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163|回复: 1

精英群体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0 11:11:49 | |阅读模式
精英群体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http://view.QQ.com   2006年05月26日13:05   南方周末   中国精英群体的社会责任感要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相比而言,中国的精英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价值和理念。

二十多年变化彻底而剧烈

南方周末:中国改革已经二十几年,和20年前相比,中国社会发生的最显著变化是什么?
康晓光:和改革刚刚起步时相比,中国的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社会群体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经济上由计划为主导的传统经济转变为市场为主导的混合经济。第二,在政治上,政府在相当多的领域已松手,不再将其触角伸向社会的所有角落,国家对公民私人生活也很少干预。第三,主流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剧烈变化。最后是社会群体关系发生剧烈转移。
南方周末:面对如此巨大的演变,决策层的应对策略是否适当?
康晓光:经过20多年持续市场取向的改革,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群体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要搞市场经济,你就离不开资产者、高级经理和知识群体,不可能继续敌视他们。
事实上,中国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后期已经完成了治理策略的调整,政府对新的精英集团采取的策略是允许、鼓励他们在许可的范围内获得其利益,正是因为执政者及时地完成政策调整,才有了1990年代持续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但另一方面,腐败、金融风险、社会不公等一系列问题也孕育着破坏稳定的力量。

反贫困依然是硬道理

南方周末:中国目前的一个问题是贫困群体人数的迅速扩大,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康晓光:中国改革有两个时间段,前十年也就是80年代,社会成员普遍感受到改革的好处,而到后十年,一个基本特征是,精英群体获取了经济增长的大部分收益。
从目前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还是不错的,有人说8%是高估,但再低也不会低于5%,这也是国内外的主流看法。问题是,新增的财富去向何人之手。
南方周末:城市贫困群体威胁着城市稳定,中国城市贫困群体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康晓光:先前,政府限制农民进城,方法是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粮食制度等,但现在因为有资本的力量,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资产所有者看来,只要可以降低成本,才不会考虑被雇佣者是什么户口。
对农村劳动力来说,他进到城市,只要能吃饱饭、有回家的路费就行,因为他农村有几亩薄田,可以把社会保障省掉。而城市人则不同,他要养家糊口、供子女上幼儿园,还要交社保、结婚,如果和农村人赚一样的钱,他就会变为贫困者。和这些农村劳动力竞争,城市人并没有优势。
从趋势上看,中国原有城乡隔离体系下的城市高工资将继续被打压,开放的过程是拉开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差距过程,同时也是拉平城乡中下层百姓差距的过程,当然也是城市贫困加大的过程。第二个拉开,我认为有一定的合理性。

精英阶层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南方周末:有人认为,决定一个社会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英群体,中国精英群体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康晓光:从道理上讲,中国精英群体由三部分人组成: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经济精英。我认为,中国精英群体获得好处太多,承担责任太少。不久前,比尔·盖茨声称,死后只给每个子女留100万美元,而绝大部分资产留给社会。为什么说这个例子呢?如果从不平等程度上作比较,中国不一定比发达国家严重,但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中国精英群体的社会责任感要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相比而言,中国的精英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价值和理念。
总而言之,世俗的法律和传统的道德对精英的控制开始失灵。
之所以如此,也和中国社会演变时间有关,因为中国制度转型的时间还短,精英群体还没有时间形成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当然也有体制上的问题。应该认识到,一种良性的文化和价值的形成绝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实现,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不断磨合、公众不断的压力、精英群体不断的反思来实现。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精英必须承担责任,而大众必须拥有权利。(康晓光: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2-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11:15:54 |

精英群体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别轻易扣“责任感缺失”的帽子http://view.QQ.com   2006年05月26日17:47   新华网   青山乌鲁木齐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令人忧。(1月23日《中国青年报》)这个结论,缘于一个调查。去年12月,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的张冬老师所带的高一(8)班的43名学生,制作了500份调查问卷。他们的调查对象涉及乌市的23所中学,调查问卷的主题内容是:学习的动力等一些问题。被调查的500名学生中,有419名同学选择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家庭而学习”,占到近84%。只有81名学生选择为了祖国的富强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张冬老师对此深感忧虑:“没有这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哪会有个人生活的安逸?学生们对这之间的联系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如此淡薄”。责任,是一个人对他人和群体所负的利益要求,责任使人的生活变得崇高而富有意义,人生之真谛全在“责任”二字。这大概是张老师组织这次调查的意义所在。但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个调查结论,值得商榷。

要证明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必须搞清什么是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概念很大,内涵也丰富。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社会学家,观点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比较一致,那就是个人感觉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社会责任感首先是家庭的,然后是集体的、民族的,继而是国家的,最后,像白求恩那样,是国际的。

换言之,一个人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对家庭作出一定贡献,是社会成员社会责任感的第一位表现。这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个人与家庭的幸福,国家就失去了富强的本质含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杰出代表弗洛姆曾言:爱自己才能爱家庭,爱家庭就是爱社会。事实上,一个精神正常的人,至死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庭责任。如白求恩大夫临终前,特嘱托聂荣臻司令员“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也可以;在那里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可以因为没有钱而把她遗弃了”。

一个难以对个人、家庭负责的人,能对国家、社会有多大的责任感?令人生疑。在笔者看来,观察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是否有社会责任感,首先应观察其对自己、家庭的态度。然而,我们一度把社会责任感看得高大化和沉重化了,经常以“舍小家为大家”,扭曲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许正因如此,当中学生回答“为自己或家庭而学习”这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答案时,张老师等人却认为这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价值观越是多元,社会就越会丰富、饱满,富于人性。而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就是使每一个生命都得以展现,受到欣赏,得到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为自己和家庭学习”与“为祖国富强学习”,同样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同样值得尊重。我们绝不能以“为祖国”的高尚名义,给那些“为自己与家庭”的学生扣上“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帽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