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136|回复: 1

转化怨怼的关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9 10:33:46 | |阅读模式
转化怨怼的关键

摘自《心理月刊》(2007年9月)
有些人习惯性地喜欢分析别人或找出别人的缺点,以彰显自己的高明洞见(不是基于职业上的需要,而是一种不自觉的日常习性),其实这也是源自于深层的自我怀疑或低价值感──某种“自恨”的形式。因此,细微地去体认什么是“自爱”,便成了转化怨怼的关键点。


  在人际关系中,怨怼可以算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之一,展现的方式可能是抗拒、批判、抱怨、故意令对方不舒服,也可能是冷漠以对、维持表面的互动,却不提供真正的情绪能量给对方──一种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报复方式。平日里心中只要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怨怼的形式,我们的身体立即会产生紧缩反应,这种反应一旦变成惯性模式,生命能量就会因长期代谢不良而导致自毁。因此,怨怼在本质上乃是一种自杀炸弹客的行为模式。
  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并不能清楚地察觉自己已经落入此种模式,因为怨怼其实是一种深层的自保机制──我们借着这种紧缩反应来避免再度经验童年的受创感,虽然这只会令创伤更为加重。
  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母亲对我们的哺育与照料是否周全,是日后人格健全与否的关键所在。如果她充满关爱,时时留意我们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我们就会在内心形成“好母亲”的形象,反之则会造成生理或心理的挫败感、强烈的愤怒,甚至会形成毁灭性的情绪。这种“坏客体”(The Bad Other)的感受,往往会在幼儿心中逐渐分裂成正邪对立的倾向,成年后则会将其投射在伴侣身上,总觉得对方无法如实接纳我们,随时有可能背叛或伤害我们,或者永远无法符合我们的理想标准;此即亲密关系之所以会反目成仇的理由之一,也是人们在婚后仍试图发展其它异性关系的动力所在。
  心理学家们由此而发现,人格的成熟度往往取决于正邪两极对力感的减低。换言之,我们越是能接纳身而为人的不足,就越能包容内心的爱恨交织倾向,理解“重要关系人”的善恶反应之原由,如此才能逐渐拓展出成熟的人格。这些观点看似不难办到,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举个例子,我们通常只接受伴侣的正向赞美与肯定,对于负面的语气或批评则十分敏感,甚至带点神经质式的过度反应。我们只要一听到某些微词,心中的那个“坏客体”立即冒了出来,然后不由自主便封闭住了原本敞亮的心胸,开始缩进一种不悦的沉默氛围里。而当我们察觉自己对伴侣竟然怀着深沉的敌意时,往往也会试图压抑、逃避或否认这股令人不安的能量,如此一来反倒令怨怼的情绪拖延了下去。
  转化怨怼的关键,就在于潜入这股令人不安的情绪底端,去体尝深埋于其中的哀伤──与母体失去连结的失落感。因为没人教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早期的伤痛,所以我们从未彻底揭露过它们,也不了解该如何发展出正向的承受力,于是便形成了一种否认式的自动化反应。若是能藉由当下的觉察来逆转这种自动化反应,我们就能释放那些锁在体内的失落感与哀伤,而不再停留于表面的怨怼情绪里,然后才能充分代谢掉令身心紧缩的低频率能量;这便是透过“自我揭露”技法来达成通经络效果的秘方。
  从最根本的角度来看,每一股怨怼的情绪都是起源于“自恨”,因此“坏客体”与“坏自我”本是一体的两面。有些人习惯性地喜欢分析别人或找出别人的缺点,以彰显自己的高明洞见(不是基于职业上的需要,而是一种不自觉的日常习性),其实这也是源自于深层的自我怀疑或低价值感──某种“自恨”的形式。因此,细微地去体认什么是“自爱”,便成了转化怨怼的关键点。
  在关系中学习“自爱”有十几项准则,它们分别是:
(一) 切莫太快进入亲密关系,以免落入上瘾症。
(二) 勿过度理想化对方、随即又感觉幻灭失落。
(三) 勇于说出自己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将需求藏在埋怨的背后。
(四) 学习面对孤独,克服独处时的茫然不安,并发展出默观自省的能力。
(五) 在自我实践以及对关系的投入之间取得平衡。
(六) 永远不要为了取悦伴侣而失去自己的生命特质。
(七) 花“过多”的时间在外表上,是一种严重的不自爱举动,因为目的只是为了“取悦”他人。
(八) 要明辨什么样的行为是在“物化”自己,譬如藉由伴侣的名望、地位与财富来壮大自己的荣耀感。
(九) 要懂得区分“配合”与“牺牲”的差异,因为前者能带来双赢,后者则会制造“相互拖累”的关系。
(十) 要深入体认自我防卫也是一种“自恨的形式”,虽然表面上看来像是“自爱”。
(十一)诚实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乃是提升自尊的重要方式。
(十二)学习有创意、果决而适度地表达愤怒,而非漫无目的地唠唠叨叨。
(十三)不再依靠爱情或别人来追求完整的自我;在自己的内在找到阴阳两面的统合。
(十四)快速释放掉恼人的记忆以及对未来的幻想,全神贯注地活在当下。
(十五)学会照顾及满足身心的需求,而且是不假外求的。
  
  深入地体认和实践了上述的十几项准则之后,才能领略最根本的“自爱”乃是我们早已具足的那份信赖感。回顾年少时的生命展现,我们都曾具备过不设防、一派天真敞亮、任人汲取能量的慷慨特质。但这种特质是跟世俗的自保性回然相左的,因此在社会化的过程里,我们势必会以惊骇的眼神和情绪反应,被迫深入地去体验以及熏染人性中的种种恐惧与不足。借着这种深刻化的成长历程,天真会转为受创,从受创中自然会生起痛苦与避世的渴望,逐渐地,这些退缩的反应又会借着自我疗愈而化为真正的接纳,然后你才有能力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继而发展出悲悯、柔软与谦驯的精神质量。这一切都是“自爱”成熟化的必经过程,最后你终将发现,“自爱”与“爱人”本是同一种东西。
发表于 2009-1-29 21:40:44 |
收益良多吖...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