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644|回复: 1

新一代“雷锋”的责任与担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7 22: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一代“雷锋”的责任与担当
杂志回顾
2012-4-13 10:45:57
■本刊记者/刘海波  通讯员/潘剑勇  罗陈李   发自广州 、汕尾、深圳

    生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被贴过很多标签:“新新人类”“垮掉的一代”“草莓一族”……这一代人伴随着中国的变革成长,每一次国家和社会的改变,都会在他们身上打上清晰的烙印。 伴随着争议与冲突,他们度过了人生的前二三十年,并逐渐在社会中崭露头角。当下,人们蓦然发现,最开始的印象也许并不那么完整,80后、90后,正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他们不再是令人忧心忡忡的一代,更不是垮掉的一代。
    当灾害降临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受灾现场;当有人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们的声名逐渐广为传颂,不是因为“博出位”和“雷人”,而是源于真诚的自我表达: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他们,正是新时期的“雷锋传人”,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大爱的无私。
李森:这个城市有温暖
    熙熙攘攘的广州火车站广场,80岁的杨坚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摆弄着自己的“谋生工具”——一个装拾荒物的蛇皮袋。他已经流浪了几十年,在广州火车站度过了10年。一群志愿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与他攀谈,查看他的身体状况,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这些志愿者来自广州启智服务,在他们的档案中,记载着众多的流浪者信息,他们的年龄、籍贯、爱好、流浪经历……对于流浪者有详细记录的,这在中国少之又少。
    主持这项登记的人是李森,一位12年的老志愿者。他也靠着这些档案,为流浪者们提供生活所需。
    2011年,在一家国内大型通信国企工作18年的李森辞职了,放弃了高薪和稳定。他说这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人生能工作的时间是30年,前18年给了工作和谋生,后10多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家人对此并不意外,知道他终有一天会这样。因为,为了他的志愿者“事业”,他已经放弃了12年空余时间,在他的生活里,只剩下两件事:工作和志愿者。
    辞职后的李森,已经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志愿者,他的目标是创立NGO,将原先相对自由和松散的志愿者组织,引入常态化和管理机制。同时,这也意味着辞职后的他不再拥有过去稳定的高收入来源。但是李森说:“人不能只朝钱看,做志愿者,钱永远不是第一位的。”
    “我们广东的经济发展了这么多年,物质上已经不缺什么,这个时候更需要一些精神上的东西。”李森说。
    李森坦言并不是看重物质的人,他个头不高,两眼发亮,笑起来有个酒窝。一部蓝屏手机用了3年,中间的主按键已经废掉,仍继续使用。他说,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事情,能用就行。
    1994年,18岁的李森技校毕业,进入电信公司做技术,也做过销售。在2000年以前,李森的生活中并没有志愿者的概念,那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努力工作,同时提升学历。用了6年的时间,他读完专科,修成本科。
    2000年,李森的生活被一句话改变了。在一期《南方周末》上,他读到这句话:“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有多少志愿者。”
    这之后,李森决定做志愿者,从刚兴起的网络聊天中,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照顾老人的志愿者团体——松柏服务队。李森的第一个服务项目是照顾惠福路社区的一名孤寡老人,每周去三次,陪老人聊家常,帮忙收拾家务,陪同看电视,逢年过节就推老人出去走一圈,看看外面的世界。这项服务持续了多年。
    几年前,老人去世前,照顾过他的志愿者们都到场了,送最后一程。“老人离开的时候,带着感动,他能体会到,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人关心他。他很开心,临走之前有这么多‘子女’相陪。”
    这只是数量繁多的志愿者服务一景,诸如此类的故事,几天都难以尽述。在照顾老人一年以后,李森转到了启智服务队任副队长,这样能够接触更多的服务对象。这个服务队有几十名志愿者,主要是帮助智障儿童和社区的老人。
    2006年,李森成为启智服务队总队长,从2001年到2006年,这是李森的另外一个6年。在这6年,启智服务队由60人开始,滚雪球式增长,每个月增加二三十人到一两百人,甚至七八百人,现在注册人数已有4万之众。他们也建立起了中国最早的志愿者官方网站——广州青年网。
    3年后,他们又率先推出了国内第一本志愿者的网络刊物 youth.name。伴随着人数的增多,服务项目也同样暴增,由3个项目增长到36个服务团队。
    他们关注的问题很广,从流浪者到白血病患者、山区孩子、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困难人群中能见到启智服务队的志愿者。
    对此时的李森而言,压力和挑战也接踵而来,平衡工作和志愿服务成为他最大的难题。李森的方法很简单,将8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都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为此,直到2011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依然独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志愿者就是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的休闲方式。”李森说,“我们相信,每一个志愿者所做的服务,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会在这个社会激起层层的涟漪,并不断扩散,影响着这个社会。同行者越多,激起的涟漪就越大,涟漪扩散得也越快。”
    李森认为,志愿者是社会的良心之一,有志愿者就有善意。这也来自他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和2010年广州亚运这两次运动盛典的感触。2008年,他服务奥运场馆水立方,一个小女孩的话让他记了好多年,那个孩子在他空闲休息的时候,走过来跟他说:“叔叔,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帮助别人。”
    “那一瞬间,什么疲惫都没了,只觉得快乐,志愿者就应该快乐。”李森说。
    而2010年,亚运会50万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交给了李森,他也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任务。这也使他下定决心,专心做NGO的节点之一。
    2012年,李森的计划有很多,其中包括与知名媒体人邓飞免费午餐计划的合作设想,以此为广州的街头流浪者提供免费午餐。同时,更多的触角,还是集中在怎么样进行职业化上。2011年末,广东开始放开民间志愿者的注册限制,新注册的NGO可以独立注册,不再需要挂靠单位。2012年3月,李森拿到了牌照,并在建设五马路设立了办公室。
    “以前我们做志愿者是有善心,现在发现我们不仅要有善心,还要专业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社工加志愿者,这样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李森说。
    对于12年的公益人道路,李森用一句话做了个小结:“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孙影:山区玫瑰静悄悄地开
    “孙老师,你曾经教过的一个名叫樊虎的学生,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无钱治疗,现在生命垂危,你帮帮他吧!”2012年1月13日晚,贵州大方县一位老师拨通孙影的手机,泣不成声。电话里,该老师详述,樊虎已经被送进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但他家本就十分贫寒,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16岁的樊虎,左耳先天性失聪,虽家境贫寒,但刻苦向学。2006年,孙影在大水乡鞍山小学支教时,他就读五年级,是学校的大队长。
    “这孩子很懂事。我刚到鞍山小学时,他教我生火,陪我赶集,和我一起上山砍柴。可以说在贵州的那些年,他一直陪着我……”孙影说。
    随后,孙影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一个请求,请求援助,帮助这个不幸的孩子。她写道:“这是一场爱的接力。樊虎曾经是我的学生,16岁,2012年1月2日确诊患尿毒症,现在在贵阳接受透析治疗。樊虎的家在大水乡鞍山村,本就贫寒的家因为樊虎的病更是雪上加霜。希望我们可以携手共同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温暖2012。”
    没过几日,一位网友汇来了第一笔款项,2012元,与今年的年份一样。孙影的“爱心接力”微博,除了许多网友转发,也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很快,10万元的救命钱募集完毕。像往常一样,孙影公布了这笔捐款的详细数字,并且承诺会一分不差用来救助樊虎。
    “2012年1月14日到今天,为樊虎设立的交通银行账户共收到捐款64864.99元,1月20日汇给樊虎21080元,昨天将余款43785元全部汇给樊虎;关爱基金会账户收到捐款38600元,昨天也已经全部汇给樊虎。两个账户共收到捐款103464.99元,已经全部汇给樊虎,并已确认到账。谢谢一路陪伴的人们,谢谢所有有爱的人们!”孙影将这些账目公布得一清二楚,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现在,孙影还在贵州毕节的山区坚守,已经6年了,聊起这些,她也是唏嘘不已。6年里,孙影10次奔赴贵州山区,想尽办法筹钱,捐建了4所希望小学。她还跑遍山村,对300多名贫困生进行登记,只为让他们不至于失学。
    2006年8月,26岁的孙影放弃了在深圳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稳定工作,跟随“募师支教”志愿者队伍,远赴毕节大方县大水乡鞍山小学。大方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大水乡更是该县最偏远、条件最差的乡,国家一级贫困乡镇,是彝族、苗族、布依族的聚居地。
    初到大水乡,刚落脚,赶上停电,宿舍门窗残破,四周漆黑一片,阵阵山风呼啸。孙影那一夜没睡着,害怕!
    第一次支教的时间很短,一个学期后,最初同行的10多名志愿者陆续离开贵州。可孙影却选择了留下来,并于2007年10月,担任鞍山小学副校长,和这所学校的180名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孤身支教,孙影曾几度遇险。2008年冬天,天寒地冻,烤着炭火睡觉,差点一氧化碳中毒。在山区奔波了几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手腕、膝盖关节就疼痛难忍……
    大水乡穷,非常穷,很多孩子因此辍学。在大水乡的几年,孙影跑遍了全乡,对失学孩子一个个登记在册,然后回深圳寻求帮助。几年间,孙影看到很多苦难的家庭,也落过很多回泪。
    孙影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她发动更多的人,帮助山里的孩子。她开始在大水乡与深圳之间奔走,到处“化缘”,四处募资。翻新学校,帮助学生,原本对建筑施工一窍不通的孙影开始和石工、木工、泥瓦工打交道,当起了监工。2008年,鞍山小学的新教学楼竣工,180多名学生有了梦寐以求的新教室。孙影也因此得到了一个称号:“大山里的最美女包工头。”
    2011年,孙影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实至名归。村支书杨远发很开心,村民们说:“孙老师对我们山里的娃娃比亲人还亲,她是一个很有爱心、特别能吃苦的城里姑娘,一个大好人啊!孙老师被选为全国的模范,还上北京领奖了,我们全村要给孙老师放鞭炮!”
    拿到奖项的第三天,孙影就回到了大水乡,继续默守。那天她感冒了,不过还惦记着学生的“小书桌计划”。2012年,她希望能募资给每个孩子一张读书的书桌。
    “此外,我还想在贵州建一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孙影说,贵州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构想中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动场所,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活动、看书、画画,以及在电脑上“亲情连线”,与远在异乡的父母视频对话。
李思帆:“留守儿童”的生命救援
    新华村是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的一个小山村,距县城不远,依狮子山建村,流水潺潺,树木葱郁。直到现在,村里人还在诉说着几个少年的故事,他们从流经村里的南溪河救起了3个孩子。“如果不是他们及时出手,这3个孩子可能都难以活命。”村民李景华这样判断。
    2011年9月,中秋前一天,16岁的李思帆和3个本村的玩伴,在南溪河边散步。他们的父母都在珠三角务工,都是由老人照顾。他们是同学,也是同村,平日都是聚在一起玩耍。
    下午3点多,几个人还在闲聊。一阵急促的“救命”声从不远处隐约传来,几个人循声赶去。
    只见一个小孩正在水中挣扎,不断扑腾着拼命将头伸出水面,呼吸一点空气。岸边还有两个小孩,已经吓得脸色发白,慌张地喊着救命。
    李思帆以前没碰到过孩子落水,一时也慌了神。“稍微镇定一下后,我很快脱去衣服,就跳了下去,也没有想太多,就觉得救人重要。”李思帆说。
    “河水有深有浅,岸边浅处可能一米不到,中间是一个深潭,有5米多深。河水看似平静,但是潜流不断,而且只有几分钟,这样救起3个人,不容易。”熟悉南溪河的李景华说。
    李思帆说,自己的水性也并不是很好,没人教过游泳,都是和伙伴们玩水时,自学的招式。下水之后,他游到深潭中央,将一名溺水儿童从背后托起,救上岸。这时候,其他3个伙伴也各施援手。李佳欣快速拿起手机,拨通了同村同学李国潘的电话:“有小孩落水了,快点找大人来帮忙。”另外一个伙伴谢志许快速跑上马路去寻求村民的帮忙;而李增捷站在岸边,将李思帆救起的孩子拖上岸边。
    “第一个救起的孩子是李文斌,11岁,喝了不少水,但是还算清醒。上岸以后,和刚才喊救命的两个小孩,害怕得哭着跑开了。”李思帆说。
    救起第一个孩子之后,李思帆以为救人结束了。却发现深潭不断冒出水泡,觉得有异常。这时,被救的儿童也回过神来,指着河中央说:“还有人在水里。”原来,一个孩子已经沉到了水底。
    李思帆潜入水底,在河里摸索。幸运的是,这个孩子身穿一件蓝色衣服,在水中还算容易辨认。李思帆抓住她的手臂,将她推上了岸。打完了电话,李佳欣也赶紧过来搭把手,将这个小孩救起。这个孩子也是本村的,叫李芙蓉,12岁。
    李芙蓉溺水时间较长,脸色发青,不过还能动弹。李思帆4人,在她的胸口按压,希望能够救醒她。
    就在他们费力救起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水面上突然又冒出一个孩子,随后又马上下沉。还有一个孩子溺在水里!李思帆赶紧再次跳到水里,费力游过去。
    “这个孩子叫李思仪,沉在水里久了,又被河水冲出水面。浸泡在水里的时间很长,情况也最严重。”已经有点体力不支的李思帆很快救起了李思仪,将她推上了岸。
    “我当时也有点怕,怕她救不活了。”李思帆说。救起3个孩子的时间很短,前后也就5分钟。这时候,村民们也陆续赶到,帮忙抢救这两个孩子。
    “我们老两口负责照顾俩儿子的4个孩子,平时都怕被车撞到,很少让他们在路上跑,没想到会被水淹。思仪最严重,救上来的时候,已经脸色紫黑,肚子肿胀,没了气息。”李思仪的爷爷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还心惊肉跳。李思仪的奶奶也在旁补充说:“好在有他们,要是再迟一分钟,这个孩子恐怕就救不活了。”
当时,10多个村民陆续奔到了河边,面对严重溺水的李思仪,没有多少溺水救生经验的他们也是一阵慌乱。“大家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有的说,放在牛背上,先把肚子里的水压出来;也有的说,做人工呼吸。反正,好几个方法都试了,10分钟以后,这个孩子开始有气息了,就活过来了。”李景华说。
    李思仪苏醒过来以后,村民们试图把她送到7公里外的医院。“这时候,刚好有一个在外做生意的老板经过,他看到以后,停下车,主动跟我们说,送我们一程。几分钟就到了河口卫生医院,输了很长时间的氧气,这孩子的命算是保住了。”李思仪的爷爷说,这次多亏了这么多好心人,“要不然,这个孩子真是凶多吉少。”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4个年轻人谁都没多提。 直到第三天,李思帆就读的南溪中学校长朱国镇找到他,问他是不是救起了3个孩子,李思帆只是点了点头,没再多言。
(本文责编/刘延英)
“好人帮好人”鸣谢榜
    “广东好人”栏目开办以来,许多单位和个人对广东好人给予了各种各样的帮助,特此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广东省航运集团
广东教育出版社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
中国移动惠州分公司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金海马家居自营连锁机构
电白汉山学校
本刊特设“好人帮好人”平台,愿好人的心得到更多温暖和安慰,愿爱心接力棒可以在我们的社会中永不停歇地传递下去。
帮扶联系邮箱:nanfanghaoren@163.com,期待您的爱心参与!


1.知恩图报,孝老爱亲。1992年秋,出生30多天的彭彩金,被梅州兴宁罗岗的养父母抱回了家。养母早年罹病,身有残疾,无法劳作,全家仅靠养父耕种几分薄田过活。2003年,养父不慎摔成重伤,家里更是雪上加霜。老两口担心小彩金以后无人照顾,托人叫来小彩金的亲生父母,将女儿托付。但是,彭彩金毅然选择留下照顾养父养母,独自一人撑起风雨飘摇的家,直至二老安然去世。
@团省委 潘剑勇
2.给河南人一个广东的家。2011年,河南人张以山花了3万元,在民政部门登记了一个NGO,成为珠海市新豫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的“掌门人”。这是一个给在珠海务工的河南人提供温暖的组织,免费给河南人办理身份证,讲解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团省委 黄亦非
3.风雨接送12载。1999年,江门原中和小学被合并到叶蔼小学。虽然同属杜阮镇,可两所小学距离可不近:拉直线走,要翻山越岭;坐车也要穿过鹤山市共和镇,有10公里之遥。每天早上6时左右,总能见到一位黑瘦的老师,带着20多名孩子去上学。这个人就是钟福春,扎根农村学校18年,是杜阮镇叶蔼小学四年级(1)班的语文老师,也是孩子的义务接送员,并且坚持了12年。
@江门 卓国雄

   “广东好人”栏目由广东省文明办主办     本刊承办

发表于 2012-6-18 2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追寻“前辈”的脚印,激励一下自己,做志愿者贵在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