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060|回复: 0

[转帖]王振滔慈善基金会难寻掌门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4 16: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王利丽   来源:公益时报
     “我投入2000万元做基金会仅是一个‘种子基金’,我将用‘爱心传递’的方式把这个基金滚动起来。”
     5月18日,中国民营企业家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将其“种子基金、传递爱心”的慈善模式在重庆付诸实践,并取了一个十分生动的名字——“爱心接力计划”。
     据奥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振滔介绍,“爱心接力”就是“我帮助你,你帮助他”,他提供一个“种子基金”,在2006年资助10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但要求获得资助的大学生有能力时,再去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按照这种模式持续下去,每年受助大学生的数量将会成倍的增长,预计到2011年,受助大学生将达到10000名。
     据悉,王振滔慈善基金会于2007年4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宣告启动,并以宣传慈善事业、向社会贫困群体提供帮助、对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为宗旨。该基金会的目标是:通过爱心的传递,让更多的社会大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变“赠”为“借”  延续爱心
     5月18日下午,在重庆教育学院“王振滔慈善基金会”举办了一个简短的“爱心接力计划”启动仪式,吸引了来自重庆地区44所高校的上百名大学生参加,其中有2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现场领取了每人4000元的助学金。在领取助学金的同时,这200名大学生也在“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计划”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份协议书中规定:受助学生在有能力后至少也要资助一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不少于4000元,并要与受助对象也签订一份“爱心接力协议书”,让爱心得以延续。
     来自重庆教育学院的大四学生熊亮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表示:这4000元可以帮他完成接下来的学业,重要的是这个钱是要还回来的,而且以帮助跟自己一样有困难的人的方式还回来,与简单的把钱捐给自己相比,这个事情本身就很有意义。
     而变“赠”为“借”也正是“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计划”的创新之处。王振滔说,以往只是简单的捐钱出去,后来了解到很多学生接受捐助后,感觉自己是被施舍的对象,有心理压力,而把“赠”变为“借”,既可以让受助者减轻压力,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爱心传递下去,“我感觉这是一种撬动中国人爱心的好模式,这是一个基点,可以撬动中国13亿人爱心的基点。”
寻找基金会掌门人
     “王振滔慈善基金会”早在2005年就开始筹划,2006年年底通过民政部审批,正式注册成立。“自从我的基金会批下来以后,很多企业家都开始尝试申请,包括有些曾经申请过,不知道渠道怎么走的企业,这是一个过程。”王振滔说,如果通过自己基金会的成立能够推动一下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他就感到很开心了,如果其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也能给中国的公益事业带来一些启示,那他所做的一切就太有价值了。
     正是因为王振滔把个人基金会与中国公益事业这个大背景结合了起来,他为基金会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过在为基金会目前的推进以及取得的成效欣慰的同时,王振滔也有一个始终都未能解决、至今仍令他头疼的问题:“由谁来管理运行这个基金会?”
    王振滔说,从去年就开始物色管理基金会的人选,几经挑选,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在他看来,基金会的这位负责人,首先要有爱心,然后要懂得经济、懂投资,能把善款善用,能够把基金不断做大,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王振滔也表示,近几年他也在寻找CEO或者总裁来接替他的位置,他想尽快退休专门做公益。
NGO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对于“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目前遇到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表示,这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问题。公益事业的发展暴露出相关人才的匮乏,而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种需求必然也会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发展的进程,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
     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方昱南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现在很多非营利组织的人几乎没有金融方面的背景,“没有受到金融方面的教育”。在这种企业非公墓基金会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从研究机构,社工专业,草根NGO转型过来的。方昱南举例说,光华慈善基金会在刚成立时,很多金融方面的人投了简历,“其实这些人连NGO是什么都不知道。”
     另一方面,真正懂得投资等金融管理方面的人才一般都去金融、证券等投资领域工作,“这些距离慈善、NGO很远,毕竟那些地方收入很高。”方昱南说。
     私募基金会招募人才其实是有点困难。从理论上说,类似于这种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可以采取双重管理体制,比如说,资产的增值部分即基金的“造血功能”可以找专业的投资人管理,另一方面非营利项目找有专业NGO背景的人操作。
     方昱南认为,这种慈善基金会在招募人才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毕竟在这方面国内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如果要运行正常,还应看基金会的重点放在哪里。如果重点放在开展非营利活动,那在选择条件上应适当偏重NGO从业背景,找有专业NGO背景的人操作。其他的类似于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资产的增值部分即基金的“造血功能”可以找专业的投资人管理,委托某个专业机构就可以了。
专家建议企业自我培养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基金会管理人才匮乏,这是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公募基金会还是非公募基金会都缺乏专业人才,所以通过社会招聘是很难找到合适人选的。管理运行一个基金会远远要比做企业难。因为企业主要是完成经济任务,仅是一个单维目标。而基金会要完成多重目标,其中要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所以他建议企业不妨自己尝试培养。
     “在目前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不妨先选择一些企业的员工从事基金会的工作,一边做一边学习,经过一个阶段,也是可以培养出相关人才的。这是企业自行培养相关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茅于轼说。
     清华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也持相似的观点,他认为目前NGO人才储备几乎是为零,由于以前不允许私人建立非公募基金会,而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刚刚颁布,所以造成了目前NGO人才难寻的局面。
     邓国胜指出,国内的非公募基金会将来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部分的非公募基金会都需要由企业注入资金,由于目前这个阶段还没有到专业化的程度,这时在人才招募方面应该需要找懂得操作公益项目,对项目能进行管理的人。在这个阶段找到既懂金融投资,又懂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确实很难,“除非规模相当的大”。再加上这样复合型的人才不多,“除非可以用高薪吸引”,但对当下很多非公募基金来说,有点困难。第二个阶段是过渡阶段,非公募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会开始有一些投资行为,基本处于一种“尝试投资状态”。最后非公募基金会才会发展到比较专业的阶段,像福特基金会,做善事也做投资,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一步到位。毕竟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资中筠认为,招聘管理基金会的人才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诚信、可靠,二是具有献身精神,除对公益有热情外,还要有正确的公益理念。国外基金会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相关的专业人才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中国现在是刚刚起步,因为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实际情况也存在差异,国外的经验还不能直接拿过来套用。现在各个学科其实都是相通的,一些管理、经济、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也是可以用于基金会的管理运行的,但诚信和献身精神却是一个好的NGO专业人士的基本素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