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328|回复: 1

物业公司的“分类”实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6 12:06:26 | |阅读模式
社区“垃圾分类”的万科新样本物业公司的“分类”实验摘要:周五晚上,王小姐在饱餐后,她做了这样几个动作:先把汤汁沥干,再把剩余的面条倒进专门的厨余垃圾袋,最后把方便面桶投入标有“其他垃圾”字样的垃圾桶里。看似简单不过的三个日常动作,要养成习惯却不容易。
()
    进行清晰分类的垃圾桶。

    专门用来处理生活垃圾的分拣站。

    在社区里随处可见的垃圾桶。

    利用可回收物质制作成的工艺品。
    周五晚上,王小姐在饱餐后,她做了这样几个动作:先把汤汁沥干,再把剩余的面条倒进专门的厨余垃圾袋,最后把方便面桶投入标有“其他垃圾”字样的垃圾桶里。看似简单不过的三个日常动作,要养成习惯却不容易。(

    自2010年金色家园实行垃圾分类管理以来,作为业主的王小姐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也加入了环保大军。在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万科旗下的金色家园提供的却是一个物业公司主导下的新样本。
    自2010年金色家园实行垃圾分类管理以来,王小姐经历过理念认同、行动适应、反复重复直至现在逐渐巩固习惯的过程。其间,她健忘过许多次,也因惰性放弃过,但最终还是被“良心”打败了。“物业在行动,邻居在动手,自己不做真有点不好意思。”
    事实上,垃圾分类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从众心理”。
    记者所住的广州海珠区某小区曾在2011年按照政府的要求推行过一阵垃圾分类,当时物业公司上门给每家每户塞了一份宣传单,还在楼道口新增了一个厨余垃圾桶。但一周后,这个垃圾桶就神秘地消失了。有热心邻居刚开始还有模有样,几天后就普遍反映:“我分了,可别人没分;别人分了,运输车没分,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所以也就索性不再行动。
    在民间环保机构芜湖生态中心工作的李嘉敏告诉记者,国内垃圾分类的最大困难在于,“职能部门往往缺乏宏观的垃圾管理视野,从预防垃圾产生到倡导垃圾分类再到垃圾处理方式没有法律法规可循。”已故的全国政协委员、“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也曾呼吁,要解决垃圾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将其纳入法制轨道。
    然而,时至今日,垃圾分类一如叫嚣很久的禁烟条例一样,终因缺乏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很难在社区内形成持之以恒的分类习惯。
    社区内的回收实验
    当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一个关乎人人的话题。尽管政府主导层面的垃圾分类困难重重,一些市场主体却坚持以实际行动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王小姐所住的万科金色家园就是最好的例子。
    位于广州东风路和农林下路交叉口的金色家园小区,是广州市首个由物业公司牵头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谈及此,物业经理张宝昌一脸自豪。
    据了解,目前金色家园共有300余户,其中2/3是常住人口。走进小区,垃圾分类的影子随处可见,左前方是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栏,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右手边的公共空间则整齐地摆放着4个分类垃圾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每层楼的楼道里均放置了绿、蓝、灰三种颜色的垃圾桶,桶上贴着醒目的标志和图片。在地下车库,垃圾桶还经过了特殊设计,预留的投放口只能允许瓶瓶罐罐或废旧纸张通过,极大地节省了分拣成本。粗略估算,占地面积7716平方米的小区内,垃圾桶多达350个。如此高密度、立体式地包围,为投放垃圾提供了便利。
    在负一楼停车场,记者见到了社区专设的“生活垃圾分拣站”。由于装了通风电扇且按时打扫,分拣站里的异味大大减少。站内靠墙立着一个大铁架子,里面分门别类摆放着分拣出来的纸类、塑料类、织物等可回收垃圾。分拣站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保洁工负责,每天小区内收到的垃圾数量基本维持在680余斤左右,厨余垃圾占据了半壁江山。被分拣出来的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会单独用塑料袋装好后放在靠门边的白色塑料桶里。每天中午12点,厨余垃圾会由垃圾车运到大田山进行堆肥实验;有害垃圾由深圳一家环保公司免费处理;可回收垃圾积攒到一定数量会卖给废品回收站;剩下的其余垃圾就运往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或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
    物业主导,“立及”行动
    目前,万科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旗下的数十个小区内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项目,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成了全集团的“立及行动日”。“立及”二字取自“垃圾”一词。
    为鼓励业主进行初步垃圾分类,金色家园会将变卖废品的收益直接捐助给万科公益基金会等公益机构,以帮助全国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广东省内的贫困学生。捐赠结果会定期在小区内公示,热心业主还可到实地探访受助对象。此外,每户家庭手中还持有一本“绿色存折”,记录以个人名义捐赠的可回收垃圾数量和获得的相应积分,并可直接兑换成礼品。
    刚开始“内心还有小情绪”的张宝昌如今俨然成了一个“垃圾达人”,甚至总结出了不少工作道道:“跟业主谈分类你得打‘感情牌’,不能硬着来,多给对方拿拿快递、送送包裹,混熟了就好办了。”“可以先从小朋友身上入手,一个小朋友参与能带动一家人。”“做分类标识就得‘傻瓜化’,越简单越好。”……
    在物业公司的努力下,两年时间里,金色家园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已飙升至61%.当然除了资金外,金色家园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万科内部自上而下形成的合力。
    采访中,张宝昌一再表示,金色家园能够试点成功,“很重要的因素是集团有垃圾分类的意识,愿意投钱”。以每个分类垃圾桶100元来计算,金色家园光硬件的前期投入就多达3万元以上,还不包括人力成本,这对一般小区而言不是小数目。而在物业经理的年度考核中,垃圾分类占据了10%的比重,直接与经理的年终奖挂钩。依次类推,大堂助理、保洁员工都可能因为业主不分类而被扣工资。这种评价制度决定了项目的执行力度。
    当然,物业主导的分类模式也带有自身的局限性。李嘉敏认为,物业公司毕竟属于服务行业,对居民无法做强制性要求,只能采取迂回方式,在宣传技巧和倡导策略上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据悉,张宝昌就曾对广州本地一名热心环保的网友“巴索风云”感慨,自己的社区就是少了像他这样的“意见领袖”,缺少了来自居民内部的自发力量,让物业的宣传工作也难免被动。

  ■“垃圾”现状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日益膨胀的今天,“垃圾”已经成了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麻烦。有数据表明,全国600多个大中型城市中,有2/3的城市存在“垃圾围城”。我国的垃圾积累量已经超过了60亿吨,且仍在以每年产生10亿吨垃圾的速度增长。
    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仍然以政府层面的零星试点为主。不少地区为了响应号召也就一阵风似的抓一阵,与养成分类习惯要打持久战相比自然收效甚微。例如,有的分类垃圾桶表面上标注有“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字样,但桶里照样塞满电池、塑料餐盒、卫生纸等五花八门的杂物。还有的地方“为了分类而分类”,没有考虑当地接纳和处理厨余垃圾的能力,最终多余的部分仍然只能按照旧有方式填埋或焚烧,达不到垃圾减量的目的。这也就不难怪居民会发现,自己分好的垃圾,在运输环节照样会被混装,等于做了无用功。
    ■域外经验
    德国的“绿点系统”
    1991年德国公布了《包装法》,其核心原则是:谁生产包装谁就负责回收。并且,政府还向购买不可再生材料包装的矿泉水、啤酒以及软饮料的消费者征收强制性押金。顾客只有在喝完饮品后将空包装送回到当初购物的店家,才可以返还押金。这一规定使这类商品越来越没有市场,迫使生产企业主不得不想尽办法成为包装回收组织D S D的成员。
    DSD的主要作用是负责推行回收再利用包装的“绿点系统”。按照规定,D S D企业成员向DSD组织支付了一定使用费后,就取得“绿点”包装回收标志的使用权。D SD组织则利用成员交纳的费用,负责收集包装垃圾并进行清理、分拣及循环再生利用。
    “绿点系统”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垃圾分类。在德国的小区,每幢公寓楼前都设有统一的垃圾箱。黑色专放生活垃圾,绿色专放生物垃圾,黄色则属于D SD包装回收组织,可以放纸包装、塑料类等轻包装和玻璃瓶等。每个小区还有一个分类更齐全的“绿点包装回收站”。这些包装材料由DSD组织回收后,运往该组织下属的专门的包装处理站。通过特殊的工艺,使包装材料最大限量地循环再利用。剩余的垃圾则用来焚烧发电或用做建筑材料及铺路材料。
    德国倒生活垃圾是需要付费的。但是由于包装材料已由D SD企业成员付过费,因此不仅不用交钱,而且还有专业人员定期上门回收包装材料。如果消费者对包装垃圾不进行分类,清理垃圾箱的次数便会增多,消费者就要为此多支付垃圾清理费。这是“绿点系统”鼓励消费者回收包装材料的得力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周执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发表于 2012-4-5 17:43:02 |
“跟业主谈分类你得打‘感情牌’,不能硬着来,多给对方拿拿快递、送送包裹,混熟了就好办了。”“可以先从小朋友身上入手,一个小朋友参与能带动一家人。”“做分类标识就得‘傻瓜化’,越简单越好。”……

他总结得很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