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该善用而不是怀疑民间力量
文章所属标签: 社会 视点 新闻时事
《新闻日日睇》主持人陈扬回应网上“挨骂”事件
采写: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 姜英爽
新闻背景:组织民间赈灾 主持人网上挨骂
本月5日,广州电视新闻频道《新闻日日睇》节目组组织80多部车、装载100多吨物资到乐昌赈灾。此次民间发起的“爱心行动”归来后却遭遇批评。
8 月8日,一篇题目为《陈扬,你必须道歉》的帖子在“金羊网”等广州几大论坛沸沸扬扬。该帖的作者xigui918(网名)在文中称,广州电视新闻频道《新 闻日日睇》主持人陈扬在8月5日组织广州车队到乐昌赈灾时,与当地政府官员吵架,并在节目中指责政府官员在赈灾方面不作为,是在“煽动市民对于政府不信 任”。
作者指出,“陈扬因为剩下的2车物资放在办公大楼与否(其实是不是暂时存放也不能考证了)就在大吵大闹,在我眼中那是典型的‘媒体痞子’行为!……”
该帖发表后,次日,陈扬在节目中即表示“绝对不道歉”,但并没有解释原因。
前晚,陈扬接受记者采访,对该帖内容给予回应。
陈 扬承认,8月5日,组织广州80多辆车到乐昌捐赠救灾物资,确实与当地一位政府官员发生不愉快。但原因并非文中所指的“陈扬坚持把物资直接送到灾民手里, 但当地的领导就不同意,坚持要先由政府收下,然后再安排灾民过来领取”。陈扬说,当天他向该官员反映一则投诉:有广州街坊自驾车送物资到乐昌一处捐赠点, 但工作人员以仓库已满为由,让这位街坊把物资再拉回去。
陈扬说,他想请该官员调查是否确有此情况。不想,那位官员马上回答“没有这样的事”。这令他感到不悦。双方发生一些口角。当时,乐昌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及当地镇干部等人都在场。不过,一些同行人员只看到他与政府官员吵架,但不了解事件始末,因此产生了误会。
陈扬说,此次赈灾活动,也得到了乐昌当地政府官员的一些支持和配合。这一帖子是在没有了解清楚他为何与官员吵架的真正前因后果,就上纲上线。
陈扬表示,他之所以不道歉是因为,首先,他没有批评当地政府不作为,但他批评政府官员在这种非常时期的救灾措施“太按部就班”,政府的救灾体系没有把民间的力量也利用起来。
本报记者 许黎娜
陈扬
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日日睇》节目主持人。1981年到广东电台工作,1988年到德国进修新闻和时政。其主持的《新闻日日睇》节目以诙谐幽默的形式点评本土新闻而深受称赞。
昨日中午,针对网上的种种争议和外界评论,陈扬和本报记者聊起了他对民间力量参与赈灾的看法。
我决不道歉
这次爱心直达,一个是亲自把物品送到村,送到户,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相信和依靠当地镇政府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把捐赠物资直接送给乐昌灾民的活动是你们策划的,当时为什么想到策划这样一个活动呢?
陈 扬(以下简称陈):乐昌遭受水灾,我们当时是媒体中最早呼吁捐赠的,我们收到乐昌市遭受严重水灾的一个求助文件,第一时间,我就在节目里进行了口头播报, 公布了文件上说明的捐赠点,而且我们派记者去乐昌驻广州办事处采访,发现捐赠非常踊跃,可是办事处却说东西太多,他们没有能力把这些东西运回乐昌,我们也 了解当地灾后道路不畅,只有性能比较好的越野车才可能通过,乐昌城里也堆满了大量的救灾物品需要分发到下面去,我们才有了一个想法,组织一个活动,爱心直 达,组织越野车车队帮助把这些捐赠物资运到灾民手里去。
记:这次乐昌水灾,民间自发的赈灾行动好像很多。
陈:我们是80辆车,去的一路上碰到很多。广州的,东莞的,番禺的,都是我们眼睛看到的。
记:这个社会不缺少爱心。
陈:完全不缺少,一家人开车去的,我们也看到了。南海机关幼儿园的一家人,看到我们的节目,就找到乐昌驻广州办事处,拉了一车东西,主动要求第二个星期跟我们一块去。
记:网上有些人觉得你不理解政府所做的努力,在批评政府。但你却在节目里表示,你觉得自己不应该道歉。
陈:对,我在节目里就说,我对我做的事情无怨无悔,决不道歉。这次爱心直达,一个是亲自把物品送到村,送到户,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相信和依靠当地镇政府,我们所去的几个村子,都是镇政府推荐过去的,踩点也是他们带着我们去的,而不是瞎碰。
为什么老百姓捐物不捐钱?
我们运了100多吨东西,都是老百姓一包包拎过来的。这种情况太多了,这是对公共权力信任的一种缺失
记:从这件事所引起的风波来看,无论是整个事情的经过,包括所引起的这么多关注,都说明现在的民众心里,似乎普遍存在着一种不信任的情绪。
陈:今天你们报纸的社论我看了非常有感触。“在慈善事业中,政府与非政府、公务员与非公务员,处在一个相互对峙、相互打量、相互提防的‘冷局’之中。”这里“相互打量”这个词说得特别好,特别到位。
记:你的感受是什么?
陈:就是这样,“相互怀疑,相互抗拒,相互消耗效率”。
记:你觉得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陈: 老百姓捐物不捐钱,这是事实。比如说××工程,曾经给多少人以希望,可是后来大家心都凉了。1990年代初的华东水灾之后,那时候香港到广州,到处都是慈 善义演,几千万几千万地捐,可是这些钱到哪去了?谁也搞不清楚,大家的心都凉了。尤其是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如贪污啊,这种事情,给民 众的心理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我不是针对这次乐昌水灾,但是民众的这种对政府的怀疑心理,是有这么一个走过来的历程的。要说捐赠,(捐)钱多直接,可是大 家不敢捐。
记:这一点你的感受是不是很深?
陈: 非常强烈。现在大街上碰到老百姓,说这件事情,还是说:叫我捐钱?我不捐,叫我捐东西,多少都愿意。比如捐100块钱,马上可以掏出来,可是他不愿意,他 宁愿把这100块钱艰难地去换成米。这次爱心直达,光油费就可以多买20吨大米!我们运了100多吨东西,都是老百姓一包包拎过来的,这是多么艰难的捐赠 过程啊,如果换成账户汇款,甚至在电脑前一点,就过去了。可是大家不愿意这么做,宁愿舍近求远,一袋袋一车车运过去。
记:的确,光靠民众自发救援,不但容易盲目,而且缺少组织性。这也是事实。
陈:对,我们这两次爱心直达比较顺利,也是因为我们主要依靠了当地政府,我们信任了他们,当然我们也是有条件的信任。比如有的老百姓来不及买东西捐赠,就把钱放在我们这里,收了三四万现金,我就说,所有的钱都要变成米。每一分钱。
记:包括你,也不愿意捐赠现金?
陈:当然,我也有一样的担心。钱我不知道会去哪里,可是米,每家哪怕分一把米,也是米啊,可以被灾民吃到肚子里。就像很多香港人在内地建希望小学,都是不再捐款,而是自己雇佣工人,买材料去建,建好了再交给当地管理。这种情况太多了,这是对公共权力信任的一种缺失。
民间力量本该纳入政府视野
调动民间力量,现在是一种冷局。结果现在灾民在哭,政府在上面忙,其余群众在干着急
记:如果这种情绪普遍蔓延,真的是一种悲哀。
陈: 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政府里面也有好的抗洪牺牲的干部,也有不眠不休的人,可是我们针对的不是这些优秀的公务员,而是按部就班的作为。作为非常时期,灾民 的疾苦是第一位的。在灾区的现场我感受最深的,也是如何把民间的力量纳入政府救灾的视野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你们报社说的,现在是一种冷局。
记:政府和民间两方的冷局?
陈: 三方的冷局。热心的民众和受捐赠的灾民,夹在中间的是政府。本来政府应该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让整个系统运作起来。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地到村子的路, 很多都冲断了,在地图上,它可能只是一条细细的线,可是这条线隔断的两端是几千的灾民和外界的连接。老百姓要吃饭,可是这种路除了越野车没有办法进去,政 府也没有办法,受灾面积大,他们有难处,但是你可以调动征用民间的力量,可以动员所有的越野车,运送物资过去,实行有效的救灾。这不是理念的问题,这是操 作的问题。
记:你觉得这种救灾难的局面,完全可以有办法解决。
陈:这就是解决之道,必须像战时一样,把民间的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而不应该对民间的东西表示怀疑。我不从人文的角度来探讨,我只是从人道的角度来谈,我们不需要面子,只需要让更多的灾民尽快吃上饭。
记:你觉得这种救援完全可以由政府来组织,而不是靠民众自发。
陈: 完全可以靠政府组织。第一步是登记民间运力,第二步是征集,救灾体系本身是社会最基本的保障体系,民间的力量本身就应该纳入政府视野。在灾害来临之前,他 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结果现在灾民在哭,政府在上面忙,其余群众在干着急。群众现在除了自己运东西过去,无可选择。
救援不到位是感受最深的
政府发帐篷给灾民住,去现场看看,哪有老百姓在帐篷里呆着?39℃。没法住人啊!
记:先后几次去灾区救灾,你觉得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陈: 救援不到位。比如我说救援用的帐篷问题。政府发帐篷给灾民住,帐篷这个东西,是北方先搞起来的,可是在南方根本不行,人家形容热,都说像蒸笼一样,这个帐 篷,比蒸笼还热,公路两边满山遍野都是帐篷,拍片子倒是好看,可是我们摄像一进去,拍了不到两分钟,出来几乎中暑。去现场看看,哪有老百姓在帐篷里呆着? 全都跑到其他地方了。我带了车上的温度表,39℃。这个帐篷从顶上到下面都是密封的,只在一侧开了几个小窗口,密不透风,热气根本散发不出来,没法住人 啊!当地的干部只好用竹子搭棚子给百姓住,至少通风啊!政府的工作是做了,可是有没有做到位,我想帐篷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还有我们去一个村送东西,我要 车子送我回镇仓库,结果路上就被另外一个村子的人用摩托车把路给拦上了。他们说,我们的村子比他们村更困难,为什么不去我们村送东西?问他们什么时候领过 救灾物资?他们说10天没领到东西了,至今为止每人发了两斤大米一瓶矿泉水。所以你问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就是这个,救援做得还太不到位。
记:你觉得当地政府还存在组织不力的问题。
陈: 这几次下乡,我感受很深,一个是没有预警,洪水下来了,该怎么评价一个地方政府,是组织部门纪律部门的事情,可是事实是怎么样的,我们都看到了。用当地干 部的话,乐昌半年的降雨量,在一天一夜里全部下来了。可是人们懵然不知,有关部门毫无动作,然后就是灭顶之灾;第二,灾后基本上都是村子各自为政,村民自 救;第三点,灾情扩散,民间救助,运输不力。
民众和政府的信心重建我们必须看到一个危险的趋势,以前有句话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现在是有钱也要出力
记:你觉得目前救灾面临的这种尴尬处境,该如何解决?
陈: 民众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信心重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重建的方式第一是信息透明,政府干了什么,告诉我们;你们的确干了很多好事,可是你们没有告诉我们;第 二,政府你有什么困难,老百姓只会想当然,比如只会说,直升机哪里去了?实际上,哪有那么多直升机?你有困难,要告诉我们;你可以让大家知道,你不是神, 也是人,手上的资源也是有限的,第三,民间的运力和通讯能力,一定要平时登记,非常时期要动员。毛泽东都说过,真正的伟力存在于民众当中。我们政府目前没 有把民众的伟力和爱心放在眼睛里面,不能让民众的爱心停留在自发上。
记:这中间需要沟通。
陈: 民众是很热情的,这是灾民的福音,是政府的福音,当然也是民众的福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危险的趋势,以前有句话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现在是有钱也 要出力。如果这种相互信任不能重建和实现,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大家以后钱也不出了,力也不出了?最终受害的是谁?是未来受害的灾民。现在到论坛上,到 京珠高速上,到处可以看到自发救援的民众,可是这种热情可以延续多久?三年还是五年?我不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