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453|回复: 0

金牛”蹄正疾成都市金牛区社区建设巡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5 09:13:08 | |阅读模式
金牛”蹄正疾成都市金牛区社区建设巡礼
NEWS.SOHU.COM  2005年01月04日03:13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矗立于蓉城之西的大型铜塑像“金牛拓荒”,是金牛人的骄傲和自豪,它是金牛人开拓创新社区建设,争创一流精神的象征。
  2004年11月15日,中国科协、中央文明办授予金牛区“2002年至2004年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的称号。九里堤社区荣获中央文明办、文化部首批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这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近年来,金牛在社区建设中成绩卓著:已成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四川省社区建设示范区;曾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西安路街道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还涌现出像抚琴西南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周成钢等一批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
  金牛社区建设走在成都各区市县前面绝非偶然。
  2001年10月,该区第一个农民社区———金泉街道办事处迎宾路社区的诞生,拉开了金牛社区建设迈入城乡一体化的序幕。2004年,金牛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历届区委、区政府努力工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抓实社区建设工作。
  “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和社会相结合,创新管理体制,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社区。”市长助理、区委书记文登来对此这样认识。
  围绕“把社区建设成全国、全省、全市的示范社区”的奋斗目标,该区组建了以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的社区建设委员会,相继出台了《金牛区社区建设五年规划》、《金牛社区建设责任分工》等15个系列配套文件,实行“由党委政府领导亲自抓,民政部门具体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街道党政主抓,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一体化作业,抓社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把社区建设推向高潮。
  “搞好社区建设,有利于解决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之后许多社会服务职能问题,充分满足居民对社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据区长周思源介绍,截至2004年12月20日,全区共投入社区建设的资金和资产达1.65亿多元,建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8个,社区居委会服务站102个,社区老年“星光计划”福利设施35个,全区69个社区与驻地单位签订共建公约、共建项目达218个,涉及扶贫助困、社区用房、网络建设等方方面面。
  创新离不开特色。金牛区在创建示范社区中,立足本地实际,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社区建设体制。
  ———把党支部建在社区,由党支部总揽社区建设。2001年,金牛区开始建立社区党支部,并引入社区干部选聘机制,目前已实现“一社区一支部”,80%以上的社区实行了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2004年10月至11月,全区圆满完成了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选出的341人社区居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9.99岁、最小年龄20岁,中共党员146人,大专以上学历185人,首次实现无高中以下学历的社区居委会成员。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金牛区、街道、社区三级干部围绕“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完善服务网络、扩大服务对象、增强服务功能,使社区服务网络覆盖全区;新建各类服务网点近400个,服务对象为社区全体居民,尤其是老弱病残、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全区2万多残疾人在街道残疾人联合会和社区残疾人协会,以及3万志愿者的关爱下,其低保、医疗、就业、子女入学等诸方面都得到很好照顾。目前,各社区已基本实现了“一站四室”,即社区服务站、警务室、医疗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大大增强了社区的服务功能。
  ———加大力度,强化农村社区建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该区在成都市率先撤乡建街道、撤村建社区,并为消除农民进入社区成为城市居民后的就业、生活等后顾之忧,从思想引导入手,从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重点解决农村社区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广开就业门路,进一步改善其生活条件。2004年,全区兴办社区就业实体200个,为社区提供就业岗位3212个;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每年每人960元提高至现在每人2136元,实现应保尽保。
  ———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素质。金牛区在社区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将高雅艺术引入社区文化建设。2003年7月以来,该区每月举行一次“高雅艺术进社区”系列活动,20余支社区文娱骨干队伍,每天活跃在街道小广场、社区院坝。同时,区体育局出资安装全民健身路径25个点、40多条,还相继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使全区老少妇幼居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本报记者谢离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