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4569|回复: 6

无悔的选择——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1 10:07:52 | |阅读模式
无悔的选择——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二)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洪涛得知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消息,就到学校报了名,并获准许。陈洪涛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志愿服务西部只招募应届毕业生,他今年正好MBA毕业,符合条件。

陈洪涛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现任深圳中航集团公司某部门主管。在深圳,他拥有温柔贤淑的妻子,聪明可爱的儿子,10万的年薪,崭新的威驰汽车。“为了拥有一段有意义的生活”,他放弃了这一些优越的条件,来到了相对偏远、闭塞、贫穷的云南省孟连县勐马镇。

陈洪涛说,从昆明坐长途车到达孟连,耗时18个小时。这是一段艰苦的旅程,窄窄的山路两旁,一边是群山,一边是悬崖,一个连着一个的急转弯,直坐得他心惊肉跳,五脏翻腾。而孟连质朴的民风、美丽的景色和悠扬的牧笛,又让他感觉新奇万分。

孟连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与缅甸接壤。这里生活着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28个少数民族,由于得到了阳光的特别厚爱,他们都拥有着特别的昭示着健康和快乐的肤色。刚到孟连勐马镇时,陈洪涛说:“我不敢说我是全县肤色最白的一个,但最起码我是全镇最白的。”然而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陈洪涛站在当地人中间已很难从肤色中认出他来。用他的话来说:“阳光对我更厚爱。”

阳光厚爱着陈洪涛,陈洪涛钟情于这里的土地和人民。任职勐马镇镇长助理的陈洪涛,到任半年,为当地做了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募集了将近20万元资金,资助296名儿童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业,他本人资助2名;

与深圳中航集团联络,捐了价值40余万元的衣物;

促成深圳著名的松坪小学与勐马小学结成“手拉手”友好学校,使沿海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边疆地区渗透,深圳松坪小学向勐马小学捐赠了价值6000多元的书籍,并准备派专家到勐马小学免费讲学指导;

牵线搭桥,招商引资。邀请深圳中航集团老总专程赴孟连考察,并与当地企业签订了代理合同,深圳中航为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的高层领导免费培训一年,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拓展视野,东南沿海二家大型企业将到孟连投资设厂;

利用自己金融期货方面的专业知识,给当地企业进行管理、销售、期货等知识的培训。

这一件件实事的办成,陈洪涛成了当地的一个名人,但这位“名人”对自己的“名气”十分淡然,他说:“我更多地是来磨炼自己的。”他爽朗随和,脸上总是笑意盈盈,没有架子。然而,有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他端起了架子。镇长助理陈洪涛分管工业和教育,一天,他到一个小山村了解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情况,当他得知有四名儿童因为教材不足的原因,面临失学时,立即拉下了脸,严肃地对校长说:“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你要负全责。”直“训”得校长抬不起头。当地儿童较严重的失学状况,常常令陈洪涛夜不成眠。他已记不得多少次在田间山头,把一个个失学的孩童劝回学校。也记不得多少回为解决失学孩童的学费,一个个电话向各方求助。是啊,这些都值不得去记住,陈洪涛只记住一句——一个也不能少!

当地的生活,对于从深圳过来的陈洪涛来说,是寂寞和单调的,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时常想念自己的妻儿。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寂寞时。陈洪涛用文字来寄托他的思念,表达他的情感。于是,他写出了一篇篇情真意切、文笔优美流畅的散文。他曾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也许,一年后回到深圳,我是最黑的一个。但我骄傲于我的黑色,因为这是我的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04-2-1 10:08:14 |

无悔的选择——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

一个也不能少——志愿者感怀(三)

   
  之所以取这个名,是因为之前看过大导演张艺谋拍的同名电影,当我想写这篇稿件的时候,这几个字就一下子涌入脑海。影片讲述的是一名山村教师和几名失学儿童的故事,假若我不是作为一名志愿者也到了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山镇,假若我不是也遇过了如影片中讲述的同样的事情,也许今生我很难再回忆起这部影片。我在这个山镇分管工业和教育。一天早上,我和司机老五到一个离镇二十多公里的山村小学了解情况。我们上午八点半出发,近十二点时抵达,期间有几次越野吉普车趴在烂泥坑中,差点就起不来了,二十多公里的路走了三个多小时。云南十八怪,汽车没有走路快,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多半相信这句话有夸张的成份。

这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山寨,一个个依山而建的小木楼掩映地绿荫荫的山林丛中。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使得山寨更多了几份静谧。

这个山寨小学是复式小学,隔年招生一次,即只有一、三年级,没有二年级。如果说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没有及时上学,就只得等到九岁才能入学。学校只有一名教师,兼任校长,负责保证山寨的儿童的入学和各科的教学工作。我和老五到达学校的时候,校长正在上课。我从窗口看过去,教室被分成二半:一半是三年级的学生,另一半是一年级的学生,东西二侧的墙壁上各有一块黑板,分别供一、三年级的学生使用。校长正在给三年级的小孩子上课,一年级的学生则在安静地在写作业。

校长的名字叫A罕勐,一个矮胖的中年人,皮肤很黑,头发很整齐地向后梳着,一丝不乱,一看就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下课后,我和校长寒暄了几句之后,就问:“这个寨子的适龄儿童都上学了吗?”

“基本上都来了,只有四个没有来上学,”校长说,“还差四套教材。”

这是什么理由?我听了有点生气:“如果没有别的理由的话,两天之内,你要负责将四名学生全部带到学校来上课,教材我来想办法。”在说“四名学生要全部带到学校来”时,我提高了一点嗓门。

“四个小孩子要全部来上学,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你要负全责,”临走时,我脸色阴沉地对校长,尽量保持平缓的语调:“二天后我再来检查。”

这是我上任以来第一次以“领导”的口吻对下属讲话,看着校长那很整齐地、向后梳着的、一丝不乱的头发,我忽然感到了一点点的不顺眼。

第二天,我一上班就到处打电话:县教育局、县小、镇上的中心小学以及新华书店等等,寻找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最后只找到了一套。无奈之下,我拿着那一套教材叫复印室复印了三套。送教材的时候是老五去的,我因为要参加一个会议没有去成,老五回来告诉我,那四个学生都上学了,一个也不少。
(陈洪涛  首届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

 楼主| 发表于 2004-2-1 10:08:29 |

无悔的选择——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

收获大于付出——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三)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则自豪于自己是一名元谋人。

张丽苹,作为一名普通的元谋人代表元谋县参加楚雄州的演讲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陈金刚,得知云南大姚地震的消息后,立即给元谋县国土局局长打电话询问灾情,当在地震现场的局长告知他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时,陈金刚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下来。“我是元谋人,元谋是我的家乡。”

陆绍波,在出发前,曾暗暗地许下誓言:“用一年的青春,为元谋做一份贡献。”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实践着自己的誓言。

在担任元谋一中高一年级的计算机课程之外,陆绍波为国土局的员工进行计算机培训。由于这一培训内容是针对地理信息的具体应用方面的知识,陆绍波以前没有学习过。于是他就自己先自学一遍,然后做一遍实验,没有课本,就自己写教材,没有数据,就自己根据他们的工作需要编制实验数据。上课一个半小时,备课却需要七、八个小时,但陆绍波毫无怨言。陆绍波还为元谋县人民银行培训英语。学员从最小的8岁小孩(职工家属)到最大的52岁老同志,他们上课聚精会神,作业一丝不苟,这种求进好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陆绍波,他在日记中写道:“志愿服务,收获大于付出。”

李珂,担任元谋一中高一某班的英语老师,这个班是全校成绩最差的一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恐惧感和抵触心理,并失去了学习兴趣。李珂认真分析了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并采取了针对全班整体和学生个体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建立了课外兴趣小组,策划了元谋一中有史以来第一个圣诞晚会,为学生们营造了学习英语的较为轻松的环境。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班的外语成绩跃升为全校第一名,在2001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有一名同学获得了二等奖,李珂也因此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为元谋赢得了一份荣誉。

西部的贫穷,西部的落后,是陈金刚意料之中的事。而西部孩子的厌学情绪是他没有想到的。知识改变命运,是被现实证明了的,难道这里的孩子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吗?陈金刚做起了有心人,他找有厌学倾向的学生谈心,渐渐地,他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缺乏与大人的沟通,或者由于某些老师对学生的误解,导致了学生的压抑情绪。于是,支教团成员商议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后改名为阳光工作室,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内容涉及学习、家庭、择友及情感等问题,为学生们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深得同学们的信任与好评。

数学是严谨的,有时常常表现为刻板。邵宇芬不喜欢刻板,她希望自己在学生中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学老师。然而,希望归希望,现实是现实。有一名喜欢踢足球的同学自认对数学一窍不通,就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下课后,邵宇芬严肃地把这位同学叫到了办公室。按惯例,这位同学要挨训了。但邵宇芬没有按惯例,而是和颜悦色地问:“你知道贝克汉姆的香蕉球是怎么踢出来的吗?”学生摇摇头。邵宇芬告诉他,他背后有一个智囊团在给他计算球的角度,那是数学的内容,给他计算起脚的角度以及用力的力度,这是力学的内容,力学同样离不开数学,别以为用脚就能踢好球,得用脑子。从此,这个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经常提问。有兴趣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能把任何事情做好,邵宇芬深信这一点。

对于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来说,元谋,不再是一个区域的概念,而是一个紧紧的结,永远地系在他们的人生曲线上;元谋,不再是一个实在的地名,而是一抹闪闪的亮色,永远地抹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04-2-1 10:08:41 |

无悔的选择——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

最开心的时刻——志愿者感怀(四)

   
上课的时候是我最忙的时刻,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和学生在一起,离愁别绪就淡化了。当学生欣赏我精心准备的英语音像而流露出会心的微笑时,我很得意。每当我走进语音室,看到那一双双如饥若渴的眼神时,我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我一定要给予这些学生他们想要的知识。于是,我真的非常希望每周35节课每一节课语音室都坐满了学生。没课时我就去照看远程教育室。入春以来大风不断,卫星接收天线倍受困扰,坏了几次也抢修了几次。有老师学生问我远程教育室的作用,我一时答不上来,由于电教设备和电子信息网络的欠缺,远程教育室暂时只是下载资料。

我的学生并不限于校内。曾经应县劳动局邀请,担任了41天的职称英语考试辅导工作。26名学员来自农、林、水利、卫生医疗、文化档案等各个行业,有着比我丰富的见识和阅历,可在上课时却都十分谦虚,老师长老师短的称呼我,有时让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我可能或多或少向他们讲解了一些英语知识,可他们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勤奋、毅力和终身学习的魅力。当我听说26个学员通过培训最终全部顺利通过考试的消息,我很高兴。41天的课外教学时间里,我也受到了元谋一中老师和上届支教学长的启发和鼓励。

我还曾经在老城乡马头山村教学点,受团县委书记和支教同学的鼓励,客串了一回音乐老师。在一间木头支撑土坯砌墙的教室里,两块斑驳的黑板(一年级用东边的黑板,二年级用西边的),一盒粉笔和一盒粉笔头。支教同学舍不得用粉笔,黑板上的歌词是用粉笔头吃力地写成的。三十几个孩子都极其认真地随着我沙哑的嗓音唱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稚嫩而清脆的歌声透过了窗外的雨声,在村间飘荡,引来了附近小学放学路过的孩子,他们站在教室窗外,凝神地倾听教室里传出的歌声,当我们离开时,孩子们已经可以唱着刚刚学过的歌儿送别我们。上了车,我还看到一些孩子跑出教室向我们挥手。

(陈鸿惠  第二届支教团成员)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04-2-1 10:08:54 |

无悔的选择——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

医生的天职——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四)

   
“上海来的赤脚医生。”没有什么比这一称呼更能使高原欣慰的了。

1999年8月,高原响应上海市教委“科技扶贫”的号召,毅然暂别家人,踏上了云南省墨江县的土地,开始了医疗扶贫工作。

作为一名医生,高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他特别要求所在医院把他的休息室安排在病房里。由于“上海医生”的品牌效应,时常有病人直接冲到休息室要求高原医生为他们治病,而高原则是来者不拒。于是,休息室成了第二急诊室。双休日、休息日也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

在墨江的行医过程中,细心的高原渐渐意识到,当地最缺医少药的不是县城居民而是深山里的农民。一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困难,二是因为交通不便,许多农民常常是能拖则拖,小病不求医,这样,本来可以快速诊治的小病被拖成了大病、顽症,患者就遭受了更大的痛苦,花费更多的医药费。于是,在工作之余,高原背起了医药箱,翻山越岭,走村串寨,为有困难的病人送医送药,足迹遍布十四个乡、镇。为了让深山里的农民们省去往来县城需付出的昂贵费用,他甘冒风险,在设施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为很多病人进行现场治疗。在当地的乡卫生院,没有急救车,没有氧气瓶,没有隔离衣,没有升降床,高原凭借自己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毅然为患者进行手术。有一天深夜,高原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几个农民抬来了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枪伤患者,必须立即手术,高原当即决定。正在紧急抢救之时,突然遭遇停电。生命要紧!高原一面镇定地处理面临的紧急情况,一面命令点上蜡烛,继续手术。就这样,在一个没有灯光的夜晚,高原给了患者第二次生命。

在积极送医送药的同时,高原还开设了“上海青年志愿者热线”,宣传疾病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希望农民们少花钱,看小病,给他们传授医学基础知识。由于高原的出色工作,他获得上海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当地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

赴滇扶贫,让李山珠最难以忘怀的是:有一个7岁的男孩,因为蛔虫引起肠梗阻,手术后并发肺炎及膝关节化脓性感染,住院手术费用需上千元,而家中全部的家产只有2头牛和1头猪。没有办法,只能把牛和猪一头一头卖了来付医药费。病情好转出院后,家中真的一贫如洗了。李山珠和别的医生都十分同情这一病孩,纷纷给他买了药品和营养品。李山珠至今还牵挂着这个孩子,牵挂着大山深处的农民,牵挂着需要救助的千千万万人,正如他说的:“赴滇扶贫,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明确了作为青年的责任,我会加倍努力,奉献社会。”

一个14岁的如花女孩,轻度感冒后,母亲为了给她增加营养,按照当地的习惯方法,让她服用了大量白糖,结果患上了重度糖尿病。这个女孩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重度糖尿病是目前还较难以救治的一种病患。在云南万昌县支医的赵家胜,毫不犹豫地接收了这位病人。女孩昏迷了三天三夜,赵家胜一刻不离地陪了她三天三夜。女孩终于苏醒了,她的亲人感动得涕泪交流,连声感谢赵家胜的救命之恩。赵家胜医术高超妙手回春医治糖尿病患者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支医生涯让赵家胜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西部需要志愿者,西部是志愿者展示青春和智慧的舞台。

这里记取的,只是我校西部志愿服务者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所思所想,不是我笨拙的笔墨所能穷尽的。在此,谨向所有的志愿服务者们表示我真诚的敬意。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

匿名  发表于 2006-7-4 12:06:35

无悔的选择——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

我叫李新华,是邵宇芬老师在云南支教时的学生,我现在在武汉的中南民族大学读书,我找邵老是的消息很久了,希望有知道邵老师的哥哥姐姐们帮忙,谢谢了,我的联系方式是:13477083185,520shltsh@mail.china.com
对我很重要,希望大家帮帮忙!!谢谢!!
发表于 2007-6-23 11:52:06 |

无悔的选择——我校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

"选择西部,既选择了一份致力终生的事业,又选择了一份乐趣,实现了一个理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