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207|回复: 0

志愿服务今天如何认识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26 11:37:48 | |阅读模式
志愿服务今天如何认识你

北京志愿者在行动。    
  千万个志愿者的孜孜身影,凝成抗非典画卷中的动人图景;志愿精神的光辉,从未如此真切地渗入我们的生活——
  一个戴口罩的春天已走远,有些东西却沉淀下来,更新着我们的观念,深化着我们的认识,指点差距何在,希望又何在。
  比如,对志愿服务的重新考量。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要旨的志愿服务,在中国走过10年历程,我们已经习惯把它视同好人好事,更多地当作“活动”而非“事业”去推动。突来的非典危机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修补、拓展着我们关于志愿服务的固有概念。
  有效载体与有益补充
  非典突袭。
  在全社会最早发起爱心捐助的是青年志愿者,除医护人员外最早奔赴防治一线的是首都医学生志愿者,最早开展科普卫普、防疫宣传的还是志愿者……
  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需要发达的组织网络和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人力储备。这恰是志愿服务事业的鲜明特征。危急关头,它能够跨越不同的年龄、职业、地域和群体,迅速集合力量,在全社会宣传防范意识,构建应急网络。
  防治非典初期,北京疫病控制中心接打咨询热线的人手吃紧,北大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紧急招募,上百名医学生志愿者翌日上岗。随着抗非典斗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加入志愿者队伍。
  “万众一心”需要载体,“众志成城”需要途径。据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参与抗非典斗争的志愿者迄今已达千万人次。从社会组织管理的角度去考察,志愿服务,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从单向“施”“受”到互动双赢
  志愿服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结晶。
  志愿服务实践,是对传统“义利观”的一种微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单向的“施”与“受”迈向互动和双赢,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人人可为,人人愿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巨大的感召力量,托出志愿服务的勃勃生机。
  京郊青年志愿者“健康直通车”行动严防非典向农村扩散、首都旅游集团志愿者服务队为小汤山医护人员精心烹饪、北京大学学生志愿者利用网络帮助高三学生复习备考……
  在奉献与互助中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社会责任,展现国民素质,抗击非典的实践,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志愿精神的闪光!
  变社会倡导为应尽义务
  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发端于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诞生,1998年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成立。青年,成为志愿服务的先锋和主体。
  10年来,35个省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形成网络,2.4万个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遍布全国。10年来,累计超过1亿人次的青年志愿者为社会提供了4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领域不断拓宽。
  但同时也要承认,发达国家践行百年的志愿服务,在我国不过10载历程,从观念到实践,都还稚嫩———
  社会认知不够。美国不到3亿人口,1亿人参与志愿服务。同处亚洲的日本,这个比例为50%。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对志愿服务还不甚熟悉。
  资金保障乏力。志愿者不计报酬,但志愿行动本身却有成本。以扶贫接力计划为例,路费、伙食费、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每个志愿者每年需近6000元。在发达国家,志愿服务事业五至八成的经费由政府投入。
  立法亟待加快。立法引导公民有效参与,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是国际通行做法。法国规定国民志愿役是公民的法律义务,韩国要求中学生每年参加40小时的志愿服务……
  反观自身,我们虽有一些相关政策,但不配套,可操作性不强。加快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既是未来的召唤,也是现实的呼吁。
  5月26日起,福建招募4万名青年志愿者构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6月10日,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起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行动,短短几天两万学子踊跃报名……国家支持、共青团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志愿服务良性发展模式浮出水面,志愿服务还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闪现出独特的价值。
  从人人可为到人人必为,让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成为法律规范的应尽义务,志愿服务,期待更多关注,更多建设。 (记者/胡果)


来自 2003-6-26新华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