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992|回复: 1

[中国经济周刊]志愿者,公共服务新名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 12:16:46 | |阅读模式
  李岩
  如果你正在参观上海 世博会,你可以看到,每天约有6000名志愿者 ,在为几万几十万入园游客提供各种服务。继北京奥运会后,上海世博会,再次让志愿者成为国内外游客啧啧称赞的对象,为当今公共服务 领域注入了一股不可或缺的道德清流,志愿者这个群体再次走入公众的视野,在中国这个尚待培育的领域,迎来了一次新实践。
  近年来,中国总有一些让国人骄傲、令世界侧目的事情,如奥运会、世博会、抗震救灾等等。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无私奉献。“5·12”地震发生后,130多万名志愿者进入灾区;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170多万志愿者为奥运服务;目前,已有近70万人报名参加今年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 ;更让人难以忘记的是,今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来自香港的志愿者黄福荣 (阿福)救出4名孤儿,自己却不幸遇难。
  试想,如果没有志愿者,这些活动根本不可能完美地完成。如果说这些活动提升了国家形象,那么志愿者们的付出和奉献也功不可没。除了大型活动,日常生活中,志愿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活动在医院、学校、或其他地方,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公共服务的新名片。
  “助人”与“自助”的契合
  2004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一名中国留学生询问当地一位志愿者:“你为啥要做志愿者?”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基督教徒,我必须这样做。”当地志愿者反问中国留学生:“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他答:“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愿意做志愿者。”
  这几句对话反映了中西方志愿者在动机上的差异。西方人大多信奉宗教,都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对神的义务,必须履行。不同于西方,中国的绝大多数志愿者都是无神论者,不求得到神的保佑。促使他们奉献社会的根本动因,是助人为乐和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早已把“仁者爱人”的理念深深地植入了中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要求每一个人必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让这种关爱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暖流。反过来,这股暖流又教育鼓励每一个人奉献爱心,优化社会风气,最终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相处,快速发展。对于志愿者来说,通过实践,让自身经受社会的历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让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在“助人”的同时实现“自助”。所以,几乎所有的志愿者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我奉献,我快乐!”
  对中国公民而言,志愿者服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志愿者个人自身的发展,更主要的,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志愿者的言谈举止和点滴服务,无不体现“谦和、热情、仁爱、和谐”的传统民族精神,尤其在国家大型活动中,志愿者是民族文明的使者,让国际友人切身体悟到礼仪之邦的热情,理解中国,感受中国,欣赏中国。
  《中国志愿服务 研究》一书的作者、从事志愿服务研究十年有余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 认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精神是一种“看不见的和谐”。他指出,包括志愿精神在内的诚信、责任、勇敢、正义等美德,寓于人们心里、体现在行为之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内部公民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世界,是政策得以施行、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的基础。国家必须正视这种“看不见的和谐”,并着实在人民心里铸造这种和谐。
  在丁元竹看来,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软实力 。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文化价值来塑造社会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一个面对困难能够相互帮助和支持、共克时艰的民族,会更加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和信任,也会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更加坚不可摧。因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是国家社会软实力的基本表征,是创造新的文化价值的源泉和动力。
  总之,志愿服务不仅有利于彰显整个社会的奉献精神,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是政府和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信任、消解社会问题 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推手
  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的汶川 抗震救援就像一场战争。在这个战场上,300万人次抗震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和出色行动,在时序层面上拉开了“中国志愿者年”的序幕。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上,170万名奥运志愿者用他们真诚的服务向世界递送了170万张“中国名片”,赢得举世赞誉。随着上海世博会大幕的开启,作为中国了解世界的平台以及世界感知中国的窗口,8万名世博会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站点志愿者,必将给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注入一股沁入心脾的道德清流——它让爱心延续,并且助推公共服务水平再上层楼。
  我们在对志愿者报以鲜花和掌声的同时,看到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强大动力。如何发挥志愿者的推手作用,在当前公共服务领域愈显重要。
  一是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总体上看,我国志愿者行动,仅仅在大型的公共事件中充当一定的角色,在其它的公共服务领域并没有成为一种长效的服务机制,“临时上岗”现象多有存在。对此,有“人大”代表建言,志愿者活动要形成经常化、长效化、责任化。无独有偶,自去年起,北京市每名学生都可注册为志愿者。教育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意见,在北京市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其中鼓励措施之一,就是将志愿服务情况与学生升学建立联系,可作为高校推荐研究生入学的必要参考,北京的举措或可作为在举国上下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一粒种子。
  二是不断丰富志愿者服务的内容。无论是在街邻社区,还是在大型公共场所,志愿者每一次行动,都是一次文明的播种。为更好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寻找志愿服务的切入点,探索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方式,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进一步发挥志愿者们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三是加强对志愿者的公德教育。“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我们应深入开展对志愿者的社会公德教育,明确制定志愿者的行为规范,引导志愿者在个人活动时也能自觉在公共场合发挥讲文明、树新风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补充和外延,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在“助人” 与“自助”的完美契合中,俨然成为活跃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个个火炬手,为公共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引燃道德激情。
发表于 2010-8-6 01:00:17 |
路過



呆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