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3148|回复: 0

“首届福建省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评选结果公示名单和事迹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9 19:30:20 | |阅读模式
“首届福建省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评选结果公示名单和事迹介绍
http://www.541205.com  2003-11-21   
“首届福建省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评选结果名单公示
由福建省人事厅、省民政厅、团省委、省青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首届福建省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评选活动开展二个月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共推荐了44名优秀志愿者参加评选,经过福建省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组委会邀请有关专家评审,确定了9名志愿者为“首届福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获得者(以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现公示如下(11月24日—12月2日):
王基斌  福建省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
白舒奇(女)泰康人寿福州分公司
庄晓钦  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朱朝枝  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
张文辉(肢体残疾)  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
陈忠晟  泉州电业局泉州亿力物业有限公司
林元相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林金河  福建省红炭山矿业苏邦矿区医院
黄荣来  云霄县宝城文印服务部
有意见者在公示期间与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联系,电话:0591-7522855,传真:0591-7524031。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王基斌同志
2000年起他担任有着20多年光荣传统的三钢闽光公司焦化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四年来,他发扬传统、开拓创新,把服务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有特长的青年志愿者,壮大了服务力量,提高了服务水平,现有在册的青年志愿者103人。四年来,服务队坚持常年开放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为职工服务。累计服务时间5000多小时,人均服务时间超过50小时,上街为民服务20多次,共做好事6000多件,承揽临时突击义务劳动100多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与各类捐款8000多元。服务队年年被集团公司团委评为“三钢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并于2001年获得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光荣称号。在服务队的每次活动中他都身先士卒,个人服务时间达1500小时以上,个人参与各类捐款累计超过1000元,他每年都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1800CC,他还组织捐助3名特困小学生完成小学学业,目前正捐助1名特困小学生直至高中毕业。由于成绩突出,该同志连续四年被集团公司团委评为“优秀团干部”,并于2003年分别被团省委和团市委评为省、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王基斌事迹简介
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青年志愿者队队长。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它成立于1980年,当时一群团员骨干本着“学习雷锋,为民服务”的宗旨,在偏僻的焦化厂职工生活区开办了“焦化厂青年业余代销店”,从此拉开了这支队伍为民服务的帷幕。王基斌就是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的现任队长。他任队长的四年来,坚持传统、开拓创新,把志愿者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有特长的青年志愿者,壮大了服务力量,提高了服务水平,现有在册的青年志愿者103人。四年来,服务队坚持常年开放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为职工服务。累计服务时间5000多小时,人均服务时间超过50小时,上街为民服务20多次,共做好事6000多件,承揽临时突击义务劳动100多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各类捐款8000多元。服务队年年被集团公司团委评为“三钢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并于2001年获得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光荣称号。在服务队的每次活动中他都身先士卒,个人服务时间达1500小时以上。参与各类捐款累计超过1000元,他每年都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1800CC,他还组织捐助3名特困小学生完成小学学业,目前还准备捐助1名特困小学生直至高中毕业。由于成绩突出,王基斌同志连续四年被集团公司团委评为“优秀团干部”,并于2003年分别被团省委和团市委评为省、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作为这支队伍的队长,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而优秀的志愿者。凡是要求志愿者们做到的,队长必须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最好”,这是他的工作原则。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00年夏天的一场暴雨,三钢焦化厂煤场里大量的洗精煤抵挡不住暴雨侵浸——塌方了,煤场走廊和排水沟积满了煤,无法顺畅排水,这将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他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发动志愿者前往受灾最严重的01#皮带,清理排水沟。不巧的是,刚刚还是小雨的天气瞬间又变成了大雨,如不及时清理排水沟,很可能引起煤场更严重的塌方,他顾不得多想,脱下鞋子,跳入沟中,将沉淀在水沟深处的煤往外铲。积煤渗着水,每一铲都是那么的沉重,雨水夹杂着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裳,全身上下也沾满了煤泥,双手却如同灌了铅般的沉重,他不断提醒着自己:不能停下,不能停下……并不时给其他队员加油鼓劲,大家就这样咬牙坚持了2个多小时,终于使排水沟畅通,积煤也被清理干净,看着自己的“战果”,他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他的带领下,每次的活动都能干得既快又好。
白舒奇同志
女,1977年1月2日出生,共青团员,1999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在福州大学图像研究所进修,结业后从事广告设计工作三年左右。于年进入泰康人寿福州分公司,现任营销主任。并利用工作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现兼任台江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03年,白舒奇开办福建省第一家民间自发的公益网站——蓝棣在线志愿者服务网,网站现有注册志愿者三百多人,定期开展各项公益活动。
    每逢节假日,小白就会带领网站的志愿者带领平时很少出门的残疾人出外游玩,和他们联欢,并安排志愿者对家庭困难的残疾人进行陪护工作。
    小白还在网站上发起名为“蓝绿希望之旅”的助学活动,联系企业为永泰佳洋小学捐助课桌椅和各项学习用品及教学器材。并和网友一起与近二十名贫困生活结对,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小白还和一些网友分组与苍霞社区的孤寡老人结对,定期上门探访和送慰问品,把温暖带到他们身边。在自发组织公益活动的同时,小白还经常参加市里面的大型志愿者活动,如第十三届全国书市,第十二届省运会,“春运”和第五届海交会等,小白出身的表现给组织者和与会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被评为2003年海交会先进工作个人,网站还被授予服务春运先进集体称号。
今年,小白光荣地被子团市委等四部门授予“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她决心要在她热爱的志愿者服务这个道路更好地走下去。
白舒奇同志事迹简介
在老家浙江的时候,还是高中学生的小白便参加了当时由浙江志愿者组织的“连心桥”团支部,他们利用节假日,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深受当地民众的赞誉,是一支颇具影响力的群众性团体。
来到福州后,小白并没有忘却作为一个志愿者的志向。因为工作和网络的密切关系。她产生了在网友中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念头。
2002年2月14日,大年初三,白舒奇为了从老家赶回福州参加由她策划的情人节玫瑰义卖活动,只和父母相处了一天,就坐飞机辗转到厦门再转车赶往福州。带领五十多位伙伴在细雨飘飞的街头,把爱心的玫瑰一支支交到路人手里,并筹集善款三千余元,全部捐给正在治疗乳腺癌的残疾人陈斌。
在陈斌住院期间,小白放弃休息时间在医院进行陪护,料理病人的起居拉撒。在病人出院后,小白几次去陈斌家里用弱小的身体把病人从三楼背下,陪送医院进行化疗。
通过几次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小白意识到网络是组织志愿者活动的一个很好载体,通过网友们各行各业的资源,可以更好的帮助弱势群体。因此,在2003年3月,小白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开办了福建省第一家民间自发的公益网站“蓝绿在线”志愿者服务网。网站开办初期,人手不够,小白通宵学习网站建设知识,完善网站技术方面的问题,着手筹备各项活动。
网站成员在小白的带领下,平均二周开展一次公益活动,内容包括助残、助学、敬老、环保等多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一些有爱心的社会各界成员纷纷响应,网站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的志愿者组织。
在每个节假日,小白的脑海里总是马上会浮现出她的那些残疾朋友们。她组织安排各种活动,带平时很少出门的残疾人去中亭街,江滨公园,西湖公园这些他们期望已久能去的地方游玩。每当这时候,福州街头总能出现志愿者扶着或推着残疾人和谐的身影,而这身影里必然也有小白的一份。
小白还定期组织网友开展义务献血活动,并主动带头参加。东百爱心献血屋的医生护士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这位身材弱小的女孩子。她的《献血证》都已经翻了好几页了。
网站开办不久,小白又策划了一个名为“蓝绿希望之旅”的助学活动。活动起源于2002年4月,小白和几个朋友去寻访以前结对的贫困生,看到了贫瘠的土地,破旧的学校,渴求着知识的大眼睛,她们深深地震憾了。回来之后,小白就开始着手策划助学活动。她数次进山区考察,并四处奔走,为学校联系企业捐赠大量课桌椅及学习用品。她还记得当孩子们看到崭新课桌椅运到山上时,虽然已被颠簸的山路颠得伤痕累累。可是他们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在操场上笑着,跳着。小白被深深地感动了。她经常带她的队友们前往当地,和学校联欢,给孩子们枯燥的生活带去山外的新鲜和喜悦。她还住在当地整理贫困学生资料,在网站上发布,向网友和全社会呼吁开展“一助一”助学活动。目前为止,网站志愿者已结对近二十名学生,小白一人就捐助了三个,和她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记得每次下去的时候,学生的家长都是提着家里种的柑,自己榨的茶油,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赶过来要送给她,在感动之余,小白也从这些质朴真诚的举动里更加领会了志愿者服务的崇高和神圣。
在组织公益活动的同时,小白还经常参加一些市里面大型的志愿者活动,因为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常常是从活动开始策划,招募就参与进来。如第十三届全国书市和第十二届省运会、第五届中国(福州)海峡交易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小白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配合了党政中心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榜样,带领志愿者开展各项服务活动,给市民和前来参加活动的外来游客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她本人也被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评为2003年海交会工作先进个人。
2002年底的“志愿者与春运同行”活动,小白组织网站二十余名志愿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加班加点驻守在春运岗位上,给往来的旅客送上温馨的服务。一天下来,她们的腿肿了,声音哑了,可是当看到一个个往来的旅客对她们真诚的说谢谢的时候,她们都心满意足的笑了。“蓝绿在线”网站被福州市铁路和福州市志愿者协会授予服务春运先进集体称号。
随着政府对志愿者事业的重视,社会对志愿者服务的认可,小白的团队越来越茁壮成长。今年5月份,《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的正式发布,有如春风拂面,她们的干劲更大了。2003年3月,小白被团市委等四部门授予“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在宣传条例启动仪式上,省市领导卢展工、何立峰等都参加了仪式,小白有幸作为福州志愿者的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发言,她激动万分,在会场讲述了她自己的心声,做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者,她认为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这条路还要走很长很长,她表示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她会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进,积极投身于志愿者服务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庄晓钦同志
男,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生。2002—2003年度获院 “校园之星—青年志愿者之星”光荣称号2002—2003年度获院 “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01—2002年度获院 “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称号。
庄晓钦同志事迹简介
2002年3月,以 “学雷锋,树学风”为目的,在金牛山公园、闽江公园开展 “规范景区游览程序,宣扬社会文明精神”环保公益活动。
2002年4月1日—7日,组织 “心系社会,送我温暖”大型义卖活动,救助六岁血癌病童王明晖、重度肢残人陈斌。
2002年4月22日,联系福州市禁毒教育基地、福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在校内进行禁毒教育宣传,并邀请缉毒科科长为我院师生作禁毒专场报告,在广大师生中产生激烈效应。
2002年5月组织 “5•19”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受社会各界好评。
2002年10月13日组织100余名同学在五一广场现场注册为省残联助残志愿者。
2002年10月14日起,组织100余名注册助残志愿者在省肢残人协会进行知识、技能培训。
2002年11月10日组织开展 “检验无障碍,服务弱残友”公益活动。2002年11月23日,组织数十名志愿者参加 “省大中专院校残健学生联欢会”。
2002年11月16日,他组织近百名青年志愿者配合福州市禁毒教育基地、共青团台江区委等各单位在东辉花园、河上社区、西洋社区开展注册志愿者社区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
2002年11月24日,组织100余名志愿者开展 “残疾人基本情况入户调查”活动。
2003年3月2日,组织上百名志愿者参加在五一广场举行的 “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
2003年3月15日,联合金山学区7所院校1000余名志愿者,力邀著名残疾诗人、旅行家尹小星来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进行交流。
2003年5月—6月,联合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12所榕城大中专院校,以 “情系闽江,共倡环保”为主题开展 “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并由他牵头倡议成立了 “榕城学子环保宣传队”。2003年10月13日下午,组织上百名志愿者开展 “10•15”国际盲人节系列活动。
2003年7月—8月,根据团省委关于高校志愿者积极投身暑期 “三下乡”活动的文件精神,组织青年志愿者 “环保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朱朝枝同志
男,汉族,40岁,中共党员,现任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1984年从大学毕业后,朱朝枝同志20年如一日,始终服务在农业推广工作的第一线,并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自1988年以来,他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连续16年带领大学生暑期志愿者服务队到偏远山区从事科技服务工作。其中,1999年~2003年,在推进屏南县反季节蔬菜业发展中,以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成功地为当地培育了一个主导产业,使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6亩发展到2003年的8万亩,实现产值2.4亿元。其示范效应还辐射到政和、古田、周宁等县,自1999年以来,由其推广的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总产量45万吨,实现产值9亿元,使山区农民累计增收6.3亿元。
在志愿者这个岗位上,他还很重视推广培训和人才培养,把它作为一项核心工作。近十年来,通过讲座、赠送书籍、印发材料、试验示范、举办科技培训班和科技咨询会等形式,共培养农民技师800余人,农民技术推广员3600余人,乡土型农业技术人才和种植大户2500余人,科技示范户1300余人,推广致富技术40多项,赠送他本人编著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新技术》书籍5000余册,直接受益人数达10万余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农业推广高等人才培养方面,1998年以来,从他手上输送到基层农业推广部门的农业推广专业专科自考生有1800余人,农业推广专业本科生246人,专业硕士12人。目前,正在培养的各类农业推广专业学生共1600余人。
由于他在志愿者这个岗位上成效显著,得到了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从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宣传。1997年被省委教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年被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授予“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被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1年被省委农办等联合授予“优秀教师”称号;所带的志愿者服务队分别获得省和国家级“先进团队”称号各一次。
朱朝枝同志事迹简介
从6亩到80000亩,有人会想到这是一个“造福工程”,但很少有人会把这一数字变化和一个普通的志愿者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农业领域,这个变化没时间、汗水、奉献以及无私无悔的情怀是打造不起来的。所以,它被赋予了更深刻更美好的涵义。这个数字的背后撒满了一名农业科技志愿服务者的血与汗。他,就是省青联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朱朝枝老师。
朝枝同志,从教20多年,怀着服务农村的坚定信念,1984年从福建农学院一毕业,就选择了闽西北的偏远山区县--尤溪,志愿下乡驻点开展科教兴农活动,一边带领农民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一边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两年后,他被调回了校部,但依然走在基层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前沿,默默无闻、不遗余力地干了个20年。其毫无怨言,尽职尽责的精神在宁德屏南高山区已获得常人所不能及的极好口碑。那里的老百姓,一提起朝枝老师,就会竖着大拇指赞道,“他是我们农家人致富的金钥匙呢!”而朝枝老师常说,“只要农民兄弟一天天富起来,我高兴啊,换了谁谁都会这样干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999年,对朝枝老师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年头,因为这一年是他农业科技服务取得突破性成果,吃了多少苦连他自已也说不清。
在农业科技服务上,朝枝老师深信这样一个理念:有事者事竞成。1999年他来到屏南县,根据当地高海拔山区特点,结合他主持的“福建省高山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课题,展开了大量的社会调查,首次在该县岭下乡成功引导农民创办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示范基地6亩。
次年,他组织一批专家,为当地政府和百姓编写了《屏南县蔬菜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获得高度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地推动了屏南蔬菜业的迅猛发展。经过多方努力和合作,朝枝老师的科技服务工作像滚雪球一样,改变了当地10多万百姓的传统理念。
期间,朝枝老师打铺盖下乡,与小山村的老百姓吃住在一起,一蹲就是10天半个月。当地农民终被他打动了,接受了他的科技推广理念。俗话说,想通了,什么都好办。朝枝老师的付出终于有了看得见的安慰。一个年均收入不达1200元的贫困山区,经过数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及科技理念的推广,迎来新的生长期。就拿1999年的6亩示范地来说,到了2000年扩大到了5000多亩,紧接着,2001年增加到3万亩,2002年发展到6万亩,到了今年直增到8万亩,尤其是该县的甘棠、代溪、岭下、双溪、路下等乡镇的反季节蔬菜生产最为典型,这些乡镇夏秋菜从少到多,冬春菜从无到有,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水平逐年提高,形成了批量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牌上市的格局。   
如今,蔬菜产业已成为屏南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根据调查测算,2003年,屏南栽培反季节蔬菜面积8万亩,总产量12万吨,总产值2.4亿元,反季节蔬菜栽培效益特别高,平均每亩收益3000元以上,是其它农产品亩产值的3~8倍。近年来,屏南县有一半以上的乡镇经济靠种菜发家,这些乡镇的许多农户靠种菜致了富。如代溪的福善村,这几年,人均种菜2亩多,户均年纯收入达1.6万元,最多的户达6万多元,成为屏南县脱贫致富的明星村。
功夫不负有心人。朝枝老师的科技理念变成了当地百姓的家常话,脱贫的与待脱贫的农户常说,“朝枝老师苦了自已,富了百姓”。而更多的百姓则说,没想到,城里的教授也会像我们百姓一样吃苦。朝枝老师的爱人在医院里上班,自已工作忙,还得操理一个小家的里里外外大小事,难免会对朝枝有怨言,可当她听到农户们的这翻话,她气消了,并对朝枝老师说,“农民这样认可你,我也想通了,不再拖你后腿了……”
一片冰心催桃育李,愿化春风绿田野
朝枝十分注重农业生产实践,并热心于农业科普工作。作为一名农业专家和共产党员,他觉得应该“亮出自己的牌子”,作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地投入农村社会,推广科技成果,传播科学文化和技术经验,这是责无旁贷的使命。1988-2003年间,连续16年,他几乎把自己8小时以外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社会,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从事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外,他结合“三下乡”活动,带领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坚持常年深入农村和农户,开展科技推广、科技咨询、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工作,足迹遍及全省。
在农业科普服务工作中,他很重视实效性,特别是在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方面,他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瞄准基层农业服务组织人才缺乏的现状下功夫,适时培育农业科技推广新骨干。通过讲座、印发材料、田间指导、举办科技培训等形式,在闽西北的山区县先后培养了农民技师800余人。二是瞄准农民想致富缺技术的迫切心理下功夫,积极培育农民致富大军。以农业知识、技术、品种为核心,在三明、南平、宁德等地市,积极开展了各种大田经济作物专项种植技术培训班,陆续培养了农民技术人员3600余人,这些农民技术员绝大部分都已成了先富起来的“领头雁”。三是瞄准社会对人才新的需求热点下功夫,培养科技推广服务的组织者和带头人。通过建立科技服务基地、科技联动、共建对子等,培养了一批乡土型农业技术人才和种植大户共有2500余人,其中农业技术骨干1200余人,科技示范户1300余人。四是瞄准国家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组织实施的良好契机下功夫,掀起新一轮科技普及培训工作新热潮。近10年来,通过科技咨询、试验示范等方式,共赠送他自己编著的《蔬菜反季节栽培新技术》书籍5000余册,推广致富技术40多项,直接受益人数达10万余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梦想,就有奇迹
“为绿色事业插上起飞的翅膀”-朝枝老师的梦想已一步步变成现实,屏南县发展反季节蔬菜的极大成功,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关注。
2002年7月,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科技日报、新华社、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福建日报、东南快报、闽东日报、宁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10余位记者,先后聚集在屏南县岭下乡,在朝枝老师创办的反季节蔬菜基地进行了实地采访。其中,中国教育报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连续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3次报道(见附图)。福建东南电视台、福建日报和福建东南快报也对其出色的工作和奉献精神进行了专题性报道,在全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屏南基地良好的产业效益和技术保障,通过朝枝老师的不懈努力,又进一步扩散到了周边的南平市政和县、宁德周宁、古田等县的高海拔山区,并在这些地区取得十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当初不愿参加试种的农民排队抢着去参加他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新技术讲座和蔬菜产业科技咨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一批批农民行为的自觉改变。自1999年以来,由朝枝老师推广的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总产量45万吨,实现产值9亿元,使山区农民累计增收6.3亿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打造出了一座“造福工程”。
朝枝的出色工作,得到了农民、政府及学术界的认同,他先后获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次,校科技下乡“先进个人” 称号七次,省“新长征突击手” 称号一次,所带的科技服务队分别获得省和国家级“先进团队”称号各一次。成绩面前,朝枝老师从不以功自居,他的话总是朴实真切,“能为农民增收创造一点条件,这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倍感自豪的事情。作为一名志愿者,我还做得不够呢。”在这个岗位上,他还在继续思考一个新的问题: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张文辉
男,肢体残疾,1974年11月出生,2000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2000年10月到福建省残联信息中心工作后,便在福建省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报名加入助残志愿者。几年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在单位工作认真负责,勤劳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他还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为宗旨,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服务残疾人,赢得了许多残疾人朋友的信赖。据不完全统计,张文辉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间已达1000多个小时。
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参加志愿服务情况:
为残疾朋友免费上门维修电脑,义务家教学电脑:
周丽娜 盲人 57次 累计服务时间158小时
张文清 盲人 35次 累计服务时间96小时
林 鹏 盲人 25次 累计服务时间62小时
张美艳 盲人 20次 累计服务时间52小时
陈君恩 盲人 11次 累计服务时间25小时
林  木 盲人  5次 累计服务时间13小时
齐 忠 盲人  7次 累计服务时间20小时
张雄贵 盲人  4次 累计服务时间12小时
郑 明 肢残 15次 累计服务时间40小时
杨人杰 肢残 19次 累计服务时间56小时
刘端淑 肢残  6次 累计服务时间18小时
沈勤模 肢残  4次 累计服务时间15小时
策划、组织有关助残活动:
2002年2月,“元宵逛灯市”活动,累计服务时间10小时; 
2002年3月-5月,救助陈斌系列义卖活动及住院治疗,累计服务时间120小时; 
2002年3月5日,河南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累计服务时间12小时; 体验无障碍  累计服务时间25小时 (2002年11月3日)
助残志愿者在亚峰社区宣誓仪式活动  累计服务时间20小时 
(2002年12月1日-7日)
“手牵手•共享阳光”  累计服务时间40小时 (2002年12月25日-2003年1月4日)
每周六志愿者培训  累计服务时间60小时 (2002年10月19日-2003年2月8日共17周)
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累计服务时间8小时 (2003年2月26日-3月3日)
尹小星报告会  累计服务时间30小时 (2003年3月14日-22日)
福州城市社区残疾人生活状况问卷调查 累计服务时间20小时  (2003年6月27日-28日)
为福州盲校学生郑飞换肾盲孩义卖募捐 累计服务时间25小时 (2003年7月)
为福州盲校学生郑飞换肾义演募捐晚会 累计服务时间40小时 (2003年7月)
其它:
王增娟    肢残  申请安装有线电视    累计服务时间20小时
周建萍、吴可雄 盲人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费 累计服务时间25小时 (2002年8月)
卓正道  肢残  住院治疗 累计服务时间60小时 (2003年2月-3月)
吴太平  肢残  抢救幼苗  累计服务时间15小时 (2002年8月)
张文辉同志事迹简介
一、急残疾人之所急,真诚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
  张文辉加入助残志愿者后,便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都视为自己的亲人,三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残疾人解决许多实际困难,不求任何回报。
    肢残人王增娟父母去世,独自一人为生活倚居城皇庙,她很想看上有线电视,但因生活非常困难未能实现。当张文辉从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的入户调查资料中得知此事后,马上找到她居住的地方,证实情况属实后,配合福州大学财经系助残志愿者,筹资400多元,来回七八次终于为她申请安装好了有线电视,实现了王增娟期盼已久的愿望。
  周建萍、吴可雄是一对盲人夫妇,因周建萍户口在鼓楼而他们居住在仓山盲人纸袋厂,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一直不能解决,日子过得极其艰难。张文辉知到这一事情,便主动向助残志愿者联络站请求去帮助他们夫妇,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中了解详细情况,写了一份详实的报告,与施程居委会和中山社区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协调,帮他们填写申请表、复印有关证件并去有关单位盖章等,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终于为他们夫妇申请到了最低生活保障费,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问题。
  龙岩肢残人吴太平倾其家产在仓山区建新镇潘边村租了10亩地种花种树苗,可才3个月就遇拆迁。面对血汗浇出的幼苗,无助的吴太平向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求助,张文辉主动牵头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联系组织了70多名助残志愿者,帮助吴太平搬迁了绝大部分的花苗,为他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
截瘫残疾人卓正道是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的长期帮扶对象,卓正道截瘫后自食其力,在乡村办起了学前班,因行动不便,生活又无人照料,3年前不小心被开水烫伤,没有及时治疗导致骨髓炎,伤口流血流脓并且发高烧,直接影响了工作和生活。2003年春节前,在省电信公司离退休老干部的大力支持下,筹得善款7千多元,送卓正道住院手术治疗。从收集善款到安排卓正道住院,张文辉全程参与,像自己亲人一样关心照料卓正道,在住院治疗的半个多月,张文辉经常下班后到医院看望他,了解病情,和他谈心,为他解决在医院遇到的生活上的问题。
   对于会使用电脑的盲人而言,电脑就是他们新的人生。对于福州的盲人来说,当电脑坏掉的时候,电脑经验比较丰富的张文辉就成了他们盼望的救星。张文辉经常在下班后,到盲人们家里去帮助修理电脑,即使在晚上11点接到电话,他也会赶过去。正如盲人周丽娜所说,“他总是随叫随到,不但给我修好电脑,还很耐心地教我该怎么样操作。”康愈盲人按摩店的张文清也说,“我好几次晚上请张文辉过来帮忙修理电脑,他从来没有说因为时间太晚就不过来,他心地好,总是为他人着想。”
  张文辉不但为许多残疾人朋友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还经常去残疾人朋友家陪他们聊天、谈心,经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钱,为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他已和沈勤模、周丽娜、陈斌、王建萍、张美艳、林鹏、张文清等残疾人朋友建立了长期“一助一”帮扶服务,其中有好多已成为他的知已。
二、想残疾人之所想,积极策划组织活动
  张文辉不但利用业余时间亲自去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朋友,还经常为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出谋划策,根据残疾人朋友实际所需策划组织活动,很受残疾人朋友的喜欢,同时,也活跃了联络站的气氛。
  2002年,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在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福州保定社区肢残人陈斌身患乳腺肿瘤已经5年,因父母年迈多病,一个姐姐又是精神残疾,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无法进医院治疗。张文辉便和联络站其他骨干成员一起精心策划“情人节玫瑰义卖”和“书报义卖”等一系列为救助陈斌组织的活动。春节将至,为了让义卖活动能顺利进行,他毫不犹疑地去火车站退了大年甘八回家的车票,放弃了一年一次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四处奔波联系花源和书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共筹集到2万余元资金,把陈斌送进医院手术治疗。如今陈斌已康复,张文辉现在还和她保持联系,有时还带着水果去望她。
  沈勤模是一名家住偏远山区永泰县青云山的重度残疾人,2002年8月份,他家的那台省残联捐赠的二手电脑出了故障,打电话到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求助。张文辉就借这个机会组织助残志愿者开展一次走进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永泰县青云山爱心之旅”活动,不但为沈勤模解决了电脑问题,还给他带去了一些衣物等生活用品。这次活动反响强烈,不仅仅给一名残疾人送去了温暖,更活跃了志愿者组织,促进了志愿精神的传播,唤起社会上更多的人为弱势群体奉献爱心。
  根据志愿者提供的回访资料显示,在仓山上度尤溪洲棚屋区改造的拆迁户中有36户残疾人家庭,其中10户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大都靠政府或亲戚朋友的救济度日,有的一家多个残疾人。张文辉在利用业余时间找居委会主任了解那里的残疾人情况,挨家挨户走访特困户后,写了“春临尤溪洲情暖残疾人”爱心助残活动方案,这一提议很快得到福建省助残志愿者联络站与仓山区上渡街道尤溪洲居委会的同意,并于2003年1月19日上午共同在尤溪洲开展活动,为10户特困残疾人购买年货,现场开展爱心赠衣、健康咨询、理发、写春联及有关残疾人法律宣传等活动。受到残疾人朋友的热烈欢迎,同时对残疾人事业和志愿精神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2003年1月,当他得知许多盲人朋友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了解城市的新面貌、新形象时,马上与福州市盲人协会联系,经实地考查,多方联系后,写了“手牵手共享阳光”江滨联欢活动策划方案,方案得到了多方的同意、认可。1月26日,“手牵手共享阳光”江滨联欢活动在福州闽江公园举办,来自福州盲人纸袋厂、福州市第二福利院和福州按摩医院等60多位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的助残志愿者80多人共同参加了活动。在活动之前,为了能给盲人朋友提供更好的服务,张文辉还特意组织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开办了一期“如何引导盲人”的专题培训。志愿者的细心引导和耐心解说,让盲人朋友充分感受到了闽江公园的开阔和美丽,同时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人间亲情。活动不但让平日里难得有机会走出家门的盲人朋友感受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体验到了改革开放给福州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也增进了志愿者与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思联络站之所思,积极参与志愿者的组织管理
  2002年3月份,张文辉因志愿工作表现突出,被推选为福建省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的核心管理成员,负责组织培训和外联以及活动策划工作。2002年10月,联络站在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福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关心支持下,开始走向规范化管理,来联络站注册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如何管理好联络站的几千名志愿者,使其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已成为联络站的一大焦点问题。
  网络已是当今社会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能更快更及时地把有关信息传递给志愿者,同时也为了能把有关志愿者的信息反馈回来,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决定建立一个助残志愿者服务网。张文辉凭借自己的特长,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配合联络站其他同志共同完成助残志愿者服务网建设,并于2002年10月13日正式开通。现在网站上张贴了许多相关知识,还建立了BBS与邮件列表,志愿者能够及时了解到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的活动消息,而且志愿者之间也能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为了让助残志愿者了解残疾人的特殊生理与心理,更好地掌握服务残疾人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服务水平。从2002年10月20日起,每周末下午,张文辉参与组织开展助残志愿者的培训、联谊、交流活动。每次培训他都会早早地来到活动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收集有关残疾人的纪录片、电影,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介绍国外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情况,联系手语教学老师等等。此外,张文辉经常结合实际情况,为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拟定计划方案等,使联络站的工作开展的更有秩序。
以上仅仅是张文辉作为助残志愿者提供服务的一部分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很多人都很奇怪一件事:两年半的时间里,张文辉为残疾人朋友做了那么多实事,他还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用张文辉自己的话说,“说心里话,属于自己的时间的确少了,但只要一想到残疾人朋友的困难和需要,自己的事情就推到后面去了。”事实上,张文辉自己也是一名残疾人,近三年的时间里,他克服自身的不便从点点滴滴做起,为残疾人做了许许多多实事,温暖了一颗颗饱经磨难的心,他的言行感染和鼓励着身边的人不畏艰难、顽强拚搏,感染和鼓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在更高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弘扬!
陈忠晟
男,197年出生, 高中文化, 团员,现任泉州市注册青年志愿者A组组长、泉州电业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现任泉州市注册志愿者A大组组长(负责泉州市区西片区青年志愿者组织工作)、泉州电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是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优秀组织者和志愿活动的积极参与者,2001年以来服务时间达800多小时。2002年被评为泉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
陈忠晟同志事迹简介
2003年9月20日晚8点多,离第二天全市青少年者环保宣传行动只有几个小时了,但在泉州广场上,陈忠晟和几位志愿者还在忙着划线、分块,为第二天的活动做着准备。
共青团泉州市委、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支持泉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环保宣传活动。作为负责志愿者方阵的组织者,陈忠晟为此忙碌了许多天。从活动策划开始,宣传品的印发,车辆的联系,志愿者的组织,彩旗标语的制作,到场地的划线,他都积极参与。为了不影响上班,陈忠晟的一切组织活动都是在周末和夜间进行的,每天都奔忙到10点多才停工。20日晚,为确保第二天活动顺利进行,陈忠晟和志愿们忙碌到1点多, 5点活动开始前又出现在现场。9月21日环城宣传活动进行时,他还负责自行车环城“红装方块”的秩序。结束散场后,还要留下来清理场地,作活动总结。一项为期半天的活动,陈忠晟却整整投入了7天的精力。
今年5月份,在全国防控“非典”的斗争中,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筹备开展清理公共卫生和知识宣传活动,陈忠晟独立负责北峰工业区的活动。活动前几天,他就开始了踩点,并事先与办事处、附近工厂联系,借用电源桌椅等有关工器具。宣传时需要用到几块三角牌,陈忠晟就自己动手制作,找来铁片,自己切割,并刻上字体,用油漆喷好,制成了精美耐用的三角牌。他负责的北峰工业区是一个外来人口集中点,卫生状况很差。活动当天下起了小雨。陈忠晟坚持带领大家开展活动,为公共场所喷洒消毒药水,向外来人员发放宣传材料,讲解防控“非典”的常识。
据陈忠晟自己戏称,每一次组织大型活动,他都有三项指标提高,
一项是摩托车的汽油费,一项是手机费,第三项是手工艺水平。
近年来,凡是有大型活动,就有志愿者,有志愿者活动的地方,就有陈忠晟的身影。他先后参与了泉州市第二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泉州市助残阳光工程统一行动、市第七届运动会、市第二届残运会、泉州市防控“非典”卫生行动、全市公共卫生大行动、“捐赠学习用品、帮助乡村学童”等一系列活动的志愿者行动组织工作。
在不久前开展的全市“公共卫生大行动”中,陈忠晟在参与组织工作之余,还带领小组定点挂钩市区威远楼片区的公共卫生,组织人员定期清理城市“牛皮癣”。
在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陈忠晟是一位组织者,统筹指导12个小组活动;但他同时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在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
2003年3月份,陈忠晟所在的单位泉州电业局成立了“泉州电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邀请他担任副队长,同时兼任一个小组的组长,挂钩帮扶一位孤寡老人。这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市区新华路横巷,是社区的五保户,住在租来的一间老厝里。“厨房”里堆满了老人平时捡来烧火用的木屑、纸皮和枯树枝,老人生活非常节俭,每天只做一顿饭,就是在早上起床后,生火煮一锅稀饭,然后就把火熄灭,为的是省下一天的柴火费用。这顿饭就是老人的一日三餐。晚上早早就上床睡觉,不用点灯火。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把手电筒,还只能发出炭一样红的光。
在确定陈忠晟小组和老人挂钩以后,第二天,他就和队长赶到老人家里了解情况。第一个周末时,陈忠晟就带着几位成员一同来到老人家中,给老人买来面包和电池。过两天,当陈忠晟再次来到老人家中时,老人高兴地告诉他:面包很好吃,她有很久没吃到这么香的东西了。
随后,陈忠晟把小组成员分成几批,约定每周都轮流上门慰问老人。在陈忠晟的带领下,活动已坚持了七个多月。多年独处的老人,脸上绽开了久违的笑容。
4月份,在全国部份地区出现“非典”疫情后,大家都忙着消毒防控“非典”。这时,陈忠晟想到的是如何给帮扶老人家也消消毒。他自己掏钱买来消毒水、消毒工具,利用周末时间,和队员们一道,上门给老人居住的里里外外都仔细消毒了一遍,还认认真真地给老人解说当前的形势,告诉她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这时,和老人同住一座房子的另一位老人看到他这么热心,也要求一起帮忙把她的房子也消毒消毒,陈忠晟爽快地答应,并给她家认真的喷洒了一遍消毒药水。在防控非典期间,他一共为10多位帮扶对象住所消毒。
以后,陈忠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上门看望老人,给她送去一些食品或生活用品。中秋节前,陈忠晟和伙伴们带着自己买的月饼上门看望了老人。老人说:这是第一次有人专门为她过中秋节。陈忠晟他们的热心帮助,乐得老人不知怎么好,每次陈忠晟一到家,她就迎上来道谢,老人逢人就说:“活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没想到我还能遇上这么好心的人。年轻人将来好心会有好报的。”
在六一节前夕,他组织志愿者慰问宿燕寺孤儿,送去学习用品,并带他们到市区游玩。让这些弃婴第一次走进城市,度过最快乐的六一佳节。
作为泉州电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陈忠晟还兼顾三个小组的协调工作,他经常询问各小组的活动情况,一有空就参加到各小组的活动中去。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给其他志愿者以精神鼓励。
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个群众组织,办公场所、办公经费较为困难。在陈忠晟参加志愿者组织之后,由于泉州的注册志愿者活动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都还没有完善的机制,也没有经费来源。一方面,陈忠晟所在的小组挂钩帮扶着几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经常需要活动经费,另一方面,陈忠晟还要指导和协调组下的12个小组活动,没有一点经费来源,单靠志愿者捐赠是很难的。
为了解决经费,陈忠晟了想了不少办法。他想到了要依靠自己的活动来自筹经费的想法,得到了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力支持。2003年6月,陈忠晟发起了“捐赠义卖”活动。对组内的每一位志愿者逐个地去动员说服,有了捐赠品,则忙着收集整理分类,标上义卖标记,盖上志愿者协会的印章,使捐赠品产生一层特殊的含义。接下来的组织义卖更是难了,他多次到市区各处观察地点,确定之后就忙着到附近的学校等部门去借桌椅,借电源,拉电线,拉起宣传条幅,把捐赠品搬到现场,一个个去电话联系志愿者到场。义卖一直持续到晚上10半收场,大家都走了之后,他还在收拾场地,将桌椅搬还物主。一个晚上下来,多的时候卖了200多元,少时就只卖了20多元。义卖活动开展了近一个月,共组织80多人次参与,筹集资金近2000元。
义卖活动虽然辛苦了点,但陈忠晟却从中尝到甜头,手头第一次有了可以支配的资金。紧接在8月份正逢农历的七月初七,正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陈忠晟看好时机,又一次组织了“义卖玫瑰花”活动。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陈忠晟发动自己组内和泉州市注册志愿者另一个大组温陵社区的志愿者,在情人节之前批发了部份玫瑰花储存,到了七月初六、初七两天,夜幕刚刚降临,十多名志愿者统一戴着小红帽,手捧玫瑰花出现在市区主要休闲场所叫卖。两个晚上共卖出了100多支玫瑰,扣除批发成本,净赚400多元。陈忠晟认为,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让许多志愿者有了一种特殊的人生经历。
成功组织了两次义卖活动,陈忠晟为小组筹集了一笔活动资金。钱虽然不多,但这是每一位志愿者用自己的志愿行动换来的,显得弥足珍贵。但陈忠晟为此所做联络和通讯却不知花费多少。泉州市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在评价时说:“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自创经费,是志愿者自转能力的重要体现。陈忠晟在这件事上所体现的是志愿者一种敏锐的社会意识,这是一位优秀青年志愿者所应具备的一种良好素质。”
在2001年,泉州市志愿者协会公开向社会招聘注册青年志愿者,陈忠晟是第一批注册的近百名志愿者之一。但在2002年年初对第一批志愿者活动进行总结表彰时,人数只剩下十几名了。在表彰会上,陈忠晟被授予“泉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在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时,陈忠晟和其他五位成员被分配在一起,共同帮扶金山社区的一位孤寡老人。他们按照分工,每人不定期地轮流上门为老人服务。这一小组里陈忠晟是坚持得最好的人,他经常上门为老人服务,有时打扫打扫卫生,有时给老人做一些家务,或者帮老人买米买菜,就是没有什么可做时也和老人聊聊天,给老人消消遣。过年过节时,几位志愿者一起和老人一同度过,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小组成员最后只剩下陈忠晟和另外一人。
2001年底,陈忠晟组织志愿者来到福利院,带领全体老人外出散步郊游,当志愿者们带着老人在路边搭车时,这一场景深深感染了路人,一辆辆“的士”主动停车,并且义务接送,全部不收车费。他们说:“志愿者精神那么可贵,我们就不能作一点奉献吗?”后来,陈忠晟经常带领志愿者到福利院,陪老人聊聊天,给老人整理卫生,带老人散散步,他成了福利院的“常客”,更成了多位老人的“盼头”。
从参加志愿者至今,陈忠晟帮扶过的老人有十多位,他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情。
参加志愿者活动好几年了,也付出了不少的时间和金钱。但陈忠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陈忠晟心里,有一个期望:期望着有一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蔚然成风,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同样会有人向他伸出热情之手。
林元相
男,1967年12月生,福建武平县人,中共党员,主治医生。1990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分配在福建医大附一院神经外科工作。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神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神外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林元相同志事迹简介
1990年工作以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病人疾苦,医德医风高尚。为人热情正直。有奉献精神。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深受同事、师生及患者好评。工作勤奋,观察病情认真仔细,抢救病人积极有效。学习、工作努力刻苦,业绩突出。1991年7月—8月,志愿带领医大学生赴闽西永定县下洋镇开展社会实践,进行农村医疗、预防保健调查,巡回医疗。1992年----1998年任附一院团委书记,经常带领青年团员参加各种(福州火车站、五一广场、台江青春广场等地)义诊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在2000年暑期社会实践中,带领研究生同学、青年志愿者奔赴武平山区及福清沿海,深入基层,巡回医疗,送医送药,举行学术专题讲座,获得好评。多次被评为福建医科大学优秀团员、团干。二次被评为单位十佳青年。曾被评为福建高校三好生,福建医大优秀共产党员。主持、承担福建省教委、福建省卫生厅“脑胶质瘤细胞HSP70表达的诱导及其抗肿瘤机理研究”、“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高表达HSP70瘤苗的抗肿瘤作用”等多项科研基金,发表论文10多篇。
2001年10月,为了响应江泽民同志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指示,进一步深化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闽宁两省区合作的具体要求,志愿参加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州市传染病院等5家医院10名主治医师组成的第三批赴宁夏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并担任福建省第三批赴宁夏卫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来到同心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医疗卫生志愿服务。
在服务期间,作为队长,以身作则,遵守扶贫接力计划青年志愿者行为守则及同心县医院规章制度,尊重回族风俗习惯,团结队员,搞好志愿队与受援地之间的关系。尽管存在南北气候、生活环境和民俗风情的差异,但志愿队本着弘扬“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精神,发扬革命人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尤其是在前二批志愿者与当地医院和人民群众建立的深厚友谊的基础上,克服诸多困难,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日常医疗服务中,急病人之所急,忧病人之所忧,以优质服务把爱心奉献给西部人民,尽最大的所能,切切实实为当地人民群众解除病痛,为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发挥了力所能及的作用。
全队有不同的专业人员,包括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麻醉科、眼科、口腔科、心内科、传染科、护理人员,被分配在不同的科室,并被聘为医务科、护理部和其他相关科室副主任。作为队长,带领10名队员生活在一个临时大家庭里,团结配合,时刻体现一种团队精神。除进行日常临床工作外,全队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51多项,举行了全院性学术讲座8次,科间科内学术讲座55次。积极抢救包括复合伤合并休克、急性心梗、左心衰、下腔静脉破裂、脑疝形成、呼衰、产后大出血合并DIC等急危重病人50余例,共进行手术183台。按专业设置专科门诊,吸引了不少周边县市的病人来同心县医院就诊,不仅在技术上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心县人民医院的同仁,而且在医德医风上,第三批志愿者受到病人家属的好评。青年志愿者行动及感人事迹,得到了多家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在工作之余,带领队员尽量多了解西部,体会到当地百姓的困苦,使得全队更加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伟大意义,使得全队深深感到扶贫接力计划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服务期间,兼任同心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带领队员开展日常医疗工作、新项目外,主持或参加全院病例讨论会、临床各科室病历质量检查,组织举行全院医务人员“三基”考核、危重病人的抢救、全院性学术讲座。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范差错事故方面提出了如门诊病历书写保存规范、完善供应室职能、统一使用灭菌指示胶带、输液卡规范、急救药物品管理、一次性物品回收、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参加医师查房、手术室无菌管理、病人挂号管理、放射防护操作规范等整改措施10余项,成效显著。
作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在安装CT之前的情况下,进行了多种颅脑手术,开展了如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整复术、脑转移瘤颅咽管瘤囊液外引流手术、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外引流、锥颅硬膜下积液外引流、床边锥颅血肿探查术等8项新技术。举行了各类型学术讲座6次,共诊治颅脑损伤病人50余例,其中参与15余例脑疝、颅脑外伤、脑中风等危重病人的抢救;并自行设计了有关手术设备(如:头支架、头垫),规范了颅脑手术操作,为同心县医院开展颅脑外科打下基础;来宁工作的第二天,便成功施行了同心县第一例开颅手术,挽救了病人生命,家属马占海送来了“救死扶伤,真情难忘”的锦旗。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较高,填补了同心县神经外科的空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为福建青年和学校争得了荣誉。因工作突出,受到两省区好评,2002年被授予“福建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林金河
男,汉族,1965年9月4日出生,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红炭山矿业公司苏邦矿区医院院长。于1986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医疗专业(五年制),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苏邦矿区医院工作至今。林金河同志不管是一般医生,还是升任副院长、工会主席、医院院长,他都是红炭山矿业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排头兵,在他的倡导支持和直接参与下, 把“3.5学雷锋日”、“5.8红十字会”、“5.12国际护士节”、“9.9老年节”等其他形式青年志愿者义诊服务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1986年至今他利用休息天、节假日深入至各矿区及退休基地,墟天到附近乡镇如雁石、白沙、万安、苏坂等地开展义诊。据不完全统计,17年来林金河院长亲自组织参加了780余次义诊,累计为14万余人次进行健康咨询及初部体检,为矿区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及周围乡镇群众送去了大量的保健知识及医疗信息,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更让受益者终身难忘。同时他将志愿者精神融汇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与医生的救死扶伤紧紧相联并且发扬光大,取得了医院系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骄人成绩。苏邦矿区医院在五年内经营业绩出现二次大的飞跃。五年来医疗业务量从原来的年131万元、人均1.18万元,发展到今年可望突破300万元、人均近4万元,以平均每年近25%的幅度增加,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福建省煤炭系统医疗行业的佼佼者。林金河院长也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红炭山矿业公司优秀中层管理者、红炭山矿业公司医务岗位标兵等诸多荣誉称号。
林金河同志事迹简介
在红炭山苏邦矿区医院所在地龙岩雁石镇大吉村的周边乡镇,一提起林金河院长,老百姓们都说:“小林医生,哎阿罢了(我知道),哎东方(我苏邦片)一把刀!”林金河同志在福建青年志愿者队伍中当排头兵就是17年,他的助人为乐精神,高尚职业道德,良好医德医风,深受矿区职工家属和方圆几十里乡镇群众的好评,甚至让广大社会人交口称赞。
翻开林金河院长的履历,1986年7月他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医疗专业取得学士学位后,来到红炭山苏邦矿区医院工作至今,他从一般医生,到科室业务骨干、科室学科带头人都是红炭山矿业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其他形式义诊的主要骨干,1997年后林金河同志升任副院长、院长后,他一如继往地参加每一次义诊,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与他成长的步伐同行,并且紧密相联。 1986年至今他利用休息天、节假日深入至各矿区及退休基地,墟天到附近乡镇如雁石、白沙、万安、苏坂等地开展义诊。据不完全统计,17年来林金河院长亲自组织参加了780余次义诊,累计为14万余人次进行健康咨询及初部体检,扩大了医院影响,为矿区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及周围乡镇群众送去了大量的保健知识及医疗信息,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更让受益者终身难忘。2001年3月11日,林金河同志在雁石镇农贸市场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义诊,一位岩山乡莱山村赖姓村民向林金河院长忧虑地诉说他76岁老父亲在“菜园浇菜不慎受伤,已卧床不起半个月,由于从雁石镇到赖姓家有20多公里的山路一直未得到医治”。林金河院长听到消息当即背起药箱,叫上助手随着这位赖姓村民立马赶往岩山其驻地,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这位赖姓村民四面环山低矮破旧的房子,林金河院长走进患者恶臭的卧室,上前认真地询问患者受伤的过程和现状,用手捏了捏该患者受伤右股骨头,确诊为右股骨颈骨折。林金河院长又与这位在雁石碰到的赖姓村民商量后,将患者接回医院治疗,经X光下骨园针内固定术后,患者很快得以康复出院,随诊一年半,患者已完全恢复正常。老人逢人便夸:“煤矿医院真好!林医生真好!”
2003年6月的一个深夜,刚学会开车的林金河院长从龙岩市返回苏邦矿区医院,车刚开到铁山附近路段,发现前方两位摩托车承载者倒在血泊中凄凉地不断低声呻吟。林金河院长凭着自己的职业敏感知道发生了车祸肇事车辆逃 ,他迅速拉起刹车杆,跳下车子跑上前起,拉起其中一位伤者问起情况,在确诊两位伤者都骨折,作简单的处理后。林金河院长把伤者抱上自己的车子,快速送往就近龙岩市第二医院,帮其挂完号后,林金河院长连姓名都没留下就离开返程了。事后,林金河院长的妻子还为他捏了一把汉,问说:“万一伤者赖住你怎么办?”“我当时只想帮助患者,这是我当医生的天职,不能管那么多了!”象这样路上看见车祸、斗殴等事情,林金河院长的手机没少给“110”、“120”留下报警电话。
林金河院长不仅当一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是排头兵,而且在当上领导者时也是一名有力倡导和支持者、领队者。1997年他升任苏邦矿区医院副院长、工会主席,1998年任苏邦矿区医院院长至今,他更热爱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3.5学雷锋日”、“5.8红十字会”、“5.12国际护士节”、“9.9老年节”等其他形式义诊开展得轰轰烈烈,常常在苏邦矿区医院周边乡镇义诊时,义诊摊被围得水泄不通,群众的热情一阵高过一阵。苏邦矿区医院青年志愿者们不会忘记,好几次去离医院56公里的万安镇农贸市场进行义诊活动。为了不让赶早墟的边远山区老乡们看不上病或得不到医学知识咨询,林金河院长不管是严冬还是下雨固定早上6:30把志愿者们拉上救护车,力争在8点前赶赴万安镇农贸市场。由于林金河院长在周边乡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林院长肯定是自到达之时一直忙到散墟还没法停止,但他从不怨气永远笑呵呵。老百姓的“小林医生、小林医生”的叫唤此起彼伏。
真诚助人永远是林金河院长的座右铭。十几年来林金河院长不管是深夜还是严冬,不管是普通医生还是已任院长,他都用真诚解读着志愿者精神。在苏邦矿区医院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立即背起药箱奔赴患者;每一个经过他手的病号他都会回访,询问病愈后的状况;每天中午、晚上他都是查好病房才入睡,时刻用真诚关爱着每一位病人。
1999年12月4日,120告急:苏邦矿区医院所在地雁石镇大吉村一个神经病人手持菜刀连砍4人,其中一名龙岩市公路局的员工林某被砍20几刀,脖子大动脉被砍断。林金河院长扔下电话,跑步叫上助手,立即冲向现场。林金河院长不顾那位神经患者手中挥舞的刀,他冲进人群抱出已成人血人危在旦夕的林某,迅速现场包扎好伤口。然后组织人员和其他3名伤员一起紧急送往苏邦矿区医院抢救,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4名伤员全部救活,林金河院长和同事们相互看看都已成血衣的工作服,相视大笑一番。
每当人们提起去年四川65岁民工巩义成来院治病的情景时,许多医生护士还要感到恶心。 那是七月的一个下午,雁石镇火车站打来急救电话,矿救护车接回了一个被火车撞伤的老年患者。看到那脏如泥人、臭不可闻的奄奄一息的躯体,实在令人难以靠近,有的医护人员认为已经没必要救了。面对这种情景,林金河二话没说,强忍脏臭,快捷地扒开患者的衣服,从上到下认真检查了一遍,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多根肋骨骨折并血气胸、右肱骨开放性骨折,必须马上进行抢救。但患者孤独一人,身无分文,林金河在征得领导班子一致同意后,立即给予了输血、抗休克及肋骨悬吊牵引等紧急抢救措施。而患者病情稳定了,但那满身的脏臭使人无法靠近。林金河发动外科的党员干部一起上,面对全身到处沾着大便的病人,他带头一遍一遍地擦、一遍一遍地洗,自己身上都沾着大便也不在乎,硬是坚持到擦洗干净为止,随后又带头为患者捐钱捐物。这对于一个既是外科主刀医生,又是院长的他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半个月后,当患者四川的亲属来院得知情况后,感动得长跪不起,对于林金河与他的同事们这种崇高的医德永生难忘,至今年这位患者还常来信表示感谢。
就这样林金河院长真诚地将志愿者精神放在每次的义诊,放在日常的工作生活,成为青年志愿者的信使,将青年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源远留长。正因为真诚奏响了志愿者凯歌老百姓们信任了林院长、信任了苏邦矿区医院,苏邦矿区医院在五年内经营业绩出现二次大的飞跃。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五年来医疗业务量从原来的年131万元、人均1.18万元,发展到今年可望突破300万元、人均近4万元,以平均每年近25%的幅度增加,医院环境大为改观,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福建省煤炭系统医疗行业的佼佼者。林金河院长也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红炭山矿业公司优秀中层管理者、红炭山矿业公司医务岗位标兵等诸多荣誉称号,为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工作奏响了一支支美丽的凯歌。
黄荣来
男,1959年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现在云霄县宝城文印服务部就职。2002年5月获市化工作先进个人,8月获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12月获大型报告文学《中流砥柱》优秀主人公“金杯奖”,今年“五•一”荣获全市劳动模范。
黄荣来事迹简介
黄荣来同志是下河乡凤兴村主任、民营企业家,二十年业,他认真抓好农业多种经营,又创办多家个业,事在人为群众勤劳守法致富,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坚持学习雷锋,自愿国,为社会公益事业、文化教育事业慷慨捐资45万元,被评为市学习雷锋先进个人、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云年底光荣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流砥柱》大型报告文学优秀主人公颁奖大会,荣获“金杯奖”,今年“五•一”被市委、市政府授以全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黄荣来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忠于实践“三个代表”经常自觉学习报刊杂志,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提高知识水平。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和群众利益,十几年来为本村、邻村铺桥造路,改善农田、山地的基础设施,个人投资23万多元。他积极支教扶贫,为云霄职志、外龙小学等十几所学校捐助水泥150吨、款项12万多元。还支持二十多名贫困生入学,为考进西藏大学的山区学生负责四年学习生活费用。积极发展先进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几年来,他自筹经费10万多元,组织文化下乡30多次,配合县中心任务文艺演出20多场 ,他担任交谊舞协会常务副会长,组织1600多人免费培训,成为活跃在全县城乡的一支文化主力军。他经常组织慰问驻军与“五老”。与群众文明礼貌和睦相片,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南市来火,含美山救人,广为传颂。黄荣来同志不愧是当代“活雷锋”、青年的好榜样,他决心谦虚谨慎,继续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