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784|回复: 1

多元融合,创新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8 15: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元融合 创新发展
[来源:广东志愿服务研究网  作者: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工联)  录入日期:2006-4-17  阅读:1323次]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广东佛山市志愿服务发展的调查分析

内容提要:文章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佛山市志愿服务的发展、特色和经验。其发展历程包括民间探索阶段、组织推动阶段、多元创新阶段、融合提升阶段。佛山市不同区域志愿服务的特色分别体现为持续深入的市总队志愿服务、蓬勃兴起的禅城区志愿服务、品牌突出的顺德区志愿服务、成效显著的南海区志愿服务、团队凝聚的三水区志愿服务、稳步推进的高明区志愿服务。佛山市志愿服务的主要经验是党政委托、社团管理、民间兴旺、区域创新、国际交流、社会支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佛山市的志愿服务形成良好的“多元融合、创新发展”趋势。
  
    佛山市处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社会转型较快,特别是加速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引起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急剧变革。这种状况使的城乡社区居民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而愿意参加志愿活动和提供服务的人员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志愿服务发展的热潮。如今,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7万人,每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达到60多万人次,在大型公益事业、扶助弱势群体、社区便民服务、环境保护活动等领域发挥了引人注目的作用。最近,佛山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志愿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且作为社会三项重点服务品牌之一扶持发展,成为协助政府从事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在佛山市志愿服务面临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接受邀请,组织专家学者前往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寻找思路、提出对策。本文是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专门分析发展历程和发展特色,供全国各地志愿组织交流、比较。
    一、佛山市志愿服务发展历程的分析
  广东省是中国大陆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佛山市则是广东志愿服务兴起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其产生和变化的历程,对于个地区具有借鉴价值。
  (一)民间探索阶段(1990——1993年)
  佛山市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率先发展经济、探索社会变革。特别是顺德区、南海区的工商业发展成为全国的表率。但是,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矛盾逐渐积累,社会问题逐渐产生,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青少年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问题等等,引起社会的关注。一批充满热情、富有见识的人士借鉴香港、澳门的经验,成立“佛山义工团”,开展为帮助弱势群体和辅导问题青少年的服务。义工团的成员知道自己微薄的努力,难以带来社会状况的明显改变;但是,他们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呼吁社会关注公平、公正,追求符合人性需求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他们的认识与后来社会学者的论述相一致,“作为公正的发展,就是承认和实现合理的适当的差别、符合并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促进绝大多数人(原则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改善和能力提高。”[ 景天魁等著。社会公正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由于这些民间的志愿者是凭单纯的热情、爱心、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开展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香港义工团体给予支持,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由于义工团是以民间形式组成,又挂靠共青团下属的青少年宫,体制的制约引发一些矛盾。同时,许多义工团成员在初期的热情消退之后,面临困难与矛盾时难以持久服务。所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佛山义工团”的独立影响力逐渐减弱,骨干成员分别参加相关的志愿组织,继续开展服务活动。
  (二)组织推动阶段(1994——1998年)
  面对佛山市逐渐兴起的志愿服务热潮,配合共青团开展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团市委在1994年底正式成立“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以组织发动的形式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由于共青团具有基层网络广泛、青少年成员众多的优势,很快就掀起志愿行动的高潮。个区、镇、村纷纷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或服务小组,开展针对社区群众、中小学生的帮扶活动;同时,配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安排,开展针对中国西部地区、广东贫困山区的扶贫活动、支教活动,援助建设“希望小学”等等。但是,依托组织化形式推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存在种种问题。一是共青团的政治化色彩与志愿社团的社会化属性发生矛盾。一些志愿者由于感到服务活动的政治背景、政治目的太明显,从而逐渐减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大组织的僵化弊端,“尽管大组织在创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这可不仅仅是在有希望的创意上下更大赌注的能力问题,而且它还会带来严重的不利条件,包括科层制的日益臃肿。”[ [美]保罗.C.莱特。持续创新——打造自发创新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任免大学出版社,2004。202——203。]因为,志愿者希望在自愿、自主、自由的氛围中,奉献爱心、提供服务,但是依托大型组织的服务活动要经过机械化、官僚化的程序,两者发生矛盾。一些志愿者骨干也减弱热情或减少服务,使佛山市的志愿服务发展面临新的困境。作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初期由人民团体推动,特别是有作为党的助手的共青团推动,能够结合党政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需求开展富有影响力的服务,有利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迅速壮大力量。但是,伴随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仅仅依靠组织推动的方式,就带来许多弊端,最重要的是制约了广大志愿者的自主性和创造热情,需要及时转变方式方法。
  (三)多元创新阶段(1999——2003年)
  佛山市志愿服务从高潮转变为徘徊的一段时间之后,基层组织率先探索创新,开创了多元化发展志愿事业的新局面。南海区团委和青志协邀请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的志愿服务研究专家,在1997年、1998年分别对南海区志愿事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更名为“义务工作”、转化为全民参与活动的建议,促进南海区志愿服务实现转型。在2000年,顺德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借鉴深圳、南海、番禺等地区的经验,参考广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专家的意见,更名为“顺德区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开展轰轰烈烈的宣传、推广活动。因此,佛山市的区域中,出现“志愿服务”与“义务工作”不同名称、不同模式并存的状况。“全国统一的志愿服务模式外,出现义务工作的特殊模式,就不仅对社会服务多样化有启发,而且对政治、经济、文化、福利等领域的多样化有启发。”[ 谭建光、凌冲。中国深圳义务工作发展报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37。]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主管部门——共青团佛山市委,没有对所属不同区域的特殊探索进行限制,反而宽容和鼓励,允许各级志愿组织尝试多样化途径。因此,南海区、顺德区的义务工作发展,一方面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员参与服务活动;另一方面拓展了服务领域,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服务、文明宣传服务之外,各种社区发展服务、公益活动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都得到开发,服务活动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同时,基层志愿服务、义务工作的多样化探索,推动市直属总队的改革创新,寻找更加具有生机活力的服务方式。
  (四)融合提升阶段(2004年——)
  近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众生活、扶助弱势群体、倡导文明风尚、促进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佛山市派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人员前往上海、杭州等考察和学习志愿服务发展经验,鼓励志愿组织加强与港澳台志愿机构的交流沟通,了解和借鉴义务工作发展经验;积极主动征求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明确志愿服务发展方向。经过市委常委会认真讨论研究之后,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确立“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建设和谐佛山的品牌项目,予以大力发展。同时,争取市民政管理部门同意之后,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加挂“佛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的牌子,面向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这种改革为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经验。因为,从全国的情况看,“目前最为重要的是,政府能在志愿服务推广给予经验上大力支持,向服务机构提供有关增强市民志愿参与社区建设的策略和方针;通过教育和舆论,如将志愿工作管理纳入社会服务专业训练的课程中,编纂志愿者服务概要,纳入中小学校课程,使学生认识社会需要,从小培养社会意识,培养国民应有的志愿精神。”[ 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90。]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获得每年150万元的拨款,用于志愿组织的建设和志愿活动的开展,各区、街(镇)政府根据文件要求分别给予志愿组织稳定的拨款支持。因此,市、区两级志愿组织探索服务项目投标、评估的资助机制。即公开征集具有创意、富有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经过科学规范的评审后提供资金支持。项目结束时进行检查评估,记录志愿组织的服务效果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使市、区两级志愿组织成为基层志愿社团开展服务活动的支持机构;使街(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志愿社团富有活力地开展活动、提供服务。这种志愿服务的转型工作正在探索、推进过程中,力求不断整和志愿资源,开展有效服务。
  佛山市志愿服务的发展,经历了多种探索和变化,呈现出在多元化模式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基础上的资源整合状态。如今,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民主重视和市志愿服务组织的积极努力,奠定了创新发展的良好条件,寻求新的突破、新的飞跃。
    二、佛山市不同区域志愿服务特色分析
  佛山市所辖的区域较大,人口众多,特别是一些区、镇(街)的经济发达、社区兴旺,使得区域之间的志愿服务发展各有特色、各有差异,构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形态,也为全市志愿服务的融合、提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持续深入的市总队志愿服务
  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佛山市义务工作联合会在鼓励各区域、各机构自主探索服务模式的同时,也注重发展直属的服务总队,开展示范活动。目前,市协会秘书处协调和联系的六支总队分别是:文化志愿服务总队、科普志愿服务总队、社会福利志愿服务总队、法律志愿服务总队、志愿服务讲师团总队。这些发挥多方面的功能:一是举办具有全市性影响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文化总队举行的大型公益演出、义务讲座、公众论坛等,对于提升城市文明、弘扬人文精神有积极作用。法律总队举办的市民法律知识咨询活动、权益保护知识讲座、法律宣传文艺晚会等,对于引导城乡居民掌握法律知识,学会自我保护,发挥了有效作用。二是深入社区、山区,与基层志愿组织联合开展活动,传播志愿精神。如科普总队深入街道、镇村,向居民、村民宣传生活科普的知识。讲师团总队前往各地区,既培训和辅导基层志愿组织成员提高服务技巧,也向志愿者传授人生成长、事业成功的知识。法律、文化总队经常前往高明区、三水区的镇村,与基层志愿组织合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富有成效的服务,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三是提供人力、物力、场所、资源的支持,带动各区、镇志愿服务迅速发展壮大。社会福利总队结合福利院的服务项目,吸引各区、镇志愿者前来服务老人、孤儿等,经过实践锻炼,提高服务技巧之后,返回城乡社区进行老人服务、儿童服务、残疾人服务。市协会秘书处逐渐转变观念、形成新的思维,把培育区、镇、社区志愿组织,开发多层次志愿服务项目作为重要任务。从过去的协会层面开展大型服务活动,转变为鼓励、扶持各级志愿队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服务活动。这样,市志愿者协会和直属总队就真正发挥示范、带动、扶持、推进的功能,成为各级志愿组织、志愿人员的强有力的支持体系。
  (二)蓬勃兴起的禅城区志愿服务
  禅城区的志愿服务发展较早,原来市义工团的一批骨干进入禅城区的志愿组织,策划和开展各种服务活动,特别是各种专业服务、日常服务和持久服务,形成了小型、灵活、新颖、实效的特色。如今,全区建立了6个服务站、10支专业服务队,注册志愿者3000多人,参加志愿服务的17000人。结合市区人口密级、老城区困难户多、社区改造难度大、生活环境比较拥挤等特点,禅城区的志愿服务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帮助各种有实际困难的人群。同时,利用市区直属单位多、学校资源多、工商业发达的优势,吸引各种力量支持和推动志愿事业。在几位热心骨干的带领下,禅城区志愿组织开展了下列具有特色的服务:一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少儿需求,建立“爱心教室”,从辅导功课到传授知识,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二是针对医院病人开展的“关爱服务”,志愿者探访病人、问寒问暖、做好杂事,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病人关心、服务。三是针对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服务,适应区域内就业人口多、双职工家庭多的特点,发动社区志愿者提供互助服务,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解决日常的困难、问题。四是城市文化发展、文明形象服务。配合佛山市特别是禅城区大发展、大建设的需要,志愿者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展示禅城魅力、呈现生机活力。虽然,由于禅城区经历分区、并区、区划调整等变动的冲击,志愿组织的归属也多次变化,影响了志愿人员的持久参与、志愿服务的持久开展。但是,在一批热心人士的长期推动、积极探索过程中,志愿事业逐渐扎根、生长,集聚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品牌突出的顺德区志愿服务
  顺德区的志愿事业在21世纪初顺利实现转型,为创新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原来,以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主体,重点开展文明宣传服务和“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借鉴和吸收外国经验、港澳经验之后,在2000年更名为“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并且将创立品牌服务与拓展社区服务相结合,推动志愿事业快速发展。一是利用“两家一花”(即全国花卉博览会、家电博览会、家具博览会)博览会的契机,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志愿者的形象和能量。特别是承办全国花卉博览会其间,不仅志愿者的热情、友善受到广大观众、客商的好评,而且专业志愿者的精湛服务、周到服务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如英语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对于海外展商、客商的翻译服务,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使服务对象非常满意;如场景布置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运用策划、设计、布景等专业知识,帮助调整展区环境,取得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在为大型展览会、博览会提供热情服务的同时,向社会各界宣传了志愿者的形象,树立了志愿服务的声誉。二是积极开展扶助贫困学生的“扶苗行动”,唤起广大民众的善意、爱心,掀起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热潮。针对本地区依然存在的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失学现象,共青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发动群众捐助这些儿童,通过“一帮一”、“一助一”的活动,使贫困学生得到切实的帮助,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与此同时,志愿者协会还定期组织受助儿童参加公益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以多种方式作出、回馈社会。从区委区政府领导到普通群众,对于“扶苗行动”的知晓程度非常高,支持力度也非常大,不仅切实帮助困难儿童,也弘扬了社会文明。三是大力开展“阳光行动——我是好公民”系列社区服务活动。针对城乡社区的发展需要,顺德区共青团组织、志愿组织开展“阳光行动”,发动青少年深入社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从文明宣传、文化教育到扶助老幼、扶助残疾人等服务,从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到社区实习、治安协助等服务。从2002年“阳光行动”启动以来,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参与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服务项目越来越丰富,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大良街道、北滘街道、容桂街道等不仅吸引本地青少年参与“阳光行动”社区志愿服务,而且吸纳各地大学生前来参加“阳光行动”社区志愿服务,为他们提供实践与成才的机会,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目前,顺德区志愿事业逐渐探索长期化、日常化、效益化的机制,但是依然突出志愿品牌的建设,力求以品牌项目务带动志愿服务的全面兴旺。
  (四)成效显著的南海区志愿服务
  南海区志愿服务率先改革和创新,从1997年开始就探索从青年志愿者向义务工作的转型,探索从行政推动式的服务活动向社会化服务事业的转型。如今,全区总共有注册志愿者6359人,为社会提供了632000小时的志愿服务,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南海市志愿服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转折,对于其他地区具有借鉴作用:1997年前后是以区直属志愿服务队伍的大型服务、示范服务引起社会关注,强势扩大志愿者的社会影响;2000年前后是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向镇街、社区的延伸,建立基层志愿队伍,形成广泛的服务网络;2003年以来是加大志愿服务专业管理的力度,推行“社工管理义工”的现代服务模式,促进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南海区志愿服务“从上到下、由下而上、上下联东动”的发展途径,为这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培养志愿者领袖、发掘志愿者骨干,是推进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中国大陆的志愿服务,通常是共青团推动或民政部门推动,志愿者是被动配合,缺乏领袖形成与成长的机制。南海区从一开始就注重发掘和培养志愿者领袖,由他们积极主动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扩大志愿服务队伍、培养志愿服务文化。特别是早期建立的“南海区义工讲师团”成为凝聚人才、培育领袖的核心,由于服务实践与演讲推广相结合,志愿者精神逐渐普及,志愿者领袖的知名度也迅速扩大,成为社会品牌。如今,区、街(镇)都建立了志愿者讲师团,既承担宣传普及志愿文化的任务,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策划与组织,发挥“智囊团”、“领头羊”的作用,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次,探索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配备专职社会工作者进行管理协调,促进志愿事业的专业化发展。南海区是最早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实行社会工作者管理的地区。他们克服了没有场地、没有编制、没有经费、没有人力资源等困难,持久不懈地努力,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相结合,首先在九江镇、西樵镇等试点,然后逐渐向全区各镇街推广。如今,基本争取到每个镇街都有志愿服务中心,有专门场地和专职社工(一些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一些是经过短期社会工作培训的人员),指导志愿者开展各种服务。在此基础上,实现“四个统一”(统一章程、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统一评价体系),区、街、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发展壮大。再次,鼓励志愿组织、志愿人员自主创新,提供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服务。在培育领袖、专业管理的基础上,南海区鼓励街(镇)、社区的志愿组织根据各自特色与需求开展服务。因此,基层志愿组织的成员,大胆借鉴外国经验、学习港澳经验,进行服务项目的创新。九江镇、西樵镇的“暑期大学生志愿队”服务项目富有新意;大沥镇、坪洲镇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不断拓展领域,影响越来越大;里水镇、狮山镇的志愿服务队针对农村多、地域广特点开展的“流动性服务项目”受到农村居民的欢迎。各镇街还自主与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志愿机构联系,邀请资深志愿者前来辅导和示范,开发了许多富有创新特色的服务项目。由于南海区的各级志愿组织、志愿人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志愿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五)团队凝聚的三水区志愿服务
  三水区处于地理比较偏远、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志愿服务异军突起、特色鲜明,受到临近地区志愿组织与港澳地区志愿组织的关注。他们的志愿事业发展,根据本地区的条件与限制,没有采取全面发动、全面铺开的方式,而是集中精力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从而锻炼和培养逐渐成熟的志愿队伍。区志愿者协会秘书处聘请具有专业精神、富有热心和爱心的人士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人员的积极努力,吸引志愿者骨干组织开展各种服务。一是做好“三爱服务”、树立志愿者形象。“爱心敬老、爱心助学、爱心帮扶”是三水区志愿组织长期开展的常项服务。由于本地区的经济不发达、落后山区较多,孤寡老人、贫困儿童、残疾人士比较多;一些问题青少年、边缘青少年也需要帮助与教育。志愿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动员热心人士,进行“一助一”、“多助一”的扶助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多助一”的形式,适应了本地区的特点。由于志愿者的经济条件也不宽裕,独立扶助一个对象具有较大的困难。因此,他们合作开展帮扶活动,共同筹集经费,并且发挥每个志愿者的特长开展具体服务,如辅导教育、谈心交流、清洁卫生、户外活动等。这种群体帮扶的方式,受到服务对象的欢迎。二是“分组服务、自主运作”,充分调动志愿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区志愿者协会从四个专业服务组发展为十六个专业服务组,以青春热线服务组、长者服务组、与你同行服务组、青少年服务组、网络维护服务组、外籍志愿者服务组等特别活跃,突出了公益性、扶困性、文化性服务项目。这些服务组不仅仅重视服务过程、服务效果,而且重视服务活动对于团队文化的影响、服务活动对于团队成员的影响。所以,志愿组织在开展服务活动之后,特别注重交流与总结,分享经验与体会,相互鼓励和支持,从而让志愿者在团队中感受到关系和激励。三是根据党政工作需要和群众利益需要,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项目。如2005年夏天,暑假期间一些中小学生喜欢到江河游泳,但是不了解水情,不注意安全,发生过溺亡事故。志愿者组织劝阻队和拯救队,每天早晚在江边巡视,告诉中小学生不要在危险的地方下水游泳,保障生命安全。这项服务受到群众的好评,也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三水区志愿者协会,注重团队建设、营造团队文化,使参加服务的志愿者充分发挥潜能,实施项目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取得突出的成绩。
  (六)稳步推进的高明区志愿服务
  高明区是处于佛山市边缘和山区农村较多的新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不同于市区及发达地区,而是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高明区接受外来的志愿服务较多,通过与外来志愿者的交往,逐渐形成志愿服务的观念。因为,高明区经济比较落后,村镇居民生活比较困难,广州市、佛山市包括顺德区、南海区的志愿组织,就经常将高明区的农村作为扶贫助学的重点,组织志愿者前来探访贫困家庭、资助贫困儿童,同时开展义务支教活动。高明区的志愿者在陪同外来志愿者开展服务时,主动学习经验、掌握服务技巧,逐渐培育本地区的志愿服务力量。其次,集中培育服务品牌、逐渐扩大辐射面。针对部分教师、医生、机关干部志愿者具有专业知识,善于咨询服务的特点,较早创办志愿者咨询项目——青少年心声热线,为青少年提供学业、心理、人生观、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长期的热情服务、坚持不懈,使心声热线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知晓的服务内容。这时,志愿扩大服务功能,组织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和人生成功讲座活动,深入20多间中学和部分小学进行演讲交流,产生强烈的反响。不仅针对心理困惑、心情苦闷的学生解答难题,而且给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指导。利用讲座、辅导的社会影响力,志愿者又开发许多体验性、实践性的青少年交流活动,包括野外拓展训练和室内体验交流,引导中小学生自主克服困难、进取发展。如今,从青春辅导热线咨询服务延伸的讲座服务、交流活动、拓展训练、成功分享等,已经成为志愿组织富有吸引力的服务系列。再次,开展环保服务、建设绿水青山。高明区根据地区优势,提出建设生态区、旅游区、度假区、工商业协调发展区域的战略。志愿组织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作为重点的服务内容,一方面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让本地城乡居民学会爱护自然,创造优美环境;另一方面在旅游景区、度假胜地义务捡垃圾、搞卫生,切实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高明区的志愿服务,虽然发展较迟、项目较少,但是根据自己特点与优势,突出搞好几个服务品牌,同时在帮助贫困学生、照顾孤寡老人、扶助残疾人士等领域也不断拓展服务,越来越有生机活力。
  佛山市直属志愿服务总队和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志愿服务队伍,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众利益需求,探索不同的组织方式、服务内容、项目类型,获得较快的发展。这样,为佛山市志愿者协会(义工联)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壮大志愿服务力量、形成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潮流提供了基础。
    三、佛山市志愿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
  作为中国较早发展志愿服务的地区,佛山市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经历过成功与失败,也积累了经验与教训。然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从最初几十人的“义工团”壮大为如今7万注册志愿者的队伍,从原来简单的服务发展到市、区、镇(街)、社区(村居)形成丰富多样的服务系列,从社会不理解转变为社会广泛称赞和支持。总结起来,佛山市的主要经验有以下方面:
  (一)党政委托
  任何国家的志愿服务发展,政府的推动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在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表态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它对于扩大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影响和政治意义,对于推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从启动阶段向活动的纵深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安国启主编。志愿行动在中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3。]那么,志愿服务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党政领导、党政部门的支持态度通过怎样的方式途径体现,才能够更加有利于这项事业的发展呢?佛山市委、市政府领导根据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要求市志愿者协会借鉴外国、港澳、其他省市的经验,探索“党政委托、社团运作、公民参与”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即党和政府不直接干预社会事务,而是委托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服务,吸引公民自愿参与、自主服务,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佛山市探索政府向人民团体、社团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途径,通过提供资金和资源,鼓励人民团体和社团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有效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如今,市政府每年支付150万元作为志愿者协会开展服务活动的费用;并要求各区、镇(街)也支付一定比例的经费,保障基层志愿组织正常开展服务活动。当然,这里坚持一个原则是“向志愿组织购买服务”而不是“向志愿者购买服务”。因为,志愿者是自愿、自主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具有非功利性动机,具有高尚和神圣的精神。但是,志愿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帮助各种对象是需要解决成本问题,包括志愿者的交通、误餐、保险等成本,志愿组织管理协调成本,志愿者培训学习成本等等。政府通过委托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既帮助志愿组织解决成本问题的制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又避免直接的控制和干预,积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二)社团管理
  志愿服务发展的初期,志愿者认为既然是自愿提供服务,就不必关注管理协调问题,凭借参与人员的热情、爱心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实践表明,缺乏组织管理的志愿者行动难以持久,不仅挫伤部分志愿者的积极性,同时影响对受助对象的承诺和持续服务。建立具有活力又科学规范的志愿组织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佛山市探索多种志愿组织管理模式:一种是依托区域协调的网络管理。市、区、镇(街)、社区(村居)各级志愿组织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市志愿者协会及秘书处从直接举办服务活动转变为大力支持基层志愿团队的服务活动,提供政策支持、智力支持、资金支持和资源支持。区志愿者协会及秘书处提供支援、支持的同时,积极策划大型服务活动,扩大志愿事业的社会影响力。镇(街)、社区(村居)着重开展具体有效的服务,直接帮助各类群众。通过社团的自主管理、自主协调,培养了志愿服务的领导、策划、组织、管理、协调人才,锻炼了广大的志愿者。
  (三)民间兴旺
  佛山市重视发现和培育民间的志愿者组织,提供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服务。因为,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习惯是任何组织、社团都由上而下,追求大型、严密而忽视灵活、丰富。在社会转型初期,志愿组织的发展也存在这种弊端,社团庞大、人数众多而实际服务不深入、不细致,缺乏社会效益。所以,佛山市志愿者协会对于城乡社区自发半自发产生的志愿服务社团,没有横加干涉,而是积极了解、沟通交流,逐渐吸引他们参加志愿者协会,作为基层的分支开展服务。这样,提供了公民自主开展服务并且引起政府关注服务、支持服务,建设和谐与安宁的社会。从外国的经验看,“公民会去做一个民主政体中公民应该做的事情——他们会去管理政府。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不仅会促进社会进步,而且还会促进他们自己作为积极负责的人健康成长。”[ [美]珍妮特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2。]佛山市鼓励和支持大量基层、民间志愿服务力量的发展,并且从中吸引优秀志愿团队、志愿者参与志愿组织的网络,形成富有活力的服务源泉。未来的中国,民间组织兴旺是难以禁止和阻挡的趋势,如果采取疏导、吸引的方式,激励这些民间组织从事建设性的、有益的志愿服务,就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促进中国奢华健康发展。
  (四)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和资源融合是佛山市志愿服务发展的突出特色。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佛山市志愿者协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不理想,内部资源不充分,发展处于徘徊时期。但是,市协会并没有因此压抑、制约全市志愿服务的发展,而是允许甚至鼓励各区域自主探索和创新。如南海区、顺德区志愿组织先后更并拓展服务领域,包括三水区、高明区也自主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服务项目并创立品牌。所以,虽然市级志愿服务发展遇到困难,但区、镇志愿服务却“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形成强大的社会反响。正是各区域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和良好影响,使得佛山市政府面临新的发展形式和发展机遇时,高度民主重视志愿事业的价值,给予极大的支持。因此,市志愿者协会获得来自政府与来自社会的动力,很快成为“协助政府开展公共服务、服务大众利益”的重要力量。市协会仍然以提供政策支持、智力支持为主要途径,推动各区域进一步加快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从而形成全市志愿事业繁荣昌盛的局面。
  (五)国际交流
  佛山市志愿组织,利用毗邻港澳、连结海外的地理优势,全方位、多元化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佛山义工团”建立之日起,他们就邀请香港义务工作者前来传授经验,并且引起香港志愿组织的关注,受到香港大众传媒的报道。随后,佛山市各区、镇(街)志愿组织成立之后,纷纷主动邀请香港、台湾甚至外国的志愿者前来讲课、交流、辅导。在这种交流的影响下,佛山市的志愿者发现,非营利组织和志愿组织的兴起,不仅仅是中国的热潮,而且是世界的热潮。“构成了整个世界多元社会的规模宏大、高度活跃的组成部分。这些机构不仅满足着人类的重要需求,而且组成了一支重要的、蒸蒸日上的经济力量,不仅对社会生活也对经济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贾西津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7。]因此,佛山市志愿社团的领袖力图站在世界角度上反思本地区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具有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期望。作为一个地区性的志愿事业,能够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化的潮流,就获得了超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根据调查资料,对广东省佛山市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特色和经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可以看到,志愿事业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曲折和反复,但是不断努力、创造条件,终究能够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志愿服务的特色也不是整体统一,而是各有差异、互不相同,正是区域特色的多样性提供了志愿事业的多种启示,为全市志愿组织力量的融合、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志愿行动的经验也是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凝结的,随着服务实践的发展而逐渐调整、修正,形成了富有启发和借鉴价值的主要体会。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志愿者继续探索服务创新、探索组织创新、探索文化创新,必定能够推动佛山市志愿服务的繁荣兴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