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民工[1]子弟学校帮教计划书
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成千上万的外地民工涌入上海,上海的民工占到了本地户籍人口(约1300万)的1/5,使之成为我国吸收外来民工数量最多的城市。
父母在上海打工,孩子上学怎么办?于是一些安徽、江苏等地的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最近,我们走访了国权北路江湾镇一带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发现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现状很是让人担忧。
外来民工为上海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都是同一片蓝天下的花朵,理应享有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权利。为此,我们想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改变这些外来民工子弟的就学状况做出我们的一份努力。
项目原因:
我们想知道:
1。外来民工为上海的建设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我们又为他们做了什么。
2。外来民工在上海的生活情况如何,这可以通过子女教育反映出来。
3。所谓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到底是否真的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普及。即,对于这些处于城市边缘的孩子们到底有多大的比例处于适龄入学却又失学在家。
4。这样的学校生存状况如何,上海市教委对此种学校持何种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可曾想过什么措施,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有何收效。
5。这是一个几乎被冷落的话题,不仅是我们平时很难在明亮的教室和舒适的寝室中想到,而且就连新闻媒体似乎也不是很关注这样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做些什么事情。
调查目的:
总的目的:
使得这些民工的孩子们具备改变自己命运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几个比较有潜质天资的学生走出这个弱势群体;希望这个群体能够改变,甚至将这种希望付诸行动。
然而,我们在对江湾镇四所民工子弟学校(我们这次考察的仅仅是杨浦区江湾镇的四所民工子弟学校,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江苏涟水县打工子弟小学、沪皖小学、江苏霍丘县蓝鹰小学、机场路希望小学。)实地考察后,我们意识到想要达成这项目标,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项100天的项目可以完成。我们也许今天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让其中的一部分孩子比另一部分孩子(他们都是农民的孩子)在将来更可能(这个可能性并不太大)占据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岗位,但绝不可能让一个农民的孩子成为城市人,更不可能改变身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的命运。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改变了在某个群体中的资源分配方式而已,而没有改变这个群体本身。
但我们依然在努力,倘若连我们都失去信心,都不去抱有希望,那么他们、他们的孩子、他们孩子的孩子都无法见到美丽的未来。
所以,我们这次的项目如果能够帮助他们中的一部分优秀的孩子获得一些改变自己以及这个群体命运的途径或者手段,比如基本的知识(不仅是数理化的知识,还包括关于思维方式的知识,关于道德信仰的知识)、一些基本的技能(如电脑、英语以及其他)和某些获得凝聚力的形式(如一份交流信息的杂志报纸,一个致力于促进各民工学校之间合作的教研委员会等等),还有真、善、美这些做人的基本品格;如果能够在这片尚处于寂静中的湖面上掀起一丝丝波澜从而引起更大的涟漪更多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在我们的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还有着这样一些学校的存在这样一些孩子的存在这样一种生活的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有理由欣慰:我们付出的努力收到了回报。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具体目的:
1。从受教育的孩子本身角度出发,可曾设想过自己去改变些什么。比如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这个群体。
2。了解当地人对其看法和调查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
3。重点关注其中的一所学校中的一个具体的班级,然后再把对象具体定位为其中的几个比较有潜质和勤奋的孩子,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教育,希望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他们,改善他们,以培养几个优秀的学生为突破口从而启示范作用
4。如果可能,希望可以和当地的教委取得联系,一起为这些学校做些实在的事情,比如物质上的支援(如一些教学设备的资助,任课教师的提供,教学环境的改善),或者只是一些理解和同情。
做些实在的事情
调查对象:
上海外来民工子弟学校
调查范围:
杨浦区江湾镇的四所民工子弟学校:江苏涟水县打工子弟小学、沪皖小学、江苏霍丘县蓝鹰小学、机场路希望小学
项目执行人:
衣静波
邹佳青
严飞
朱振家
沈恺
项目执行时间:
总时间:100天
准备阶段:4月3日到4月18日
实施阶段:4月19日到6月1日
收尾阶段:6月2日到6月10日
总结汇报:6月12日
指导老师:顾东辉
总体计划:
从学校、社区(即孩子家长们生活地点和生活状况)二个方面入手。
策略手段:
通过走访各所学校,对学校的老师及领导进行个别访谈,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或群体座谈会,对学生的家长进行群体座谈会。形式将从广泛地访谈到深入典型学生、个别家长及教师。
具体可以从社区调查、学校教学二个方面入手。
A社区:
来到民工的聚集地,真令我们大吃一惊,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没想到民工们的住处会如此糟糕。问及才得知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地理社区概念了,不受任何街道居委会管辖,因为实在无法管理,用脏、乱、差三字概括真是恰到好处:垃圾堆随处可见,臭水沟里不时冒出沼气。随后,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民工头。他帮助新来的民工解决住房问题,(他建了一排平房以低价租给新来的民工,有时甚至可以赊欠房租,等有钱了再付。)民工一般都很服他。所以我们想从民工头着手,不失为一条捷径。
目的:
1。说服有些民工让他们的子女去附近民工子弟学校上学。
2。请学生家长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不要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完事了,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3。呼吁政府插手,重视这一社区,尤其是当地民工的教育、卫生管理状况。
4。加强宣传,呼吁全社会有时之士关注这一角落,献出爱心或投资教育。
具体步骤:
1。利用已有的志愿者关系,找到民工头,通过他了解各家各户的生活情况。
2。通过民工子弟学校上课时间调查,去了解在民工聚集地存在多少适龄上学孩子的失学情况。
3。通过与当地政府配合,了解当地黑户口现象严重程度。(可能需要暗访才可以了解到真实情况)。
4。利用安排的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们实际接触,了解他们一些基本的情况以及对待孩子教育上的问题。(我们前期的调查中发现在学校放学时会有很多的家长来接孩子,所以可以借此与他们接触)
5。对掌握的情况予以总结,找出他们最基本的困难,尽自己所能,利用自己的资源尽量帮助解决。
6。利用量表,看看是否有成效,以待下一步计划。
B学校教学:
目的:
1。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再加我们五名执行者前去给这些孩子上课,最主要在英语上;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周末或者学校课余时间为这些孩子进行课外兴趣辅导,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天文方面地理方面电脑操作方面等。
2。在学校里组织献爱心活动,倡导大家为那些已上课但条件很差以及那些根本无法上课的民工子弟捐款,或者是为这些民工子弟学校捐献些书本。
3。说服学校为我们的帮教提供便利和支持,如果可能,为那些确实很有困难的民工子弟减免学杂费。
具体步骤:
开会商讨各项事情的具体安排。并分工各自找资料,联系民工子弟学校。去四所民工子弟学校现场了解情况。
1. 去民工子弟学校附近的民工居民区了解情况。
2. 写计划书。
3. 再重点去其中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了解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需要。
4. 总结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针对不同的情况,商讨具体的措施及可利用的资源,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改变现状。
5. 实际执行。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对那些孩子实施课外教学,兴趣小组;课内上以志愿者的形式上课。
6. 辅导学校老师相应知识和能力。
7. 总结上阶段的工作,根据量表对工作前后民工子弟学校的状况作比较,商讨下阶段的工作。
8. 完成此次工作并总结评估。
可行性分析:
1。我们已经和以上的四所学校取得了初步性接触,其中和江苏涟水县打工子弟小学、江苏霍丘县蓝鹰小学初步达成了帮教共识:即我们可以以志愿者的形式去帮他们代课:英语,数学,自然等。
2。我们已经和一批已经有了一定深入基础的志愿队伍取得联系,也得到了他们积极的帮助和支持(比如可以利用他们现有的资源[2]),也将准备和他们一起共同完成一些项目的运作。
3。我们已经先期取得了一些调查成果。(详见附录)
4。我们已经得到了系里的大力支持。
5。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第三方的社会资金的注入和支持。
6。当然,我们组员的热情,我们的决心,我们的专业优势是我们的指南针。
可能遇到的困难分析:
1。民工子弟学校的配合方面
我们首先面临的是学校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到坦诚,没有隐瞒。在我们先期和江苏涟水县打工子弟小学接触中,他们的教导主任朱老师虽然对我们满热情,也很健谈,但据我们观察其很多言辞都有不实和夸大之嫌;在我们和江苏霍丘县蓝鹰小学、机场路希望小学接触中,校方均对我们保持了一顶距离的谨慎,甚至怀疑。
其次是一个极度缺乏教学资源的环境,这些学校普遍没有阅览室,没有图书馆,更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和实验场所。 (调查中只有机场路希望小学在小小的操场上有一个简单的娱乐设施)
再次我们面临的又是一支谈不上什么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第一缺乏正规的师范训练,因此他们对学生的放纵态度很容易导致学生纪律涣散;第二老师们本身又缺乏足够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们的信赖,容易造成了学生不听话的现象。
最后这些民工学校之间又极少有什么教学交流(应该说是零),往往是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因为彼此为了赢利都打击对方),今天你去帮这所学校那么明天另外一所学校就极有可能因此拒绝我们的来访,因此基本上属于一个封闭的教学环境。
2。家长的配合方面
首先,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都很低,估计平均水平初中,甚至有文盲的。这样的家长自身不可能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其次,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从事小生意的,比如菜场的菜贩、卖客饭的、修理家电的、卖盗版VCD的等等,也有在企业里面从事固定工作的。他们的平均毛收入估计为600-1000元/户/月,扣除生活开支外恐怕余下的只有四五百,因此也就不可能为自己的子女学习添置些有益的学习用品(如录音机、教辅读物、课外读物等)。
再次,由于自身教育层次的局限,家长们的眼界都很狭窄,他们只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3],很少去关心子女的兴趣,子女的特长等等。这样的眼光也直接导致如果在我们的帮教下这些孩子的成绩有所退步,那么家长会认为是由于我们开展的活动拖了孩子的后腿,并由此会反对自己的孩子参与进来。
最后,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被生活的压力弄得身心疲惫和精神压抑,因此他们不可能给孩子以一种开朗的生活态度或者健康的世界观,他们往往给孩子灌输的就是一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社会观念,因此对于思想方面的改变就显得尤为困难。
3。学生自身。
学生们的纪律问题,据我们观察,普遍比较的混乱。
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方面。因为不存在任何的压力,所以无法作到主动的学习。
学生是否会按照我们提供的资源去完成,或者说对我们的工作是否喜欢。
4。地方政府和教委的具体态度方面
可能会出现表面接待我们的时候热情,但一谈到实际工作时却推脱,不可能真正与我们配合。甚至会出现由于我们的介入使得地方政府和教委对这部分学校采取短期取缔或者打压措施——因为毕竟这些学校并没有一个完全合法的地位。
5。志愿教学方面
志愿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长期的教学计划,目前订立的计划依然有许多不确定性,无论是从课程内容上和人员配置上;我们更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即我们在多长时间的教学中针对多少数量的学生达到如何的效果。
6。资源的限制
在硬件资源方面,我们目前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4]还不够大,硬件设备在数量上也不够多,所以不可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要。我们只可能让一部分学生享受这些资源,这就必须考虑到如何选择受益者的问题。
在师资资源方面,我们5名项目执行人能投入在这一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也有限。一般而言,大多数人一周或者两周来教学一次,所以就不可能了解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更不可能对他们都加以有针对的辅导。
7。经费的限制
8。可能遭遇到的白眼、讥讽和不理解、不信赖
9。由于涉及到敏感话题和由于调查的需要要实地去民工聚集地去,安全上面的问题
经费预算:
车旅费:50¥
胶卷费(包括冲映):50¥
教学资源费用:30¥
非教学资源费用(比如糖果、小礼品等):50¥
资料收集费用(包括上网、电话):20¥
期间可能举行的校园募捐行动所需要的宣传费用:30¥
打印复印费用(包括最后的调查报告的装订):100¥
后记:
我们不奢求任何物质的回报,唯一我们可能得到的回报是:在付出努力过程中的辛劳、烦恼、犹豫、苦闷以及看到孩子们咧着嘴对着我们天真的笑时,孩子们说对了一个英语单词的发音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请相信,我们会一直努力。
民工子弟学校帮教项目组
2002年4月
1 其实民工这样的称呼本身就带有歧视性和偏见,无疑是处于一个权力话语的场域外,是话语霸权的牺牲品
2 他们现有的资源有:
A硬件优势:目前他们拥有一个三室一厅的独立教学场所,其中有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架天文望远镜,一部单反照相机,一定数量的教学软件,一批生化试验的仪器 ,还有一些书报杂志 。
B师资优势:他们的志愿者队伍基本上由复旦大学01级的本科生组成,其中以新闻系的同学占多数。另外还有物理系、计算机系、化学系、生物系、历史系、财务系和哲学系等专业的同学参与。志愿者的特长十分丰富,从天文地理、历史文化到音乐美术,甚至武术健身,涉及范围极广
3 比如在我们对江苏涟水县打工子弟小学的调查中发现,由于该学校上个月曾经有过一起学生被旗杆砸伤而学校拒绝赔偿的事件,所以学校由此想让每位学生家长交学生的保险费,每个孩子每年13元,但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们意识不到保险的作用,认为这笔钱的开销是属于多余的。
4 即前面提到过的那个三室一厅的独立教学场所
|
|