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130|回复: 0

[公告] 谭建光: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边疆地区发挥积极作用的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9 16: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边疆地区
发挥积极作用的调查
·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为例·

[color=rgba(0, 0, 0, 0.9)]谭建光




最近,我们应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党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邀请,前往授课辅导和调查研究,发现这里的工作与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然而干部群众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荒漠半荒漠地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激励群众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取得可喜的成绩。从简介中看到,苏尼特右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8.15公里。全旗土地总面积2.23万平方公里,辖4个苏木、3个镇,共63个嘎查村、14个社区,常住人口6.01万人,是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旗。属荒漠半荒漠草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170—190毫米,蒸发量达2700毫米左右。苏尼特右旗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地,是“红书包”长期坚持助学惠民的实施地,是“三千孤儿入内蒙”锡盟第一站,是自治区双拥模范旗,2024年荣获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形成了各民族守望相助、和睦共存,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在深入牧区调查的时候,感觉这里的工作环境概括起来就是“地广、人稀、沙尘、干旱”,特别艰苦,特别辛苦。但是,不论是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还是牧民群众都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在乡村振兴奋斗进取的同时,也创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亮点,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攻坚克难”
[color=rgba(0, 0, 0, 0.9)]在苏尼特右旗(以下简称“西苏旗”)的荒漠半荒漠草原调查研究的时候,我们想到最贴切的一句话就是“文明实践要‘攻坚克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地方的文明实践阵地、文明实践活动,有“锦上添花”的特色,就是自然环境较好、经济生活较好的条件下,更加出新出彩。但是,在西苏旗的环境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激励干部群众战胜困难、奋斗进取,敢于改善自然环境、勇于创造发展机会。


第一、文明实践要激励奋斗
[color=rgba(0, 0, 0, 0.9)]很多人想到蒙古族,往往就是想到唱歌跳舞、喝酒欢聚。这是盛大节日牧民群众欢聚的场景,但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日常生产中,蒙古族牧民很多都是在一家一户辛勤努力的奋斗,创造自己的生活条件。西苏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是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融入激励奋斗、激励进取的氛围之中,对广大群众发挥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如荒漠化草原中牧民“战天斗地”获得种草和养殖的空间;如广袤草原上的蒙古包中,能工巧匠将牛羊的绒毛制作成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将牛奶羊奶制作成各种干鲜的食用品,将各种布料制作成美丽诱人的蒙古袍等等,这些“蒙古包华服匠心”“蒙古包奶香匠心”“蒙古包仁者匠心”“蒙古包技艺匠心”等等,都提升了草原产业发展的档次,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


第二、文明实践要激励坚韧
[color=rgba(0, 0, 0, 0.9)]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草原、深入牧民,尤其是在荒漠半荒漠的西苏旗,最突出的成效就是激励人民坚忍不拔的精神,激励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西苏旗幅员广阔,人烟稀少,户均拥有三千多亩土地,尤其是北部地区牧民家庭拥有一万多亩土地,但都是沙漠、荒地,常年干旱不长草、不长粮食,行走和生存都面临重重困难。然而,西苏旗的干部群众,特别是边境牧民,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激励下,坚持卫国戍边、为国守土,一代代在这里不断延续生活、不断改变状况。我们看到,在党的领导下有乌兰牧骑持续不断前往最偏远的牧村、牧户进行宣传演出,传播思想理论,带来生活欢乐。;在党的领导下有基层干部时时深入最偏远的牧村和牧户,传递惠民政策,关心帮助牧民,共同克服艰难、改善生产生活。调查交流的时候,有苏木的干部说道,十多年前就来这里工作,走“沙窝子路”、颠“沙窝子车”、吹“沙窝子风”,非常艰辛、非常困难,但是坚忍不拔、坚持下来,逐渐改善、逐渐变化,现在的牧民生活条件和牧区工作条件,比过去有很大的转变。西苏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既展现过去的努力和变化,也展现未来的奋斗和希望,让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发扬壮大,成为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创造新业绩的强大动力。


第三、文明实践要激励互助
[color=rgba(0, 0, 0, 0.9)]我们在西苏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调查研究的时候,感觉这里的干部群众特别强调邻里友善、友爱互助。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三千孤儿”进草原,成为锡林郭勒盟接收“国家的孩子”第一站,到“红书包”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延续至今为荒漠化草原开展助学惠民服务,还有“蓝天助学”联合中国航空企业关爱帮助草原上的儿童等等。我们发现,一方面恰恰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发展,在新思想引领下更多的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爱心助人热情,将友善互助越做越好;另一方面也恰恰是对偏远沙漠和草原群众的关心、帮助,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带到草原之中、带到蒙古包之中,让更多的牧民群众感受党的关怀,加深对党的感情,建立党和群众的密切关系。特别是看到几十年来乌兰牧骑轻骑兵到各个沙漠、各个草原的时候,不仅仅是唱歌跳舞,而且带着理发工具、简易药品、生活用品等等,为地广人稀的牧民群众提供关心和帮助,让牧民群众的心理充满温馨。如今,作为边境地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宣讲宣传与关爱互助型结合,对广大群众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第四、文明实践要激励创造
[color=rgba(0, 0, 0, 0.9)]这些年,我们在全国各地调查研究的时候,越来越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造特征,越来越看到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能力。过去总是有一种偏见,认为只有大中城市、发达地区的文明实践才会创新创造,山区农村和偏远地区很难创新创造。但是,我们到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宁夏、广西等地的调查发现,在山区农村、在偏远地区、在民族地区,都有很多干部群众非常用心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力求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贴近群众、增强实效。例如乌兰牧骑、红书包、红边行动、兵团代代强、蒙古包匠心、心美手巧、草原一家亲、治沙爱国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都是非常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有影响力的,值得总结推广和全国交流。正如一位文明实践工作部门的领导同志所说,“只要用心用情,文明实践处处是精彩。”西苏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创造,既凝聚了宣传部门干部、文明实践工作人员的智慧,也凝聚了草原牧区群众的智慧,非常有启发。
[color=rgba(0, 0, 0, 0.9)]苏尼特右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是非常有代表性,非常有启迪价值的。作为自然环境比较艰辛,经济发展制约较大的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地区,文明实践工作者和文明实践志愿者没有畏难、没有退缩,而是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活动,取得可喜的成效,受到牧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誉。这些经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值得总结推广。

二、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及其积极作用
[color=rgba(0, 0, 0, 0.9)]近年来,西苏旗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路径,其中特别重视项目培育和项目创新。一方面是将原有口碑好、影响大的项目不断丰富,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创造新的特色项目、品牌项目。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骨干认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需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越是需要品牌项目的激励带动。为此,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在苏木(乡镇)、嘎查(村居)获得推广,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一、“乌兰牧骑”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color=rgba(0, 0, 0, 0.9)]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针对西苏旗牧民居住分散,有些牧区上百里才有一两个蒙古包,牧民群众很难欣赏到文化艺术节目等状况,组织小型灵活的文艺服务队,骑马深入牧区为群众送节目、送快乐。几十年来,乌兰牧骑轻骑兵不仅仅是为群众开展文艺表演,而且还开展关爱慰问、便民服务等等,帮助偏远地区的牧民家庭解决困难与问题。习近平同志2017年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因此,在西苏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发展中,乌兰牧骑轻骑兵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以“五个唱响”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唱响党的好政策。乌兰牧骑深入大草原中、深入牧区家庭,用说说唱唱、唱歌跳舞的活泼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各项党的惠民政策传播到牧民心中,发挥启迪和激励的积极作用。二是唱响奋斗好故事。乌兰牧骑一方面是传播推广,另一方面是总结提炼,将新时代西苏旗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牧民群众艰苦奋斗、创造业绩的故事,编写出歌曲、舞蹈,让更多人“学有榜样、做有示范”,真正领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三是唱响牧民好心声。伴随时代的发展,广柔草原上的牧民有也有越来越多的心愿,有越来越多的期待。从过去渴望“吃得饱、穿得暖”,到现在不仅仅希望吃饱穿暖,还期望更多的收入、更好的环境、更快乐的生活、更丰富的机会等等。乌兰牧骑唱出牧民群众的真切心声、唱出牧民群众的丰富需求。四是唱响团结好生活。西苏旗由汉、蒙、回、满等11个民族组成,各民族团结合作,尤其是蒙汉团结合作创造许多佳话。“国家的孩子”在西苏旗牧民的关爱中成长,成为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故事。乌兰牧骑积极响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要求,整理和提炼民族大团结、共创好生活的故事,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五是唱响草原好风光。西苏旗既有北部荒漠半荒漠化草原的奇特景观,体现牧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坚强生活;也有南部草原青绿、充满生机的景观,为牧民群众带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如今,乌兰牧骑轻骑兵将宣讲宣传、文艺表演、关爱牧民、邻里调解、排忧解难等融于一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牧区,作出极大的贡献。


第二、“红边行动”激励草原军民为国戍边
[color=rgba(0, 0, 0, 0.9)]我们在西苏旗调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1815红边行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感觉名称引起遐想、很有特色,就专门深入了解。原来,西苏旗额仁淖尔苏木总面积4512平方公里,是苏尼特右旗唯一边境苏木,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8.15公里。因此,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牧民群众就发起开展“1815红边行动”文明实践项目,以“红色思享”筑边行动,“红色引擎”固边行动,“红色创富”兴边行动、“红色1+1”强边行动和“红色屏障”稳边行动等五个品牌活动为抓手,打造文明实践的品牌。在边境线上,每一个牧民都是新时代的爱国者,每一个牧民都是自觉的为国戍边人,每一个牧民都展现当代中国的新形象。通过“1815红边行动”项目的运行,首先倡导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其次有效促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民族团结、促基层治理、促文明新风,营造各项重点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最后是帮助解决牧民群众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困难问题,营造干部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投身牧区建设的良好社会氛。这样,全面推动边境地区全面振兴,以“边疆红”开启乡村振兴新驱动,实现边民富、边境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奏响边疆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强音”。


第三、“红书包”打造文明实践“活的阵地”
[color=rgba(0, 0, 0, 0.9)]“红书包”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针对嘎查地处偏远、地广人稀、人居分散的特点,创建了“红书包”送学服务,利用党员的流动“红书包”,传递党的声音,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如今,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红书包”焕发新的活力,打造成为文明实践“活的阵地”。一是“嘎查红书包”。在各个牧区的文明实践站以及牧民的家中,“红书包”既是文明实践志愿者赠送书籍给牧民子女的服务,也是文明实践志愿者与牧民交流沟通的服务,还是文明实践志愿者帮助解决困难和改善生活的服务。二是“流动红书包”。最初“红书包”是诞生于巴彦乌拉嘎查,现在走向全旗的各个苏木、各个嘎查。文明实践志愿者开车或者骑马到偏远的草原中,到偏僻的牧民家中,为留守儿童赠送书籍、用具,提供关爱和帮助;也为老人、妇女提供关爱和帮助;并且传递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党的关怀,成为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风景线。”三是“网络红书包”。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红书包”文明实践开拓了网络宣传、直播服务等等,在网络上建立了红色传播、线上关爱的新渠道。按内蒙古自治区书记孙绍聘同志关于“红书包”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更好地传递党的政策和声音,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的要求。为此,西苏旗探索“红书包+”的系列服务,即红书包+党群服务、惠及群众;稳边固边、守土尽责;基层治理、增进福祉;生态建设、治沙惠民;产业富民、带动增收;民族团结、常开长盛;文明实践、守正创新等。这样,将“红书包”打造“四个品牌”,即打造党组织凝聚群众的强纽带、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的阵地、打造乡村振兴牧民创富的好平台、打造志愿者助学成长的好项目等,发挥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第四、“四季牧歌”为老百姓带来关爱和幸福
[color=rgba(0, 0, 0, 0.9)]苏尼特右旗草原的“幅员辽阔”和“四季分明”等特特点,带来牧民群众各有特色的生活需求,从春、夏、秋、冬等季节体现出差异。为此,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就结合群众的不同需求,探索创新“四季牧歌”等富有活力、富有实效的方式方法。一是“春到家乡美”。在春季,牧区是个繁忙的季节,每家每户都忙着接羊羔、接牛犊、牛羊喂草…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难活儿”是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人力的推牛粪。巴彦宝拉格嘎查妇联“巾帼志愿者”团队深入嘎查牧民家中,帮助他们完成推牛粪的任务。二是“夏至送清凉”。在夏季,炎热的七月正是牧民梳羊绒,剪羊毛的重要劳动季节,额仁淖尔苏木“和谐羊羊”志愿服务队,针对无劳动力牧户实际困难需求,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牧户开展剪羊毛、梳羊绒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持续擦亮“和谐羊羊”志愿服务品牌。三是“秋收益满原”。在秋季,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红书包”志愿服务传递新时代党的声音。他们将各种书籍和学习资料“打包”送入党员、群众家中,让更多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学到党和政府最新的政策理论,使“红书包”在新时代释放出更多能量,辐射更多党员群众。四是“冬暖百家心”。在冬季,大雪导致牧区道路积雪结冰,牧民群众出行受阻、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由新宝拉格嘎查和巴彦淖尔嘎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确保牧民群众出行安全,主动为群众清理出一条“安全通道”,成为牧民群众寒冬里的“温暖使者”。这样,新时代文明实践“春美、夏凉、秋益、冬暖”系列活动,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贯彻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将新时代新思想传播在充满爱心的服务之中,让广大牧民群众切身感受党的关怀,切实感受文明实践的帮助,齐心协力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幸福家园。


第五、“兵团代代强”感染新时代拼搏奋斗人
[color=rgba(0, 0, 0, 0.9)]近年来,西苏旗乌日根塔拉镇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兵团岁月”陈列馆,成为吸引全国各地人民前来参观浏览的景点,也成为社区群众、牧民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行红色教育、励志奋斗进取的阵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全国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们投身到塞外边疆——查干淖尔碱矿(即现在的乌日根塔拉镇),参加到“建设边疆,屯垦戍边”的行列,成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五团的战士。兵团战士们在这片热土上,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脱坯、打石头、盖宿舍、建厂房,硬是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上,建成了一个生活区和碱矿生产基地。60年过去了,党员干部和牧民群众重新发掘和传承兵团岁月的精神,发现在新时代依然需要革命干劲和英雄主义,才能够面向创业发展的前景,面对勤劳致富的愿望,不断克服困难、砥砺前行,才能够创造佳绩、创造幸福。因此,乌日根塔拉镇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打造“兵团代代强”的文明实践品牌,以“红一代”的艰苦奋斗、“红二代”的传承创业、“红三代”的创新发展为轨迹,通过全国各地“兵团情怀”的传递和交流,激励社区、牧区的群众奋斗进取、勤奋创造,共同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第六、“蒙古包匠心”牧民携手共创美好生活
[color=rgba(0, 0, 0, 0.9)]西苏旗赛罕乌力吉苏木的各个嘎查,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勤劳致富中涌现出许多“匠心”人才。为此,苏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各个嘎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结合“蒙古包匠心”的特色亮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广大牧民群众勤奋创造、勤劳致富的发展变化展现出来、传播出去,引起社会的良好反响,也吸引更多牧民群众努力劳动、创造、共创美好幸福生活。我们在格日乐玛家参观交流的时候,看到她们用羊毛、骆驼毛等原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美丽光彩的服饰、配饰、摆件、礼品等。不仅仅有传统蒙古族豪爽、粗狂风格的服饰作品,也有非常时尚精巧的装饰作品。参观浏览格日乐玛的绒毛类手工艺制作产品,就像是从古代蒙古草原的服饰到当代世界流行饰品的“穿越”,很有创意、很有启迪。后来,我们在乌云高娃家参观交流的时候,也是看到琳琅满目的奶制品,从传统食用类型,到当今制作精巧、形状精美的类型,应有尽有、非常有吸引力。这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打造“蒙古包华服匠心”“蒙古包奶香匠心”“蒙古包技艺匠心”“蒙古包美丽(庭院)匠心”等系列品牌,将新时代新思想引领下牧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展现出来、扩大影响,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


第七、“草原一家亲”增进中华民族的深情厚谊
[color=rgba(0, 0, 0, 0.9)]苏尼特右旗拥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长期以来演绎和许多汉蒙团结、多民族团结和“亲如一家”的故事。同时,西苏旗拥有陆军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大的陆军训练基地,驻军官兵与当地汉蒙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拥军爱民成为各嘎查最普遍的活动。为此,西苏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就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丰富的服务。如朱日和镇的文明实践工作人员、志愿者骨干、汉蒙群众牢固树立“军地一盘棋”“军地一家人”理念,推动军地融合一家亲、同心同行谋发展,将军地各族职工群众牢牢凝成一股绳,形成共创民族团结兵地融合发展良好局面。又如结合“三千孤儿入内蒙”、“国家的孩子在大爱中成长”的感人经历,在文明实践活动中搜集和整理蒙古族群众倾注爱心抚养“国家的孩子”各种事迹进行宣传推广;也搜集“国家的孩子”成长成人后回馈社会、报恩牧民“阿玛”,为草原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奉献爱心的事迹进行宣传普及。此外,还有“兵团岁月”几代人关心和帮助矿区群众、牧民群众;广大牧民为兵团人、矿山人提供友爱和帮助等故事,都成为民族团结、草原亲情的生动体现。西苏旗充分发挥这些民族团结的丰富资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特色、创造佳绩奠定基础。


第八、“心美手巧”人人参与活跃文明积分激励

[color=rgba(0, 0, 0, 0.9)]在西苏旗乌日根塔拉镇查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有特色、有亮点、有吸引力的“小李工作室”。交流沟通中得知,社区党委发现居民中有一位女同志李建萍,热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特别是心灵手巧、创意很多,善于将日常人们废弃的物品,做成各种日用品、观赏品,即倡导了生态环保、循环利用的理念,也为居民、牧民群众家庭节省费用。为此,就参照国家设立“大师工作室”“工匠工作室”的做法,为她建立“小李工作室”,开展“心美手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寓意为“心灵美、手灵巧”。我看到,在“小李工作室”中,大家在小李的引导下做起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术品,而且所用材料都是家里的废旧物品、闲置资源等。看到一件件做出的手工品,大家体验到了变废为宝、创意手工的乐趣。与此同时,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了积分奖励,群众可以通过参加手工创作以及其他的志愿服务,包括邻里互助、爱心帮扶等,获得积分奖励,换取心仪的礼品、用品,让群众非常喜欢、非常欢迎。其实,很多群众说道,“我并不是在乎奖品的大小,而是在乎积分奖励,体现对我们参与社区事务、做好志愿服务的认可。”如今,“小李工作室”“心美手巧”等做法,也在旗、镇、苏木、嘎查等传播推广,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为“人人可为、人人乐为”的新时尚。



第九、“治沙爱国人”守护生态环保的共同家园
[color=rgba(0, 0, 0, 0.9)]我们这一次调查中,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就是见到33年如一日,坚持在荒漠化草原治沙、退沙的蒙古族牧民赛汉大哥。其实,我比他大十岁。他54岁,我64岁。但是,一见面我就跟着别人叫他“赛汉大哥”,就是对他长年累月不怕艰辛、不辞劳苦,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治沙还草的尊重和敬佩。他说,从年轻的时候,他就发现草原的沙漠化对人的生活、对畜牧生产有很大的冲击,很早就立下志向为民治沙、保护草原。但是,这个历程非常艰辛,他说“几十年前,种下的草还能够生长起来。但是这些年荒漠化严重,一刮风沙墙就往后退,种下的草又活不成了。”为此,他几十年不断摸索、探索有效治沙的“土办法”“笨办法”。如他口中经常说的“筑沙障”,我最初不太明白是什么,有什么用,只是迷迷糊糊的印象。但是,我们跟随赛汉大哥到荒漠化草原里面,走到迎风的沙墙并爬上去,看到一层层用牛粪堆起来的“沙障”,就切身感受其重要作用。因为大风一吹,沙墙就往后退,荒漠化面积就越来越大。用大量牛粪混合在沙墙中间,起到加固作用,种下的草籽、草苗就不再后退、枯死,而是逐渐生长、生根发芽。三十年来,赛汉大哥坚持不懈,迄今在沙海中种草三百多亩,非常不容易。如刚刚看到的“沙障”就是他用三轮车,一车一车运送到沙海中间,运送了130多车牛粪才铸造起来的。十年前,牧民中的党员、热心人十多人学习赛汉大哥的精神、跟着赛汉大哥治沙,扩大了治沙还绿的面积;近年来,在总书记的关心和勉励下,阿其图乌拉苏木有三百多户、近千牧民参与到治沙还绿的队伍之中。为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传推广中,将赛汉大哥作为“爱国治沙人”的代表,彰显治沙为民、治沙为村、治沙为国的情怀。同时,逐渐发展壮大,从治沙“爱国兵”赛汉大哥,到治沙“爱国班”十多名骨干,再到治沙“爱国团”三百多户近千人的队伍。爱国兵、爱国班、爱国团,恰恰是沙海上为国为民、拼搏奉献的新时代奋斗群体,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最活跃、最亮丽的群体。

三、几点启迪
[color=rgba(0, 0, 0, 0.9)]我们在苏尼特右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调查辅导,看到党员干部、文明实践工作者、志愿者骨干、牧民群众的踊跃参与和热情创新,获得很多启发,特分享如下。


第一、文明实践要面向现实、面对群众
[color=rgba(0, 0, 0, 0.9)]西苏旗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时候,发扬乌兰牧骑全心全意为牧民服务的精神、发挥“红书包”志愿者无私奉献的品格,传承“三千孤儿入草原”的大爱文化,结合新时代的群众需求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创新形式,取得可喜的成效。其中最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就是面向现实、面对群众。面向现实就是不回避荒漠化草原、地广人稀的现状,将如何深入沙海、深入草原,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文明实践传递到一个个蒙古包、传递到一个个牧民心中。面向群众就是深入了解每一个苏木、嘎查、蒙古包中的群众需求。由于幅员广阔、居住分散,牧民群众的需求是各不相同、丰富多样的。因此,深入沙漠、深入草原开展服务的文明实践工作人员、文明实践志愿者就不是“专司一职”,而是“一专多能”。如乌兰牧骑的红色演员,不仅仅能歌善舞,而且掌握十八般武艺,为牧民群众提供理发、按摩、调理等服务,甚至帮助牧民打井抽水等。又如“红书包”不仅仅是为留守儿童助学,还有帮助牧民学科技、学农牧,帮助牧民掌握卫生健康知识等等。这样,文明实践就能够“虚功实做”富有成效,赢得广大牧民的欢迎,也获得基层干部的好评。


第二、文明实践要攻坚克难、解决问题
[color=rgba(0, 0, 0, 0.9)]苏尼特右旗属于边疆地区,也是荒漠化草原地区,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看,既不如大中城市的资源丰富,也不如沿海地区的条件多样,还不如内陆农村的便捷活动,面临地广人稀、荒漠干旱等困难。然而,西苏旗的宣传系统党员干部、文明实践工作人员、志愿者骨干,不畏难、不退缩,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牧民群众为宗旨,不断探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新方式、新路径。我们在调查中,从一个嘎查到另一个嘎查,通常要行车几十里沙漠路程,从一个苏木到另一个苏木,通常要行车一两百里甚至几百里路程,常常经历沙尘暴、干旱等等。文明实践志愿者在反复、多次深入村居、深入牧户开展宣传和服务的时候,还要经历更多的特殊天气,更多的复杂境况。但是,他们都不怕苦、不畏难,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文明实践做到每家每户,将献爱心、帮助人的志愿服务做到每家每户。


第三、文明实践要满足需求、创造美好
[color=rgba(0, 0, 0, 0.9)]苏尼特右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特别注重虚实结合、虚功实做,将理论政策宣传的活动,融入在沙漠和草原关心帮助牧民的服务之中,让广大群众在受到关爱、获得温暖的同时,更加领会党的好方针、党的好政策。他们一方面是将老品牌“乌兰牧骑”“红书包”等在文明实践中丰富内容、拓展服务,让牧民群众收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另一方面是不断探索创造新服务、新项目,如“蒙古包匠心”“心美手巧”等,适应新时代追求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牧民群众提供更有品质、更有内涵的关心和帮助。这样,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越来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四、文明实践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
[color=rgba(0, 0, 0, 0.9)]这次调查辅导的感受,就是全国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根据本地特色,因地制宜、自主探索,才能够真正适应广大群众需求,才能够真正创造鲜明特色亮点。苏尼特右旗处于内蒙古北部,不仅仅与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等情况差异很大,就是与同属锡林郭勒盟的其他旗县差异也非常大。我前年到乌拉盖管理区开会和考察,去年到西乌旗和东乌旗调查辅导,那边都是草原形态,畜牧生产发展好。西苏旗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化草原,茫茫沙海中,只有非常稀少的草木、植被。这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都要面对幅员辽阔、人烟稀少的境况,都要艰难跋涉、深入牧户,都要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够带来实践活动的良好成效。然而,西苏旗恰恰是切合本地特色、群众需求,创造出“乌兰牧骑”好声音、“红书包”暖心流、“兵团岁月”代代强、“爱国治沙人”力量大等特色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在旗县中成为优秀,在全国和自治区都有很好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获得非常大的启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才能够越做越好,才能够越来越受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color=rgba(0, 0, 0, 0.9)]感谢锡林郭勒盟宣传部的推荐和安排,感谢苏尼特右旗宣传部的邀请和接待,让我们在深入苏木、嘎查、牧户、草原、沙海等调查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获得真切的认识,看到干部群众在艰辛、艰难的换进中不断奋斗、创造佳绩;看到文明实践志愿者在辽阔的草原中纵横驰聘、爱心服务。在调查辅导的过程中,我们也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也是文明实践体现出的一种成效。特撰写调查报告,提供广大文明实践工作者交流分享。




作者简介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