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3778|回复: 11

【启智历程】启智队--中国最有魅力的志愿服务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7 20: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启智服务总队与负责人李森介绍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是广州地区最为活跃的志愿者团体,每周组织志愿者前往福利院、老人院、智障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街道社区等机构帮助孤儿、独居老人、弱能人士、残疾人、脑瘫小朋友、下岗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总注册会员超过100000人,下属专业志愿服务分队达30支,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35个,服务领域覆盖广州全市11个区。每周提供超过800个志愿者服务岗位供志愿者网上报名参加,累计服务智障人士超过5000人、服务残障人士超过8000人,服务老人超过10000人,每年提供各类志愿服务超过15万小时。
启智服务总队开展志愿者服务超过十五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志愿者管理经验,形成了星级认证等志愿服务激励模式,创新了“启智模式”志愿文化体系,建立了“互联网+”志愿者管理服务平台,先后培育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陈美璃等数百名省市区优秀志愿者领袖(骨干)。启智团队曾获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授予“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15年度中华儿女年度特别推荐人物(团体)、“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广东志愿服务集体金奖”,“南粤志愿服务红棉奖(集体)”等。启智服务总队负责人李森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共青团中央常委、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
从以下三篇文章可以了解到启智服务总队与负责人李森的介绍
凝聚爱心,撒播阳光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事迹材料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成立于1995年6月,目前是广州地区最为活跃志愿者团体之一,每周组织志愿者前往福利院、老人院、智障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街道社区等机构帮助孤儿、独居老人、弱能人士、残疾人、脑瘫小朋友、下岗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总注册会员超过60000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5个。每周提供超过800个志愿者服务岗位供志愿者网上报名参加。启智服务总队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多年来受到管理部门、志愿服务专家、媒体的好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周大鸣教授的《中国志愿组织的典型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启智服务总队的考察》、国内知名志愿服务研究专家谭建光教授的《中国“半官方”志愿组织的培育—以启智队为案例的研究》均对启智服务总队进行了深入研究。启智服务总队曾获得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团体等集体荣誉。
一、启智成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作为广州本土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5年,与此同时,启智队也成立了,其当初是以智障儿童、孤儿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这十几年来,经过成立摸索阶段、锐意探索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如今的启智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今的注册志愿者愈二万人。成立之初的启智,十几名怀着共同理想、热情满腔、具有责任感的志愿者聚集到了一起,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开始摸索服务项目并建立一些管理制度。在1995年至2005年间,启智也通过媒体的宣传,让市民加深了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同时由于定点开展每月一次的会员招募,也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1997年,启智注册志愿者达到300人,1999年上升到800人。
与国内的志愿组织一样,志愿者协会的管理机构投入分资源偏少。启智同样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没有资金和物质的支撑,一个志愿团队是难以为继的。于是,启智在志愿服务领域从项目管理、志愿者管理、宣传、资源筹集等多方面展开始了一系列的锐意探索。从2000年到2004年间,启智首先通过建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志愿者的家园网站——志愿营地,让热心的市民能通过网站注册成为志愿者,让更多的热心市民可以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其次又不断策划大型的活动以提高志愿者的影响力;再次是向有经验的志愿者组织、特别是香港的志愿者组织学习,不断推进志愿工作的开展。渡过没有资金和物质支撑的“断奶期”,启智于2005年步入了创新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启智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其他非盈利机构提供了发展的新方向;启智还通过细化内部职能,提高运作能力,特别是2007年开始尝试聘请专职人员,取得了一定效果,并开创了志愿团队聘请专职人员的先例;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启智加强管理,建立星级制度和服务时数登记,建立起激励机制和团队文化,增强志愿者之间的凝聚力,对团队的发展壮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启智成长的足迹反映了广州地区志愿者服务的发展轨迹,而启智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现今的“领头羊”,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超过四十个,从最初十几名志愿者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今二万志愿者会员的“启智模式”,启智这十几年的发展真的如雨后春笋节节高,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二、启智模式——启动民间活力成就广泛参与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广州这片热土上,时时处处体现了广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而乐于助人,勇于奉献也是广州市民给四面八方宾客留下的深刻印象。一直以来,广州的志愿服务氛围浓厚,市民乐于参与其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启智得“天时地利人和”,通过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开创了“启智模式”的志愿服务,成为引领志愿时尚的先锋。2008年首届“启智模式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就“启智模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启智通过启动民间活力,给本土市民提供了一个参与公益、参与慈善的平台,具有大众化的特点。
因为启智的影响和榜样,在广州,一个普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而是像广州人喜欢的“听粤曲”、“叹早茶”一样,不仅已经融入广州市民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志愿服务就在身边”、“志愿服务是一种时尚”;而且让广州这个兼容并包的城市有了一张更好的名片——志愿者的微笑,很多在广州工作的外地人也逐渐喜爱上参与志愿服务,令他们感到在异乡他们同样有能力去为社会出一份力,让他们越发看到广州的可爱之处,让他们重新从精神上、心灵上找到家的感觉。
现今的启智,以其独具特色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自筹开展志愿工作的资源,以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服务对象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开展志愿服务,自我管理志愿项目,以志愿者为本,人性化、温情化、项目化地推进志愿事业的发展,赢得了来自各方面包括合作伙伴、服务对象、政府部门、志愿者群体的赞誉;现今的启智,提供了一个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慈善的平台,搭建起沟通和互助的桥梁;现今的启智,为志愿者会员提供多渠道、多层面、多选择的志愿活动,启智的会员每周甚至每天都活跃于广州各大启智的属下服务分队,笑容写在脸上,小至小学生,大至70岁的老人家,都以启智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启智人坚守的“平等、包容、传播”的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步深入人心,其使命是做志愿文化的传播者,让每一位生活在广州的市民,让每一位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感受到做志愿者的快乐、做志愿者的收获,从而带动更多的身边的人群加入志愿者。
三、运作6万志愿者
2007年,启智队扩展到1.5万名志愿者,此时,光靠志愿者的业余时间,日常管理已难以运转,启智开始聘用专职工作人员。这也开创了民间志愿团队聘请专职人员的先河。目前,启智队共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启智队招募志愿者的流程是:志愿者首先进入启智网页进行网上注册登记;专职工作人员统计信息后,每周以短信和邮件的方式通知报名者参加新志愿者见面会;见面会上由队长进行组织介绍、志愿活动参加办法介绍等;然后发会员卡和会员号。
志愿者人数不停地“滚雪球”,队长一力难以周全,李森琢磨出了以老带新的“届长模式”:每月新加入的志愿者自动组成一届,每届安排5-10位资深志愿者担任届长,组织各类沙龙、培训等活动,对新志愿者进行引导。届长建立届QQ群互相交流,也使用论坛、邮件列表、飞信、开心网等方式传递服务信息。
这样,队长带领届长,届长带领新义工,6万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就依靠这种金字塔模式运作起来了。而且,李森和志愿者骨干逐步开拓了36支分队和4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服务项目,不但培养出200多名的骨干志愿者,还凝聚了一大批活跃的志愿者会员。目前,每支分队都有十多人的一个管理团队,使得每支分队都能正常运作,保持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的频率。
启智队所有的志愿活动都会提前一周公布在网上,参加者通过网上报名。队员每次参加完活动,项目服务点负责人就会在服务时数记录本(类似存折的小本)上登签服务时数。服务时数累计超过50小时便可申请换领一星级会员卡,以此类推。二星级以上志愿者颁发星级会员荣誉证书;每月公布一次新增加的星级会员名单,并颁发网络荣誉证书。
启智志愿者服务超过50小时后便可以自己在论坛上登记服务时数了。启智队推行“自行登记服务时数”时,外人质疑“会有做假现象发生”。对此,李森解释:服务时数登记只是服务历程纪录,并不是服务时数越多,奖励就越多。由于论坛的公开性,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志愿者服务时数登记,如果发现有人没有参加活动而登记了,就会对论坛管理员或者相关负责人举报。而且在这样的机制下,志愿者不必要也不敢做假。而这样做的好处却是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四、启智发展——“社志合作”
2012年3月,“启智”转型社工机构后,它最大的优势依然是十余年志愿者管理经验,以及这支6万余名的庞大志愿者队伍。“启智”在投标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时,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庞大的人力优势,大胆地将一年的服务工时提高,最终在竞争中获胜。
但是,一条街道人口10-30万,服务工时再高,20名社工能对社区的覆盖面,还是有局限的,因此如果能发动广大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这样,社会工作的覆盖面就广阔了。
“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有着太多的美好前景和难以想象的惊喜。”志愿者热心公益,但缺乏专业的技巧,我一直希望通过专业的社工来带动志愿者。但过去受制于经费等因素,启智没有专职社工。现在,20名专职社工,每周六都会给志愿者做培训,平常社工们也会通过网络等途径和志愿者交流,这对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我们相信,在有着独特风土人情的广州,这支创新,有活力,敢于追求,勇于承担的志愿者队伍,在党政领导下,由市民自发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温馨和谐的社会,使社会服务更具温情和人性化,创造了一种良性可复制和推广的志愿服务模式。这种志愿服务模式,正在发热发亮,用多彩的光芒温暖广州市民的心。
从志愿组织到社工机构:“启智”转型路线图
李森,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著名的“义工老乌”(因其网名乌托邦而得名),统领着4万余名注册志愿者。2012年3月,“启智”成功注册为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个广州最大的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向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转型。
“启智”转型
1995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诞生,其后启智服务队成立。启智队最初定位为服务残障、智障儿童和孤儿。
2000年,电信员工李森在广州志愿者协会报名处简单地填完一份报名表后,正式成为一名义工。“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义工帮人开心。”他最初进入“松柏组”服务长者,同时也参与启智队的服务。2003年,李森接手成为启智服务总队队长。
2005年,启智进入发展瓶颈期,每月只有零星的20个志愿者加入,志愿者流失率高,服务热情低,大部分事情最后只落到几个组织者、骨干身上。冷静思考之后,李森开始调整,从志愿者兴趣出发设计服务项目,成立新的小组。对于并不看重物质奖励的志愿者,启智从2005年开始探索服务时数记录制、星级会员制等不同方式的精神鼓励。自此,启智团队就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
目前,启智队活跃义工扩展到5000 人左右,每周服务岗位有一千多个,每月有七八百新义工不断加入,有36支志愿分队,从事着孤残儿童、山区助学、孤寡老人探访、外来工子弟辅导、环保等40余项志愿服务,项目点分布在广州各区的老人院、福利院、智障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
2012年6月,李森考取助理社工师职称,李森从来没有想到过,“义工老乌”有一天会成为“社工”,他认为这“得益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改革大环境”,“得益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先行先试”。
在十余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作为挂靠在团委下面的志愿者协会的一支服务队,李森对启智“无法人、无身份、无地位”的尴尬和不便体会颇深。“没账号、没公章,在拓展志愿服务时几乎处处受限;一些爱心企业、机构对我们开展的一些项目感兴趣想支持,我们也没办法接收捐赠。”
东莞坤叔的助学团队做了20年公益,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关注下,于2011年10月成功注册为“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这让李森感到注册独立社会组织的希望。同月,李森正式向广州市天河区民政局申请注册“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而此前一月,李森已经从高薪的电信公司辞职出来,选择做专职志愿者,他说“这是我的理想。”
2012年3月,“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获批。当时有南方媒体评论:启智摆脱长达十余年的“黑户”历史,成为广东最早一批“转正”的社会组织之一。
彼时,广州市政府购买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已是如火如荼。启智社工服务中心成立没几天,广东团省委书记曾颖如来调研,提醒李森:志愿组织转型后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可以尝试通过竞标的方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李森在广州考察了一圈,看中了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经过两轮投标,“启智”最终从三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到这笔200万的“大订单”。2012年8月项目签约,9月开展服务。
运作4万志愿者
“启智”转型社工机构后,它最大的优势依然是十余年志愿者管理经验,以及这支4万余名的庞大志愿者队伍。而这4万志愿者是如何顺畅运转的呢?
2007年,启智队扩展到1.5万名志愿者,此时,光靠志愿者的业余时间,日常管理已难以运转,启智开始聘用专职工作人员。这也开创了民间志愿团队聘请专职人员的先河。目前,启智队共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李森介绍,启智队的收入大多来自志愿者15元的入会费用,发给志愿者的胸卡、光盘和一些宣传资料的成本是5块钱,每月还能有七八千元钱的收入维持人员工资、房租等行政运转。团委那边每年基本也能申请到1 万的活动费。
启智队招募志愿者的流程是:志愿者首先进入启智网页进行网上注册登记;专职工作人员统计信息后,每周以短信和邮件的方式通知报名者参加新志愿者见面会;见面会上由队长进行组织介绍、志愿活动参加办法介绍等;然后发会员卡和会员号。
志愿者人数不停地“滚雪球”,队长一力难以周全,李森琢磨出了以老带新的“届长模式”:每月新加入的志愿者自动组成一届,每届安排5-10位资深志愿者担任届长,组织各类沙龙、培训等活动,对新志愿者进行引导。届长建立届QQ群互相交流,也使用论坛、邮件列表、飞信、开心网等方式传递服务信息。
这样,队长带领届长,届长带领新义工,4万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就依靠这种金字塔模式运作起来了。而且,李森和志愿者骨干逐步开拓了36支分队和4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服务项目,不但培养出200多名的骨干志愿者,还凝聚了一大批活跃的志愿者会员。目前,每支分队都有十多人的一个管理团队,使得每支分队都能正常运作,保持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的频率。
启智队所有的志愿活动都会提前一周公布在网上,参加者通过网上报名。队员每次参加完活动,项目服务点负责人就会在服务时数记录本(类似存折的小本)上登签服务时数。服务时数累计超过50小时便可申请换领一星级会员卡,以此类推。二星级以上志愿者颁发星级会员荣誉证书;每月公布一次新增加的星级会员名单,并颁发网络荣誉证书。
启智志愿者服务超过50小时后便可以自己在论坛上登记服务时数了。启智队推行“自行登记服务时数”时,外人质疑“会有做假现象发生”。对此,李森解释:服务时数登记只是服务历程纪录,并不是服务时数越多,奖励就越多。由于论坛的公开性,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志愿者服务时数登记,如果发现有人没有参加活动而登记了,就会对论坛管理员或者相关负责人举报。而且在这样的机制下,志愿者不必要也不敢做假。而这样做的好处却是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在论坛上,志愿者的服务时数登记帖标题可谓五花八门,如“米琪的启智痕迹之2009服务时数”、“骆洋洋的爱心存折”、“谭何容易2009时数帖”等等,其他会员也会跟帖支持,互相鼓励。
“社志合作”惊喜
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现有长者、青少年、家庭服务、残障康复、义工管理发展5项服务;20名社工,其中3名是由志愿者骨干转型过来的,启智还聘请了3名香港督导和2名本土督导,并邀请了2名具有5年社工经验的深圳第一批社工加盟机构管理层。
“启智”在投标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时,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庞大的人力优势,大胆地将一年的服务工时提高,最终在竞争中获胜。
但是,一条街道人口10-30万,服务工时再高,20名社工能对社区的覆盖面,还是有局限的,因此如果能发动广大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这样,社会工作的覆盖面就广阔了。
在志愿服务研究专家谭建光看来,“社志合作”很有必要,现实往往是:志愿者找不到问题,明确不了服务需求,不知如何开展服务;而社工能发现需求,但苦于人手匮乏。社工和志愿者的对接,取长补短,人力资源能得到最优整合。
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有老年人、青少年、家庭服务、残障康复、义工管理发展5项服务;20名社工,其中3名是由志愿者骨干转型过来的;启智还聘请了3名香港督导和2名本土督导,“挖”了2名具有5年社工经验的深圳社工加盟机构管理层。
自去年9月开始服务,社工开展“扫楼”、入户调查、社区调研、兴趣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等,都带着启智志愿者一起。有志愿者的加盟,同样的工作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是以往社工单独开展工作的数倍。而且志愿者的社会经验、热情主动,也带动了社工的投入。志愿者就如社工的左右手,使得社工开展工作更得心应手了。
“启智提供最具性价比的社会服务。”有了4万志愿者的底气,李森敢称。
“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有着太多的美好前景和难以想象的惊喜。”李森感叹,“志愿者热心公益,但缺乏专业的技巧,我一直希望通过专业的社工来带动志愿者。但过去受制于经费等因素,启智没有专职社工。现在,20名专职社工,每周六都会给志愿者做培训,平常社工们也会通过网络等途径和志愿者交流,这对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对于未来想转成社工的启智志愿者,现在也有了“上升”平台。李森介绍,启智正在开展“海星”计划,即发动一批志愿者骨干,通过培训、考试成长为专业社工。“启智转型后,有了专业平台,能请香港督导对志愿者进行长达两年的培训,并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转为社工,这些都是我以前不敢想的。”李森说。
目前覆盖广州所有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也让李森看到了社区志愿组织孵化培育的需求。“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是所有社区综合服务的必由之路。“志愿服务最终要回归社区,本土发展。”李森说。下一步,启智希望通过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的合作,利用启智发展志愿服务的经验,来孵化社区本土志愿者组织。“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终让我们生活的社区更加和谐和幸福。”
从志愿服务到社会工作,再到青年工作
李森
   2000年7月,我加入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当时只因媒体的一句话:“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志愿者!”,这句话燃起了我寻找志愿服务组织的热情,通过互联网,我加入了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然后坚持下来,发现志愿服务工作种种的资源缺乏和有待改良的地方,于是自己担任队长后不断尝试改良创新:创办华南地区第一个志愿者网站、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和激励模式等。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执着。2011年9月,我从国企中国电信辞职,打算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工作当中,创办了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走入了社会工作这一领域,探索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联动结合,实践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道路。2016年10月,因共青团中央改革的契机,我作为唯一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挂职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副部长,推动全国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从志愿者到社会组织负责人,再到国家青年工作者,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有价值而无悔。希望个人的点滴力量,为志愿服务事业、社会组织发展、青年发展做出微小贡献,推动社会发展,人生的价值意义不外如此。
一、志愿服务:内心的执着
“助人为快乐之本”,我从小就有着助人的欲望,在中学的时候经常帮助外地的同班同学取邮局的汇款。工作之后,充裕的业余时间促使自己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志愿组织,加入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但同时也发现志愿组织管理工作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间,于是担任启智服务总队队长。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从志愿者招募、培训、骨干培育、项目孵化、宣传、志愿者激励,一步一步地摸索、改良、创新,积累了点点滴滴的经验。志愿队伍也慢慢发展壮大,从几十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实名注册超过八万人的志愿者团队,服务项目从四个发展到三十六支分队四十五项项目,实现常态化、社会化、项目化运作。在无资金无资源支持的情况下,执着坚持十七年之久,一是内心深处的信念,和谐社会建设的需求;二是志愿团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三是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广东志愿服务最高荣誉奖、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奥运火炬手、亚运火炬手等等荣誉。荣誉有时候是双刃剑,只要不迷失于荣誉的光环,勿忘初心,才能坚定的走自己要走的路。
二、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
   志愿服务工作坚持十年后,自组织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是用业余时间管理走自生自灭道路,还是走注册社会组织全职全身心投入发展的道路。我反复思考之余决定辞职国有企业,走一条未曾走过的道路。适逢民政部门降低社会组织的注册门槛,我辞职后顺利注册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闯入了社会工作这一领域。以十多年志愿服务的优势,我们尝试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工+义工的双工联动模式,为社区提供高性价比的社区服务。同时通过争取政府扶持资金、公益创投项目、基金会合作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自身造血,探索社会组织发展道路。经过五年的发展,我们机构的全职社工人数已超90人,年社会服务资金超过八百万。在推动组织的发展同时,我也兼任了不少社会组织的工作: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广东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广东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福会长、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广州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的兼职,代表着信任与责任,只有全力以赴,才能无愧于心。
三、青年工作:使命的坚持
    2013年6月,在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以社会组织负责人的身份当选团中央候补委员。2016年1月,增补为共青团中央常委。10月,在共青团改革的契机下,我挂职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副部长,在更高的平台上推动青年工作、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发展。把更多的志愿者、社会组织管理经验与全国各地的同伴分享、交流,促进全国青年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是我的使命。我为能参与到这项工作感到光荣,这也是我的自我实现马斯洛需求第五层次。
四、党代表工作室:责任与担当
2017年1月,我当选广州市政协委员;2017年5月,我当选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这不但是组织对我和社会组织的信任,更是肩负起一份推动社会发展的沉甸甸责任。我将会组建党代表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和互联网的方式倾听更多的民意,积极提案议案,传递民情,继续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近日,国务院首次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国家对青年工作的重视,让我感到振奋,我庆幸出生在这一充满着改革机遇的时代,见证志愿服务事业的起步,推动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参与青年工作,为国家的腾飞和社会的稳定和谐贡献点点的绵力,做出应有的贡献。我想,我应该把握时代的机遇,用自己的力量,做有益社会的事情,让一生无悔。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启智志愿组织的建设
    志愿组织要长期持续发展发展,组织的建设很为关键。从志愿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组织架构、人员管理,有效的管理才能推动组织的发展。本章从启智服务总队为例进行组织建设的分析。
1、  启智服务总队的使命定位
启智服务总队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志愿文化的传播者”使命。作为一支综合服务的志愿者团队,启智服务总队希望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把“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自助”等志愿服务理念、文化传播到社会当中,让更多的市民低门槛地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在志愿者培训引导中,启智服务总队鼓励志愿者通过网络平台(QQ群、微信、博客、微博)等多种方式传播志愿文化,鼓励更多市民,特别是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志愿者的队伍行列。
2、  启智服务总队的理念定位
我国当前志愿服务的一大瓶颈是“社会认知不足”--或者认为志愿者精神是嵩高、神圣、大公无私、毫不利己,或者认为志愿者是出风头、博取名利,借服务“作秀”和吸引社会关注,更有甚者将志愿者误解为廉价劳动力、免费劳动力。社会认知出现误区的背后是理念滞后。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单向度”的奉献与利他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要求和情感张力,也就是说,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再是最主要原因,人民参与志愿服务很多是出于内在需求,如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追求快乐的需求等。启智服务总队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转变,及时转换了“单向度”的奉献理念,为志愿精神寻求一种合情、合理、合实际的“双向度”表达,即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互助精神。实践证明,这个理念能够被更广泛的人接受。这样普通平凡甚至是实际的动机,实现了在不依靠行政手段的形势下,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使志愿服务做到了深入人心,开花结果,而不是走过场,流于形式。
3、启智服务总队的核心价值观定位
启智服务总队制定了“平等、包容、传播”的核心价值观。
平等:无论你家财万贯还是拥有高等学历,在启智服务总队里,每个人都用网名相称,网名的背后,无人在意你是什么身份,除去了社会地位,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志愿者,平等,让志愿者抛开竞争性,一心一意地做服务。启智里是平等而受尊重的,这样催生了信任。志愿者都是些拥有同样理想,同样一份爱心的人们,他们之间的信任体现在直接呼叫对方昵称,队长让各服务点独立策划活动等。这种平等的理念,让人们感受到真正做志愿服务的快乐,人们从心理上,交流上认识到,志愿服务是无论身份和地位的,平等的氛围让参与其中的志愿者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在情感上,肯定了启智的志愿服务,并会积极投入其中。
由于处于平等的氛围里,启智从来不把压力传递。一个志愿者在启智用心去做,得到其它志愿者的认同与肯定了,那么他会被推荐成负责人,从而负责策划某个服务点的活动。启智人员的推选和换届都可以看作是自然产生的,没有严格的机制,却成为默认的潜规则。没有压力与名利的影响,启智里无论是队长还是普通的志愿者,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志愿服务本来就应该没有名利的参杂,而启智就一直保持着这样平稳的心态,平和的文化传承下去。
包容:启智是如何倡导包容的?沟通。启智除了定期的例会,还经常通过网络沟通,包括队长,各届届长,以及各服务点的负责人代表。启智通过有效的沟通,从上而下消除焦虑与压力,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启智里给予每个人发挥个人长处的平台,队长放手让各服务点去做,遇到困难提供支持。活动成功与否都不会受到责难。启智始终保护着每个人心中的那份包容,让更多的人愿意在这个团队中坚持下去。
传播:“志愿文化的传播者”是启智的使命,启智强调通过文化传播,让广大的市民、身边的亲戚朋友更多了解和感受志愿服务的快乐和充实。鼓励志愿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志愿服务的真实感受跟身边的朋友分享。
4、  启智服务总队的愿景
启智服务总队建立了“和谐社会、平等互助”的愿景,希望通过志愿者努力下,我们未来生活的社会会更佳和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5、  启智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选拔
启智志愿者的招募主要分为网络预报名,网站公开发布,有意参加志愿者的朋友只要百度搜索“广州志愿者”、“广州义工”、“志愿者报名”、“义工报名”等关键词就可以找到启智网站,预报名成为志愿者。同时口碑传播也是一个很主要吸收志愿者的方式,很多志愿者口碑传播,邀请朋友加入,在预报名网站提交个人资料、邮箱、手机号码。
启智服务总队每周会进行一次新志愿者见面会,每次新志愿者见面会大概2小时,对新加入的志愿者进行见面培训,介绍启智服务总队的管理模式、报名参加活动方式等。
除了每周新志愿者见面会的通用培训,启智服务总队还会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培训,给志愿者进行助残、助老等志愿服务技巧的培训。除此之外,启智服务总队还会进行团队培训,增强志愿者之间的凝聚力。
6、志愿者的日常管理
启智志愿者包括:服务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分队队长、分队副队长、项目负责人、项目带队)、资深志愿者(届长、星级会员)三类。启智志愿者采用“以旧带新”的管理方式。新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由届长带领,参加三次志愿服务之后可进行服务分队选择申报,经总队确认后成为分队志愿者。
服务分队骨干任命办法
启智服务总队骨干志愿者是指启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志愿者,如分队队长、分队副队长、项目负责人、项目带队等相关管理志愿者。分队队长由总队任命,分队副队长、项目负责人、项目带队由分队队长任命。总队确定相关骨干人选后,任命公告在志愿信息通告论坛公布。

QQ图片20180117204236.png
                  启智志愿者骨干会员卡
     启智届长选拨方法
u  届长的起源:“届长制”源自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的志愿管理工作的一大创新,通过届长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员流水率,帮助新成员更快融入组织及参与各志愿服务工作。对志愿精神与文化的传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u  届长的定义:每月内申请加入组织的会员为一届,并设立届长一职。届长可由3-6人共同担任。
u  届长的意义:当组织发展到每月加入人数超过50人以上的时候,组织的负责人(如会长)则无法能顾及每届成员的各类需求,这时就需要届长这样的角色分担会长的对新成员的指引、解答及传播本组织价值文化与理念的服务工作,以及通过组织各类沙龙、培训等活动加强会员的凝聚力及对组织的归属感。为各服务项目输送源源不断的血液,同时也是通过届长帮助组织发展新的人才加入管理执行团队。推动组织持续强壮、健康的发展。
u  届长的选拨:A、定向招募,由总队每季度发出1-2次招募信息招募,面试后确定。
B、骨干志愿者推荐,面试后确定。
C、自荐(请自荐志愿者发申请邮件到qizhi@zyz.cn,等候通知面试)
u  届长产生需满足以下条件:A、注册会员且服务时数满50小时以上;
B、良好的沟通能力
启智志愿者兴趣小组管理办法
u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不在论坛发帖,需提早3天,向总队报备(邮箱qizhi@zyz.cn)。
u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在论坛发帖,可不发邮件报备,但活动信息必须提早3天发帖。发帖格式: 【活动日期】【区域】【小组名称】【活动内容】【咨询Q群】
u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需确保活动过程中志愿者的安全,同时参加兴趣活动的志愿者需自行评估风险,量力而为。
u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需活动经费,尽量以节俭为主,可通过参加活动志愿者AA分摊原则组织,但相关费用的开展需透明,并向参与志愿者公布。
u  活动结束后相关负责人需发照片和活动信息在志愿营地论坛上分享。
启智志愿者服务时数登记办法
u  启智志愿者每次参加志愿服务后由相关负责人在《志愿服务登记本》上登记服务时数,并发给服务时数激励物资。
u  服务时数累计达50小时后,可按相关规定领取星级会员证件。
启智志愿者星级会员评定办法
星级会员评定标准如下:
u  累积达50小时可授一星级志愿者称号、论坛授一星志愿者勋章
u  累积达100小时可授二星级志愿者称号、授星级会员荣誉证书、论坛授二星志愿者勋章
u  累积达200小时可授三星级志愿者称号、授星级会员荣誉证书、论坛授三星志愿者勋章
u  累积达300小时可授四星级志愿者称号、授星级会员荣誉证书、论坛授四星志愿者勋章
u  累积达400小时可授五星级志愿者称号、授星级会员荣誉证书、论坛授五星志愿者勋章
u  累积达500小时可授六星级志愿者称号、授星级会员荣誉证书、论坛授六星志愿者勋章
u  累积达600小时可授七星级志愿者称号、授星级会员荣誉证书、论坛授七星志愿者勋章
启智天使志愿者的服务时数统计标准如下:
u  累积达到1000小时授予勤劳天使志愿者证书;
u  累计达到2000小时授予守护天使志愿者证书;
u  累计达到3000小时授予坚毅天使志愿者证书;
u  累计达到4000小时授予开朗天使志愿者证书;
u  累计达到5000小时授予真诚天使志愿者证书;
u  累计达到6000小时授予勇敢天使志愿者证书;
u  累计达到8000小时授予善良天使志愿者证书;
u  累计达到10000小时授予爱心天使志愿者证书。
启智志愿者年度评奖办法
为表彰优秀,激励志愿者,启智服务总队每年度会进行一次年度表彰,年度表彰评选出若干奖项,给予鼓励。表彰奖项设立如下:
1、年度十大优秀服务点
2、年度优秀兴趣小组
3、年度十大杰出志愿者
4、年度我最喜爱的届长
5、年度最活跃新人
6、文炬爱心奖
7、年度劳心劳力骨干志愿者
8、年度服务点优秀志愿者
9、年度天使级志愿者
7、启智志愿者的领袖魅力
启智强大的凝聚力从何而来?无可否认,那是启智领袖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启智志愿者者参与其中,使其凝聚力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也是启智一个有别于别的团队的独特之处。领袖并非指一人,亦指一个团队。启智正是有着一个核心团队,一个有威望有亲和力的人,让整个启智凝聚一起。现任启智服务总队队长李森便是这样一个角色。在他的带领下,启智壮大得很快,并成为全社会志愿文化的传播者。在启智这样一个独特的既自然又自由的环境下,如何能有效,如何能有秩序,这里面起作用的便是管理者,是义工领袖。在启智,义工领袖没有经过人为的筛选,没有经过竞争,就像大浪淘沙般的,像金子般的,自己总会慢慢发光发亮。之前已经介绍过,志愿者在各个服务点的个人能力,得到其他人的肯定与认可,便很自然地成为负责人,没有刻意的培养,没有激烈的竞争。然而这样出来的负责人、领袖,却更能代表志愿者的心声,更有民望。启智便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从每个月10-20人报名启智志愿者,后来每个月50人,到后来每个月100多人报名,发展到现在每月有400-500名广州市市民主动报名参加启智志愿者服务,启智服务总队如今注册志愿者会员已达十万人。一个模式不像企业、公司那样条理分明,但是运作起来却有条不紊。这正是启智独特的魅力所在,是每月吸引四五百人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活动的磁力。
启智服务总队无疑是一支凝聚力很强的队伍。可是,凝聚力的作用在启智并不那么简单。可以说,整个启智,是靠凝聚力支撑起来的,凝聚力是启智的根基。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凝聚力没有完整的管理条例,没有问责制,启智一切很自由,却都很有秩序。为什么?因为有凝聚力。凝聚力得以让启智有着人性化的管理:队长充分信任各服务点,在启智环境里,个人能力有着一个相当大的平台,得以最大体现。只要始终秉持着服务的原则,启智始终支持志愿者展现自己,发挥自己潜力,不担心成功失败。
另外,启智倡导做快乐的服务,做快乐的志愿者。启智通过设立届别,成立兴趣小组等方式,不断这样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是凝聚力,让启智一直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0: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启智志愿服务的项目建设
启智服务总队以志愿者为本的方式进行项目设计、开发、维护。因以志愿者为本,所以很多项目都围绕着志愿者的需求设计开发,项目运作一段时间后就凝聚起一批志愿者骨干,为项目的长期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展至今,启智服务总队已经拥有老人服务、智障人士服务、特殊儿童服务、肢残人士服务、重症儿童服务等近30多个服务项目。一共40多个常规服务点,基本上都是每周服务,每周的志愿服务岗位将近800个。服务项目具有常态化、社会化、项目化的特点。
1、             启智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以下为启智服务总队常态化开展服务的项目
  
分队名
  
服务内容
服务时间
地区
地址
关怀露宿者
通过开展例如聊天、游戏、义剪、放电影、物资派送、晚会联谊、个案跟进、协助返乡、找工作和技能培训等系列主题活动,促进与露宿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让他们得到尊重和理解并让他们重拾信心能回归社会与家人团圆
周六晚 七点半到九点半
越秀区
一德路石室
江湾大酒店门口
周六下午 两点半到五点
天河区
岗顶 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系列活动
周二至周日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中午一点休息)
海珠区
同福西路136号 关怀加油站(每天给街友手工制作、技能培训、读书看报的心灵加油站)
心心之家
去养老院,与老人家们一起欢度快乐时光。让他们在孤寂中感受爱的温暖!另外心心之家不定期组织偏远山区小学的支教活动,以及特别的军旅部队义教活动(一般是周六全日在广州市区内)
周日上午 八点半到十一点
荔湾区
陈家祠幸福养老院
周六上午 八点半到十一点
荔湾区
荔湾路金羊养老院
周日上午 八点半到十一点
荔湾区
多宝路颐寿养老院
周日上午 八点半到十一点
海珠区
鹤洞路广船养老院
光明大本营
和在儿童福利院的孤儿或残疾或语言障碍的儿童做活动教他们唱歌跳舞,或者做康复训练。
周日下午 两点到四点半
白云区
钟落潭信孚慈爱院
携手帮扶
图书整理、读者咨询、导引、文明督导、为残障读者服务等。
周日下午 两点到四点半
白云区
新市的白云区图书馆
培养不同年龄段残疾人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建立自信,自立生活并能够发挥一技之长。
周四晚 六点半到九点
天河区
龙口西路 广州康复实验学校
针对外来务工子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志愿者的专长和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学习等问题。
周三下午 三点到五点
天河区
广州大道北伍仙桥银利街 四海小学
对不同言语障碍的儿童,进行言语障碍训练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以最快速度学会与人交流!
周六上午 八点半到十一点
荔湾区
坑口 阳光乐园儿童康复训练中心
和盲人小朋友进行主题小组活动、兴趣小课堂、集体游戏,等等。另外招募长期的盲人出行帮扶项目,时间是周一至周五白天。
周一至周五白天
市区内
盲人出行帮扶项目
周六下午 一点半到五点
天河区
天平架 广州市盲人学校
童心童路
去医院里陪伴患有白血病的儿童玩游戏学手工制作,教他们画画唱歌等。由于患儿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请各位务必认真看完活动指引后再参加,凡是感冒、感冒初愈者或是身体不适者,绝对不可以参加活动!如果你报名后才感冒,而且名单被确认了,请及时通知带队和请假。
周五晚 六点半到九点
天河区
珠江新城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周六晚 六点半到九点
海珠区
工业大道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附属珠江医院
周五晚 七点到九点半
越秀区
先烈南路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周四晚 七点到九点
越秀区
海珠广场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周三晚 七点到九点
越秀区
中山二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六下午 三点半到五点半
黄埔区
黄埔东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
陪伴特殊孩子上美术课,提升他们的能力协助他们完整完成作业。
周六下午 一点半到五点
天河区
珠江新城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星语分队
去了解并关爱有自闭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多动症儿童及有情绪、语言、学习、智力等障碍的儿童,用爱心陪伴那些因父母无暇顾及所以选择住校、无法得到太多关注和交流机会的自闭儿童。
周三下午 两点到六点
荔湾区
芳村校区 石围塘公交车站
周二晚 六点到九点
白云区
同和地铁站 广州星语儿童心理素质训练中心
周日上午 九点到十二点
白云区
钟落潭 广州市白云区星语儿童素质训练中心
周六晚 五点半到九点
天河区
特殊儿童家长会 珠江新城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工作日白天长期招募
市区内
长期招募每天的特殊儿童出行帮扶
桥东康复中心
和听力受损的学龄前失聪儿童或已经通过训练入读常规小学中学的小朋友交流,祢补老师的不足,让小朋友接触多点人的发音和速度
周六下午 两点半到五点半
荔湾区
芳村桥东小区万和苑 广州芳村聋儿语训中心
星梦情真
协助学校老师陪伴孩子开展各种有趣体育、美术、舞蹈、手工兴趣班,让患有智障、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特殊孩子们不再孤单。
周四下午 两点到五点
越秀区
白云路 启智学校
周四下午 两点到五点
天河区
员村四横路五号大院 启慧学校
周二下午 两点半到五点
荔湾区
芳村民治大街 康迪学校
周一下午 两点半到五点
荔湾区
中山七路 致爱学校
同德七彩虹
每月一次和院内行动方便的公公婆婆唱唱歌和玩玩游戏
每月一次 周六下午
白云区
同德围横滘大道 闻千岁关爱养老院
感恩分队
陪老人聊天、下棋、散步、或为视力不好的长者读读报纸,举办生日会,手工,书法,舞台表演,同时倾听她们的声音。
周日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
花都区
花都北兴汽车站总站 花东敬老院
周日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
白云区
太和镇大源村 寿星敬老院
去独居老人家探访,陪老人聊天,写书法,带老人到楼下小区走。
周日下午 两点半到五点
天河区
龙口东路的万家百货门口集中
言传穗城分队
通过分享广府知识,帮助新广州人融入广州并找到归属感。
周六下午 两点到五点半
天河区
石牌东路127号 石牌家综中心二楼
启缘分队
粤语学习培训班,粤学粤快乐!长期招募助教小老师。
周四晚 七点到九点
天河区
石牌东路127号 石牌家综中心二楼
智灵学校
通过对特殊儿童(中度弱智)组织夜间探访活动,帮助特殊儿童学习礼仪、礼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辅助发展个人兴趣。
周二晚 六点半到九点
越秀区
麓景路狮带岗 广州至灵学校
海康中心
海康中心又称海桐中心,主要服务对象为智障、脑瘫、自闭小朋友等,主要去陪小朋友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语训、陪同、玩游戏等等
周三 周四 周五 晚上七点到九点
海珠区
同福中路323号,南武中学斜对面 海桐康复中心四楼
周六上午九点半到十二点
救助接力分队
通过与救助站收容人员的游戏,聊天,协助搜寻其家庭信息,缓解压力创伤;重建其进入社会的信心
周日下午 两点到五点
越秀区
水荫路 广州市救助站
康乐营分队
陪轻度智障人士(年龄在20~45岁左右,但智商只有十来岁)画画、手工制作、唱歌、玩游戏、谈心、传授知识(语文、数学、百科、时事),帮助他们接触这个社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让他们得到尊重、幸福和快乐。
周三下午 两点到四点
越秀区
东风西路 东风康园
周五下午 两点半到四点半
越秀区
小北路小北花圈 洪桥街文化站
周四上九点半到十一点半
天河区
棠德花园 棠下康园
周四上九点半到十一点半
越秀区
六榕路 六榕街康园
周二下午 两点到四点半
越秀区
麓景路 登峰康园
周三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
越秀区
大新路 大新康园
关爱海珠
陪老人家聊聊天、看报纸、讲故事、唱歌、表演等等
周日上午 九点到十一点半
海珠区
江泰路 慈心颐和园
广州骄傲
爱护绿化、保护环境、宣传文明适时适当地劝阻游客不要有践踏草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周日上午 九点到十一点半
荔湾区
文化公园/沙面
会管部
为新会员招募活动的现场工作,接待新人报名参加见面会,做好相关的现场工作,发放志愿者证件等
周日下午 一点半到五点
天河区
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快乐童行
通过在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和外来工家庭聚集的社区开展活动,促进流动儿童在智力、认知能力、身体情感、社交、安全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的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周日下午 一点到五点
番禺区
地铁会江站 会江村公园
周六上午 九点到十一点半
天河区
棠下棠东 博雅学校
周二下午 一点半到五点
天河区
天平架伍仙桥 育苗小学
星光敬老
陪公公婆婆聊聊天、看报纸、讲故事、唱歌、做表演给公公婆婆看等等
周日上午 八点半到十二点
荔湾区
花地湾地铁站 冲口老人院(荔湾区长者养老院)
流浪动物爱心之家
照顾猫狗、清洁卫生、遛狗、帮忙治疗生病的猫猫狗狗、领养人面试等工作。
周六上午 八点半到十二点
黄埔区
黄竹园村“爱心温室”(天河客运站集中)
周日上午 九点到十二点
荔湾区
芳村坑口 陈姨“猫狗一家”
绿苗快车
通过物理治疗的手段,帮助信孚慈爱院的脑瘫小朋友建立自主康复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尽早康复,尽可能更快更早地融入社会。
周六全天 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五点
白云区
广州市信孚慈爱院(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光明村1832号)
麦田分队
主要从事对儿童,青少年,老人开展的专项公益团队,主要去福利院探访老人,定期举办手语培训及活动班,关注自闭症儿童并有UPA极限飞盘活动等新项目。
周六上午 八点半到十二点
海珠区
老人探访 鹭江 江南医院(省福利老年院)
不定期 周五晚七点到九点
海珠区
手语学习 地点待定
周六下午 三点到六点
天河区
UPA极限飞盘  暨南大学
小水滴
不定期举办青少年自卫防身术小组以及长者丝袜花手工小组,具体时间留意论坛的义工兴趣小组
周六下午 一点半开始
天河区
自卫防身术   天河公园北门集中
周六下午 两点开始
天河区
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英语屋
  
给志愿者提供一个欢快且免费的英语会话学习环境,长期招募男助教
  
周日晚 六点半到八点半
天河区
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肚皮舞兴趣班
肚皮舞兴趣小组,目测仅限女士参加,免费参加,一般都在周一晚上举行
周一晚 七点半到九点
天河区
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文化论坛服务
“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的接待、场内外引导、宣传及茶水服务。
周六上午 九点到十二点半
越秀区
文明路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号报告厅
以下是其他项目分队或小组,一般的活动都是非常规的请留意论坛具体出贴
志愿缘
启智的“月老”,通过公益以及交友活动为总队内到适婚年龄还是单身的志愿者提供一个真诚的交友平台。
每月一次大型户外活动,每两周一次公益活动,每两周一次室内交友活动
音乐兴趣小组
启智音乐和K歌爱好者的交流平台,已成功开办“启智好声音”比赛
不定期在周六晚上举办活动,地点是天河南家综
培训部
负责新招志愿者的基础培训,分队骨干培训及总队所需的各类型专题培训
不定期在周日或平时晚上在家综开展培训
启智传媒
致力于打造并传播健康的、励志的、快乐的公益性文化。主要有视频制作及摄影等工作。
培训班周二周四晚在天河南家综上理论课具体联系  513273153@qq.com
2、             启智队的服务案例
如何建立志愿团队——启智快乐童行分队诞生记
快乐童行分队,是广青启智服务总队于09年6月成立的面向外来工子女开展专项服务的志愿团队。本文以启智快乐童行分队的成立,浅析一下如何建立志愿团队。
一、先期策划及培训
先期策划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社会需求——志愿服务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根本上是社会自身需求所决定,就像人的个人需求一般,饿了就要吃饭。明确了社会需求这个大前提,就是明确团队的宗旨,这将直接决定团队服务对象及可能的服务方式。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大量外来工来到大城市打工,他们的子女问题也逐渐浮上水面,一方面是家长外出把孩子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一方面是家长带着子女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从08年启智总队开始筹备建立专项团队开始,我们结合自身能力,考虑到“流动儿童”的安全问题和教育问题,暨如何在家长无力管教、学校与社区的空白处给这些孩子们一个机会,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广州这个大城市。
(2)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国家政策的了解,不仅意味着对国情的把握,对社会需求的进一步确认,也意味着机遇——如何争取到政府在各个层面上的支持或物资上的援助;而加深法规的了解,也是志愿管理者需要具备一样核心能力——风险规避意识,用通俗的话说,不要“好心办坏事”,以及在活动如果出现了突发情况该如何处理。
    先期培训的主要任务有两个,首先在于培养核心骨干,为初步搭建团队的管理层次做准备;其次是核心技能的培训,也就是培训师的培训,这样才能保证志愿团队自己具备一定的造血功能,能帮助志愿者新人加入后,通过培训快速成长,开展服务甚至成长为团队的骨干。快乐童行分队正式成立前,启智服务总队就与国际NGO组织儿童乐益会达成合作意向,分别在08年12月和09年3月进行各3天的先期培训看,尤其是经历后一次的培训,形成了快乐童行分队核心成员。

二、明确分工、管理到位,筹备志愿者培训
   作为团队的核心管理者,如何有效分工是门大学问。大家都是做志愿,各自还有各自的工作、学业和生活,不可能完全如同企业化般实施完整的项目管理办法,但更不能完全变成松散的自治,而使得服务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停留在极其低的层次上。
   在经过一番尝试后,快乐童行分队的骨干决定放弃了根据岗位要求进行人员设定的过为细致的划分方法。因为细致的划分虽然使得项目条列明确,但实施中管理人员中的角色重叠较严重,各项工作交叉太大反而造成延误,构成了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团队结构建设的具体实施中,我们采用了以活动为中心,内部管理等相支持的模式,把四位主要负责人分工为:学校活动管理、社区活动管理、外联及财务及团队建设与培训四个大块的一级架构。而在活动个体中,沿用启智服务总队的基础架构:负责人——带队——协调——骨干,进行层级管理和具体分工。
    财务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大多数人知道“财务透明”和“财务公开”的道理,但不明白具体的操作,没有建立好相应的体制,其实对志愿团体后期的发展不利,尤其是不利于更进一步争取社会资源。快乐童行分队在建队之初,就明确了“收支两条线”、“审计——物资管理——核算”分别独立的运作模式,并在志愿者队伍中需找专业从事会计的人员完善财务制度。规范化的操作,使得快乐童行在10年参加由南方日报及中国移动举办的“南方公益项目大赛”中赢得评审团的信赖,并最终从1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前十。
    志愿者的培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培训的方式非常重要,只有恰当的方式才能有效达到培训的目的:1、统一理念,统一具体操作;2、传授服务技能,完成岗位培训;3、纠正问题,进行改良。快乐童行分队在培训中投入相当大的人力成本,以建队第一次培训为例,从09年5月到6月间我们前后进行11次协商,确定了一个为期4天的培训计划,严扣每一个环节的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及做好充分后勤准备,而8月份的培训相当成功,使得我们9月正式开展活动中受益匪浅,而有针对性建立阶梯式的培训机制,也是团队不断完善过程中需要探究的课题之一。

三、不断营造“服务他人、不断成长”的氛围
    志愿团队成立后,内部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团队站的位置,也将影响到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快乐童行分队的主要成员并不是以大学生为主,更多的是20多岁后已经工作了的、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士。他们的人生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阶段,能更成熟看待许多问题,尤其注重在活动之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而志愿活动本身的核心价值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不仅体现在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更体现在团队管理者人性化的管理,在服务中做好志愿者的“志愿者”,如合理的分工,对志愿者的关怀,在大型活动中解决好后勤工作等。
从乡村志愿项目到国际合作服务的蜕变 ——广州市启智志愿服务总队快乐童行分队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大量农村人员进城务工,不但在乡村出现“留守儿童”现象,同时产生随务工农民父母进城的特殊群体,即城市农民工子女,俗称“流动儿童”。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布数据:全国城乡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其中,广东省流动儿童最多,规模达434万,占全国流动儿童的12.13%。在社会变化的大背景下,广东省广州市启智志愿服务总队快乐童行分队立足广州市番禺区城乡结合区域,多年来专注服务辖区内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成长发展及社会融入为主要目的公益行动,同时与国际公益组织儿童乐益会(Right To Play)等机构合作,通过志愿者与外来工子弟、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或游戏的志愿服务方式,促进流动儿童在智力、认知能力、身体、情感、社交、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得到各类外资企业及本土组织的支持协作。
一、一路走来的精彩
2009年6月18日,4名启智志愿者在参加完儿童乐益会(中国)关于儿童体育与游戏服务技巧培训班后,针对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会江村城乡结合部流动儿童聚集、外来工子弟课余活动缺乏的现实需求,自发组建志愿服务分队。快乐童行,最初只是团队第一个志愿项目名称,后来因名称通俗易记兼具积极意义,就作为了团队统一名称,并以向日葵作为团队标志,其愿景是让每个孩子快乐游戏、健康成长,其宗旨是致力于让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平等、包容、传播。它早期项目由儿童乐益会(Right To Play)协助开展,后来随着团队规模不断扩大和各个项目发展,基本上都是自主策划、实施、宣传和评估等全流程管理,实现本土化服务,国际化合作和社会化参与的良好局面。5年多来,快乐童行志愿队已发展为540多名注册志愿者长期服务并全年开展12个志愿项目,服务覆盖2个社区中心和5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根据服务记录数据,已为辖区流动儿童和外来工子弟4000多名提供志愿服务。同时,团队及项目多年屡获广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珠江公益节”优秀项目等荣誉称号,而且在2013年1月,成功注册为广州市番禺区快乐童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拥有法人代表与独立帐户,设立专职社工和管理人员,统筹各志愿项目和服务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二、国际化合作丰富项目资源,社会化参与增强服务效能
快乐童行志愿队在流动儿童服务方面,参考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八大领域中“教育、休闲和文化活动”的要求以及“玩耍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的理念,根据服务对象参与快乐游戏健康成长的缺乏、社区融入困难和城市归属感不强等儿童权益需求,重点开展针对性品牌项目,并积极引进不同方面的国际合作元素,同时横向联系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和参与渠道,达至项目及团队良性发展。
1. 快乐游戏(HHC)。快乐童行志愿者通过开展标志性的五色球游戏和活动,提升流动儿童多方面能力,开展地点主要在番禺区育苗小学、会江实验学校、东联学校和会江社区等乡村区域,项目发展的国际合作包括由儿童乐益会提供游戏服务技术、师资培训及资金支持,并联同外资金融机构大通摩根(JP Morgan)共同赞助,快乐童行志愿队作为主体实施机构执行项目。
2. 童行同趣。快乐童行志愿队组织有专长的志愿者成立舞蹈、美术、篮球、英语和科技等兴趣小组,让乡村流动儿童选择个人爱好加入,让儿童的特长得到更好的指导和提升,并完成社区儿童画展、出版快乐童行志愿者手册等。此外,项目还成功争取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和香港大华银行的资金支持,使项目实施和发展有了更为重要的外部助力。
3. 发现广州。项目关注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和感受城市发展,通过快乐童行志愿者陪同流动儿童,参观广州市科学、文化等地标性场所及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等,开拓流动儿童视野,提升素质教育,帮助其更好认识广州,适应广州生活和风土人情。随着项目的不断成熟发展和流动儿童持续成长期的需求,快乐童行志愿者领袖更多方联系美国微软中国分公司,将项目参观地点扩展到微软华南总部,让打工子弟初中生体验新科技,并由公司高管作为志愿者,分享职业规划辅导。
4. 小组多样服务与团队形象构建。快乐童行志愿队针对不同项目的进展,分别设立项目家访小组、特殊活动关怀小组和项目团队建设小组等项目支持性服务,同时着力构建整体团队对外形象,除日常网络平台和穿着自身特色的队服开展服务外,还每年精心制作由志愿者设计并展示各项目图片的宣传台历,派送给各方相关群体,争取广泛社会影响力。上述的各小组服务和团队形象构建,都成功取得CSA集团加拿大标准协会、德国西门子公司、香港汇丰银行(广州)等国际企业组织的赞助支持和长期合作,并招募国际企业志愿者参与服务,这些都为团队及项目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与外部环境。
三、对志愿服务国际化合作技巧的思考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文化必然有外拓性,作为一种事业必然有国际性,它不仅需要宏观视野和成功模式,也需要微观层面的国际化合作,主要包括服务方法技巧、公益资源分享、志愿文化社会传播、多元化的志愿者成员团队等方面。
1. 发现需求并借鉴经验的专业服务,从服务方法促进国际化合作。快乐童行志愿队发现身边弱势群体的现实困境后,及时学习相关领域国际服务机构(儿童乐益会Right To Play等)的先进理念和服务技巧,从而为实施专业化服务奠定重要的方法技巧。科学有效的国际服务方式与手段,确实为志愿服务的提高,增添了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开展志愿行动的同时,需要不断了解相同或接近自身服务领域的国内外成功的服务技巧,从而促进彼此间的国际化合作,增强自身组织和项目管理的综合素质。
2. 深化项目和资源链接的创新发展,从服务成效推动国际化合作。快乐童行志愿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深掘细节,构建品牌项目,同时建立团队各种公共关系渠道和发挥志愿者们的社会关系,积极对外链接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国际企业的资源力量。笔者认为,志愿项目及其组织必须坚持优化项目,争取逐渐形成专业化、规范化和品牌化,以点带面,不断吸引本土和国际资金资源的投入,才能丰富项目可持续性的国际化合作。
3. 转型蜕变与社志联动的社会传播,从服务拓展提升国际化合作。早期的快乐童行志愿者成员以在职人士为主,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接收外界资助的独立财务帐户,制约了自身组织发展壮大和服务项目规范化、专业化提升,随着近年来广东省社会建设推进,降低社会组织注册登记门槛的春风,它成功注册转型为社工机构,并依靠社工+志愿者(义工)联动模式,合力拓展服务项目和服务类型,还承接团区委等单位购买项目服务,推动自身社会影响力,吸引国际公益力量支持。我们在开展志愿服务国际化合作过程中,需要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重视自身社会传播的正面辐射,努力建立更广泛的伙伴群体与发展体系,才能更好坚实本组织和项目的现实基础。
3、             启智服务项目评估及风险管理
为保证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质量,特成立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督导小组,相关实施情况:
一、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督导小组主要职责
1、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督导小组(以下简称督导小组)处理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志愿服务投诉,投诉者可以为志愿者、服务对象、服务点负责人。督导小组根据投诉情况轻重作出不同的处理。
2、督导小组协调非志愿服务过程发生的投诉。
3、督导小组不参与服务点、服务项目的管理当中,不干涉服务点的管理。
4、督导组有权根据投诉情况的严重情度,给予志愿者警告、暂停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永久暂停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等处罚。投诉涉及违反社会法规的,转由相关部门处理。
5、对于服务点项目负责人、后勤支撑部门负责人(不包括届长、兴趣小组管理人员)的投诉,督导组视投诉情况把相关情况提交给队长、副队长,由队长、副队长根据情况严重程度作出处理。
6、督导组会根据投诉事件的严重情度和确定是否通报给华南地区、广州地区的志愿者组织和团体。
7、督导组不处理发生在非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项目的投诉。
8、对涉及不属于启智服务总队的队员投诉,督导组只会把相关情况转给相应组织。
二、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督导小组的构成
督导小组由启智服务总队资深志愿者组成,成员为8人,包括队长和七位资深志愿者。
(注:督导小组成员名单不对外公布,督导小组成员会定期进行更换)
督导小组设秘书组,由启智专职人员担任秘书。
如果投诉者提供的资料不够详细,督导小组有权要求提供更详细或者指定格式的资料。
三、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督导小组的投诉处理方式
A、在督导小组的7位成员(除老乌)中,每人每月轮流当选一次执行主席。
B、秘书组接收任何投诉,需马上转发给督导组每位成员。
C、当月执行主席负责跟进投诉、了解原因,把事情的详细经过报给督导组每位成员。
D、当月执行主席跟进相关事因给出处理意见,报给乌托邦。
E、乌托邦决定是否否决执行出席给出的处理意见。如果否决,给出否决原因,执行主席需寻求另外处理办法。如果不否决,进入督导小组表决。
F、督导小组(6名)对处理意见进行表决,督导小组需明确支持或者反对票(不需提交反对原因),四人以上(包括四人)支持则按处理意见执行。三人以上(包括三人)反对则需退回给执行主席重新寻求解决办法。
G、把最终处理方法反馈给投诉者。
H、督导小组会定期对外公布相关投诉案例和处理情况,并根据需要对当事人进行化名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0: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启智志愿组织的激励机制
       人人需要激励,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激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对人施加的影响,即通过物质或精神刺激使人奋发,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在内在动力驱使下朝向期望的目标努力的心理过程。”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将仅为20 %~30 %;如果施以适当的激励,将通过其自身努力使能力发挥出80 %~90 %。志愿者在我国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十分必要。
            第一节:志愿者激励与凝聚力建设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机构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志愿服务组织机构不可缺少的。志愿组织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完善了社会结构,可是他们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资金的短缺。志愿者的参与大大降低了志愿组织的成本,他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分担了专职人员繁重的工作任务,还带来了专业的知识,弥补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不足。志愿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接触,能够更积极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问题与需求,能够拓展新的领域,帮助志愿组织提供切合社会需求的服务志愿者与专职人员的合作,能在更广的层面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积极和热情对专职人员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所以,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的激励,提升志愿者凝聚力,是志愿组织巩固和发展必须实施的管理措施。     
一、志愿者激励概述
        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有利于志愿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拓宽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更深入地体验了社会和人生,能够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作出客观的判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参与志愿活动,为志愿者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和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志愿工作中,志愿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充分感受到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还可以通过培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责任感和正确的工作态度,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可见,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是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动力,对志愿者实施有效的激励是对这种追求自我价值行为的认可和赞许,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志愿者的这种原动力,使志愿者能够更积极地行动起来。但志愿者由于具有无偿性、自愿性、利他性的三大特性,所以志愿者也同时赋予了流动性和松散性的特性。通过志愿者激励,提升志愿者的凝聚力,建立有凝聚力的志愿服务团队,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志愿组织事半功倍的关键之道。从以上分析可见,对志愿者的管理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志愿者激励意义
从志愿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志愿者活动应当是无偿的、自愿的,因此,对于“是否应该进行志愿者激励”,在很多时候是存在争议的,支持者认为,作为对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行为与精神的肯定,应当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是对志愿者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能够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但反对者则认为,既然是志愿者,就应该不计得失,更不应该要求有任何形式的报酬,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而我们认为:志愿者激励首先必须存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组织、一个公益项目成败的关键。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而参与志愿活动的人,绝大多数不会是为满足生理需求(即希望从中获利以达到温饱),他们大多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希望为社会做贡献,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达到前几个层次的满足,才能使最终的需求得以保证。笔者曾经关注过许多类似去西部支教的活动,我发现大部分这样的活动不会提供食宿保障和路费,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符合志愿者组织的活动规范的。但是作为组织方,招募来的志愿者的生存保障和安全保障,是不能不考虑的。比如,支教期间,志愿者必然要放弃工作,也不能从支教活动本身获得报酬,同时又远离家乡,人生地不熟,那他们的生活费用就成为限制一部分有参加希望,但又缺乏经济保障的人加入到活动中来。除了经济问题,志愿者若自己解决住处,在安全上也会缺乏保障。如果组织方没有相应的详细的保障措施,相信许多志愿者都会望而却步。
志愿者活动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志愿者本身,一个组织也好,一个项目也好,没有志愿者的参与,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难以维系。而志愿者们付出了劳动,付出了时间,主观上没有获得报酬的思想,可以说,本身就值得肯定和鼓励了。志愿者也是普通人,精神上的奖励,哪怕是一个小徽章、一本纪念册、一份证书,足可以为他们留下一份回忆,更可以提供无限的动力。
最好的志愿者激励,应该是不需要花钱的激励,因为最好的奖励,实际是志愿者活动中所收获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志愿组织和公益行动,宝贵的经费自然应该更多的用来帮助更多的人,所以,即使是纪念品,也不应该花费过多的资金,但是效果却远远超过投入,作为志愿者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公益效应本身,投入产出比是显而易见的,抓好这个环节,就可以省去很多的宣传费用以及后续的投入,因此志愿者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志愿者激励方式方法
       志愿者激励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类,包括志愿者的工作保障、志愿者的表彰激励、志愿者的职业激励、志愿者的制度激励、志愿者的人文关怀等等。
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志愿者的外在性需要。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而有一些志愿者是完全不要回报的,所以适当的奖励和人文关怀组织基本可以做好,但是对不求回报的人加以批评甚至惩罚似乎从情理上有些不妥。而另外一方面也表现出中国非营利组织中与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因此对志愿者的激励尽管方法各异:可采取不同的渠道或明确的方式向志愿者表示感谢及表彰;对服务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应设定明确的标准,加以确认及表彰;对志愿者应给予应有的工作津贴(如膳食、交通费用)保险或工作安全保障等福利。
一般情况,可遵循以下方式开展志愿者激励:
(一)组织内部激励
       表彰志愿者最重要的一环将志愿者安排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令他们一展所长,为其带来无穷的满足和成就感。如果他们对工作缺乏投入感,那么对出席年底的表彰典礼也会失去兴趣。
       表彰志愿者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方面除考虑志愿者的需要外,更理想的是能带出志愿者参与的意义和贡献,而很多理想和具创意的表彰方法都所费不多。
(二)制定表彰制度
       根据志愿者服务时数分别颁发奖章制度(如:金奖:服务时数达100小时;银奖:服务时数达50小时;铜奖:服务时数达30小时)。
       根据不同的情况订立不同的表彰奖项,例如:十大杰出志愿者奖、最佳志愿服务策划奖、最佳志愿者组别参与奖等。以评审的方式,挑选表现出色的志愿者或组别,作特定表扬。
       鼓励志愿者作长期性及进阶性的参与,维持志愿者参与的持续性,鼓励更投入地参与和群体性的活动。
(三)建立社会激励机制
社会激励机制,即从社会方面对志愿者的服务予以承认,进行奖励、提供回报。这里,我们必须区分的是志愿者追求回报与社会提供回报的区别。作为志愿者本人是不会追求社会回报的,因为他们是怀着奉献爱心和充实精神等动机参与志愿服务,恰恰摒弃了职业场所的利益计较;可是作为社会方面对于志愿者的服务应该给予奖励和回报,只有让帮助社会和他人的人得到激励,志愿服务事业才能长期发展。 社会激励机制的建设,包括制度化的措施,舆论的宣传和现实生活的回报等。既有宏观的导向性激励,也有微观的辅助性激励。从近年来各地志愿组织、包括社区志愿组织探索和实施的激励机制类型看,主要有两大类。
1、社会荣誉激励机制
社会荣誉激励机制是对志愿者服务最普遍的激励。从国家级机构颁发的“志愿者金奖”到社区机构颁发的“社区志愿者奖励”都属于这种激励机制。通过社会给予的精神奖励、荣誉奖励使志愿者感受服务的价值产生服务的自豪感。
2、社会回报激励机制
义务献血的回报机制是我国社会回报激励机制的一种早期探索。志愿者提供的服务,绝对不能够从服务方面获得回报,否则就违背了“爱心奉献”的原则。可是,非营利组织应该创造条件,让志愿者的服务获得社会的回报。以社区志愿者的激励为例,不同的社区对回报激励机制的探索非常多样、形成不同的模式。有些社区建设“志愿建设银行”,借鉴义务献血的回报机制,制定相应制度,即志愿者为社区及他人提供的服务折算小时,储存在“服务银行”里,将来一旦需要,可以获得社区志愿机构提供的同等时间的服务。有些社区采取“互助服务”的回报激励方式,将志愿者为社区、他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效果张榜公布,让广大社区居民知晓,一旦志愿者本人有需求,也能够获得大家的热情服务。有些社区采取“服务转换”的回报激励方式,即对热情在社区提供服务的志愿者进行重点介绍,并且通过服务活动发掘志愿者的各种才能。
3、志愿者自我激励机制
志愿者的自我激励机制是参与服务过程活动的自我成就感、自我表现提升感和自我满足感。如果善于从自我激励的角度了解参与服务价值,那么即使社会激励有欠缺,志愿者仍然能够自己保持服务的热情。
4、自我价值激励
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中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作用,从而影响其自我评价。志愿服务让志愿者重新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是激励他们参与服务活动的重要因素。
5、自我成就激励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感,只要热情、真诚,提供的任何具体服务都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容易产生成功感觉。志愿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志愿者的自我成就激励,对于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只要承认服务是有效果的、是受助对象需求的,就能够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
6、自我提升激励
    志愿者在参与志愿组织,提供志愿服务之前,大多数没有想到志愿服务对人的素质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许多参加志愿活动的人员,在回忆服务过程时就特别强调自我提升的意义。因为,社区志愿服务是提供志愿者在职业岗位之外的交往与实践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服务,提高交际能力、提高应对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非正式团体领袖能力等。参与志愿服务是一个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素质的有效途径。
7、自我快乐激励
    志愿者的自我快乐激励机制,是指学会在志愿服务中寻找快乐,或者善于将忧愁情绪转化为快乐的体验。
(四)购买保险,保护志愿者权益
最大限度地保护志愿者权益,让志愿者感到他们是受到足够重视和尊重的,也是对志愿者的一种激励。服务期间出现问题事故,导致志愿者们的财物损失及人身伤害会追究责任。
除现行有关政府部门或服务机构购买保险的条例保障外,机构在计划志愿者服务时,应考虑是否为志愿者额外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以确保志愿者于服务期间发生意外,导致财物损失及人身伤害时,可获合理的赔偿。
第二节:志愿者激励创新方式
    志愿者激励方式方法有很多种类,但志愿组织往往要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方式,才能凝聚和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提升志愿者的管理能力。所以,志愿者激励的创新方式尤显重要。
       一、志愿者激励创新方式
       以往的志愿者激励,往往集中在志愿者表彰、授予荣誉称号等单一陈旧的激励方式。其实,借助网络的传播途径,志愿者的激励可以有很多创新的方式,以下列出的是一些比较实用的创新激励技巧:
(一)打造团队文化,建立团队队歌,队服,口号,名称。
(二)颁发流动红旗,开展优秀团队评比
(三)志愿者负责人给志愿者说激励的话,嘘寒问暖
(四)志愿者活动结束后召开分享会,表扬做得好的志愿者,让其分享发言
(五)出团队的简报,把“优秀志愿者”的照片和事迹传播
(六)录制志愿服务视频DVD,照片,留下美好回忆,赠送给志愿者
(七)做好生日信息记录,给予生日的志愿者生日祝福
(八)志愿服务结束后,都发一条温馨致谢短信
(九)  及时收集问题,解决志愿者的问题,尊重志愿者
(十)  奖励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
(十一)制作纪念徽章,奖励给优秀志愿者
(十二)制作志愿者文化产品,用于奖励优秀志愿者
(十三)给予优秀志愿者网络认证
(十四)评定星级会员,并从标识上与其他志愿者分开识别
(十五)给予志愿者晋升的机会
       二、志愿者激励成本控制
     大部分志愿组织运作成本、资金资源都较为紧缺,合理控制志愿者激励成本,“用最小的钱,办最大的事”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节省志愿者激励成本可有以下途径:
(一)通过志愿者关系寻找报价便宜的制作厂家
(二)争取制作厂家支持,以成本价格制作
(三)货比三家
(四)在淘宝等网站寻找合适的制作厂家
(五)邀请志愿者当然设计师,减少设计成本
(六)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制作材料
三、志愿者激励与网络宣传
     志愿者激励最大的目的是保持志愿者继续坚持志愿服务的内心动力,减少志愿者流失率,提高凝聚力。针对志愿者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志愿者激励最好的运作载体是网络,而不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合理地运用网络载体,对志愿者激励、提升志愿者凝聚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般可以借用以下网络宣传方式开展志愿者激励:
(一)通过论坛的方式对志愿服务后进行分享、图片上传
(二)对优秀志愿者进行网络认证
(三)对优秀志愿者颁发网络证书
(四)对优秀志愿者进行网络授勋
(五)通过网络对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给予感谢
(六)定期汇总公布优秀志愿者名单
     网络宣传的工具包括:论坛、QQ群、网站、邮件列表、微薄、博客等。
第三节:志愿者激励案例——以广州启智服务总队为例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以下简称启智服务总队)是广州地区最为活跃的志愿者团体之一,每周组织志愿者前往福利院、老人院、智障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街道社区等机构帮助孤儿、独居老人、弱能人士、残疾人、脑瘫小朋友、下岗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目前注册会员超过30000人,活跃会员约为3000人。每周组织开展志愿活动超过四十项,提供超过1000个志愿者服务岗位供志愿者网上报名参加。
启智服务总队开展志愿者服务超过十年时间,拥有丰富的志愿者管理经验、完善的服务时数统计和会员激励措施,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培训,拥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和志愿者交流刊物,会员间保持着紧密的沟通,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多项奖项,广受社会认同。以下以启智服务总队的激励案例作为分析。
一、启智服务总队志愿者激励机制建设过程
   启智服务总队的发展壮大,从最初区区几十人、三个服务项目,发展到注册志愿会员超三万,服务项目超过四十个,其中志愿者的激励政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启智服务总队的激励机制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           普遍激励阶段
从2003年5月开始,启智服务总队就推行会员志愿服务时数登记制度,每一名新加入的志愿者,都会发给注册会员证、服务时数登记本,推行每次志愿服务结束后,服务点负责志愿者都要给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进行服务时数登记,记录在案,在服务时数达到50小时,给予一星级会员认证,100小时给予二星级会员认证,200小时给予三星级会员认证。同时,星级会员发给星级会员卡,并要求星级会员在网络上自行登记服务时数,进行公开公示。同时,从2006年开始,启智服务总队都会在农历新年前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通过网络投票,选出各类优秀志愿者,包括“十大杰出志愿者”、“十大优秀服务点”、“我最喜爱的届长”、“最活跃新人”、“年度劳心劳力骨干志愿者”等等,这些激励措施,给予志愿者肯定和表彰,让志愿者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并且让志愿者感受到,只要坚持,只要用心服务,就可以得到组织的肯定。哪怕小小的五十服务小时,也会得到组织的肯定。在2003年的当时,很多志愿组织都属于临时零散动员,难以建立这样长期有效的服务时数登记机制,只是在年底根据申报的材料进行一些志愿者表彰,表彰的服务记录也较难认证。启智服务总队在2004年推动的服务时数登记制度、星级会员认证制度、年度表彰认可的措施,开始了启智服务总队对志愿者进行普遍激励的阶段,志愿者只要坚持志愿服务,自然得到组织的认可,同时也记录下自己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和心路历程。启智服务总队中不再出现满腔热情投身志愿服务,却得不到组织、社会、家庭的认同的现象。
(二)           分阶激励
    通过普遍激励措施的制定和推广,启智服务总队慢慢提升志愿者的凝聚力,志愿者报名人数逐渐增多,逐步培养出志愿者骨干,服务项目和志愿者服务时数不断增多,为启智服务总队发展壮大打下良好坚实基础。从2006年3月开始,启智服务总队继续推动志愿者激励方式的尝试,对志愿者群体进行细分激励,如对新报名加入的志愿者赠送志愿文化产品激励;对星级会员进行认可激励;对志愿者骨干给予培训深造激励;对志愿服务后志愿者给予言语、短信激励等方式。通过对志愿者群体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志愿者群体的特性给予不同方式的激励,对志愿者的维系、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           创意激励
通过对志愿者群体的细分激励,启智服务总队也逐渐探索出各类不同凸显创意的激励方式。如网络认证星级会员、网络论坛志愿者授勋、志愿服务时数激光标签、启智之星纪念徽章等方式,每一个有创意的激励措施,都能大大地调动志愿者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同时,通过创意激励措施的推动,也同时推动志愿组织的文化建设,再一次深入推广志愿精神、志愿文化、志愿理念的机会。
二、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的日常激励方式
   启智服务总队日常常规性志愿服务有四十多项目,而针对日常志愿服务的激励方式也有多种,主要激励方式如下:
(一)           志愿服务时数登记制度,根据不同的志愿服务时数给予星级认证。
     启智服务总队在03年就建立星级会员管理制度,志愿者加入后发给服务时数登记本,每次志愿服务后由服务项目负责骨干给予服务时数登记认定,累计满50小时给予一星级会员认证;100小时给予二星级会员认证;200小时给予三星级会员认证;300小时给予四星级会员认证;400小时给予五星级会员认证;500小时给予六星级会员认证;600小时给予七星级会员认证;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启智服务总队星级会员卡
(二)    志愿服务时数激光标签制度,每次志愿服务后发给服务时数激光标签。
启智服务总队每次志愿服务结束后,均发给志愿者激光服务时数标签,激光标签一套五枚,分别是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10小时。参加不同的服务项目可获得对应服务时数激光标签。激光标签每枚均有一个字,集齐五枚的激光标签组成“我是志愿者”的一句话。激光标签的主要作用是给予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见证。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我是志愿者”激光防伪标签
(三)           给予星级会员发放星级会员荣誉证书
      启智服务总队给予100小时以上的星级会员给予星级会员荣誉证书,表彰星级会员为志愿服务做出的贡献。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启智志愿者星级会员荣誉证书
(四)           给予星级会员进行网络论坛认证vip标识
    启智服务总队志愿者主要通过网络论坛(bbs.zyz.cn)进行交流,基本每人都有一个登陆账号ID,启智服务总队对成功申请星级会员的志愿者,同时还会在论坛进行认证,通过论坛认证,增加会员的自豪感和志愿服务的使命感。
(五)           给予星级会员进行网络论坛授勋
     对申请星级会员成功的志愿者,启智服务总队除了放星级会员卡、荣誉证书外,还会在网站论坛进行授勋,彰表志愿者的星级会员身份。
(六)           给予推荐朋友加入启智队赠送爱心传递卡
     对介绍朋友加入志愿者队伍,启智服务总队制作爱心传递纪念卡,赠送给志愿者。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启智服务总队的爱心传递纪念卡
(七)           每一名志愿者在同一服务点连续坚持参与五次志愿服务,赠送该服务点的“启智之星”纪念徽章。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jpg
(八)           每次志愿服务前和结束后都以启智队名义发送鼓励和感谢短信
启智服务总队每次志愿活动结束后,均通过短信方式放松感谢短信给志愿者,表达组织对志愿者的谢意。短信模板:
1.亲爱的会员,您想让对人生充满期待的孩子得到陪伴吗?您想看到养老院的老人绽放出岁月迷人的微笑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启智一直在为您提供一个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http://bm.zyz.cn 随时欢迎您的访问。
2.亲爱的会员,您,想为城市流浪者送上关怀吗?您,想让生活更加充实吗?您,想把关爱回馈社会吗?志愿者活动,将给您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把您的爱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http://bm.zyz.cn欢迎您的参与!
3.亲爱的会员,启智论坛(http://bm.zyz.cn)为您提供儿童学校、养老院等各类志愿活动,如果您想为这个城市奉献出一份力量,愿意把关爱带给他人,欢迎并感谢您的参与!赶快报名参加活动吧~
4.亲爱的会员,在这里,我们一起用真心去帮助需要关爱的老人,用真情去关怀纯真的孩子,用真爱去创造城市的感动。因为有您的持之以恒,这份爱得以无限的传递下去,使生活变得如此美好!登陆http://bm.zyz.cn报名参加活动,关爱一直在身边
5.通过歌曲、手语操、画画、手工、打羽毛球、游戏以及与智障人士的交流让他们更多地认识外面的社会、拥有积极而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让他们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http://bm.zyz.cn期待您的参与~
6.残疾人同我们一样,希望可以接触这个社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并且希望得到尊重、幸福和快乐,我们就是要尽己所能,实现他们(她们)那平凡的愿望。http://bm.zyz.cn诚邀你的参与~
7.因为有你的参与,我们的活动才能更美,用自己的微笑,用自己的热情,让身边的人,也受我们感染,能和社区居民,残疾人同乐,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爱。http://bm.zyz.cn期待您的参与~
8.或许他们听不见,但是他们有快乐的笑声;或者他们看不见,但是他们有精彩的人生。我们可以带他们认识不一样的世界,分享不一样的感受。登录http://bm.zyz.cn,报名参与吧~
9.有一群儿童,他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都很努力融入这个城市,他们很需要我们的支持。而我们付出、我们的努力,孩子们一定会看到和感受到的!报名请到http://bm.zyz.cn
10.这么多年来,路途遥远从来不是阻挡我们志愿者关爱行动的绊脚石。能看着儿童福利院里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的动力所在。http://bm.zyz.cn你也快来报名,成为我们的一员吧!
11. 虽然我们能为智障人士做的东西并不多,但在他们心中,必能翻起温暖的涟漪。只要他们开开心心面对生活和社会,我们付出一点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呢?http://bm.zyz.cn快来报名参加吧!
12. 用热血延续生活的希望,伸出我们的双手,只需点点奉献就能带给他们幸福与希望,帮到别人更帮到自己,爱需要大家勇敢的踊跃支持,登录http://bm.zyz.cn,赶快加入到活动中吧!
13. 他们的外表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歧视他们,他们脆弱的内心需要我们志愿者用心去呵护,我们要用行动告诉他们,世界上还有我们当他们是正常人一样对待!登录http://bm.zyz.cn,快来成为我们的一员吧!
14. 虽然听力障碍的他们对外界的声音不是很敏感,但他们努力学习说话的坚持却深深感动了每一位服务的志愿者。你也快来http://bm.zyz.cn报名,一起帮助这些孩子吧!
15.纵使命运对脑瘫小朋友是那么不公平,但他们从未放弃自己,他们坚定的眼神是志愿者为他们努力的动力。快来http://bm.zyz.cn报名参加,共同了解这些不一样的孩子吧!
16. 一路上风雨携程,一路上我们勇于坚持,传递那份真挚的爱、那份温暖的情。你我手牵手、你我心连心,一起走!http://bm.zyz.cn,我们共同迈出志愿服务的步伐~
17.每逢周末,我们都会带着孝心给老人院的公公婆婆送去欢声笑语,聆听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感受,欢迎登陆http://bm.zyz.cn积极报名参与到活动当中来~
18.这个周末,我们将带着爱心来到敬老院,与老人家们谈谈心、诉诉情,听听老人家们诉说自己,唱唱歌、聊聊天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大的快乐。http://bm.zyz.cn欢迎您的参与!
19.我们一展自己的所长,唱歌跳舞,让老人家们开怀大笑,让欢笑充满整个老人院。只要长者们开心,我们就感到无比的快乐。http://bm.zyz.cn快来报名参加吧!
20.或许我们不能为他们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用热切的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不再孤独。他们每天晚上只能在那寂静的马路边感受着独自一人的寂寞,让我们去为他们带上一份欣喜,http://bm.zyz.cn快来报名参加吧!
节日版
中秋:亲爱的启智志愿者,感谢您对志愿服务的付出,您点滴的关爱都温暖着我们的心,期待您的参与以及坚持。适逢佳节,祝愿您月圆人圆事事圆,中秋节快乐~
国庆:亲爱的启智志愿者,预祝您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国庆假期,我们在假期里开展了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欢迎您来参加,为我们增添一份精彩~http://bm.zyz.cn
圣诞:亲爱的启智志愿者,在这个寒冷的圣诞节里,你付出的关爱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我们的世界,有你更美丽。Merry Christmas~http://bm.zyz.cn
元旦:亲爱的启智志愿者,过去感谢有你与我们一路同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并肩前行,相信世界因我们而不同!祝元旦快乐!
感谢短信:
1、感谢您参与xxx活动,共度了欢乐而有意义的时光。您一定有些特别的感受,请记录在bbs.zyz.cn共同分享,期待再次发现您的身影~
(九)           对生日的志愿者给予生日祝福短信
      启智服务总队通过整理会员生日资料,由会员关怀小组志愿者每天通过短信的方式给予志愿者生日祝福。
(十)           每年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年度表彰
      启智服务总队每年还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年度表彰,设立:“十大杰出志愿者”、“十大优秀服务点”、“我最喜爱的届长”、“最活跃新人”、“年度劳心劳力骨干志愿者”等一系列奖项表彰优秀志愿者。
(十一)   每次志愿活动结束后在网站进行图片分享,感谢志愿者
每次志愿活动结束后,志愿者骨干和志愿者在现场进行志愿服务分享活动感受,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还会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图片上传、活动感谢撰写,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更有效地凝聚起志愿者。
(十二)   每月定期公布当月星级会员名单
     启智服务总队每月还在网站、微博公布当月星级会员名单资料,给予星级会员的志愿服务肯定。
(十三)   我心中的vip志愿者互评制度
启智服务总队制作了“我心中的VIP”标贴,分红色和蓝色两款,红色一款每一名志愿者新入会的时候放放十枚,蓝色一款由服务项目负责志愿者管理,在活动结束后的志愿者分享会,志愿者和服务项目骨干可以对在志愿服务中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张贴标贴鼓励。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
(十四)   制作服务点个性化纪念徽章、纪念戳
      启智服务总队还为各服务项目制作个性化纪念徽章、纪念戳,制作志愿服务项目护照,鼓励志愿者在服务项目盖纪念戳,打造志愿者团队文化,增强志愿者归属感。
(十五)   制作纪念文化衬衫、志愿服务明信片等文化产品
      启智服务总队通过志愿者自行设计开发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包括文化衫、明信片、纪念手环、徽章等产品,增强志愿者归属感。
(十六)   完善的志愿者培训机制
     志愿者培训是提升志愿者凝聚力、团队精神的关键,启智服务总队建立了通用、专业、团队三类型志愿者培训机制,每周均有一次团队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团队游戏造作志愿服务团队。
(十七)   论坛签到制定,全勤志愿者赠送纪念徽章
    启智服务总队还建立了论坛签到制度,鼓励志愿者定期登陆网站论坛进行签到,不仅让志愿者记得自身志愿者身份,还加强志愿者相互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对于每月签到超过20次的志愿者,还赠送全勤纪念徽章。
(十八)   微薄转发达人赠送纪念徽章
    启智服务总队通过微博增强志愿服务宣传,对于转发启智服务总队微薄发出的信息,每月转发超过50次就给予一枚“转发达人”的纪念徽章赠送。
(十九)   志愿服务交通、餐饮、保险保障
    启智服务总队在开展志愿的过程中,尽量与服务合作方商议,为志愿者争取和提供交通、餐饮、保险等保障,鼓励志愿者用心做好志愿服务。
三、 启智服务总队参与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激励方式
(一)           大型志愿活动颁发特制服务证书
(二)           制作专用活动纪念徽章,赠送参与志愿者
(三)           制作专用纪念服装
(四)           赠送志愿文化产品
(五)           给予感谢短信、函件
(六)           交通、餐饮、保险保障
四、启智服务总队激励机制与志愿者成长成才
“启智七星志愿者”何长珠的故事  (广州日报2011年2月11日报道)
  今年70岁的退休老党员何长珠,2009年加入启智服务总队,队员们亲切地称她为“何姨”。虽然入队时间不算长,但何姨也称得上一名“资深志愿者”,她活跃在启智队各类活动中,参与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数已经2000多个小时。
  原来,何姨参与志愿服务是受了孙子颜建聪的影响。“每到周末,都看建聪穿一件志愿服装,早出晚归。后来我才知道他去启智服务总队的七彩虹欢乐营为智障儿童服务。每次回来,建聪都和我分享志愿服务的快乐。”
2009年2月,在孙儿建聪的带动下,她报名加入了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开始了志愿服务生涯。何姨第一次报名参加了广船老人院服务。“我自己也是个年长的人,与老人家有许多共同点,沟通会比较容易。”老人院的“志愿服务体验”给何姨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此,何姨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进行志愿服务。
  将近两年的志愿服务经历,带给何姨的不仅是快乐的心情和充实的退休时光,还有很多很多难忘的回忆。例如致爱学校,这里的儿童虽然有智力障碍,但天性纯真、对人真诚、学习认真,何姨在致爱学校主要负责帮助这些儿童学习、制作手工艺品。“我感觉志愿服务很有意义,既帮助了有需要的人,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素质, 不但不感到劳累,反而觉得很快乐,而且越活越年轻了。”何姨笑着说。
  “参加志愿服务后,我学会了许多电脑知识,并通过网络和其他志愿者在网上交流,因此也认识了不少年轻一辈的志愿者呢!” 现在,何姨经常用QQ或者是电子邮件跟年轻人联系,通过互相学习,拓宽视野,还能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与志愿者朋友们分享彼此的工作经验和人生经历,很是方便。
  一年多以来,何姨在冲口养老院、康泰养老院、同德七彩虹、启智学校、芳村客运站等地从事过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数已经超过2000多小时,成为启智服务总队的七星级志愿者,同时也成为冲口老人院的项目负责人、登峰康园的骨干,负责开展每周的志愿服务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0: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组织的文化传播
志愿文化是志愿活动痕迹的总和。网上的志愿活动记录,是志愿文化,相册里的志愿活动图片,是志愿文化。志愿文化的志愿活动真实感受的反映,志愿文化是快乐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文化。志愿文化的内涵包括助人自助;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等志愿服务的精髓。志愿文化的积累成就志愿精神。
启智队的持续发展,其中团队文化、志愿文化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启智队以“志愿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使命,鼓励志愿者通过论坛、博客、QQ空间、开心网等方式传播真实的志愿者文化。让广大的广州市民和身边的亲戚朋友感受到做志愿服务的收获和快乐。同时,启智队强调“平等、包容、传播”的核心价值观,倡导志愿者之间互相平等,包容对方。启智队还建立了愿景“和谐社会、平等互助”,希望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实现社会和谐,共同幸福。启智队还有自己的宣传口号“世界因我们而不同”,队长乌托邦说:我们所有所有的努力,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正是因为热爱广州,热爱我们生活的城市,所以我们愿意以行动改变我们的世界。“与其诅咒黑暗,不如亲手点亮一盏明灯”,这是所有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应该具有的践行态度。我们相信,以我们的志愿行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若干年之后,世界因我们而不同。
1、             启智服务总队的快乐文化
启智服务总队一直营造快乐的志愿文化,让志愿者乐于参与,乐在其中,才会愿意长期坚持,出心出力出席志愿服务项目。配合志愿服务口号“我志愿、我快乐!”,启智服务总队通过爱心故事征文、志愿服务分享等方式营造快乐志愿者的文化。
以下用一篇爱心故事征文分析启智的快乐文化:
快乐的志愿者:琼开心   文:小华
无穷的开心
看到“琼开心”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呀?散发无穷无尽的开心能源?到底是什么呀?!呵呵,这可是一位广州青年志愿者的名字啊!她的名字里有个琼字,她总是那么的开心,并且感染到周围的朋友们,所以,她就自称:琼开心了!
琼开心是一位时常带着阳光般开心笑脸的漂亮MM,她的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特别的明亮,脸上总是荡漾着甜甜的笑意。看到琼开心的那双大眼睛,我总会想到一首歌《叶子》:
透明是什麽颜色的
如果风儿是快乐的
叶子的眼睛是透明的
心是心是快乐的
心是快乐的
琼开心总是那么的开心快乐,呵呵,是一位快乐的志愿者MM
最初的探访
琼开心是2004年十月份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启智服务总队。通过广青网“心心之家”召集志愿者在国庆期间去广船探访的活动帖子,琼开心就义不容辞地跟贴报名参加,那是琼开心第一次参加广青的志愿服务。那时候琼开心对广青还不是特别了解。在广船“心心之家”,她认识了可蔼可亲的李姨,憨厚朴实的宽姨和待人诚恳的英姑。
那次,在活动分享会上,琼开心作为新人,与大家一齐分享自己的探访感受。她告诉大家:“我和老人接触的机会不多,因为我从小就没有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和老人打交道。这次探访,我一直静静地坐在长者身旁,只知道笑,一直充当聆听者的角色。我深深知道,李姨,宽姨和英姑,她们很开心 ,她们看到我们志愿者来看望她们,尽管每一次会有许多新鲜的的面孔(包括我),但是,她们的那份快乐与乐观,是真的感染了我。我很感动……”
“我想,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会慢慢学会如何去和老人交流,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广青活动的最深体会。”这份体会的确很深刻,琼开心,我们也感受到了!
领悟与真情
琼开心第二次来到广船“心心之家”,大约在冬季。那天清晨,温度骤然下降,空气清冷。她穿着红艳艳的毛衣,围着雪白的长围巾,头上斜戴着一顶红彤彤的鸭嘴帽欣然到来,给予大家亮丽自信的印象。广船可爱的长者们可喜欢穿着鲜艳的志愿者了,因为这可以给长者带来喜气洋洋的气氛,所以琼开心每到之处,长者们都会亲热地拉着姑娘的手,窝心交谈,就好像获得难得的宝贝一样。多么奇妙!
琼开心感受到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领悟的感觉会比震撼的感觉来的更多些。她每次去广船“心心之家”,都是固定去探望李姨,宽姨和英姑同住一间房间的“三姐妹”。所以在广船敬老院,她和这三位老人的接触的机会会比较多些。有一次,在“心心之家”的活动中,她的身边坐着一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长者,琼开心尝试和长者交谈。这位老人很开心,不停地和琼开心说话,仿佛她们已经认识了很久。琼开心就这样一直陪着这位长者聊天,为长者介绍节目,静静地聍听长者的诉说。
琼开心觉得:志愿者把快乐带给老人的同时,老人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
她平时工作很忙,有时候在单位加班工作到凌晨2点,第二天仍然要赶在六点半前起床,九点准时到达广船“心心之家”。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早晨,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做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一鼓作气战胜自己,准时探访牵挂已久的长者们,带着微笑与问候,为长者们带来一天的快乐。
有人问琼开心什么叫做真情流露?她是这样回答的:有次探访李姨、英姑、宽姨,她给三位老人家每人买了一束鲜花,她说她很想送点什么给李姨她们,想来想去觉得只有美丽的鲜花最能表达她的心意了。这就是一种最真的感情流露吧!
志愿者的病
琼开心曾说过,她曾看过一篇关于志愿者的文章,说当志愿者的人一般都是有“病”的, 他在当志愿者的同时也在治疗自己的“病”,当他的“病”好了,他也就离开了志愿者这个组织……
琼开心爽朗地承认,她当初加入广青,也是有“病” 的,在探访长者,尽力给予他们关爱的同时,她也在医疗自己的心病。庆幸的是,现在琼开心的“病”已经痊愈了,但她并没有退出广青,依然经常参与“心心之家” 探访活动。因为在“心心之家”,有着她的牵挂。因为李姨她们时常惦记着琼开心,琼开心也觉得和李姨她们潜移默化中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仿佛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母女情义。心里有种信念支持着她,有义务定时去看望她们,陪伴着她们。
每次参加活动,琼开心都会看到不少新面孔的志愿者来探望长者,但她真切希望,在李姨她们面前出现的志愿者,会有更多的老面孔,长者们熟悉的面孔!志愿者们可以常来“心心之家”做客,看看长者们……
越是懂得真诚付出,越会懂得珍惜拥有。琼开心给予长者无尽关爱的同时,她深深珍惜长者给予她的爱,这份爱,珍贵却沉重,她会努力珍惜这份爱,微笑着让这份爱无限蔓延……
2、             启智服务总队的激励文化
     启智服务总队开发设立了很多激励物资,如明信片、爱心画册、徽章、手环、印章、T-shirt、爱心书包等等,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慢慢形成了自身的志愿文化。
以下用启智共享单车项目的激励模式为例进行分享:
  
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大家出行,但是共享单车的停放影响了城市的管理。为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丽漂亮,广青启智服务总队在天河南街道范围组建共享单车侠,让各位侠士来共同实现共享单车的有序停放,打造文明城市。建设整洁的天河,还给大家一个有序的天河。
为做好共享单车文明志愿服务,我们制作一批激励物资,志愿者参加共享单车文明志愿服务后可以获得纪念,相关说明如下:
参加一个班次可以获得的激励物资(以下物资可任选一个,多参加多选)
A、精美高质量志愿者挂绳(正在制作共享单车志愿者特制版)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B、启智单车文明侠纪念版钥匙扣一个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C、启智纪念明信片一本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D、启智志愿时3小时纪念币一个
参加三个班次可以获得的激励物资(以下物资可任选一个,多参加多选)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jpg
A、单车文明侠纪念T-shirt一件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
B、启智志愿者纪念徽章一套九枚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jpg
参加五个班次可以获得的激励物资(以下物资可任选一个,多参加多选)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5.gif
A、16G特制版启智纪念U盘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7.gif
B、启智单车侠纪念手环一套(5枚)
参加八个班次可以获得的激励物资(以下物资可任选一个,多参加多选)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jpg
A、香港义工精神纪念邮票一套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1.gif
B、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邮票一套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jpg
以上众多精美的激励物资,参加单车文明侠志愿服务就可以啦,大家赶快报名啦!
如何报名:在论坛上找到共享单车侠的帖子,就可以跟帖报名啦。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进入启智志愿活动报名论坛。
3、             启智服务总队的团队文化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付出一点点一点点。启智服务总队一直强调团队精神,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所以,启智服务总队重视团队建设,提倡团队互相帮助。
启智队的服务项目领袖、团队负责人、带队都是通过长期参加志愿服务,大浪淘沙般刷选出来的,成为服务项目的负责人,一般都有较长经验,服务时间较久的志愿者。由于服务时间较久,这些负责志愿者也对服务点产生了感情,不会轻易离开,这样就可以保证到志愿服务效果和服务项目的长期运作。启智队长和服务项目负责人保持沟通,尽力协助解决服务项目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寻找更多的资源给予支持。
启智队是一支凝聚力很强的队伍。可是,凝聚力的作用在启智并不那么简单。可以说,整个启智,是靠凝聚力支撑起来的,凝聚力是启智的根基。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凝聚力没有完整的管理条例,没有问责制,启智一切很自由,却都很有秩序。因为有凝聚力。凝聚力得以让启智有着人性化的管理:队长充分信任各服务点,在启智环境里,个人能力有着一个相当大的平台,得以最大体现。只要始终秉持着服务的原则,启智始终支持志愿者展现自己,发挥自己潜力,不担心成功失败。
启智队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启智队处处“以志愿者为本”,以志愿者为出发点制定活动项目,创新活动形式,如根据一部分加入志愿者队伍人员的目的是结交更多的朋友,启智队推出了“志愿者兴趣小组,如舞蹈、醒狮、篮球等小组,兴趣小组既可以为服务对象表演,也起到凝聚志愿者的作用。
     启智队跟其他行政动员的志愿者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启智队的“对下负责”,启智队重视志愿者会员的感受,重视服务质量。每个服务项目的负责人,启智队不会要求递交工作总结、工作报告,不用述职,因为服务项目的负责人,不是对启智队负责,是对参与志愿项目的志愿者负责,对服务对象负责。如果服务项目或者管理人员做得不好,志愿者会员便会在论坛发帖或者发邮件投诉,促使相关人员改正。
志愿者团队中团队领袖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整个团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团队领袖可以说是灵魂人物,有灵魂人物的志愿者组织才是成熟的志愿者组织。但志愿者团队出现分歧的时候,灵魂人物起着重要的指引方向作用。
4、             启智服务总队的网络文化
   启智服务总队很早就使用网络进行志愿文化的传播,因为互联网+的方式成本更低,自主性更强。更关键的是,可以传播自身要传播的内容和要点。所以启智服务总队最早建立起华南地区最早的志愿者网站,制作了最早的志愿者网络杂志,最早通过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方式进行志愿文化网络传播。同时启智服务总队建立的qq群超过500个,微信群超过300个,很好地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志愿文化的传播。
    以下用一篇启智志愿者骨干小狼的文章进行分析为什么采用网络传播而不主动寻找报纸媒体等的传播方式呢?
当做志愿者需要媒体来肯定的时候,有些志愿者提建议要扩大宣传力度,提倡多点让媒体参与报道。对于组织的发展而言,这是需要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所谓“广而告之”,要让更多公民了解这样的一个公益机构,比如需要通过媒体这样“免费”宣传渠道。
这样的渠道会带来的收益如:
1、更多的市民、机构了解这样一个公益平台,或可能参与进入来。充盈组织的人力资源以及财力。
2、其他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扶持的社会力量融入,促使再推广发展相关项目(如赈灾、非线程性助学活动、义卖等)的时候,得到更多低成本的支持(这对于没什么财力支持的公益组织是非常渴求的社会资源)。
3、一种社会性的特殊激励,提升志愿者本身对组织的归属感。
4、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并殷实组织的公信力。
然而接近媒体,同时也是危险的。为什么这样说?
1、媒体的相关报道,必然是根据新闻报道的特性,即抓新闻点(最有价值、核心焦点的部分)。是必然有时候会偏离志愿服务本身的意义或价值。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样的新闻报道,比如会对服务对象已经志愿者或组织本身造成伤害或其它影响。这有点像是两个谈恋爱的人,价值观各有不同一样。如果价值观接近值越高,则自然越好。但不是所有媒体的价值观都会同志愿服务价值观很接近的。
2、当志愿者养成一种习惯,什么报道都需要通过某某公开的方式肯定后,特别是媒体方式的肯定(比如媒体报道中有我的照片或姓名)。一旦形成常态,人性的弱点必然爆发。这种最初始的对服务对象的关注、帮扶状态,逐步会转移到通过参与某某活动,而使得媒体参与报道后的社会对自己的肯定的一种状态。当然,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这种过程是人成长的一个必然过程,但我担心的是志愿者心理内层上,是“踩在服务对象”而来获得尊重以及社会的地位。
3、服务对象规避暴露于公众之下的保护膜给打破。就人的本质而言,都需要他人的关注、关心、关怀。相对而言,服务对象更需要是符合他需要的帮助以及关注。而不是像动物园里的动物,每个人都来看看,交头接耳一下。甚至是成为一种聊天的话资。即使来动物园里看他们的人也会抛些动物需要的食物。但这违背违背了志愿服务精神的以人为本的最高精神。这也许是很多明星非常反感做八卦新闻的狗仔队,因为他们侵犯或破坏了明星们自己的个人空间。
对于媒体参与组织的相关报道或宣传,还是要视活动的性质需求而进行。比如赈灾、义卖这样需要社会关注和参与支持的。而常规的如敬老院、孤儿院等针对特殊弱势群体的,涉及第三方(服务对象)个人隐私等权益的活动,媒体还是不介入为好。尊重他人,即为尊重自己。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媒体就如同双刃刀一样。就看你如何把握媒体参与的力度、深度,以防偏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0: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启智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模式
一、   启智社工中心的转型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是广州地区最为活跃的志愿者(义工)团体,也是广州最大的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启智服务总队注册志愿者会员已近十万名志愿者,每月新增加志愿者超过八百人。随着广东开放公益民间组织的注册门槛,启智服务总队于2011年10月在广州民政局相关部门申请注册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于2012年3月成功注册,取得民办非营利企业组织身份。2012年7月,在共青团等各方的支持下,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加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招投标,成功中标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街道、石牌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正式承接每年200万元“政府订单”。
从一个缺乏经费、缺乏活动阵地的草根志愿组织,注册登记转型成为民间组织,并得到各方的支持,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志愿组织转型为社会服务机构,是解决志愿服务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期待通过启智社工中心的先行先试,为众多志愿组织探索出前行的方向。
二、    “社工+志愿者”的互补优势
“社工+志愿者”模式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工、志愿者独立开展社会服务的时候,往往是:志愿者找不到问题,明确不了服务需求,不知如何开展服务;而社工能发现需求,但苦于人手匮乏。社工和志愿者的对接,取长补短,人力资源能得到最优整合。
目前广州每一个街道设立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二十个社工开展社区服务。服务有老年人、青少年、家庭服务、残障康复、义工管理发展、新广州人、就业帮扶等项目,但通常一个街道居住人口达到10-20万人,20名社工能力再强,能覆盖和服务社区居民的层面也是有效,如果推动“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通过专业社工带领义工志愿者,服务的范围和层面将会得到大大的提升,社区居民也因此受惠。
三、   “社工+义工”模式实践工作的开展
(一)、以石牌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
在石牌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结合启智社工中心独有的志愿者义工资源,再借助毗邻两间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的学生志愿者资源,启智社工中心开展“社工+志愿者”的服务联动模式实践,充分发挥“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作用。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宣传栏、广场等设施,开展“社工+义工”社区服务宣传,动员更多的居民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当中来。目前,已吸纳石牌辖区志愿者队伍583人,组建麦田分队和启缘分队,致力于居民需求调查、探访及兴趣性小组的开展和融入。
二是立足基础服务,开展各类常规专业服务,家综目前针对长者、儿童青少年、家庭妇女、新广州人、失业低保人员以及退休党员等在内的辖区居民开展日常性服务。如长者书法绘画班、青少年430学业成长小组、妇儿亲子互动小组、居民粤曲班、太极拳班、舞蹈班、手工制作坊等等。目前,开展专业个案40个,服务268人次;开展手工、瑜伽等兴趣性小组30个,受益群众1600余人次;缅怀、成长互助等专业性小组15个,受益群众500余人次;爱心传递、公益演出、流动影院等活动28场,受益群众已逾万人次。
三是充分利用重要节假日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如“公益星期六”活动、“3·5”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端午节品粽活动等,一方面服务社区居民,另一面加深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理解,让志愿服务文化更深入人心。如公益星期六,每周固定开展,向居民提供咨询类、引导类、手工制作类、棋艺比赛类、赠送礼品类等服务。
四是整合社区报刊、网络等宣传资源,完善社区服务宣传平台建设,对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激发其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热情。借用“广州青年网”、“信息时报”微博、微信等平面和网络媒体资源,传播和发扬志愿服务精神。
五是倡导“助人自助”理念,打造“石牌公益圈”项目,建立受益者补偿机制。对享受社区志愿服务和其他政府、社会补助的居民进行登记造册,倡导其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号召和鼓励石牌东路商家和居民投身公益行业,建立“公益仓库”,充分调动居民、商家、志愿者的自助互助氛围。
六是开展“社区骨干培养计划”,培养义工骨干及社区领袖,推进社区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居民自助团体的培育、孵化与管理、团队建设及素质拓展等工作。截至目前,培养社区骨干领袖56名,进行专项培训6场,每月团建活动2次团建,协助社工提供服务活动154个, 受益群众近万人次。
七是搭建社区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做好各类志愿服务的信息采集及管理、资源整合调配、志愿服务资料收集与反馈等工作。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服务动态信息,加强公众对社区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关注。
在实践过程中,社工开展“扫楼”、入户调查、社区调研、兴趣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等,都带着启智志愿者一起。有志愿者的加盟,同样的工作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是以往社工单独开展工作的数倍。而且志愿者的社会经验、热情主动,也带动了社工的投入。志愿者就如社工的左右手,使得社工开展工作更得心应手。
对于未来想转成社工的志愿者,现在也有了“上升”平台。启智正在开展“海星”计划,即发动一批志愿者骨干,通过培训、考试成长为专业社工。
目前覆盖广州所有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有大量的社区志愿组织孵化培育的需求。“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是所有社区综合服务的必由之路,志愿服务最终要回归社区,本土发展。下一步,启智希望通过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的合作,利用启智发展志愿服务的经验,来孵化社区本土志愿者组织。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终让我们生活的社区更加和谐和幸福。
(二)以公益创投项目童心童路-社志合力助重症患儿为例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童心童路患儿服务队成立于2006年11月,为广州六大医院的癌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志愿服务。从2006年11月到现在,参与患儿分队活动的志愿者超过50000人次,受惠患儿超过12000人次,累计服务时数超过18万小时。
在社工服务购买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广州,医务社工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尽管有部分医院已经有医务社工,但医务社工的工作主要以协助医院行政为主。而医务社工在整合资源、提供情绪、情感支持及哀伤辅导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对于患者家庭来说十分重要。
童心童路患儿服务队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广州医务社工的空白。但有很多服务对象的诉求是服务队无法满足的,并且义工的情绪也得不到很好的支持。本项目在癌症患儿原有的志愿服务基础上,引入专业社工介入重点个案,以“社工+义工”双工联动服务方式为癌症患儿家庭提供心理疏导、情感陪护、资源链接等服务。专业社工的加入能使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得到解决,且义工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能积累医务社工经验。
1、    项目目标
社工联合志愿者为癌症患儿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带给患儿更多的正向情绪体验,并为有特殊困难的患儿家庭提供支持
2、  项目内容
1)     探访服务:组织志愿者每周固定时段对医院的癌症患儿进行探访,并为患儿提供课业辅导、绘本故事会等服务。
2)     经济援助:本项目会整合全国公益资源及公募资金为困难患儿家庭提供经济援助。
3)     患儿照顾者培训/讲座/沙龙:针对患儿照顾及护理,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或沙龙,使照顾者增加对癌症的认识,并学习到照顾、护理技巧。
4)     常规及主题活动:针对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如六一、中秋等节日活动;开展各类兴趣爱好活动,如手工、绘画等活动。
5)     大型募捐及义卖活动:通过公开募捐和义卖,为重症患儿家庭募集医疗资金,并强化社会互助的氛围。
6)     个案及转介服务:为患儿提供心理辅导;为患儿家庭提供情绪及情感支持;并为患儿家庭转介户籍地公益或公共服务资源。
7)     照顾者支持小组:在医院开展照顾者支持小组,让患儿的照顾者们相互支持。
8)     志愿者招募与培训:通过微信平台、1205网络招募、校园宣讲等活动形式,让更多志愿者加入;并联络培训资源,提升义工服务能力。
9)     志愿者成长:在碰触死亡的课题上,为志愿者提供支持,促进志愿者成长。
10)  医务社工与医务志愿者交流会:邀请上海医务社工界专家赴广州交流医务社工发展及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模式,促进医务社工之发展,尤其是强化医院对医务社工之认识。
3、  项目实施概况
本项目自2015年5月1日启动以来,已经组织2083人次志愿者向六所医院的患儿及家长提供6206人次服务,共发展新义工950名,为义工培训13场,178人次。
本项目义工在医院为癌症患儿开展美术课堂、常规游戏、绘本故事活动、观看电影等常规活动;及六一文艺汇演、点点森林-有你有我公益艺术展、爱心理发、中秋节庆等主题活动;针对患儿家长,我们通过资源链接、组织医患交流活动、及家长减压小组(音乐课堂、亲子舞动KTV),让家长有更多的支持;针对志愿者,开展患儿心理及服务技巧系列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通过项目化运作,童心童路项目义工骨干队伍更清晰;并与医院建立了更清晰的合作框架;医院对医务社工也有了更多了解。
童心童路项目服务获得较多社会关注,在童心童路义工骨干的努力下,7名患儿登上中国梦想秀舞台。童心童路义工骨干及活动两次获得市级媒体报道。
4、  项目目标及达成情况
本项目目标为:社工联合志愿者为癌症患儿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带给患儿更多的正向情绪体验,并为有特殊困难的患儿家庭提供支持。项目成效指标为
  
成效目标
  
全周期量化指标
达标值
百分比
说明
患儿及家长获得正向情绪体验
800人次
6206人次
775.8%
患儿家庭获得经济援助
10
17
170%
17名患儿得到物资上的帮助
患儿及其家庭焦虑、压力得到缓解
30
31
103.3%
志愿者成长
30
108
360%
108名志愿者接受专题培训,学习到心理学知识
医院患儿医疗环境氛围得到改善
3
3
100%
中山一附院增开一个科室服务(小儿外科);中山一附院黄埔院区新增一个活动空间(设在义务人员休息室);广附一增加两个活动场地
如上表所示,项目三方面的目标达成都较为理想。
1)  患儿通过服务获得快乐和鼓励,情绪得到舒缓;
2)  家长通过服务,得到更多支持,缓解照顾压力;
3)  志愿者通过服务及培训,得到更多生命体验和成长;
4)  医院环境得到改善,一个医院新开设一个服务点,两个医院新增加活动场地,对于调节患儿情绪有所帮助。
5、  项目服务能力建设
1、专业团队建设
童心童路患儿服务队成立近9周年,在9年时间里,童心童路患儿服务队从只有几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有超过三千名志愿者;从原本自发、无管理的状态发展到有管理、有后勤的自组织志愿服务队。童心童路服务队现在是广青启智服务总队最活跃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
但志愿服务与专业服务项目毕竟有较大区别。除直接服务的质量以外,还包括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化水平及项目团队的整体运作水平。启智社工之所以与童心童路分队协力申请项目资金,很大程度上的考虑是希望能通过创投项目,帮助童心童路分队实现项目化运作、提升整体项目运作能力,并提高服务的专业性。
项目专业团队建设的策略是:前半项目周期,主要以社工跟随志愿者骨干主观诉求,协助义工骨干培训新志愿者,并通过工作会议,让志愿者骨干对社会服务项目有更多了解;后半项目周期在团队建设方面,社工将围绕志愿者心理学知识及基础辅导技巧方面,做了大量努力。
通过创投项目的申请和执行过程中,社工与志愿者进行多次工作会议及交流,志愿者骨干对社会服务项目有更多概念,包括服务需求、服务目标、活动及指标设定、预决算、制度保障、项目执行、成效考量等。项目执行过程,主要依靠志愿者骨干。骨干对项目目标的认同是项目顺利开展的有利保障。志愿者骨干也对新人进行了培训,让更多志愿者新人对服务有了更多了解。总的来说,项目团队建设目标已经达成。并且,在短短的七个月,童心童路志愿者骨干团队在项目运作方面的分工也越来越清晰,有利于接下去对志愿者骨干进行能力提升工作。目前童心童路服务队的人员架构为负责人一名、协助执行一名、后勤人员多名、各医院服务队负责人1名,每个医院有带队若干。
为促进项目运作及发展,启智社工机构为项目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兼职督导,其中专职工作人员具有多年志愿服务及志愿者团队带领经验;督导具有6年社工服务经验,及三年项目运营经验。
2、  服务制度建设
经过9年的发展,童心童路服务队形成了自身的活动指引,以避免因操作不当给服务对象带来伤害。志愿者骨干在发展指引的过程中,主要遵循容易操作的原则。而项目的运作对制度要求更高。为保障服务质量及服务对象利益,社工同志愿者骨干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实用的服务制度:《志愿者管理及培训制度》、《活动操作制度》、《个案服务操作流程》、《服务对象权益保障制度》。其中《志愿者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登记、遴选、志愿者岗前培训、志愿者退出等多方面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及培训制度;《活动操作制度》主要是针对在医院开展的非个案类活动设置指引;《个案服务操作流程》主要对为有个别需求及困难的服务对象提供个案服务而设定的操作指引和流程,让更多志愿者骨干熟悉个案的操作方法;《服务对象权益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一般权益保障、保密机制及服务对象申诉机制。
6、  服务宣传与信息公开
童心童路项目的服务宣传主要在医院开展,项目印制了宣传单,在医院内派知医院对接医生。服务对象相互之间也会传播服务信息。服务对象对项目服务的知晓率较高,信息途径多元化。
启智服务总队通过www.1205.cn及启智庞大的网络群组,定时发布活动信息,让广大志愿者参与服务。2015年6月16日,一名童心童路志愿者献出广州塔字幕祝福“祝童心童路的重症患儿早日康复”。项目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
电视媒体对项目服务做了三次报导:《中国梦想秀》2015年7月9日节目;南方少儿频道南方小记者栏目2015年9月28日,《欢乐儿童心,情浓满中秋》;南方少儿频道南方小记者栏目11月9日,《童心童路-津津有味生日演唱会》
7、项目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项
  
指标量
达成量
百分比
探访活动
150次
158
105%
个案服务
30个
31个
107%
小组服务
12期
12期
100%
患儿照顾者照顾、护理技能培训/讲座/沙龙
6期
6期
100%
主题活动
20次
31次
155%
义工培训
12次
13次
108%
医务社工/志愿者交流会
1次
1次
100%
募捐/义卖活动
10次
Vvvvvvvvvvvv
vvvvvvvvvv
如上表所示,项目所有指标均已完成,且主题活动超额较多。项目完成情况较好。
8、  项目成果
通过志愿者骨干及社工共同努力,项目取得如下成果:
1、志愿者团队运作能力提升
童心童路患儿服务队在志愿者自发组织及自行管理的状态下,运营了9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面临大多数志愿服务团队会遇到的困难。志愿者骨干对服务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志愿者的流动性大;后勤和管理部分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样困扰患儿服务队。创投项目的执行为志愿服务队提供了一次解决问题及蜕变的机会。因项目运作功能需要,服务队逐渐形成不同的专业角色和岗位,包括管理、后勤、外联、活动带领等,并形成义工骨干及带队工作职责。
2、项目资金改善了患儿的活动空间
癌症患儿抵抗力很差,对无菌及无毒无公害的要求很高,这就为童心童路服务队活动物资提出较高要求。项目资金为患儿提供了安全的玩具、绘画材料及故事绘本。改善了患儿的活动空间。
3、志愿者开始了团体工作的尝试
尽管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的医患交流活动主要由医生和康复者家长占据主导,但已经出现很多团体工作的元素,其中包括同质团体中的普通感、组员间的相互支持等。
4、服务对象获得正向受益
童心童路服务队在7个月内组织2083人次志愿者服务了患儿及照顾者6206人次,缓解了患儿的焦虑情绪,并为家长提供了有用的支持。志愿者在服务患儿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成长。
5、项目引起社会对患儿有更多关注
项目服务获得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栏目、南方少儿频道《南方小记者》栏目关注:《中国梦想秀》2015年7月9日节目;《南方小记者》2015年9月28日,《欢乐儿童心,情浓满中秋》及11月9日,《童心童路-津津有味生日演唱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0: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老党员志愿者何长珠:5年志愿服务7000小时
2014-02-28   |   来源 南方日报   |   作者 成都志愿者
南方日报讯 (记者/晏磊) 75岁的何长珠现在的退休生活可谓心挂两头,一头在冲口老人院,一头则在广重社区的康疗站。在冲口老人院,何长珠的身份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冲口老人院服务分队的队长,每个周末她都会带领数十名义工,来这里为老人院的孤寡老人服务,为他们表演节目,带他们打太极,自掏腰包给他们过节日。而在广重社区康疗站,何长珠则是资深义工辅导员,她要辅导社区20多名智障居民,教他们做手工、带他们做游戏。
获七星级志愿者称号
这位热心的长者就是被义工们亲切地称为“何姨”的七星级志愿者,也是启智服务总队中的最高级志愿者,5年累计服务7000小时,相当于每天都做近4个小时的义工。
何姨是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的退休党员,党龄30多年,上世纪90年代从广州市塑料布鞋厂退休。2009年,何姨在外孙的带动下参加了启智志愿服务队,谈起5年来的志愿服务经历她还记忆犹新。
何姨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她从广州市塑料布鞋厂退休,七八年的时间里,她都过着每天喝茶带孙子的退休生活。后来外孙健聪加入了广州青年志愿者启智服务总队,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到周末都穿着志愿者服装早出晚归,甚至在清明假期也去做志愿服务。何姨问外孙,志愿服务有什么好,能够吸引你这样全力参与。外孙主动把做志愿服务的快乐与她分享,也带着何姨去参加志愿服务。
何姨第一次志愿服务是到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同德七彩虹工疗站开展老人志愿服务,对象是芳村广船公司的退休职工。由于退休前一直从事工会工作,平素就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当天的何姨与七彩虹工疗站的老人们聊得很开心。
正是这开心的第一次,何姨开始喜欢上了志愿者服务工作,并迅速从喜欢晋级为热爱。
带动一家三代做义工
2009年2月,何姨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启智服务总队,成为一名志愿者。从此之后,只要是启智总队的活动,从冲口养老院、康泰养老院、同德七彩虹、登峰康园、雄鹰小学、启智学校、致爱学校、至灵学校和芳村客运站,到从化花都等地,都能看到这位古稀老人的身影,每周七天风雨不改,“我的劲头不知道怎么那么足,只要是有义工活动,我都会赶去”。
在她影响下,丈夫、女儿、孙子“一家三代”都参加了志愿服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志愿者家庭。丈夫谭锡华,也是沙园街的老党员,看见老伴何姨总是忙于外出参加志愿服务,就问何姨志愿服务工作到底是什么,何姨就带谭伯参加了志愿服务工作。后来谭伯做了心血管放支架手术,不便外出做志愿服务了。但谭伯还是表态一定支持何姨去做志愿服务工作,当好“后勤部长”,由他负责家里的家务琐事,让何姨安心出去参加志愿服务。
牵头组建老人院志愿队
在家人支持和鼓励下,2010年初,何姨带头组建冲口老人院志愿服务分队,并任分队长,专职组织志愿者到老人院为老人服务。2013年,何姨又把老人志愿服务团队带进了松鹤老人院。沙园街道办的负责人也上门邀请何姨去社区的康疗站,辅导社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何姨的志愿团队有数十名核心骨干队员,其中既有学生也有白领,还有二三十位志愿者是与何姨年纪相仿的退休职工。
为了开展好服务活动,更好地与其他志愿者交流、沟通,讨论如何做好志愿服务及策划活动,何姨学会了用电脑,开QQ,甚至还开了微博。
每逢周末,何姨就会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去冲口老人院或者松鹤老人院,为那些比他们年纪更大的老人服务。老人院的老人,很多都已八九十岁了。志愿者会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推轮椅,陪他们拉家常,献上精彩的节目表演,给老人集体共庆生日,还要自掏腰包给老人买零食、送礼物等。
何姨说,她很享受做义工志愿者的生活,“每次参加活动或者是招募新志愿者,都会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与那么多年轻人一起活动,我自己觉得也变成了年轻人”。
人物简介
何长珠,沙园街广重社区退休党员,1939年出生,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世纪90年代从广州市塑料布鞋厂退休,沙园街的党员志愿者,也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启智服务总队副队长。2009年加入启智义工服务总队,组建冲口老人院志愿服务分队,并任分队长。五年来的每个周末,都无偿到老人院为老人义务服务,逢年过节自掏腰包,给老人发红包,买零食,送小礼品。先后获得200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11年“广州市优秀志愿者”;获得2012年“广东省五星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资质证书”;2013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第四届飞扬奖”。
陈美漓:服务超过5000小时
http://www.dayoo.com 2012-11-12 11:04来源: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齐刘海、低扎着马尾、穿T恤和红色志愿者马甲的美漓一见面便给人留下低调的印象;她的名片上除了服务队的标识,只有她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大家只知道,她是一名志愿者。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美漓(右一)在清远义教。
  2007年初,美漓因为“好奇心”、“想了解社会上特殊群体的生活”而在网络上注册成为启智服务队的一名普通志愿者。从那时起,她从基层的志愿者做起,去过盲校、盲人大院,到过外来工子弟学校爱心教室,走进过少教所帮教,还参加了对精神病康复者的服务和社区矫正项目……
  从普通志愿者到现在组织、策划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美漓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了。在启智服务的四年来,她累计服务超过5000小时。四年来,美漓的志愿路上,有过感动,有过欢乐,也有过委屈。美漓说,最让她感到心酸的,是有些单位把志愿者当成“廉价劳动力”。美漓曾参加一次志愿演出,参演的每一支队伍都安排有化妆室,唯独志愿者队伍没有化妆间。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的4月份。美漓作为亚运志愿者培训师之一应邀到广州大学城的一所高校为志愿者培训。那一天恰巧是她的生日,但她毫不犹豫地推掉了朋友们为她庆生的邀约,搭地铁前往大学城为志愿者们做培训。然而,天公不作美,讲座结束时,疲惫的美漓在赶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场暴雨,路面交通受阻,她只能饿着肚子被困在地铁站。等到她赶到家时,全身已经湿透,此时已是深夜。
  志愿服务的路上有着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就像少教所里,不是每一个孩子能够始终保持档案跟踪,但志愿的过程是快乐的。谈起这些时,看得出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的美漓很享受这些过程。

40
岁从头再来以我心暖他心
2016年01月28日 02:51
来源:信息时报
0人参与 0评论
原标题:40岁从头再来 以我心暖他心
113“好志愿者”马雪萍:
兼顾志愿服务与家庭
1月7日的早晨,天色清朗。从晨曦中醒来的沙面岛,尤其安静。早上8点后,南端的沙面公园热闹起来,公园的小舞台上,有一些晨练的街坊。
大孙子上幼儿园后,马雪萍就打点好小孙子的零食、玩具,推着一辆婴儿车出门。来到沙面公园的志愿服务驿站,萍姐把小孙子安顿好,然后钻进西关小屋里,烧好一壶水。马上,来活动的街坊和游客就多起来了,熟悉情况的街坊都知道,这个驿站能免费提供热水。
萍姐烧好水,把保温水壶、纸杯搬到西关小屋门口。路过的行人渴了,就过来讨口水喝。打点好这一切,萍姐便开始跟1岁4个月的小孙子玩游戏。
这是57岁的萍姐平凡一天的开始。在这里,萍姐志愿服务和照顾孙子两不误。每周一到周五,她的身影都会出现在这里。
在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和热水的同时,萍姐也将近期正进行的福袋传城的活动通知贴在门口,她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孤寡老人、失独妈妈征集新年礼品,为山区学童征集文具、衣服,为环卫工人征集生活用品。短短几天,她已收到所需物品数十件。
别人的周末用来休闲,但对萍姐来说,周末才是她放开拳脚、大干一场的时候。到了周末,女儿、女婿接过照顾孩子的担子,萍姐就开始执行她的各种活动方案,上门探访老人、到山区助学、组织义教……
失业后偶然成志愿者
萍姐自小在沙面岛长大,母亲退休前是市儿童医院的护士。从她记事时起,母亲就常常在家里为邻居的小朋友包扎、护理,作为楼长的爸爸,遇到哪家厕所堵了、沟渠塞了,都要亲自上阵。父母的热心肠,对她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岗前,萍姐干过22年的服务员。在服务行业的岗位上,她兢兢业业,也常常主动帮助行动不便或有需要的老人家,以至于有些老人就是奔着她才到她工作的酒楼吃饭。
39岁那年,萍姐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中下岗了。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她每个月靠400块的失业救济过活。在她生活最失意的时候,一场志愿者招募改写了她的命运。
一天,萍姐百无聊赖地走在北京路上,看到一个摊位在招募志愿者,要求40岁以下。踏在39岁尾巴上的萍姐顺利报了名,从此生活便翻了篇。
刚开始时,萍姐只是跟着别的志愿者一起去盲校、老人院助残、助老,上门探望孤寡老人。慢慢地,她发现,做志愿服务不能一成不变,一波又一波志愿者不定期的重复劳动,收效甚微。萍姐渐渐感觉到,志愿服务不应该这样单调。
没有钱仍可以做志愿者,因为我有心;再忙也可以做志愿者,因为我坚持。这就是广州“铁杆”志愿者马雪萍的真实写照。40岁失业,她成了一名志愿者,把志愿服务做成了一份职业,一干就是17年。助老、助残、助困,马雪萍每一样都开展得有条不紊,她带领着一支志愿团队,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志愿服务之路。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周秋敏 通讯员 李滨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除署名外)
志愿工作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生活习惯,就像吃饭、穿衣、睡觉一样自然,无需刻意。
不断探索助人新模式”
2004年,萍姐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商量,在启智服务总队里自发成立一个敬老院志愿服务小组,取名“心心之家”。她定期组织志愿者去试点的老人院探访,陪老人拉家常、做手工、开生日会等。定期的探访、不断变化的探访模式,每一次都给老人们带来惊喜,每周的探访日也成了老人们的期盼。
助老服务的成功探索,让萍姐有了信心。从沙面的武警部队中,她又摸索出一条官兵义教的新路子。部队官兵多来自外省,有学粤语、外语、计算机的需要。教粤语,她很在行,教英语怎么办?萍姐发动一批大学生志愿者,让他们加入到军营义教的队伍中来。
不仅如此,在各种志愿活动中,萍姐都会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在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中,她发动生活单调的部队官兵与留守儿童牵线,建立帮扶和心声热线;在助残服务中,将生活技能教给残障人士,鼓励他们融入正常的社交生活。在她的带动下,一些残障人士、老人院的老人家都成为了志愿者,让“初老”服务“老老”,让轻度残障服务重度残障。
萍姐的加入,让志愿者们看到,原来中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上也有独特的优势——有恒心、能长久坚持。渐渐地,广州的志愿者招募也放宽了年龄的限制。如今,广州100多万注册志愿者中,不乏七八十岁的长者。
善用网络传播善的力量
发展了10多年,“心心之家”的服务模式已经很成熟,固定的骨干成员也有30多人。如今,萍姐在队伍里的角色,更多的是督导和活动策划。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等孙子们都睡着了,萍姐才打开电脑,用不太熟练的输入法写活动方案,通过QQ、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志愿者沟通联络、发布信息。
在与网络接轨的过程中,50多岁的萍姐也学会了利用网络让助人的力量扩散得更广更远。在“冬日暖阳·福袋传城”的活动中,萍姐通过走访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在朋友圈里发起号召。善心的志愿者把消息扩散出去,很快,提供给环卫工人的几十个暖水瓶、洗衣机就有人送到了服务驿站;奥运冠军张洁雯在朋友圈里看到萍姐的号召,给环卫工人送去4个全新的电饭锅;武警七中队的官兵捐赠了几十袋大米……
马上,广州的迎春花市又将开锣。萍姐已跟志愿者商量好,年二十七花市当天一大早,他们就推着荔湾区金羊老人院的老人家“行花街”。这些年来,萍姐带领的轮椅队已成为荔湾花市上的一道风景。
“只为找回患儿和家长的笑容”
2014年03月02日07:02 来源:信息时报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李永华。
  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摄
  信息时报讯 (见习记者 何蕊 记者 郭仲然) 1997年,23岁的李永华怀揣着梦想从重庆来到广州,为事业打拼。9年后,其时32岁的他已小有成就,并组建了启智患儿服务分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因为志愿服务,李永华获得“广州十大杰出志愿者”的称号,更于去年成为启智服务总队总队长。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即将到来之时,记者走近这位被大家亲切称为“三叔”的志愿队长。
  为患儿的笑容努力
  2006年11月,李永华组建了启智患儿服务分队,专门探访在广州各大医院接受治疗的0~18岁的癌症患者、家长、康复者。患儿服务分队的成立,填补了重症患儿探访的空白。从最初探访2间医院,发展到现在已有9间,服务队也成为广州目前唯一一个坚持每周在各大医院开展常规探访活动的志愿者组织。2010年,启智患儿服务分队更改名为启智童心童路服务分队。
  8年患儿志愿服务,李永华遇过不理解。有家长认为探望是在作秀,曾让他怀疑自己所做的是否有意义。直到一名重症儿童妈妈对他说,儿子入院后每天过着千篇一律的打针吃药的日子,只有在志愿者搞活动时,儿子才会露出笑容。自此,李永华将“不为别人,只为了找到孩子和家长的笑容”作为服务队的精神核心内容。
  服务对象成为志愿者
  2010年,李永华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认识了重症病童铠铠及其父亲赖冬生。随后3年中,赖冬生被志愿者感动,并从服务对象变成了志愿者。“最初得知孩子生病时感到非常无助,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那时三叔他们经常到医院和我们聊天,如果没有他们的引导,那段日子只是一片灰暗。”赖冬生说。
  2012年,铠铠病情较为稳定后,赖冬生加入启智童心童路分队,和李永华一起为其他重症儿童家庭服务,“希望能以行动回馈社会,也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推广给更多家庭,实践爱心传承的理念。”。
  打破疆界,抱团志愿
  作为启智服务总队总队长,李永华认为,启智服务总队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在扎实已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联合更多爱心企业进行互动,使启智的服务社会化。“未来社会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我希望能够把整个社会的服务资源进行共享和融合,打破志愿服务对之间的疆界,大家抱团一起做强做大,形成整个广州志愿服务的大品牌。”李永华说。
  对于自己的公益之路,李永华认为,做志愿服务就像做投资,是在拥有一定经济基础后将富足的一部分拿出来和他人分享,“要想温暖别人,首先要燃烧自己”。他说,在公益人之前,自己首先是一个生存于社会中的普通人,工作、家庭与志愿服务在他心中有清晰的“时间分配表”,因为一名出色的志愿者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心,还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已是公司老总的李永华说,在公司时自己会专心处理公司内的事物,周六日就会把时间用来做公益。“做公益时也不会忽视和家人的相处,会尽可能带着家人一起参与公益活动。一方面能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让妻子在参与中理解我所做的事情。”李永华说,家人的支持让他在公益这条路上走得更坚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0: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句:如今,他们欣慰地看到这种良性可复制和推广的志愿服务模式正在发热发亮,用多彩的光芒温暖着你我让“启智模式”温暖人心
文 本刊记者 吴军涛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是当地最为活跃志愿者团体之一,总注册会员超过60000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5个。他们每周组织志愿者前往福利院、老人院等机构帮助弱势群体。他们曾获得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团体等集体荣誉。
多年来,启智服务总队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受到管理部门、志愿服务专家、媒体的好评,曾有《中国志愿组织的典型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启智服务总队的考察》、《中国“半官方”志愿组织的培育—以启智队为案例的研究》等文章对启智服务总队进行了深入研究。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5年,与此同时,启智队也成立了。当初,它是以智障儿童、孤儿为主要服务对象。那时,十几名怀着共同理想、热情满腔、具有责任感的志愿者聚集到了一起,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开始摸索地运行着。
启智也曾面临着没有资金和物质的支撑的困境,但是他们积极应对。从2000年到2004年间,启智首先通过建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志愿者的家园网站——志愿营地,让热心的市民能通过网站注册成为志愿者。
2005年至今,启智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其他非盈利机构提供了发展的新方向;启智还通过细化内部职能,提高运作能力,特别是2007年开始尝试聘请专职人员,取得了一定效果,并开创了志愿团队聘请专职人员的先例。
启智成长的足迹反映了广州地区志愿者服务的发展轨迹,从最初十几名志愿者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今二万志愿者会员的“启智模式”,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这片热土上,处处体现着“敢为人先”的精神。2008年首届“启智模式论坛”在广州召开。
因为启智的影响和榜样,在广州,一个普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而是像本地人喜欢的“听粤曲”、“叹早茶”一样,不仅已经融入广州市民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志愿服务是一种时尚”。
这些无疑让广州这个兼容并包的城市有了一张更好的名片——志愿者的微笑,很多在广州工作的外地人也逐渐喜爱上参与志愿服务,令他们感到在异乡他们同样有能力去为社会出一份力,让他们越发看到广州的可爱之处,让他们重新从精神上、心灵上找到家的感觉。
多年来启智人坚守的“平等、包容、传播”的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步深入人心,其使命是做志愿文化的传播者,让每一位生活在广州的市民,让每一位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感受到做志愿者的快乐、做志愿者的收获,从而带动更多的身边的人群加入志愿者。
2007年,启智队扩展到1.5万名志愿者。此时,光靠志愿者的业余时间,日常管理已难以运转,启智开始聘用专职工作人员。这一举动也开创了民间志愿团队聘请专职人员的先河。
   队长李森琢磨出了以老带新的“届长模式”:每月新加入的志愿者自动组成一届,每届安排5-10位资深志愿者担任届长,组织各类沙龙、培训等活动,对新志愿者进行引导。届长建立届QQ群互相交流,也使用论坛、邮件列表、飞信、开心网等方式传递服务信息。
   队长带领届长,届长带领新义工,6万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就依靠这种金字塔模式运作起来。而且,李森和志愿者骨干逐步开拓了36支分队和4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服务项目,不但培养出200多名的骨干志愿者,还凝聚了一大批活跃的志愿者会员。
   2012年3月,“启智”转型社工机构后,它最大的优势依然是十余年志愿者管理经验,以及这支6万余名的庞大志愿者队伍。但是,一条街道人口10至30万,服务工时再高,20名社工能对社区的覆盖面,还是有局限的,他们发动广大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这使社会工作的覆盖面就更广阔。
  “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有着太多的美好前景和难以想象的惊喜。”李森说,如今,他们欣慰地看到这种良性可复制和推广的志愿服务模式正在发热发亮,用多彩的光芒温暖着人心。
文中句:他们欣慰地看到这种良性可复制和推广的志愿服务模式正在发热发亮,用多彩的光芒温暖着人心
推介词: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是当地最为活跃志愿者团体之一,总注册会员超过60000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5个,每周组织志愿者前往福利院、老人院等机构帮助弱势群体。他们让广州这个兼容并包的城市有了一张更好的名片——志愿者的微笑。
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人性化的管理、网络化的宣传、灵活化的创新、合理化的人力资源运用,这些都是启智快速成长的因素,使得启智取得滚雪球式的飞跃性发展。启智在志愿服务理念、运作方式、组织管理体系和志愿服务方向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志愿服务模式——“启智模式”。
广州:“启智模式”引领志愿服务新时尚
6月的广州,潮湿闷热。20日上午6时,邝悦然坐上了前往白云区同德围的头班公交车,她要赶在7:30之前到达“七彩虹欢乐营”(简称“七彩虹”)。
邝悦然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简称“启智”)的一名志愿者,两年来的每个周六上午,她都放弃休息,前往同德围参加启智“七彩虹”活动。由于住得较远,每次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今天是同德围“七彩虹”两周年的庆典活动日,邝悦然起得格外早,作为一名与智障服务结缘多年的志愿者,邝悦然今年刚从广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并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中医幼儿园的一名老师。
在大约两个小时的庆典活动中,邝悦然忙前忙后,她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作为该服务点的负责人,无论是志愿者、智障儿童还是伤残人士,每个人都愿意听她的。同德围“七彩虹”是启智下属的一个服务点,每周六上午,都有30多名志愿者来到这里服务社区的智障儿童和伤残人士。在启智,类似“七彩虹”的服务项目还有很多,位于中山八路周门街的“七彩虹”已经成立五年多了。
如今,志愿服务已成为广州市民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群众公益性事业,志愿服务正逐渐成为这座爱心之城年轻人时尚的代名词。作为广州志愿者组织的典范,启智无疑引领着志愿服务的新时尚。
成长之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广州是我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1987年,广州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中学生心声热线,成为全国志愿服务的雏形。1995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启智作为一个队伍同时成立,以智障儿童、孤儿为主要服务对象。十几年来,启智经历了成立摸索阶段、锐意探索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如今注册志愿者已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愈一万五千人。
    据启智第一任队长袁桂新介绍,队伍成立之初,只是十几名怀着满腔热情和共同理想的志愿者聚在一起,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开始摸索服务项目并建立管理制度。通过宣传,加深市民对志愿服务的认识,1995年底,开始定点开展每月一次的会员招募,1997年,启智注册志愿者达到300多人,1999年达到1000多人。
    与国内很多志愿者组织一样,作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机构,团市委投入的资源偏少。步过了“婴儿期”的启智,却面临着“断奶期”,没有资金的支持,没有物质的支助,启智一步一个脚印,自己去寻找资源,开发资源。
    在这个阶段,启智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1年,启智通过建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志愿者的家园网站——志愿营地,让热心的市民通过网站注册成为志愿者,志愿者的名字逐渐为市民所熟悉。在启智十几年的前任队长梁淑华的记忆中,他们不断策划大型活动扩大志愿者的影响力,还多次组织志愿者前往香港“偷师学艺”。
     渡过没有资金和物质支撑的“断奶期”,启智从2005年开始步入创新发展时期。如今,启智通过多渠道筹集社会资源和较为完善的运作机制,使一个一万五千多人的队伍稳定自主运作。2007年,启智还聘请了专职人员,开创了志愿者团队聘请专职人员的先例。这个阶段,启智不断加强管理,建立星级制度和服务时数登记制度,建立起激励机制和团队文化,凝聚着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却志趣相投志愿者。
    目前,启智活跃志愿者约5000人,占整个队伍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在于志愿者流失现象严重的志愿者组织来说,启智无疑是成功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人性化的管理、网络化的宣传、灵活化的创新、合理化的人力资源运用,这些都是启智快速成长的因素,使得启智取得了滚雪球式的飞跃性发展。启智在志愿服务理念、运作方式、组织管理体系和志愿服务方向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志愿服务模式——“启智模式”。“启智现象”不是偶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成为广州志愿服务的“领头羊”,服务项目从一个到现在的40多个,其成长的足迹正如资深志愿者马雪萍所说:启智如雨后春笋节节高,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启智模式:启动民间活力成就广泛参与
    一直以来,广州的志愿服务氛围浓厚,市民乐于参与其中。启智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通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开创了“启智模式”。2008年1月13日,首届“启智模式论坛”在越秀区图书馆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启智模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启智通过启动民间活力,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参与公益、参与慈善的平台,具有大众化的特点。
在广州,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已不再是新鲜事,像广州人喜欢的“听粤曲”、“叹早茶”一样,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志愿服务就在身边”、“志愿服务是一种时尚”,就连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也乐于参与志愿服务,追逐着这座古城的新时尚。
启智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完备运作和管理模式,从自筹社会资源开始,以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服务对象的利益为出发点,自我管理志愿项目,以志愿者为本,人性化、温情化、项目化地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包括合作伙伴、服务对象、政府部门、志愿者群体的赞誉。启智提供了一个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慈善的平台,为志愿者提供多渠道、多层面、多选择的志愿服务项目,每周都有8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40多个服务项目的岗位上。启智“平等、包容、传播”的核心价值观、“做志愿文化的传播者”的使命,让每一名志愿者快乐服务,也带动更多的身边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
灵魂人物:扛起启智发展的大旗
说起启智的代表人物,非现任队长“老乌”莫属。很多刚加入启智的志愿者,第一次参加活动就问:“哪位是乌队长?”这个笑话在启智已是公开的秘密。其实老乌并不姓“乌”,他叫李森,是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却是启智一名极不普通的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近10年了。之所以叫“老乌”,是因为他的网名叫“乌托邦”。在2003年接手成为启智队长之前,李森便服务在志愿服务第一线,为接任启智队长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和管理经验。从一线志愿者转为“领导人”,李森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把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志愿者服务中,为启智的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当被问及启智的每一个服务项目的进展情况,甚至项目中每一个小队长的名字,他都可以立刻告诉你。
一个组织总缺少不了灵魂人物,说李森是启智的灵魂人物一点也不为过。李森说,参加志愿服务一段时间后,他便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动力,那就是对志愿服务事业的美好憧憬。他对志愿服务事业的热忱和执着,开启了启智的新时代。在启智,还有像李森一样出名的志愿者,如曾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马雪萍,是一名从事志愿服务多年的资深志愿者,她是启智“心心之家”服务队的负责人。1998年,在原单位一次岗位结构性调整之后,马雪萍下岗了,下岗之后的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多年来,50多岁的马雪萍姐把精力放在志愿服务上,经常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奔波在医院、康复中心、老人院等服务机构,为患病小朋友、孤寡老人表演,探访、陪护,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全职志愿者”。马雪萍的口头禅是,“有一天我也会变成老太太,也许也需要志愿者的服务。”
在启智这个大家庭中,有一种人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她们既是志愿者,同时还有一个称谓叫“启智专职”。2007年,队伍庞大的启智开始聘用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运作。目前,启智一共有两名专职,琪琪和阿仪,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她们拿着微薄的薪酬,却做着大量的工作,晚上和周末经常“加班”。“她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志愿者。”李森说,如果干其他工作,她们的薪酬会高很多。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专家、广东青年干部学院谭建光教授曾就“启智专职”的概念提出“志愿者组织管理者”一说,然而,在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启智聘请专职人员可以说是一个既大胆而又有效的尝试,“志愿者组织管理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年轻人值得投身的事业。”谭建光说。
研究专家:志愿服务的魅力将成为新时尚
作为广州志愿者组织的典范,启智并不孤独,赵广军志愿服务队、长治久安志愿服队、松柏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也在各自领域中奋力前行。目前,广州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近70万,志愿服务队1536支,志愿服务基地634个,志愿服务站1139个,纳入统计的志愿服务累计4.3亿小时,每周约有6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谭建光教授认为,“启智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自主发展、快乐服务。启智在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自主发展、自由成长,探索出吸引和管理志愿者的有效机制,成为拥有15000多志愿者,开展二十多个服务系列四十多个服务项目的组织,具有非常旺盛的生机活力。谭建光说,启智鼓励成员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时获得自己的快乐与充实,获得素质提升与人格成长,让成员长期感受志愿服务的魅力,这必将成为新兴的生活时尚。“启智模式”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的时代,对于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志愿服务具有启迪作用,其经验值得总结研究和宣传推广。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庞大,如何在做好现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拓展新的志愿服务项目,是李森想得最多的问题。除了常规服务外,应及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启智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南方的冰雪灾害,启智发动志愿者在广州火车站派送物资、疏导人流;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启智迅速行动,组织募捐筹款活动,先后将筹集到的20多万捐给红十字会,还组织志愿者到医院探望在穗伤员;北京奥运会期间,4名启智志愿者还随广东省80名奥运志愿者大军服务在水立方……
(附:启智曾获广东省十大志愿服务金奖、广州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称号,李森获“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志愿服务最高荣誉奖”、“广州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从志愿组织到社工机构:“启智”转型路线图
李森,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著名的“义工老乌”(因其网名乌托邦而得名),统领着4万余名注册志愿者。2012年3月,“启智”成功注册为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个广州最大的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向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转型。
“启智”转型
1995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诞生,其后启智服务队成立。启智队最初定位为服务残障、智障儿童和孤儿。
2000年,电信员工李森在广州志愿者协会报名处简单地填完一份报名表后,正式成为一名义工。“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义工帮人开心。”他最初进入“松柏组”服务长者,同时也参与启智队的服务。2003年,李森接手成为启智服务总队队长。
2005年,启智进入发展瓶颈期,每月只有零星的20个志愿者加入,志愿者流失率高,服务热情低,大部分事情最后只落到几个组织者、骨干身上。冷静思考之后,李森开始调整,从志愿者兴趣出发设计服务项目,成立新的小组。对于并不看重物质奖励的志愿者,启智从2005年开始探索服务时数记录制、星级会员制等不同方式的精神鼓励。自此,启智团队就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
目前,启智队活跃义工扩展到5000 人左右,每周服务岗位有一千多个,每月有七八百新义工不断加入,有36支志愿分队,从事着孤残儿童、山区助学、孤寡老人探访、外来工子弟辅导、环保等40余项志愿服务,项目点分布在广州各区的老人院、福利院、智障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
2012年6月,李森考取助理社工师职称,李森从来没有想到过,“义工老乌”有一天会成为“社工”,他认为这“得益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改革大环境”,“得益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先行先试”。
在十余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作为挂靠在团委下面的志愿者协会的一支服务队,李森对启智“无法人、无身份、无地位”的尴尬和不便体会颇深。“没账号、没公章,在拓展志愿服务时几乎处处受限;一些爱心企业、机构对我们开展的一些项目感兴趣想支持,我们也没办法接收捐赠。”
东莞坤叔的助学团队做了20年公益,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关注下,于2011年10月成功注册为“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这让李森感到注册独立社会组织的希望。同月,李森正式向广州市天河区民政局申请注册“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而此前一月,李森已经从高薪的电信公司辞职出来,选择做专职志愿者,他说“这是我的理想。”
2012年3月,“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获批。当时有南方媒体评论:启智摆脱长达十余年的“黑户”历史,成为广东最早一批“转正”的社会组织之一。
彼时,广州市政府购买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已是如火如荼。启智社工服务中心成立没几天,广东团省委书记曾颖如来调研,提醒李森:志愿组织转型后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可以尝试通过竞标的方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李森在广州考察了一圈,看中了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经过两轮投标,“启智”最终从三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到这笔200万的“大订单”。2012年8月项目签约,9月开展服务。
运作4万志愿者
“启智”转型社工机构后,它最大的优势依然是十余年志愿者管理经验,以及这支4万余名的庞大志愿者队伍。而这4万志愿者是如何顺畅运转的呢?
2007年,启智队扩展到1.5万名志愿者,此时,光靠志愿者的业余时间,日常管理已难以运转,启智开始聘用专职工作人员。这也开创了民间志愿团队聘请专职人员的先河。目前,启智队共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李森介绍,启智队的收入大多来自志愿者15元的入会费用,发给志愿者的胸卡、光盘和一些宣传资料的成本是5块钱,每月还能有七八千元钱的收入维持人员工资、房租等行政运转。团委那边每年基本也能申请到1 万的活动费。
启智队招募志愿者的流程是:志愿者首先进入启智网页进行网上注册登记;专职工作人员统计信息后,每周以短信和邮件的方式通知报名者参加新志愿者见面会;见面会上由队长进行组织介绍、志愿活动参加办法介绍等;然后发会员卡和会员号。
志愿者人数不停地“滚雪球”,队长一力难以周全,李森琢磨出了以老带新的“届长模式”:每月新加入的志愿者自动组成一届,每届安排5-10位资深志愿者担任届长,组织各类沙龙、培训等活动,对新志愿者进行引导。届长建立届QQ群互相交流,也使用论坛、邮件列表、飞信、开心网等方式传递服务信息。
这样,队长带领届长,届长带领新义工,4万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就依靠这种金字塔模式运作起来了。而且,李森和志愿者骨干逐步开拓了36支分队和4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服务项目,不但培养出200多名的骨干志愿者,还凝聚了一大批活跃的志愿者会员。目前,每支分队都有十多人的一个管理团队,使得每支分队都能正常运作,保持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的频率。
启智队所有的志愿活动都会提前一周公布在网上,参加者通过网上报名。队员每次参加完活动,项目服务点负责人就会在服务时数记录本(类似存折的小本)上登签服务时数。服务时数累计超过50小时便可申请换领一星级会员卡,以此类推。二星级以上志愿者颁发星级会员荣誉证书;每月公布一次新增加的星级会员名单,并颁发网络荣誉证书。
启智志愿者服务超过50小时后便可以自己在论坛上登记服务时数了。启智队推行“自行登记服务时数”时,外人质疑“会有做假现象发生”。对此,李森解释:服务时数登记只是服务历程纪录,并不是服务时数越多,奖励就越多。由于论坛的公开性,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志愿者服务时数登记,如果发现有人没有参加活动而登记了,就会对论坛管理员或者相关负责人举报。而且在这样的机制下,志愿者不必要也不敢做假。而这样做的好处却是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在论坛上,志愿者的服务时数登记帖标题可谓五花八门,如“米琪的启智痕迹之2009服务时数”、“骆洋洋的爱心存折”、“谭何容易2009时数帖”等等,其他会员也会跟帖支持,互相鼓励。
“社志合作”惊喜
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现有长者、青少年、家庭服务、残障康复、义工管理发展5项服务;20名社工,其中3名是由志愿者骨干转型过来的,启智还聘请了3名香港督导和2名本土督导,并邀请了2名具有5年社工经验的深圳第一批社工加盟机构管理层。
“启智”在投标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时,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庞大的人力优势,大胆地将一年的服务工时提高,最终在竞争中获胜。
但是,一条街道人口10-30万,服务工时再高,20名社工能对社区的覆盖面,还是有局限的,因此如果能发动广大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这样,社会工作的覆盖面就广阔了。
在志愿服务研究专家谭建光看来,“社志合作”很有必要,现实往往是:志愿者找不到问题,明确不了服务需求,不知如何开展服务;而社工能发现需求,但苦于人手匮乏。社工和志愿者的对接,取长补短,人力资源能得到最优整合。
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有老年人、青少年、家庭服务、残障康复、义工管理发展5项服务;20名社工,其中3名是由志愿者骨干转型过来的;启智还聘请了3名香港督导和2名本土督导,“挖”了2名具有5年社工经验的深圳社工加盟机构管理层。
自去年9月开始服务,社工开展“扫楼”、入户调查、社区调研、兴趣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等,都带着启智志愿者一起。有志愿者的加盟,同样的工作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是以往社工单独开展工作的数倍。而且志愿者的社会经验、热情主动,也带动了社工的投入。志愿者就如社工的左右手,使得社工开展工作更得心应手了。
“启智提供最具性价比的社会服务。”有了4万志愿者的底气,李森敢称。
“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有着太多的美好前景和难以想象的惊喜。”李森感叹,“志愿者热心公益,但缺乏专业的技巧,我一直希望通过专业的社工来带动志愿者。但过去受制于经费等因素,启智没有专职社工。现在,20名专职社工,每周六都会给志愿者做培训,平常社工们也会通过网络等途径和志愿者交流,这对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对于未来想转成社工的启智志愿者,现在也有了“上升”平台。李森介绍,启智正在开展“海星”计划,即发动一批志愿者骨干,通过培训、考试成长为专业社工。“启智转型后,有了专业平台,能请香港督导对志愿者进行长达两年的培训,并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转为社工,这些都是我以前不敢想的。”李森说。
目前覆盖广州所有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也让李森看到了社区志愿组织孵化培育的需求。“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是所有社区综合服务的必由之路。“志愿服务最终要回归社区,本土发展。”李森说。下一步,启智希望通过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的合作,利用启智发展志愿服务的经验,来孵化社区本土志愿者组织。“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终让我们生活的社区更加和谐和幸福。”
志愿者组织转型 抢接“政府订单”
广州最大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转身”成合法民间组织,成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这在我省并不多见
广东降低社会组织注册门槛后,大量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今年以来,广东加大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这被视为政府放权、转变职能,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手段。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竞争?近日,本报记者获悉,由广州最大的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广青启智服务总队“转型”而来的广州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功竞标广州市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举拿下200万元的“政府订单”。解析“启智”的转型之路,恰好给出了一个“草根”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民间解读。
在全国有名的广州志愿者李森没有想到,为志愿者“代言”十几年,有朝一日会变成一名社会组织负责人。
去年10月,李森在广州市民政部门申请注册了启智社工服务中心,今年3月这个中心正式获批。近日,该中心在广州市天河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竞标中“中标”,正式承接200万元“政府订单”。据悉,志愿者背景的社会组织成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这在我省尚不多见。
转型考量
从注册社工中心到成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李森坦言,这一路走来真不容易。
去年,广东省颁布《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社会组织建设的文件,李森就忙着为自己所在的启智社工服务中心“正名”。2000年开始参加志愿者服务,风雨十余年,李森带领的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从最初的十几名志愿者,到现在有注册志愿者4万余人。但由于不是独立的法人身份,没有账号、公章,在拓展志愿服务时,无论是接受捐赠还是项目拓展几乎处处受限。
启智社工中心成立没几天,团省委书记曾颖如曾到该中心调研,当她了解到中心面临发展资金瓶颈时,她提醒李森,可以尝试通过竞标的方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以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加速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步伐。与此同时,广东省、广州市也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
在团省委的支持下,李森在广州市考察了一圈,看中了天河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经过两轮投标,启智中心最终从三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到天河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笔200万的“大订单”。
融资难题
然而,不少草根NGO组织在“华丽转身”为民间组织之后,却面临资金短缺的发展瓶颈。
扎根于广州近十年的公益组织“灯塔计划”,曾多次组织志愿者到肇庆、江西等地进行支教活动,本月刚刚在广州市民政局注册成功,正式成为一家民间社团。该组织秘书长卢思歆却既喜又忧。喜的是终于摆脱长期以来的“身份尴尬”,未来利用在政府正式注册的社团身份,在国内更容易获得企业、基金会和会员等的认可。忧的是即使成为一家正式的社团组织,仍需要四处“化缘”。而社团的规模和服务范围,也不敢在没有固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盲目扩张。
据了解,今年,广州市安排2.6亿元用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而这部分资金主要落实分散在广州市各个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对于一些从事支教、环保等专项的民间组织来说,却难以分到“一杯羹”。
卢思歆表示,当他们了解到广州市政府有购买服务的计划时,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关注热情。“政府的购买服务主要集中在家庭和社区服务,而‘灯塔计划’主要致力于扶持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并不符合我们的组织特色。”
据悉,目前“灯塔计划”每年各项支出为20万—3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会员每年缴纳的会费以及一些基金会不定期的项目合作,缺乏固定资金的支持。对于刚刚成立的年轻组织来说,没有固定项目支持,在起步阶段很难发展壮大。
“蛋糕”要切细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民间组织,李森的启智社工中心能够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已经十分幸运。但李森表示,竞标的过程颇费周折。为了能成功中标,李森一咬牙将每年的服务工时报至38000个小时,这让他们的竞争对手都感到惊讶。这种实力,也让李森在竞标过程中加分不少。
李森认为,对于一些刚刚成立注册的草根社会组织,没有项目、资金的支持,一旦“断奶”就意味着“夭折”。“是不是可以考虑将‘蛋糕’切细,分散给各个不同类型的民间组织,在帮助它们成长的同时,将服务涵盖到更多领域?”
记者从团省委获悉,下一步将推广“广州启智”模式,扶持全省初具条件的志愿者组织转型为民办非企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竞标”。“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开放资源,加大向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购买力度。”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学者对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研究论文
1、中国志愿组织的典型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启智服务总队的考察
主要发表学者:周大鸣(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都市人类学与公民服务)
发表刊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年03期
2、中国“半官方”志愿组织的培育——以启智队为案例的研究
主要发表学者:谭建光(教授,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委员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发展)
3、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以广州启智队为例
主要发表学者:陈天祥(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表刊物:《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
中国志愿组织的典型个案研究
——对广州市启智服务总队的考察
周大鸣  杨小柳    揭丽英
内容提要
广州的志愿服务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形成多元化格局。其中最为活跃的启智服务总队,经过十多年的成长,在志愿服务理念、运作方式、组织管理体系和志愿服务方向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志愿服务模式,展现出了现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和新动向,因而对中国大陆的志愿团体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广州志愿服务  启智服务总队  志愿服务模式
作者简介:周大鸣(1958——),湖南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都市人类学与公民服务。
杨小柳,中山大学人类学讲师、博士。
揭丽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博士。
中国大陆的志愿服务伴随改革开放而恢复发展,经过二十年的富有新意的探索,为民众参与社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1世纪初中国处于转型期,志愿服务同样处于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刻,志愿组织的发展遭遇瓶颈,出现了社会认知不足、运动式活动、流失率较高、缺少评价激励政策、缺乏有经验的管理者等等主要问题。
广州的志愿服务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广州案例研究,可以启发我们去突破志愿服务这个瓶颈。1987 年广州市诞生第一条志愿者电话服务热线,1995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截至2007年12月,广州在册志愿者(志愿者)达到68万人,超过全市总人口的8%。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经历20 年的探索和发展,创造了“党政统筹、群团推动、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志愿服务发展经验,志愿文化发展较快,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大,在国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启智服务总队是广州志愿者社团典范。1995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启智服务总队作为一个分支同时成立,以智障儿童、孤儿为主要服务对象。成立之初的启智服务总队的会员只会十几人,经历了成立摸索阶段(1995年6月-2000年6月)、锐意探索阶段(2000年7月-2004年12月)、创新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如今注册志愿者1万多人,活跃的志愿者骨干1000多人,2007年9月,志愿者每月报名平均人数达到了520人,服务项目多种,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建立起比较完善。启智队在志愿服务理念、运作方式、组织管理体系和志愿服务方向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志愿服务模式,“启智现象”反映了现代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大陆的志愿团体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助人自助的现代志愿服务理念
志愿服务的一大瓶颈是“社会认知不足”,或者认为志愿者精神是“崇高”、“神圣”、“大公无私”、“毫不利己”,或者认为志愿者是“出风头”、“博取名利”, 借服务“作秀”和吸引社会关注,更有甚者认为误解志愿者是“廉价劳动力”、“免费劳动力”。[1]广州的志愿文化宣传“助人自助”服务理念。启智服务总队的座右铭就是“每位公民都是志愿者”。他们认为,自己是平凡人,没有那么高尚的想法,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志愿服务是快乐的事情,志愿者不是媒体塑造的“高大全”英雄。
这个“助人自助”的志愿理念区别于传统思维:第一,雷锋是志愿者,但志愿者不是雷锋。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助人为乐的心,志愿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志愿者不一定有雷锋那样崇高的觉悟,志愿服务和学雷锋的纯粹“利他”不同,志愿服务是以互惠为基础的“利他”精神和“利己”精神结合,这种精神是公民相互支持和关爱的体现,是双赢的。第二,志愿者不是传统的慈善者,传统的慈善观念强调有能力、有财富的人帮助无财富、无能力的人,注重“助人”的意义,志愿者是在自愿向他人提供某一方面的帮助,不是全能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共同受益,志愿服务的收益是双向的。
“助人自助”是志愿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必然对志愿行动产生最强劲的推动力。志愿者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志愿服务的外在特征是自愿与不计报酬,其核心理念是志愿精神。启智总队转换“单向度”的“奉献”理念,为志愿精神寻求一种合情合理合实际的“双向度”表达,即“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互助”精神,这个理念能够为更广泛的人接受。
在我国,志愿者精神的内容体现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1998年广州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志愿者的动机中“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和“帮助有需要的人”的比例最高[2],但是,当前研究发现,,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和人们思想的丰富多样,从事志愿服务的精神因素也日趋复杂,大致可分为传统性动机(以“责任感”为轴心) 、现代性动机(以“发展”为轴心) 和后现代性动机(以“快乐”为轴心) 。[3]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在广州,单向度的奉献与“利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和情感张力,也就是说,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再是最主要原因,人们参与志愿工作很多是出于内在需求,如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追求快乐的需要等。广州志愿服务的这个发展理念与世界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一致,正如密切尔·夏瑞敦所说:“公民服务好像一种制度,在20世纪世界的很多地方发展起来,并可能在21世纪得以扩展……在21世纪末,公民服务可能会像今天的教育、就业和兵役服务一样平常和被普遍接受。”[4]只有这样普通平凡甚至是实际的动机,才能在不依靠行政手段的形势下,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志愿服务才能深入人心开花结果,而不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达到一个“人人参与志愿活动,人人享受支援服务”的状态。
二、日常化持久化的志愿活动方式
启智队宣传“参加志愿活动就像广东人喝早茶一样平常”,是平凡的日常活动。他们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建立了自己的宣传网站、志愿者交流刊物,会员间保持着紧密的沟通,每周六日都有志愿者活动,从不间断。
他们有老人服务(老人院)、智障人士服务(展能工程、七彩虹欢乐营地、启智学校、智灵学校等服务基地)、特殊儿童服务(福利院、康复中心)、肢残人士服务(聋人协会、盲人协会、盲校定)、癌症儿童服务(家庭探访)、社区服务(大塘街社区、东湖街社区、建设街社区)等近二十个服务项目,一共近40个常规服务活动点,基本上都是每周服务,每周的志愿服务岗位近300个。
如前所述,人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各不一样,1000名的志愿者怀着各自的想念走进启智总队,不同才能的人们对活动表现出不同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启智队从“助人助己”的服务理念出发,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志愿活动的日常化和持续化:
一是开展适应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任何援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试图通过外部力量的介入,激发起受援对象的良性发展。因此任何援助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所提供的援助应是被需要的,并且是以受援对象所能接受的方式传递。启智队在服务中充分认识到了提供合适援助的重要性,在开展志愿活动之前,引入了受援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开展SWOT分析,了解受援对象的期望和需求,设计开展援助的内容和方式,这种实证研究的精神大大提高了服务目标、服务内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二对志愿服务的影响的评价。启智队从队员自身和服务受影响群体两个方面来评价自身志愿服务的影响。一方面,启智队建立了各类的会员交流制度,分享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经验,不论是网络的还是面对面的经验分享,都可帮助会员建立志愿服务伙伴群、提高服务的质量、树立志愿精神的认同。另一方面,启智队还成立了调研部,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入社会学、人类学问卷、访谈等实地调查经验,对志愿服务的受众和其他市民的反应进行跟踪,评价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向队员分享志愿服务的成果。
三建立了队员的培训体系。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NGO资深专家的合作,启智队有一套完备的培训体系,在传播共同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还注重提高队员的开展服务的技巧,如如何开展调查研究、进行访问交等等。
日常化的志愿活动方式,与运动式的学雷锋活动不同,具有长效机制,表现在:
其一,活动发生的频率不同,学雷锋活动是运动式的群众运动,在特定的时间发生,而后者是公民社会中的大众参与,经常发生;
其二性质不同,尽管都是助人为乐,学雷锋在党政号召下进行,实际运作更多是服务党政的中心工作,但是通过日常化的志愿活动可在实践中逐渐确立服务公民利益为主的意识;
其三, 学雷锋活动一般是根据政治需要、宣传需要而选择服务项目,服务领域比较单一,较多集中在大型活动服务与公益活动服务,而日常化的志愿活动强调自觉自愿、力所能及,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参与者的主体选择,追求多样化、追求新颖性、追求实效性、追求个性化等都成为必然的趋势。从经常性的传统服务扶助弱势群体、改善社区生活;到时髦新兴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网络服务,再到紧迫领域的精神病人服务、艾滋病人服务,还有参与公共管理机构的社会服务、民意表达服务,逐渐覆盖社会发展和公民生活的所有领域。
启智队的成长历程,反映出了广州乃至珠三角志愿发展的一个特点:由于开放的文化心态和临港的地理优势,广州早期志愿者率先学习外国和港澳经验时,对于志愿服务就是采取务实态度,不神圣化,立足于既能够帮助他人,又能够让自己充实,默默服务,追求这种日常化的行为特色,不愿意配合宣传和升华。
日常化的活动方式,也可使得志愿行为的宣传富有现实性和操作性。启智队的支援行为正是通过这样的持续示范的良性循环,形成志愿者行为的榜样和理想模式,有效地进行传播和扩展,培育了公众的积极的参与意识,把分散的个人吸纳到组织中,在志愿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得到有效扩展,从而形成了广泛而持久的志愿者运动。
三、网络化多元化的志愿管理机制
志愿组织的一个特点就是其组织的相对松散,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大。这既是志愿组织的优点——有助于形成跨阶层、人群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观;同时也是其面临困难——实现日常化志愿活动需哟啊建立在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上。
组织管理机制具体说来,就是组织、评价、激励制度。志愿者组织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尽管大家都想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由于志愿者职业分布多样、年龄范围广泛、生活背景迥异、素质水平不一,也就是说,志愿者来源具有广泛性、参与动机的多样性以及行为的随意性等特征,这造成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极其错综复杂的态势。因此, 志愿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通过一定的策略来产生持续不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的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启智队摸索出一套网络化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其一是网络化运行。启智服务总队利用网络维系会员,节省了很多管理成本。建立广州第一个志愿者的家园网站――广州青年网、志愿者电子邮件报名制度、志愿者QQ群、论坛交流机制,推出网络版“志愿者百问百答”、国内第一本志愿者网络杂志《youth.name》,并推出网络商店,筹集经费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
其二是实行多元的管理方式,凝聚会员,加强认同。推出届长制度、志愿者沙龙、家访志愿者管理办法、启智长者服务类带队工作手册,开展志愿者培训,开拓服务点,推出建立志愿者图书馆,成立会员部、调研部、网络部、平面设计部、培训部、外联部、宣传部等支撑部门,并建立志愿者党小组、团支部,聘请专职人员管理志愿者工作。
其三建立量化的奖惩制度,以服务时数登记为标准,推出志愿者星级会员制度,根据服务时数的不同划分七个等级,同时,建立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飞机榜”,公布报名后没有参加但又没有请假的志愿者,起惩戒作用。其四是加强对外宣传,服务点负责人推出《启智服务总队简讯》月刊、启智服务总队年报、各个服务项目发布月报或者季报(比如七彩虹05年第一季度工作季报),推出广州市民对义务工作认知调查报告,举办“爱心故事征文”,配合广东省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出版《与志愿者同行》、《中国志愿服务指南》等书籍,与《信息时报》合作,每周共同开展一个服务项目,由《信息时报》进行活动报道。
启智服务总队的网络化和多元化的组织方式,他们不单纯依靠行政体系,突破单一的组织模式,既注重志愿服务的现实发展又考虑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队伍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注册人数过万规模,这是一种灵活创新的社会服务模式。一方面,通过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志愿者组织方式,把社会需要与志愿者的需要有机结合,有效地服务社会,达到“助人”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加上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惩罚制度,帮助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效地满足志愿者的愿望“自助”,内化“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志愿精神,保持志愿者参与行为的内在动力,从而降低流失率,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
四、民间色彩增强的社区化志愿发展方向
广州志愿组织实践着“第三部门”的作用,民间化的色彩增强。志愿组织不同于政府行政部门和私营部门,这些非政府非赢利的组织统称为 “第三种部门”,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社会的建立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最终需要大量为社会民众服务的非盈利机构,非盈利机构所承担的功能作用,可以弥补政府部门和市场经济所未能顾及的方面,志愿服务的无偿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它能够发挥政府及市场无法替代的社会保障功能。志愿服务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州志愿服务是成为广州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优势。
伴随着民间性的发展,广州志愿服务独立性越发明显。中国大部分志愿者行动,不同于西方发展途径,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组织性和规模性,以学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方式由党政部门组织实施。实际上,党政部门良好的公众信誉度,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但是,志愿活动在管理中过度依靠行政体系,可能会损害志愿团体独立性,造成组织模式单一化,降低工作效能。广东省的情况是省级机构对于志愿服务没有太多管理与控制,随着体制改革,政府允许民间志愿组织成立,但是广州的志愿服务,大部分按照中国特殊的社团管理法规,挂靠于政府部门或人民团体。许多挂靠的志愿团体仍然尽量保持自己的民间色彩,启智服务总队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名义上从属于协会,但是所有项目运作都采取民间方式,获得较大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志愿者志愿组织的民间化趋势,并非不需要政府支持,而是需要政府的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和其他机构的密切合作,需要政府转变身份,主要进行倡导和监督工作,将志愿团体推向社会,增强其自主性与灵活性,自主选择和开展服务项目,不断社会化、普遍化,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实践第三部门的补充功能,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民间化与社区化并行。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位人”不断向“社区人”转化,社区建设现已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生长点, 并逐渐发展为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社区志愿组织社区公民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创办志愿者服务基地, 建立灵活多样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广州启智服务总队就与多个社区联合开展服务项目,政府也大力鼓励企业、公益基金、非营利组织和广大社会人士来加入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让志愿服务组织回归社会。
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是判断公民社会发育程度的一个标志性尺度。广州志愿服务模式具有内在丰富性,不同的团体大胆探索志愿服务的不同类型,形成多元化格局而不是简单统一格局。助人自助的志愿服务理念广泛传播,日常化持久化的运作方式不断规范,网络化和多元化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民间化色彩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广州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州志愿者精神、志愿活动方式以及由此派生的志愿者组织体系和志愿服务网络已经率先形成并且构成中国当代志愿服务的新型要素,已经成为促进广州和谐社会的结构性因素,对国内的其他省市的志愿服务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黄小跃:《对社区志愿者的人类学考察——以深圳莲花北社区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5)
李丹、王锐兰:《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理论与改革》,2006(2)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谭建光主编:《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谭建光、凌 冲、朱莉玲:《现代都市志愿者心 态 分 析》,《中国青年研究》,2005(1)
谭建光等:《与志愿者同行-中国广东志愿服务调查纪实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谭建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志愿者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 ,(9 )
谭建光:《志愿服务的珠江模式及其研究价值》,http://www.youth.cn中青网—青少年研究
涂敏霞、张炳富:《广州市民如何看待志愿工作——关于广州市民对志愿工作任职的调查报告》,《青年探索》,1998,(4)
王强:《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发展的“三性”分析》,《社会科学》,2003(4)
杨恕、续建宜:《美国志愿者运动述评》,《国际论坛》,2002(1)
张敏杰:《欧美志愿服务工作考察》(下),《青年研究》,1997(5)
卓汉容、谭建光:《中国社会志愿服务转型的探讨》,《江海学刊》, 2001, (3) .
中国“半官方”志愿组织的培育
——以启智队为案例的研究
谭建光
内容提要
   中国志愿事业发展进程,“官方”志愿组织、“半官方”志愿组织、民间志愿组织并存,共同发挥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是值得重视的现象。启智队作为“半官方”志愿组织的典型代表,经历了从依附到自主的转变,创造了平等快乐的志愿文化、网络延伸的组织结构、自我成长的激励机制、多元融合的资源体系、“魅力+亲和力”的领袖影响等。启智队的培育和成长,不仅繁荣了社会服务,而且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谭建光(1960年——),男,广东省江门市人。教授,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委员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同时,公益事业与社会服务逐渐转型,过去由政府包办的公共服务,也越来越多转为社会机构、志愿组织承担。其中,大批志愿组织在服务中发展和壮大,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力量,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简称“启智队”)是既有特殊性又有代表性的“半官方”志愿组织。其特殊性表现在中国公民社会仍然不宽松、不完善的环境中,启智队能够从十多人扩大到一万多人,并且稳健和顺利发展,是非常特殊的现象。其普遍性表现在启智队的许多发展因素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来自政府和民间的支持,也引起其他志愿组织的仿效,促进未来更多类似组织的成长。因此,笔者根据多年与启智队合作所获得的资料、体验、思考,撰写本报告,提供学术研究的雏形。
   一、研究说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邻里互助、慈善助人的传统,但是现代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却是从欧美国家引入,在曲折历程中发展壮大。近代中国志愿服务发源于20世纪初的上海,是女青年基督教会率先开展的服务,逐渐影响其他社团。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广州市诞生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1989年,天津市诞生第一个社区志愿组织:1990年,深圳市诞生第一个合法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5]由于中国的志愿服务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事物,实践发展较快,但是学术研究相对滞后,迄今缺乏富有创新性、富有学术价值的成果。
   此前的研究成果,包括笔者的成果较多集中在对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状况的分析,对志愿服务社会影响的分析。从微观层面深入研究具体志愿组织的成果,往往来自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他们将志愿组织作为个案,论证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观点在这一领域的启迪,但是从中获得的创新性观点极为有限。这次,笔者选择启智队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志愿组织的深入研究,期望从组织发展的理念变化、组织结构的适应过程、组织生机活力的培育等方面获得新的认知。
   国外对于公益组织包括志愿组织的研究,具有较多的论文和专著。其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却不是研究著作,而是深入分析救世军发展历程的著作——《美国最有效的组织》(The Most Effective Organization 1n the U.S.),书中谈到“你只要和我们的志愿者待上一会儿,就立刻会为他们对救世军事务的热忱感到震惊。他们说,项目收益者的生命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军官的榜样深深激励着他们。”[6]美国救世军1880年成立的时候只有八个人、两面旗帜和一个共同的信念;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年预算超过20亿元,军官、工作人员近340万的超大型组织。在千百万起落沉浮的组织中,救世军依靠信仰支持、感情维系、精心管理、网络扩展,成为最成功和最有魅力的公益组织。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组织包括志愿组织的发展从欧美国家扩散到世界各国,形成了人们逐渐认同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热潮。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专注于这些组织的研究,产生富有影响的成果。美国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Lester M.Salamon)对于各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获得富有价值的结论。“人们称之为‘非营利组织’(nonprofit)、‘志愿组织’(voluntary)、‘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第三部门’(chird)、‘社会经济’(social economy)、‘非政府组织’(NGO)、‘慈善’(charitable)部门等,……(其功能)概括地说,是动员个人力量追求共同利益。”[7]各国、各地区对于公益组织的称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恰恰说明这些组织富有活力,难以简单划一地归类。而且,外国各种社会组织都建立所属的志愿队伍,在从事非营利服务的同时开展志愿服务,从而形成志愿组织多元化发展格局。
   中国在传统慈善互助的基础,近现代受欧美国家影响发展了志愿服务、产生了志愿组织。率先成为开放城市的上海,公益、慈善、志愿组织都比较发达。据日本学者小浜正子的研究,“上海在停办地方自治以后,都市社会的公共职能依靠民间运作得以实现。慈善团体是:(1)基于中国传统社会所提倡的善举;(2)具有西方基督教人道主义的背景;(3)也有的是为了解决都市社会的矛盾而设立的。”[8]民国时期,一方面战乱频繁、灾害频发,慈善人士和志愿人员活跃在帮助受难民众的第一线;另一方面,随着工商业的兴起,慈善组织、志愿组织逐渐产生和发展,也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原来意义上的慈善活动、志愿活动作为“资本主义的伪善”因素遭到摒弃。六十年代的“学雷锋、做好事”虽然包含群众互助的内容,但是赋予政治因素,与志愿服务有区别。特别是各种社会机构、社会组织都严格控制在党和政府的安排下,没有真正意义的自主性志愿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组织恢复和发展,近年来具有较快的增长势头。据《中国社会组织年鉴》的数据,1988年拥有正式注册的4446个,2007年增加到386916个。[9]其中,许多社会组织逐渐开展志愿服务,通过服务活动赢得更好的社会发展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社会组织的研究逐渐兴起,借鉴外国经济学界、社会学界、政治学界、管理学界研究社会组织的视角,国内学术界从经济角度分析民间组织与“市场失灵”、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失灵”、民间组织的积极角色、合作模式中的问题与民间组织市场化的倾向;从政治角度分析民间组织与国家的关系、民间组织作为利益群体而存在、民间组织对市场“暴政”的反抗;从社会角度分析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化形式、民间组织在社会学意义上的精髓等。王名等专家学者提出“真正应当受到重视的也许是公民社会视角的观点,……进一步地,民间组织、志愿行动、公民社会本身就是目的,强调这一点在一个市场经济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尤其重要,因为后者不仅会像政府一样构成对人本身的‘暴政’,而且,市场永远是工具性的,一旦一个工具演变成为一个统治者,那将是十分危险的。”[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志愿服务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丁元竹、谭建光、朱健刚[11]等人的著作、论文,从中国志愿服务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志愿者动机分析、志愿组织成长分析、志愿文化传播分析、志愿服务体系分析等多种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朱健刚的专著《行动的力量——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在志愿组织研究方面具有新颖的见解。香港中文大学陈健民教授评价,“本书最具有学术性的部分,是作者视志愿组织为一种创造公共物品的集体行动,甚至是一种超越物质取向的新社会运动,进而探讨这种时间的内在逻辑。”[12]这样,就将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从现象分析进入结构分析、功能分析,把握它们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影响。
   笔者作为最早涉猎志愿服务研究的专家,跟踪和分析当代中国志愿服务诞生以来的轨迹。“从1987年听说志愿服务、接触第一批志愿者到今日,已经历了20多年,度过了人生的青春年华。我与志愿者不离不弃、相伴同行,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消除一个又一个偏见,创造一个个温馨故事,完成一个个调查项目,为促进志愿事业的繁荣兴旺作出了贡献。”[13]进入21世纪,我转向对特殊志愿组织的关注、扶持、推动和研究,先后帮助启智队(广州)、亲子义工队(中山)、助残服务队(番禺)、拓展服务队(东莞)等数十个富有热情的志愿者团队发展。我特别注重的是“半官方”的志愿组织,即民间发起和发展,又得到政府认可和支持的志愿组织。因为,纯粹官办的志愿组织占有大量资源,却由于官僚色彩影响而缺乏人性魅力;纯粹民间志愿组织受到官方的排斥而具有“抗争”的动力,缺乏正常发展氛围。启智志愿服务总队具有典型的“半官方”特征,从本质上说它是民间组织,从发起人的自主选择到迄今为止团队领袖的自主抉择,都保持相当大的独立和自治性。但是,启智队既挂靠共青团广州市委主管的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也成为广州市民政局主管的“广州市义工联”的社会合作团队;从两方面获得发展的政策、资金、措施等资源。“半官方”志愿组织具有过渡性质,是传统依赖官方生存到公民社会自主生存转变期间的特色。但是,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民主的特殊性,使得这种过渡时期将非常漫长。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逐渐提供“半官方”志愿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转向完全自主自立的志愿组织发展,仍然需要30——50年时间。因此,“半官方”的过渡特色就逐渐凝聚一些具有生命力的因素,值得总结和研究。
我们研究中心与启智队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是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动启智队提升能力、扩大影响力。我们帮助建立“启智志愿服务总队发展指导委员会”,聘请11位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担任委员,定期讨论团队建设,提供智力资源。另外,研究中心连续多年提供资金给启智队举办“爱心故事”征文评奖活动,通过鼓励志愿者撰写征文,提高思考和分析的水平。二是寻求高校、社科机构的学术资源,推动专家学者对启智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提供课题经费,吸引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的专家专门研究“启智现象”。三是帮助启智队扩大社会影响、吸引社会关注,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提供经费支持启智队领袖参加北京大学“中国志愿服务回顾与展望论坛”并发表演说,专门举办“启智模式与快乐志愿服务”论坛等,聚集新闻媒体、学术团体探讨“启智模式”。与此同时,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分别从启智队发展的社会背景、组织变迁、服务创新、文化氛围、支持体系等多角度深入研究,探寻“启智现象”背后的意义。
   本文就是笔者长期与启智队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的成果之一,重点探讨启智志愿服务总队的组织培育。一方面,分析中国社会转型进程对“半官方”志愿组织培育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志愿组织自身采取的策略对培育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们曾在思考中国志愿组织发展的时候,提出两种假设:一是国家控制的放松程度对于志愿组织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二是志愿组织争取自主性的力度对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然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发现,社会控制放松与社团争取自主之间,并非完全成正比关系,过快和过度的放松控制可能导致社团秩序混乱,过于激烈的争取社团自主运动可能导致反弹性的从严控制。中国特殊国情影响下,启智队这种“半官方”志愿组织健康培育与迅速发展的经验,具有特殊的启示价值,值得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带着对两个假设的检验和探寻新思想观点的目的,形成对启智队的组织培育研究成果。
   二、从依附到自主——启智队发展历程分析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新生事物,启智队是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产生的新型组织。改革30多年来的中国社会组织大多数经历着从依附到自主的历程。启智队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志愿组织,较快实现这一转变,对于其他组织有启发性。
   (一)依附性发展阶段(1995年——1999年)
   虽然广州市是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最早建立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但是随后的发展并不顺利,没有像深圳市、天津市、上海市、杭州市那样蓬勃兴起,丰富多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对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行政干预和保护措施很多,缺乏志愿组织自主服务的空间。因此,直到1995年成立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此前的志愿力量非常薄弱;即使协会成立后的几年,志愿组织仍然弱小,发挥的社会作用有限。初期的启智队是由热心青年组成,但是依附性却非常明显。
1995年的6月6日,在广州市团委办公楼的会议室……一个隆重而平凡的启动仪式在此举行,当天,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了。……与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同时成立的还有属下的四个总队:启智服务总队、松柏服务总队、助残服务总队、医疗服务总队。服务总队以服务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划分,启智服务总队是以智障儿童、孤儿为主要服务对象,松柏服务总队以老人为服务对象,助残服务总队以残疾人为主要对象等。……成立之初的启智服务总队的会员只会十几人,队长是某保险公司工作的袁桂新,副队长是陈欣宁和邓保坚。九十年代志愿工作在内地属于新鲜事物,十几个会员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开始开拓服务并慢慢形成一些管理规范。
——资料来源:李森。《成长的足迹——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材料》(2007年内部资料,网络传阅)
   我们分析的依附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组织形式的依附性。当时的启动智队受到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严格审核,发展队员和组织活动限制较多。二是服务范围的依附性。官方机构仍然沿用传统思维,对每一支服务队伍限定服务范围与对象。启智队就是从事智障儿童服务,不能涉及其他领域。三是交往联系的依附性。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初期对于各志愿总队的交往合作关系严格审查,担心产生政治偏差,也制约了启智队的力量壮大。四是拓展活动的依附性。当时的中国及广州,社区或机构都看重组织的正式性,启智队前往市内外服务都依靠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推荐或介绍,缺乏自主发展空间。这些现象说明,“传统政治文化中这种对民间组织的不信任和轻视,从深层次制约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14]恰恰由于依附性大的影响,当时的广州市志愿队伍,包括启智队的能力非常弱。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应邀为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服务,并且开展志愿组织领袖培训。记得前往番禺历奇山庄举办的“广州市青年志愿组织领袖交流营”,参加的团队领袖素质参差不齐,能力都较为薄弱。以至出现了团市委、志愿者协会的领导着急,反复与笔者商量怎样选拔优秀志愿者领袖、怎样尽快提高志愿者领袖素质的问题。然而,受制于政府控制过多、志愿组织依附较多,志愿者领袖的自主能力难以提升,无法改变现状。
   (二)半依附性发展阶段(2000年——2003年)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的系列活动,促使中国国家及地方政府发现志愿组织自主发展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也促使中国志愿者看到自主发展的可行性。启智队随着新人的增加,从数十人扩大为数以百计、数以千计,服务领域也突破了原来团市委限定的“智障儿童服务”,设计其他公民参与的服务。特别值得介绍的是1999年新参加启智队的志愿者之中,一位名叫李森的志愿者逐渐脱颖而出,在配合队长的组织协调中发挥了才能,成为后来引导该志愿队伍发展壮大的核心人物。虽然李森仅仅是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但是善于思考、善于团结和激励志愿者、善于争取和使用社会资源,对于启智队性质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从单纯服从官方机构安排、满足完成服务任务的组织,逐渐转变成为有一定自主性的发展机制,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自主调整和变化。
(2003年12月10日日记 )  收到一个网友的投诉,说参加某志愿活动的时候,组织者不但迟到还和服务机构发生争执。我想,无论是谁的对错,当者志愿者的面和组织机构发生争执,这样会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信心做成多大的打击呢??而且以后还如何与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呢?唉,真不明白这些组织者有没有考虑到志愿者感受,有没有考虑到服务对象的感受,没有考虑到自己组织的形象,有没有考虑长期发展方向,有没有考虑到其他志愿团体的感受。。。。。。
资料来源:李森《老乌札记》2003年(内部资料,网络传阅)
  我们让启智队的领袖与骨干回忆当时的组织发展,他们感觉最大的心态变化,就是要“将启智队变成志愿者自己的组织,自己热爱、自己发展。”虽然起步的努力受到许多阻碍,政策、制度的限制,以及管理机构人员的官僚习惯,都使启智队的改革困难重重。然而,第一代启智队领袖坚持自主的愿望,并且鼓励第二代领袖付诸实施,终于赢得“半依附性”的局面,从正统官方控制中获得一点一滴的自主空间。
   (三)探索自主性发展阶段(2004年——2007年)
   第二代启智队领袖李森(网名“乌托邦”)从2003年10月接任总队队长,陆续实施改革与创新的措施。一是完善网络交流平台,打造“志愿营地”志愿者网站(原来是2001年建立,近年迅速丰富与完善内容),通过网络搭建志愿者相互沟通平台,沟通成本分摊在参与的志愿者,降低了志愿组织的运作成本。同时李森是广州电信公司的员工,在建设网站方面获得减免收费和技术支持,通过吸纳一批热心网络的志愿者探索实验,逐渐使“志愿营地”网站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从2005年以来,利用“志愿营地”网站报名注册并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二是敢于突破原来的限制,从单一服务团队转向多样化服务团队。除了智障儿童服务之外,也建立其它相关的儿童服务和老人、社区探访、流浪者关怀等志愿服务。其中2006年参与“广州市癌症患儿家长会”服务富有成效。同时,还开发儿童服务以外的志愿服务项目,如社区服务、老人服务、农民工权益服务等。每开发一个新的服务领域,就能够凝聚一批热心志愿者,启智队的成员很快突破千人、万人。三是探索建立启智队自主管理与协调的机制。原来的服务队伍忽略了组织内部建设,仅仅依靠服务活动凝聚志愿者,久而久之就缺乏吸引力,造成志愿者流失严重。后来,针对志愿者的生活需求和成长需要,启智队建立组织一系列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届长以老带新制度)、激励制度(星级会员制度)、和内部的关怀、帮助、提升机制,营造“志愿者家园”的环境与氛围。四是主动扩大社会联系和其它志愿组织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与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州市义工联加强合作,承担更多的服务任务。同时,也积极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任务,从而获得不同层次的表彰与激励。由于李森本人是共产党员,而且是“优秀小时党员”(依靠志愿服务小时数量积累获得党组织表彰),在带领启智队自主发展的时候,善于把握党和政府提供的空间、允许的空间,争取良好的社会环境。
说起启智服务总队的成长,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队长李森。李森,2004年入党,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党员。李森以其亲和力、管理能力,凝聚着广州上万名志愿者,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与赞扬。
资料来源:《创新城市、多彩光芒》(2007年内部资料,网络传阅)
   从历年启智队志愿者报名数目分析,2005年下半年开始有较大增长,公众参与的热情持续至今。
表一:启智服务总队志愿者近年来报名人数(截止2008年8月数据)
  
 月份
  
2003年报名人数
2004年报名人数
2005年报名人数
2006年报名人数
2007年报名人数
2008年报名人数
总合计
1月
无招人
无招人
56
133
320
281
 
2月
15
44
26
206
421
408
 
3月
18
15
84
297
433
373
 
4月
17
21
47
214
666
489
 
5月
20
25
59
224
385
527
 
6月
18
23
60
222
494
581
 
7月
10
29
67
264
543
441
 
8月
21
29
63
192
483
310
 
9月
24
27
145
305
416
325
 
10月
27
53
139
346
485
574
 
11月
33
42
116
358
472
471
 
12月
17
56
152
395
553
725
 
合计
220
364
1014
3156
5671
5505
15930
   资料来源:李森《志愿者管理经验谈》(网络交流资料,内部传阅)
   将启智队探索自主性发展的历程与国内外其他志愿组织比较,可以发现: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化与循序渐进争取社会理解是其成功的经验。近年来,国际非营利组织、发达国家非营利机构,常常引导发展中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脱离政府,独立发展,但是现实中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其实,美国学者莱斯特·M.萨拉蒙(Lester M.Salamon)的研究发现,“(在美国)实际上,政府已经成为非营利人类服务机构的唯一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远远超过了作为生计来源的私人捐赠和服务收费。简而言之,政府与志愿部门的合作,已经成为这个国家人类服务供给系统的支柱,成为私人非营利部门生存的主要资金来源。”[15]目前中国志愿组织面临两种困局:一些官方依赖性强的志愿组织缺乏活力,难以受到民众的真正欢迎;一些“草根”民间志愿组织缺乏实力,影响微弱。启智队的自主化探索过程,避免“官僚化”和“草根化”两个极端,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发展服务空间,争取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发展生机活力,契合了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逻辑。
   (四)多元自主性发展阶段(2008年——)
   中国2008年是公民社会兴起的年份,也是志愿组织蓬勃发展的年份。启智队在该年度发生的“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志愿服务中都有积极的参与,并且获得锻炼与成长的机会。队长李森既是奥运“火炬手”也是奥运会场馆志愿者,为启智队赢得荣誉。南方雪灾期间,启智队在协助维护车站秩序与旅客安全、协助运送保暖物资和饮食物品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启智队积极开展募捐活动、协助红十字会与慈善总会搬运救灾物资、选派志愿者照顾到广州治疗的四川伤病员;同时,组织启智队“四海一家”支教志愿分队到四川省绵阳市灾区为少年儿童服务。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启智队队长在北京赛场服务,同时网络联系其他志愿者在广州开展宣传奥运精神的活动。2008年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特殊性在于计划安排与计划外行动相结合,官方志愿热潮与非官方志愿热潮相结合。据笔者对汶川大地震灾区志愿服务的调查,“一是中国政府对于灾区服务的公开、开放,第一时间组织部队、医生救援之时,就力争向有爱心的志愿者开放服务途径,不仅向国内志愿者开放,而且向外国志愿者开放。二是中国人特别是志愿者的应急服务意识增强,不论从哪种渠道获得灾难消息,都迅速反应并力求尽快参与救援服务。”[16]这些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灾区的志愿服务热潮和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热潮,激发公民参与兴趣之后,就产生长期的影响,各种各样的官方和民间志愿组织由此诞生和延续。启智队也借助这种社会形势,策划和实施有利于志愿组织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项目。
启智队2009年设计的发展项目:
A、启智志愿服务项目发展专项资金筹资项目。为推动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减轻服务项目骨干的经费负担,启智服务总队特成立“启智志愿服务项目发展专项资金”,首期由赞助企业注入1.5万元费用用于支持启智服务总队常规服务项目2009年上半年的运作经费。今后“启智志愿服务项目发展专项资金”还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继续支持2009年下半年、2010年服务项目的经费运作。
B、运动机会项目。运动机会是是一家以促进儿童发展为使命的国际发展机构,通过借助体育和运动的力量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儿童的健康水平、生活技能和全面发展。他们将会在广州与我们合作开展项目,具体合作方式请看另一附件的合作协议。
C、《启智队》纪录片DV拍摄。项目介绍:启智服务总队目前是广州地区较为活跃的志愿者组织,目前发展志愿者会员15000人,开展服务项目三十多个。为让更多人了解启智服务总队的发展历程和活动开展,启智服务总队拟筹拍纪录片DV《启智队》,通过拍摄会员招募、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管理、志愿者骨干访谈等方式拍摄编辑60-90分钟的视频。
D、《youth.name》网络杂志项目。继续办志愿者杂志,新的志愿者杂志打算调整为2个月一期,每期印刷1500-2000本,主要派发给新入会的志愿者会员和部分公关合作机构(成本开支主要在新会员入会的报名费开列)。
E、培训视频网络化。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学院刘冰合作,在他学生的帮助下进行培训视频转化,开展网络培训。
F、大学诚志愿者之家项目。大学城志愿者之家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在广州大学城设立的志愿者活动组织。以大学生为主要成员,旨在通过建立志愿者之家这一沟通平台让更多学子了解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让更多大学生投身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城志愿者之家还为大学城十所高校志愿者协会每年提供1-2次志愿者培训。
表二:启智志愿服务总队2009年发展基金申请分类表
  
     启智发展专项资金初步定于1.5万元运作费用由各个服务点申请,我们共设三个档次
  
 服务点类型
数量
支持2009年上半年经费
申请条件
A类服务点
三个
2000元
服务点成立两年以上,运作良好
B类服务点
五个
1000元
服务点成立一年以上,运作良好
C类服务点
八个
500元
服务点运作良好
   
窗体底端
  
资料来源:《启智服务总队2009年上半年重点推动项目》(内部资料,网络传阅)
   值得注意的是启智队在进行发展项目设计的时候,一方面力求扩大社会影响和争取广泛资源;另一方面不是想摆脱政府的影响,而是创建与政府合作发展的新方式。即树立启智队的社会形象,增强启智队的服务实力,力求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有更多的项目可以委托志愿组织完成。根据美国学者朱莉·费希尔(Julie Fisher)的分析,在第三世界国家,“无论是垂直的NGO网络还是水平的NGO网络,在大多数国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府与NGO之间的创新合作。”[17]如果执意追求独立发展而排斥政府介入的社会组织,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困难。启智队在自主性增强的同时,努力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关系,获得政府的信任与支持,又赢得更大的自主发展机遇。
   从启智队成立十多年来,由依附发展变为自主发展的历程,揭示出“半官方”志愿组织也可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虽然,由于中国社团登记制度的限制,启智队未能独立注册,但是除此之外的一切管理、协调、服务、传播都与独立社团没有差异。然而,启智队逐渐自主化过程中,努力保持与党政机构的良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经验。即使未来获得独立登记注册,仍然将争取党政支持及配合党政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平稳发展进步、促进民众生活实现幸福。
   三、从单一到丰富——启智队培育要素分析
启智队培育的关键是不断丰富和发展内在要素,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树立志愿组织形象、营造志愿组织文化、健全志愿组织机制、聚集志愿组织资源,从而建立起自我循环、自我提升的体系。我们的调查发现,有这些要素的支撑,启智队能够不单纯依赖政府资源、企业资源或境外资源,而是随时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积极寻找生存和发展空间。
(一)平等快乐的启智队志愿文化
   调查过程发现,启智队吸引公民广泛参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具有平等、包容、快乐、激励的组织文化。并且,从志愿者领袖、骨干成员到普通志愿者都努力实践这些文化信仰,而不是流于形式。
   启智服务总队使命:志愿文化的传播者
   启智服务总队核心价值观:平等、包容、传播
   启智服务总队远景:和谐社会、平等互助
——资料来源:《启智服务总队2007年年报》(内部印刷资料)。
   从20003年开始,启智队就设计了独特的使命、远景与核心价值观。各分队、分部、服务点也设计独特的文化,总体要求是对志愿者“欢迎”、“鼓励”;对服务对象“关心”、“尊重”。我们研究中心与启智队每年举办的“爱心故事”应征文章中,描述受到启智文化吸引而坚持服务的篇章占比重较大。其中,一位笔名“四娘”撰写的《柔柔光·微微笑》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其中描述,“我有微微的笑,他有柔柔的光。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指引,这个指引可以是实质的动力,也可以是精神的鼓舞。斋啡的爱心,就如柔柔的灯光,指引着我们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前进。无论路途崎岖或者风光绮丽,他都让我微笑面对。”[18]这反映在启智文化影响下的志愿者心态,善意对待他人、善意对待社会,共同创建“好的生活”。笔者参加启智队2008年总结表彰大会的时候,就深刻感悟“半官方”志愿组织与“官方”志愿组织的文化差异。此前,参加政府志愿事业指导委员会和志愿者协会的总结表彰大会,会前程序再三设计和编排,领奖人员提前彩排,劳累很长时间,就是为了大会“不出差错”、“不出意外”,让领导们满意。所以,参会的志愿者感觉紧张、劳累、拘束。相比之下,启智队的总结表彰大会项目众多、人员繁多,颁奖和表演过程频频出现小差错、小意外,但是表演者欣然认错和道歉,观众(志愿者)乐于宽容和鼓励。简而言之,官方志愿机构的活动“为领导负责”,力求不出差错;启智队的活动却“为志愿者负责”,提供快乐和轻松,赢得志愿者的认同。中国社会机构与组织的官僚倾向比较普遍,成员参与的乐趣逐渐消失。启智队创造平等、包容、快乐、尊重的志愿文化,恰恰是祢补了社会的缺失,受到广泛志愿者的欢迎,也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二)网络延伸的启智队组织结构
   启智队是较早采用网络管理与沟通,并且在长期的运用中受到显著效果的志愿组织之一。据早期志愿者的介绍,“为了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沟通,早在2000年,我们就租用了一间网络公司的服务器空间,注册了域名,建立起志愿者网络论坛(志愿营地)。论坛很快成为会员之间分享感受、交流心得的平台。”[19]如今,志愿营地既成为启智队员的家园,各种活动信息相互交流,各种情绪心态相互疏导;也成为其他组织观察志愿服务动向及变化的“窗口”,从这里可以发现民众服务需求的不同趋势,可以发现志愿者不同阶段的追求,可以发现灵活调整的志愿组织策略。当今时代,许多社会组织包括志愿组织都开设网页,利用网络联系和管理成员。但是,许多组织的网页存在“建立热闹、使用冷清”的状况,开设不久就失去吸引力。启智队则聚集一批热爱网络的志愿者,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一是较快实现新志愿者的网络报名。提供方便、灵活的网络注册方式,吸引民众上网报名,成为志愿者。二是长期在网络发布志愿服务信息,让志愿者自主选择和参加。启智队30多个合作服务点对志愿者的需求,每星期都在网络发布,同时经常公布服务效果,吸引了志愿者频繁关注。三是尽量提供志愿者的自由、有序的交流。启智队力求提供志愿者自由交流的空间,鼓励大家把各种感受、看法说出来。但是,版主积极引导、热心沟通,善于将消极因素化解,使得志愿者的论坛交流较为理性,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四是利用网络储存志愿文化资料,便于志愿者查找和使用。网络管理者将多年来启智队的徽章、海报、纪念卡、标语、文章、书籍、年报、简介等,储存在“志愿营地”,形成内容丰富的资料库。广大志愿者通过查阅这些资料,感受志愿文化的魅力,就加深对志愿服务的感情,愿意终身坚持。同时,启智队采取网络联系与人际联系相结合的组织管理方式,建立“总队——分队——小组”和“总队——服务点——服务组”交叉的组织体系,前者是管理与协调的分层,后者是服务领域与人员的分类。网络报名的志愿者,通过平常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同一小组或邻近小组的志愿者结识,就建立起人际交往关系,互相关心和帮助。这样,消除了简单依赖网络管理造成的机械化、简单化倾向,利用网络的科学性、快捷性实现高效率运作,又促进人际交往的亲密性、信任感,维系志愿组织的持续发展。
(三)以服务对象的利益诉求作为出发点设计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服务项目是否具有生命力,很多程度取决于是否从服务对象(受助人)的利益角度出发和志愿者对服务项目的认可。目前很多国内志愿组织所设计的服务项目均是从志愿组织或者政府部门的思维角度进行设计,志愿者对这些志愿服务项目的认同度不高,很难愿意长期坚持。启智队每开发一个服务项目,都会评估项目的需求程度,从服务对象、志愿者和合作机构多纬度进行评估,服务项目的效果侧重点以被帮助人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的服务项目得到志愿者、服务对象、合作机构的认可。志愿者也愿意长期为这些服务项目坚持,某些服务项目骨干志愿者就算因为学习、工作、家庭原因无法坚持,也会挑选好下任骨干才交接。因此启智服务总队的服务项目在2、3年间迅速从4、5项发展到30多项目,并且绝大部分项目都有很好的生命力,目前已经有很多服务项目开办2年以上,而且活动频率的周期都是一周一次。
启智队每周志愿服务项目列表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上午
 
 
 
 
 
心心之家-广船敬老院
番禺南村敬老院
心心之家-幸福新村老人院
白云区老人院
下午
  
金钟展能中心
  
携手帮扶-登封工疗站
星梦情真-启智学校
  
星梦情真-智爱学校
  
童心童趣      
冲口老人院
携手帮扶-盲人探访
  
 
  
阳光快乐-南沙康园
爱心教室
金钟展能中心
同德工疗站
七彩虹欢乐营
心心之家-盲人学校
  
 
  
爱的向日葵
 
携手帮扶-雄鹰小学
 
同德七彩虹
康寿老人院
  
 
  
同德工疗站
 
 
 
英明敬老院
 
  
 
  
 
 
 
 
绿苗快车
 
 
 
 
 
 
广州骄傲环保活动
 
晚上
 
至灵学校
海珠区康复中心
  
海珠区康复中心
  
海珠区康复中心
阳光快乐--南沙骄傲
 
 
 
 
  
桥东康复中心
  
患儿服务
  
康泰老人院
  
光明大本营
 
 
 
  
至灵学校
  
 
  
桥东康复中心
  
 
 
 
 
  
患儿服务
  
 
  
患儿服务
  
 
  
其它非常规活动:荔湾家纺组、滨江家访组、昌岗家访组、心动力、行动力、心声热线、残奥中心、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边缘少年、少教所回归社会青年、麻风病人、涟漪行动等等
  
  
部分服务点介绍
  
服务点名称
服务对象
志愿者活动人数
活动地点
服务点名称
服务对象
志愿者活动人数
活动地点
七彩虹欢乐营
智障人士
40
中山八路周门西街
金钟展能中心
智障人士
40
大金钟路
同德七彩虹
智障人士
40
同德围
启智学校
智障儿童
40
白云路
冲口老人院
孤寡老人
50
芳村冲口小区
至灵学校
智障儿童
30
麓景路
绿苗快车
孤儿
30
光明村
致爱学校
智障儿童
40
龙津西路
光明大本营
孤儿
50
光明村
童心童趣
脑瘫儿童
10
东风中路
广船老人院
孤寡老人
50
芳村鹤洞
海珠区康复中心
失聪儿童
20
客村
幸福新村老人院
孤寡老人
40
荔湾路
桥东康复中心
失聪儿童
20
芳村桥东小区
患儿服务
患病儿童
10
广州各大医院
广州骄傲
社区环保
50
广州各社区
康寿老人院
孤寡老人
30
龙洞
康泰老人院
孤寡老人
40
南方医院旁边
莹莹妈妈致
   各位志愿者:你们好!我是韩婧莹的妈妈.在你们和莹莹交往的这几个月,莹莹不知不觉地变地越来越开朗,越来越积极。在这之前,我们曾经一度非常烦忧,因为莹莹开始步入青春期,而由于身体残疾的原因影响了她和其他同学的交往,她常常觉得很孤独,很苦闷。而你们的到来,不仅使她多了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你们身上有她可以引以为榜样的东西,使她的思想愈见成熟,做事也更有条理。记得有一天她跟我说她的同学都很时尚,她很多新潮的东西都不知道,因此很不合群,我说妈妈也不时尚,她说我要和哥哥姐姐说一下,后来她跟我说,其实哥哥姐姐都不是所有时尚的东西都知道,但是他们都很开心,很充实啊!一下子就把这件事想通了。你们还是她学习的动力,因为她知道你们在自已学业紧张,工作繁忙的同时都来和她玩,所以她一定要很用功地学习。其实不光是莹莹,我们做家长的,心态也因你们而发生变化,我现在在街上看到勿勿而过的陌生人都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知道你们就在他们中间!将来我也要教育我的孩子像你们一样关心和帮助有需要的人。
在新年将要来临之际,请让我用最传统的语言祝各位志愿者新年快乐!学业进步!工作顺利!生活美满!万事如意!
资料来源:《志愿营地》网站莹莹妈妈的论坛留言
     以服务对象的利益诉求作为出发点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同时也激励着志愿者。
   (四)自我成长的启智队激励机制
   启智志愿服务总队缺乏“官方”足够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支持,与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等正式组织相比较,缺乏利用权力或经济资源激励志愿者的优势。这种困难恰恰逼迫启智队采用了自我成长的激励机制,即引导和鼓励志愿者在服务、传播、交往过程中获得启迪、提升素质。启智队领袖人物李森(网名“乌托邦”)说到,“100个志愿者或许有100个参加志愿服务的理由,我参加志愿服务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可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群,很有意义。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志愿者生涯,并从此一直没有停步。除了一份难得坚持的责任感,更多的是,在志愿服务中,已经建立了难以放弃的志愿者之间的情、服务对象之间的爱。”[20]他从普通志愿者成长为骨干、领袖的经历,除了社会给予的荣誉之外,更多是志愿团队互相激励、共同成长的结果。我们详细考察启智队的自我表现成长激励机制,发现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一是领袖评价与普通成员评价相结合,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评价。每年的年度致敬人物(最优秀的志愿者)由广大启智队员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来,再由团队领袖李森撰写评语,对外发布。获奖志愿者视为重大的荣耀,甚至比获得更高级的“官方”奖励还高兴。因为,“圈子内”领袖与成员的首肯,是他们最为看重的因素。二是多样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激励方式。启智队建立公平公正的服务时数登记和认可制度,不同的服务时数授予不同的的星级会员称号,志愿者对启智队内部的星级时数高度认可,同时鼓励分队、小组或服务点采取不同方式表彰奖励志愿者。从奖励纪念品到提供游乐机会、从媒体宣传到参与拓展培训、从颁发证书到“家庭交友活动”(志愿者一家亲)等。启智总队还建立了“美食小组”、“拉丁舞小组”、“街舞小组”、“郊游小组”等等,服务活动优秀的成员获得奖励参与这些娱乐,感觉特别亲切和愉快。正是这些松散、自如的激励措施,促使志愿者获得锻炼与成长,不仅在志愿服务中表现出色,而且在工作与生活中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
   (五)多元融合的启智队资源体系
   中国官方与民间志愿组织在获得资源方面各走极端。官方志愿组织获得政府较多资源,但是集中使用在形式化服务活动中,服务效益有限。民间志愿组织坚持从事民众实际需求的服务,但是获得政府资源极少,争取企业资源和境外资源又受制于人。启智服务总队领袖看到两种类型志愿组织的各自困境,就力求避免再走弯路,而是逐渐建立多元化、互补性的资源体系。一方面,启智队保持与党和政府的良好关系,既服从青年志愿者协会(共青团影响)的主管,也服从义工联(民政局影响)的管理,获得党政认可的最大好处就是争取社会资源的时候具有良好的背景,容易受到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广州启智服务总队与多个社区联合开展服务项目,政府也大力鼓励企业、公益基金、非营利组织和广大社会人士到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中来,让志愿服务组织回归社会。”[21]经过多年的社会合作,启智队探索建立专项慈善服务基金。
“启智专项慈善基金”通过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和向社会各界热心机构和个人募集捐款组成,由团广州市委、市青基会共同管理,在合法、诚信、公开、高效的原则指导下,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财务制度》等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操作。
   资料来源:《“启智专项慈善基金”管理办法》(讨论稿,2008年9月5日)
   启智队在中国“半官方”志愿组织中属于特殊类型,独自发展成为拥有一万五千多成员的组织,是其他志愿组织难以想象的(至于官方志愿组织的百万、千万人数是行政动员下的报名结果,缺乏自主吸引力),也是发起人最初没有料到的。那么,寻求资源支持庞大队伍开展志愿服务,就成为领袖与骨干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启智队从21世纪初期开始,就探索非营利组织营销手段,筹集志愿活动的资源。 美国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llipkotier)、艾伦·R.安德里亚森(Alan R.Andrersen)在《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中说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共项目的私有化、志愿精神的提高,以及传统资源支持的缩减等因素大大增加了非营利营销的重要性。”[22]启智志愿者从外国经验、港澳经验中获得启发,率先尝试营销方式。如设计单项志愿服务的纪念卡,向社会热心人士销售之后,筹集服务资金。如申请电信公司赞助的电话卡,销售之后筹集服务资金。这些营销活动的正当性(全部用于服务及管理)、营销过程的诚信度高(志愿者真诚态度),促进了成功率。笔者也曾经赠送数百本《中国志愿服务指南》、《爱在中国》、《志愿中国:亲历与思考》、《与志愿者同行》等书籍给启智队,通过销售为服务筹集资金。最近,启智队得到广州市天汇城商业集团的支持,建立了“天汇城爱心店”,专门销售爱心产品,筹集服务资金。与此同时,启智队注重培养服务分队、服务点志愿者筹集社会资源的能力,鼓励所属队伍分别筹集志愿服务需要的资源,并且用于服务对象和服务活动。但是,在年度计划和汇报中要求所属队伍列出详细清单,说明筹集资源的数量及使用情况。这样,减轻了总队筹资的压力,调动了分队(服务小组)的积极性,又通过严格、细致的监督保障募集资源使用于志愿服务活动。除了资金资源外,启智队还善于争取政府政策资源、高校学术资源、企业管理资源、社区场所资源等,全面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真正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达到很好的效果。
   (六)魅力+亲和力——启智队领袖的组织影响
   从接触启智志愿服务总队之日起,我们就长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启智队能够长久吸引志愿者?为什么启智队持续稳定发展而没有出现大的波折?”因为,中国政府控制和影响程度非常高,官方志愿组织往往建立时轰轰烈烈,过后没有旺盛的生命力;民间志愿组织艰难建立、发展曲折,相当多的组织久而久之“名存实亡”。启智队从十多人到数百人、数千人、一万五千多人,发展过程看起来较为顺利,没有引起社会的戒备和防范,也没有产生内部的分裂、瓦解,避免了通常非营利组织“做大”过程的矛盾冲突。我们从志愿者组成、组织结构、社会支持、文化传承等因素考察,最后的分析是领袖人物的特殊个性与方式造成启智队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其第一代领导人是优秀的志愿者,具有爱心、热情、奉献精神和乐观态度,但是感觉自己的判断和魄力难以适应志愿组织迅速发展的需要,就主动交班给第二代领导人李森。“2003年10月,前任启智队长正式把所有的工作移交给我,她退出启智总队管理工作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句话:‘我知道我的退出,会造就更多的骨干。’此时,我感到沉重的压力。同时,前任队长的这一句话,也激励我更加努力。”[23]也就是说李森接手启智队管理工作之后,从志愿组织理念到队伍扩大、服务拓展、网络管理、资源聚集、理论创新等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索,逐渐建设成为广泛性的公民参与式志愿组织雏形。我们将李森的个性与其他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领袖比较,发现他存在一些弱处。一是文化知识不如新型民间志愿组织领袖,由于初期学历仅仅中专水平,比不上大学、研究生水平的组织领袖。二是见识判断方面不如其他领袖。当很多非营利组织领袖、志愿组织领袖发表睿智见解的时候,李森是倾听多,表达少。三是形象修养方面不如其他领袖,李森一直保持朴实、低调的习惯,让人初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工人的模样,无法与万人志愿者大军领袖的形象相联系。笔者初期也非常纳闷,具有这些劣势的李森,为什么成为启智队领袖,并且带领志愿者团体顺利发展,还奠定了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础。经过几年的相处和交流,笔者逐渐发现这些劣势都逐渐转变为优势。一是学历低的李森不断学习提高,既广泛参与高校组织的非营利领袖培训班学习,也主动向启智志愿者中高水平的人员学习,不知不觉具备良好的现代领袖素质。二是他倾听多而表达少的习惯,使得不论是国内外的志愿者领袖,还是著名专家学者,都乐意为他和启智队出谋划策,聚集大量志愿服务发展的资源。三是李森朴素和低调的风格,避免了主观、武断而伤害合作者的危机,能够吸引志愿者平等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组织。包括在“志愿营地”网站,李森对于志愿者的不同意见,包括偏见和误解,也是平和地沟通解释,赢得大家的好感。通过对启智队领袖成长,以及领袖与成员关系发展的观察、分析,发现不同领袖类型对于组织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魅力+亲和力”是启智队领袖的特征,魅力的体现是领袖对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信念的执着,对组织发展和变化的明智判断,以及在遇到困难是坚忍不拔的勇气等;亲和力的体现是对待志愿者本质上的平等、包容精神,鼓励团队成员共同创造、共享成功。笔者长年接触官方和民间志愿组织,了解很多曾经活跃、曾经辉煌的志愿组织,后来衰落甚至消失,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与组织领袖个性影响,或者组织领袖更替有直接关系。启智队的领袖与志愿者多年共同成长,发展壮大的经验,对于中国志愿组织的培育,具有启发价值。
   启智志愿服务总队发展壮大的要素,涉及方方面面,以上分析的五个主要因素,是该组织不同于其他志愿组织的内容,也是在中国社会环境中成长的志愿组织可以借鉴的因素。
   四、几点启示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启智志愿服务总队的产生与发展,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的因素是广州市处于沿海地带、毗邻港澳的优势,让启智队很快吸收和借鉴外国经验;适合的志愿者领袖参与和成长,让启智队的发展具有稳妥、可行的途径等等。必然性的因素是中国现代化过程,志愿服务的繁荣是必然的现象,关键在于哪些因素是契机;伴随公民社会的发展,民间领袖的成长也是必然现象,关键是社会提供的施展空间怎样变化。启智队采取目前中国许多志愿组织共用的“半官方”方式,以挂靠正式组织获得合法生存空间,但是以培育民间活力壮大志愿力量,其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对此,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中国国情影响下,志愿组织的产生与政府关系密切,组织生命力的发展主要是看组织领袖及成员的策略选择。
   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作用转变的过程。志愿者是公民社会的活跃力量,志愿组织是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的因素,在其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行为背后,是体现公民自主发展的趋势。然而,志愿组织的领袖或成员判断不清,操之过急,追求纯粹的自发、自主、自由,就可能与政党、政府现阶段的容忍态度冲突,导致逆反现象。启智队的志愿者及领袖选择了适应国情现状的发展模式,在服从政府管理之下寻求自主发展空间,保障了十多年来的良好发展环境,其策略值得重视。中国社会领域的改革与经济领域改革具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多种成份并存、逐渐调整变化”,这是值得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研究的特殊问题。
   第二、中国志愿组织的“半官方”状态不仅仅具有过渡性,而且具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官方”志愿组织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民间志愿组织“挂靠”而获得合法发展空间,使得“半官方”志愿组织成为的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启智志愿服务总队从一开始就具有“半官方”的组织性质。中国官方志愿机构所属的志愿组织,一类是至上而下建立的层级组织,是纯粹官方性质;另一类是志愿者自发结合,挂靠官方机构,是“半官方”性质。但是,从启智队发展历程看,“半官方”的程度不断变化,最初是依赖官方多同时受局限也较多,逐渐演变为自主性增强,甚至拥有非常大的自主发展空间。然而,在形式上仍然是“半官方”的组织,挂靠性质没有改变。这样,一方面依附政府获得发展条件;另一方面自主探索和扩大发展空间;就成为中国大量志愿组织相当一段时期的生存状态。关键问题是“半官方”制约下的组织自主性是否很好发挥,是否在社会形成良好的独立组织形象。启智队的发展历程,表明在较长时期处于“半官方”状态,最重要是丰富内部发展的自主性,以有效的服务赢得社会认可、以旺盛的生机赢得社会支持,为将来完全意义的独立自主创造条件。
   第三、中国“半官方”志愿组织推进自主化进程与配合政府服务的进程相伴,促进社会结构的变迁,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序的进步。
   从启智队的历程与经验看,“半官方”志愿组织的存在与演变,不仅是组织发展、服务发展的需要,也成为社会转型的促进因素。启智队善于在中国官僚体制的制约下,探索和寻求了人性化和自主化的发展特色。“追溯启智服务总队的成长原因,不难看出:人性化的管理、网络化的宣传、灵活化的创新、合理化的人力资源的运用是启智服务总队能取得飞跃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使得总队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注册人数过万人的规模;服务项目也不断拓展,覆盖面日益广泛,服务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4]也就是说,启智队的经验说明。破除官僚化的弊端影响,并非一定要直接与官僚化发生冲突,而是培育伴随官僚化过程的“非官僚化因素”,逐渐稀释和消解官僚化的弊端。其实,不仅中国的志愿组织要长期与政府合作,发达国家也具有这种倾向。“假如福利国家是以普遍的第三方治理为特征的话,那么志愿部门的持续存在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广泛合作,就根本不是反常现象了:它们正是我们所期望的。”[25]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国家政府及其领导人的动机是致力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即使体制存在问题、政策存在问题,也应该在合作中改善,而不能鼓励分裂、冲突。实际上,启智队与政府合作的十多年,正是政府变革与进步的时期,也是志愿组织培育与发展的时期,双方都能够获益,更大的好处是民众关心与服务,社会得到积极改变与进步。
    我们对于启智志愿服务总队的研究,是长期性课题,依靠研究机构与志愿组织合作发展的关系,不断发现新的因素、产生新的观点,验证相关理论假设。本文分析的“半官方”志愿组织培育与发展,仅仅是现阶段的重要特征,伴随今后社会转型进程晨和启智队发展进程,还可能发现新的特征、新的观点,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1]谭建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志愿者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 ,(9 ))

[2]涂敏霞、张炳富:《广州市民如何看待志愿工作——关于广州市民对志愿工作任职的调查报告》,《青年探索》,1998,(4)

[3]吴鲁平:《志愿者的参与动机: 类型、结构——对24 名青年志愿者的访谈分析》,《青年研究》,2007 5

[4] []密切尔·夏瑞敦,江汛清译:《公民服务:问题、展望和制度建设》,《志愿服务论坛》,20031

[5] 谭建光主编。《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第10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6] []沃森、布朗著。《美国最有效的组织》第17页。彭彩霞、席瑞雪译。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7] []萨拉蒙、索可洛斯基等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第5页。陈一梅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8] []小浜正子著。《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第85页。葛涛译。上海:伤害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

[9] 中国社会组织年鉴编委会。《中国社会组织年鉴》第554页。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出版。

[10] 王名、刘培峰等著。《民间组织通论》第50页。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出版。

[11] 丁元竹的主要著作有《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志愿服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等。谭建光的主要著作有《志愿中国:亲历与思考》(人民出版社)、《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等。朱健刚的主要著作有《行动的力量——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商务印书馆)等。

[12] 陈健民。《序——在行动中思考》。载朱健刚著。《行动的力量——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第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出版。

[13] 谭建光著。《志愿中国:亲历与思考》第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14]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载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第2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15] []萨拉蒙著。《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第33——34页。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出版。

[16] 谭建光。《中国志愿者:第三中力量在行动——汶川大地震灾区志愿服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年第4期第31页。

[17] []朱莉·费希尔著。《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第14页。邓国胜、赵秀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出版。

[18] 四娘。《柔柔光       微微笑》。载谭建光、李森、朱莉玲主编。《与志愿者同行——中国广东志愿服务调查记实》第2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19] 谭建光、李森、朱莉玲主编。《与志愿者同行——中国广东志愿服务调查记实》第126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20] 乌托邦。《志愿服务与人生成长经历》。载谭建光、李森主编。《中国志愿服务指南》第172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21] 周大鸣、杨小柳、揭英丽。《启智队——中国志愿组织的成功个案》。载谭建光、周宏峰主编。《奢华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第162页。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出版。

[22] []科特勒、安德里亚森著。《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第34页。孟延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3] 谭建光、李森、朱莉玲主编。《与志愿者同行——中国广东志愿服务调查记实》第124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24] 李森。《启智志愿服务的管理与发展》。载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主编。《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第26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25] []萨拉蒙著。《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第45页。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20: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
——以广州启智队为例
陈天祥 徐于琳
(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
摘要:国家出于社会控制的需要对民间组织实行的双重管理体制使那些运转独立、具有自治性的草根组织为获得形式上的合法化也自愿被吸纳进官办组织体系之内,它们实际上属于草根组织的范畴,在我国为数众多,影响力也较大,其运作方式和行动策略与官办组织和其他草根组织都不同,但却很少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该文运用资源依赖理论,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辖下的启智队为例,分析了其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关键资源和掌握这些资源的组织,以及为了使资源最大化,同时减少对这些资源的依赖以提高组织的自主独立性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策略,包括通过合作建立双方的相互依赖关系、社会资源内部化和强化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等。而这些行动策略的显著特点是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左右逢源,并在生存与自主之间取得平衡,它很可能是合法草根组织可以选择的一种核心策略。启智模式也预示着我国由“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变的可能前景。
关键词:草根志愿组织;行动策略;资源依赖;资源
一、问题的提出和文献评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出现大量的非政府或非营利民间团体,它们主要从事着慈善、环保、教育、维权、关爱孤儿等方面的社会事业,志愿服务也逐渐引人注目。特别是2008 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的作用凸显,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国家出于社会控制的需要,对民间组织(包括志愿组织)采取了十分严格的政策,这主要体现在双重管理体制上,即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对社团进行管理,社团的成立必须有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意和批准,从而几乎将所有合法的社会团体置于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而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它们的运作自主性受到严格的限制。而对于那些自下而上成立的组织来说,由于很难找到业务主管单位, 它们中的大多数无法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成为独立法人,只能以其他形式存在,如成为正式注册的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与那些官办色彩浓厚的社团组织相比,这类组织除了名义上挂靠官办社团外,实际上是一种业务自我管理,性质属于非官方的民间组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它们在我国为数众多,影响力也较大。本文将以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广州青协或青协)辖下的一个草根志愿组织广州启智服务总队(以下简称广州启智队或启智队)为例,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对于这类形式上合法的草根组织来说,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是什么?为了使资源最大化,扩大组织的生存空间,同时减少组织对这些资源的依赖以提高组织的自主独立性,草根组织采取了哪些行动策略?这些行动策略有什么特点?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宏观背景下对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来说有哪些意义?
由于志愿组织属于NGO中的一种,所以在讨论志愿组织的分类之前必须先了解我国学者关于NGO分类的观点。李卓将中国非政府组织分为互益型和公益型两类。[1]王名则将它们区分为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前者指“在政府支持下建立,并且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多种资助、支持和控制的非政府组织”,后者指那些由公众在自愿基础上建立,通常得不到来自政府的特别支持,相应地,政府对它们也没有多少直接的控制。“作为草根组织,它们通常与普通公众保持密切联系,它们的资源也主要是以自下而上的渠道获取”。[2]
李卓的划分不区分政府对不同组织的影响的强烈程度,而王名的划分虽有很大合理性,却忽视了那些为了获得合法地位将自己主动纳入官办NGO系统内但仍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草根组织。正如朱健刚所说,虽然同时戴着公营组织的“帽子”,但这两类组织的运作逻辑和内部规范的建立有很大的不同。[3]赵秀梅也持有同样的观点。[4]据此,本文将我国目前的志愿组织划分为官办志愿组织(受政府直接控制)、获得合法地位的草根志愿组织(指以官办志愿组织为挂靠单位但同时保持自身独立性和自治性的志愿组织)和非正式草根志愿组织(指大量未登记注册的志愿组织)。之所以在草根志愿组织中再做区分,是因为虽然它们在本质上都有追求自治、独立化运作的趋势,但是否具有合法性身份对它们的知名度、社会认同度、与政府的关系、获取资源的能力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们各自的生存策略也因此非常不同。合法草根志愿组织与挂靠组织的关系使它有机会利用各种行政资源和行政关系网络来便利地开展工作,可能比非正式草根志愿组织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在目前中国特定的国情背景下,对志愿服务事业的贡献可能更大,研究它们的行动策略也因此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
目前,学术界产生了大量关于我国的社会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以对西方相关理论的借鉴和引入为基础,主要形成了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和法团主义(Corporatism)两大理论路径。公民社会(也称市民社会或民间社会)理论预设了多元主义的前提,强调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社会空间及其对国家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公民社会理论路径选取的研究对象大多为草根民间组织,认为我国的公共领域具有开放和自由民主的趋势。但公民社会理论强调的是独立于国家的社会领域,以及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制衡国家权力的能力,因此该研究路径并不符合我国国情。于是,一些研究者转而用法团主义(也称统合主义或合作主义)框架对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社会的自主活动不足以形成秩序,强调国家对于市民社会的参与、控制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制度化的联系渠道,[5]强调国家与社会领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功能性组织的垄断性。[6]如顾昕等以专业社团领域为例,认为业务主管单位通过领导人选择等有效地控制专业性社团的活动,而专业性社团大多也不积极寻求社团自主性的强化。[7]但这种理论路径同样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8]主要原因在于它选取的研究对象多是工会、妇联等官方色彩较浓厚的社团,忽视了大量与国家保持一定距离的草根民间组织,因此,它和公民社会理论一样,对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难免出现“盲人摸象”的弊端。
为了解决西方术语在我国“水土不服”的现象,康晓光等试图提出分类控制体系来考察国家对多种社会组织的实际控制,[9]指出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根据社会组织的挑战能力和提供的公共物品,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但这种理论建构的尝试和公民社会、法团主义一样,都属于一种静态结构分析,忽视了组织在制度环境中积极主动的一面,比如组织如何采取各种策略来规避国家的控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而且不同的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如何获取各种资源(不一定是通过与国家间的互动)来维持自身生存是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因此,许多学者转而研究我国草根组织采取的各种行动策略,以更好地把握组织与国家、社会各方之间互动的具体信息。不对等的合作关系[10]和官民二重性,[11]是学者们在研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时所持有的普遍观点。相应地,多数对中国草根组织的研究都将“合作”视为草根组织处理与其他组织间关系的最佳行动策略[12]:一类是研究草根组织面对政府控制所采取的生存策略,研究焦点在于组织与政府间的互动;[13]另一类是研究草根组织与政府、企业、媒体、公众等国家和社会各界的互动。[14]但这些研究最主要缺陷是,研究对象都是不具有合法身份的草根组织,而忽视了对具有某种合法身份的草根组织的应有关注。根据本文前面所述,在目前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中,具有合法身份的草根组织由于拥有更多资源汲取的优势,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活动范围也更大,更具有影响力,其生存策略既与不具合法身份的草根组织不同,因此,对其视而不见将无法真实了解中国公民社会的全貌。
本文选择广州启智队为例,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角度探讨合法的草根志愿组织为了其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行动策略。资源依赖理论(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RDT)属于组织理论的重要分支, 与传统组织理论注重对组织内部管理效率的研究不同,资源依赖理论将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更关注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它认为,组织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从环境中取得关键和稀缺的资源,但组织同时也在主动地管理和控制环境,以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15]该理论所应用的组织类型涵盖了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笔者认为,资源依赖理论非常适合于分析那些需要从外界获取资源以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同时又希望摆脱对外界资源的过分依赖以维持自身独立性的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之所以选择广州启智队为典型案例,是因为它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辖下的一个志愿组织,以智障儿童、孤儿为主要服务对象。创办十多年以来,通过开展多元丰富的服务项目来吸引志愿者的参与,如今注册志愿者已达2万多人, 每周提供志愿服务岗位1 千多个,是广州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志愿组织之一。它虽然名义上挂靠广州青协,但坚持走平民化道路,民间色彩浓,绝大多数项目都自主决策和运作,资金来源基本上靠自筹解决[16]、人事任用和管理方式也都是独立自主,因此,它成为本文研究的一个理想样本。
本文涉及启智队的资料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一是从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4月1日期间对启智队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访谈采用“目的性抽样”的原则,即抽取那些能够为本研究提供真实信息量的人或事。访谈对象包括现任队长李森和专职人员谢春琪等,访谈内容包括启智队与政府、媒体、公众等打交道的方式,启智队从中能获取了哪些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对这些组织和人群的认知,启智队的运作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困难等,并了解他们对组织发展的展望等。二是检索广州启智队网站上的相关信息和其工作人员提供的文本材料、媒体的相关报道、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文献等。
二、启智队所依赖的关键资源及依赖程度
(一)启智队所依赖的关键资源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是开放的,任何组织不可能拥有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来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大量攸关组织生存的重要资源都存在于组织的外部环境中。因此,所有组织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外部环境。为了生存的需要,组织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资源,如原材料(包括资金和人力资源)、信息、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支持(即合法性的支持)等,由此形成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资源依赖理论将资源交换看成是联系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核心纽带。[17]
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依赖外界资源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世界各国的非营利组织普遍面临着资源约束的困境。笔者认为,启智队生存所依赖的重要资源包括合法性、资金、人力资源三种。
合法性
制度主义理论强调“合法性”机制的重要性,认为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组织的制度化过程即组织或个人不断地采纳外界公认、赞许的形式、做法或“社会事实”的过程。如果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有悖于这些社会事实就会出现“合法性”的危机,引起社会公愤,对组织的今后发展造成极大困难。[18]根据高丙中的观点,社团的合法性包括政治合法性、社会合法性、行政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四种。[19]政治合法性是指一个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得到政府承认或认可,必须要满足政治规范的检验。如国家历次颁布的社团管理条例都列举了最基本的不能违反的政治规范。社会合法性是指这个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行政合法性是一种形式合法性,其获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机构文书、领导人的同意、机构的符号(如名称、标志)和仪式(如授予的锦旗)等。法律合法性在我国是指社会团体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得到法律的认可,成为合法组织。
政治合法性、社会合法性、行政合法性、法律合法性是可以分开的,比如在许多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并不需要注册之类的正式登记程序(法律合法性)便可得到公众的认可(社会合法性)。但在中国,一个社团要顺利地生存和发展,常常要同时满足这四种合法性的要求。拥有政治合法性往往是组织拥有行政合法性、社会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的前提。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拥有强大的控制能力,并拥有其是否合法的解释权,而且将这种意志体现在法律制度中,如对双重管理体制的规定。而非营利组织要获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正式注册,二是寻找挂靠单位,作为母单位的一个下属机构,戴上公营的“帽子”。如果一个组织没有政治合法性,那么这不仅意味着它无法获得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认可,而且也意味着它很难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获得社会支持。因此,政治合法性对于志愿组织的生存来说是一种十分关键的稀缺资源(当然,这并不排除一些边缘草根组织放弃对这类合法性的追求)。行政合法性则可以使社团更容易获得社会合法性。而为了获得社会合法性,组织除了拥有政治合法性、行政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等条件外,大多还需要通过宣传、提高服务质量等途径为组织塑造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而获得认可。只有拥有社会合法性的组织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志愿组织,才有资格动员和吸引其他社会资源的流入。因此,社会合法性对于启智队的生存来说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
资金
资金对于启智队的发展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资金,组织才可以维持正常运转和从事志愿活动,才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又多又好的服务,并不断地拓展志愿服务的范围,实现其“志愿服务传播者”的使命。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启智队最重要的资源。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启智队的组织规模和向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项目的范围的大小、组织使命的实现,而且它还是促进其他重要外部资源流入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网络理论的鼻祖齐美尔认为,当个人加入网络时,他不仅仅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且将其他网络关系带入现在的网络。[20]博特提到的网络的重要功能也包括推荐的作用,认为网络中的关系可以帮组织说话。[21]对于启智队来说,志愿者们为组织争取其他资源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如许多志愿者会向他们所在的公司宣传启智队,寻求赞助和支持。而且,由于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可以为启智队的工作提供一些便利,如来自印刷厂的志愿者可以提供印刷方面的价格优惠。此外,启智队的志愿者们缴纳的一次性会费更是启智队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二)启智队对关键资源的依赖程度
Pfeffer和Salancik认为, 组织对外部环境要素的依赖程度, 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1) 资源对组织维持运作和生存的重要性;( 2) 持有资源的群体控制资源分配和使用的程度;( 3) 替代资源的可得程度。[22]组织根植于各种各样相互联系的网络之中,它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实质上是对掌握这些关键资源的组织的依赖。而组织为减少对外部环境的资源依赖所采取的策略性行动,也往往要通过与掌握这些关键资源的组织之间的互动才能实现。因此,了解启智队对掌握关键资源的组织的依赖程度,是后文对启智队行动策略进行分析的前提。
按照资源依赖理论的观点, 将决定组织A 对组织B 的依赖程度的变量定义为X1,X2和X3。具体来说,X1指B 拥有的资源对A 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 X2,指B 有着充分的控制能力来权衡是否向A 提供这些资源; X3,指除了B 以外, A 很难从其他地方获得所需的资源。这样, 组织的资源依赖程度可用如下函数关系式表示:资源依赖程度=F( X1, X2, X3)。[23]掌握启智队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的组织包括政府、企业、志愿者群体、学术团体、媒体等。虽然志愿者群体和学术团体一般不具有组织性特点,但由于它们掌握了启智队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资源,故为了分析的方便,笔者将它们都看成一个组织整体。
政府
政府不但决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和行动权利的空间,而且其态度直接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效果。[24]虽然广州启智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很少受到来自政府的干预,但它仍然需要政府所掌握的许多资源。政府不但直接掌握着对启智队政治合法性、行政合法性、法律合法性的认定,而且它可以间接影响其社会合法性。具体来说,政府掌握着如下资源:
第一是合法身份。启智队隶属共青团广州市委管辖的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个分队,这种合法身份可以使其更便利地开展活动,容易赢得被服务机构(孤儿院、福利院等)的信任,也可以让其招募到更多的志愿者。
第二是奖励认可。政府、团委及广州青协、残疾人联合会等常常会开展各种关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评比,并给予获奖组织启智队颁发荣誉证书,如“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雷锋号先进集体”、“十大助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这些荣誉证书实际上是启智队获得行政合法性的一种表现,证明了启智队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官方的肯定,在强化组织政治合法性的同时也可以促进组织社会合法性程度的提高。“毕竟在现在中国的社会里,人们仍然很看重一个组织受政府认可的合法性程度”。[25]
第三是政策环境。广东省是当代中国大陆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为志愿服务的发展营造了比较好的政策环境。1999年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就诞生于广东省,而《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也于2008年1月公布实施。虽然这些条例仍限于原则性、指导性规定,但也是政府重视志愿事业的一种表现,可以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创造较好的环境,因此可视为启智队发展的无形资源。
第四是宣传优势。团委、青协和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启智队的一些活动容易被媒体报道,有助于传播志愿文化,增强启智队的社会合法性。
第五是资金支持。从2008年开始,通过启智队申报项目和团市委等部门审核的形式,政府开始给予启智队一部分经费资助。此外,青协可以发挥提供资金支持的网络作用,一些企业往往通过青协向启智队捐赠物资或赞助启智队进行公益活动。
但是,如果用前面提到的资源依赖程度=F( X1, X2, X3)来考察,会发现政府满足X1和X2,即政府拥有的资源对启智队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政府有着充分的控制能力来权衡是否向启智队提供这些资源。但不完全满足X3,即只有合法性资源是启智队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得的。总的来说,启智队对政府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启智队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性行动从其他途径获取资源或者“反依赖”――使政府反过来对启智队有一定的依赖性,来增强自身的独立性。
企业
企业对启智队发展所能提供的关键资源便是资金。由于启智队只是挂靠在青协下面的一个分支机构,没有独立的单位账户,从而限制了企业向启智队捐赠大额资金的机会,只能进行小额捐款,比如通过“启智之友”活动,每个合作企业一个季度可以捐出100~200元,更多的企业转而通过捐赠收音机、办公用品、雨伞等物品来资助启智队。目前,已有近百家企业用各种方式对启智队的志愿服务事业表达支持。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对启智队的生存发展所能提供的关键资源便是资金和物品,虽然它满足公式F(X1,X2,X3)的X2,即企业有充分的控制能力来权衡是否向启智队提供这些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并非企业才有,尤其是企业提供的资金在启智队的经费来源中并不占最大的比例,启智队可以通过自筹经费、收取会员费等方式来获得,因此,不满足X3――A很难从其他地方获得所需资源,从而也意味着企业拥有的资源对启智队的生存来说并不是必需的(不满足X1)。所以,启智队对企业的依赖程度是有限的。
志愿者群体
志愿者群体直接体现为启智队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资源――人力资源。只要通过招募这个环节,志愿者们便可直接成为启智队的会员,从而转化成组织的内部资源,为组织带来会员费、社会网络关系等重要资源。而志愿者规模的增大又能进一步提高启智队的社会合法性程度。志愿者群体可以同时满足资源依赖程度=F( X1, X2, X3)中的X1,X2和X3。首先,志愿者群体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对启智队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如果没有人力资源,启智队无法从事众多的志愿服务项目,也无法实现组织的使命(满足X1)。其次,志愿者群体有充分的自由来决定是否加入启智队,特别是在社会上还有其他类型的志愿组织的情况下(满足X2)。最后,由于将志愿者群体看成一个整体,启智队很难从其他地方获得所需的这一资源(满足X3)。因此,启智队对志愿者群体的依赖程度是最深的,启智队必须努力采取各种策略来降低其外部依赖程度。
学术团体和媒体
对于公益性社团来说,知名度和公信度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也即我们所说的社会合法性。学术团体和媒体对启智的作用恰在于此。学术团体可以通过科研工作提出改善启智队运作模式的思路,通过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及自身影响力来帮助启智队获取更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改善其生存环境。作为第三方监督与评价机构,学术团体可以通过交流信息、组织会议、研究公共政策,来增强志愿组织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保证它的健康发展。而媒体的作用比较立竿见影,通过相关报道让公众加深对启智队和志愿服务事业的认识,促进了志愿者招募的规模。学术团体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启智队的社会合法性增强,使其更好地吸引人力资源、资金、信息和专业知识等资源的流入。但学术团体和媒体并不完全满足资源依赖程度=F(X1,X2,X3)中的X1、X2和X3。这是因为,学术团体和媒体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启智队的社会合法性,而不是掌握了社会合法性的资源本身,启智队可以通过改善自身运作、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等方式提高在社会上的口碑(不满足X3)。而且,学术团体的科研成果、为启智队向政府争取到的资源对启智队来说也不是生存所必需的;媒体报道的短期效应同样也不完全符合启智队的意图,因为启智队的宗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传播志愿文化”[26](不满足X1)。另外,学术团体和媒体并没有充分的控制能力来权衡是否向启智队提供这些资源(不满足X2),因为有些学者本身就是研究志愿服务的,自然要接触甚至研究启智队,而媒体本身负有报道公益事业的义务,它们对启智队的报道并不表现为启智队的单向依赖关系。总的来说,启智队对学术团体和媒体的依赖程度较低,双方可以建立一定的合作互惠关系。
三、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启智队的行动策略
组织对外部资源越依赖,就越容易受到其他组织的影响,也越容易顺从或适应这些组织的要求,“组织也许发现自己正试图满足这些环境所关切的事”[27],而这很可能会削弱组织的自治和决策权。顺从并不符合组织的长期利益。更为严重的是,顺从可能限制组织适应未来其他外部组织提出的合作要求。而自治和决策权使得组织能够适应偶然性,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行动。对志愿组织来说,如果过度依赖政府的资源,虽然可能使其获得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但由于过度依靠行政体系,就很可能会损害志愿团体的独立性,从而造成组织模式官僚化、单一化,缺乏生机和活力,降低组织绩效,而且还可能由于失去民间色彩而难以得到来自社会的资源。
所以,面对资源获取的不确定性和组织的依赖性,组织必须不断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模式,采取各种策略行动,以获取来自外部的资源,同时使依赖最小化。换句话说,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不完全是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而是组织可以改变的内生变量。[28]而环境之所以是可以“塑造”的,组织之所以有能力改变环境并对关键资源做出反应,因为资源依赖可以是相互的。“正如一个组织依赖于另一个组织,两个组织也可以同时地相互依赖。当一个组织的依赖性大于另外一个组织时,权力变得不平等而已。”[29]因此,组织能动性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少这种不平衡――最小化本组织对其他组织的依赖程度,或增加其他组织对本组织的依赖程度。
对于启智队来说,为了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同时又使资源获取的需求得以满足,就必须采取一系列行动策略。但这些行动策略不同于已有关于资源依赖理论的研究中所讨论的采取组织合并、游说[30]、设立理事会[31]、市场化[32]等策略,而是必须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一套模式。在上述对启智队所依赖的关键资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资源一部分掌握在政府(国家)手中,另一部分掌握在其他社会组织和人群手中,也就是说,启智队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策略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双重认同,并获得它们的资源支持。而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启智队很好地利用了自身的双重身份,轻松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获取政府体制内外即国家和社会的双重资源。而且,启智队不过分依赖任何一方,较好地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和自治性,以有利于自己所追求的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为原则和行动的宗旨。具体而言,有如下的行动策略:
(一)通过合作建立与国家和社会之间资源的双向依赖关系
与其他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一样,启智队若想有效地汲取外部环境中的资源,就必须与掌握这些资源的组织(包括政府、企业、学术团体、媒体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经营社会网络。在实践中,启智队努力让那些与自己打交道的组织能从交往中获得一定好处,尝到“甜头”,将自身对外部组织的单向资源需求变成双向依赖关系,从而增加自身的行动筹码和独立自主性。
1.政府
政府掌握着启智队生存所需要的合法性等资源,但两者之间仍然可以保持一种模糊和微妙的合作关系,尽管是不对等的合作关系。这是因为政府也部分依赖于启智队的资源,希望其帮助自己实现社会治理目标。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启智队等志愿组织联系、动员和组织公众,实现对基层社会某种程度上的控制;另一方面,政府也希望启智队承担一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填补由于政府职能转变而形成的职能真空。比如,亚运会即将举办,使政府对志愿服务有较大需求。另外,由于启智队与青协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其志愿服务的成果也可以算作是青协和以团委为代表的政府的成绩,具有宣传利用价值。同时,启智队作为广州志愿组织的突出代表,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民间化运作的新路,有区别于国内其他许多地方的行政化运作模式,是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所推崇的。“政府也希望启智队成长和壮大,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向其他地方推广”。[33]因此,启智队与政府之间可以实现双向的资源需求关系,为双方的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启智队的行动策略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履行好作为青协辖下组织和团委监督管理对象的职责,尽量避免发生与青协、政府之间的冲突。比如,按团委、青协的要求不定期召开会议、统一安排新招募的会员参加青协组织的宣誓仪式、按时递交工作总结报告等。二是对于团委、青协等交办的任务,启智队都会尽力去配合完成。如,启智队派出数百人参与“创文”和“创卫”宣传活动;积极配合政府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如启智队曾派出5名志愿者参与北京奥运志愿服务,90人参与奥运圣火传递工作,并参与亚运会前期工作,设立城市志愿者站点等。
通过对政府采取的上述两种行动策略,启智队成功地从政府那里获得了合法性资源。近年来启智队获得政府、团委、青协等颁发的许多荣誉证书,如“雷锋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广州市“十大助残志愿服务”等,使启智队获得了行政合法性。政府也会在一些场合推介启启智模式,帮助其增强社会合法性等。
2.企业
启智队对企业的依赖程度虽然是有限的,但作为一个无法完全自给自足的组织,启智队仍努力通过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来争取来自企业的资源。这种合作的基础在于,企业对启智队的资源也存在需求,即希望通过合作来强化企业慈善行为的社会合法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希望在赚钱的同时能够回报社会,树立公益形象,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公益行为向企业员工传达正面信息,赢得本企业职工的认可。但以自己的名义开展公益活动会让公众认为是商业活动的一部分而很难得到认可。而启智队具有较好的知名度,社会认同度高,与其合作便能大大淡化商业色彩,避免自身尴尬的处境,因此,许多企业乐于寻求与启智队的合作。
与企业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既能让启智队节省活动经费(企业往往能提供场地、活动策划等的开支),还能和企业建立友谊,获得小额捐赠资金和物品等,有的企业还与启智队合作成立慈善专项资金(比如毕马威会振事务所)。此外,启智队还积极探索通过承接公益旅游、企业公益形象策划、企业公益活动组织、团体活动策划、志愿服务事业培训等形式来争取更多的支持。对于得到的资金和捐赠物品清单,启智队会在网上地“爱心捐赠论坛”和年报中公布捐赠和合作的企业名单、捐赠清单,并注明这些物资使用情况,还会赠予企业感谢信和纪念品。目前,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启智队的企业已达到上百家,有力地促进了启智队的发展。
3.学术团体和媒体
与启智队联系密切的学术机构包括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学会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公民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启智队乐于配合学者们的调研,热心提供关于启智队的各种资料,邀请学者们参加启智队的相关活动,并应邀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论坛,介绍启智模式。在这些互动中,启智队与不少学者建立了非正式交情,获得了一些意外的资源,如获得学者的个人捐款和发展建议,还能通过学者的影响力和游说获得更多协助政府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扩大启智队的影响力。
启智队与一些媒体记者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许多媒体都曾对启智队进行了报道,如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等。启智队还与广州电视台《心水保姆》节目合作,制作以志愿服务为题材的综艺节目,让广大市民了解智障人群的生活。但启智队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没有与学术团体的关系那么密切,原因是媒体提供的资源比较单一,其作用主要是传播功能。“对启智队的活动做简单报道,对于培育志愿者文化没有实质性意义”。[34]如果与他们的关系过于密切,会增强启智队对外部组织的依赖性,所以,启智队与媒体之间是一种“有距离”的合作关系。
(二)社会资源内部化
人力资源是启智队生存所依赖的最重要资源,因此,对启智队来说,最佳做法是进行“资源转换”,尽可能地将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吸纳进组织,同时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将社会资源变成内部资源,从而减少对外部的资源依赖,为组织的自主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社会上的志愿者却有充分的自由在启智队与其他志愿组织之间进行选择,这对启智队招募和留住人力资源带来了挑战,如何实现外部资源内部化将考验启智队领导人的管理智慧。启智队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广撒网”:努力扩大人力资源规模
与赵秀梅研究中所观察到的非营利组织有意识控制组织规模[35]的现象相反,努力通过招募扩大人力资源的规模是启智队维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启智队的会员招募,起初是由广州市团委统一招募的,每月一次,这种被动的招募方式使会员数量增长缓慢。后来由启智队自主招募后,会员数量有了较快的增长。2001年,启智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扩大了知名度。同年,广州第一个志愿者家园网站――广州青年网成立,热心市民可以通过网站注册成为志愿者,大大促进了招募工作。启智队还提高招募的频率,从原来的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从而使志愿者数量迅速增加。现在,每月都有四五百名市民报名参加志愿者。
规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不仅为启智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而且也成为启智队争取其他资源的一大优势――政府、企业、其他非营利组织等为了利用启智队的丰富志愿者资源都很乐于与其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更重要的是,会员缴纳的会费成为维持组织运作的重要保证。启智队在招募会员时,向中学生收取的会费是每人15元(扣除会员卡、爱心充值卡等的成本之后有10元节余),向大学生及其他人士每人收取的会费是20元(有15元节余)。这样,每月有500~600个志愿者加入的话,就有8000元左右的节余,可以基本保证启智队的行政开支和志愿项目开支。会员费节余收入大约占启智队总运作经费的80%,这就大大减少了启智队对外部资金资源的依赖,也就削弱了其他组织(企业、政府等)向启智队施加影响的物质手段。
2.“胡萝卜”政策: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
虽然启智队很少遭遇其他草根NGO所面临的信任困境[36],但它仍然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增强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调动志愿者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加入并持久地从事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推进社会资源内部化。为此,启智队采取了“胡萝卜”政策,主要有3个策略:
一是为志愿者们“量身定做”有效的评估和奖励机制。评估和奖励机制的核心是对志愿者们的付出予以认可和奖励。启智队建立了十分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星级服务时数登记制度和星级会员管理制度。它以服务时数登记为标准,设计星级会员卡,在会员卡后面填写服务时数,累计满50 小时为一星级,满100 小时为二星级,满200 小时为三星级,依次类推,一共分为七个星级;建立“飞机板”,对那些不参加活动又没请假的志愿者名单予以公布,以起警示作用。从2004年起,启智队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内部表彰大会,对志愿服务表现突出的志愿者们予以公开表彰和奖励,各类星级会员名单也会在启智队的年报中予以公布。通过这种方式,启智队既有效地降低了志愿者流失率,又在启智队内部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氛围。
二是成立兴趣小组。志愿服务纯属自愿,志愿者们虽然没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和动机,但却有获取精神愉悦的需要。凭借启智队志愿者人数众多的特点,启智队开设了各类不同的志愿者兴趣小组,包括广青舞蹈组、广青羽毛球组、广青钓鱼组、广青手语组、广青乒乓球兴趣班、广青拉丁舞蹈组、广青梦幻篮球队、广青醒狮组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志愿者们不仅实现了从事志愿服务的愿望,而且也找到了自己业余兴趣上的志同道合者,收获了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一些志愿者还会因个人人际圈的扩大和结交新朋友而感到快乐,从而增强了启智队的吸引力。
三是增强凝聚力。由于组织比较松散,为了让志愿者们长久地留在启智队从事志愿服务,营造组织的归属感就十分重要。2001年,启智队通过建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志愿者的家园网站——志愿营地,解决了志愿服务中信息流通不畅和志愿者之间缺乏交流的问题。几乎所有启智志愿者都会经常逛“志愿营地”,通过这个平台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并分享当志愿者的感受。启智队还探索各种新的志愿者传播方式,包括飞信、Q群、届群邮件、邮件列表、电话外呼等主动与志愿者保持信息传递。同时,对会员和星级会员开展主动关怀工作,发送生日祝福短信,开设志愿缘分队,使会员感受到启智大家庭的温暖。启智队还多次组织会员联谊活动,如定向、手语操比赛、沙龙分享会等,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迎合“顾客”需求,用心服务
启智队提供志愿服务活动遵循一定的“顾客”导向原则,但这里的“顾客”并不是指启智队的服务对象(弱势群体),而是启智队的会员――志愿者们。为了防止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而致志愿者流失的现象,启智队采用了“裂变”的方法,不断拓展新的志愿项目。一方面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裂变出更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点,另一方面随着队伍的扩大裂变出更多的服务队伍。近年来,启智队开拓了很多新的服务站点和项目,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如新增桥东康复中心、广州自闭症中心、黄石小学展翅计划、广州少年宫特殊教育中心等多个服务点,并与廖冰兄基金会合作开展“帮扶边缘少年”服务项目,服务项目从原来的20个增加到35个,服务范围从智障人士扩大到残疾人士、老人和山区儿童等弱势群体。
启智队重视会员的建议和感受,欢迎志愿者发邮件表达对启智队的建议和看法。2008年3月22日,启智队成立了督导小组,专门处理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投诉。还独创“爱心充值卡”(每张卡相当于10元的活动经费),供志愿者们送给那些志愿服务做得好的服务点,代表志愿者们对这些服务点工作的认可。服务点可以定期将收集的“爱心充值卡”交给启智总队,由启智总队根据“爱心充值卡”的点数给予服务点一定的经费支持。这种方式让启智队的志愿者们感觉到他们的经费落实在服务点,物有所值。通过这些方式,启智队成功地赢得了“顾客”们对启智队的好评,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
4.提高造血能力
除了大范围招募志愿者外,启智队积极开拓其他筹款渠道,制定了富有创意的筹款策略:
一是开设慈善网店。共有4个慈善网店:拍拍店(paipai.zyz.cn)、淘宝店(taobao.1250.cn)、爱心网店(www.aixin.org)、慈善你我(charity.org.cn),它们主要经营志愿纪念品、办公用品、志愿书籍等,并设立爱心积分,即每购一元有一分爱心积分,满一定积分可以换纪念品。目前,慈善网店除支付成本外,将盈利的大部分用于启智的日常运作。这一筹款计划运行良好,比如,启智队每年都会开展关注露宿者活动,所有经费全部由网上筹款获得,少则每年3000~4000元,多则1万多元。
二是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在节假日,启智队会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如,在2009年的平安夜,启智队动员150名志愿者开展义卖活动,共筹得善款9905元,主要捐给智障机构和孤儿院、外来工学校等开展新年联欢活动。
三是鼓励社会捐款。启智队通过开设“启智之友”主题网站鼓励社会热心人士进行“持之以恒”的小额捐款,分“启智朋友”、“启智好友”、“启智密友”3个关系,每种关系每季度只需捐赠25元、50元、125元便可。
(三)强化内部资源整合和利用
为了进一步减少对外部组织及其资源的依赖,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力,启智队努力强化内部资源整合和利用,完善管理和运作模式。具体做法有:
1.“节流”: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为了使经费尽可能用于志愿服务事业,启智队努力“节流”,尽可能以低成本维持运转,让资源用到最有意义的地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首先,聘用具有一定志愿精神的人员担任专职工作人员,以降低薪资给付水平。目前,启智队支付给3个专职人员的薪资每人每月只有2000元。这些专职人员将自己看成半个志愿者,认为能够帮助弱势群体本身就很开心和很有意义之事。其次,启智队办公地点经过多次迁移,最终选择租金较低的场所。最后,启智队的办公设备大多由企业捐赠或是低廉的二手物品,如电脑、打印机、电话、桌椅等。一些志愿活动所需要费用尽量提倡按人头平均分担(即所谓的“AA制”),包括交通费、通讯费和饮食费等。
2.“就地取才”: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
启智队擅长“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参与组织管理工作,从而大大降低组织运作的资金需求。启智队拥有2万多名志愿者,管理的志愿服务项目繁多,却只聘请两三个全职工作人员,因为许多管理工作都交给志愿者们来完成,如项目策划、平面设计、DV拍摄等。此外,启智队实行届长管理模式,将每周招募的志愿者定为一届,从中选一名工作积极性高、管理能力较强者担任届长,负责引导、组织和联系该届志愿者的活动。香港高级社工胡良喜感慨地说,“以启智这样的规模,在香港的机构中,起码需要100多名专职社工才能正常运作。”[37]
3.优化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
拥有完善的组织内部结构和运作模式,使各职能部门和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关系,是提高组织资源使用效率,赢得社会各界认同和社会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启智队从成立到壮大的十几年来,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李森根据组织的发展,对会员资料的管理、志愿文化的传播、宣传海报的设计、网站的维护、吸收新志愿者的培训进行重新规划,成立了会员中心、培训中心、网络中心、创意(平面设计)中心、宣传中心、志愿信息传播小组等后勤小组。同时,为了向志愿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志愿服务,启智队设立了不同的分队/服务点,包括心心之家分队、携手帮扶分队、患儿服务分队、关怀露宿者分队、关爱外来工子女分队、公益艺术团分队等。启智队对这些分队实行责任制,根据服务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由分队的负责人进行管理,责任到位,任务到人。各兴趣小组负责人和届长、服务点负责人之间是平等的、分权的、协作的联动关系,由队长统一协调,建立民主协商制度。
4.“量力而行”:选择资金需求小的志愿服务模式
启智队所开展的绝大多数志愿服务都有一个特色,就是主要依靠志愿者们的“劳动”,对资金的需求很小,比如,对老人开展联欢和慰问活动、与广州癌症患儿家长会定期开展患病儿童探访服务、每周前往社区和公园等开展清理垃圾废物活动、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开办爱心教室辅导外来工子女的功课等。这种“量力而行”主要依靠“人力”的志愿服务模式,使启智队达到了“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38]
四、结论及讨论
(一)启智队行动策略的特点及其成功的原因
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NGO面临的资源困境约束更为严重,如果不能成功摆脱对外部环境中资源的过度依赖,NGO很容易丧失自身的独立性,或成为政府的附庸,或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或因过分市场化而失去组织的本质属性。面对着同一外部环境,不同的组织,或者同一组织的不同管理者会有不同的选择、理解、参与、设定方式,环境是可以“塑造”的,[39]这也就是为什么功能类似的NGO发展状况和前景等并不相同的原因。
启智队所采取的行动策略与其他学者所讨论的草根组织相比,有自身的特色。它既不强调“非正式政治”策略的运用,也不需要为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而采取与政府相关部门等的拒绝(不愿合作)、避免(不敢合作)等低调策略,也不需要像一些维权和倡议组织那样抵制组织自身规模的扩大。相反,在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运作的前提下,启智队利用自身的双重身份,灵活地运用了对外部组织采取的政治策略、资源转化策略和对组织内部资源整合的管理策略,有效地利用体制内外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左右逢源”,成功地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启智队的成功模式显示了志愿组织为回应外部压力而形成适应性策略的可能性,以及克服外部环境资源约束的战略决策空间的可能性。同时,这种成功模式也表明,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很可能是作为合法的草根组织可以选择的一种核心策略。
莱斯特塞拉蒙曾说过,推动第三部门发展的动力至少有三个:首先是“来自基层的主动积极的热衷者”,“最基本的力量是决心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自己组织起来改善境况或争取基本权益的普通群众。其次是来自第三部门之外的各种公共和私人机构。最后,建立非营利组织的压力还来自上面的政府决策圈”。[40]笔者认为,启智队的成功,也基本适用这一观点:一是坚持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过分依赖外部环境的资源;二是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兴趣、关注和支持,这是启智队能够成功实现社会资源内部化的重要条件。三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近年来启智队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和企业捐赠的增多就是最好的说明。四是领导人的重要作用。资源的获取能力主要取决于组织能动性的发挥,而领导人则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李森长期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经验丰富,其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都赢得了志愿者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他也富有鼓励他人、吸引他人和协调他人的魅力。第五,政府对启智队的容忍态度。康晓光曾提出国家会根据非政府组织的不同属性而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分类控制”最基本的两项分类原则是:(1)非政府组织是否能够提供各种经济与社会服务,协助国家管理;(2)非政府组织是否具有集体行动的能力,进而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41]启智队显然既能够协助政府提供社会服务,又不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它集中注意力于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还提出“和谐社会,平等互助”的组织愿景,与政府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而且它是青协下面的一个分队,具有合法的身份,平时积极配合青协、团委的工作,也属于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因此,政府愿意对启智队的自主发展持一种容忍甚至支持的态度。
(二)从启智模式看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改革开放前,在政府高度垄断资源的情况下,我国形成的是一种国家控制一切的总体性社会体制。[42]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直接控制的社会资源的相对量和绝对量都大大减少,国家的社会控制手段渐趋多样化,[43]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开始重塑,也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主要形成了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两种解释路径。有的学者还提出“国家在社会中”等新的解释框架。[44]但笔者认为,本文所分析的启智模式并不适用上述解释框架。这是因为,虽然启智队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治组织,更没有抗衡国家、制衡国家的能力,因此,它不符合市民社会的假定。另外,启智队仅是广州众多志愿组织中的一个,多元竞争的现实使其不可能具有功能性组织的垄断性,同时政府对启智队也保持着一种“有距离”的控制,因此,也不符合法团主义的预设。而“国家在社会中”强调国家与社会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启智队显然对政府尚不具备显著的影响力。那么,启智队采取的行动策略所反映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呢?
一方面,国家仍然保持着对民间组织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控制的方式和手段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了发生变化。国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以及被控制对象的挑战能力和社会功能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强度。[45]国家作为主导力量仍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取缔那些被视为非法的民间组织,而它给社会留下的自由度是制约民间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46]尽管启智队具有对政权威胁性小、社会服务功能强的特点,使得国家对其保持一种“有距离”的类似“放羊”的控制,但启智队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束缚,它必须挂靠在官方背景的青协下面并完成一定的行政任务。因此,类似启智队这样的合法草根志愿组织不可能具备完整意义上的独立性或自治性,很难成为纯粹的民间组织。由于国家目前对慈善捐款对象的资格身份、捐款程序、捐款数额等设置了较多的限制,将启智队这样的挂靠机构排除在外,限制了其资金来源,也就限制了发展的自由度。这些体制性限制证明国家的权力仍然较强地渗透到社会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志愿组织的资源汲取能力,“强国家”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现在的中国。[47]“国家允许公民享有有限的结社自由,允许某些类型的社会组织存在,但不允许他们完全独立于国家之外,更不允许他们挑战自己的权威。”[48]
另一方面,启智队作为一个草根志愿组织的成长历程说明社会自组织力量在不断增长,社会自治空间得以扩展。除了合法性身份外,启智队并没有对政府表现出过多的依赖性。无论从资金筹集、人事管理到服务项目的选择等,启智队都遵循独立自主的原则,“民间”色彩很强,努力通过调整与外界组织的关系及自身运作机制等来摆脱对外部环境的资源依赖,表现出公民社会组织的某种高度自组织和自治性等特质。不仅如此,它在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方面作用越来越大――从成立之初以智障儿童、孤儿为主要服务对象到现在覆盖老人、残疾人、儿童、露宿者、灾害援助、重大疾病救助等,服务深度从简单的探访、慰问向物资援助、基金募集、心理咨询等深层次发展,服务频率则从过去的短期性、阶段性向长期性、稳定性发展。它还致力于通过以身作则和多种渠道矢志不渝地传播志愿文化,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孕育和呵护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精髓――公共参与的志愿精神。这些都表明,只要策略得当,草根志愿组织有能力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从体制内外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参与解决某些单纯依靠市场或国家难以解决或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同之前一些学者如唐士其[49]、朱健刚[50]等所提出的,中国目前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正处于由“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方向的过渡之中。在强国家――强社会的权力格局下,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一种相互独立又彼此依赖的有机统一的关系。相比于改革前国家对社会纵向控制的局面,转型期我国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开始向横向互动方向转变。从政府方面看,名义上的“挂靠”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科层制”工作模式,不是依靠简单的、刚性的行政手段,而更多的是依赖沟通、协商和合作。从社会方面看,中国志愿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也在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走向国家的对立面而存在。[51]社会团体扩大影响的主要方式仍是接近体制,而不是形成压力。[52]从启智队对政府和社会其他组织采取的“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中便可看出这一点。
(三)从草根志愿组织的发展看向“强社会”过渡的条件
“社会”不是铁板一块的,不同的NGO类型代表了社会的不同领域。由于研究的局限性,笔者在这仅探讨的是志愿服务领域的“社会”。从志愿组织的发展来看,“强社会”的形成需要这些草根组织在不过分依赖外部环境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所足够的资源,而这一方面取决于社会自身的发育程度,比如公民意识的觉醒、志愿文化的形成等;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国家的推动,为志愿组织的发展扫除体制性障碍。
从社会自身的发育程度来看,我国的志愿文化尚未蔚然成风。目前,国人对志愿事业的认识还不够,“国内许多地方包括广州缺少志愿者文化,不像西方或香港那样,人们会很自觉地去做义工。观念和文化因素等也阻碍了草根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53]比如启智队虽然拥有庞大的志愿者规模,但大多数志愿者参与的频率很低,而且相对于广州市总人口来说其规模还很小。启智队调研部2006年在广州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有79%的受访市民认识和了解义工工作,但参加过义工的市民比例仅为24.2%[54]。而在国外,每年至少参加过一个志愿服务的公民比例,美国为82%,德国为68%,英国为53%。[55]志愿文化的孕育和普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有赖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发展、个体素质的提高,也需要政府和志愿组织的宣传和动员。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放低民间组织登记的门槛,使其无需在寻找挂靠单位和“非法”活动之间选择,降低其生存的成本。第二,为草根志愿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其自身造血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资金支持方面的政策的可操作性;[56]另一方面要放宽对志愿组织筹款的限制,允许其通过一些法定形式自主筹款(如香港的“卖旗”[57])。同时,应该推广政府购买志愿服务等合作方式。第三,政府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志愿组织一视同仁,减少对官办志愿组织的特殊支持和对草根志愿组织的歧视,使它们能够公平地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以便更好地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


* 收稿日期:2010年  月  日。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211工程”三期“行政改革与政府治理”研究项目资助;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陈天祥(1963— ),男,广东兴宁人,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徐于琳(1986— ),女,广东汕尾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1]李卓:《中国NGO的定义与分类》,《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

[2]王名:《中国NGO概况》,载《中国NGO 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中心》,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大学NGO 研究所编,2000 :13 -14

[3] 朱健刚:《草根NGO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开放时代》,2004年第4期。

[4] 赵秀梅:《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

[5] 刘安:《市民社会?法团主义?――海外中国学关于改革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文史哲》,2009年第5期。

[6]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73-176页。

[7] 顾昕、王旭: 《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8]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张紧跟:《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

[9]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

[10]田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视角的分析》,《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赵秀梅:《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周军等:《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的关系——以草根环境NGO为例》,《理论探讨》,2008年第6期。

[11] 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第64期; White , Gordon(1993),Prospects Civil Society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Xiaoshan City , Australian Journal ofChinese Affairs , 29(January);王颖:《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第12页。

[12] 何艳玲等:《边缘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及其解释》,《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第1期。

[13]赵秀梅:《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朱健刚:《草根NGO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开放时代》,2004年第4期;张紧跟:《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

[14]辛甜:《社会网络与慈善筹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个案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何艳玲等:《边缘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及其解释》,《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第1期。

[15]转引自费显政:《资源依赖学派之组织与环境关系理论评介》,《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

[16]从2008年开始,每年可以从广州市团委争取到少量项目经费,大约3000元左右。

[17]费显政:《资源依赖学派之组织与环境关系理论评介》,《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

[18]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72页。

[19]高丙中:《社团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20] 转引自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14页。

[21]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24页。

[22] 转引自胡杨成、蔡宁:《资源依赖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动因探析,《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3期。

[23]胡杨成、蔡宁:《资源依赖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动因探析》,《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3期。

[24]赵秀梅:《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

[25]笔者对广州启智队工作人员谢春琪的访谈,2010年1月4日。

[26]笔者对广州启智队队长李森的访谈,2010年1月7日。

[27]马迎贤:《组织间关系:资源依赖理论的历史演进》,《社会》,2004年第7期。

[28]费显政:《资源依赖学派之组织与环境关系理论评介》,《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

[29]马迎贤:《组织间关系:资源依赖理论的历史演进》,《社会》,2004年第7期。

[30]邓锁:《开放组织的权力与合法性――对资源依赖与新制度组织理论的比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31] 马迎贤:《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资源依赖视角的解释》,《学会》,2005年第8期。

[32] 胡杨成、蔡宁:《资源依赖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导向动因探析》,《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3期。

[33]笔者对广州启智队队长李森的访谈,2010年1月7日。

[34]笔者对广州启智队队长李森的访谈,2010年1月7日。

[35] 赵秀梅:《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

[36]朱健刚:《草根NGO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开放时代》,2004年第4期。

[37]吴楚斌:《广州:“启智模式”引领志愿服务新时尚》,《中国青年报》,2009年8月4日。

[38] 一年下来,每个服务点从事志愿活动的支出大约在几百元到一千块元左右,整个启智队一年的志愿活动支出在2~3万元左右。

[39] 费显政:《资源依赖学派之组织与环境关系理论评介》,《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

[40] 莱斯特塞拉蒙:《第三域的兴起》,见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2~15页。

[41] 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

[42] 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开放时代》,2008年第2期。

[43] 唐士其:《“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6期。

[44] Joel S. Migdal(2001) , State in society : studying how states andsocieties transform and constitute one another. Cambridg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p.57.

[45] 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

[46] 郁建兴、吴宇:《中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转型》,《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

[47]唐士其:《“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6期;徐勇:《治理转型与竞争――合作主义》,《开放时代》,2001年第7期。

[48]朱春雷:《建国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综述》,《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9]唐士其:《“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6期。

[50]朱建刚:《城市街区的权力变迁:强国家与强社会模式——对一个街区权力结构的分析》,《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4期。

[51]郁建兴、吴宇:《中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转型》,《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

[52] Gordon White(1993) , Prospects Civil Society in China : A Case Study of Xiaoshan City,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 29(January).

[53]笔者对广州启智队队长李森的访谈,2010年1月7日。

[54]《广州市民对义务工作认识调查报告》,广州启智服务总队2006年年报。

[55]胡蓉:《我国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探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6]如新近颁布的《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规定,成立广州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并要求市、区政府对志愿服务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但目前它的操作性不强。

[57] “卖旗”,是指符合香港税务条例第88条的“慈善机构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后,在公共场合向公众人士进行的合法募捐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5 12:3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请加入童心童路周四的志愿者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5 12:4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定期每周四参加童心童路广医一院的志愿者活动,家住附近也方便,联系方式:qq:363307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