地狼藉。不过这里的疯狂仍未终止,新空出来的行人道又有人铺开摊档,附近的“走鬼”档吸引着最后的人流。
    “你最好准备一个灭火筒啊。”看见有商户用小电锯拆下店内的铁架,巡逻的保安阿亮好心提醒。“从来没有见过大笪地开到这么晚。”阿亮感叹。记者22时30分离开前,部分商场还未断电,还有商家在做着最后的喊卖。
    “不断电也没用啦,人都少了很多了。”服装档的伙计阿辉拉下了铁闸,旁边行人道上的扩音器还在街道上回响。
他的故事
爱听歌星唱歌的玉器店老板林茂荣:
靠大笪地的八平米“旗舰店”, 养活一家六口人
对大笪地的消失,最伤感的,莫过于600多间档口的店主。记者采访时,大多数档主并不愿多说些什么。谈及未来,有人说要继续寻铺做下去,更多的人则是迷茫。50岁的林茂荣(见右图)大声说:“窝在大笪地14年,日日唔见天光,广州很多地方没去过,也没赚大钱。有时候会想,当初选择这条路是不是错了。”
林茂荣来自茂名高州,在大笪地一个角落经营着他小小的玉器行。八平方米,只放得下一排展柜。两对貔貅在透明的转盘上不紧不慢地转着圈,一如其14年前刚开张之际。就在一个月前,他以为这个档口还会一直开下去。突然到来的“退休”,令他猝不及防。
“真想在大笪地门口摆一个台子,请几个歌星来唱歌”
林家有6口人。林茂荣和妻子靠这间小档口养育了两儿两女,并且支持着大儿子、大女儿、二女儿开了各自的档口,也是经营玉器。“大笪地这间是‘旗舰店’,我哥姐都是从这里出去的。”老林的小儿子阿颖对记者打趣说。
阿颖全名叫林志颖。“真的,不信你看我身份证(拿出身份证给记者)!这个名字让我纠结好多年了!”
今年20岁的阿颖初中毕业后就从家乡来到广州,给父亲打下手。他说父亲爱去KTV唱歌,就给他取了个歌星的名字。老林在一边只是笑。
“我要是有钱,真想在大笪地门口摆一个台子,请几个歌星来唱歌,让大笪地的街坊都来看!”林茂荣说。
“每月租金才两三千,广州哪还有这么便宜的地方?”
大笪地要拆了,老林舍不得一众街坊熟客。记者在采访时,时不时就有熟客来老林的档口坐坐,有的来扫货,有的询问老林的店今后搬到哪里,有的就是来聊聊天。“你给我张名片,以后要是还开店我再来帮衬!”“好,回头你打这个电话问就得。”
事实上,老林还没找好铺子。“太贵了,有商场进场费都要十万。大笪地每月租金才两三千,广州哪还有这么便宜的地方?”
“14年了,有些当时一起外出打拼的同乡买车买楼,赚了大钱。我窝在大笪地,日日唔见天光,至今屋都没买,还是租房子住。有时候想想,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老林叹道。
但他又说,其实自己不后悔,“这些年也收获很多。在这里交到很多朋友,档口虽小,却养活了一家大小。我要感谢大笪地。就像林子祥和那个谁……和叶倩文那首歌一样,‘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终于可以暂时放下生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昨天下午,老林一家聚在大笪地“旗舰店“,依依不舍地拉下闸门。老林的老婆忍不住哭了。隔壁的女档主们也都止不住抹泪。
档口没了,接下来怎么打算?老林说,要先带家人去旅行一次。“这些年,心思都放在开店上,对家人亏欠太多。说起来我都心酸,四个孩子的生日一个都记不住,我就写在小纸条上,塞在钱包里。”
14年来,老林几乎从未回乡下过春节,“每天都有顾客,我也没有请工人,怎么走得开。揾食艰难,想多赚点钱。”如今大笪地要拆了,他终于可以暂时放下生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记者手记
拖着妈妈的手逛大笪地,那是年轻广州人逝去的童年
大笪地,其实就是“一大片空地”的意思。
广州的“大笪地”自发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是一些小贩在华林街周边的人行道上摆卖,渐渐成市。为了加强城市管理,当时政府部门将其逐渐规范,形成“大笪地”式集市。
2000年6月,在广州地铁公司的支持下,日渐兴旺的“大笪地”迁到了长寿路、宝华路交界处的地铁站出口地块,建成了宝华大笪地商业城和华林商业广场,经营面积达4800平方米,商铺、档位达600多个。由于地铁公司收回地块,大笪地将于2014年本月下旬关闭、拆除。
以前,“大笪地”在老广心中就“便、靓、正”的代名词。在这里,生活杂货,四季衣物应有尽有。面对日益增多的大商场、大百货,帮衬大笪地的人依然很多,当然年龄以中老人为主。
相信不少在广州长大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拖着妈妈的手一遍又一遍地逛着大笪地,周围是浓浓的“的确良”(一种化纤织物)的味道。天冷了,妈妈到大笪地买毛线,然后就有了脖子上暖暖的围巾;过年了,一家人到大笪地逛一圈,新年就有了新衣裳和新鞋子。
城市的发展需要CBD,需要很多的大型购物中心。在另外一方面,大笪地的存在却关怀着城市中一群消费力不怎么高的人群。他们不追求T台的潮流和款式,只求价格近人,东西耐用。
“乜都有、益街坊”,一如广州兼容并包、低调务实的城市性格。大笪地退出历史舞台,有必然,有惋惜,有思考。别了,大笪地。(李应华 董芳)
发表于 2014-4-22 16: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的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