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7.05
会展中心场馆正在加紧“变身”工程建设 会展中心场馆工作团队为大运忙碌工作 会展中心场馆的“U站”已经布置一新
大运网讯 最近这些天,会展中心内部人潮如织,钟表、生物等展会正在抓紧举行。再过一段时间,会展中心就要“变身”为大运会比赛场地,承办跆拳道、柔道、击剑和国际象棋赛事。为了确保顺利“变身”,大运会会展中心运行团队正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一边会展一边改建
大运会会展中心运行团队秘书长钱才说,团队现有工作人员246人(不含志愿者),分为27个业务口。团队实行双场馆主任制,由福田区副区长周运昌与会展中心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苏彦伟共同出任,这在最大限度上调动了运行团队的潜力。
按照赛程安排,会展中心6号馆和7号馆将变身为跆拳道和柔道两个垫上项目的训练馆和热身馆,8号馆为跆拳道和柔道的正式比赛场馆,9号馆被改建成击剑比赛馆,位于5楼的梅花厅、茶花厅和菊花厅承接国际象棋比赛。大运会期间,会展中心将产生54枚金牌。
钱才说,深圳会展中心在2009年1月就成立了大运会服务项目组,指定相关部门与大运会执行局直接对接,跟进大运会前期协调沟通工作。根据大运会执委会的要求,展馆除在比赛期间使用外,还需要安排比赛场地、观众席及测试赛,历时可能需要8个月,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会展中心将近半年60多个展会的安排。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展会业务的影响,会展中心团队通过科学安排,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同意将场地的使用时间调整至3个月。同时,深圳会展中心克服困难,与受影响的各展会主办单位沟通和协商,对大型展会采用调整展期,压缩展览面积。对中小型展会通过调整其它展厅等方法,积极说服会展活动的主办方为大运会作贡献。经过努力,深圳会展中心解决了2011年展会的档期调整和安排,实现展会业务与大运赛事和谐交接。
在筹办大运会比赛的过程中,会展中心运行团队取消了所有的节假日,对于时间的计算将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夜以继日开展工作。记者在9号馆改建现场看到,施工现场张贴了醒目的告示,对于一些小细节及时予以纠正。
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
会展中心是深圳市最大的单体建筑,占地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东西长540米,南北宽282米,地面以上最高处达60米,地上6层,地下2层。这个如此庞大的比赛场馆,如何让大运会观众、运动员、教练员、媒体工作人员等人士的活动顺畅运行?大运会会展中心运行团队U站负责人焦伟告诉晶报记者,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志愿者的功能。
焦伟介绍说,会展中心的四个比赛项目分属不同的场馆,最大的特点是“一馆一赛”或者“一馆两赛”,“比如柔道的比赛项目结束后,需要连夜转变为跆拳道的比赛场地,需要考验志愿者的能力,要把所有器械的细节都吃透。为此,我们对志愿者进行了4个项目的器械培训,成立了应急小分队。”
运行团队把831名志愿者分成两批。焦伟说,第一批志愿者为137人,加上两百多人的预备队,专门服务于柔道与跆拳道。第二批志愿者服务于击剑和国际象棋,“会展中心的志愿者主要来自深圳大学法学院。这些同学一边备战9月份的司法考试,一边参与大运会服务。他们大部分的家庭条件都很好,但是从不娇生惯养。7月初的‘联调联试’,我们共有6位志愿者累到重感冒,他们都是在晚上去医院打吊针,白天又带着高烧回到会展中心工作,这群志愿者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晶报首席记者 吴邦/文 刘钢/图
来源:晶报 | 编辑:李蔚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