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6785|回复: 25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1 22:36:41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乌托邦在 2006/12/22 10:30pm 第 2 次编辑]

新快报评出2006年度广州十大慈善人士
--------------------------------------------------------------------------------

金羊网 2006-12-21 10:51:34


廖冰兄

我成了名人,“骗”了不少钱,不过我仍然喜欢青菜豆腐过日子。“骗”来的钱还做社会公益



翟美卿
赚了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慈善不仅让我开心,而且给了我一个更高远的奋斗目标。


彭磷基
我很感谢受资助的那些面对困难、逆境依然乐观向上的人们,成为我回报社会的一份动力。

李森
每一个志愿者所做的服务,会在这个社会激起层层的涟漪,并不断扩散,影响着这个社会。



思歆
每个人都有做好人好事的心。能够身体力行去实现,是自己的幸运。
  

杜玉珍
人活着怎么能只为了钱?!人就是要讲思想,有追求,要正义。正义比生命还可贵。

谢东祥
也许只是一点点,但是如果聚合起来,人间的道路就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越来越光明。


信力建
人之对生命的感怀,最归将回归于追求善的本能之中,求善与行善才是生命本源的体现。
  

周笔畅
没想过得奖什么的,用实际行动就好。希望大家都能伸手帮助有需要爱的人。

谭建光
能看到那些生活比自己不易的人,就会有一颗感恩的心。

他们温暖着这个城市

在一个没有救济法的国家,在一个人人想揾快钱、人人想抢资源的社会,在一个身历艰难转型的年代,他们温暖了人心,使无助的人有力。
他们是十位慈善人士,有钱或没钱,有爱,有善,有真心。他们以贴地而行的姿态和洞穿人性的识见,照亮着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
任何评比都是标准的产物,任何标准都带有偏见。同时必须承认,我们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刻,缺乏厚重的历史感。因此,我们并不自信,这样的一个选择具有足够的公信力。但是,我们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这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也是广州传媒界开拓性的一步。
我们希望,在以后每一年的评比中,都能听到你们的批评和喝彩。
做善事会有很多的不如意,甚至遭遇强大的阻力,我们还是恳切地希望你们能够放下怀疑,亲力亲为,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因为他们一直在等着你们,因为你们有了十个好的榜样。
我们提倡平等的慈善观———对施与者,我们说:施与比被施与有福;对被施与者,我们说:没有人可以帮助你,除了你自己。
是的,我们希望,你所捐献的每一分钱,你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只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简单的目的———提高被施与者的个人自尊和自主生活能力。
弘一大师说“我来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来人”。多少年以后,回首这段跛行的历史,我们,你们,当不愧疚。
■本报主笔  马东瑾

年鉴策划:马东瑾  苏少鑫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38:57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廖冰兄:替天行道 骗富济贫
--------------------------------------------------------------------------------

金羊网 2006-12-21 10:51:34




颁奖辞

他从一个在地上涂涂画画的穷孩子成长为著名漫画家,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的人道主义者。
他设立了“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会”,把自己的毕生积蓄用于公益事业。
正如法国外交部亚洲地区学术研究委员会主席伊沙白所
说:“廖老全身心地施爱于民的行为,提升了自己,使其非凡。他为众人留下了可效仿复制的行为范式,只要愿意,不难践行。”

■新快报记者  邝飚

2006年11月29日下午,我怀着对廖老崇敬的心情,去廖老的女儿廖陵儿的家中拜访,聆听廖老的“慈善”故事。
据陵儿姐回忆:从小就看到父母经常帮助穷苦人,晚年的廖冰兄不画漫画了,只能做些婆婆妈妈的事,其实他一生都是与劳苦大众血肉相连的。
婆婆妈妈的冰兄骨子里是个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是他的漫画艺术的内核,所以他的漫画喷发着对一切反人道主义的咬牙切齿、怒发冲冠。他称自己的漫画为“悲愤漫画”。
冰兄经常剪报收集关于重病、失学、需要救助的人的报道,他给天南地北的穷苦人寄去自己的积蓄。而他在生活上是最落伍的,20世纪80年代别人都换了彩电他才换,20世纪90年代别人都装了空调他才装,可帮助穷人他成千上万地拿出来却在所不惜,因为他来自大石街———社会的底层。少年时代他得重病,几乎丧生,是穷街坊合力挽救了他的生命。在漫长的道路上,冰兄历尽坎坷而没有被扭曲,那是因为他在最穷困时获得了人性的浸润,给了他宽广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
1996年,冰兄从报上得知湖北土家族的一位年轻教师孤身一人在高寒山区办学,还为交不起学费的孩子献出了微薄收入,寒暑假又辗转到城里的馆子洗碗洗盘,仍是为帮了孩子们交费。小学教师出身的冰兄为此寝食不安,他把老友黄永玉送给他的一张大画卖掉,托《广州日报》转去1.5万元。
冰兄为广州市教育基金会捐画筹款;为希望工程、为团市委“手拉手”基金筹款。2000年底,他得知越秀区儿童福利会的“家底”告急,该区有重症儿童39名,均为白血病、脑瘫等病,需要长期治疗,于是86岁高龄的冰兄发起了一次义卖筹款,他不但自己又写又画,还亲自打电话动员一些著名书画家王玉珏、陈永锵、陈舫枝等拿出作品参与义卖,连90多岁的黎雄才、前省委宣传部部长刘斯奋等大人物也不放过。冰兄一呼,大家都响应了。从1998年起,冰兄陆续为越秀区孤困儿童筹得善款近26万元。
晚年的瘳冰兄依然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却在多年来以书法、小品为扶贫助学筹款集资。除了汇款帮助全国各地的一些贫困者外,还多次捐出字画发动义卖为重症儿童筹款。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他为此而捐出的字画及款项,折合人民币60余万元。
为了让廖冰兄的资金利用得更有价值,也为了让社会上热心公益事业、人文事业的人士能与他一道关心弱势群体,在广东人文学会的支持下,2004年成立了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这是廖老的心愿:播种爱心、净化社会、造福人民。这也正是他数十年从事悲愤漫画创作———“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的人道主义的初衷。

■对话廖陵儿

父亲把毕生积蓄全捐了

因为我本身也是靠漫画稿费来维持生活的,现在勉强能维持全家糊口,何来闲钱去做“善事”?于是我问廖老的女儿廖陵儿,廖老作为一名漫画作者他哪来的那么多钱来做善事呢?
陵儿姐诡秘地一笑,说:爸爸是骗“富”济贫!
老人家想为儿福会多筹款,但不会把画价定得高,他说:“虽请来的是企业家,但人家的钱也来之不易呀。”又要多筹款,又要使买家买得高兴,有什么办法?老人家的办法是自己多写多画。“我喜欢损己利人。”他说得干脆。
常有人劝老人家:世上那么多穷人,你怎么帮得完?他说:“就好比掉在水里的人有那么多,我能拉起一个是一个呀。本来我画漫画是想治社会的病,现在我画不了,也无能为力了,如果能给人一碗饭吃都好哇,我就只有这么一点能耐了。”
我又问到细节:陵儿姐,廖老的画卖到多少钱一幅?因为漫画不同于国画和油画等画种能卖出高价。
陵儿姐说:爸爸原来画不值钱的漫画,每幅稿费不过几十元,进入邓小平时代之后,竟然又“冒充书法家”,所以爸爸说:“我干我的‘替天行道、骗富济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哈哈。”
今年9月22日廖老仙逝了,没有带走一分钱,甚至连骨灰也不留。廖老的一生是清贫的,喜欢抽烟的他只抽2-3元的劣质香烟。依稀记得春节期间去给他老人家拜年,已经无法说清楚一句完整话的廖老反复地说两个清晰的字:“散了、散了。”这“散了”是指把所有的钱都“散了”吗?不明白。但我们知道,他把一生的积蓄全都捐了出去,并成立了基金会。
陵儿姐说,“散了”也许是指把积蓄都遣散了吧。2001年,爸爸一场大病,身体一直未能恢复元气,但仍然在儿孙的协助下,不停地做着社会公益。2003年发起捐款为抗非典烈士叶欣造像、2004年为东南亚海啸捐款三万元。成立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会,是为了让爸爸的资金利用得更有价值。2006年7月,基金会举行爸爸藏品义拍,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历年来爸爸的书画友人们友好往来的相赠之作。他认为对友情最好的回报是返还社会、返还众生,这才是对友人最好的交待,正是如爸爸常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慈善感言

画家林墉说过:“廖冰兄是一座大山,一座丰碑,一座灯塔。他是为别人活着,不是为自己活着。”前面三句话我不敢接受,太吓人了。说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倒说得不错。
世上还有那么多人未过上好日子,自己就不敢享受,我觉得享受就是犯罪。我在投胎之前就同阎罗王签了约:一生不准享受,只准劳碌做牛马,不做物质贵族,也不做精神贵族。如果我违约,一讲享受就要打回地狱,所以我不敢偷懒,遵守对阎罗王的承诺。
造就了我此生的四个人,一个是日本天皇,为救亡,成就了我的漫画;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邓小平。我成了名人,“骗”了不少钱。不过我家仍然没有沙发,我仍然喜欢青菜豆腐过日子。“骗”来的钱还给社会做公益事业。


图1 廖爷爷与一名残疾儿童会心交谈。


图2 廖冰兄晚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积蓄成立了《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会》


图3 1988年元旦与广州市少年宫的小朋友一起画龙。


图4 2000年12月冰兄为广州越秀区儿童福利会发起书画义卖筹款。
(Fish/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40:25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谭建光:让别人过得好,自己才能好
--------------------------------------------------------------------------------

金羊网 2006-12-21 10:13:21




新快报记者 罗杉
颁奖辞

在他眼里,一个一个志愿服务团体就像株株幼苗,凝聚着这片土地最热情、最善良、最有希望的力量,既蓬勃,又稚嫩。
他以学者的敏锐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协助众多志愿服务团体开拓成长空间,解决疑难杂症。
珠三
角、粤西、粤北、粤东,高校、社区、论坛,他为诠释“志愿服务,是一个现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而不懈奔走,同时也让广东志愿服务的“珠江模式”成为全国性的“理论品牌”、“社会品牌”。

谭建光,1960年生,广东开平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学系主任、教授,广东省青年自愿者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志愿服务研究的代表人物。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的几个朋友参与了志愿者服务,他们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批志愿者。我发现他们在从事志愿服务时非常热情,不像政府行为,也比职业态度更真诚,受他们所感染,我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谭建光在1996年以后真正开始对志愿服务领域的学术研究。十年来,他以一名学者的敏锐眼光和社会责任感密切关注广东志愿服务发展的点滴进程,包括志愿团体的发展、志愿者身心健健康、志愿服务的法制环境等等。他主持的如志愿服务动机调查、青年领袖素质研究等学术研究,对志愿服务团体的健康发展起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为了让志愿者健康成长,他倡导了志愿服务“快乐激励”,帮助志愿者把分享辛苦的服务过程转变成快乐。他还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社会资源在志愿团体和政府之间搭建一座沟通桥梁,为志愿服务获得更为良好的生存空间作出了杰出贡献。
2005年,广东省青年自愿者协会研究中心成立,谭建光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研究中心在成立仅一年多的情况下在学术上取得重大成果,并服务于广东志愿服务的实践。针对广东省志愿服务产生最早、发展最有特色,但是因为缺乏理论研究而难以扩大社会影响力的状况,中心筹集社会资金、组织专家学者、吸引志愿者参加,编写了全国第一套“志愿服务研究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中国深圳义务工作发展报告》、《与志愿者同行———中国广东志愿服务调查纪实》等三本书;正在撰写《公共服务与志愿服务———中国佛山志愿服务的模式研究》、《中国志愿服务的珠江模式》等,即将出版。这使广东省志愿服务的研究成果引起重视,中心先后应邀在各种全国性论坛分析、讨论“广东经验”,为广东省志愿服务创造了全国性的“理论品牌”、“社会品牌”。
中心还为各地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提供了咨询、指导、培训、策划等服务。协助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中山市等典型地区总结和提升志愿服务经验;协助粤东、粤西、粤北山区的志愿组织探索增强自主发展的新途径;协助高校志愿者队伍探询与社会需求结合的有效途径;参与了推进“政府委托人民团体购买公共服务”的新型模式探索工作。
谭建光认为,“研究”不是为了研究本身,而是“希望以微薄之力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这项‘爱的事业’,让世界更加温馨美好。”

对话:政府应降低民间组织准入门槛

记者:志愿者的兴起是一种社会力量兴起,那么政府在这个领域到底是该作为还是不该作为?
谭:政府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应该体现在鼓励立法,制定规则,让志愿者服务向促进社会发展、利于人类幸福的方向发展。因为志愿者服务其实在国外是一个中性的词,既包括服务性的,也包括抗议、维权等,所以我们应该强调要向有利于人类幸福的方向发展。缺少制定规则是我们政府做得最为不足的地方。“有所不为”是指不应指定和干涉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干涉会压抑创新并导致不满。政府应该认识到,社会服务是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的,政府无需直接面对民众,只需要做好裁判就行。
目前的志愿者组织包括官方型和民间型的,政府应该对这两种类型的组织一视同仁,比如对服务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形成政府委托、社团运作、公民参与的发展模式。
记者:你怎样看待维权型的志愿活动?
谭:社会产生这种维权力量本身是件好事,在历来是公权压抑私权的中国社会里,这是对人的自尊、权益、生活基本要求的维护。但问题出现在维权过程中,维权者的要求往往和目前的社会条件不适应,引起官方的戒备;而这类组织往往有境外组织的支持,用西方的人权观点看待中国,使得自己的姿态比较极端,这更加导致与官方关系的紧张。而且目前有一种普遍情况,就是维权团体的呼吁会引起最高层的重视,使得政策发生变化,在这过程中他们与地方政府经常发生冲突。所以要想到达到“和谐”状态,还是需要维权者、权益被侵害者以及地方政府等几方协调。
记者:动机这个因素在慈善和志愿服务中到底重不重要?
谭:我们研究动机并不关注动机好不好,只关注动机合不合法。比如,如果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而参与慈善事业,这是合法的,那没有问题;如果它是想从中赚取商业利益,那就是不合法的。除了合法与否,各种动机没太大区别。中国人总认为,只有很好的人、很高尚的人才去做志愿服务;但在国外,人们把志愿服务当做权利,帮助别人,让别人过得好,这有利于整个社会,自己也才能过得好。
记者:一个志愿者组织要能稳定健康发展,其内部和外部各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谭:从内部而言,因为志愿者服务其实是提供给公民学习做好人的机会,所以志愿者组织门槛不能高,而且还要为志愿者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机制。志愿者的领袖非常重要,其最佳人选应该是最能鼓励人、最能吸引人、最能协调的人。从外部条件而言,志愿组织的底线应该是法律规范。但目前民间组织登记很困难,很多都是在“非法”状态下活动。所以政府在立法时,应该设置低准入门槛,如果民间组织的活动违法,那么政府可以查处。

慈善感言

作为一名学者,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我看到志愿者事业越来越得到包括学术和政治等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视。从2000年起,我越来越感受到学界对这个领域的重视。而中共六中全会的文件当中明确提出"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表明国家领导已经意识到社会组织的作用。
作为个人,我想人的一生中一定会想要很多利益,但一定要放出去一些,就像一杯白开水,太满了就会溢出来。志愿服务会让人心里安详,当你看到别人生活好,自己也会很轻松。不要总想着这是为了别人,应该想这是别人给你一个机会,你能看到那些生活比自己不易的人,就会有一颗感恩的心。

(晓健/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41:41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李森:默默传播志愿者文化
--------------------------------------------------------------------------------

金羊网 2006-12-21 11:33:42




颁奖辞

没有伟大和崇高,也没有名利索求、私欲企图,只有爱和亲切。
他用自己默默的行动,在福利院、康复中心、展能工场、老人院留下自己的足迹,播下城市文明的种子。
“让义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令这个沧桑的城市增添亲切温暖;“传播志愿者文化”,他令这个陌生的城市变得温
情脉脉。
在乌托邦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对义工精神的坚持,看到了建立一个普遍认同的公民道德体系的希望和未来。

■新快报记者 苏少鑫

李森,他很喜欢别人叫他“乌托邦”,他说,“乌托邦”一词一直被视为空想的代名词。事实上,乌托邦精神更为深刻的、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却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
他是一家电信公司的员工,可是现在,他更喜欢自己另外的一些身份: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广州青年网站长、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等等。
从2000年开始,他参与了志愿服务,后来也获得了团中央颁发“2004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团广东省委颁发“第九届五四青年奖章”、团广州市委颁发“雷锋式先进个人”、民政局颁发“首届优秀义工”、广州市文明委员会颁发“第三届羊城公德公益百星”,市残联颁发“杰出爱心天使”等荣誉称号,各大媒体均对李森的事迹做出报道。
一直以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在李森的带领下,以传播志愿文化、推动市民参与志愿服务为己任,不遗余力。他们坚持不懈,长期定点开展志愿服务;他们不仅身体力行,还努力向更多人传递志愿者精神———创办网站、出版网络刊物,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李森说,义工,应该像广州人喝早茶一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做志愿文化的传播者”,李森不断向记者强调,这才是他们的使命。他认为,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并不是一个人、一群人的社会,而是大家的社会,只有通过互相帮助,传递关爱,使更多人了解、认同、支持志愿服务,我们生活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才更有质量和意义。
在李森的带领下,启智服务总队在今年做了很多有影响的事情:今年4月,梅州市平远县地中海贫血患儿小文炬一家来到广州求助,歌手江湖和启智服务总队志愿者鼎力相助,延续半年,百场义演,成功筹得25万元手术费用。今年8月,乐昌受灾,启智服务总队发动志愿者筹集物资,还多次参与多种形式的义演筹款活动,并派出志愿者运送物资到乐昌灾区。中央二台《移山》节目制作启智服务总队活动纪录片。
他们的志愿者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到福利院服务的志愿者,来回一次大概是40公里,每周大概50名志愿者到福利院服务,一年下来,志愿者为福利院小朋友奔波的里程,可以围绕地球赤道两圈半。

■对话

不抱怨,学会寻求发展

记者(以下简称记):当初怎么会想到去做志愿者的?
李森(以下简称李):毕业后单调的生活,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促使我参加的志愿者组织,我觉得可以帮助到别人,自己有一份满足、充实的感觉。《三字经》的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如果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有更好的慈善氛围,我想会促使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活动。
记:启智服务队在广州也有好几年的历史了。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现在对于你们来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李:我们的机构属于半民间半官方,我们的机构缺乏专职的社工,机构的所有工作都由我们的义工承担,很多事情执行并不是那么到位。很多活动都没有官方参与,服务对象也要我们自己去联系。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外的基金会,在国内,我们则主要通过做义卖来筹集资金,但都要过申请场地这样的手续。如果在国内可以筹集到资金那是最好的。
记:这些困难会长期困扰着你们吗?
李:困难可能只是暂时的,关于空间的问题,我想小的空间有小的发挥,有些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面可以用创意营造一个很舒适的环境。慈善组织不能光抱怨,要学会寻求发展,找到发展的方向。我们觉得慈善团体的发展,应该靠自力更新,自己找到生存的方式,不能太多地依赖唯一外来的资源,我们团体的发展,从每一个服务项目的开拓、实施、评估,都由自己的志愿者去进行,所有的运作都是把成本控制到最低,再进行运作,尽量多途径寻求更多的外界免费资源。主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就会生存得很好。
记:有不少主流媒体都报道了你的事迹,这样是不是对你们开展工作会有所帮助?
李:媒体的报道,包括一些我个人获得的荣誉,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都会把它看作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激励。现在媒体的很多报道其实都有偏差,总是竭力想挖出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民众误认为志愿者要付出很多。其实我们的收获是大于付出的。这包括精神上的收获、扩大了朋友的圈子,同时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也得到了成长。除了传播志愿者文化,让义工能够成为广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之外,我更要告诉广州的市民,让他们了解做义工的收获与快乐。

慈善感言

我们相信,每一个志愿者所做的服务,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会在这个社会激起层层的涟漪,并不断扩散,影响着这个社会。同行者越多,激起的涟漪就越大,涟漪扩散得也越快。
我们还坚信,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并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志愿者。城市的文明,与志愿者同在。
无论你能否体会到我们的感受,无论你是否参与过志愿服务,请尝试了解志愿者,你可以感受到志愿者作为有责任心的公民,所付出的努力。你也可以看到他们作为爱心的播种者,所收获的快乐。我们伸出手,希望你能与我们———志愿者同行!



1


2


3

1 探访孤寡老人。

2 义务辅导小朋友学习。

3 2005年领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卓珩/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42:19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思歆:引领贫困学生的“灯塔”
--------------------------------------------------------------------------------

金羊网 2006-12-21 11:33:42




颁奖辞

迷茫的孩子要找到出路,落后的理念要得到改进,精神的贫乏要得到充实,她用“能做多少算多少,做总比不做好”的信念,坚持了5年,并一直在路上。
她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践行着任何有爱心的人都能行善的理念。一粒小小的沙,一滴水,粘在一起,灯塔更加牢固,照得更远。


■新快报记者 丁灿

2001年3月9日晚,数名来自广州、珠海的有志之士,聚集于越秀天安大厦。一个月后,他们在这里正式启动了一个名为“灯塔计划”的义教活动。
灯塔计划,作为一个公益性教育活动,主要任务就是招募、培训一批高素质、有爱心的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到贫困边远的山区、农村进行义务教学,帮助这些地区的孩子扩大视野、改善思维方式和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灯塔计划用“走进去、请出来”从总体上概括他们的活动模式。“走进去”就是让义工到山村执教一段时间,把现代意识和观念带到山村去;“请出来”就是把乡村老师请到教学水平先进的城市交流,让那些从没出过远门的孩子到城市学习和生活,以此来改善山村教育软件。
2001年8月,思歆作为“灯塔计划”的第一批义工,首次下乡归来受“灯塔到底能做什么,能坚持多久”的问题困扰着。但在“我们往往会因为这些无能为力的问题困扰而无法专心做好我们有能力做好的事情,白白浪费和错过”的信念下,她坚持下来。她觉得支教不是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把握机会,自己寻找方向。
“灯塔计划”的发起人是几名在职人士。发起人之一陈建华在广州念大学时曾云游新疆、西藏、云南等地,接触到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在天山下的一个蒙古包里,一个不知道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孩子,飞舞着双手,学老鹰振翅的样子,歪着头问:是不是像这样拍着翅膀飞呀?这些情景深深触动了陈建华。
和很多志愿(义工)活动一样,“灯塔计划”倡导一个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社会。参加该活动的义工下乡义教前将进行严格的甄选、培训、考核,每个义工参与活动的工作时间完全由自己业余时间安排。
从成立至今,“灯塔计划”已经组织了7次大型的义教活动,参与下乡义教的义工达1000多人次,义教地点分布于广东省四会市、清新市、怀集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广西贺州市、湖南永顺县等11所乡村学校,前后服务时间近90000小时,受服务的学生约达2500人次。
伴随“灯塔”的成长,思歆原有的困惑慢慢消失了,她更坚信“不管怎样,做总比不做好”。一颗星可以驱走黑暗,一盏灯可以指引前路,灯塔计划就是希望能找出更多的灯,因为方向引领一生。

■对话

“灯塔”希望更多在职人士参与

记者(以下简称记):伴随灯塔的成长,你也从第一批义工成长为“灯塔计划”的核心成员,这五年来“灯塔计划”有什么样的改变吗?
思歆(以下简称思):应该说是变得成熟了。当初发起这个计划的是几名在职人员,可能是受香港类似活动的影响,想在广州尝试一下。当时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被认为有热情、素质较高,有能力下乡义教,所以有幸成为“灯塔计划”的第一批义工,并且成为骨干。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的只是一个信念一个方向,并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经过这五年的摸索,在人员招募、培训、义教模式的归纳等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固有程序。而我们的成员来自各方各面,都有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平时灯塔的工作时间上难以完全配合,唯有在内部形成一些工作的原则,让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所以现在我们成立了理事会、秘书处等,将各人的职责明确。理事会负责制定灯塔计划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以及每年的年度主要目标;秘书处负责具体的活动执行。
记:“灯塔计划”已经走了五年,也算是慢慢成熟了,为什么不去注册呢?
思:我们还不可以独立注册,《社团管理条例》规定需要有主管单位,如教育部门等,而且注册需要较长的时间。时间和精力决定了“灯塔计划”现在只是一个活动,而不是组织。
记:当初策划的灯塔模式是“走进去”、“请出来”两种,但目前来看,“走进去”是相对较多的,而“请出来”似乎并不多见?
思:“请出来”是有过几次的,但成本很高,需要有特别资金的支持。因经费方面的原因我们更多的是“走进去”。
记:一般通过什么活动来筹集经费?2001年成立至今,在义教活动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思:我们的活动经费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在职义工自愿提供资助;二是热心人士捐献,例如,有一次一位热心人士捐助了我们去义教点的所有车费;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由参与活动的义工自己承担。
成立至今,比较难的就是资金、人员和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人员问题就是上面提到的人员分散的问题,不过现在核心成员基本是稳定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在职人士参与到“灯塔计划”中。
非典也算是一种困难吧,当时这种涉及多人的大规模活动是不允许的。
记:需要政府或社会怎样的帮助?
思:如果没有各方各面的帮助,“灯塔计划”不可能走过五年。但我们希望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学校支持我们的活动;政策上也可以做调整,使注册和筹集资金合法化。

慈善感言

每个人都有做好人好事的心。能够身体力行去实现,是自己的幸运。曾经誓言旦旦说,灯塔是一辈子的事情,也曾经怀疑自己能够坚持多久。5年后的今天,我会说:随心而动,尽力而为。与我同行的人很多。
能够投入地做事是快乐的,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是美好的,能够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事是幸运的。所以能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投入地坚持做一件事是幸福的。
妈妈是一个优秀的小学老师,她让我深深体会到,教书育人重点在于“育人”,言传身教重点在于“身教”。她的正直、真诚、认真将影响我一生,她让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于是我愿意用我的行动去证明。


■在泸定桥上留影。


■跟学生合影。


■讲课进行时。
(卓珩/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42:46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杜玉珍:她很孤独,也很坚强
--------------------------------------------------------------------------------

金羊网 2006-12-21 10:44:46



2006慈善广州年鉴·十大慈善人士
  
颁奖辞

红色是她生命的底色。她是革命军人的后代,血管里天生涌动着对光明、对正义的炽热向往。毛主席的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启示了她生命的方向,教师的责任感和共产党员的使命感驱动着她将自己不断奉献出去。
身体残缺让她饱
受冷眼,也许只有山里的孩子才是她的知己和归属所在。孤独中前行,她的步履蹒跚,这个背影让我们看到的,既有红色的落寞,也有信仰的力量。


慈善感言

比起以前,人的思想素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人心里只有钱,不安宁。但人活着怎么能只为了钱?!人就是要讲思想,有追求,要正义。正义比生命还可贵。我不能左右别人,我只能左右自己。
生命诚可贵,事业价更高,捐赠不留名。


图:年轻时的杜玉珍容颜俊俏。


图:杜玉珍总是将钱捐给比她更需要的人。

■新快报记者罗杉

杜玉珍,1952年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解放广州的一个四野干部。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杜玉珍为原广州市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教师。1993年,确诊为鼻咽癌晚期,1997年康复。1999年,遭遇车祸,导致下肢残疾。
1997年,杜玉珍癌症康复后,马上要求学校恢复她的教学,但化疗的后遗症已经不允许她站在讲台上了。接下来的4年,杜玉珍在学校做清洁工,她觉得很“浪费”:“我想战斗在教育第一线,所以病退后决定去最需要我的地方。”也在那时,女儿的同学林妙珊失去母亲,父亲残疾,家庭贫困,杜老师开始照顾她直到她考上大学。
2001年,杜玉珍来到江西安远县鹤子镇中心小学做了一名小学教师,她开始省吃俭用帮助当地失学的孩子,常常自己吃一元钱的午餐,把钱省下来给困难的学生买饭。2002年度、2003年度,杜玉珍连续被鹤子镇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无忧的日子一晃3年。3年后,杜玉珍因为检举一个挪用公款的校长黯然离开了她深爱着的中心小学。
2004年,带着身心的伤痕,杜玉珍回到广东,在连山县福堂中学继续义务支教。这段日子,杜玉珍忙碌而充实,每天早上六点,她拄着拐杖走进校播音室,广播完毕,她来到运动场为学生们领操。做完早操,她又忙着带领学生打扫校园,之后吃点简单的早餐,就开始给学生们上课。晚上她坚持到教室督促学生晚自修,检查住宿生的宿舍内务,直到学生宿舍里最后一盏灯熄灭,她才回到自己的房间,扭亮台灯,铺开教案,开始备第二天要上的课。
无论是在江西鹤子镇小学,还是在广东连山县福堂镇中学,5年来,杜玉珍没有拿过学校的一分钱工资,与此同时,她一共为困难学生捐款数万元。
2005年寒假,杜玉珍回到广州复诊,可这一次回乡却给了她致命的打击。几年的化疗电疗,杜玉珍被后遗症折磨得面目全非,脖子上核桃大的创口经常感染,流脓时需要裹着毛巾;面容扭曲,牙齿暴出嘴唇;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因此,在广州,经常有公交车、餐厅、商场把她拒之门外,她不得不每次出门都带着一个信封,里面装几千元钱和三个存折,以证明自己不是乞丐。
2006年,广东省残联给杜玉珍送上1000元慰问金,杜玉珍全部捐给“南粤助残工程”,之后自己又捐出5000元。目前,她每月有2400元退休金,但她留给自己的伙食费不到百元,全年只有两套深蓝色的帆布衣服交替穿。但她只要看到残疾人,就30元、50元地给。目前,她为帮助别人前后共捐款已超过18万元。她惟一的心愿就是尽快返回学校,希望自己可以在教育战线上干到60岁。


■对话

把钱捐给比我更需要的人

记者:在广州,你会因为模样而受人歧视,在山区支教的时候,当地人会歧视你吗?
杜玉珍(下称杜):从来没有。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我、尊敬我,早上我吹哨他们起床,然后我带着他们做早操,接着我打扫卫生,他们看到了都跟在我后面。孩子生病了不去找他们的老师,都来找我,我就花自己的钱为他们治病呀。你说他们能不亲我吗?但是学校领导不喜欢我。
记者:学校领导为什么不喜欢你?
杜:在江西支教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募捐给学生的钱都被校领导拿去挥霍了,他们拿着钱到处去旅游、吃喝,那里的老师都不敢说,他们说我是外地人,不怕,让我管管,所以我就揭发了他。那些都是孩子们的救命钱、读书钱呀!我不管,谁管?
记者:你给残疾人事业也捐了很多钱,你觉得这钱应该怎么管?
杜:一定要用到残疾人身上。但是具体钱的去向,我无法管,也没有权力管。
记者:现在出现一些假扮残疾人来乞讨的人,你会给他钱吗?
杜:只要遇到残疾人我都会给钱,那些缺胳膊缺腿的,我坚信他们都是真的。对那些身体健全的人,我会走过去用拐杖捅捅他,我说,年轻人有手有脚却来讨钱,你丢不丢脸!
记者:你为什么不多为自己留些钱,吃好些、穿好些、治好病?你生活好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呀。资助他们并非你的责任。
杜:打针的钱我有。该省的钱就要省,够用够吃就行了,有比我更困难的人需要这些钱。我不需要人们在金钱上关心我。我死了以后,不搞遗体告别,也不埋骨灰盒,骨灰就当做肥料。如果合适的话,遗体捐献给医院,做最后的无私奉献。
记者:你把一切都捐了,你想要什么?
杜:只要党对我的信任!要政治上对我的认可!入党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的父亲是清官啊,我的愿望也是当官,当大官!要用手中的权力为中国贫困山区的事业做贡献,让农民在自己的家乡勤劳致富。共产党是人民的亲人,不为人民着想,不为人民办事,入党来干什么呀!
记者:有没有人说这种革命精神已经过时了?
杜:有人当着我的面说我是“傻×”。我也知道,我违反了市场经济的精神,我从二年级就开始学雷锋呀,没有革命精神,这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换会的江山怎么保得住呀!
记者:你内心孤独吗?
杜:我很孤独。但我很坚强,很勇敢,面对现实,一个人独来独往。

(紫/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43:16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谢东祥:一群快乐的狮子
--------------------------------------------------------------------------------

金羊网 2006-12-21 10:44:46




2006慈善广州年鉴·十大慈善人士  

■新快报记者丁灿
颁奖辞

为了让迟暮老人重见儿孙的笑脸,让家庭的梁柱重新撑起生活的希望,让贫困的孩子回到心爱的课桌前……他放下打拼多年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爱的传播中。
他一路不停地奔跑,带领众多广东企业家共同
回报社会,累计为832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灾区筹款逾百万元。他就是谢东祥,一个用爱心统帅着一群狮子的人。

慈善感言

为什么要在狮子会这条路上一直跑个不停?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我到底希望人生中成就什么?我可以奉献什么?我被上天赋予了怎样的使命?”
在别的道路上我找不到答案,甚至连答案的影子都摸不到,但在狮子会这条路上,我慢慢揣摩到一些了。哪怕只走出一点点,但都朝着生命自由的方向前进。
那些多年不见光明的老人重见光明的时候,我会喜不自禁,泪如雨下。但真正感动自己的是在胸口跳动的慈悲的心。也许只是一点点,但是如果聚合起来,那么人间的道路,就会因为我们大家的努力而变得越来越光明。


谢东祥,广东(珠江)狮子会创会会长。2004年以来,他亲身演绎了一个个爱心故事,“财富随着人生境界一起增长”。
狮子会是一个国际性慈善机构,总部在美国,分设机构遍及全球,包括中国。他们有会歌,有誓词,有自己的标志和内部用语。
2004年7月,作为深圳狮子会一员的谢东祥,第一次参与赴新疆为贫困山区白内障患者免费医治的队伍。患者重见光明的喜悦与激动感染了他,他觉得自己应为此投入更多的精力。
思考了一路后,他决定挑头成立一个狮子会。回到广东,他约了16位朋友出来商量。17天后,这17个人闪电式创建了珠江狮子会。会员大多数是和谢东祥身份相当的中小企业主或职业经理人。
珠江狮子会成立的第六天,他们开始了第一次慈善活动,赴云南为12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从此,谢东祥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4月,2006年8月,他带领会员两度再奔赴云南送光明,为318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他最难忘的,是一个16岁少年田学友。他在干农活时擦伤右眼,因无钱治疗导致失明两年多。狮子会来到云南时,他早早报了名。实施手术时,大家一直鼓励他:手术一定能让人重见光明。令人紧张的是,正常情况下,手术一做完立即可以看得到的,而他却看不到。少年伤心地痛哭起来,谢东祥也非常难过和无奈。但第二天医生把纱布摘去时,奇迹发生了:少年清晰地看到挂在墙上的横幅,并自豪的读起来:“上高原,送光明,情系寻甸乡亲!”那一刻,众人雀跃着,呼喊着,有的狮兄对着电视镜头哽咽着流下泪水。和他一起重见光明的还有他83岁的祖奶奶田存芝和61岁的姑奶奶王加玉,这次的手术使他们整个家庭都彻底解放了……
珠江狮子会成立两年多来,在谢东祥带领下,先后在井冈山、云南、英德、从化、增城开展送光明活动,累计为832例贫困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的复明手术,成功率达到100%。
除送光明活动外,狮子会还为安徽、广东清远、广西、甘肃等贫困地区捐款。
今年“7·15”特大洪灾发生后,谢东祥组织会员赴灾情最严重的乐昌探访,为赈灾助学开展了一次规模浩大的筹款活动,得到了其它兄弟狮子会的积极响应,共筹得善款80多万元。
“救助一个白内障患者,就等于解放一个家庭”,当“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全国大规模开展后,为获得帮助的白内障患者感到欣慰的同时,谢东祥也看到了一些心酸的场面。由于缺乏医药费和基本医学知识,一些患者竟用双手想把眼里的障碍物除掉,结果刮伤眼睛,导致了失明,永远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
这些痛心的事实一直都在鞭策着珠江狮子会不能停下行善的脚步。


■对话

只要有心就能做慈善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带领珠江狮子会走了两年多,能跟大家分享你们的快乐吗?
谢东祥(以下简称“谢”):我们每一次行动都是快乐的,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当你用心去做的时候,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做慈善应该是开心的,大家的位置是平等的。当亲眼看到患者重见光明时,那种感觉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替他们高兴。施比受有福!我们是快乐的狮子。
作为一个民间组织,狮子会宗旨是“我们服务”。近年来的工作重点是防盲治盲,开展全球性“视觉第一”行动。
记:其间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或挫折,比如经费?
谢: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做慈善与做企业一样,需要用心去经营,获得市场认可,财富才会来。做慈善同样需要做出品牌,做出美誉度。只要用心去做事,就没什么困难。
只要实实在在地做事,很多人是愿意捐款的。举例来说,如果你捐了1万元,所捐的款百分百按照你的意愿花出去,对方的资料都是可以查的。正因为如此,会员很乐意捐款,经费不存在什么问题。
记:做了这么多慈善活动,有被别人误解为“作秀”的时候吗?
谢:中国民间慈善事业刚刚起步,误会是难免的。很多人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慈善活动。有时候,到一个地方去做慈善,甚至被怀疑到底有什么目的。这时,我就让他们去网上查狮子会的资料,狮子会在全球已经做出品牌来了。
我们创办狮子会的初期,很多人也是持观望的态度,不知道狮子会会做成什么样。对于误会,我们不应该在意,只要开心就好,只要觉得这样的生活模式适合自己就行,应该学会平衡。
记: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目前来说,慈善可能更多的是企业、富人的事,你怎么看?
谢:传播慈善的理念,让更多人和机构深入了解慈善,参与慈善,这也是慈善啊。可能这比具体地做慈善服务更有意义。因为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即使我们狮子会天天做慈善,做到老也远远不够,需要传播慈善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
只要有心就能做慈善!媒体的传播不也是慈善吗?
记:在从事慈善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与当地政府行政部门常打交道吗?他们对你的工作支持吗?
谢:我们一般都会找到当地的残联、卫生等相关部门,需要他们派医生下乡排查,哪些人是白内障,可不可以做手术。这样可以节省乡亲的不少时间,因为他们来到治疗点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如果没有初步排查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来到才发现不能做手术他们会更失望。
记:有人说,中国的富人远离了慈善事业。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谢:我不太同意。如果少数人不愿意捐款什么的,那只是因为他对慈善还不够了解,离贫困的、需要帮助的人太远,接触太少,否则他应该会愿意做慈善的。
三年多来我几乎是全职在做狮子会的事,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



1 慰问山区贫困儿童。


2 帮助检查白内障患者。


3 在美国参加国际狮子会89届年会。


4 和妻子及两个孩子在旅途上。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43:48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周笔畅:我想让更多人感受爱
--------------------------------------------------------------------------------

金羊网 2006-12-21 11:55:02




新快报记者 杜宝仪

颁奖辞

作为一个颇有号召力的娱乐明星,她正在以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传播爱心和行善,并以她个人的影响力感染着这个日益娱乐化的社会。
一年多来,她担任起“绿色造林”和“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我要上学”等多项公益活动的慈善大使,参加各式慈善
义演,唤起中国大量“笔迷”的爱心和物资捐赠行为。我们相信,21岁的周笔畅将以其赤子之心对中国慈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最近去到各个地方也看到很多笔亲做的一些爱心活动,让我觉得很感动。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参与到里面,用我力所能及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不善言辞的周笔畅10月12日在博客写下一段心里话。
自去年底开始,这位2005年度“超级女声”亚军担任起“绿色造林”和“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我要上学”等公益项目的慈善大使,向社会传播爱心。
1985年,周笔畅在湖南一个音乐世家出生,自幼便显出过人的音乐天赋。
2001年5月,她在深圳市首届“群艺杯”少儿综合艺术特长(声乐、钢琴、硬笔书法)大赛获银星奖;6月,在全国青少年新人艺术大赛获广东省二等奖;同年12月15日,获“百事新生代歌唱大赛”少年组冠军、并获得唯一“最具潜力新星奖”;2003年7月,她又获全国酒吧歌手大赛广州赛区第三名;8月28日,在全国艺术新星国际交流大赛上获得成人通俗唱法一等奖、深圳赛区金奖;2005年,获“超级女声”广州赛区冠军,在全国一炮而红。
2005年11月8日,全国妇联、北京市政府、中央电视台发起“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爱心活动,义演晚会上,周笔畅与梁朝伟同台演唱。12月27日,她作为该慈善活动亲善大使之一,来到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砖井镇西高圈村进行慰问。除了将捐赠钱物给贫困人家,她在现场又将身上的零花钱全数搜罗出来,交给患病的老人和儿童。“西部这些可爱的孩子和他们贫困的生活让我感到震惊。没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平常不过的水竟然在这里成了奢侈品。我给西部儿童带去了一些糖果和文具书本,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关注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现状。”回广州后,她在博客上这样写。
2006年12月,她又参加MusicRadio音乐之声在上海举办的“我要上学”大型慈善活动,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帮助因贫困而无法上学的孩子。当天她没带礼物去现场,因为“想用行动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她只是私下与主办方沟通,“希望能够去那些贫困的地方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
就是这样简单。即使面对记者分享慈善心得,她也保持着一贯少话的风格,继续用行动影响更多的人。

慈善感言

没想过得奖什么的,用实际行动就好。
希望大家都能伸手帮助需要爱的人。


■对话

1

记(以下简称记):我知道你曾担任“绿色造林”和“母亲水窖”、“我要上学”等公益项目的大使并参加活动。请谈谈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去从事慈善活动?
周(以下简称周):一直都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趁现在的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

记: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在做公益和慈善活动的经历和心得吗?
周:我希望自己能走到大家的身边,亲身去体验,去帮助他们。可能是因为性格的关系,特别是当我去年去参加“母亲水窖”活动,到西部看到那些缺水的人,我不知道要说什么,我知道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我一直把他们的照片放在我的博客上,想让大家都能看到。

3

记:到目前为止,除了上述活动,你所做过的善事还包括哪些内容?
周:我觉得这些是要用行动的,我没这个概念说什么是善事什么是慈善。

4

记:在你所从事的慈善活动中,对你来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周:没有。

5

记:在现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他们会把慈善当作一些人的个人作秀而不是看做纯粹得到的感召的义务之举,在你的实践过程中,是否也遇到这样的误解?你觉得这种误解是否存在普遍性?在对待慈善的观念上,我们是否存在偏差?
周:以身作则就好。

  

图:加盟慈善演唱会,引得笔迷踊跃捐款。


图:在“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活动中走访西部,给小朋友带去礼物。


图:出席“我要上学”慈善活动,与贫困学生合影。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45:27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信力建:慈善让我领悟生命本源
--------------------------------------------------------------------------------

金羊网 2006-12-21 11:55:02




■新快报记者 苏少鑫

颁奖辞

他是中国民办教育试验田上的耕耘者,十几年来,他像一个老船长,带领着一艘民营教育大船,航行在时代激变的波涛之中。他是慈善家,他所创办的慈爱院,让残疾儿童、孤儿们露出笑容。他是敏锐的评论家,笔锋之间,随处可见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中国的民办教育需要继续突进,中国的弱势群体需要继续救助,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继续进行。信力建,走在这些领域的前列。

信力建,民办教育专家、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兼任广东省人文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白云区政协委员、《看世界》杂志社名誉副社长、浙江大学民办教育中心理事、《新快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专栏作家。
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社会经历丰富,曾为军人、农民、工人,涉及三十多个不同行业和工种。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企业、银行、政府机关工作,后留学英国。
1989年创办信孚学校,至2006年,其一手创建的信孚教育集团共拥有幼儿园12所,中小学6所,老人院1所,儿童福利院1所,学生上万名,教职员工近千名。
在这17年的历程中,信孚在帮助弱势群体与实现教育服务大众的指引下,为社会所做的工作,通过了以下的方式体现。
1997年开始信孚与赤岗街街道共同开办了信孚儿童福利院和老人院。福利院的孩子们主要来自政府福利院的委托,政府提供生活费的补助,场地、人员工资、孩子康复和教学、益智等活动经费由信孚来承担,而福利院与老人院的全面管理权与财务收入开支均由信孚来负责。自1997年起,从刚开始的60个孩子,如今已发展到了10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95%是被遗弃的残障儿童,从1岁至15岁左右。这些儿童残障的程度与病因均不一样,这对管理与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也考验了员工们的爱心与耐心。在这里,信孚儿童福利院(现改名为信孚慈爱院)与老人院成了信孚人与学生们的教育基地。
在慈爱院里的26个孤儿,他们正在信孚祥景小学和信孚黄石中学免费接受教育,直至他们长大成人。信孚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而这26个孤儿对信力建董事长的称呼就是“信爸爸”。藏族孤儿多吉2001年从遥远的西藏来到广州,全部免费入读黄石中学,信总把她当作亲女儿一样。如今,多吉已回到西藏并考上了师范学校。
目前这所慈爱院成为一所面向社会的,既有公益慈善性质又能服务公众的特殊学校。很多志愿者与企业单位的朋友纷纷到这里参与帮助孩子进行康复学习的活动计划。每逢周六、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会与信孚员工们一起专门根据孩子自身的残疾状况进行锻炼与调节,而志愿者们也与信孚员工一起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与益智游戏。“不要因为他们的残疾而丢弃他们对健康的渴望,看着孩子们的天真的笑,我们会更投入。”信力建这样看待自己所办的慈爱院。

慈善感言

“仁爱之心”为人心所向,人修身立命的根本在于创造生命价值。在灵与物的世界之中,人所追求与向往的目标,不仅是财富与成功,还有从内心深处所生发出真正的喜悦与感激。当我投身于教育之日,我对生命、对人生、对自然的体悟,已经回归到了对生命本源的追求。善道能让人宁静而致远,人之对生命的感怀,最终将回归于追求善的本能之中,求善与行善才是生命本源的体现。让世界更美好,无非在于善待天下生灵。


■对话

现行制度限制了慈善空间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记得你曾经说过,做企业,我们不需要做500强,但是一定要做500年。这是否是你从事慈善活动的直接动因?
信力建(以下简称信):从事慈善,对我来说,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及对民族振兴的期望促使我产生了一种使命感,而到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家的游历,让我对文明产生浓厚的向往。对生命与自然的解读,文明背后的平等与互爱,塑造着我的生命观。于是,这些生命的体悟会时刻驱使我关爱弱者。
记:作为一个民办教育集团,在你所从事的慈善活动中,你觉得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信:最大的障碍在于,慈善的渠道与空间太窄,信息不齐全,慈善的手段与方式都不全面的情况之下,民众参与的方式比较少。原因是政策强制,慈善制度不透明,捐资减税等制度不完善,政府强制行为及体制漏洞失民心等,造成了民众与企业家在慈善工作中的缺位。
记:现在舆论普遍认为,民间慈善的作用是被低估的。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为什么?
信:我认同。民间的善心,慈善是人的本质,行善是人的本能,美国人每年捐的款项很大,中国慈善事业比香港、美国还有上升的空间。不是被低估,现有的制度限制了,不开放不够。
记:现在有一个舆论在不断追问的问题:中国的富人为什么远离了慈善事业?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信:两头看,中国富人已经提供了公共产品即就业与税收,媒体不应该对中国富人的慈善行为太苛刻了。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还很恶劣,不能与国外专门的企业基金会相比,非常时期非常手段获得非常利益,第一代企业家仍属资金积累的阶段,其知识与教养有待提高。


图:中学时期。


图:当兵时期。


图:创业初期。


图:近照。
  
  
(夏天/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46:08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翟美卿:慈善是我一生的责任
--------------------------------------------------------------------------------

金羊网 2006-12-21 11:10:52




颁奖辞

她是广州企业界的翘楚,是我们身边的“企业公民”,更是中国社会私人捐赠的标志性人物。
她的努力,不仅仅是一个富豪对慈善的热心、对社会的责任,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阐释着中国大陆富豪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慈善感言

因为觉得自己赚了钱
以后能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种欣慰就从心里发出来。
财富积累越多的时候,就会觉得财富只是一个数字,可能好几辈子也花不完,那么再赚钱为了什么呢?于是我会觉得有一种责任:赚了钱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回报社会。所以,慈善事业不仅给我开心,而且给了我一个更高远的奋斗目标。

翟美卿,1964年出生,香江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海马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南方香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这个土生土长的广州女子,首创仓储式家居连锁经营模式,跻身大陆百富榜。
20世纪80年代,21岁的翟美卿遇到一个机会,有家公司想把广东的家具运到北京去卖,希望她能提供货源。她一个人跑到广州、顺德等地的家具厂,居然谈成了几十万元的货品,并从中赚到了3万元。后来她又亲自到北京推销广东床垫,两年后翟美卿赚了100万元。

1989年,翟美卿与刘志强结为秦晋之好。1990年他们在深圳宝安开办了第一家家具店,起名“金海马”。5年后,金海马的门店已经遍布几十个大中城市。从家具业起家的夫妇俩,2000年之前一直固守在其赖以发家的家居连锁经营领域。2000年后,香江集团突然开始了多元化横向扩张的进程,进军房地产。“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翟美卿在拥有了一定资产之后产生了顿悟,而这次顿悟,彻底转变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的人生进入第二次动力时代,她个人也完成了从商人到慈善家,从企业家到社会活动家的身份转型。
从1992年捐助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学开始,翟美卿夫妇领导的香江集团至今共捐助失学少年2万多名,捐建学校200多所,累计捐款近3亿元人民币。
2005年6月,香江集团出资5000万元成立第一家民营非公募基金会———香江救助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将由国家民政部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基金的资助对象包括教育、灾害、体育、医疗等。翟美卿的目标是,基金会规模最终将达到10亿元。有人说,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私人捐赠制度化的开始。
2005年11月20日,在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华慈善大会上,翟美卿夫妇荣获2005年“中华慈善奖”。
迄今为止翟美卿夫妇领导的香江集团所表现出来的“企业公民”价值观都值得推崇。虽然富豪对慈善不甚热心,有税收和捐助体制上的原因。而正因此,奉行“慈善是她一生责任”的翟美卿无疑能获得普通民众的尊重。


图:“2004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翟美卿收到希望小学学生送来的礼物。


图:粤北山区的香江春蕾小学的孩子们给翟美卿带上鲜艳的红领巾。



图:翟美卿与丈夫刘志强同是慈善事业的热心人士。

■对话

做一个有爱心讲诚信的企业

记者:有人说企业家做慈善有一定的功利性,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翟美卿(以下简称翟):有功利性并不是坏事,因为就结果来看,这对企业对社会是好的。但不是每个人做慈善都带功利目的的,有些人做这些根本就不考虑回报。若是想着回报,以后人家不给你回报,你会怎么想?会不会失落?你不想这些,就会很开心。而且,做好事总是会带来好结果,有的人可能事先设计好了,有的人可能事先没想到。一个企业做了好事,就得到了好的名声,一个有爱心的诚信的企业,人家都会跟你合作。
记者:你从来没有考虑过会有回报么?
翟:十几年前第一次捐出一大笔钱支持教育时是考虑回报的,当时企业很小,我捐那么多钱,甚至想有没有双重回报。但随着目标一个一个不断实现、你想得到的东西都逐样得到的时候,你就会想,你还想要什么?你究竟在追求什么?当你赚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的时候,再赚多少钱,只是数字概念,没有触动感。
记者:十几年这么一路走过来,你觉得不断地进行慈善方面的捐助对您个人生活有影响吗?
翟:我觉得很开心,真的。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赚了钱以后能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种欣慰就从心里发出来。再说了,企业越做越大的时候,也就是说财富积累越多的时候,我会觉得财富只是一个数字。于是我会觉得有一种责任,我们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回报社会。那么,我觉得我的事业就不只是当初的为了赚钱,而是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让我更上一个台阶。所以,现在我觉得它不仅给我一种开心,而且给了我一个更高远的奋斗目标。
记者:有媒介评论说,翟美卿和她的先生刘志强是做了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既会得到税收方面的一些减免,同时也为自己得到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名声。你想回应这样一个说法吗?
翟:我没想过税收减免,因为国家暂时还没有这个政策。我也没有想过名利双收,真的没想过,它对我来说是虚名,虚的东西就是虚的,它永远是带不走的。只有实实在在去做的事情才不是虚的,好坏才值得大家去评价。所以,我觉得我绝对不会对一个虚名去做些什么,把时间浪费在这里很蠢的。
记者:5000万元的慈善基金该怎么花,是不是会分期分批去援助一些慈善项目呢?
翟:5000万元是我们当初刚刚注册的本金,我们花钱不是用本金,用的是它的增值部分,每年的增值部分我们拿去捐赠,主要是用于资助教育、医疗和救灾扶贫方面的事业。
记者:本金目前是5000万元,然后随着企业的发展会不断增加本金,用于商业运作,然后用它产生的利润进行捐赠?
翟:对,是这样。
记者:现在捐赠的百分比大概有多少?
翟:按照目前章程的规定不能少于8%,每年不能少于8%,也就是说回报或者增值部分必须达到8%。如果不够就可能会用本金,换句话说就需要不断地补钱,否则本金会越来越少。
记者:你觉得是企业应该肩负起这样一个责任?翟:一生都有这种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46:32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彭磷基:捐赠制度监督机制待完善
--------------------------------------------------------------------------------

金羊网 2006-12-21 11:10:52




■新快报记者 杜宝仪
颁奖辞

他的乐善好施证明了财富的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彭磷基先生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捐款近两亿元人民币。
彭氏家风渊源有自,祖父彭寿春虽非巨富,却专设“彭了善堂”,以帮助乡邻、施粥舍饭、施药舍棺为乐。
作为一名海归企业家,彭磷基先生较早接触
国外慈善观念,实现了作为“财富的主人”的理想后,他多次对希望工程和特困大学生进行助学捐赠,把通过财富促进教育事业,进而提高青年一代的人文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进步作为目标,倾注热情。

慈善感言

这么多年来,每当看到鳏寡孤独的长者、妇孺和特困家庭等的困难得到舒缓,生活环境有所改善,自己帮助了真正有需要的人,非常开心。特别是看到自己资助的贫困学生,学业有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放弃对学业、对人生的追求,常常被他们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年轻时屡败屡战,永不放弃的那份坚持!我也很感谢这些面对困难、逆境依然乐观向上的人们,成为我和祈福集团回报社会的一份动力。

当然,看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投入到关心和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的慈善活动中,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情。

彭磷基祖籍广东番禺,1940年生于香港一个普通家庭。中学毕业后,他到美国读建筑本科,又在加拿大获建筑硕士学位。国外求学期间,他在餐馆里刷过盘子、炒过菜,做过医院清洁工和宾馆服务员。
1973年,彭磷基回港,与四个好友合作做起旧城改造项目。在随后的股市投机热中,他把公司所有流动资金投进股市,空炒股票。同年中东十月战争引发香港股市暴跌,彭磷基投机梦破灭,住房、车子都变卖还钱。痛定思痛后,彭磷基开始专心做地产生意,把工程、开发、销售中介包了下来。1977年,彭磷基掘到第一桶金。
1991年,彭磷基投资1.5亿元在广州番禺区开发“祈福新邨”首期500套度假别墅,开售当天上午全部卖完,被业界称为祈福奇迹。至今,“祈福新邨”规划用地达7500亩,先后投入资金逾120亿元,开发了土地逾4000亩,售
出单位超过27000个,创造了国内单个楼盘销售单位数量的最高纪录,赢得“中国第一村”的美誉。
自1982年始,他以祈福新村集团和个人名义对赈灾救灾、帮贫济困、希望工程、福利慈善事业等捐款和对革命老区的教育扶持近2亿元。包括:2004年6月,中国扶贫基金会推出了“2004中国特困大学生关爱行动”的活动,彭磷基捐款2080万元,被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新长城教育扶贫慈善家”的称号。
2003年11月,彭磷基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60万元,设立“新长城彭磷基助学基金”,用以资助北京7所高校300名学生4年的生活费用。2002年,在广西百色捐资1800万元建造了祈福中学,并设立彭磷基基金。后来继续建了祈福小学。1982年,彭磷基陪父亲回乡祭祖,有感于乡村小学条件的简陋,当即捐款40万元人民币,修建了当时钟村镇最好的育英小学,又另捐赠20万元设立了育英教育基金会。
凭着对社会的卓越贡献,2003年他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2004年,他被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新长城教育扶贫慈善家”称号,获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授荣誉牌匾。

■对话

助人为快乐之本

记者(以下简称“记”):到目前为止,您所从事的慈善活动主要包括哪些?
彭磷基(以下简称“彭”):祈福集团一向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从事慈善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捐资、捐物、无偿献血、环保宣传,教育、医疗、扶贫、赈灾、环保等各方面。15年来受惠的机构遍及全国各地,捐资近2亿元人民币。
我们并不是所有慈善活动都参加,而是依据我个人能力和祈福集团的实力,选择教育与医疗作为主要内容,因为“知识与健康”是人生的两大财富,也是我们送给贫困山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礼物。
记:这些年从事的慈善活动中,对您来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彭:我们对于所从事的慈善项目,都是经过审慎的考虑和筛选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慈善组织、民众的大力支持,没遇上什么障碍。
记:当初您为什么会想到去从事慈善活动?
彭:从小所受的“仁爱天下”的教育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认为钱财本是身外物,有能力的话,可以用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给社会和民众留下一些有益或者终身受用的实物,人生会更有意义,“助人为快乐之本”嘛。
一个人所能做的好事毕竟有限,我们捐资办学、助学,主要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比只是缓解一时经济之需更有意义。我从自己勤工俭学的经历中深感学习机会难得,希望更多贫困学生可以完成学业,成为中国的栋梁。二是知识改变命运。希望学生成材之后,可以改善家庭环境,改变家乡落后的局面,共同建设强大的中国。三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带动更多人关注中国贫困学生,关注中国的教育,更多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投身到这些有意义的慈善活动中去。
记: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民间慈善的作用是被低估的。您怎么看?
彭: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一直以来,民间的慈善作用在社会上举足轻重,很多慈善事业和成果都是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所致。例如,海内外发生的重大天灾祸患等的支援和救助,当中有一些就是民间慈善组织率先发动的。
记: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慈善被当作是一些个人的作秀而不是看作纯粹得到感召的义务之举。在您实践的过程中,是否也遇到这样的误解?
彭:我或祈福集团做慈善活动,完全是为了回报社会,我认为这也是企业和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没有考虑其他什么商业目的或赚取回报。
很多时候,我或祈福集团捐资给一些慈善机构都不事张扬,连我的员工都不知道。拿慈善来作秀只是某些企业和个人的个别行为,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
记:人们往往把慈善的焦点集中在企业上,似乎慈善是富人的专利、企业的专利。在倡导社会公众参与慈善事业上,您觉得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彭:社会责任不分企业大小,是每个公民与企业都应有的社会义务。慈善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有一份助人的心意。我认为回报社会是社会意识的问题,应该加以鼓励和扩大宣传,培养、提高市民和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记: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立法,站在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您觉得有必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彭:中国的捐赠制度和监督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个人认为,透明而完善的捐赠制度和有力的监管机构会树立慈善活动的公信力,能激发更多企业投身和参与中国的慈善事业。因此,建立一些制度便于企业、鼓励企业做慈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图:彭磷基与家中的爱犬玩得高兴。


图:在新长城·彭磷基助学金捐赠仪式现场。

(金陵/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50:17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2006慈善关键词:奢侈品展与贫富差距
--------------------------------------------------------------------------------

金羊网 2006-12-21 11:10:52




对热衷于奢侈品的富豪们而言,我们未必可以在道德上对他们进行口诛笔伐,事实上,对财富的理解以及支配,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当然,它往往同时也是一个人人格格调的反映。因此,如何理性地对待奢侈品,正是财富新贵,甚至是整个社会都应反思的问题。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坚11
月23日在接受访谈时说,“中国还有2365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除此之外,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灾民需要救济,有8000万残疾人需要关怀。
本年度奢侈品展览会进一步升级。
8月25日-27日的“北京国际奢侈品展”上,2006年最新昂贵单品———价值亿万的彩钻饰品闪亮登场。
10月11日,“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60名亿万富翁集体现身。据介绍,该富豪晚宴晚宴上饮用的则是每瓶13000元的轩尼诗李察干邑,但每人仅限一杯,人均消费要4000元人民币。
12月15日-18日,“中国(广州)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行。
“到中国去!”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牌的口号。
近几年,国外高档奢侈品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渗透力迅速扩大。有研究人员预计,2008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对该行业全球总销售额的贡献将达到20%;到2015年,中国消费者将与日本消费者成为同样重要的奢侈品消费群。这表明,中国奢侈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对政府而言,有分析表明,中国之所以对奢侈品表现出较强消费能力,原因除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外,其中目前税收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脱节也是主要原因。目前来自多方的信息表明,目前我国向高档商品开征消费税的时机已成熟。
当然,契合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与顶级奢侈品消费的强烈反差造成对公众的心理刺激,这样,我们便可以理解,究竟是什么在导致社会“仇富心理”在蔓延了。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末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先进的上海和北京已经分别达到了葡萄牙和阿根廷的水平,最为落后的贵州省只有纳米比亚的水平。其中称“中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可能会威胁其社会稳定。”据普遍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5,这个不起眼数字在今年遭到央行官员的批驳,但大家对中国贫富差距风险的担心并没有因此消减。
“中国到了不得不发展慈善事业的时候了。”一位著名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在谈过贫富差距的现状之后,这样说。慈善被公认为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有助于弥补第一次生产分配和第二次税赋分配的缺陷与不足,缩小财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第三次分配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体现社会互助的社会行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待着鼓励富者做慈善的制度尽快出台。

(金陵/编制)

2006慈善关键词:慈善榜
--------------------------------------------------------------------------------

金羊网 2006-12-21 11:10:52




面对着我国对保护私有财产以及鼓励捐款的法律法规仍然有待完善、慈善团体公信力透明度仍有待提高的现状,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走的路仍然很漫长。

胡润百富于4月11日发布了《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榜》和《胡润2006中国慈善企业榜》。年过八旬的深圳彭年酒店掌门人余彭年以20亿元的捐赠成为中国最慷慨的
慈善家。在慈善企业排行榜中,李嘉诚基金位列第一。
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公益时报社等单位编制并发布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于4月18日发布并举行了典礼。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公司,分别以1.61亿、5215万、890万元的年度捐赠额,成为本年度最慷慨慈善家、最慷慨跨国公司和最慷慨上市公司。
《福布斯》也于5月8日上午发布了《2006中国慈善榜》。
6月,首届“十大优秀民营女企业家、十大民营女慈善家”评选结果揭晓。
正如有论者所说的,我们已经俨然进入了一个“榜单主义”的时代,有关中国富豪的“慈善榜”版本虽然越来越多,在社会诚信整体缺失的大背景下,有不少人批评这种制作成本低下的榜单的日益泛滥正在不断加剧它的劣质化和零诚信的危机,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事实上,任何媒体或者机构都不可能调和出一份令绝大多数人信服的慈善榜,他们都不过是一种单向度的表达而已。
正如胡润所表示的,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慈善业还没有真正开始”。在“财富榜”与“慈善榜”的严重不对称强烈对比下,中国企业和富人参与慈善的微弱程度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中国大陆的富豪们陷入了舆论道德谴责的漩涡之中。
而在这些“慈善榜”以及对富豪们道德谴责的背后,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反思———论者早就指出,中国大陆富豪并非就是天生的“为富不仁”,也未必一定“无心慈善”,面对着我国对保护私有财产以及鼓励捐款的法律法规仍然有待完善、慈善团体公信力透明度仍有待提高的现状,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走的路仍然很漫长。
因此,如果将慈善榜放在中国大陆慈善事业的历史格局下来进行考量和审视的话,我们会发现,每一份慈善榜单的出台,它不单单只是撩动国人的道德神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份关于慈善的历史“答卷”,它不仅考验着那些处于舆论道德谴责漩涡的大陆富豪们,更考验着国人的慈善理念以及中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为刚刚起步的慈善事业提供怎样良好的制度氛围。

(金陵/编制)

2006慈善关键词:助学
--------------------------------------------------------------------------------

金羊网 2006-12-21 10:44:46



助金并非是国家对学生的恩赐,而是政府在履行其公权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因为,让更多贫困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提供更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并持续让他们看到这种希望和可能,是关乎国家人才发展、缓解下层社会压力的重大问题。
  

9月25日下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王旭明斥责媒体说:“中央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资助困难学生的完整体系,而最近仍看到很多舆论在呼吁穷孩子怎么穷,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往浅的说是无知,往深的说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引起舆论哗然。
11月底,大学生张海清由于当班干部花销过多月消费超过500元,其资助人娱乐明星孙俪对此表示不满并停止资助遭到了张海清的埋怨。
这未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
在现阶段,助学的途径和方式大概有两种:一是社会的,一是国家的。社会助学,既有民间、也有官方背景的机构,比如孙俪对张海清的资助;而国家助学,则是王旭明口中的政府那套资助困难学生的完整体系。
王旭明指斥舆论“无知”背后的偏见和傲慢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国家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方面在政策乃至于实践中的努力,但是,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未必意味着这个体系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8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截至当时,云南省2005学年近两亿元国家助学贷款计划,约有8000万元贷款未按期发放;这意味着该省约两万名贫困生没有及时得到资助。
但是,我们也更应该看到,现在,大量资源已经不再如同过去一样由政府单独控制、社会本身就存在大量的资助资源,因此,在王旭明先生的偏见傲慢背后,更多的是过去大包大揽思维痕迹的残留。
而显而易见,对困难学生资助的完整体系,已经并非国家所能单独提供的,社会各种形态的自我救助和努力也很重要。
娱乐明星孙俪停止资助张海清之争更是引发了一场“中国式助学困惑”的讨论。孙俪可以坦然面对这场争论,毕竟对于她个人来说,助学只是一种道德义举。
而对于被资助的大学生来说,自强当然是一种劝诫。而更需要我们反思的是,经济上的匮乏确实不能成为一个人精神上陷入羞辱的理由,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贫困而在经济上必须长期依附于别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可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也就是说,贫困可能只是一个涉及物质收入的概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贫困所涉及的自尊、体面等精神要素却如孪生一般。因此,如果需要谴责的话,需要质问的是,我们的社会以及教育究竟给了大学生们怎么样的金钱观和人生观?

(紫/编制)

2006慈善关键词:社会企业家
--------------------------------------------------------------------------------

金羊网 2006-12-21 10:44:46




在2006年的书市上,一本叫《如何改变世界》的书悄然上架。
作者戴维·伯恩斯坦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一批人,“他们为理想驱动、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质疑现状、开拓新机遇、拒绝放弃,最后要重建一个更好的世界”。这些人被称为社会企业家,他们在政府和企业已经失败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并创造出非凡成就。

会企业不是纯粹的商业组织,因为他们不像企业那样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社会企业也不是一般的慈善机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不像慈善机构那么依赖社会捐赠。“社会企业”从事经营,但收益不归属股东,而是用于促进社区、弱势社群及社会企业本身的发展及投资。总而言之,“社会企业”透过企业策略及商业运作,达到社会目标,重视社会价值而非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伴随这本书的出版,关于“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的讨论在非营利组织圈子里再次热烈展开。对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无疑是资源不足,而在现有社会环境和法律框架下,筹集资源的途径非常有限,如果能以企业经营的方式获得实现社会目标的资源,无疑是具有巨大诱惑力的。当然,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为社会提供福利的同时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要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并非易事。
“社会企业”是个全新的外来词汇,在中国原本有没有类似的东西呢?让人最容易直接想到的是“福利企业”,但是如果国家取消相应给予的免税政策,这些企业还会接受占员工总数35%的残疾人吗?
这个假设令人悲观,也提醒我们,在如何界定“社会企业”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对公益有贡献的企业,和一个以做公益为目标的企业显然有着本质差别。因此有人质疑这种企业存在的可能性,对SocialEntrepreneur一词的译法也提出异议。
讨论的最新进展是,多数人认为“社会企业”与现存的NPO(非营利组织)并无根本区别,“社会企业家”这一概念强调的是具有那样精神和素质的“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具有企业家的素质,善于以小博大、整合资源,他们有改革社会的理想,并具有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的内核”。这样看待的话,中国一定有、一定会有这样的人。

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具有企业家的素质,善于以小博大、整合资源,他们有改革社会的理想,并具有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的内核”。这样看待的话,中国一定有、一定会有这样的人。

(紫/编制)

2006慈善关键词:社工
--------------------------------------------------------------------------------

金羊网 2006-12-21 11:33:42




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
于中国公众来说,“社会工作”这个概念多少有些陌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去那种仅靠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和工作手段,已经难以应对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社工就是这样一批人,他们以帮人排忧解难为职业,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残障康复、青少年、社区服务等社会服务领域,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提供专业服务。事实上,我们原来所熟悉的承担养老、助残、扶孤、济困等功能的民政工作,均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社工具有很高的职业威望和社会地位,被誉为“社会工程师”。
我国上海是国内最早进行社工制度试点的城市,目前已活跃着5000名经过认证的专业社工,日前上海有关政府人士表示,社工的待遇将逐渐向公务员看齐。社工的出现将在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发挥作用,对民间组织的人力资源将有补充作用。
由于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庞大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因此,在现实中就表现为,行政体系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效能上都远远大于社会工作者,中国福利资源的单位占有性和行政性配置都将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最大障碍。
并且,对于已经习惯了由政府部门包办社会工作事务的人们来说,如何扭转观念接受社会工作者服务也需要一个过程。

据了解,广东目前已有四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系,但由于了解“社工”、聘请“社工”的机构非常少,社工系毕业的学生就业的情况并不理想,许多学生被迫转行。有不少专家表示,政府在聘用社工机制和方法上都需进行改革。

当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时,一些多年关注社会工作的专家喻之为“社会工作的春天来了”,但是,基于对现实及其转变的理解,中国社会工作离“准备登堂入室”应该还有一段漫长的路。
(卓珩/编制)

2006慈善关键词:慈善拍卖和慈善宴会
--------------------------------------------------------------------------------

金羊网 2006-12-21 11:33:42




9月,北京举行了以助学为主题的明星慈善拍卖会,通过众多演艺名星和商界名人的竞拍,共筹得善款351万余元。
11月4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率少林寺高僧为中国联通153号段的10个号码开光,拍中者获得释永信颁发的功德证书。
慈善晚宴在2006年各地此起彼伏,参加宴会者需要购买价格不菲的座位,宴会收入用于某
种慈善用途或捐给某个慈善组织。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由李亚鹏(blog)、王菲夫妇倡导发起、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和管理下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嫣然天使基金。12月26日,他们将在北京举办“嫣然天使基金爱心圣诞”慈善晚宴,按照国际惯例以桌为单位,只有捐款超过两万元的爱心人士才能受邀参加晚宴。
充满争议的“少林CEO”、娱乐明星王菲夫妇……这些都是足以吸引眼球并引发媒体炒作冲动的名字,或它所见证的不过是我们这个时代某些浮躁的特征罢了。它们所引发的关于宗教的世俗化、明星的个人隐私乃至媒体的职业道德操守等问题都已经远远超出慈善本质之外。
开光作为一种佛教仪式,少林寺此次将之推广至虚拟数字上,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当然也是在情理之中。正如有评论指出的,在当前亟待增强慈善意识的中国,本来对少林寺的“功德”应该给予肯定。但是藉“开光”助长数字迷信,更何况电话选号费也涉及非法之列。
在慈善活动越来越需要与商业推广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慈善的尴尬和无奈。
明星的慈善行为现在仍然存在相当的争议,由于与商业利益的紧密相连以及面对着慈善拍卖会上奢侈品惊人的“价格标签”,公众有理由质疑那些参加拍卖会的明星不过是在斗富,慈善不过是一个幌子。
我们认为,慈善拍卖和慈善晚宴都是以较低的社会成本交换资源,筹集善款的方式,虽然,不可否认某些以慈善为名的活动背后带有商业炒作目的,付钱者从中得到了“公关回报”,这也完全符合商业社会的某些特征。但是这样的慈善行为的本质未必会因此而改变,我们只需要确保一点:只要筹得的善款能够兑现用于慈善,那么其客观上的作用无疑就是积极的并应该给予正面肯定。

慈善拍卖和慈善晚宴都是以较低的社会成本交换资源,筹集善款的方,只要筹得的善款能够兑现用于慈善,那么其客观上的作用无疑就是积极的并应该给予正面肯定。
(卓珩/编制)

2006慈善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

金羊网 2006-12-21 10:51:34




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反映了社会成员对商业利益最大化和经济至上发展模式的负面后果的反诘和制衡

2月20日,以“责任竞争,贡献中国”为主题的“首届企业社会责任案例评选”活动启动。
2月24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首次开坛。
5月24日,“2006年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
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环球企业家》杂志社联合主办,国内首个面向全国优秀中外资企业开展的社会责任理念与实践的大型调查从7月份正式展开,12月结束,全程持续6个月。
9月29日,第二届“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表彰大会”暨“中国企业公民论坛”活动在北京举行。
11月18日,在“2006建设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深圳)论坛”上诞生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CSC)总则和细则》(草案),这是关于CSR的第二份“中国标准”。据悉,深圳市正在起草并准备实施全国第一份地方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鄄sponsibility)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种理念,即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纪守法、维护商业道德、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而一些在慈善榜上经常挂名的大企业,不见得已经很好履行了社会责任。在《南方周末》公布的2006年“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排行榜”上,126家候选企业中有57家企业没有按照中国的《工会法》建立企业工会;在过去两年环保局的违规企业名单中,有33家是在华知名跨国公司;通过著名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中国企业不到60家……
企业的慈善与公益表现,不在于挣到钱之后,而在于挣钱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西方的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他们所购买的商品在制造过程中是否符合基本的人权标准和环保标准,他们把“拒绝购买”作为手段,迫使企业为了市场份额而不得不认真听取消费者的声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将使那些不顾社会公众利益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参与竞争的资格。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更多还只是通往西方市场的通行证。但是可以预见,在更深层面上,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反映了社会成员对商业利益最大化和经济至上发展模式的负面后果的反诘和制衡,也是缓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味药方。

(Fish/编制)

2006慈善关键词:孟加拉模式
--------------------------------------------------------------------------------

金羊网 2006-12-21 10:51:34




尤努斯和他的“穷人银行”向世人证明,穷人未必没有信用,也并非天生无能,问题是他们缺少改变命运的机遇和条件。

10月13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农村银行以及该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以表彰他和他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
做的努力”。
尤努斯通过格莱珉银行向大约660万贫困人口小额贷款超过57亿美元,使那些在通常金融制度下无法得到信贷的人有了发展的起步资本。他所创立的小组联保贷款、分期贷款、分期还款、中心会议等机制,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保证还款率。通过这些创新,格莱珉银行把部分组织成本转移到小组,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得金融服务能够到达底层贫困人口。这些做法,成为格莱珉的经典模型———这种模型被舆论称为“孟加拉模式”。
这位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孟加拉国的成功经验,究竟可以给中国这个拥有世界最大贫困人群的国度带来什么样的福音?
“现在农村小额贷款是一个金矿,可以赚好大的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这样认为。事实上,在13年前,茅于轼就已经开始在中国的个别乡村开始了自己的小额信贷实践。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则对此一点也乐观不起来,他认为,如果不增强农民在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主体性地位,即使有再多的小额信贷公司,农民的身上也只是多了一些吸管而已。最终只会催生出更多剥夺中国农民的“魔鬼”。
而这也直接引发了一场“中国小额信贷究竟是金矿还是魔鬼”的讨论,公众开始更深入反思中国农村金融信贷政策及其制度环境、反思长期以来农村小额信贷效果不彰的根本原因。
这场反思需要进一步的深入以及来自上层的善意回应。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尤努斯及其“穷人银行”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的最大意义或许在于,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穷人是没有信用的。所以,作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愿将巨资提供给大企业,而不愿意贷给穷人一元钱。尤努斯和他的“穷人银行”向世人证明,穷人未必没有信用,也并非天生无能,问题是他们缺少改变命运的机遇和条件。尤努斯和他的“穷人银行”的实践也证明了,盈利与扶贫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公益与效率可以实现双赢。此外,尤努斯的经验再次证明,扶贫不是靠提供物质所能解决,帮助穷人具备造血机能才是根本的出路。
撰文:苏少鑫  王叙(特约撰稿)

(Fish/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50:46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捐赠免税制度须改革
--------------------------------------------------------------------------------

金羊网 2006-12-21 10:51:34




———专访广州市慈善会正副秘书长

我们对“慈善”两个字从来都不陌生,但真正的慈善事业却似乎触手难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慈善”作为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社会“润滑剂”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
是什么原因,使得慈善机构不敢大力宣传自
身的慈善事业,而公众又在“慈善”面前望而却步呢?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市慈善会卢贝拉秘书长和苏跃文副秘书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民间慈善力量不可忽视
“广州人对于慈善事业从来都不淡漠。”广州市慈善会卢贝拉秘书长说,建会12年来,广州市慈善会接受社会各界捐款达到4亿元人民币。今年7月份发生在粤北等地的特大水灾,广州市慈善会一个星期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1.03亿元!不仅是本地,云南丽江地震,广州一个星期就筹款500多万元。
卢贝拉说:“从广州的情况来看,社会上关于‘富豪不热心’的说法我看不是很准确。”据介绍,目前在广州不少企业都积极参加慈善事业,一些企业的捐款额都在千万元以上。“十多年来,广州市慈善会接受捐赠已经达到好几个亿,但内地一些慈善会还是几十万的规模。”
捐赠不免税企业不敢捐
“现在影响企业捐赠的主要问题,是捐赠不能享受免税!”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卢贝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现行的捐赠税收政策,慈善捐款只能在年应纳税额3%以内享受免税政策。比如说,某企业年利润为1000万元人民币,按照33%的企业所得税缴纳标准,需缴给国家330万元。如果该企业想向慈善事业捐款100万元,按照3%的比例上限作为税前扣除,税前准予扣除的金额为30万元,企业还需为自己捐赠的100万元中的70万元缴纳33%的税。这就形成了捐款越多,纳税就越多的局面。
这样的税收政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捐赠热情,成为影响捐赠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副秘书长苏跃文表示,政府对不同慈善机构的免税政策是不统一的,使得一些地方慈善机构捐赠流失。比如说,现在企业捐赠给广东省慈善会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但捐给广州市慈善会却不能免税。同样也是从事慈善事业的其他机构为什么就不能一视同仁。苏跃文认为,免税政策也需要借《纲要》之机,实免税政策的法制化。
慈善单位不敢宣传自身成绩
“我们现在面临着这么一个尴尬,那就是,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好事,却不敢拿出来宣传。”卢贝拉说:“慈善会的力量有限,一旦宣传开来,所有需要治病的都找上门来,我们就不好办了。”他说,慈善会的宗旨就是“有求必应”,但也必须“量力而为。”
卢贝拉说,广州市慈善会是全市服务做得最广的机构之一,但就是不敢宣传。副秘书长苏跃文也说,现在向慈善机构求助的人特别多,主要是患重大疾病的。但慈善会只能量入为出,但往往很难帮求助者彻底解决实际的困难。原因是,一方面是捐赠的总量有限,另一方面主要是想做好慈善医院工作。
阻碍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一些慈善机构募捐项目定位不明确;二是一些基金运作缺乏透明度;三是慈善机构难以获得足够的信任;四就是部分企业不敢捐,除了一些企业家对慈善业关心不够外,一些企业家怕露富也是他们不敢投身慈善的重要原因。

卢贝拉语录
现在影响企业捐赠的主要问题是捐赠不能免税。这样的税收政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捐赠热情,成为影响捐赠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简历
1986年5月起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
1994年起在广州市慈善会工作
1996年12月任广州市慈善会副秘书长
1999年7月任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
  

广州市慈善会
地址:广州市西湖路99号
邮政编码:510030
捐赠热线:020-83322654
开户银行账号:中国农业银行越秀支行036301040000267

(Fish/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51:10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广州慈善氛围不浓厚
--------------------------------------------------------------------------------

金羊网 2006-12-21 10:51:34




———专访广州市红十字会秘书长

红十字会奉行“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的十六字方针,在一些领域成为民政工作的有力补充。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的“掌门人”,广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秘书长欧阳炳惠向记者透露,近十多年来,红十字会开展工作感受到了
一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更具“官方”色彩的慈善会方面,不过,他也表示,红十字会如今奉行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的十六字方针,在一些领域成为民政工作的有力补充。
欧阳炳惠说,红十字会在卫生救护技术培训、献血和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募集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今年广东水灾,由市红十字会发起募捐得到的款物折合价值192.6万元人民币,虽然远远低于市慈善会过亿元的募集量,但在去年的印度洋海啸大募捐当中,市红十字会1600多万元的募集款项还是略胜一畴。而红十字会的社会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今年已经救助了308人,资金支出了155.9万元。
“我个人感觉,广州的慈善氛围还不浓厚。”欧阳炳惠说,虽然广州市民很有爱心,但慈善氛围和港澳地区以及国外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他同时认为,从广州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多头募捐带来的尴尬尤其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视,需要制订相应的规则来协调各方行动,加强社会管理。
“在今年广东水灾募捐当中,有的医院就把捐赠款拆开来,一半给慈善会,一半给红十字会。”欧阳炳惠说。可以预见,随着今后民间慈善机构的增加,各个机构之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但欧阳炳惠担心还是,多头募捐没有协调将会陷入混乱。
“广州的慈善‘蛋糕’就那么大,慈善机构要做的是做大这个‘蛋糕’。”欧阳炳惠说,要做大做强广州的慈善事业,需要加大对慈善文化的宣传,“捐赠者的行为跟个人思想认识有很大关系。”他说,近年来,一些宗教界的人士在慈善事业上比较活跃,跟他们的理念有很大关系。欧阳炳惠表示,当前中国人不敢露富,大众的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薄弱,以及就业艰难、预期收入渺茫等经济基础方面的因素,也对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形成了制约。

欧阳炳惠语录
多头募捐需要引起政府重视,没有协调就会引起混乱。政府需要制订相应的规则来协调各方行动,加强社会管理。

简历
195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党校研究生学历,技术职称:公共卫生副主任技师。
2002年7月―现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秘书长、专职副会长。
  

广州市红十字会
开户银行:广州市商业银行
捐款帐号:0019-328-8000663-06
地址:广州市麓景路狮带岗西一号
邮编:510091
电话:8359839683598564
(Fish/编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51:28 |

2006年度广州慈善年鉴

2006年慈善动向分析
--------------------------------------------------------------------------------

金羊网 2006-12-21 11:55:02




撰文:苏少鑫 王旭(特约撰稿)

(1)慈善事业被提到国家最高层面的议事日程
继去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以后,今年3月,全国人大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写进了“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活动”。有关人士透露,《慈善事业促进法》已列
入国务院2006年的立法工作和2007年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安排。
随着国家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慈善事业正在从边缘走向主流,中国亟需通过慈善作为均衡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途径,要构建和谐社会,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对于慈善业来说,所盼望的则是由政策变化带来的资源上的变化。
(2)媒体在社会公益中作用明显
一个走投无路的人会去求助谁?不是政府部门或慈善团体,而是媒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募捐治病,寻亲找人,呼冤喊屈,助学扶贫……
公众的这种反应和抉择,其主要依据是媒体的守望功能,媒体的这一“天生本领”不仅使其在社会慈善和救助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其显现的监督职能也令公众更愿意相信媒体是公正的,比如今年《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由于报道深圳一家工厂的劳工问题,被对方告上法庭;电影《无极》剧组因为破坏香格里拉生态环境,在舆论压力下受到处罚……
媒体的监督职能来自公众,媒体的态度代表着广大的社会公众的态度。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对慈善和公益活动的认识都是通过媒体的报道获得的,呼唤全民族、全社会、全体公民参与公益,是媒体的优势,更是媒体的责任。
(3)政府重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4月16日,中国首批6个非政府组织开始使用政府财政资金,进村入户参与实施江西18个重点贫困村的扶贫项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提供财政资金给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用于扶贫活动。5月19日,国内十多家公益组织和民政部签署救灾救济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国务院公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后,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表示,卫生部将鼓励非政府组织在抗艾滋病工作中发挥作用。今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与世界银行合作的“中国发展市场项目征集”,共向30个民间非营利组织赠款资助共计65万多美元。
越来越多的实例证明,民间非营利组织(NPO)可以与政府部门并肩工作,在政府失效的领域,民间组织可以补缺,发挥其长处,这种形势对那些认为民间组织跟政府唱对台戏的看法是很好的纠正。

(4)各类公益、慈善奖项不断
中国消除贫困奖、宋庆龄樟树奖、希望工程园丁奖、健康快车光明功勋奖、全国十佳春蕾园丁/女童奖、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众多国内主流基金会“不约而同”地颁奖,表彰在慈善和公益领域贡献了资金、知识、时间的单位和个人。
奖项的繁多也令我们感受到,整个社会对公益的认知度、认同度正在逐渐提高。人需要鼓励,做好事也一样需要赞赏和肯定。
(5)普通人的慈善令人格外感动
深圳市爱心市民、“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丛飞,因患胃癌于4月20日逝世,年仅37岁。10年里他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数百万元,资助边远地区贫困孩子和孤儿178个,家财散尽,还欠了十几万元外债。
23岁的马庄受网上一个帖子的感召,就毅然放弃在读的研究生学业,携女友来到了贫瘠的湘西成为一个支教志愿者。今年在一次意外的煤气中毒事故中,他付出了鲜活的生命。
应该有人还记得去年去世的白芳礼老人,他靠蹬三轮车挣钱资助了300名贫困学生。今年11月,又一位同样可敬的江诗信老人辞世。十几年中,在他的努力下,184个单位、两千多名“爱心使者”自愿加入到助学的行列,使两千多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
在民间志愿者当中,这样的故事还有更多。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去承担公民责任,甚至超出了他们的个人能力,相比慈善捐款、慈善拍卖、慈善晚宴中富人的慈善表现,这些普通公民以生命代价为社会公益做出的付出,令我们感到悲壮。中国国民的公民意识正在复苏,这些现象是我们对中国公民社会抱以乐观态度的依据。
(6)草根民间组织的身份仍旧尴尬
据2006年11月10日的《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外来工协会”和“深圳市劳务工互助会”两个民间组织被深圳市民政局以“未经民政部门登记,擅自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等理由取缔。另讯,在新疆开展工作的“雪莲花艾滋病教研项目”被当地政府以类似的理由取缔。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民间组织80%以上都无法按照有关规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主要原因是,按照现行法规对民间组织(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条例,自发的草根组织因为找不到主管部门,难以迈入门槛。现行法规以是否登记为标准来划分民间组织的“合法”与“非法”,让大多数无法登记的组织丧失了法律资格。
由于这种现状,国际组织普遍认可未经注册或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地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组织的存在虽然不具有合法性,却不一定不具有正当性。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一些民间组织的生存空间得到改善的现象,比如宜宾市春苗公益助学中心年内在四川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获得正式注册,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合法身份的助学组织之一。
  
   
(夏天/编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