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227|回复: 0

[转帖]陈宇廷:由善而生和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 11:37:35 | |阅读模式
 作者: 本报记者 杜会娇   来源:公益时报
.
   人物档案  
   1964年,陈宇廷出生在美国,六岁随父母返台。1991年,任职麦肯锡国际企管顾问公司。1992年,剃度出家三年。1996年重返麦肯锡公司。1997年,任陈诚文教基金会/化育文教基金会执行长。2005年至今,再次回麦肯锡公司任资深顾问,研究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现状问题。
    和陈宇廷打交道,你能时刻感觉到他身上那种淡定和朴实。尽管曾经出身台湾名门望族,但从陈宇廷身上找不到哪怕一丝骄矜气息,即便在采访过程中,这种感觉也让记者印象深刻。在整个谈话过程中,陈先生娓娓道来,谈吐中的偶尔一笑,也衬托在功德楼里那妙不可言的佛教音乐当中。
    从哈佛修学到寺院苦工
    1991年,陈宇廷从哈佛大学毕业后,直接被麦肯锡公司录用,但他却没有去上班,理由是想服兵役。3个月兵役期满后,意气风发的他居然跑到寺院做起了苦工,同时开始了70天的禅修历程。或许是考虑到生计的因素,在短暂的修行之后,陈宇廷进入了早就对他青睐已久的麦肯锡公司,但仅仅一年,他就离开了这家公司出家了,并且一晃就是3年。
     在佛门净地度过了一段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之后,从1996年至2002年,陈宇廷开始投身公益事业。那时候,年轻的陈宇廷竟然倾其所有。他对记者说,当时,“把东西都捐出去了,所有的钱都捐了,最后家产也没有了,捐到没有一个账户,捐到台湾很多的媒体都在骂我们,捐到还不起贷款。”
      那时候的陈宇廷只剩下了两包衣服。同时,也迎来了他所说的人生低潮。“周围的朋友都很成功,可是自己是禅修没有修好,慈善做到被人骂。”他感到很尴尬,但是他在西藏、青海等地方的慈善、文教、宗教领域中都留下了足迹。
      慢慢地,陈宇廷意识到,在慈善事业过程中,或许自己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就开始了深刻的反思。陈宇廷回忆说,那几年,他和父亲共计捐出了3000万到5000万美元以上的财富。为此,父亲陈履安甚至把母亲的房子也卖掉了。
     发现自己激情有余的缺点后,陈宇廷再次选择了习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经历了一番挫折后,自己的心态才有了某些变化。2005年,重新进入麦肯锡公司的陈宇廷了解到公司的慈善计划和一贯作风,决定在这家公司专做这项工作。在陈宇廷看来,每个人快乐是不一样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需要人们去静心体会,以减少自我意识,提升自己的慈悲心。他认为,慈悲心是和同情心有区别的,慈悲心是教人发现平等,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于我来说,非常感激麦肯锡的支持,更感恩于祖国国内的慈善环境,这些都使我有机会去做慈善事业。”
     善由心生的企业管理者
      陈宇廷认为,企业要发展成优秀的企业公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要有一颗善心,要有社会责任感。他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重要部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往往缺少时间去做,因为他们的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去了解NGO的需要,更别说给他们支持和帮助。目前,NGO与企业之间互不了解对方的困难和需求,主要就是因为她们中间就是缺乏一个桥梁,无法沟通和了解彼此的信息。有很多中小型企业不知道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对此,陈宇廷说,也有一些企业不是这样的,大力做善事的企业家还是很多的。“中小型的企业要做公益的话就是看他们的老板。”陈宇廷说,在台湾,有很多这样的老板,他们去参加各种义卖、慈善活动,有时也会带上员工。
     “我在台湾时,中小企业捐的钱远大于大公司的捐款。”陈宇廷说。他认为,对于小企业来说,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不用花钱的事情,这样同样能得到心里的美好感受。
      中国的草根NGO面临着诚信危机,捐助者担心他们的捐款最终会流向哪里,这些都要求NGO要重视自己的自身建设能力,换句话说,他们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陈宇廷在谈及品牌树立时,说了四要,即“你要会做,你要有资源,定位要清楚,有人要去做”,例如训练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去做歌星,怎么训练都不行。
      品牌和企业一样,要定位很清楚,像NPP的设立,要看是给谁看的,包括专业、善心、伙伴、力量等在内,企业在整合这些因素时要找到“最实在的字眼”,为百姓办实事。中国的公益组织缺少这方面的专业资源,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