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484|回复: 0

2011年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揭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2:02:21 | |阅读模式
“公民社会十大事件”见证社会成长,显现中国社会潮流2011年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揭晓
摘要:2月17日,2012北大公民社会发展论坛在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举办,本次论坛评选出2011年度影响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十大公共事件。此次评选首先通过专家研讨选出25个备选事件,经过网络投票选出排名前15个事件。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在台上发言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都讯 记者刘素楠 2月17日,2012北大公民社会发展论坛在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举办,本次论坛评选出2011年度影响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十大公共事件。此次评选首先通过专家研讨选出25个备选事件,经过网络投票选出排名前15个事件。
    此次论坛上,来自学界、公益业界及媒体关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代表共同评选出了2011年公民社会十大事件,乌坎事件、“郭美美”风波、温州动车事件、免费午餐、小悦悦、PM 2.5检测纳入国家标准等公共事件入选。
    公民社会在2011年的反复讨论
    提到此次2011公民社会十大事件评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N G O研究所所长王名认为,公民社会在2011年是中国社会发生最活跃的领域。在网民选出的15个公共事件中,其中有13个是通过微博彰显的公共事件,“2011年就是公民微博的一年,是公民主体性的一年”。
    此外,公益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包括对公益以及公益组织的问责。王名认为,这些变化跟中国改革整体的发展是相关联的,“公民社会”的概念在2011年引发了反复的讨论,学界也出现公民社会与人民社会之争。“公民社会和另外一种声音并存,这可能就是2011年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方面。”他希望经过此次评比,让公民社会真正地能够进入春天。
    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创制主任李景鹏也认为,公民社会的成长在2011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希望。他认为,中国正在进入现代化发展的纵深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在旧体制基础上的政治和社会正呈现一种衰败的景象,例如权力无限膨胀和失控,官场腐败,潜规则横行,社会道德底线崩溃,社会公平正义缺失,政府失信等等,但公民社会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向上发展的景象,“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从社会本身逐渐生长出抵制各种腐朽社会现象的力量,就可以不断地抑制社会腐败的、衰败的趋势,使社会逐渐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和转变”。
    政府缺席有遗憾
    此次评选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业界人士、公益媒体人等出席,对于15个候选事件,南方都市报评论部副主任何雪峰指出,有两个事件值得媒体人反思,一个是郭美美事件,一个是中非希望工程事件。“媒体在关注公益实践的时候,常常更多地会说出自己的正义,而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缺失。十年前,包括在当下,还有很多媒体记者会认为公益应该要百分之百崇高,做公益不能有任何的管理。在我们对公益的认知过程中,媒体本身也有一个成熟和提高的过程。”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晓禹对会议缺乏政府参与而感遗憾:“我比较遗憾的就是,每一次的会议,政府参与的特别少,在我们很多的论坛里面,很多关键的话(他们)都没有听到,对政策的东西没有起到太大的推动作用。大家在一起讨论,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的问题,怎么样推动合作,特别是会商机制的建立,这个是非常需要的。”他呼吁政界、学界、媒体及基金会行业实现更多跨界合作。
    从2010年至今,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已连续三年评选出“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师曾志认为,发生在中国公民社会的一系列事件对公众舆论、政府行政、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希望我们能将这个论坛作为学界观察、研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平台,并将这一活动持续进行下去”。
    2011年
    公民社会
    大事件
    10
    乌坎事件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
    事件:2011年9月21日,广东省汕尾市乌坎村村民三四千人因不满村委会私卖集体土地游行抗议,发生暴力冲突。12月20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牵头成立工作组处理该事件,对村民维权诉求与抗争行为既往不咎并承认乌坎代表临时理事会的地位,释放被捕村民。
    点评:“乌坎事件”暴露了基层治理中矛盾长期累积、且未能及时得到解决的现实。在矛盾激化后,由于政府积极介入和信息公开,建立了有效的对话协商机制,将社会维稳与民众维权统一起来,在法治框架下求解问题,成功化解社会矛盾。该事件为政府部门冲突管理提供了成功样本。
    “郭美美”风波引发官民慈善大讨论
    事件:2011年6月20日,新浪认证微博“郭美美baby”网上炫富,自诩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引发网民如潮谴责。媒体深度报道悉数展开,红商会运作筹划浮出水面。7月1日,红会公布将邀请专业机构审计财务,承诺公开募款信息。官办慈善机构如何自证清白,慈善传统结构如何革故鼎新,思考仍在继续。
    点评:“郭美美”的个人际遇触动公益进化论之大命题。“郭美美”引爆慈善领域的官民矛盾,质疑掀动社会大辩论,推动慈善公益从边缘进入公共生活的中心,预示着社会的成长。
    温州动车事件民间网络问责政府渐成潮流
    事件概述:2011年7月23日,D 301次列车与D 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在事故发生后的大营救中,附近居民和工人第一时间现场救援,自发相助,数十万网民祈福加油。7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12月25日,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点评:温州动车事件中的民间表现,既显示出社会对于生命的敬重与悲悯,更彰显问责政府的权利觉醒。难得的是,借助网络平台传达理性诉求,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免费午餐民间社会设置公共议程的典范
    事件概述:2011年4月2日,记者邓飞发起“免费午餐”活动,迄今募集资金超过2500万元。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点评:免费午餐的价值不仅在于利用网络为动员和行动的工具,开启社会公益新模式;更重要的在于,公共议程首次由民间引导,社会发酵而得到政府的良性互动。显示政府顺应民意的开明,更显示了中国民间社会的日益理性成熟。
    PM 2.5检测纳入国家标准,公民争取环境权
    事件概述:空气中究竟有什么?这样的质疑竟然由美国驻华使馆率先披露,北京PM 2.5监测数据屡屡突破极限值。2011年6月,国家环保部在全国26个城市开展试点检测,并于11月16日改进《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PM 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
    点评:环境权利的缺失日积月累,得益于美使馆定点突围,民众释放对空气质量的痛感。公众知情权改变行政保密惯性,希望更多人加入。

小悦悦事件叩问公民道德困境
    事件概述:2011年10月13日,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2岁女童王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轧,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货柜车碾过。车祸之后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都视而不见,漠然离去,直到第19名路人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抱起小悦悦。事件经媒体曝光,现场视频公布之后,引发全国热议,十八路人的冷漠,陈贤妹朴素的良知行为以及社会道德的普遍困境,成为公共讨论的焦点。
    点评:不幸的小悦悦成了中国社会伦理困境的献祭羔羊,贤妹的朴素成就了中国良心的最后救赎。
    广东出台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方案
    事件:2011年11月,广东省政府推出新政策,从2012年7月1日起,社会组织将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无须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后再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广东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方案出台,有望为大量目前无法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间服务性组织的生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点评:广东省此举为民间组织的独立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反思政府职能定位带来契机。
    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布
    事件概述:2011年11月16日,甘肃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运送幼儿的校车与一辆货车发生正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事故引发全社会关注。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一个月内接获7030条意见。
    点评:校车悲剧及引发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对公共安全的公众焦虑。公众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发言最终影响了公共政策。
    “中非希望工程”引发中国NG O国际化争议
    事件概述:24岁女孩卢星宇因“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管理20亿元项目资金而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其背后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中非希望工程,要在十年内募集到15亿元人民币,在非洲援建1000所希望小学。中非希望工程事件随后陷入以灰色手段敛财等诸多质疑。
    点评:如何在援外与安内之间找到更为恰适的路线步骤图,考验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公益人的公民智慧和努力。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发“微公益”
    事件概述:2011年春节期间,学者于建嵘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引起全国网友的热烈关注,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
    点评:由学者发起,以微博为平台的“随手拍”是中国微博公益的发轫之作。以网络为媒介做社会动员,让“打拐”变成全民参与的公共事件,它突破了传统的社会行动模式,它有起点,但无中心,它有网络,但无领袖,然而网络毕竟虚拟,行动仍需落实,“随手拍”引领的是风尚,开启的是探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