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3804|回复: 10

正确地描绘我们的特殊需要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7 14:12:02 | |阅读模式

正确用语和近似正确用语之间的区别,就像闪电与萤火虫的差异。

                                                ——马克·吐温

                                               古人有云:名正则言顺。

从前我们说:

他们“不幸罹患”“先天缺陷”。

他们被断为“残疾的”、“障碍的”、“自闭症的”、“盲的”、“聋的”、“学习障碍的”,等到。

现在我们说:

/她是我的爸爸,妈妈,儿子,女儿,雇员,雇主,科学家,朋友,邻居,演员,学生,老师……他是人群中的一员。

首先,他们是人。

我们不说他/她“是”什么,而说他/她“有”什么。

不说你是“近视眼”,而说你是“戴眼镜”。

不说你是“癌症病人”,而说你是“得了癌症”。

不说你是“暗疮脸”,而说你是“长了暗疮”。

不说你是“残疾人,而说你是“有特殊需要”。

应该先说这个人,再提及他的残疾。

一个人有特殊需要,指的是他/她行为方式与别人有所不同。

过去我们对“残疾”的定义是

残:不全

疾:痛苦

残疾人:一个痛苦的非全人

“他是残疾人”、“他是聋子”

或者“他是我朋友,在听力方面有特殊需要”,

你更喜欢那一种说法?

    如果你说“他是残疾人”,很容易让自己和听到的人产生难过、可怜等负面情绪,并迅速形成一种偏见,认为这个人与“其他残疾人”一样。事实上,很多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并不认为自己是“残疾人”。

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群体”。这个群体涵盖了各种性别、信仰、种族背景以及各种经济阶层。他们差异如此之大,只有几个方面有着共同点:1)有特殊需要的行为方式;2)经常面临偏见和歧视。另外,这个群体与其他少数群体有所区别的一点是,任何人都可能因为一次事故而加入“有特殊需要人士”的群体。

残疾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固有的天然状态

                                ——美国1993年颁布的发展障碍法案

有特殊需要并非是“麻烦。我们在谈论人们的特殊需要时必须避免使用“麻烦”一词!一个戴眼镜的人不会到处跟人说:“我有视力方面的麻烦”。他们会说:“我戴(需要)眼镜。”这种说法强调了“需要”而不是“麻烦”。

真正的麻烦是观念上的樊篱。

有特殊需要的人士一直存在,而且将永远存在。

l
如果教育者——以及整个社会——都认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是有能力学习的,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有着受教育的需要,将来会与社会上其他人一样工作,我们就不必费力倡导融合教育了。

l
如果雇主——以及整个社会——相信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具备有价值的职业技能(因为他们接受了必须的教育),我们就不必四处奔走争取同工同酬了。

l
如果商人——以及整个社会——将有特殊需要人士看作与其他消费者一样来花钱的顾客(因为他们赚取了工资),我们就不必制定法律要求他们设置无障碍通道和其他便利设施了。

大部分现在没有特殊需要的人将来有可能成为有特殊需要的人士。

即使你将来也不会成为有特殊需要的人士,你周围的亲人或朋友也有这样的可能。当你有了某些特殊需要(如因老年需要坐轮椅),你希望别人如何描述你?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

所有人都会面临特殊需要!

正确描述有特殊需要人士的重要性:如果有特殊需要人士参与了社会生活得所有方面,那他们就需要听到你使用一些正面的、积极地、善意的词语来描述他。

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孩子,

他们唯一的标签应该是他们的名字!

在我们的社会中,“残疾”一词被滥用得太厉害了。

l
有听力或视力障碍的人不需要“残疾人停车车位”或“残疾人厕所”,需要这两项设施的是有肢体障碍的人。

l
“残疾人通道”为使用轮椅的人设置了斜坡,为什么不为有视力障碍的人标注盲文?

l
人们对某些词语会有消极的联想。例如,“残疾”的“残”容易让人想起“残骸”、“残忍”、“障碍”容易让人想起“阻碍”、“碍事”。

l
如果一个新买的风扇没有扇叶,我们会退货,理由是“这是残缺不全的”。但如果一个新生儿是残疾的,我们应该说他“有先天性的特色需要”。


当我们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被滥用,我们就能认识到它们只是偏见和歧视的冰山一角。

当我们根据有特殊需要的人的特殊之处给他们贴标签(如叫他们“傻子”),我们就是在践踏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我们践踏别人的尊严,其实也在践踏自己的尊严。

当我们开始正确称呼别人时,当我们认识到有特殊需要的人士首先是一个人时,我们就会发现有特殊需要的人和其他人相似之处多于不同之处。当我们理解残疾的标签只是医院的诊断,并不能定义一个人全部,我们就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们。

一个故事:我的儿子本杰明,今年11岁了

他热爱冰激凌以及玩电脑。他有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和脑瘫。他的特殊需要仅是他人生中的小部分。对于大多数有特殊需要的人来说,他们的诊断就定义了他们的全部,决定了人们如何对待他们。

   作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不会跟人说:“我永远都不能成为一个芭蕾舞演员。”像所有人一样,我会重点介绍我的长处而不是我不能做的事情。难道你不是这样的吗?我不会说:“我儿子不能走路。”我说:“我儿子使用拐杖和轮椅。”本杰明不是“必须用轮椅”,而是当他用轮椅的时候他能够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我们知道,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与人们用来描述他的词语紧密相关。这些词语常常会“一语成谶”。如果一个孩子常常听到别人说他是“智障”的或者“行动不便”的,他就会越来越符合这个定义。如果人人都说他聪明,他就有可能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在一生中都会被别人根据他们的特殊需要来定义,所以他们要拼命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获得成功的。家长必须说服自己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可以获得成功的。




对一个人的描述会改变这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对一个人的描述会改变社会对这个人的看法和态度。

举例

消极描述

积极描述

残疾人

有特殊需要的人

智障

智力发育迟缓的人

他是傻子

他有认知迟缓

我儿子是自闭症孩子

我儿子有自闭症

他是唐氏宝宝

他有唐氏综合症

他是学障儿

他有特殊学习需要

他是脑瘫儿

他有脑瘫

他是聋子

有特殊听力需要

正常儿童或健康儿童

普通儿童或没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先天残疾

先天特殊需要

残疾人车位、厕所等

便利车位、厕所等

他有……方面残疾

他有……方面的特殊需要

发表于 2010-8-17 14:30:17 |
对一个人的描述会改变这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对一个人的描述会改变社会对这个人的看法和态度。
发表于 2010-8-17 16:07:12 |
多参加




智障活动。
发表于 2010-9-26 12:51:35 |
多一点善意的语言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发表于 2010-10-16 17:41:27 |
真是要好好学习啊......
加油!
发表于 2010-10-25 16:03:07 |
对一个人的描述会改变这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对一个人的描述会改变社会对这个人的看法和态度。
发表于 2010-10-28 22:47:38 |
语言具有非凡的魅力,它既是天使也是恶魔,需要人人谨言慎行
发表于 2010-12-7 20:16:32 |
这个真是太好了,说起来觉得舒服多了~呵呵,好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
发表于 2010-12-8 16:12:01 |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0-12-8 19:09:50 |
努力学习
发表于 2014-4-11 22:11:21 |
尊重别人,从正名开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