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327|回复: 4

做人成本与做事成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3:04:02 | |阅读模式
[size=+0]做人成本与做事成本

NGOCN 2011年3月11日

双击自动滚屏
时间:2011-4-26 10:30:58


作者:冯永锋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员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需要的东西中,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就像科学只是社会看问题的一个视角一样。在需要钱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两笔钱,一个叫做人成本,一个叫做事成本。我们需要一个单位,其实不是为了解决做人成本,而是为了解决做事成本。我们需要在项目书里写上项目官员工资,就是为了在解决做事成本的同时解决做人成本。

  公益组织、环保组织过去有些羞答答,认为既然是奔着公益、环保而去,那么员工就应当不需要生活。好像公益和环保属于天堂上的事业,神仙们可以靠咒语飞升,可以靠意念长生不老,可以靠几滴水就普渡天下。外界是这么认为,内部也这么认同,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写项目书里,不敢考虑员工的做人成本,一味只考虑员工的做事成本。申请者这么想也就算了,基金会甚至也这么规定,有的规定项目书里人力成本为零,有的只允许极低的员工成本,好像员工拿了几分钱,公益、环保的品德就蜕化变质了似的,好像员工不拿那几分钱,公益、环保的执行力就会达到天堂级标准了似的。

  很多人——或者说所有人,之所以要申请项目,不是因为缺乏做人成本,而是缺乏做事成本;为此,很多人不得不从做人成本中挤出做事成本,制造了不少人间悲欢。做人成本没有,做事成本充足也过得去。然而连做事成本也是极低廉的,有时候为了显示其公益性,只许采用某种交通工具;为了体现其公益性,只许住某种标准以下的宾馆,有时候为了形式化其公益性,只许吃多少钱以内的工作餐,甚至要求自带柴灶,随军做饭。这些规定当然都是好的,总比无谓的挥霍和奢华要显得纯正和廉洁。

  但这样也不一定是好的,因为万事以效率为先,不管是产出不易计算的创意涌起、情感通达、理想传播,还是流水线上产品似的按件计数、货到付款,总究,任何项目,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被物质过度吓倒,其结果可能会严重降低效率,那么,这个项目的做事成本设计,也是存在着可修改的余地。

  说我们被物质吓倒,大体是两大部分,一个是过度的节俭,一个是过度的奢华,其实都是“被物质吓倒”的两个表相,在这个时候,迷恋物质和害怕物质,其实都是公益、环保通路上的绊脚石。我想,便利而合适的交通工具、舒适简便的快捷旅店、当地人普通餐馆里的一顿通用美餐,是“与物质结拜兄弟”的基本道德,我们既不为物质所牵累,又不为个人偶尔涌起的贪欲所羁绊,应当是非常有利于做事和做人的通行范例。

  公益组织、环保组织在给员工发放做人成本时,也同样被物质吓倒。公益、环保组织的员工,收益只能来自于工资,不太可能有奖金,不太可能有提成,不太可能有灰色、黑色、红色、彩色收入;而且,其在做事过程中,只能采用正派的方式去创意和推进,其创意的可能性就比社会其他行业缩减了一半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保证可持续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做事成本中同步解决做人成本,即在项目官员工资中,给予足够充足的比例,让从事体面职业的人生活得更加体面些。

  于是有些资助机构就在想,那么我是不是可以给这些机构的人,单独设计一些只针对人的资助或者奖项呢?比如给某些人一年十万元或者几十万元的资助,让其可以自由花用。这样是不是会给做事者一定的做人补贴呢?这样的做法当然很好,但确实不可过度推开,只能小范围内进行,在基金会业务中,应当只能属于极小部分的业务。

  因为这种资助无形中把做事与做人给割裂开了。一个人的成长,其实是二者同步的,大家在工作中领工资,就是在做事中取得做人成本,在做人的过程中同时做事。相比于世界上所有的修行方式,其实做事是最好的修行;相比于世界上所有的健康保证方式,做事是最好的保健医。一个不做事的人,做人往往也会非常困难,因为社会是个营养体,如果你不在里面挣扎着求生存,那么营养不会自动滋润到你身上。

  十多年前,中国的科学系统曾经讨论过给科学家一些“长期资助”的想法,就是大家觉得做科学的苦,需要给一些生活补贴,让其生活得从容和体面些,不至于被凄苦、愁闷吓坏了神经,影响了创造力和传承力,但这个想法终究是以“项目资助”的方式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因为,项目资助不仅仅意味着对你的认同,也意味着对你所做之事的认同和支持。

  像中关村这样的创业基地,大量的人会遭遇各种不同状态的“投资”,天使投资、孵化投资、催化投资,其实都是对事不对人。很多资助团队说愿意资助人,那是因为这个人所做的事得到了社会承认,最终还是因为资助事而不是人。中国所有的公益组织和环保组织,经常在困扰的就是人才流失、业务不稳定,而这样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快地形成机构的业务线,然后稳定在这条业务线上,通过持续的做事,把人才培养出来,把业务水平提高。

  说到这里,其实就是想说,我们确实需要资助做事的人,但我们更需要资助那些人做的事。一个无事可做的机构,人才是不可能成长的。一个无事可做的人,其可资助性也很值得怀疑。我们之所以愿意资助这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做的事过去还相对靠谱,而其未来想做的事更加可信。如果你认同这一点,那么资助方的主业务,应当是资助项目,通过项目来扶持做事者的成长。

  如果你愿意这样,那么我就要说,在资助做事者的时候,我们要改变当前骄奢、专制的习气,改为浸泡、卑微的工作路径。你的机构要成为做资助这件事的客场,而你的主场,是在你的资助对象的工作天地中,你应当和他们形影不离,你应当随时替他们着想。

  一个人要做事,需要大量的资助扶持,最重要的是创意和意志力,钱最多只是辅助剂、添加剂、催化剂,没有钱可能很难成事,但没有钱绝对不等于做不了事,有了钱更不等于一定能成事。但钱如果没有事的辅助,就像一具肉体没有灵魂,钱将成为银行里的死帐,将成为一具完全没有活力的僵尸。听起来吓人,但活性全无的“灭活病毒”。

  一个基金会要做好,最好的指标是大量的钱进得来,出得去;不仅仅这些的流水线能够畅通地形成河流,这条河流还能够形成美丽的风景,它正好流过最需要水的地方,它正好在最匮乏风光之处提供了新的风景线。而中国当前大量基金会的工作方式,无论是资助做事的人还是资助做人的事,都不小心犯了一些专制型的错误。

  从资助方式来说,所有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等申请书的方式,都是专制主义者、社会能力欠缺者的工作方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就是员工越来越倨傲,同步的是识别力越来越差、行业生命力越来越虚,工作过程中与申请方发生冲突、角力的概率越来越高,其资助效率也将越来越差。因为这个世界上最简便的就是文字游戏,通过几页纸对其他人进行欺骗,这是政府官员的通行做法,几千年来人们已经训练得成了本能,因此,指望通过纸面、电邮、电话来识别申报者的可资助性,必然会被申报者欺骗,必然会与申报者结怨。

  在你给申请方钱的时候,申请方其实也给了你“事”,你资助他们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资助你的过程。你把钱给一个人需要勇气,他把钱接走也需要勇气。你把钱推给他花需要智慧,他把钱帮你花好,更需要智慧。

  程序性的工作其实都是物质型的工作,应当是隐性工作,应当是在工作成本中占份额最小的工作,绝大多数工作应当在你所资助对象的阵营内完成,你的办公室应当在你的资助伙伴那边。和他们一起欢笑,和他们一起畅想,和他们一起设计,评估他们已经在做的,提炼他们未来可能能做的,这样,双方既可能结成战斗的友谊,还可能碰撞出真正有意义的项目火花。这就是我所谓的“浸泡资助法”的工作原理。

  同样的观察术可以用来对待那些评奖。很多评奖组委会事先认定广泛的散播、专家的反复评审、网络的公开公示、申报者的现场面试,是世界上最透明最民主的过程,而且是唯一可采用的过程。其实,让申报者翘首以盼地申报,就已经犯了专制主义的错误,骨子里仍旧有金钱至上、奖励至上、授奖者至上、奖励者比申报者高明的思维作怪。公开不等于公正,让申报者之间互相角力不等于民主,网络公示恰恰可能引发了作弊风潮,专家的反复评审恰恰给了犹豫不决者以良机。

  最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想“把困难推卸给谁”。绝大部分的社会问题,都是因为把困难推卸给了不该承担的人。犯了错误的人是这个阵营的,承担错误后果的人却是另外一批,而且永远是另外一批。这样的结果就是社会永远处于错乱状态,今天的成功意味着明天的错误,身体的英姿意味着脚底下的践踏。

  而资助方也在经常犯把困难转移给申报者的错误。这种把困难推给申报者的过程,其实是基金会或者说资助方贪图省事的过程。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好像是风光和舒适的,但其投入产出比却是最低的,负作用是最大的。让申报者全程公开、持续被评审好像是民主的,但其实很可能是最不人道的。世界上最好的评奖方式是诺贝尔奖,因为它们遵循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委员会来自于行业,行业人士当然持续在本行业浸泡,不愁发现不了本行业的好人好事。二是评审过程中秘密、坚决,但是秉持的原则是公正、谦卑,不是审视获奖者,而是尊重、仰视获奖者,这样,才可能年复一年地评审而不至于犯下大错。而犯下错误之后,又能够敏捷、主动地把过错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这样才可能得到社会的真正信任。用这种方法做事,才可能用这种方法做人。

发表于 2011-5-27 08:49:01 |
巳阅
发表于 2011-5-28 01:17:56 |
老乌:表示来过。
发表于 2011-5-28 23:17:15 |
一个基金会要做好,最好的指标是大量的钱进得来,出得去;不仅仅这些的流水线能够畅通地形成河流,这条河流还能够形成美丽的风景,它正好流过最需要水的地方,它正好在最匮乏风光之处提供了新的风景线。不得了!
发表于 2011-5-30 18:50:25 |
支持下~~看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