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的志愿者不单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能学习到很多平时无法提升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才华。要知道启智的志愿者会来自不同的行业和各个年龄段,同时大部分人都是单位里普通的员工,很少有机会“担任领导”,但是在启智的志愿者队伍里,会有大量的学习成长机会让这些青年志愿者得到提升。
心声热线的队长,刘启春,是广州地铁的一名普通电工,在四年前还是一名拙于沟通的普通人。当他怀着助人的热情加入了可能是最隐秘志愿者服务的“心声热线”(一个坚持14年提供心理聆听服务的志愿分队),因为自己的“低情商”差点被这个组织“拒收”。 神奇的事情是这个志愿者组织在很多年前就启用跟“华为”一样的“主席轮值制”,规定每个新的志愿者都必须参与组织管理,要担任一段时间的领导-管理者。这种设计本意是为了避免志愿者组织的领导人管理压力太大,一旦离任会对整个组织产生严重的冲击。这种实施的结果是: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组织管理储备-继任人产生,志愿者在得到管理方面的锻炼会更加理解志愿者组织的工作难题和志愿精神,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和“经验产生理解”,所以又会增加整个志愿者组织的内在协调。
心声热线一年超过350天的志愿者服务,坚持了14年,却可以有条不紊地协同作战,没有外部募捐,没有专人管理,就可以“自组织”运行。而在这个过程中,越是愿意承担责任,投入志愿者服务的青年,则更有机会得到成长。培养聆听沟通能力,培养系统思维,恢复自动、自发性。这个是一个“青色的组织”吗? 目前心声热线的队长,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的,从一个容易把好心说成难听的话,变成了一个善于上传下达,协助心声热线和启智总队关系的志愿者领导,这是多么神奇的转变?
其实国外也有很多研究,发现参与志愿者活动,能帮助人减压,提升幸福感,但是能提升领导者的素质和数量的观念则对于我们还是很陌生的。 心声热线有组织发展专家带领做“组织文化诊断工作坊”:
国外很多领导者都有参加志愿者的经验,而美国的常春藤大学更加关注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情况。如果要考这些名校,只有学习成绩好,没有足够的社会活动,会被认为是不关心社会福祉的,不是合适的生源。因为这些美国名校是在培养“国际化的领导者”(看看最近流行的《中美名校图书馆借阅榜对比》)就能发现人家读的书,都是在提升领导力的。 让管理团队彼此信赖支持:管理文化3.0版(互依型组织)
群策群力的“引导流程”:志愿者组织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