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4562|回复: 0

全球化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8 15:02:50 | |阅读模式
全球化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
[来源:广东志愿服务研究网  作者:谭建光  录入日期:2006-4-17  阅读:1533次]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简介:
   文章分析了全球化对志愿服务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从观念更新、体制创新、能力建设等角度探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应对策略及发展态势。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发展,从各地区的自主探索到全国的统筹协调,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零星服务到网络服务、由短期行动到持久服务的过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如今,面临全球化的冲击,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也必须主动适应、积极调整,顺利实现服务组织和服务行为的转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转型和发展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是伴随改革开放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继承了中华民族慈善互助的优良传统和新中国“学雷锋运动”的精髓,借鉴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的经验。1987年,广州市产生第一条青年志愿服务热线电话;1990年,深圳市产生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式提出。1993年12月19日,在共青团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铁路系统首先亮出“青年志愿者”的旗帜;1994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随着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努力及活动的迅速开展,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服务逐步走进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⑴ 十多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迅速,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然而,随着21世纪的社会形势变化,志愿服务也面临转型的任务。
    一、全球化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全球化对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影响。   
    (一)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的转型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现代化的趋势,促使各国、各民族加快转型和发展。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就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当然,由于传统观念和既有体制的制约,中国人对于全球化的接受、接纳态度是不断变化的。最初是怀疑与排斥。以制度的差异为根据,认为全球化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控制全球发展的一种战略。“美国全球化的策略时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通过制定游戏规则,操纵已成雏形的‘世界政府’,建立随心所欲的美式地球村。”⑵所以,在排斥的过程丧失一些发展机遇。随后是全盘接纳、高度期望。当看到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现代化给一些国家、地区带来好处时,中国有些人的心态发生转变,希望借助全球化迅速收益。可是,事实并不如人意,全球化的负面作用逐渐呈现出来,如加剧两极分化、加剧金融风险、加剧社会不稳定等。这些,从另一方面为中国人敲响警钟。再后是理性分析、积极借鉴的心态。中国人有过全面排斥和全盘接纳的教训后,逐渐学会分析和选择。任何一种社会趋势都是“双刃剑”,利用好则造福于民,利用不好则后患无穷。中国社会的转型,就是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联系实际国情和实际需要而启动的历程。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候,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志愿服务的发展是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方面,在政治控制逐渐松动的背景下,人们借鉴外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经验,尝试各种各样的民间活动、民间服务。另一方面,外国的非营利组织和志愿团体的成员,热心前来中国发展社会服务。但是,必须加速社会的转型,提供更加积极和更加宽松的环境,才能促进NGO(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正如王名教授所分析,“我们很快发现,每一个NGO,它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法律政策环境,就像树木的生长需要空气一样;同时,包含社会公益心、互信度、慈善和利他精神等在内的社会资本,对于NGO的发展就像树木需要水的灌溉一样不可或缺;建立在公开、透明基础上的评估、问责和社会监督,则像阳光一样滋润着NGO的生长;最后,作为整个非政府部门来说,它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有赖于一个建立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放的公民社会,就像由无数树木构成的整个森林建基于大地一样。”⑶可见,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发展非营利组织和志愿服务的重要前提;反过来,非营利组织发展和志愿服务发展,又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实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建立公民社会。
    (二)中国社会转型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影响
    中国的青年志愿服务是社会转型影响下的产物。中国传统互助心理、社会主义友爱精神、西方慈善事业、现代志愿精神在特殊的条件下结合在一起。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青少年要面向世界、拓展视野,在学习西方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学习和借鉴其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的经验。我们从新中国大陆第一个青年志愿者团体(义工联)的诞生经历可以分析社会转型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服务团体诞生在经济特区——深圳市。据我们多次调查和访问的资料发现,其诞生过程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在创办经济特区的第10个年头即1989年,有一次召开青年工作研讨会时,部分团干部议论到外资企业的青年员工受到各种盘剥、欺诈时,感觉需要一种力量去帮助他们。议论的内容受到团市委的重视,成立权益部负责协调社会各界,维护青年员工特别是外来青工的合法权益。热心的团干部和其他青年精英互相联系,寻找有心人参与服务。分两条战线:一是进行社会调查,掌握外资企业侵害员工利益的情况,向政府反映,向社会呼吁;另一条是组成“热线电话服务组”,接听和解答青年的问题。于是,无形中组成了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当《百万青年临工的权益急需保护》等报告、文章在社会上传阅,引起强烈反响;热线电话越来越受欢迎,知名度大大提高时,这群青年人想到了正式注册,合法地为社会和他人服务。1990年,他们到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成为全国第一合法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共青团中央借鉴深圳和其他地区的经验,1994年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动全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当我们向深圳志愿服务的发起者询问“为什么深圳首先产生志愿服务时?”他们回答的原因主要有几条:一是得益于深圳最早作为经济改革的试点,经济发展快,生活改善快。人们自己的生活能够维持一定水平之后,总是希望能够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从而获得精神的充实。二是得益于深圳毗邻港澳、连接海外,又借助开放政策进行对外交流。他们看待香港、外国的童子军、基督教青年会等开展的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就希望学习、尝试。三是得益于思想解放的浪潮。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人们的思想特别法庭活跃,对新事物的了解和接受特别快。这批团干部、青年精英有了创新的想法,就可以大胆实践、大胆应用。四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友爱精神。当时,这些年轻人在讨论时,总是怀念“学雷锋、做好事”的传统,认为应该重新创造人人互爱、互助的社会氛围。深圳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先行者,是面向世界开放的“窗口”,它首先产生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事实,非常具有启示意义。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影响也具有差异。其一是20世纪80年代,处于市场经济意识兴起与原有社会服务模式的矛盾之中。改革开放促使中国人对于经济、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世俗化成为强大的冲击波。然而,社会服务方面维持过去的运动模式,希望开展“学雷锋”运动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精神面貌。但是,出现“雷锋叔叔三月里来四月走”的情况,服务精神难以持久。事实说明,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社会服务模式也必须转型。其二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世俗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广泛和普遍。恰恰引发中国人初步满足世俗利益之后的精神追求,志愿服务精神逐渐形成,自发和有组织地成立志愿服务团体。当然,由于传统惯性与原有体制的制约,总是有些力量试图将青年志愿团体拉回“政治化”、“运动化”的服务模式,即“穿新鞋、走老路。”在守旧与创新、自满与引进的较量中,新思维、新观念逐渐占据上风,青年志愿服务奠定转型的基础。其三是进入21世纪的头10年,中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现代化的浪潮之中,实现新的转型。“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不论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主观意愿如何,都会将他们卷入其中。目前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依然处在全球体系中的不利地位,同时在全球化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大于机会,但总起来看,全球化新的时代特点毕竟为他们利用全球化和影响全球化提供了更大的余地。”⑷青年志愿团体借助全球化的趋势,加快与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志愿组织的联系、交流、合作。从海外志愿者前来中国服务,到中国志愿者前往海外服务;从特殊领域的国际合作开展社会服务,到越来越广泛领域的国际合作开展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主动联系国际社会、融入全球服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行动越来越普遍。
    中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过程,青年志愿服务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也在不断更新。通过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社会环境的志愿服务因素。
    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时代,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极大的机遇。
    从面临的挑战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对于经济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民众,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时,更多是看到发达国家的经济生活状况,攀比心理日趋严重。这样,追求世俗快乐而忽略精神充实的情况不仅不会转变,而且可能加重。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发展过程里,最大的制约是缺乏高素质人才持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许多青年报名之后,参与一、两次服务就不再回头。据了解,大多数青年认为自己的生活尚未安定,缺乏持久服务的热情。其实,如果用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看,即“三餐温饱”的要求,许多青年是达到了目的。可是,他们用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来衡量自己的现状,就总是不满意。二是经济价值观与助人价值观的冲突。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全球化因素时比较看重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内容。那么,企业经营者的心态从根本上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注重经济实力、注重利润增长的观念影响全社会时,对于志愿服务就有所抑制。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的一个制约,就是资金严重不足。面临许多急需服务的人群、发现许多继续服务的项目,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提供服务。国内的企业对于志愿服务的资助热情不高,再三犹豫也不愿支持服务项目,或者只是乡政府资助一些,远远不足以拓展服务。三是社会波动的影响。中国处于国内社会转型与国外全球化冲击的双重压力之中,社会稳定受到影响。政府与民众对于社会波动的顾虑,使他们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应急”,处理棘手事件;而对于长久影响的志愿服务关注不足。各地区遇到类似的现象,大会小会谈及青年志愿服务时,领导与民众一致称赞,但具体开展服务需要支持时,往往被往后挪。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志愿服务作为引进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经验,被一些中国传统观念强烈的人认为是“渗透战略”、“侵蚀战略”,是西方收拢民心、心态攻势的一部分。因此,在一些守旧人士的心目中,志愿服务反而是引发社会波动的因素之一。从以上三方面的情况看,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仍不够完善,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少,值得我们注意。
    从面临的机遇看,则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浪潮带来东西方文化交流、互补、融合。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发现志愿服务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对全人类带来福利的行为,而不是某种特殊文化的专利。中国青年志愿者过去总是要区分中外志愿精神的不同、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条件下志愿服务的不同。如今发现,不必强行分割,而是互相学习、互为补充。在新的思维、观念影响下,中国青年志愿者对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志愿服务的学习、吸收、借鉴更加宽容、更加自由;对他们的经验充分重视,对他们的教训也注意吸收,从而使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少走弯路。
    第二、全球化趋势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抓住机遇改革开放,从而取得迅速发展的成绩。这样,青年志愿服务的兴起、发展就具有社会基础。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影响。它首先从经济特区——深圳市诞生,然后北京、上海、广州的青年志愿服务发展较快。如今,形成城市青年志愿者前往山区服务、沿海青年志愿者前往西部服务的格局。同时,大量国际志愿者从发达国家前来中国服务,中国志愿者前往南亚国家、非洲国家服务。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各国发展,使民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志愿服务的接受程度和参与程度增强。
    第三、全球化趋势开阔了青年志愿者的视野,有利服务领域的拓展。传统的服务集中在扶助孤老寡残项目,或一些宣传性的行动。随着全球现代化的影响,志愿者与国际交流增多,发现志愿服务可以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据丁元竹教授主持的“志愿服务计量调查”课题组的数据显示,志愿者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
  

     资料来源: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志愿服务论坛》2003年第一期第7页。
    中国社会转型时代,需要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的领域必然是众多的,关键需要有发现的思维、有发现的眼光。加大与国际志愿服务的交流、合作,帮助志愿者开阔视野、创新思维,能够寻找更多需要服务的领域,使志愿者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得更加强烈的成功感、自豪感。
    第四、全球化刺激了人们学习的愿望,促使青年志愿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全球化为青年志愿着了解世界、了解各国提供了机会。信息科学与大众媒介的发展使各个民众的沟通越来越容易。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借鉴外国经验时,也了解外国文化,激发学习的愿望。我们在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等地青年志愿者中间调查访问时,他们对于学习外语、学习计算机、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热情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不仅为自己的前途学习,也希望通过掌握更多知识和技术,是志愿服务的水平提高,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我们对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和困难不少,但希望和前途却是乐观的。将挑战变成动力,及时抓住机遇,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志愿服务就能够获得较快发展。
    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创新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必须进行观念更新和体制创新,并且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
    (一)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观念更新
    全球化时代,中国志愿服务的一些观念必须更新,否则会成为发展的制约。从世界的情况看,“公民服务好像一种制度,在20世纪世界的很多地方发展起来,并可能在21世纪得以扩展。的确,全球化趋势显现出对兵役服务的减少和对公民服务的增加。在21世纪末,公民服务可能会像今天的教育、就业和兵役一样平常和被普遍接受。”⑸在中国,志愿服务最初被当作一批理想主义者、热心人士的选择,大众参与少、缺乏普遍性。如今,全球化影响下,广大民众了解到从事志愿服务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这样,一些原有的观念意识必须相应转变。一是从传统慈善观念到现代志愿服务观念。国内有些人至今将志愿服务等同于慈善行为,并以传统的慈善观念评价、指点志愿服务。然而,我们认为两者虽然目的都是帮助他人,但观念上有重要的区别。关键在于:传统慈善行为强调有能力、有财富的人帮助无能力、无财富的人,注重“助人”的意义,但也显示出助人者的优势姿态。现代志愿服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受益。志愿者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自身的精神充实和内心升华,注重“助人自助”的意义。每一个青年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必须尊重对象的平等、自尊,激发对象的自豪感,并且与对象共同享受战胜困难、创造生活的快乐。二是从政治意义到社会意义的青年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原来较为重视政治意义,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等,一方面开展配合政治宣传和文明宣传的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将志愿服务的日常活动不断提升政治意义。这样做的结果,表面看是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政治地位,实质上是压抑、扼杀了志愿服务活力的体现与能量的发挥。所以,借助全球化的影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逐渐转向重视社会意义,即具体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和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多地注重志愿者为弱势群体提供的帮助、更多地注重志愿者为社会协调提供的帮助、更多地注重志愿者为改善生活环境提供的帮助,是志愿服务发展的趋向。三是从社会动员到个体自愿的青年志愿服务。原来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较多重视社会动员,即运用各级组织力量发动、宣传,激励青年参与志愿服务。这样的方式,一时造成的声势非常大,吸引的参加者也很多。但是,由于青年参与前缺乏自由的思考和选择,往往没有真正全身心投入,影响了服务效果。如今,在国外、港澳志愿服务的启发下,中国大陆的志愿服务也日益转向追求个体兴趣爱好的满足、社会多元需求的满足。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现在“最吸引青少年的志愿活动大多具有以下特征:灵活、合理、便于参加、积累经验、刺激、活动丰富、组织良好和充满乐趣。除了适合青少年本人参与的活动以外,还有许多适合与父亲、母亲或与家人共同参与的活动,也当作增进与孩子沟通的机会。”⑹只有志愿服务成为青少年自愿参加、富有乐趣的活动,才能产生长久的吸引力。
    (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体制创新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诞生的社会背景,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那么,传统体制的弊端,依然影响和制约志愿服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正式组织的依附非常强。青年志愿者机构的主管部门是共青团,共青团的上级领导是党政机构。如果主管部门、上级领导仅仅是指导、评估,还是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许多地方的主管部门、上级领导直接干预、安排志愿服务活动,使得志愿服务变成为党政部门“贴金”的活动。据我们对深圳市义务工作联合会的调查,志愿者反映。当志愿者发现社会、群众有服务需求时,必须层层报批才能开展服务。报批的程序经过服务小组——服务大组——秘书处——团市委;结果往往是久拖不批。但是,政府、团委有什么活动需求,一个通知就要志愿团体派出数百人、数千人,进行声势浩大的行动。政府、团委直接干预青年志愿服务太多的后果,就是将志愿团体变成“半官方组织”,缺乏社会活力。二是志愿组织决策机构被架空。完善的现代志愿团体,必须有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评估机构。可是,大多数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决策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执行机构取代决策机构,轻率决策、仓促行动,造成不良后果。调查发现,多数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但是相当一些理事会每年只是召开一次例行会议,象征性地听取活动总结,很少真正讨论与决策。有些理事几年都没有召开会议,所有决策由团委指派的秘书处负责进行。一个新兴的NPO团体,如果不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其最后仍然导致官僚主义。三是志愿服务内部组织混乱,工作缺乏效率。由于决策机构不健全,执行与服务的层面也就简单应付。在许多青年志愿服务社团中,志愿者的角色不明确,既从事具体服务,有兼顾协调,还配合管理,甚至也做项目决策工作。这样,新志愿者与资深志愿者没有区别,低素质志愿者与高素质志愿者没有区别、不同才能和兴趣的志愿者没有区别。所以,许多志愿者满腔热情而来,从事一段时间服务后感到失望,很快推出社团,造成青年志愿者团体的流动太快、流失率非常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青年志愿团体的体制创新从上述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建立健全志愿者决策机构,将志愿服务的决策权交给志愿者。通过成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并真正按照章程运作,形成民主决策机制。也许,青年志愿者自主决策的初期,由于不够成熟、缺乏经验,会产生一些失误。但是,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就会逐渐成熟、科学决策。我们在广东深圳的南山区义工联调查时发现,它们的理事会成员长期讨论和决策,根据了解的服务对象需求进行抉择,使服务越来越有效益,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第二、健全志愿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借鉴外国、港澳的志愿团体建设经验,在管理上进行科学的分层。即服务、协调、管理、统筹的职能相对分离。一个志愿者进入团体之后,首先从事直接的服务对象的工作,积累经验之后参与协调工作。因为志愿团体的成员分散在社会各界,组织和协调是非常繁琐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加强与志愿者的沟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是不可忽视的工作。然后,有一定水平的志愿者参与管理工作,设计和组建高效率、人性化的志愿服务管理框架。最后,具有领导水平的志愿者逐渐承担统筹工作,为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多层次的内部管理机构有利于志愿者在不同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随着丰富与成熟而有调整的机会。第三、科学界定志愿者的工作职责。许多人具有误解,认为志愿服务是自愿和随意的,不必分清职责。然而,志愿团体长期开展服务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志愿者职责不清楚,只有科学界定职责的组织才能够顺利发展并完成使命。美国史密斯—巴克林协会的《非营利管理》一书中指出:“事业型的组织,从理论上讲,可能要寻找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一种是对事业有热情,但没有完成工作所需的管理或技术能力的人;另一种是具有所要求的技术和经验,但缺少诚意的人(实际上,也存在第三种人,他们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是既有技术,又有诚意的人很难寻找)。”⑺因此,重要的是对成员界定职责、分清责任,引导他们通过学习而逐渐熟悉工作。该协会设置的职务说明表有助于成员的职责清晰。
  
   
    资料来源:[美]史密斯—巴克林协会。非营利管理[M]。孙志伟、罗陈霞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282。
    实现青年志愿组织的体制创新,有利于它真正成为现代型服务机构,自由参与、民主决策、合作发展、风险社会成为西安市可能。这样,青年志愿团体才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三)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能力建设
    全球化时代,志愿组织及成员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要。能力建设是通过培训、实践、指导、评估等方式,全面提高个人及组织发展实力的过程。过去,中国青年志愿组织对于成员的能力建设重视不足。主要是需要开展服务就召集志愿者,活动结束就让志愿者分散。但是,没有利用服务活动与服务活动的间隙,培养志愿者的各种能力,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现在,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社会日趋复杂,服务对象的需要也复杂多样、变化多端,越来越要求志愿提高水平,服务更有效益;另一方面是国际交往与合作增多,志愿组织能力建设的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可以通过接见外国经验探索我国的志愿者能力建设之路。因此,最近几年,对于青年志愿者的能力建设日趋重视。
    第一、培养青年志愿者的现代服务理念。这是能力建设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志愿服务发展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如今,“助人自助”和“开发性扶助”是最重要的理念。过去,单纯强调帮助他人、服务他人,忽略了志愿者从中获得的收益。这样,一方面让志愿者感觉单纯是付出,难以持久坚持;另一方面让志愿感动比服务对象优越,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服务,效果不佳。我们从事青年志愿者能力建设时,再三强调进行社会服务既是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志愿者可以在服务过程获得精神充实、心情快乐、人生经验交流、小团体领导能力增强等。所以,志愿服务的收益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同时,对于服务对象,志愿要致力开发性扶助,即通过服务提高他们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增强他们的依赖性。现代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理念的树立,是青年志愿者能力建设中最重要的。一旦确立了新的理念,志愿者就能够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服务效益。
    第二、培养青年志愿者的现代服务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青年志愿者如果单凭热情,很难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青年志愿者专业素质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将职业工作的素质适当转化为志愿服务素质,可以开发志愿容易掌握的服务素质,可以将素质提高与科技设施的应用相结合。我们在深圳调查时,“中华残疾人网站”的志愿者及其做法对我们启发很大。他们都是身体有残疾的人,在社会其他领域就业时遇到种种困难,就聚集起来开展集体服务。一方面,他们开发网络服务中的抵端服务工作,如接受登陆工作、网页安全监测工作,获得生活收入;另一方面,他们在一起互相帮助,每一个有残疾的人都发挥某些生活特长,帮助另外的残疾人,感受生活中的自尊;还有,他们也关注和帮助社会的其他人士,为更加困难的人提供服务、资助。所以,志愿者的现代服务素质是需要培养和开发的,如果得到提升,就能够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
    第三、培养青年志愿者的现代成功素质。从事志愿服务的人也需要人生的成功,只有成功的人生会激励志愿者更多投入志愿服务。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需要帮助。我们认为,帮助青年志愿培养现代成功素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不断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获得生活成功感的青年志愿者,能够更加愉快、更加轻松、更加积极地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我们将成功素质的培养纳入青年志愿者能力建设的内容,让志愿者感觉参加志愿团体的好处,不仅能够帮助别人,学习帮助他人的知识和技巧,还能够学习提升自己、追求成功的知识和技巧。
    我们从观念更新、体制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创新与发展的途径。可以看到,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现代化的冲击,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不能自满、不能停滞,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社会和他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