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676|回复: 0

公益组织春天来了,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6 11:55:35 | |阅读模式
“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首期开讲,主讲嘉宾邓飞聚焦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公益组织春天来了,准备好了吗
    昨日,“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活动在穗启动。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骨干、热心市民等300多人到场聆听。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作演讲。
    现场观众就公益热点问题提问。
    昨日上午,由团省委、省文明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在省立中山图书馆正式启动。
    “免费午餐”发起人、知名媒体人邓飞作为首期嘉宾,带来题为《民间组织能力提升》的演讲。团省委书记、省青联主席、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曾颖如,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池志雄,省文明办常务副主任柯文仲,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日报社社委孙爱群、胡键等出席活动。
    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今后每月至少举办一期。主办方表示,计划在年内投入500万元,支持和资助100个民间社会组织发展。
    在今年3月19日举行的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2011年11月22日,省委书记汪洋在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凡是社会组织“接得住、管得好”的事情,都要逐步地交给他们。
    那么,当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对社会组织表达出如此之高的期待时,社会组织本身有没有准备好呢?在昨日的“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中,“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作为首期嘉宾,在演讲中郑重抛出这一问题,并以“免费午餐”为例,向到场的300余名广东民间公益人传授社会组织的生长之道。
    项目立意:好名字很重要
    从调查记者跨界成为知名公益人士,邓飞坦言自己是“秀才带兵”,“野蛮”也得上。在做“免费午餐”之前,他已知有不少民间力量在做贫困学生的公益午餐项目,而自己发起“免费午餐”,无疑“沾了前人的光”。
    不过,在众多午餐公益项目中,“免费午餐”能成为一枝独秀,邓飞认为,这首先与其简约、生动而有力的命名分不开,而“行动改变中国”的口号,也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
    “作为一个记者,我最大本领就是促进信息的流通,把存在的问题展现出来。”邓飞说,“免费午餐”不仅展现出了贫困学生的午餐问题,还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呈现出对这一问题的改进。孩子们吃上“免费午餐”之后开心的笑脸,与之前的问题形成了动人的对比。
    “内心柔软的母亲”与“行动有力的青年”两大群体,被邓飞认为是“免费午餐”感召最多的人。他告诉在场的民间公益人,也要去找到能够支持自己行动的力量,用诚恳的立意去打动人们。
    组织建设:领导者要学会“超脱”
    任何事业从来不是单枪匹马便可成就,邓飞从一开始就想到要寻求组织化的发展。
    在仅有几万元启动资金时,他找到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成立下属专项基金,取得合法公募资格,当月便筹款超过200万元。
    解决资金问题后,邓飞开始关注团队建设问题,但他深知自己无力去聘请专职财务人员或运营经理,“既然我们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需要找的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幸运的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找到了这样7个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带着律师、媒体、政府机关等不同行业背景,迄今为止只一起见过两次面,却通过网络结合为坚定的“七人核心”。在这一核心的决策下,13人的专职团队以及数目庞大的志愿者、顾问等人员团队有序运行。
    而作为项目的发起人,邓飞本人却不在这“七人核心”之列。他告诫社会组织的领导者,现111性人注重的是以专业方式做事,自己组织起来的志愿者不接受“忽悠”,因此,领导者“要学会放手,保持超脱的位置,切不可独断专行。”
    监督体系:须执行“残酷的透明公开”
    “现在人们就怕公益组织拿他们的钱去买包包,所以必须执行‘残酷的透明公开’,才不至于让他们离你而去。”在“免费午餐”的筹款额达到千万元之际,邓飞也正着手对其建立监督体系。
    所挂靠基金会的资金管理、严格的财务报销制度、第三方审计、大额捐赠人的监督等方式,都可作为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而对于“免费午餐”项目的所在学校,邓飞也采取“逼着学校开微博”的方法,迫使校方对外公开项目财务。当地的乡村精英、本土义工,以及各种新的网络技术,也同样被运用于监督体系之中。
    “我不相信道德自律,我只相信制度。”邓飞说,“我们不可能保证所有的项目点都不出任何问题,但公开透明的机制却可以让问题尽快暴露并得到遏制。”
    直面质疑:为现代公益“正本清源”
    “免费午餐”自问世以来,所受赞誉如潮,也遭遇质疑不止。自一开始从民间发起行动而被质疑“为什么要替政府推卸责任”,到政府接手后又被质疑“为什么还要国家替你出钱”,以及其他的各种传言,邓飞采取的基本都是“直面质疑”的姿态。
    他认为,面对质疑,首先自己要没“硬伤”,公开透明;其次要诚恳交流,解除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最后要以开放的态度接受诚恳的建议,而面对恶意攻击则应勇于自卫。
    社会组织需要顽强生长,在邓飞的这一观点当中,也包含了为现代公益“正本清源”的意味:现代公益是组织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他认为,个人行为中的个人意愿应得到尊重,而组织行为却应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则,比如公开透明、引入第三方介入、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在完成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三大项目之后,邓飞将未来目标设定为成立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民间公募基金会。“我们一起加油。”他最后说。
    项目展示与点评
    广州润都集团有限公司向主办方捐赠50万元公益志愿组织扶持培育资金,并获颁“公益志愿爱心企业”牌匾。在主题演讲后的互动环节,5家民间社会组织获颁“重点培育社会组织”牌匾和3万元扶持培育经费,并向公众介绍展示了自己的公益项目。邓飞、蒋巍(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林乔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广军(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何艳玲(中山大学政管院教授)5位嘉宾就展示项目现场点评。
    项目一▶▶
    拜客·广州团队(倡导自行车绿色出行的环保组织)
    ■点评
    邓飞:这类倡导型项目要强调健康与快乐的理念方能吸引人;“免费午餐”可以与你们合作,在广州组织志愿者自行车赛;形成成熟模式后可向全国推广复制。
    蒋巍:给两个建议,一是建议参考“志愿地图”的模式让市民随时可以找到“拜客”;二是可以考虑将业务扩展到“爱心物流”领域。
    项目二▶▶
    珠海市新豫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珠海市团市委主管下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机构)
    ■点评
    赵广军:很不错,这个项目简直是将工会、妇联甚至“非诚勿扰”都集于一身了。
    邓飞:我的建议是,尽快规范化,总要对人解释为什么干活不拿工资并非长久之计;鼓励农民工兄弟们发微博,自我表达和传播;集中你的力量照顾好河南来的农民工兄弟,其他省份的可以来复制你们的模式。
    项目三▶▶
    广州启智服务总队快乐童行服务队(专注于外来务工子弟服务领域的志愿者组织)
    ■点评
    何艳玲:我用三组词语来表达我的感想:第一组是柔软、脆弱和力度,代表我们要做什么;第二组是透明、规范和专业,代表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三组是回应、机制、文化,代表我们对整个社会层面的需求。
    我希望通过各位的努力,让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回应,让所有的回应都取得机制的保障,最终让机制形成文化,形成人们的生活方式。
    项目四▶▶
    灯塔计划团队(致力于农村教育的义工组织)
    ■点评
    林乔林:邓飞在演讲中说要给组织取个好名字,“灯塔”就是个好名字。我想你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或许我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可以与你们合作。
    项目五▶▶
    情暖湛江志愿者服务队(粤西地区第一支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队)
    ■点评
    蒋巍:这支队伍最打动我的一点是,该组织的队长是一名公务员,却在工作之余带领一支民间队伍坚持了9年。我对你们有一点建议是,你们说从前一周可能要做5个活动,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关键应该在于找准切入口,塑造品牌。
    现场精彩对话
    ◎观众提问:请问邓飞,社会组织怎样才能做到“接得住、管得好”?
    邓飞:我的经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得到最快速的成长。做项目要“接地气”,从地里长出来的项目最结实。
    ◎观众提问:我是做动物保护的,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你们去救动物却不救人?
    邓飞:我希望你的内心坚强,如果你的内心愿望就是想保护动物,那么就听从内心,不必在意别人的误解。也有人问我为什么去救孩子而不是老人,我只能告诉他,这就是我的兴趣、特长以及策略。相信你自己,保护动物最终也是帮助人类自己。
    ◎观众提问:您发起的是“免费午餐”,但我觉得浪费粮食的问题更严重,我可以做些什么?
    邓飞:在公益事业里,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重要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发起人,既然你有倡导人们珍惜粮食的意愿与创意,那就去动员你所能动员的一切力量行动吧。
    ◎何艳玲提问: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坚硬”的政府部门官员出现在此,与我们一同来体验公益事业的“柔软”?
    团省委书记、省青联主席、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曾颖如:其实现场是有很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座的,只是没有一一介绍。未来我们还将推动形成民间公益、社会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直接互动。“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将打造成为公益理念传播、公益组织孵化、公益项目展示、公益人才培养、公益资源对接等“五位一体”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力促社会组织成长。
    ■相关报道
    报团合作,举办首期“亲青汇训练营”
    千名社会组织骨干年内“出师”
    南方日报讯 3月23日—25日,由团省委、省青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亲青汇训练营”广东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训班第一期顺利举行。在3天时间里,全省各地的100名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经历了一场密集的“头脑风暴”。
    在训练营中,主办方将培养骨干的综合能力作为重点,既注重课程设置的政策性与时效性,又注重培训的前瞻性与专业性,还注重培训模式的创新性与自主性。针对青年社会组织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对参与社会建设力量薄弱等特点,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的谭建光教授、成都公益组织服务中心副总干事徐启智博士等专家学者和公益组织负责人作为授课讲师和公益沙龙嘉宾,从而提升了学员的组织能力、凝聚引导能力和活动执行能力。
    据悉,“亲青汇训练营”作为广东共青团建设“好社会·亲青汇”枢纽型组织工作体系的重点举措之一,主要目的在提升青年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前期通过报纸、网站、微博等形式发出招募公告,短短一星期就收到500余名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的报名申请。
    团省委书记曾颖如认为,“亲青汇训练营”是培育青年社会组织“创设”、“创新”、“创意”、“创牌”的重要载体。她透露,接下来,团省委、省青联将建立健全训练营长效机制,打造标准化培训模式,全年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1000名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使之“修炼内功”、“增强武艺”,在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擂台”上大展拳脚。
    雷雨 廖星 叶敏亮 何星
    ■记者观察
    “扶上马 送一程”
    课堂上在聊,饭桌上在聊,住进宾馆还要夜聊……一连3天的“亲青汇训练营”广东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训班,气氛之热烈,让人动容。一位学员急切地道出了心声:“太需要这样的交流平台了,做公益真的很需要‘知音’!”
    去年,广东吹响了加强社会建设的“集结号”。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战略部署,“要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将政府社会事务性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下放”、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手续。然而亟需正视的是,在现实中,许多社会组织还面临“没有合法身份、公益理念落后、管理模式单一、项目策划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缺乏、资源相对紧缺”等普遍问题。
    在训练营中,记者也发现,省内100名最拔尖的社会组织领袖坐到一起,话题总是那么几个:“怎么样才能练好内功,做到‘接得住、管得好’?”“为什么做好事,却得不到政府和公众的理解?”“怎么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拿项目”……
    省内最优秀的社会组织尚且如此,遑论更多默默无闻的草根组织。建设“大社会、好社会”,就必须从上述问题来破题,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并将社会组织“扶上马、送一程”。
    这其中,与党委政府有天然“姻缘”的群团组织,就要主动“转型升级”,发挥枢纽作用。首当其冲的是转变角色,变管理者为服务者,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帮助。小到办公场地、登记注册、运作资金、制度设计、团队建设、财务管理,大到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支持和人才技能培训等,都需要给公益社会组织提供持续的指导和扶持。雷雨
    撰文(除署名外):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雷雨 摄影:王辉 统筹:戴远程 张巧琦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