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雷锋背后的义工体系
上传者:腾讯网 2010-04-21
香港的义工
拿到陈秀云的手刺,有点吃惊,没想到忙前忙后、精力特别充沛的她竟然是在香港高等法院工作。坦白说,习惯性的大陆思维,让人一时很难把义工和公务员联系起来。
陈秀云是老资历义工,工龄10年。她一直单身只身,她说这在香港义工中很常见,由于作为公务员本就很忙碌,而义工完全是工作之外抽时间来做,像陈秀云这样每年做800小时义工的,没有家庭就少了牵绊。做义工,完全是自觉、自愿、自费,根本在于“我要做 志愿者
发达的义工体系
香港的慈善事业非常发达,作为慈善组织的新气力,义工已成为建设社会公德的民间气力。目前香港有几乎占总人口20%(大约100万人)的义工,1300个机构和组织登记介入义工运动。香港对义工的治理、督导与沟通、培训、保障与激励考核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每年,社会福利署(相称于大陆的民政部分)、义工发展局依据服务时间、服务程度、投入感等各项指标对义工进行考核,进行义工嘉许,包括全港杰出义工奖、香港杰出青年义工等等
特点:本职工作之外的自发善举;基于公民社会
义工体系中的“善”和“义”,就是指本职工作之外的免费付出,义工们固然也受到官方激励和匡助,但根本上是像黄福荣这样发自内心的去追求这种“善”。义工的行为,是高度自由意志下的个体选择,与道德标杆不同,他们非官方激励的结果,亦无官方的约束。德国现代社会学奠基人滕尼斯把个性与个人权利发达起来之后形成的联合体称为“社会”,现在一般叫做公民社会,这种义工恰是基于公民社会发展起来的
大陆雷锋背后的英模体系
以汶川大地震英模为例
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救灾英模事迹讲演团成员共有36位,其构成为:主持人:1人;军警:17人;官员:6人;医护:3人(其中1人同时为军人);教师:5人;路政:3人;学生:1人;农夫志愿者:1人。
其中这位农夫志愿者,是赶赴汶川增援的唐山农夫,从其讲演的文本来看,其作为“农夫兄弟”的代表成分浓,作为志愿者的代表成分弱…[具体]
大陆雷锋凸起身份
可见大陆雷锋的构成逻辑,与香港雷锋截然不同。香港雷锋可以称为义工A、义工B……,而大陆雷锋则是称为警察A,农夫B……,前者凸起的是个体,后者凸起的是身份。尽管汶川大地震中,类似香港义工的大陆志愿者为数也不少,但总体还比较孱弱,而且这套英模体系,也并没有考虑要纳入志愿者。即便会纳入,起的也是点缀作用,而不是改变现有逻辑。
特点:本职工作之内的特殊表现;基于国家体系体例
英模体系中的“善”和“义”,就是指本职工作之内的特殊表现,追求“善”的驱动力来自于岗位的光荣。国家由不同的岗位组成,每种岗位都有道德标杆,激励从事该岗位的人向标杆靠近,每年又有新的标杆涌现出来。假如从事国家工作职员的岗位,尺度就是亲民爱民、高风亮节、忘我工作;假如从事人民群众的岗位,尺度就是纯朴厚道、吃苦刻苦、甘于奉献。
学习香港的义工体系
三种不同的体系
对于人群的组织形态,总共有三种:第一就是上面提到的以凸起个体为特征的公民社会;第二种就是以凸起国家为特征的大共同体;第三种就是以村社、宗族、教会为特征的小共同体。
对应这三种形态,“善”的表现形式就不同:公民社会体现为慈善(爱他人);大共同体体现为尽责;小共同体体现为施惠(讲恩情
不能厚此薄彼
无论是爱他人、尽责、仍是施惠,都可以给予道德褒扬,但是厚此薄彼就分歧错误了。在当前大陆的组织形态中,以大共同体为主,兼有公民社会的发育,固然公民社会还不成熟,但究竟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前,大共同体一统天下的时代了。而反观我们的道德模范评比,遵守的仍是改革开放前的那一套,完全遵照英模体系,而几乎不给义工体系以空间。二者本应同等对待。
发展大陆的义工体系
义工的作用不用多说,对于义工应给予承认和支持,而不应该忽视和限制。目前大陆的志愿者集团,最大的题目在于,得到法律承认的官办社团,基本是“要我做志愿者”;而“我要做志愿者”的民办社团,却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这一缺陷,在汶川地震时表现得特别显著。即使是那些自己有严密分工、作风扎实的团队,也多半处于盲人瞎马的状态。因此,我们要向香港的义工体系学习
结语:
现在的大陆,已然有良多和阿福一样的人,他们的坚韧和热情,让人不能分歧错误大陆的义工发展深怀决心信念……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