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农简介:
复调音乐的一种,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 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
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 卡农即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译为华音。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或者说是一种作曲的手法。我们所熟知的卡农,是来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大约在1680年发表的作品《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即D大调卡农)。1980年,电影《Ordinary People》使用卡农做为配乐并囊获多个奥斯卡与金球奖奖项而使其广为人知。让国人记住卡农的当属日本人气卡通《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死与新生》。鬼才导演庵野秀明不仅使用卡农渲染出影片所要达到的氛围,更是编排四位主角使用弦乐四重奏拉开影片序幕,与卡农以不同声部互相追逐映衬的作曲手法相呼应,完美的诠释出四位主角复杂的关系。2001年,大热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假使爱有天意>同样使用卡农做为配乐,更使之风靡一时。此外,卡农做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成为外星人也能听到的曲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