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服务知识十问来源:北斗星志愿文化传播中心
编者按:为了帮助参加云南大学首届志愿者文化节的公益学生社团骨干、志愿者、大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志愿精神、志愿文化,文化节主办方(云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北斗星志愿文化传播中心)编写了这份小材料,发给20个参展的公益学生社团,欢迎传阅或复印宣传。 字串3
编写本材料时,主要参考了江汛清主编的《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和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的《走近志愿服务》,特此致谢。 字串7
字串5
一、什么是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动,它是一种自愿的、不计物质报酬而参与社会活动,并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行为。小到社区里的邻里互助,大至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只要是自愿的、不计物质报酬的,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都是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可分为四类:
①互助与自助:人们为了社区的共同利益或共同的生活环境,贡献他们的时间来帮助他人和自己。
②博爱行为或为他人服务:志愿者不求回报的单方面“赠予式关系”,当然志愿者客观上也会从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素质或获得心理满足。
③参与:人们为了参加社区或国家的管理工作愿意付出时间从事志愿服务。
④倡导或运动:人们为自己或他人的利益付出时间去参加一些运动或游说、辩论活动,期待借此改进某些社会政策和福利。
志愿服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从战争救护、抢险救灾、重建家园、安置孤儿,到农村扶贫、捐资助学、义务支教、法律援助、免费技能培训,到环境保护、禁毒防艾、社区建设、弱势群体赋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医疗下乡、志愿精神传播与政策倡导等。
志愿服务所体现的高尚、奉献、利他的人类文明境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也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丹麦80%的青年参加过志愿服务,英国和日本每年有50%的公民,加拿大每年有1/3的公民参加志愿服务,美国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参加志愿服务。中国也有数以亿计的人从事过志愿服务,2008年,数百万中国志愿者奔赴5•12汶川大地震灾区,活跃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什么是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其基本特征有三:自愿、利他、无偿。
前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曾经说过:“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和团结的理想,是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还有人把志愿精神定位为一种公共精神,就是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作为公民,对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对他身边的人、对公众所应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应该通过他的奉献、他的付出,为他们做出一些贡献,从而改善大家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环境。
有的人说得更通俗:志愿精神就是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气质,让你一看就觉得他是志愿者,是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的“好人”。
当然,志愿服务不仅仅只是理念的问题,更是行动的问题。只有通过志愿行动,才能使志愿精神沉淀下来,才能使志愿活动逐渐转变成人们的习惯,形成志愿文化。
字串8
三、什么是志愿者?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志愿者是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或政府的强制,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志愿者又被称为“志工”、“义工”,大意是一样的,但着重点会略有差异:“志工”往往更加强调这是基于本人“志愿”,“义工”则往往带有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也是公民的某种“义务”。在中国,志愿服务主要是从原来的学雷锋、做好事发展而来,从“学雷锋”到“志愿者”,也反映了更多强调个人自主和志愿的观念。
从现实中看,志愿者是非常多元的,他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动机、目的和立场,比如有的是为了获得心理的快乐,有的是为了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甚至有的是为了赎罪,更多的则有多重目的和动机,但只要他们是不为私人利益特别是不为任何物质报酬,而且确实为他人、为社会提供了有益的服务,都是志愿者,应该受到鼓励和尊重。
四、什么是志愿组织?
串9
与志愿服务、志愿者等概念相类似,志愿组织是指“以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为目的,由自愿加入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志愿组织又被称为“非盈利组织”(简称NPO)或“非政府组织”(简称NGO),也有的称为“第三部门”、“草根组织”,这些各不相同的称谓是从志愿组织的不同方面的特点出发而形成的,如NPO更多强调志愿组织的非盈利性、公益性,NGO更多强调志愿组织是不同于政府也不隶属于政府的公共组织(但并不意味着“反政府”),“第三部门”更多强调志愿组织是既不同于政府也不同于企业的第三种社会组织,“草根组织”则更多强调志愿组织是自下而上的、自发的、来自民间和底层的社会组织。
根据莱斯特·萨拉蒙的研究,志愿组织(非盈利组织)有六个最关键的特征:
①组织性:即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注册的独立法人;
②民间性:即在组织机构上独立于政府,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员来主导;
③非营利性:即还是为了盈利,它可以收费或盈利,但所得利润不能用于分红,而必须用于组织使命所规定的工作;
④自治性:即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自己管理自己的活动;
⑤志愿性:在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都有相当程度的志愿参与,会广泛使用志愿者;
⑥公益性:即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在我国,志愿组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非营利性、准政府性、公益性、志愿性。
串8
五、什么是公民社会?
字串3
英国学者戈登·怀特指出:“当代使用这个术语的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它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中国学者何增科认为,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及其主要特征主要有四:
①私人领域:即私人自主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活动的领域,其中市场机制和私人产权构成这种私人领域的两大要素(狭义的公民社会不包括市场经济领域),它们保证个人能够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和追求特殊的私人利益(马克思)。
②志愿性社团。志愿性社团为公民提供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手段,提高了他们的参与能力和水平。
③公共领域:即介于私人生活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它是各种公众聚合场所的总称,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关心的问题作出评判(哈贝马斯)。
④社会运动:即通过社会运动反叛现实社会和实现理想社会。
虽然关于公民社会的概念和含义理解多样,但将它作为公民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领域,却是共识。而公民社会的不断兴起,以及学界对公民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问题的凸显,与民主和公民意识的增强有很大关系。
六、做志愿者有什么价值?
做志愿者的价值很多,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对社会和他人的价值,二是对志愿者自身的价值。对社会和他人的价值,除了上面有关概念说到的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之外,做志愿者还可以增加公众对社会的信心、信任,可以感动和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更多人成为志愿者。
由于志愿服务的自愿性、参与性、选择性、感染性特别明显,因此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也是改变和提升自我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具体而言,做志愿者至少对志愿者自身有以下价值:一是可以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价值感和意义感,获得服务对象和社会对自己服务行为的肯定和感谢,人生会更有意义。二是更好地认识自我和社会,改变和提升能力素质,包括智力开发、技能开发、自我调节能力开发、社会交际能力开发、团结协作能力开发等。三是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提升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法律意识、责任观念、人文精神等。四是结交更多优秀而又单纯的志愿者伙伴,甚至可以获得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信任、平等、民主、参与的志愿服务团队里愉快地工作和生活。总之,成为志愿者可以收获感动、快乐、成长、朋友和人生价值。而且参与越多、奉献越多,收获越多。 字串1
七、我能成为志愿者吗?
志愿者是高尚的,但志愿者并不是圣人的专职,他们是一群平凡且坚强的人,他们做的也仅是利他人、利社会的小事。志愿服务虽然是无偿的,还要付出志愿者的个人时间、精力、资源等,但只要愿意奉献和付出,不管支付一点精力或支付百万财产,其对社会的贡献是同样重要的。所以,不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不论百万富翁或平民百姓,不论是城市居民或山区农民,不论已经自食其力的还是尚未经济独立的,不论社会人士还是在校学生,成为志愿者都是人生的一种自然选择,正所谓:“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人都可成为志愿者”,既是最响亮的口号,也是最客观的现实。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为他人、为社会出一点力,开展志愿服务。从捡起地上的纸屑,为灾区捐一分钱,到陪老人聊聊天……这一刻,你都是志愿者。 字串4
当然,正如“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就很难”一样,做一次、两次志愿者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志愿者,经常参与志愿服务。另外,一个人做志愿者并不难,但与别人一起或参与到某一特殊的志愿组织、开展某一特定的志愿服务,就不仅需要志愿服务的精神,还需要志愿服务的能力和合作的能力。因此,做志愿者,就应该不仅从社会需要出发,又从自身实际出发,做自己能做或擅长的,选择合适的服务领域和志愿组织。
串6
八、为什么要有志愿组织?
人人都做志愿者,这还不够,因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很多事仅靠单个人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志愿者的团结和联合,需要志愿者的组织,即志愿组织。志愿组织有其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经常化等优势,其占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无形的管理、公信力等资源,都可以弥补“个体户志愿者”的不足。因此志愿组织蓬勃发展,日益成为志愿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特别是大型的、专业的志愿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但人与人的联合、志愿者与志愿者的联合,也会有其困难和问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需要提高志愿组织的信任、认同水平和管理水平,需要制定比较规范的使命、愿景和管理制度等。提升志愿组织的自我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已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九、为什么要举办本届志愿者文化节?
举办本届志愿者文化节,就是希望:
1、
传播志愿精神,让更多人认同和理解志愿服务,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加入公益社团,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感动、快乐、成长和价值。
2、
展示和交流各公益社团志愿服务的项目、成果及其经验,扩大其影响,同时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其能力,并增加合作的机会和意愿,提高其志愿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3、
营造更有利于志愿服务、志愿者、公益学生社团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促进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字串6
十、怎样在志愿者文化节中收获更多?
作为个人,可以尽量多、尽量深地参与志愿者文化节的各项活动,尽量多、尽量深地与专家学者、公益社团和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在广泛了解志愿文化、公益社团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参与到公益社团的活动之中,可以尝试参与志愿服务体验活动。总之,只有真正参与进去,才会有感动和收获。
作为公益学生社团,除了上述各点之外,还应该更多、更好地展示本社团的精神、理念特别是志愿精神、特色优势,介绍本社团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现状及需求,展示本社团的服务项目、成果,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熟悉、认同并参与、支持本社团;应该与其他社团、志愿者更多、更深、更好地交流和分享志愿服务的经验教训,通过相互借鉴来取长补短,提升各自的自我发展能力;应该敞开胸怀,与其他公益学生社团、志愿者及学校领导、老师、社会各界交流,取得更多的了解、信任和认同。在此基础上,大胆而又审慎地开展合作,在合作中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为社团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务机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