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13 09:19:57
|
|阅读模式
[社论]建设慈善广州要接纳社会力量的成长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南都社论 原创 浏览量: 486
发布时间:2009-12-12 手机看新闻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今天是广州的第一个慈善日。今年慈善日的主题是“倡导全民慈善,建设慈善广州”。由市政府主办的慈善日活动借鉴香港的做法,有义工走上街头进行贴旗募捐,所得善款将用于困难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因病致贫救助以及突发灾害应急救助等。
今天是广州的第一个慈善日。今年慈善日的主题是“倡导全民慈善,建设慈善广州”。由市政府主办的慈善日活动借鉴香港的做法,有义工走上街头进行贴旗募捐,所得善款将用于困难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因病致贫救助以及突发灾害应急救助等。除了配合慈善日活动而发行临时彩票外,活动还倡议个人捐出一天工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捐出一天或部分利润。
根据民政及慈善总会的初衷,设立慈善日是为了凝聚社会力量。确实,慈善需要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各种支持。若没有社会鼎立襄助,仅靠政府之力,恐怕难以胜任面广量大的慈善需求。而围绕慈善日开展活动可以增加慈善事业的影响,提高民众对慈善的识别程度。事实上,慈善为着大众,也立志要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一个慈善的广州要有民间基础,要接纳社会力量。
尽管社会是慈善事业的重要资源,但也绝不该被看成是纯粹的索取对象。慈善日的宏旨是全民慈善,是要让广州成为慈善之城。这就要求,只有让更多的民间慈善力量参与进来,让这些团体也成为慈善事业的一类主体,慈善动员才会触及更多的人财物,也更能体现慈善日的长久大计。因此,慈善日不仅仅是一个募捐的日子,更是开放慈善事业、团结社会参与的机会。
政府部门主导慈善运作,自有历史原因及其合理性。不过,政府开办或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应该早就意识到,慈善的公信力将是一切慈善行为得以维系的先决条件。不只是广州,讳言公众对政府慈善怀有犹疑之心和防范之意,就不是实事求是。慈善机构与政府部门存在着不甚清晰的界限,让前者面临公信力挑战,这是国家慈善总会负责人公开承认的。建设慈善广州,当不能不明了此种情势。
促成“要我慈善”向“我要慈善”的转变,就须承认民间慈善力量的存在和成长,移除障碍,破除束缚它们成长的因素。将民间慈善当成应急时的补充,令其为官方慈善所用,这不仅涉及公平与否的问题,更指向是否认可民间慈善的身份问题,以及是否真的在乎慈善活水源头的根本问题。民间慈善获得发展空间,这是慈善广州的应有之义,也会增加慈善之城计划的胜算。
对慈善组织资格实行审批制,约束民众捐助的资金和物资的投向,这是民间慈善长期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这样做的后果既削弱了公众对慈善的认同,更削弱了慈善得以保育的社会土壤。从某种意义上说,慈善领域的管理方式,其实损害了慈善的蓬勃生机。广州首设慈善日,应当在这些方面做些减法,为民间慈善力量松绑。慈善广州的未来系于管制与社会的恰当妥协。
慈善是针对贫穷、困苦等匮乏状况的援助。从汶川地震可知,民间蕴藏着巨大的慈善意愿和资源。可要保持善意及善款的自觉、稳定输出,调整相应的慈善格局已是当前亟需。一方面要扶弱济困,缓解民众在生存及发展上的资源匮乏。另一方面,也要纾解慈善在社会领域的权利匮乏。广州用慈善日点中这些问题,尚需找到更多答案,求解民间慈善的现实难题。
如果将慈善日只当作24小时来看待,利用它为急功近利的募捐造势,把慈善广州当成是过期作废的口号来使用,不仅轻慢了这个日子的意义,长此以往,还将使整座城市面临慈善乏力的境况,而这种境况已在显现。因而,慈善日绝不该是一个借机强化向社会索要资源的日子。民间慈善团体也当从中获得应有的权益,摆脱幻想与幻灭的极端境况。
●欢迎回应:shelun@ 188.com 南都网:w w w.nddaily.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