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339|回复: 0

义工最好不要和钱纠缠不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8 19:42:22 | |阅读模式
义工最好不要和钱纠缠不清


时间:2005年08月26日13:53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搭乘新闻直通车,订阅精彩新闻

  近日,广州市资助贫困生有新举措:贫困大学生只要在老人院从事护理服务半个月,便可获得每人500元的勤工俭学奖学金(《信息时报》8月25日A04版)。
  可以说,这一做法是比较有创造性的,它能让受助大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用意很好,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然而,既然是勤工俭学,给工资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又怎么谈得上是给予奖学金呢?如果是义工活动,正常来说,应是参与者自愿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没有报酬的。很显然,很多义工志愿者在乎的不是报酬。从这个角度来看,“做义工半月可获500元奖学金”的做法,初衷虽好,却给人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这是由义工的无偿性决定的。因此,对于这一举措,笔者有些担心:好的初衷(让贫困大学生受助的同时感恩)最终到底能不能实现?且来听听参加活动的同学的心声:“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也对这种方式表示赞同,认为用自己劳动赚取来的报酬花起来更踏实,更有成就感,同时也很有尊严。”不难看出,同学们是把它当作劳动而非义工活动来看待的,如此,有关部门关于活动的定位就显得有些问题了。
  事实上,想让受助者感恩和回报社会,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没有必要非得和义工等志愿服务活动捆绑在一起。否则,可能削弱教育意义不说,甚至让人觉得像是在做交易。那显然是大家都不想出现的局面。
  笔者以为,从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看,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无疑是让贫困大学生真正实现“自助”,让其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获取报酬,而非仅仅通过“义工活动给奖学金”式的活动倡导“自助”的理念。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能够从贫困生的实际出发,成立专门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在社会上勤工助学的机构,发动企业、公司乃至全社会帮助贫困大学生自助。至于回报社会的感恩教育,可以由高校来组织和承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