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562|回复: 0

子承父业终成"灰塑师" 他一刀刀"弄"出两名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9 19:53:49 | |阅读模式
梁棉和《百鸟朝阳》。
梁棉在创作。 灰塑大师将沙湾飘色融入灰塑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灰塑,是岭南古老建筑装饰工艺的一朵奇葩,多分布于山墙顶端、屋檐瓦脊、门额窗框、亭台牌坊上,题材包括花鸟鱼虫、瑞兽、人物等,五彩斑斓,乃建筑物的点睛之笔。73岁的沙湾灰塑艺人梁棉,便是这样一位甘心为岭南建筑雕下彩妆的能工巧匠,堪称大师级灰塑艺人。在番禺两座古建园林——宝墨园、南粤苑中,90%的灰塑作品都是他一刀刀雕塑而来。近日,记者在沙湾古镇探访了梁伯,听他讲述坎坷的灰塑之路,以及有关灰塑艺术的忧与思。
    文/记者肖桂来 图/记者苏俊杰


    梁伯今年73岁,出生在灰塑传统深厚的番禺沙湾,父亲梁国恒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灰塑艺人,早期在江门新会从事建筑及灰塑木工工作。在新会还开了一家名为“利昌和”的建筑工艺老店,去年年底,梁伯一家人前往新会寻访,老店遗址仍在。在梁伯记忆中,父亲虽只读过几个月的书,但对灰塑却是痴迷。受父亲影响,梁伯小时候常一个人趴在地上,用石灰、纸浆加漆塑制出各种形象。
    子承父业终成“灰塑师”
    天有不测风云,梁伯11岁那年,父亲竟因病去世。家中顿失梁柱,衣食没着落,读了两年书的梁伯也不得不挥泪作别学涯,便子承父业做起了泥水匠。“父亲只留下一堆灰塑工具、设计图,至今还在使用。”梁伯说,这些工具与图纸让他认识、初步学习了灰塑工艺。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适逢番禺一座始建于清代岭南园林——余荫山房修缮,梁伯有幸参与。在砌墙铺砖的空当,他跟随一位灰塑老人学习灰塑,后正式做起灰塑。
    上世纪80年代,一次偶尔机会才改变了他的从艺道路。当年,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番禺沙湾紫坭包公庙需要重修,有人提议让梁伯试试去复原包公像。
    没想到,初出茅庐的梁伯经过苦心钻研复制出一个逼真大气的塑像,让大家刮目相看,从此,梁伯声名鹊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泥水匠,变成一个名闻珠三角的灰塑师。
      灰塑工艺需“慢工出细活”
    从上世纪70年代算起,梁伯在灰塑艺术之海中浸淫已40多年,见证了灰塑工艺发展变化。
    梁伯说,灰塑工艺非常考验综合技艺,除了要有美术功底,还要懂得塑造、彩绘等。梁伯向记者展示了灰塑制作过程,首先是在板上(或墙上)画好底稿,然后做坯、上灰塑型,第三步是定型、塑色,最后是上背景色。“每个步骤都费心费时”梁伯感叹说。
    对于灰塑工艺的发展与变化,梁伯更是感触颇深。梁伯表示,发展主要体现在题材的创新,过去灰塑以花鸟鱼虫、瑞兽、人物为主,现在灰塑题材更加现代。不仅涵盖传统内容,还增加了人物肖像特写图、现代风景画等等。对于梁伯而言,他更是把沙湾古镇传统飘色融入灰塑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对于灰塑艺术的发展,梁伯也有着不少忧思。他介绍,以前多用蚝壳、蚬壳为原材料,将其凿成灰,韧性和黏性都更胜一筹,并且过去“凿灰”的功夫做得足,灰相当细腻。而如今是石灰、纸浆(或纸碎)以及水泥浆的混合物。在颜料上,以前都是用天然矿物质颜色,如今都是用丙烯。“以前一个灰塑要做很久,慢工出细活,但如今为了赶工期,在原料和做工上都有些缩水。”梁伯言语间多少有些遗憾。
      他一刀刀“弄”出两名园
    距离梁伯门店“梁棉灰塑”15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两座岭南文化园,一为宝墨园、另为南粤苑。梁伯说,他是这两座名园修建的见证者,这两座园中的灰塑作品便是他的代表作。“宝墨园90%的灰塑作品都是我一刀刀弄出来的。”
    梁伯刀下的梅花、荷叶、山水、云彩、金鱼、鹤……无不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也让两个名园熠熠生辉。近日,记者在梁伯带领下,前往两名园参观。在南粤苑,穿过粤味十足的串串连廊,梁伯驻足在一幅巨型灰塑屏风前。梁伯说,这幅作品名为《百鸟朝阳》,是苑中最大的单体灰塑,108只鸟浮于屏风,栩栩如生。梁伯介绍说,这幅灰塑作品大约高6米,宽2.8米,是3年前完成的,花费大约2个月时间才完成,也是自己至今创作的单幅最大作品,也是最满意的作品。据梁伯儿子梁东明介绍,梁伯的灰塑作品已近千个,遍布整个珠三角。梁伯的一幅花鸟灰塑画获得“2012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铜奖”。
    如今政府对民间艺术越来越重视,随着沙湾古镇旅游开发工程的深入,古镇不少灰塑得以重修,更多新的灰塑面世,沙湾有些学校也传授灰塑艺术,宝墨园、南粤苑中梁伯的作品也让灰塑美名远扬。“全国上下都在都重视民间艺术,保护古建筑,灰塑艺术不会消失的,会很好地传承下去的。”梁伯表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