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189|回复: 0

猎德蝶变:广州首个城中村拆除改造四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 06: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09-30 08:26   南方都市报   
  导言
  2010年9月27日早晨,前一天刚拿到钥匙的猎德村民,欢天喜地地开始打扫自己长高了的产业。鞭炮声持续不断。新鲜的复建小区里,通道和绿化尚未竣工,泥泞的小路上,却已经有新人踩着泥巴上门拜见长辈了。
  2011年9月28日,猎德城中村改造、拆除、复建,村民回迁入住已一周年。
  喜悦依旧,并且升值。包租公包租婆依旧做回他们自己,可是租金却大大提升了。金发碧眼的洋街坊越来越多,走来走去,而这在改造前的旧村只能是西洋景,那是相当罕见的。节俭的习惯依旧保持着,但内心的渴望有了变化,更多人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并已经付诸实施。钱确实更多了。名贵的狗日渐增多。
  不过,回迁后的猎德村,究竟是只能被人工培育成高楼版的城中村,还是能风气独行,为广州城留存一份念想呢?
  “生活好咗,但系老友就见少咗,唔似以前系村,到处都见到熟人。”
  70岁的财叔最想的是跟以前一样老友常聚,但这越来越成为奢想。人情冷淡来得如此之快,令财叔们措手不及,更有无力回天之感,一片茫然。
  租金
  收入翻倍的出租屋
  猎德村每栋高楼,一楼公告栏都张贴着由小区物管打印的水电、卫生、治安等通知,取代了2007年之前村委在村中祠堂张贴手写通知的老办法。
  2011年8月27日,晴,炎热,猎德村,崇德楼内
  50岁还要往上的村民李姨,她的家在猎德村崇德楼,五口人分享150平方米的住宅。从她家的阳台看出去,是珠江、猎德大桥、海心沙、小蛮腰的全景。李姨喜欢现在的居住环境,她认为大多数街坊跟她的感觉一致。
  2010年9月28日回迁后,猎德村有6000多套复建房,多数村民分得不止一套住房。出租是不二选择,跟当年在旧村一样,收租是多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1年初,因为期望过高,出租价格都定得不低,村民们的房子一度乏人问津,超过1000套房屋空置。部分人开始以每平方米30元或者35元的低价放出手上的房子。不过,状况在春节过后突然反转,到猎德租房的住客骤增,回迁房出租屋的入住率很快达到八成,小户型更是一房难求。比较回迁一年的头尾,猎德房屋每平方米租价几乎多了一倍。
  李姨外表清秀斯文,她属于拥有较多套回迁房的村民。她算了一下:“以前(旧村)60平方米的套间租价大概是600元,现在则能租到3000元”。李姨说,重建后居住环境的改善带动了租价的上涨。“租价翻了两番还不止。以前每平方米十来二十元,现在四十元还觉得少,望江的套间还能租到每平方米七十元。”
  2011年9月16日,晴,微风,猎德村,李氏祠堂前
  微风吹拂,瘦小却精神的村民财叔坐在李氏祠堂前用手指比划回迁后的收入。“收入?翻了一番。”财叔分得6套房子,两套自住,四套出租。他说,回迁后村民的收入构成中,分红也增加了一点,但主要收入依然是出租房子,目前年收入比旧村时超出一倍。
  2011年8月6日,晴,炎热,猎德村,猎水通津旁
  当然,猎德还有回迁后只分得一套房的村民。潘先生正当壮年,生得浓眉大眼,他在旧村仅有一套房,回迁后的一套房依然只能自住,收入并未增加,但环境新旧已两重天,一家人开心地过着日子。
  2011年8月20日,晴,炎热,电话访问
  对年老村民来说,生活的最大改变是住进高楼和房租增加,但年轻一代观察到更微妙的细节。
  80后靓妹小潘是暨南大学三年级学生,高高的个儿,一卷长发,她生长于猎德,一直不曾离开。她的看法是,村中最大的变化除了要用IC卡进入住宅和更多地见到名车之外,连犬只都跟着升级,名贵品种比比皆是。小潘说在旧村通常只能看见狼狗等巨犬,而现在的花园里,中年村民来遛狗,一只只身娇肉贵,并且,他们大都是代家中的年轻人照顾宠物。
  简单点说,就是人更有钱了,更有闲了。
  洋客
  落地生根的新街坊
  两名黑黑的东南亚男子走过古朴的李氏祠堂旁,从通道进入猎德。午后的阳光非常刺眼,金发碧眼的白人女士推着婴儿车走往村外,车上是同样金发碧眼的“细路仔”。
  老外街坊,是猎德村民回迁新村以来面对的特殊租客。是村民们在旧村不曾接触过的新人。
  2011年9月16日,晴,微风,猎德村,土耳其人孔一住处附近
  曾经因为拍卖出2 .99万元月租金肉档而声名远播的猎德肉菜市场,做干豆腐生意的女店员说,到市场买菜的多数还是村民,之前在冼村开档时,帮衬的却多数是外来人。一位正在买菜的男性村民立即接过话头,说:“当然啦,现在的住客多数都是白领、上班族,他们哪里会做饭?都是出去吃的。以前旧村,都是穷人住得多嘛。”
  “居住环境改善了,出租收入增加了,租客的素质提高了。”还是李姨的话,以往在旧村,白领租客在一大群外来打工租客间已算是“高端”,但在新村,白领降为普通租客,外国人成了新贵。
  “栋栋楼都有外国人,有些已经在这里生儿育女了!”回迁一年,财叔已对曾经新鲜的异邦面孔见惯不怪。
  财叔说,猎德村民越来越意识到新村如能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将吸引更多高端住客、保持高租金,于是大家越来越自觉地维护村里卫生,村民素质亦逐渐因习惯改变而提高。
  今年7月11日,猎德村委与猎德街街道办、猎德街派出所一起召开村民大会,要求每户都派一名代表参加。会上提醒村民出租房子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怎么租屋、安全防范等,并提及村民租房给外国人时应该谨慎,需要提防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纠纷:“他们提醒,有些外国人不交租的时候就装听不懂中文。”
  “这里环境很新、很好,一点遗憾就是没有7-11.”戴眼镜的土耳其人孔一有一副络腮胡子,他在广州做贸易生意已经7年,住进猎德村快一年了。搬进猎德前孔一住在番禺区,每天从天河往返番禺的路上,他在猎德大桥上见证了猎德村从开拆低矮旧村到复建高楼新村。
  孔一说,他刚搬进猎德的时候房租还比较便宜,后来朋友租住的房子已经比他当时贵了不少。在他的推荐下,一年间已经有七八户外国人租住进猎德村复建房小区内。
  其中不乏像前文的金发碧眼女士,老外已经开始在猎德繁衍后代,落地生根了。
  钱途
  日新月异的消费观
  每个早晨与傍晚,猎德村各栋大楼的车库出入口,不时可见价值约20多万元的中档车进出,村中道路则偶尔泊着名车。但财叔说:“名车多数是来参观的或是租客的,猎德村民没有那么‘大洗’(广州方言:大手大脚花钱)。”
  2011年8月6日,晴,炎热,猎德村,肉菜市场外
  生活压力骤减,发展型消费成为普遍心态。南都记者走访多名村民发现,回迁后,中老年村民都经常刻意提醒家人避免“一夜暴富”的心态:“我常常和儿子说,家中只是多了一些小收入,并不是大富大贵。花钱还是要用到合适的地方。”中年村民梁华如是说。
  靓妹小潘的同村同学中,不少人也都正在就读大学,其中许多人新近有了出国读书的计划,似乎都是一夜之间冒出的想法。
  猎德村民之间并没有商量,但他们心照不宣地干了几乎同一件事,就是给家中孩子每人一套房。李姨的三个子女亦是人手一套。她的小女儿早在念初中时便有出国意向,李姨因此特别关注留学信息。今年9月,已经高中毕业的小女儿将赴新加坡完成大学学业。
  小女儿从李姨手上分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不过这房子目前还是由李阿姨代管收租。“等到她嫁人了就当嫁妆给她。”这套房月租4000元,但还不够女儿出国的费用。李姨算了一笔账,女儿出国四年的费用大约50万元,而她名下的房子,如果四年内租价不变的话,能收19.2万元。
  “我还要给一大半呢!”但投资在女儿的教育上,李姨不犹豫。
  相反,李姨却坚决反对老公买车。李姨的丈夫常说买辆车“载我们去喝茶”。但李姨算了一下养车费用每个月要1000元,她觉得,如果做生意的话买车还比较划算,如果只是买来喝茶就不值了。
  2011年9月16日,晴,微风,猎德村,李氏祠堂前
  早上晨运,下午看报,晚饭过后散步,间或约上三五“老友”外出购物。50岁的李姨自言“生活得很充实”,客厅的沙发上堆放着几本养生书籍。一年至少一次,她要出外旅游。虽然已游历过国外如日本、新马泰,国内如海南、云南等处,但李姨仍然遗憾“很多地方都没去过”。本月,李阿姨报了旅行团将去张家界。
  看准了回迁后村民收入增加、开始空闲并享受生活的契机,70多岁的财叔说,村中有一个常驻的旅游团报名点,是由一位村民自己承办的。一些老人三五成行组队,就到报名点报名,每个月都会有团队出发:“有时一百几十元,有时两三百元的花费,时间多了,出外见识下。”
  2011年8月6日,晴,炎热,猎德村,电话访问
  猎德村回迁后,村中保安、清洁、活动中心等,都优先安排村中富余劳动力就业。
  新社区的管理交由物管公司运营,而在村委监督下组建的物管公司,目前所聘用的保安中,九成以上都是本村村民。月薪2000多元的工作,吸引了猎德许多男村民报名。
  阿坚人到中年,成为小区保安之前,他为一家贸易公司开车,每个月收入约2000元。他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很难找到高薪工作。当了村中保安后,阿坚辞去了司机的工作:“收入差不多,但不用跑那么远上班,(现在)上班巡巡楼、认认人、应对下突发情况,下班就能即刻回到家,很轻松。”
  阿坚认为,现在的工作让他没有漂泊感。其实阿坚做司机也基本呆在广州。但这就是猎德人的感觉。
  梁华是少数不工作只当包租公的人。他手上有7套房子放租,每月收入超过2万元,他说,儿子在读初中,自己和太太每个月开支不会超过5000元,“剩下的收入不但足够用,还能够存起来给儿子未来到外国读书用。”
  2011年7月19日,晴,炎热,猎德村,猎德祠堂
  回迁后的猎德祠堂,除了清明节的四月,几乎每个周末都能看到中西合璧的婚礼。除了本村村民,偶尔也有外村人看中这里古色古香的祠堂,前来设婚宴。
  小杰跟村中同龄男子有点不一样,虽然也是瘦小的中等个儿,但他的皮肤比较白,戴着眼镜,这在猎德不多见。2010年3月,他跟女朋友领了结婚证,但大半年后才摆酒,“就是等回迁,父母希望新人们能住上新房,开始新的生活”。
  但还有一个原因。
  2010年12月,小杰在猎德祠堂办婚宴。这场婚宴的预订时间是2009年12月。提前了整整一年预订,因为祠堂爆满了。“(婚礼)当天并不是好日子,但还是有好几家去抢(祠堂),最后抢不到的只好去酒店(结婚)。”
  “祠堂婚礼其实也是回迁后才特别兴起的”。阿敏挺着大肚子接受采访,她快要生孩子了。阿敏和老公家各分得三套房。老公有工作,又不用还房贷,阿敏其实可以做“少奶奶”,但她在回迁后放弃了稳定的国企工作,利用新村地理优势自己创业。阿敏在猎德组建了婚庆公司,承接祠堂婚庆业务。
  阿敏说,旧村祠堂未拆时,平时用作一般活动场所,村民偶尔也在祠堂里办婚宴或喜宴。不过,猎德人结婚,一般都是同村男女联姻,摆流水宴,两家人要摆上七八十围。当时厨房没有专门的伙夫,参与烹饪的都是自己人,一场婚宴下来,会把家人累得够呛。
  新祠堂建成后,顺德的一间餐厅承包了猎德祠堂里所有的宴席。阿敏说,村民们认为,在祠堂摆婚宴,是健康、富贵的象征。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够抵。
  心境
  午夜梦回的落寞处
  9月16日下午3时,李氏祠堂门前仅有两名村民闲坐。往日这个时候若在旧村涌边,早已坐满男男女女,在树阴下乘凉、打牌、话家常。
  2011年9月16日,晴,微风,猎德村,李氏祠堂前
  如今,依然坚持在每天都到李氏祠堂坐一坐的村民已经不多了。
  70多岁的李伯说,回迁之初,每天下午都有十余村民在祠堂内聚脚聊天,渐渐地,来祠堂的街坊越来越少。有的村民转场到了临江边,更多的则是呆在家中,很少走出那些高楼的丛林,虽然楼里都有先进的电梯。
  对于像李伯这样的村中老人来说,回迁一年来最难过的关,并不是适应例如使用IC卡进入住宅楼、坐电梯上楼这些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是搬进高楼后的人情渐冷。
  “唔系好惯咖!而家要在村中碰到个认识的街坊好难。”李伯说,原来在旧村中,从出门开始便能碰到同村认识的街坊:“一路都能喊得出名字,不像现在,进楼便关起门,不知道旁边住有谁。”
  李伯说自己甚至不知道隔壁邻居是租客还是同村村民,有时在大楼内碰见认识的村民时,互相打个招呼:“原来你也住在这栋大楼。”
  李伯比较失望,这不是他要的冷冰冰的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
  有点没着没落的老人认为,目前这种现象与村中河涌未完善、大树未长高及缺乏娱乐设施有关。李伯称,村中的老一辈村民仍然习惯于在涌边、树下闲聊,如今涌边仍在建设没有竣工,祠堂前的池塘边缺少大树遮阴:“大家才会选择在家中避暑。希望村委快建多点娱乐设施啦,大家应该都会下楼使用的。”
  2011年6月5日,晴,炎热,猎德村,村委前石阶
  从“数着日子拿新房钥匙”,猎德村民等了三年,终于迎来高楼生活。村民李叔分得7套房,一年分红、租金、工资各项收入总额40万元。但却时常担心被贼仔盯上。
  今年新历年初,独领14套复建房的李伯(与前文70岁李伯不是同一人)在电话中向记者埋怨,称由于当初回迁时媒体让他上镜:“现在出街只敢戴墨镜,好怕被人认出来!”
  回迁一年以来,不少村民都不喜欢自己生活在持续的聚光灯下:“村里就是一个广州新景点,隔三岔五就有人驱车来看看,有时有旅游团,有的旅客还会指指点点。”50多岁的根哥形容,村民有点像活在动物园里被观赏,一开始是新鲜,久而久之就很烦。
  富态的村民潘姨说,村中不少村民也觉得是因为猎德村太受关注,在回迁之初不时惹来小偷光顾:“村中刚回迁时有几宗入屋盗窃案件,大家都说可能是外界都以为猎德人变得有钱了,引来了贼仔光顾。”
  针对治安问题,猎德村在安装智能安保系统及围栏后有了明显改善,安管员亦时常提高警惕防护,并提醒村民切勿粗心大意。但是,村民的一些旧习惯亦为小偷创造了机会。今年9月7日,物管公司在各栋大楼内贴出告示称:“有安管员在巡楼时发现,有部分业主、住户夜间入睡时没有反锁大门,令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为了保障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敬请住户夜间休息及外出时锁好大门。”
  ■一家之言
  丛林城邦
  猎德是一个村,又是一个城。四季的阳光从高处延递在它的屋脊和气脉上,年复一年,九百年。
  只是猎德从没有站得像现在这样高,这么接近那高处的阳光。当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缺乏倚仗。墙壁一层层向上垒砌,隔绝成一间间房舍,珠江次第入目,豪宅就此出炉。生态既已被推倒重来,食物链也只能跟着调适迎合。
  从祠堂华丽沉静的老灰塑看出去,明明暗暗的新楼宇直陈欲求。齐刷刷的表情无一不欣喜,几乎都可以换算为钱币的度量。不过,当公平的黑夜降临,浮躁隐藏,宏大客厅里深深的皱纹,或者青筋纵横枯涩的手,总要释放出不久前那座标本式的村庄吧。那里潮湿灰暗、空气粘稠,街巷曲折、交易纷扬,人物混杂、思绪清晰,脚印杂沓、岁月从容。那里有人情和熟悉的脸,有守望,有爱和繁衍,有牌位前的烟火,更有坚定到固执的龙舟。
  拆老房子的商人们可能喜欢市场培育这个词组,但是,村民们想要的仅仅只是生活,安逸、平静,或者再加点乐趣。
  在高耸的新电梯间,叔伯们看不见老友,迷失了自己。冬天时孩子们也不再被允许穿着拖鞋去购买雪糕,因为这变得不再文明和健康。何况,出售冷冻食品的档口急剧减少,而几万元租金一间的卖肉铺子倒是很多,但似乎经营困难。师奶则失去了操办家族饮宴的热情,祠堂的流水席已经做成产业,被能流水作业的餐厅承包了,她们失去了平台,也失去了心气。
  村庄的老人们一直坚持在巨大榕树的荫庇下斗棋和交流感情,可是他们的不二选择有些危机。几年前被清空的舞台,而今仍未完成重塑。据说树木已经种植,在等它们慢慢长高。先祖保佑,但愿精气神也可以被浇灌复原。
  而老外们据说一般是不参与围观的,他们应该更不会去支招。那是中国象棋,对他们来说,能认识上面雕刻的字已经不易。老外们来了,入住猎德,甚至开始传宗接代了。白领金领们来了。投资者也来了。他们存在于猎德,盘踞于猎德。
  这都很好,但猎德依然是猎德人的猎德。
  □赛芊芊
  ■回顾
  猎德这四年
  ●2007年5月猎德村宣布启动城中村改造,为广州市首个启动城中村改造的村落。
  ●2007年9月29日猎德村商业地块被富力与合景地产联合以46亿元竞得。
  ●2007年10月16日猎德村开拆。
  ●2008年1月猎德复建区回迁房动工。
  ●2009年9月猎德首栋复建房封顶。
  ●2010年农历大年初一猎德村复建房样板房向村民开放。
  ●2010年7月至8月村民确认房屋产权。
  ●2010年9月1日摇珠分房。
  ●2010年9月11日至13日猎德肉菜市场档口进行公开招标,其中肉档月租拍出全国罕见高价———2.99万元。
  ●2010年9月28日回迁入伙。
  ●2011年5月11日属于猎德村物业的猎德涌两岸风情街启动招商,取名“猎人坊”。
  AⅡ26- 27版主笔:黄勇 采写:南都记者谭希莹 黄雅熙实习生潘俊珺摄影:南都记者邹卫



该贴已经同步到 广州mark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