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064|回复: 13

首个慈善日“贴旗筹款”未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3 09:22:25 | |阅读模式
首个慈善日“贴旗筹款”未热广州借鉴香港推出募捐新方式,有关机构称要把市民观念转变为“我要慈善”类别:社会民生 作者:梁茜 原创 浏览量: 19
  发布时间:2009-12-13 手机看新闻
版次:AA09 版名:城事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昨日是广州首届慈善日,活动日的重头戏“上街贴旗筹款”行动在全市拉开。3500名佩戴广州义工联黄色绶带,背着特制的统一绿色募捐旗袋的义工们,分布在全市各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沿路向市民募集善款。一些市民慷慨行善,但也有不少市民反应冷淡,面对上前募捐的义工,摇头挥手,匆匆走开。

    一名学生捐了四次钱,被贴上几张小旗子。本报记者 冯宙峰摄

    91岁的最年长志愿者蔡婆婆呼吁路人捐款被拒绝。本报记者 冯宙峰摄
    本报讯 (记者梁茜 实习生李向向 通讯员穗民宣)昨日是广州首届慈善日,活动日的重头戏“上街贴旗筹款”行动在全市拉开。3500名佩戴广州义工联黄色绶带,背着特制的统一绿色募捐旗袋的义工们,分布在全市各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沿路向市民募集善款。一些市民慷慨行善,但也有不少市民反应冷淡,面对上前募捐的义工,摇头挥手,匆匆走开。
    中老年市民反应冷淡
    据了解,首次全市性的“贴旗筹款行动”是借鉴了香港的做法。市民捐款后,义工会为其贴上一面爱心旗,既表示感谢,也是已捐款标志,这样下一名卖旗者便不会请求已捐款的市民再捐款。昨日上午9时许,在北京路的步行街上,就有三百多名由学生组成的义工向市民卖旗筹款。
    “今天是广州慈善日,请您支持慈善事业,买面旗,捐多少都无妨。”当义工的不仅有学生,还有来自于广州友好老年公寓的一批长者们,91岁的蔡薇婆婆就是义工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她与年轻的义工们组成一个小队,沿途向市民募捐。记者看到,面对热情上前募捐的义工,有的市民随即掏出一两元的零钱,或五元、十元予以支持,有的在了解筹款的用途后捐出善款,但也有不少市民反应冷淡,摆手后匆匆走开。
    记者留意到,热心捐款的市民以年轻人居多,或父母带上小孩的一家三口为主,中老年市民则表现得较为冷淡。
    善款可用于甲流紧急救助
    据介绍,贴旗行动所募捐的全部款项会存入市慈善会中,用于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困难家庭学生助学,以及突发事件或灾害的应急救助。针对甲流重症救助的问题,市慈善会秘书长卢贝拉说,这属于紧急援助的范畴之列。“上街贴旗筹款”行动日后还将计划每年进行一到两次,作为广州慈善日的一项常态活动。
    对于不少市民对捐款反应冷淡的现象,卢贝拉说,要将市民“要我慈善”的观念转变为“我要慈善”的态度需要时间,这也是广州设立慈善日的目的之一。
    声音
    “旗袋设计不合理”
    在昨日的筹款活动中,不少义工和捐款的市民都反映,旗袋的设计不科学,很难投入纸币。据了解,这次卖旗筹款活动所用的袋子是特制的,袋口处分别设有硬币和纸币入口,市民把钱入袋后就不能倒出来。“纸币投入口太小,钱就卡在袋口处,很难滑入到袋中。”捐款的市民梁小姐表示。本来按规定,市民是要亲自把钱投入旗袋,义工不接触捐款,但由于投币困难,很多市民唯有把钱递给义工,义工再把钱入袋,这使筹款的操作有点不规范。对此问题,市慈善会秘书长卢贝拉表示,旗袋的设计确实有点不科学。这次行动是首次举行,经验不足,旗袋的设计会改进。
发表于 2009-12-13 20:08:15 |
畢竟是第一屆....有很多需要改進同注意的地方
所以....希望下一屆慈善日會有更好效果啦!
发表于 2009-12-13 21:07:51 |
开始起步阶段吧,首先还是观念的问题~
发表于 2009-12-13 21:41:38 |
第一次!不错了!!!
我都有支持啊!!!!

同志们辛苦了!!!
发表于 2009-12-13 22:28:08 |
辛苦各位志愿者了~
我也参加了那次活动~~
其实也是观念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1:52:48 |
失惊无神慈善日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陈扬 原创 浏览量: 438
  发布时间:2009-12-14 手机看新闻
版次:GA02 版名:广州读本 早茶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至于首个慈善日民众捐款不理想更是太正常不过。无灾无难无险,风和日丽,国泰民安,街坊行街的行街,拍拖的拍拖,毫无今天是慈善日的概念,更无今天行街须捐款的思想铺垫,失惊无神飙个志愿者出来贴旗仔搞募捐,脑袋转数稍慢,反应当然冷淡。


    陈Sir扬言(第132期)
    风和日丽,国泰民安,更无今日行街须捐款的铺垫,突然———
    看报纸说广州的第一个慈善日好像比较冷清。有本地媒体的语气有些失望,说八成市民不知道12月12日是广州慈善日,然后又透过采访对象之口,重提广州是最冷漠的城市旧话云云。看着这条新闻,我有一种被噎着的感觉。
    不说被调查的仅20个市民这个采样率如何荒唐,哪怕真的就是八成市民不知道这个广州慈善日又说明了什么?只说明了你的这个神出鬼没的“慈善日”根本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家喻户晓。那是你宣传推广失败吧。
    至于首个慈善日民众捐款不理想更是太正常不过。无灾无难无险,风和日丽,国泰民安,街坊行街的行街,拍拖的拍拖,毫无今天是慈善日的概念,更无今天行街须捐款的思想铺垫,失惊无神飙个志愿者出来贴旗仔搞募捐,脑袋转数稍慢,反应当然冷淡。
    其实国泰民安时也可做慈善。香港的公益金百万行和广州邻近的中山顺德等地做得非常成功。这个成功没有任何秘密,一是以万人步行的形式载体来做最广泛的社会动员,二是岁月有功持之以恒形成风气。这正好给广州首个慈善日的冷清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正面案例。抽起条筋就把公公婆婆小孩学生志愿者拉上街搞募捐,何来反应热烈可言?
    至于旧话重提,说什么广州冷漠城市之类的话,就太给人以反咬一口的伤心了。汶川大地震,广州的街坊如何排着队捐款捐物,中华广场上难忘的一天一夜我至今历历在目;乐昌水灾,广州街坊踊跃捐钱捐物,男女老少不分贫富,个个不甘人后。两次广州街坊的爱心直达,我永世难忘。慈善本来就是广州的人文传统,广州人心的美丽,根本用不着自作多情的什么“从要我慈善到我要慈善”的假想来教化。
    □陈扬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1:53:08 |
关键词:慈善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马志海 原创 浏览量: 170
  发布时间:2009-12-14 手机看新闻
版次:GA02 版名:广州读本 早茶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上周,有人把孩子扔进了路边水沟里,大家都关心是不是因为太穷才把孩子扔了,记者还去求证这家人是穷是富。这就有问题了:莫非穷就可以扔孩子?借这件人伦惨事借题发挥骂政府骂社会的人,看似有道理,但其实不小心侮辱了穷人。


    ■一周点题
    马后炮之城事串烧
    ■开栏语 你可能不知道马志海,但一定知道《马后炮》。讲笑话,评时事,号称“老少咸宜男女通杀”。《马后炮》主持人老马今起进驻《早茶》,串讲城中时事,以飨老少男女读者。
    学善
    本期嘉宾:
    ◎陈扬(著名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
    ◎马志海(《马后炮》主持人)
    ◎朱玮(广东狮子会工作人员)
    始皇帝统一度量衡,千百年后,许多事情又乱了套,因为标准、尺度出了问题。比如说善恶。
    上周,有人把孩子扔进了路边水沟里,大家都关心是不是因为太穷才把孩子扔了,记者还去求证这家人是穷是富。这就有问题了:莫非穷就可以扔孩子?借这件人伦惨事借题发挥骂政府骂社会的人,看似有道理,但其实不小心侮辱了穷人。
    昨晚看电视,残亚会倒数365天的晚会。残亚会,多少残疾人运动员要来呀,现在广州连正常人走路还有困难呢,就别说残疾人了!政府部门表态要搞好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要得个“讲”字,那BRT,想坐就要先“爬梯”,我问你残疾人怎么上?半年前电视台就开始播亚运歌,“我们准备好了”,有点吹牛哈,到处还都是工地呢,准备好啥了?
    一早就说要打违法泥头车,还没看到战果呢,结果昨天泥头车司机反倒合伙揍了交警。猖狂若此,何帮?背后有人撑!是谁在撑呢?是黑道还是白道?这事儿要查。否则,再有警察被打,老百姓就没办法同情你了!
    番禺垃圾焚烧厂的事才刚平静,花都那边又闹起来,几十位小区业主把私家车开到了区政府,抗议在小区附近建垃圾焚烧厂。好嘛,番禺花都,南北呼应,再接下来还会是哪里?我建议,为了社会和谐,政府部门干脆点,把焚烧厂的规划统统登上报纸,对民众,要始终心怀善意,千万不能再“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周六是广州首个慈善日,91岁的蔡婆婆和义工们一起上街筹款。她希望尽一分心力,帮助病人、穷人。老马“学雷锋”有难度,但学蔡婆婆应该没问题:我尽我的力,我用我的心。我们都要向她学。
    学什么?——— 一个字:善。
    □马志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1:54:33 |
慈善广州,24小时不够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朱朱 原创 浏览量: 35
  发布时间:2009-12-14 手机看新闻
版次:GA02 版名:广州读本 早茶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慈善是针对穷苦等匮乏状况的援助,但并不仅仅是今天给天桥底的流浪者送一张棉被、明天给孤寡老人送一点东西。尤其不能是在慈善日———慈善日绝对不是一个借机强化向社会索要资源的日子。
    12月12日,广州首个法定慈善日。根据政府初衷,设立慈善日是为了凝聚社会力量。
    毫无疑问,一个慈善的广州需要有民间基础。政府要接纳社会力量,并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就必须使慈善款的使用情况更加公开透明,要随时接受民众的监督,保持善款的自觉稳定输出。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政府才能把慈善事业做大做强做好。
    慈善是针对穷苦等匮乏状况的援助,但并不仅仅是今天给天桥底的流浪者送一张棉被、明天给孤寡老人送一点东西。尤其不能是在慈善日———慈善日绝对不是一个借机强化向社会索要资源的日子。
    事实上,慈善为大众,也应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如何促成普通民众“要我慈善”到“我要慈善”的转变?前提当然必须是完全出于自愿。政府应该多点换位思想,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俗话说,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这正是慈善的核心———不管何时何地,都能主动在弱势人群有需求时及时给予帮助。
    慈善日的宏旨是全面慈善,如果将慈善日只当做24小时来看待,利用它的急功近利的募捐造势把“慈善广州”当做过期口号来使用,不仅轻慢了这个日子的意义,长此以往,还将使整座城市面临慈善乏力的境况。    □朱朱(番禺)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1:55:14 |
我以慈善为业,很酷也很苦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朱玮 原创 浏览量: 53
  发布时间:2009-12-14 手机看新闻
版次:GA02 版名:广州读本 早茶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工作本身也常常带给我困惑。虽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酷的职业,但现实远没有想象中酷。并不是每一个从业者都会运作项目,盖一所小学或策划一次公益营销事件;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第一线冲锋陷阵,永远在灾难的最前线或在山区进行支教。更多的人在做着非常琐碎的事情,与普通白领一样,朝九晚五,在平庸的工作与生活中逐渐忘记自己的初衷。许多对公益慈善怀有理想的年轻人就此梦想破灭。

    小朋友眼中的“慈善”(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朱玮(广东狮子会)
    作为公益慈善组织从业人员,我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解释自己在做什么。不被信任,不被了解和理解都是生活常态。公益在目前仍然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话题。在进入广东狮子会工作半年后,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酷的职业。
    当然,我也有困惑,最大的困惑是别人的不理解。对陌生公众而言,为什么会有一些人乐此不疲地做一些与个人利益毫不相关的事,这些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钱最终会流向谁的口袋?而对亲人,他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会放弃更高的薪酬、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而投身于一个看似非常不稳定的领域。我想,这些疑问可能来自于社会普遍的缺乏信任,也可能来自领域本身的问题。
    其实,大部分慈善组织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一些影响较大的公益组织能得到很多支持,但是,更多的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草根组织。他们的从业人员的薪酬非常低,有些则根本没有薪酬。一般的公众会认为,自己捐出的每一分钱都应该用于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但事实上,慈善组织的运营、从业人员的工资等等,都是需要资源的。也正是因为缺乏资源,公益慈善仍然无法进入主流的话语体系,因此无法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目前的状况是,多数公益组织的人才在生存压力下被迫放弃,推进公益领域的发展成为一句空话。
    工作本身也常常带给我困惑。虽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酷的职业,但现实远没有想象中酷。并不是每一个从业者都会运作项目,盖一所小学或策划一次公益营销事件;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第一线冲锋陷阵,永远在灾难的最前线或在山区进行支教。更多的人在做着非常琐碎的事情,与普通白领一样,朝九晚五,在平庸的工作与生活中逐渐忘记自己的初衷。许多对公益慈善怀有理想的年轻人就此梦想破灭。
    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正是这么一个在公益组织做着小事的年轻人。很多人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很伟大。但在我看来,仅仅是职业追求不同而已。如同所有人一样,慈善家、志愿者、公益领域的从业人员都需要通过行动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受助者获得看得见的满足,而施助者则获得一种看不见的满足。并不总是深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半年来的工作经历告诉我,民间公益组织作为政府与公众的一个重要连接机制,这个被称为第三部门的领域,需要更多来自政府与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走出自娱自乐的困局。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1:55:33 |
自顾不暇,何以疏财助他人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诸葛不靓 原创 浏览量: 59
  发布时间:2009-12-14 手机看新闻
版次:GA02 版名:广州读本 早茶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广州首次设立“慈善日”,应该说注意到了慈善精神在塑造城市性格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慈善精神的深入人心,绝不是每年搞一场活动就可以收到成效的。
    前天是广州首个“慈善日”,不过从新闻报道来看,不少市民对捐款反应冷淡。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各种命令式的运动中,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要我”如何如何,对于“我要”反而无所适从,其中尤以长者感受最深。这次慈善日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热心捐款的市民以年轻人居多,中老年市民则表现得较为冷淡。
    中老年人见多识广,他们不会轻易相信那些迷人的口号。而年轻人更多接受“我能”的观念,对世界充满希望,也相信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
    从物质上来看,长者多经历过饥荒年代,对物质更为看重;大多数年轻人基本从小衣食无忧。相信随着新一代人逐渐掌握社会话语权,社会对慈善的接受和参与程度会更深。
    广州首次设立“慈善日”,应该说注意到了慈善精神在塑造城市性格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慈善精神的深入人心,绝不是每年搞一场活动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所谓上行下效,如果市民没有感受到施政者的诚意,而是整天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自顾尚且不暇,又如何敢疏财义助他人?从国人的储蓄意识之强,也可以见出这一点。只有政府构建好整个社会的各项机制,并让这些机制进行良好运转,让各阶层不再有朝不保夕的不确定感,慈善精神自然也就会水到渠成,开花结果。□诸葛不靓(天河东街坊)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1:58:07 |
在孩子心里播下诚意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守候阳光 原创 浏览量: 49
  发布时间:2009-12-14 手机看新闻
版次:GA02 版名:广州读本 早茶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孩子踏上社会前,应该有募捐经历。但社会上年年捐款捐到人心麻木,对善款监管的质疑,从未停止过。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培养公益观要从娃娃抓起。我认为,孩子踏上社会前,应该有募捐经历。但社会上年年捐款捐到人心麻木,对善款监管的质疑,从未停止过。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每一次组织学生捐款,孩子们通常有两种态度:一是不想捐,二是无所谓。有一次,我精心挑了篇文章《捐诚》让孩子们阅读。文章看完,我问:“你认为‘捐’的意义是什么?”
    气氛很活跃,几双手举起来。
    “捐款不在多少,而在于诚意。”一个孩子说。
    “我能捐100元,但只捐5元呢?”我故意问。
    “那这就是没诚意,没做到量力而行。”另一个孩子答道。
    “我一个月零花钱只有5块钱,与其捐款,不如买玩具。”这是一个孩子的想法,也有代表性。
    “你用于买玩具的5元钱,没有用于捐款的价值大。”说出这段话的孩子,令我感到惊讶。
    是的,捐款,就是捐诚,然而“诚意”看不见摸不着。作为老师,我愿意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一颗叫“诚意”的种子。但我更希望,社会现实不要辜负这些孩子心中的诚意。 □守候阳光(小学教师)
发表于 2009-12-15 16:01:33 |
我觉得市民不是太冷漠了,而是太脆弱了。我更加相信,市民被林林种种的街头骗术骗到坨坨拧,有咩办法唔设防嚄,虽然我自己都系一名志愿者,但无可否认地道声:我们都系昂居之人,满腔热情,只系小小遇冷,就大惊小叫社会冷漠。睇来志愿者本身都逃不出脆弱的本性嚄。
发表于 2009-12-15 20:18:11 |
支持陈SIR与楼上所言。。。。。。。。。
发表于 2009-12-17 08:32:26 |
下一次,我要参加,而不是在旁边捐。要亲自加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