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926|回复: 1

他们,让数百穷孩子重返课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4 16:09:39 | |阅读模式
8月4日《广州日报》对乐助会大篇幅报道的全文
发表于: 2005-08-04 12:38:55
查找  回复 

--------------------------------------------------------------------------------
他们,让数百穷孩子重返课堂(图)
_____
2005年08月04日 10:52   来源: 广州日报
  新闻提示 一个普通的网站,一群素不相识的网友,通过无私的奉献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短短一年多让粤北山区506名失学儿童重新走进教室。他们,就是乐助会的助学志愿者。他们以网络为渠道,以无私助学为目的。他们中很多人多次获得政府的公开嘉奖和表彰,志愿者“侠医鬼才”(网名)近日还
  荣获“广东省杰出青年志愿者”的称号。
  他们是如何为这些失学儿童找到资助款的?他们是如何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近日,本报记者以一个普通助学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乐助会志愿者访查小组的行列中,来到了粤北乐昌山区。
  策划\窦丰昌文\图苗晨波


志愿者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孩子们纯真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在这些志愿者中,有的是私企老板、白领,有的是普通市民、大学学生。每到周末,他们就会从城市出发,走进粤西北的贫困山区,给那里的贫困学生带去希望。他们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乐助会:“乐献爱心,携手助学!”
  一群普通人走到一起 为山里孩子带去希望
  乐助会是一个民间助学网站,成立于2004年5月。如今,她已经成了华南地区最大的、享有最高知名度和可信度的民间助学慈善机构。截至昨天,短短1年3个月的时间,乐助会已募集资助款90多万元,其中167014元已经汇到需要资助的学生所在学校的账户上。到目前为止,累计共有506名粤西北贫困学生可得到长期捐助。
  在乐助会网站的主页上,记者看到了她的宗旨:“孩子是世界的未来,知识是生存的本领。联络全球善心人士,共助那些贫穷的孩子,令他们得到应有的:教育、知识、尊严!以求他们能做到:感悟爱心,报效社会,世界文明!”
  “这是不是太理想化了?”面对记者这样的疑问,网站的发起人金星说:“如果我们不展示出来自社会的爱意,那么那些没有书读的孩子可能会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这个世界没有爱心和善意,那时我们这些人也将会因为冷漠、冷酷而不得不自食其果。”
  乐助会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也没有人肯相信他们是一个纯粹的、以助学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网站。当金星和其他几个发起人去别的论坛发帖留言时,甚至有人跟帖说他们是骗子。
  2004年7月31日,金星和其他一些乐助会成员去粤西的德庆寻访失学的孩子。那是乐助会成立之后第一次去寻找失学孩子。
  当他们到了德庆后,没一个部门的人愿意理他们。后来,他们决定自己到当地最贫穷的地方一家一家地走访,最后终于在一个叫做沙旁的地方确定了28个已经失学或面临失学的捐助对象。回广州之前,他们向这些孩子所在的学校保证,回去就寻找合适的认捐者。但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捐钱,因为没人肯相信一个网络助学组织。无奈之下乐助会几个发起人开始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求助,最终凑足了28个孩子上学所需要的5000多元学费。
  渐渐地,乐助会用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如今,乐助会共有2000多名会员,近300名志愿者。这些会员遍布珠三角地区,还有来自外省和国外的热心人。
  公益组织无一分钱经费 志愿者参加活动全“AA”
  “当捐助者确定了要捐助的对象后,我们就把双方的名字、资助款数和期限等写在一张‘结对卡’上,然后发给双方,受助的孩子可以凭卡免交学费,捐助者把钱汇到学校后,我们会要求学校把交费的发票拿给我们,我们再告知捐助者,做到每一笔捐助款的去向透明、受监督。”金星介绍说。
  据介绍,乐助会还通过各种渠道跟踪受捐助孩子的情况,随时将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转学等情况在网上公布。
  乐助会目前有会员2303人,长期参加乐助会访查活动和内部组织管理的志愿者有280多名。乐助会没有一分钱活动经费。包括金星等发起人在内,每次的实地访查以及各种联络组织活动的经费都要所有参与的志愿者AA制分担。
  乐助会不但让500多名儿童重新走进教室,还与多个义工组织合作,呼吁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到助学行列中来。对于乐助会的助学举动,社会予以了积极的评价和肯定,政府部门也给予了欢迎和表彰。就在前不久,乐助会志愿者“侠医鬼才”还荣获“广东省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记者以志愿者的身份通过乐助会网站报名,要求参加7月16日和17日的乐昌访查行动。据活动召集人“军佬”介绍,这次活动共有74人参加,包括3名儿童,来自广州、深圳和佛山等地。
  亲历“乐昌访查”
  两天寻访216个贫困学童
  看山路崎岖岩石裸露 原来贫穷是那么真实
  乐昌市位于粤北山区,我们上了京珠高速公路从广州往北行,5个多小时后到达了乐昌市的梅花镇。以梅花镇为中心,附近还有云岩镇、沙坪镇和秀水镇,这4个镇在历史上被称为“梅辽四地”,均属于石灰岩溶蚀山区。
  梅花镇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1年2月,邓小平等率领的红七军转战到梅花镇,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战斗,击毙击伤敌军1000多人。这里人口51109人,其中农业人口45609人。境内裸露石山多、植被少、水源缺。
  离梅花镇20多公里的沙坪镇也属石灰岩溶蚀山区,素有“七分石头三分土,吃水用水贵如油”、“下雨水汪汪,雨停水跑光”的说法。
  当车子一开进梅花镇,崎岖不平的山路、路边石头缝里长出的玉米、远处山上大面积裸露的岩石,都让很多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志愿者感受到,贫穷原来是那么的真实。简单用完午餐之后,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大家还是坐上车,前往梅花镇附近的村庄实地访查。雨越下越大,路也越来越难走。摇摇晃晃地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乘坐的中巴车就开始“罢工”了。原来前车轮胎气不足了,需要一些人下车徒步行走。这时,天又放晴了,刚下过一场雨的山间更为闷热。大家都盼着早点达到目的地开始访查工作。
  面对睡在灶台边的孩子 止不住的泪水潸然而下
  网名为“小萍师姐”、“漫步人生路”、“任我行”的3名志愿者被分到了一组,他们马上动身,直奔村里一户单亲家庭进行访查。
  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几年前打工时受伤过世了,只有女主人一人务农养家,带着三个孩子,年老体弱的双亲还需要赡养。家里只有两亩山地,养着十几只鸡和几头猪。因为家里太穷,只能供两个大一点的孩子读书,最小的女孩刘际鸾今年已经9岁了,仍失学在家。
  志愿者一进这个家,刚刚说明来意,这个家里的大儿子就忙着要洗杯子去倒水,这个懂事的孩子叫刘际华,眼睛忽闪忽闪的。志愿者对他家的情况一一作了记录。
  按照程序,志愿者最后要给这家人照个全家福。当他们叫来这个家里的老人拍照时,才发现孩子的爷爷根本坐不稳,老两口都已瘦得皮包骨头了……拿着相机的志愿者再也无法控制住眼泪,恨不得马上逃离,找个没人的地方朝着大山大吼几声。
  “小萍师姐”还想看看小女孩刘际鸾住的地方,开始她不大愿意,后来还是同意了。原来,别人家的厨房除了做饭外,就是用来堆放柴火,而刘际鸾的床,就在厨房里,紧挨着他们家的灶台和水缸。
  “小萍师姐”说:“原来在我们没有发现的角落,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群体。一开始还有新鲜感,越走越觉得沉重了。”
  疲惫不堪夜晚倒头就睡 蚊虫肆虐也没造成干扰
  天慢慢黑了,走访多家之后,志愿者们又回到梅花镇用餐、休息,因为只有那里才有一家旅馆可提供住宿。由于旅馆只有3间房有空调,经过一阵谦让之后,所有的女孩子都住进了空调房,剩下的志愿者只能要么一张床睡两个人、要么打地铺,而没有“抢占”到床位的人,只能睡在窄小的沙发上或凳子上。
  疲惫不堪的志愿者们已经顾不得冲凉了,倒下就打起呼噜进入了梦乡。蚊子、虫子趁着大家睡着后,纷纷四处出击,但这些并没有给劳累了一整天的志愿者造成任何干扰。
  而此刻,乐助会的一些骨干和这次实地访查的组织者们,还在一起商讨当天的访查工作、整理获得的资料、安排第二天的访查活动等。凌晨已过,耳旁还传来敲打键盘的声音,抬头一看,乐助会网站“乐助报道”版的版主骢仔还在一旁上传资料。
  两天走访205户家庭 依依不舍走上了回程
  7月17日7时,大家起床吃早饭。记者得知沙坪镇那边当天有一个乐助会组织的桌椅捐赠仪式,就和梅花镇访查的组织者商量了一下,然后乘坐一辆农用车赶往20公里之外的沙坪镇。
  2005年5月,乐助会收到了柘洞小学的一封来信。学校恳请乐助会呼吁热心人士为学生更换破损的桌椅。在乐助会的大力宣传下,广州、深圳等地的热心人捐款5100元,为柘洞小学订制了68套桌椅,其中崭新的40套桌椅(其余28套由于时间关系暂未完工)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送给了柘洞小学。
  虽然天气很热,
虽然天气很热,但柘洞小学的同学们都争着抢着搬这些桌椅,七八岁的孩子竟然抱得动一张桌子,奔跑着就送到教室里。看到这些崭新的桌椅,他们是喜悦的。
  除了孩子们,来到这里的志愿者和捐赠者也满怀喜悦。来自深圳的捐助者何先生表示,他捐助了柘洞小学两名小学生,当他看到自己捐助的孩子站在自己面前时,开心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何先生把两个孩子一左一右搂在身旁拍照,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们三人的笑容感染了……笑吧,孩子们!笑吧,热心的捐助者!
  相聚总有离别,挥一挥手道别是为了下次再见。7月16日和17日两天的访查,74名志愿者共走访了乐昌梅花镇和沙坪镇51个村庄205户家庭,收集到了216个需要捐助的孩子的详细资料。
  回程的山路依然颠簸,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世间本是没有路的,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车子转过一个山坳,一片玉米地豁然出现在眼前,尽管根扎在石头缝里,但依然生机勃勃。希望其实就在前面,需要做的就是默默地用脚步去丈量。
  志愿者素描


志愿者一家家地寻访贫困学童。
  一群普通人用爱温暖了孩子的心
  网名:6606,性别:男
  他是最早加入乐助会的会员之一。他每月的工资才几百元,但这并未影响他作为志愿者的工作热情,通过他的介绍加入到乐助会助学行列中的志愿者、捐助者就有几十人,其中有老板、经理、白领。
  在加入乐助会之前,他很自卑,甚至不愿意见陌生的人,但是,深藏在他内心的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愿望,让他大胆地投入到助学的工作中。早年,他曾一个人到街上发传单,呼吁社会关心失学儿童,但最终失望而归,乐助会让他重拾了理想。
  网名:依澜,性别:女
  她是某保险公司的业务经理,也是乐助会的创始人之一。以前,在一次偶然的山区访查中,她了解到山区的贫困与失学儿童的情况,回来后自己捐助了一个学生,还积极投身于呼吁社会关爱失学儿童的工作。筹备乐助会之时,当原有的网友纷纷退出,只剩她和金星的时候,她仍固执地坚持要创办这一个专门助学的团体,并为此几乎牺牲了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
  网名:夏荷,性别:女
  她是一个老板,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自去年加入到助学的行列后,一直以来在乐助会从事相当重要的志愿者工作。为了乐助会的工作,她辞职开了家爱阅书吧,书吧也成了乐助会的收捐点。夏荷说,她有一个8岁的儿子,每当她为乐助会的事四处奔走的时候,孩子总是说:妈妈,你不要再去乐助会了,你一去乐助会就不理我了。这时,夏荷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但为了更多的孩子能上学,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网名:伯伯,性别:男
  他是一个私营企业主,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有时为了让捐助人士及时知道学生的最新情况,他会独自一人驱车百里前往学校。有一次,当他知道有的捐助人未收到学生的来信时,便自己掏钱买了几百个信封、邮票,逐个信封打上收信地址,贴上邮票,再开车到百里之外,送到学生手中。
  专家评论
  “乐助会”传递了爱心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的景跃进教授认为,中国人本身并不缺乏救助精神、慈善之心,而是缺乏一个合适的渠道去表达自己的爱心。而乐助会这种非营利性民间助学机构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城市中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人传递自己爱心的需要。
  景教授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这种新的信息通道的出现,以网络为平台的民间组织成了凝聚社会资本的渠道,填补了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之间联系的空白。
  景教授说,乐助会这种民间组织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中国人慈善助人精神的恢复和回归,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确需要这样的方式来作为补充.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22:53:57 |

他们,让数百穷孩子重返课堂

200网友登录 争助失学儿童
--------------------------------------------------------------------------------
2005年08月06日 10:23   来源: 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苗晨波)本报4日的报道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拨又一拨的热心人士把电话打到报社,询问乐助会的联系方式,希望自己也能为粤西北失学儿童做一点事。
  截至昨天晚上8时左右,共有200多人登录该网站注册,其中填写真实资料并表示愿意成为助学志愿者的共有40多人。另外,还有60多人立即在网站上留言表示愿意捐助一个或两个失学儿童。
  200多网友希望加入乐助会
  “2005年8月4日,在乐昌开往韶关的车上,无意间读到8月4日的《广州日报》。什么叫做缘分,或许谁都难以定义,但是这个团体的存在,让眼泪淌过了我的外衣。于是,我加入了乐助会。”这是一位名为“小磊”的网友在看了本报4日的报道后,在乐助会网站上的留言。
  截至昨天晚上8时左右,共有200多名热心人士看了本报报道后登录乐助会网站注册,希望加入到这个无私的助学组织中来,让更多失学儿童早日重返课堂。
  每天清晨来到办公室之后,在某IT公司做管理工作的郭先生都要浏览一遍当天的《广州日报》。当他翻到第五版时,立即被“他们,让数百穷孩子重返课堂”这篇报道所吸引。“仔细阅读完整篇报道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没有想到自己的身旁竟然有这么多无私的人,在默默地为贫困山区孩子的失学问题奔走。”郭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这群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我也打心底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表示敬佩。”
  网友自发转帖宣传助学事迹
  郭先生在读完报道后,打开电脑搜索到了乐助会的网站,然后立即注册成了一名会员。随后,郭先生还通过电子邮件、转帖等方式,让身边更多的朋友也了解乐助会和这群无私的助学人。
  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称:“对于这种无私的助学行为,媒体和舆论给予肯定和支持。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广东人不仅仅都把眼睛盯在钱上,除了赚钱,广东人同时也在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默默地奉献爱心。”
  银行职员业余时间默默助学
  小赵是中山大学物理学系三年级的学生,他也是在4日看到本报的报道之后,注册成了一名乐助会的志愿者。小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因学习和就业压力而投入到志愿者行动中的热情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代大学生没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我们学校也会搞一些类似的助学活动,但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并没有把这种助学活动坚持下去。”小赵说。
  “潭静”(网名)是乐助会的骨干成员,她在得知8月4日本报将报道乐助会的助学义举后,特意在4日早早起床买了一份报纸,希望能在上班前一个人好好地看完整篇报道,因为她害怕在办公室看时过于激动而失态。
  自从乐助会成立后,“潭静”就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花在了助学活动上。在广州某国有银行工作的她,从来没有让同事知道自己在业余时间从事助学活动。当她4日上午坐在办公室里时,听着身边的同事对乐助会志愿者的实地访查表示敬佩的议论声,心里非常自豪。
  乐助会将尽快完成注册
  乐助会发起人金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乐助会希望尽快完成注册,成为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民间助学组织。除了继续坚持公开、透明、实访(实地访查)、直助(直接捐助)、社会参与等独特的助学方式之外,乐助会还期望能够与政府的教育部门和助学机构加强合作,为更多的失学儿童实现求学梦想而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