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992|回复: 0

聚焦社区志愿服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7 07:57:44 | |阅读模式
聚焦社区志愿服务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bmwalter 2006-01-27 17:2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生活解决了,人们对服务的需求便急剧增长。社区作为我们社会的一个缩影,不仅可以反映我国社会的整体服务水平,而且由于居民都是生活在社区中,提高社区服务无疑可以满足居民当前对服务的急剧需求。社区化社会保障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适应社会转型要求的新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现阶段,人们对社区服务的认识显然还是不够深入,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让人们对社区服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一、社区服务概述
 1、社区服务的产生。
  1986年,中国国家民政部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的构思。1987年9月,国家民政部在武汉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部署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体系,并提出:"倡导民间的互助精神,以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形式,为居民特别是有困难的人提供各类社会福利的社会服务"。 1989年10月,国家民政部又在杭州市召开了全国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在这次会议上,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街道办事处介绍了他们"组织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服务"的典型经验。这次会议提出在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中,要积极推广"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小组"等群众性的自我服务组织形式。这次会议以后,中国国内掀起一个开展社区志愿活动的舆论宣传高潮。   1993年8月国家民政部、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家教委等十四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志愿者的地位,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1994年4月,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同年10月,民政部和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发出《关于表彰全国社区服务先进集体和优秀社区服务志愿者的决定》,命名北京市宣武区天桥街道邻里互助协会等70人为全国优秀社区服务志愿者。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同。这个时期,社区志愿者活动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1994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国务院总理李鹏为这项活动题词祝贺。江泽民的题词是"提倡社会互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李鹏的题词是"为民解愁,为国分忧"。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具有非常明显的政策导向,同时具有很大的舆论影响力。
2、社区服务的对象与动机
  中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其初期一般以传统的民政服务对象如烈军属、孤老户、特困户、残疾人为服务对象。这一点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似乎没有什么不同。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快,特别是在上海,老龄化比我国整体水平要高出20年,老年人也逐步成为社区志愿者的服务对象,社区志愿者并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随着社区需求的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社区的人才资源也越来越多地被挖掘出来,志愿者所能承担的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广泛,由最初简单的生活关怀发展成为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满足特殊群体,又满足一般群体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区服务。
至于社区服务的动机,通过天津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几个社区服务志愿者的调查,其中希望享受到优先服务的占了3.9%,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的占了5%,为社会作贡献的占了61%,报答街道和邻里对自己的帮助的有0.4%,尽一点做公民的义务有26%。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志愿者进行社区服务都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更多的是为了对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当我们社会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的时候,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越来越进步。
二、我国社区服务的横向与纵向比较。
1、横向比较(与国外及其它地区社区服务的比较)
 1)中国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与其人口规模比较还比较小。以以色列为例,在以色列的全部人口中,20%以上的人参加志愿活动,平均每个月服务16个小时,而中国,目前以国家民政部的统计数字看,中国全国目前有志愿者1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远远低于以色列和其他发达国家。
  再以中国大陆的深圳与香港地区比较(图4-10),对于香港的调查表明:在香港地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市民占香港总人口的20%,大约在100万人左右。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志愿者占国民的30%,有的高达60%。深圳市的常住人口为100万人,目前拥有志愿者2万人左右,仅占常住人口的2%。如果考虑暂住人口(深圳有暂住人口300万),深圳市的志愿者占该市人口的0.5%(谭建光和梁毅 1998:20-22)。
图4-10 香港与深圳公众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比较(如上图)
资料来源:谭建光和梁毅 1998:20-22。
 2)在发达国家,社区成为志愿者活动的重要载体,志愿活动是在社区这个社会结构的草根层次上进行的。社区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开展各种社会发展计划和社会进步项目的基础。社区发展和社区组织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已经得到发达国家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尤其在解决贫困、失业、环境保护等问题上它显示了自己特有的价值。人们依据这样一个理由来发展社区:一个各方面功能良好的社区环境,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管理的社区生活,充满睦邻友好、互相友爱、凝聚力、责任心、认同感的社区本身就可以防止和抵御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蔓延。而社区的共有、共享、相同、认同或共同参与又可以对已有的社会问题起很大的治理作用。 发达国家注重社区发展的传统源远流长。它们的社区组织从20年代开始初步形成,到60年代已经基本形成了工作构架。开始他们强调国家、地方和社区各种服务机构的协调和联合,社区资源和人的需求之间的平衡。时至今日,更好地组织社区福利服务仍然是"社区干预"的一个主要目标。这种"社区干预"包括对贫穷、失业、犯罪和环境污染进行的干预。发达国家社区发展是一个提高社会意识的过程,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了解自身的需求,并采取积极的改进行动,重在人民的参与和公私机构的协助。在公私机构的协助下,动员社区内的一切资源,解决社区内的各种问题,如福利、就业、环境污染等,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社区是发达国家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结构的基本环节。通常人们所说的社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互助及服务体系的一个人群,它具有以下特征:居住在法定地区边界内的人口;这群人口具有共同经济利益或共同文化传统;他们共有、共享、相同、认同或共同参与;社区具有地方性自治、自决的功能。社区有大有小,没有人口规模的限制。发达国家的社区组织的作用可以划分为三种,即制定社区计划,推动地方发展,实行社区行动。同时,社区还同服务对象直接接触,了解问题,协助个人解决困难,随着社区问题的发展和增多,"社区组织"又从传统的福利服务协调、合作以及维持的目标迈向集中解决社会问题。这样,社区工作就和社区发展逐步走向融合。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社区产生于学者对于人类住区的理解和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社区一直作为一个学术的概念被用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对于村落和城市街角的研究,虽然它在本世纪的20年代由美国的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引入中国。中国真正从实际意义上开始使用社区建设概念和开展社区建设始于90年代中期,199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把社区服务列入了《全国社会发展纲要》,提出"加强城乡福利设施与社区服务建设,大力发展城乡福利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目标。从而把社区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从此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社区建设作为基层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中得到了重视。但是,中国的社区建设具有它的特点:它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自上而下开展起来的。虽然居民委员会是所在社区居民推选的自治的基层组织,但是它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按照它的上级机构-街道办事处的计划进行的,居委会对于居民的凝聚力并不是十分强烈,再加上中国的职工长期生活于单位所有制的环境中,单位可以满足职工的生老病死的各种需求,他们对于单位的依赖远远高于对于居住区的依赖,在中国没有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前,在社会结构转型没有完成以前,这种现象将持续下去,并成为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特色,中国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都难以脱离这样的环境发展而开展工作。
3)西方的慈善事业、志愿者活动具有民办的性质,特别是由宗教团体来办,这与中国传统的"官办"是有所区别的。民间活动和民间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努力,可以弥补社区政治的不足,对于社区政治和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民间活动范围广、涉及人群多,活动方式多样,可以补充政府的不足。社会事业更多是在政府的指导下靠公众参与和公众支持来进行。 国外一些民间团体和民间社会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贫困群体与富裕群体、贫困社区与发达社区之间发挥沟通的作用,通过公民社会组织的活动,可以使私人部门强化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责任,强化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犯罪问题、老年人问题、家庭问题、文化问题等等的认识和责任。
  而在中国,社区志愿者主要配合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开展工作,其内容与目前中国正在开展的社会福利和社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密切相关。自从政府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以来,社区志愿者又把注意力投放到帮助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方面。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志愿者活动与政府政策导向关系密切,同时也反映中国志愿活动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结合。只有密切反映社会的实际,志愿者和志愿工作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国青年志愿活动情况也基本类似。
2、社区服务的纵向比较(我国各个时期社区服务的比较)
  1)产生阶段,1988年, 在广泛开展社区服务的基础上, 新兴街朝阳里居民区率先发起成立了由13名有志于奉献的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它标志着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萌芽, 经街办事处总结倡导推动了全街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起。1989年3月, 成立了新兴街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 会员发展到407人。
  2)普及阶段,新兴街统一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成立后, 在全街29个居民区建立了分会, 个人会员达673名, 99个社区单位成为团体会员, 街道志愿者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和管理办法, 形成了有章程有组织的志愿者队伍。
  3)发展完善阶段,自1989年底起, 管理部门每年都对成绩突出的志愿者个人和团体进行评比表彰,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激励机制,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和提高, 到1990年初, 志愿者个人会员已发展到了1500人, 年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中青年会员不断增多, 继天津医学院护理系87级的31名大学生集体入会后, 驻街七所中、小学学生以班为单位加入了协会, 为协会增添了新的力量。志愿者协会会员来自社会各阶层, 他们当中有政府官员、高中级知识分子、大中小学生、离退休人员、技术工人、家庭妇女、个体工商人员。
三、我国社区服务志愿者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1、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社区服务志愿者虽然都是业余的,并不是靠搞志愿活动来赚钱,但志愿活动还是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的,比如宣传费、买一些必要的用品等。由于青年志愿者提供的都是无偿的公益性的服务,不求服务对象的对等回报,不求服务单位的报酬,因此如何获得必要的资金来使志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便成为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青年志愿团作为团委的下属,虽然能够从团委获得一定的资助,但那毕竟是有限的,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志愿者为了开展活动,不得不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作为活动资金,这也是中国现阶段志愿者还相对比较少的一个原因。
  2)素质普遍不高。社区服务志愿者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所受的教育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同一团队的志愿者由于平时都要忙自己的工作,因此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交流,更不用说培养彼此之间合作的默契了。另外,志愿者平时也没有机会接受一些专业性的训练,因此在进行社区服务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也在被服务人群中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
  3)凝聚力不强。社区的志愿服务大多是自发性的,大家有空就去,如果时间不对,很多志愿者并不认识彼此。就算认识,也很难做到合作或者从内心觉得对方是自己的同伴,这也是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与国外的不同之处。
2、解决问题的方法
  1)对于资金短缺的问题,本文认为必须结合社区服务的具体情况来解决。在社区志愿活动中,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社区志愿者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向一些企业拉赞助,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获得志愿活动基金,也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中的声誉。或者,我们可以将社区中的志愿者组织起来,利用志愿者本身已有的技能,办一个企业,然后把企业的一部分利润作为活动基金。当然,我们的法律应当给这类企业一些特殊的优惠。其次,志愿者可以向各个住户收集他们已经不用的书或摆设品,然后进行义卖,将卖得的钱作为活动基金。再者,如果急需比较大的费用,还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拨款,当然,这种办法只有在真的筹不到资金的情况下才“不得已而为之”。
  2)要提高社区志愿者的素质,首先应当想办法吸引一些专业人才到社区服务中来,因为人大多具有比较好的专业技能,不仅可以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一些法律上的医学上或者会计方面的问题,而且可以对另外的一些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其次,可以开展志愿者培训计划,利用志愿者的空余时间开展免费培训,给予相关的指导。
  3)要加强社区志愿者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要在服务中,使个人理念应与团体宗旨互相吻合。当然,我们可以通过立法,将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纳入法制的轨道,并建立会员管理,增强社区志愿者的团队精神。或者,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志愿者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志愿者的群体联系。加强整体的网络化,必须把每个社区作为一个分部,在这基础上设立一个总部,定期进行汇报。
来源:youth.gdcc.edu.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