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118|回复: 1

“志愿者”考研可加分难保公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9 15:10:29 | |阅读模式
志愿者”考研可加分难保公平  

2004-06-02 07:10更新 来源:人民网  第1页/共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据报道:第二届“首都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团”招募工作正式启动,在今年的志愿者优惠政策中,首次加入了“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笔者认为,此举绝难保证公平与公正,不应简单推行。
此项优惠政策很明显,就是仅仅针对“首都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团”成员(包括京内、京外普通高等学校的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京内普通高校具有留京资格的优秀外地应届毕业生),而我们面临 今日焦点:

· 北京动物园“迁”动人心 搬迁背后隐现利益分争  
· 经济半小时:淮河流域污染日益加剧 (图文)  
· 中国第一私人侦探孟广刚讲述私人侦探业的现状  

广 告

· 开美石名店稳赚20万 · 50个赚大钱加盟项目

· 韩国顶尖女鞋招商中 · 怎样投资稳赚不赔?!


的现实却是:全国每年大概有近百万的考研大军(还有不断上升的势头),分布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高校(与志愿者同台竞技时选报的可能是同一所高校)。仅仅对北京地区的志愿者实行考研加分政策,对其他地区的考生就显失公平。志愿者的招收范围仅限于北京地区的应届毕业生,其它地方的应届毕业生呢?他们连这个“志愿”的机会都没有,在同过“考研独木桥”的时候,凭什么北京地区的志愿者才可以享受加分的照顾?10分对考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地方“保护”政策下的“另类歧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本身就存在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什么样的志愿者算是“考核合格”,这个标准如何确定?由谁说了算?会不会发生志愿者和志愿单位“沆瀣一气”的寻租行为?假如只要“服务期满1年”就可以享受加分,而没有一个科学评价志愿者绩效的体系,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就极有可能流于形式;一些人也会想方设法钻制度上的漏洞,成为加分政策下的最小付出者、最大受益者。
笔者不反对志愿者实行考研加分的奖励制度,加分奖励制度本身并没有过错,但是一定要保证其机会的公平。在面对上述两个弊端时,笔者建议运用以下两种方法应对,扬长避短:
首先,由教育部统一规定,不分地域,对所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都实行志愿者加分政策,确保“地域公平”;或是由各高校自行制定对志愿者的加分条件和加分标准,将加分主动权、择优录取权交还给负责招生的各大高校,而不是像北京市那样,由简单的行政命令替代高校自主决策。
其次,亟需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的评价体系,要有评级制度,作出巨大贡献的、表现好的志愿者,理应比“浑水摸鱼”、“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志愿者得到更好的评价,获取更高的“级别”,享受到实至名归的加分优惠。对“混日子”的、表现平常的,要给予“同等”的加分照顾或根本就不予以优惠。
从此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制定规章政策的时候,只顾及了区域公平,却忽略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公平”;制度本身存在漏洞,也说明了相关的调研还远远不够,这都是与我们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但愿以后类似的政策,出台的时候可以更加谨慎一点、科学一些。

文章来源:人民网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5:11:25 |

“志愿者”考研可加分难保公平

谁有权给志愿者考研加分?  

2004-06-04 11:35更新 来源:红网  第1页/共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由北京市团委、市委教育工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的“首都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团”今年将继续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募1000名志愿者。据5月27日《新京报》报道,这些志愿者将会享受诸多优惠,比如“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圆满完成一年志愿服务,且在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志愿服务时间记入工龄等。
志愿者有这么多非精神方面的实惠,“志愿”所蕴涵的价值将荡然无存。用这种方式开展“志愿者”行动,其价值导向,已经偏离了良知,偏离了社会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诸多实惠只针对北京籍学生,即京内、京外普通高等学校的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京内普通高校具有留京资格的优秀外地应届毕业生。这样一来,某些优惠政策如考研加分,是否是对外地学生的“歧视”且不说,但至少带有地方保护的色彩,因为非北京籍如无留京资格的优秀外地应届毕业生,连参加“志愿者”的商量余地都没有。退一步说,即便在北京地区这个范围,考研一下子就加10分之多,也未必公平合理。何况为了进入实惠可观的“志愿者”行列,将会引发另一轮功利化竞争呢。
尤其令人疑惑的是:是北京市团委,还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这两个部门既不是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更不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教育部,有制定涉及全国考生加分的权力吗?如果这两个部门有权擅自加分,那么全国各省市的同样部门,为了本地考生的利益,自然也就会争先恐后如法炮制,甚至推出更优惠的政策。结果会怎么样呢?如果志愿者的名额不扩大,那么考研竞争的序幕,很可能从竞争“志愿者”资格开始;如果“志愿者”队伍扩大到人人都可以参加,那么所有考研者都会加同样的分,这就意味着大家都不加分。升学考试这样严肃的大事,一分的增减都极为敏感,如此草率,实在令人不解。
志愿者行动,原本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体现着参与者的高尚品格和社会责任,一旦功利化,就会被利益的驱动牵着鼻子走。试想想,为加分而参加“志愿者”还有“志愿”的情操可言吗?果真如此,最终失去的将是“志愿”的本色。
志愿者行动是好事,好事办不好,反而扰乱办好事的正常秩序,究其原因,某些部门的越位,尤其是维护地方利益的政出多门,乃是源头之一,切莫等闲视之。
(作者:文志传)(编辑:杨国炜)

文章来源:红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