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94|回复: 0

[公告] 谭建光: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要解决的十个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2 08: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要解决的十个难题
兼谈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color=rgba(0, 0, 0, 0.9)]谭建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同时提出“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此,我们近期在全国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干部、志愿者骨干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对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中,许多基层干部和志愿者骨干提出要面向现实、正视问题,并且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在解决困难与问题的过程中加快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志愿服务工作者、志愿者骨干提出主要有“十个难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01 解决志愿服务政策“雷声多、雨点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习近平同志多次给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回信,发表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讲话;中央及各部门陆续印发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的政策制度,国家和地方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逐渐健全。志愿者认为,这些政策制度为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提供很好的社会基础。但是,志愿者也提出,最主要是存在“有发文、没下文”的问题,以及“雷声多、雨点少”的问题。一是“有发文、没下文”的问题。即中央出台政策之后,各级层层转发之后,就缺乏配套的支持和促进策略,越到基层越是“声音小、影响小”,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也很难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雷声多、雨点少”的问题,即各个政策文件都是“原则性的要求”,缺乏具体执行的力度,到了各地区、各机构,就成为“放在抽屉里的政策”,没有能够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具体有效的措施。
[color=rgba(0, 0, 0, 0.9)]为了解决“雷声多、雨点少”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围绕中央政策制定分类、细化的执行指引,引导各地方、各机构注重操作和落实;另一方面各地区、各机构要将中央和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需要、面临问题,制定突出重点、注重实施的具体文件,对基层党政部门有推动作用,对志愿服务组织有支持作用。

02解决志愿服务统筹“机制多、落实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进入新时代,为了推动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国家和地方也进行较多的探索,但是仍然遇到不少问题,即使是制定各种体制机制,也往往落实不够、实效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原来的统筹协调部门投入不够、力度不大。二是协调小组发挥作用有限,缺乏协同推进志愿服务的激励措施和督促措施。三是有些部门有“本位主义”,对于响应统筹协调的要求缺乏积极性,习惯于“自搞一套”“自行做主”。为此,过去大家都说“名义上有了统筹机制,实际上统不起来,协调困难。”
[color=rgba(0, 0, 0, 0.9)]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组建社会工作部,如今省市县的党委社会工作部也陆续组建起来,承担起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的职能。下一步的关键是统筹要做到“有名有实、有手有脚、有料有效”。一是“有名有实”。即党委社会工作部在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的时候,要有职有权,职责分明。不仅仅本部门清晰,其他党委部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志愿服务组织也要清晰,逐渐营造氛围、形成共识。二是“有手有脚”。即党委社会工作部在统筹志愿服务的时候,要健全协调小组的体制机制,不仅仅定期开会研究和协调,而且发挥指导和督导职能,促进各部门、各机构共同发展志愿服务。三是“有料有效”。对于新组建的党委社会工作部,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服务群众和凝聚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的职能,提供政策制度、资金资源的支持保障。这样,党委社会工作部就能够将各部门、各机构、各组织的志愿服务力量汇聚起来、发挥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03解决党员志愿服务“指标多、项目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倡导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然而,从各地区调查的情况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陆陆续续对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提出了各种要求,如“双报到”要求、参与时间要求、参与次数要求等等。然而,目前很多地方缺乏适合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和项目,停留在集中参与文明交通、社区卫生、探访老人、政策宣传等。一方面,缺乏能够发挥党员志愿者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难以体现党员志愿服务的成效,也难以获得社区农村群众的认同和肯定。

[color=rgba(0, 0, 0, 0.9)]解决的途径:一是针对机关、单位、企业党员志愿者的不同特长,开发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提供菜单式的选择。目前的“微心愿+微志愿”不要停留在特殊困难群众的资金、物资捐助。还要更多拓展开展关爱服务和行动上的帮助。二是鼓励优秀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和农村参与培育群众性志愿队伍,提高组织开展服务的水平。三是鼓励党员志愿者队伍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项目申报,逐渐培育“志愿先锋”的系列品牌项目,提供复制推广。


04解决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号召多、渠道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伴随新时代志愿精神的传播推广,以及公众对志愿服务的了解增多、热情提高,逐渐掀起城乡志愿服务发展的热潮。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号召多、渠道少”,即广泛动员和鼓励,但是城乡群众了解和掌握的参与志愿服务渠道仍然有限。一是虽然有不少网络报名渠道,但是宣传推广不够,群众了解不多,自主报名较少。二是群众希望了解有信誉、有特色、有影响的志愿服务组织,报名参与服务,但是不容易寻找和联系。三是群众希望在社区、农村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缺乏好的组织与项目。
[color=rgba(0, 0, 0, 0.9)]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广泛宣传和倡导志愿精神、志愿文化,鼓励公众参与的时候,也附带介绍有活力、吸引人、服务好、影响大的志愿服务组织,便于群众了解和参与。二是更多建立社区、农村的特色志愿队伍,让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

05解决志愿服务组织“涌现多、持续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近年来,涌现大量的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队伍,大体上有三类:一类是按照要求组建的志愿服务组织。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涌现大量县、镇、村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另一类是服务热点引发的组织热潮。如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为老助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吸引很多地方建立志愿服务组织。还有一类是兴趣团体、爱好团体发展转变而成的志愿队伍,如“广场舞大妈”志愿服务队等。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队伍“成立的时候轰轰烈烈,不久之后无影无息”。关键是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形成“有头无尾”的状况。
[color=rgba(0, 0, 0, 0.9)]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减少“一窝蜂”,即使是按照政策、文件要求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队伍,也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而不是“呼啦啦一大堆”“拉大旗作虎皮”。宁愿数字上、数量上不是那么庞大,也要确实有生命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二是注重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培养。针对很多热心群众组建队伍之后缺乏发展能力,就要开展辅导和帮助,逐渐培育有特色、有活力的组织。三是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学习中促进持续发展,在合作服务中做强做大志愿服务组织。

06解决志愿服务项目“同质多、品牌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近年来,志愿服务经历“活动-项目-品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培育服务项目,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展项目大赛、项目创投等,这是非常好的进步。但是,从大多数地方的调查情况看,志愿服务项目“同质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即服务集中在某一类群体,服务活动形式基本相同,服务内容大同小异,服务效果不够深入等等。与此同时,缺乏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提供大家学习参考,导致不少志愿服务组织“从零开始”“从零做起”发展项目,总是低水平徘徊。
[color=rgba(0, 0, 0, 0.9)]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加快志愿服务项目库的建设和开放使用。让很多地方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了解品牌项目的内涵,能够学习借鉴。二是帮助志愿服务组织实现“从活动到项目”的转化,善于在日常化志愿服务活动中,寻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作为特色实效项目进行培育。三是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服务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资源支持,帮助项目从临时性向持续化转变,逐渐增强自主发展的生命力。

07解决志愿服务人才“挂名多、参与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调查的时候,许多地方的志愿服务工作者提出,“我们这里不缺志愿者,缺志愿服务人才”。然而,我们听经验介绍也有不少地区介绍说吸引多少多少人才参加志愿服务,包括科技人员、创业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当我们深入了解才发现,这些“志愿人才”挂名的多,实际参与服务很少。即各地区成立种类多样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队伍时,将这些各类人才也涵括进来,组建了不同类型的队伍。但是,实际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因为这些人才非常忙碌,也没有合适的项目,就极少真正参加服务活动。

[color=rgba(0, 0, 0, 0.9)]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一是减少形式化的志愿队伍组建方式,增加灵活自主的志愿队伍组建方式,鼓励各类人才按照自主自愿、“物以类聚”的方式,成立多样化、便捷性的志愿队伍。二是针对志愿服务人才的专业忙碌、时间宝贵等特点,减少要求人才参与一般化、耗时大的服务活动,鼓励开发用时少、效果好的志愿服务。如我们倡导的“志愿三分钟、智慧创美好”志愿服务系列,就是鼓励科技人员、创业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用智慧、知识、技术、技能等优势,利用工作之余的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等,为社区农村志愿队伍解决难题,为特殊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支持。这样,志愿服务人才乐于参加服务活动,产生的社会效果也非常好。

08解决志愿服务培训“理论多、启迪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调查发现,很多地方提出非常需要增加志愿服务培训辅导,但同时也埋怨“培训效果不好”。因为,有些地方培训邀请的专家,习惯讲大道理、讲外国经验、讲典型案例,都是“高大上”的,距离乡村社区的志愿队伍需求太远,“听不懂、做不到”。
[color=rgba(0, 0, 0, 0.9)]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一是增强培训辅导的针对性。全国性、省市级的培训可以多一些理论,多一些大趋势的分析。县镇村的培训辅导,要有更多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操作方法。二是扩大培训师资的类型,在专家教授之外,更多增加专业社工、志愿者骨干、资深公益人作为培训导师。三是推广灵活化、多样性的培训,目前有些地方的财政和审计规定,只有50人以上的授课才能作为培训项目,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很多志愿服务组织骨干培训希望是小型化、针对性的。如培训导师针对10个人左右,将讲课和具体辅导相结合,更能够解决问题,更能够提高能力。所以,志愿服务培训辅导也要全面深化改革,也要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

09解决志愿服务阵地“挂牌多、使用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我们在各地区调查的时候,经常听到关于志愿服务阵地矛盾的说法。一是“阵地多”,既有各种挂牌的志愿驿站、志愿空间,也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志愿服务阵地。二是“缺阵地”,就是实际上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开发,或者实施志愿服务项目的时候缺少阵地。除此之外,还听到关于“阵地闲置”的说法,即有些志愿服务阵地常年没有使用,处于闲置状态。
[color=rgba(0, 0, 0, 0.9)]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切实根据志愿服务组织需要、服务活动需要设置阵地。有些地方一说建设志愿驿站,全市就铺开一两百个,最后就可能造成一些闲置。不要追求大而全,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实用性强、精品特色的志愿服务阵地。二是要真正了解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需要,哪些阵地适合开展项目研发、活动实施,经过不断的磨合,让好的志愿服务阵地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学习的样板。三是要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建设类型多样的阵地。如我们在新疆、内蒙古调查的时候,他们反映地广人稀,固定阵地不切实际,就建设“流动的志愿服务阵地”(传统上叫“马背上的志愿服务阵地”)。现在通过骑马、开车等方式,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到农牧民身边,效果很好。新时代需要更多灵活有效的阵地,在各类地区发挥积极的作用。
[color=rgba(0, 0, 0, 0.9)]
10解决志愿服务保障“计划多、资源少”的问题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伴随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就特别需要健全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不少地方的激励保障面临“计划多、资源少”的困境。一方面是在志愿服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中列出激励保障的要求,但是往往是很难实践不能落实,停留于“纸面计划”。另一方面是联合一些保险公司、工商企业,启动部分激励保障机制,又存在激励保障的额度低、奖励少,或者存在真正到了需要保险保障的时候流程复杂、很难兑现。因此,有些志愿者反映,对于志愿服务组织多次高调宣布的激励保障计划缺乏新兴,不抱希望。
[color=rgba(0, 0, 0, 0.9)]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充分利用中央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的时机,通过制定细则指引,将激励保障的要求逐渐细化、实化、有效化。二是不求多、但求实。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和工商企业资助相结合,探索切实可行,切实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有一条是一条,扎扎实实做下去,逐渐赢得社会认可,逐渐赢得志愿者信任。三是拓展多渠道、多样化的激励保障。将基本保险、生活激励等提供给最需要的志愿者群体,如社区志愿者、农村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针对中高端人群志愿者提供荣誉激励、团队激励和发展激励。这样,让志愿者在激励保障方面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color=rgba(0, 0, 0, 0.9)]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就要勇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焕发活力进行探索实践。本文结合在基层调查研究听到的反映、听到的心声,提出了解决十个难题的对策建议。特提供党政部门、社会机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谭建光,教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