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初步形成团的工作新格局2010年01月07日04:37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字号:T|T
团的十六大以来,团广州市委紧紧围绕团的根本职责,紧扣团的四项职能,探索在吸引青年参与中实现覆盖的新组织网络、在发挥作用中整合配置资源的新机制、在产品化运作和传播中引导服务青年的新模式,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在广州初步形成。
70万志愿者成为团的组织网络和平台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是国内最早开展志愿服务的城市之一,“哪里需要,我就出现在那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把志愿服务当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团广州市委在调查中发现,在青年群体中,认同率最高、参与愿望最强烈的就是志愿服务,做一名志愿者已成为多数广州青年的一种时尚追求。
“在城市青年群体日益多样化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要使团的基层组织能覆盖全体青年,关键在青年的自主选择。只有让青年自主选择,才能吸引青年主动参与,只有主动参与,才能有效覆盖。”团广州市委书记王焕清说。
基于这样的认识,团广州市委以广泛吸纳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了一个以市、区、街道各级团组织为核心,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主体,以专业社工为骨干,青年社团广泛参与的组织网络和平台。
在团广州市委的积极推动下,2009年3月,《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市政府同时划拨500万元资金成立志愿者服务基金。
作为全市志愿者组织的领导机构,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一方面在资源和管理制度上对志愿者组织给予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也放手让其实现自主管理、自主成长。
一个周六的早上7点半,广州市广中医幼儿园的老师邝悦然又准时出现在179路公交车上,如果不堵车,一个小时后,她将赶到白云区同德围上步村。作为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的一名骨干志愿者,两年多来,每个周六的上午,邝悦然都会来到位于上步村的“七彩虹欢乐营”,与30多名志愿者一起为这里的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邝悦然负责的同德围“七彩虹欢乐营”是启智服务总队旗下的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启智”是广州大名鼎鼎的一个志愿者组织。启智服务总队队长李森告诉记者,“启智”目前已拥有注册志愿者1.8万多人。
“协会不但在具体项目上为我们提供了资金的支持,还通过对志愿者的奖励、表彰、宣传,带动了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这让我们的事业越做越大。”谈到与团组织的“亲密”关系,李森如是说。目前,在他领导的启智服务总队中,90%以上的注册会员都已报名参加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
除了“启智”之外,在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周围还凝聚着赵广军志愿服务队、长治久安志愿服务队、松柏志愿服务队等多个大型志愿者组织,而全国道德模范、广东十佳青年志愿者赵广军,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庞波,中国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李森等一大批典型人物,更成为全市百万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两年来,团广州市委通过志愿者这个组织网络和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在第一时间参与到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亚运会筹办、贯彻《珠三角规划纲要》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中,还积极参与服务困难群体、抢险救灾、环境保护和社会教育等众多领域的志愿服务,在广州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料显示,目前,广州市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超过70万,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500个,每周都有超过6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不仅使团组织的覆盖能力显著提高,而且初步形成了在参与中覆盖、在覆盖中引导、在引导中凝聚的城市团建工作新格局。
共青团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成气候
广州市同福大街巷口不远处,有一扇挂着“海幢街社工站”牌子的玻璃门。这里是广州市海珠区政府试点“向社会购买青少年服务”项目的三个街区工作站之一,这个试点项目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青年地带。
社工站高级社工郭英慧告诉记者,在“青年地带”项目中,出资人是海珠区政府,执行人“启创”需要为社区内13岁至30岁的青少年提供包括“失业青年就业辅导、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志愿者培训”等在内的多方位专业社会服务。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启创”为每个工作站配备了2~3名专职社工。而团海珠区委则全权代表区政府选择服务组织,审核发放资金,监督、评估、验收“启创”的服务效果,量化的考核指标多达12个大项、数百个小项。
实际上,“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能够顺利注册,也与团组织积极推动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理念,2008年,海珠区政府产生了向社会购买青少年社会服务的意愿,团广州市委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并依靠自身对青少年事务的专长争取到这个项目。一年多的试点结果显示,社工站已经成为最受社区及附近学校青少年和家长们欢迎的地方,仅海幢工作站目前就已拥有登记“会员”600多人。
“青年地带”是广州共青团组织主动积极参与政府的社会事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的一次成功尝试。目前,团广州市委已经争取到600万元的试点资金,“青年地带”开始在全市推广。
“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团组织松散涣散的主要原因在于职责宽泛和资源匮乏”,认识到这一症结,团广州市委提出,只有立足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中争取政府资源的倾斜和政策支持,建立一个稳定的资源保障机制,才能激发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壮大。
立足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两年来,团广州市委以“争当首善先锋,力促青春惠民”为主线,制定实施了旨在引领青年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福利提升、参与亚运筹办以及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八大行动”。通过自身努力,广州团组织实现了共青团在新时期的新形象、新作为、新创造,为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添上了一笔浓重的青春色彩。
获取稳定可靠的资源保障固然重要,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为重要。与以往依靠团的领导机关自身整合资源不同,在团广州市委打造的资源配置机制中,基层团组织成为资源配置的终端和使用主体——团海珠区委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年地带”这个项目的落户,让团海珠区委每年能获得200万元的项目运作资金,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团的基层组织离广大青年距离最近,团的全部活力也来自基层,只有形成资源向基层团组织倾斜的长效机制,才能激励基层团组织素质的全面提升,也才能实现资源效应的最大化。”团广州市委书记王焕清说。
“团字号产品”引领文明时尚浪潮
“小伙子,你很棒,文明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满头银发的陈伯边说边将一个“大拇指”递给一个吃完羊肉串顺手把竹签扔到地上的小伙子,小伙子尴尬地收住脚步,弯腰捡起刚丢掉的竹签。“谢谢支持,你很棒。”陈伯的大拇指再次竖起。这是日前记者在广州市上下九步行街上看到的一幕。
从2009年6月起,广州街头多了一群头戴小红帽、手举“大拇指”的志愿者,看到有市民闯红灯、随地乱扔垃圾、乱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他们会走上前去,举起“大拇指”以示提醒和劝导。如果做到了文明出行、礼让有序,市民也会收到一个表示鼓励的“大拇指”。该活动启动以来,每天有近6000名“大拇指”志愿者活跃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和路口站台,截至目前,累计有13.5万人次志愿者参与到这次志愿服务中。
这个由团广州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交通委员会等机构共同推出的旨在倡导文明出行的“大拇指行动”得到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的高度评价:“‘大拇指’行动创意好、组织好、实施好,成为广大青少年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一大亮点,有力促进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的提升,赢得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誉,充分体现了共青团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突击队作用。市委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望再接再厉、深入动员、积极行动、扩大影响,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团的工作的鲜明品牌。”
谈起这场引发广州市民“文明时尚浪潮”的活动,王焕清说,与以往单向度的活动不同,“大拇指”更像是一个市民主动参与、乐于体验的产品。
王焕清进一步阐释道,现代城市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提供一系列社会产品来实现的——政府使用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企业使用市场资源提供营利性产品,社会非营利组织使用社会资源提供公益产品,社会公众正是在使用和消费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认同或接受了相应的价值观。在这种理念下,共青团要有效地引导和服务青年,也必须构建面向青年的产品及相应的供给体系和传播渠道,让广大青年在自主选择和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认同,进而起到引导和影响青年的作用。
现在,广州市、区两级团组织服务青年,不再单纯靠“发通知、提要求、催结果”,而是建立了一个以产品供给为主的经常性服务机制。两年多来,广州团组织先后推出了“广州青春惠民基金”、“青年创业就业基金”、“福彩大学生助学基金”等青年就业创业援助产品;“广州一家亲”、“青春惠学”、“少年宫特殊儿童免费培训”等青少年公共服务产品;“松柏服务”、“助残服务”、“启智服务”等志愿服务产品。这些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尊重终端消费体验的产品一经推出,立刻得到广州青年和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