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447|回复: 0

【分享】[健康饮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增加肠病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0 01:46:20 | |阅读模式
  “在我们内镜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发现患大肠息肉的病人增加了,患者也有年轻化趋势。这除了遗传等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应该是一个重要诱因。对于这个问题,预防就显得很有意义了。”有多年内窥镜诊断和治疗经验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崔毅说。
  薄弱的保健意识使确诊时已是晚期美国医学界早就达成共识,即到了五十岁,无论有否症状,都要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肠癌或肠息肉患者。而有相应症状者如大便带血,大便规律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等,则应随时做检查。但我国民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薄弱,不少肠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崔毅惋惜地表示,在临床中,往往会发现中青年患者在肠镜检查时被确诊为晚期癌症,最典型的莫过于38岁的实业家王均瑶了。他拥有数十亿元资产,但过于忙碌的事务让他对自身的疾病症状掉以轻心,结果发现肠癌时已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其实只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肠癌的存活率是很高的。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上的一个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肠息肉的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结果,从肉眼观察大体相似。病理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幼年型息肉、家族性息肉病及炎性息肉等。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有的息肉可恶变成大肠癌。肉疙瘩刚开始很小,可能没有症状,但是因为结肠的息肉和结肠癌发病关系密切,所以消化内科的医生和内镜科的医生,对肠息肉均非常重视。
  肠息肉与癌症关系密切肠息肉与肠癌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崔毅说:肠息肉和肠癌关系密切,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肠癌高发,肠息肉也是高发的,比如说在美国肠息肉和肠癌都是高发的,非洲国家有可能是肠息肉和肠癌是低发的,但是非洲国家的这些移民,移民到欧洲国家之后,下一代,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再一个从年龄分布来看,肠息肉比肠癌早发十年左右。结肠息肉病的患者,肠息肉的发病率比肠癌早发10—20年,这一时间间隙有可能是息肉逐渐演变成癌的过程。此外,40岁以后有可能肠息肉和肠癌都是高发的趋势。家族性肠息肉是与遗传有重要关系的疾病,如果不作任何治疗,最后发展成结肠癌的风险很高,几乎50%都要癌变;70岁以后几乎100%癌变,癌变的平均年龄为39岁。
  健康的人群,一般70岁以后大概有50%以上的人都会长结肠息肉。为什么说结肠癌和结肠息肉关系密切呢?崔毅说,我们发现结肠息肉多数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这个部位,而结肠癌恰恰也是长在结肠和乙状结肠这个部位;而且结肠癌的病人,我们在给他做肠镜检查的时候,常同时在肠管里能够发现单个或多个结肠息肉;此外,在切除的手术标本里面还可以在癌肿边缘看见残存的息肉组织。
  对于息肉的病因,崔毅指出以下几点: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形成有一定关系,这已经反复多次的动物实验及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饮食中脂肪成份越来越多,而蔬菜纤维类成份减少,包括肉类进食增加(特别是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类)导致大肠息肉、癌肿的发病也越来越多,这与脂肪刺激肝脏排泌更多的胆汁进入肠道,在细菌的作用下分化成有害的胆酸成份,刺激大肠产生息肉有关,进一步恶变成癌肿。
  遗传因素:息肉形成与遗传因素也有关系,在遗传机会上没有性别的差异。
  炎症刺激:结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导致肠黏膜的息肉生成。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预防在先可减少息肉形成
  崔毅说,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者,就应及时到医院求医: 大便带血,量不多,常染在粪便表面;大便习惯改变(或便次减少,或便次增加);大便性状改变,变烂或当炎症时,有黏液血便、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息肉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待息肉比较大比较多时,才产生症状。因为息肉是缓慢生长形成的一个过程,据统计0.5厘米的息肉生长到1厘米,需要两至三年时间,所以说息肉越大癌变概率越高,越危险。
  大肠息肉高危人群要注意自我保健,并作定期检查。
  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2、长期生活在息肉多发地区,如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等。
  3、长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及低纤维素等饮食,嗜好油炸食物(像西方快餐食品);4、年龄大于50岁;5、有相关疾病,如结肠炎、胆囊切除术后、肝硬化、乳腺癌等。
  无论是高危人群还是普通人群,预防都很重要:尽早开始并坚持健康的饮食,像少吃脂肪及油腻食物,少吃肉类(特别是红肉),多吃蔬菜(每日至少400克),适量的米饭类食物。积极治疗慢性肠炎等相关疾病;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在医生指导下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查大便有无潜血,50岁者须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有特殊更需提前检查。
  至于息肉已经形成,就要及时切除。其治疗现在很简单,一般情况下,在肠镜检查同时即可电灼切除;如不适合电灼,可手术切除。只要及时地切掉息肉,大肠癌的发病率能降低70%—90%,与正常人群相似。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